认识间歇性跛行

合集下载

西洛他唑临床常见问题解答

西洛他唑临床常见问题解答

西洛他唑临床常见问题解答(FAQ)1、什么叫间歇性跛行?通俗地叫法是?答:所谓间歇性跛行,是指当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的不适,继续行走,症状加重,以至患者必须停下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通俗地叫法是下肢行走疼痛间歇性跛行不是动脉病变的专有表现,还可见于静脉病变、神经病变,又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

2、西洛他唑的适应症?答:①适用于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所致的慢性动脉闭塞症.②本品能改善肢体缺血所引起的慢性溃疡、疼痛、发冷及间歇跛行,并可用作上述疾病外科治疗(如血管成形术、血管移植术、交感神经切除术)后的补充治疗以缓解症状。

: 3、西洛他唑的产品特点?答:①疗效确切,抗血小板聚集功效是阿司匹林的76倍。

②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的作用.③抗血小板聚集同时减少异常内膜增生。

④安全性高,无其他同类产品的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毒副作用.4、西洛他唑可以用于心内科吗?答:可以,西洛他唑在心内科主要用于两个方面:①冠心病介入后防治再狭窄和抗血栓;②心内科合并PAD(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约占11。

8%—26%)。

还没有证据,表明西洛他唑能像阿司匹林或波力维那样用于常规的冠心病防治(没有介入治疗的)。

5、一个医院心内科,发现用西洛他唑会频发早博,停药就好转。

请问有好办法处理吗?答:①有心悸、脉频既往史的患者在服用西洛他唑前,应仔细查明心悸脉频的原因,慎重考虑是否可以用药(有心悸病人使用要谨慎些,如剂量上要合适)。

②服用西洛他唑过程中如发生心悸、脉频的副作用,可通过问诊等方法判断是否停用或减量。

③由西洛他唑引起的心悸和脉频,其发生机理可认为是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此外,也可能是由于血管扩张作用而产生的间接作用。

④服用西洛他唑产生的心悸、脉频副作用,多发生在服药初期,而心悸的发生与西洛他唑一天的剂量呈相关性.⑤随着西洛他唑的减量或中止服用,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消失或减轻。

兽医外科学--跛行诊断

兽医外科学--跛行诊断
3、缓冲装置∶减弱来自地面的反冲力和振荡,减 少疲劳;如蹄叉肉垫、球节部、膝部或肩肘部关 节弯曲且前后肢方向相对。
四 肢 力 学 及 缓 冲 装 置
四、跛行的种类和程度
㈠按病因分类∶ 1、疼痛性跛行; 2、机械性跛行,四肢解剖结构发生器质性变化;
3、麻痹性跛行,四肢神经麻痹所致; 4、非四肢病跛行,如破伤风、牛流感、马传贫、
障碍的跛行。 运步过程∶ 1.悬垂阶段,离地-各关节按顺
序曲屈-曲屈反顺序伸展-着地; 2.支撑阶段,着地-负重-离地
跛行的种类和程度
蹄迹与跛行特征∶
四肢在前进运动中,必须经过空中悬垂阶段和地 面支柱阶段才能完成。蹄从离开地面到重新到达 地面所经过的距离,为该肢所走的一步,这一步 被对侧肢的蹄印分为前后两个半步,在对侧肢蹄 印前方的叫前半步,在对侧肢蹄印后方的叫后半 步。健康动物的前后两个半步的距离是相等的。 当肢蹄患病时,患肢步幅虽无变化,但这一步幅 的前后两个半步在比例上发生了明显改变,若前 半步缩短,则称之为前方短步,若后半步缩短, 则称之为后方短步。
跛行诊断法--运步视诊
3、内容∶A、确定患肢∶a、单肢患病时,患肢蹄 音低、蹄迹浅,患前肢运步时抬头,患后肢运步 时升尻,上部关节发病时会发出响声。b、两前肢 患病时,运步不自然且前肢抬举不起、迈步不远、 步幅变小而速度加快,抬头弓腰、前肢前伸高扬; c、两后肢患病时,低头、步幅变小而速度加快、 后退运动困难或拒绝后退;d、同测前后肢患病时, 出现左右摆动,似跳摇摆舞;e、对侧前后肢患病 时,出现上下扭动,抬头升尻交替;f、三肢患病 时行走困难。g、圆周运动时,患肢在外而跛行加 重则为悬跛,患肢在内而跛行加重则为支跛;h、 上坡时跛行加重多为悬跛或后肢支跛,下坡时跛 行加重多为前肢支跛。

间歇性跛行的临床鉴别

间歇性跛行的临床鉴别

发病机制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主要因为脊髓的动脉循环血量 减少、静脉循环障碍,从而影响至脊髓血液循环导致。 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既有脊髓内血管病变、动静脉血 管畸形等脊髓内源性原因,也有胸椎黄韧带骨化、脊 髓型颈椎病等外源性脊髓压迫。
发病机制
血管源性(临床上常见的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 硬化性闭塞症、雷诺氏病等等): ( 1) 下肢供血不足, ( 2)回流障碍, ( 3) 循环异常。由于缺血、炎症等因素可 使细胞坏死或细胞受到破坏, 从而释放出 K + 、H + 、 组织胺、5- 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痛物质, 这些致痛物质刺 激游离神经末梢, 使之产生痛觉信号 ,通过脊髓传入中 枢而引起疼痛。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 组织产生大量的 炎性物质与酸性物质, 其炎症反应越明显, 炎性肿胀越 加重, 进而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而局部的营养障碍可加 速细胞变性、坏死 ,并释放致痛物质, 加重疼痛,炎症与 缺血可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疼痛缓解时间:是指出现疼痛后,经过休息疼痛缓 解,从疼痛到不痛的这段时间称之为疼痛缓解时间。 一般病人的缓解时间为2~5分钟。
发病机制
神经源性:实验研究表明 : 神经功能障碍与神经受压 的强度、受压的时间成正比, 压迫与体位关系密切, 其 压迫导致了神经根的血液循环障碍及炎性物质的产生, 从而增加了炎症介质的释放, 导致疼痛的加重。因此发 生在马尾神经、脊神经根和脊神经节的不同程度的压 迫所致血液循环改变加上炎症反应, 诱发了神经源性间 歇性跛行。总之,腰椎管狭窄后引起的病理改变与机械 刺激、血管受压和其它尚 未明了的因素有关。
袜套式的感觉障 碍
骑自行车
往往骑自行车远 行时则无明显的 不适 步行距离随病程 延长而逐渐缩短
由于下肢血流量 的减少,长时间 骑自行车及行走 困难 步行距离随病程 延长改变不明显

第九章 跛行诊断法

第九章 跛行诊断法

第九章跛行诊断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跛行的种类和程度第三节、跛行诊断法第一节概述一、概念:是四肢机能障碍的综合性症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大多数四肢疾病及伴有运动器官机能紊乱的全身性疾病,都能引起动物运动机能障碍,表现跛行症状。

因此,对动物的四肢疾病,常称为跛行。

四肢病是家畜的常发病,对役用畜和奶用畜同样重要。

常因四肢疾病使患畜失去使用价值,或给生产造成损失在北方地区,四肢疾病的发病率是较高的。

二、病因:1、四肢本身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跛行:翻车、摔倒、打击、保定不当、使役、管理不当、削装蹄不当。

2、某些传染病引起四肢疾病:布氏杆菌,驹副伤寒杆菌、流行性脑炎、化脓菌、腐败菌、葡萄霉菌、流行性淋巴管炎。

3、寄生虫病:锥形虫、多头蚴、丝虫病。

4、内科病:马肌红色素尿、骨软症、氟中毒、缺乏维生素、病后衰弱、矿物质代谢紊乱。

5、产科病:生产瘫痪、难产所致的坐骨神经麻痹。

6、外科病:风湿症、脊髓损伤、阴囊疝、肿瘤、蹄叶炎、腱紧缩、去势后、腹股沟管肿胀、骨折、关节炎。

7、神经疾病:神经炎、神经麻痹、断裂。

8、与饲养管理也有关:例如修蹄不当。

三、四肢病的复杂性1、发病原因复杂2、病变组织不同(骨、关节、肌肉、神经)3、部位和程度。

4、一种病或多种病并存5、有的一肢发病,有的多肢发病6、有的跛行随运动减轻,而有的加重四、诊断:1、正确掌握解剖、生理,这是跛行诊断的基础,只有了解,掌握正确的姿势、运布、才能鉴别异常姿势。

2、认真收集病史:了解可发生的情况,详细询问,尽量用方言,应反复多次。

3、熟悉所在地区四肢病的发病规律。

4、熟悉掌握跛行诊断的方法:方法多,应运用正确。

5、熟悉四肢各部分的常发疾病及临床特征,使之易找出患部。

6、注意识别症候性跛行,还是四肢本身疾病引起的跛行,以防误诊。

就四肢本身疾病来讲,有的因为疼痛,机械障碍,麻痹等疾病引起的跛行,但跛行不完全因疼痛性疾病引起。

五、预防四肢疾病:1、加强饲养管理,饲料营养价值要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运动场平整,厩舍干燥卫生。

腰椎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机理_梅芳瑞

腰椎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机理_梅芳瑞

·讲座·腰椎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机理梅芳瑞1 李长青1 自Verbiest(1954年)首先提出“腰椎椎管狭窄症”这一疾病以来,迄今为止骨科界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腰椎椎管狭窄可分为骨性椎管狭窄和非骨性椎管狭窄两大类。

骨性椎管狭窄又有发育性、退行性和外伤性之分。

而非骨性椎狭窄的原因更多,如腰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以及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等。

通常所说的腰椎椎管狭窄是指发育性和/或退行性骨性椎管狭窄。

一般将腰椎椎管划分为中央椎管、侧隐窝和神经根管三部分。

最近又有人将其分为中央椎管和椎间管(包括侧隐窝和神经根管)两部分。

腰椎椎管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症状者,称为腰椎椎管狭窄症。

该症好发于下腰椎,依次为L4~5、L5~S1、L3~4间隙,且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隙发病。

腰椎椎管狭窄症典型的表现是:行走或站立时出现双侧下肢麻痛,一侧重一侧轻,休息或弯腰时症状可缓解。

人们将此表现称为间歇性跛行或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目前对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

1 压迫因素狭窄造成对神经根或马尾的压迫,从而产生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已被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证实。

实验研究表明,神经功能障碍与神经受压的强度、受压的时间成正比,压迫与体位关系密切。

1.1 压迫强度以平均6.7kPa(轻度)的力压迫马尾神经2h,不引起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电生理的改变〔1〕。

当压力从10kPa逐渐增加到13kPa(中度)时,在同样的压迫时间内,神经传导功能出现逐渐减弱,去除压迫后能恢复到受压前水平。

当压力增加到26kPa(重度)时,神经传导功能迅速减弱,而且除去压迫后神经功能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1.2 压迫时间1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 400037 重庆市收稿日期:1998-08-17同样用中等强度的压力压迫2h与压迫4h,对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2〕。

跛行概述.

跛行概述.

怀疑关节脱位时,可测该骨突
起和附近其他骨突起的距离, 或肢的长短。
(二)外围神经的麻醉诊断 广泛应用于马属动物。只应用于其他
诊断方法不能确定的跛行。外围神经
麻醉后,患部或神经所支配的部位疼 痛暂时消失,跛行也可随痛觉消失而
消失,可鉴别诊断所怀疑的部位。
怀疑有骨裂和韧带、腱部分 断裂时,不能应用。
平均负重?减负或免负体重? 频频交互负重?伸长、短缩、
内收、外展、前踏或后踏?
一前肢有局部病变: 患肢可能出现前踏、后踏、内收或
外展肢势;也可能腕关节屈曲,
以蹄尖负重,并立于健蹄的稍前
方或后方;或虽以全蹄负缘负重,
但负重不确实。
一后肢患病: 患肢呈前踏、后踏或外展肢势,
但多半呈各关节屈曲,以蹄尖
由关节僵直、腱和韧带瘢痕 挛缩、组织粘连等引起的跛
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顺序:从肢的最下部开始,但 麻醉重点怀疑部位和痛点浸
润麻醉例外。
麻醉后15~20min,观察马在 平坦路面上的常步运动。
1. 痛点浸润麻醉用于局部性外生
骨疣、韧带炎、腱炎 (特别是腱 的附头部炎症 )、飞节内肿等。 用1%~2%盐酸普鲁卡因。
3. 突然瘸的? 还是慢慢瘸的? 是否受
过伤?是否什么部位肿过 ?是否出
现滑倒、跌倒 ? 是否被别的动物
踢伤过?
4.发现腿瘸后当时的表现如何?腿瘸以后
还继续劳动没有?得病到现在病情是加
重了还是减轻了?
5. 什么时候瘸得最厉害 ? 在干活一开始 ?
还是在干活当中?还是在休息以后?
6.以前得过此病没有?若得过,和这次是
4)同侧的前后肢同时发病 头部及腰部呈摇摆状态,患前肢
着地时,头部高举,并偏向健侧,

布托啡诺治疗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评估

布托啡诺治疗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评估
布托啡诺治疗间歇性跛行的疗 效评估

CONTENCT

• 间歇性跛行概述 • 布托啡诺药物简介 • 疗效评估方案设计 •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 讨论与结论总结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间歇性跛行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间歇性跛行是一种因腰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患 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休息片 刻后才能继续行走的临床综合征。
经过布托啡诺治疗,患者的步行 距离得到明显增加,间歇性跛行 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80%
总体疗效评价
综合疼痛缓解程度和步行距离改 善情况,布托啡诺在治疗间歇性 跛行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安全性问题探讨
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布托啡诺治疗过程中,部分 患者可能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头晕等,但发 生率较低,且症状较轻。
布托啡诺在间歇性跛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深入研究布托啡诺的作用机制和疗效
01
进一步探索布托啡诺在间歇性跛行治疗中的药理作用、疗效和
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拓展布托啡诺的适应症范围
02
基于当前研究成果,逐步拓展布托啡诺在间歇性跛行以外的适
应症范围,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开发新型药物剂型
03
研发更适合间歇性跛行患者的布托啡诺药物剂型,如缓释剂、
03
疗效评估方案设计
评估目的与原则
评估目的
明确布托啡诺在治疗间歇性跛行中的 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原则
遵循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确保 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估指标及方法选择
评估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步行距离 、生活质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

常见异常步态口诀

常见异常步态口诀

常见异常步态口诀引言:步态是指人体行走时的姿势和步伐方式,是人体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正常的步态通常是平稳、协调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可能出现异常的步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几种异常步态,并通过口诀的形式进行总结,以便读者记忆和理解。

一、跛行步态:跛行步态是指由于下肢骨骼、肌肉或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的行走异常。

主要特点是患者行走时出现疼痛或困难,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跛行步态:1. 痛跛行:步态不稳,患者会出现一侧下肢疼痛,行走时会避免对痛处施加过多压力。

2. 劳损跛行:长时间行走后,患者会出现疲劳感,步态变得不稳,行走速度减慢。

3. 瘸跛行:由于下肢骨折或关节畸形等原因,患者行走时会出现明显的瘸腿现象,一侧下肢负重不足。

跛行步态口诀:痛跛行,劳损跛行,瘸跛行。

二、痉挛步态:痉挛步态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肌肉痉挛导致的步态异常。

主要特点是行走时出现肌肉僵硬、抽搐或痉挛的现象,常见的痉挛步态包括:1. 痉挛性瘫痪步态:患者下肢肌肉痉挛,导致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常伴有肢体畸形。

2. 黑腿病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肌肉会突然痉挛,出现跳跃式的行走,常见于儿童。

3. 外展痉挛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外展,脚尖向外翻,常见于脊髓受损导致的腓肠肌痉挛。

痉挛步态口诀:痉挛性瘫痪步态,黑腿病步态,外展痉挛步态。

三、扭转步态:扭转步态是指行走时下肢出现不协调的扭转现象。

主要特点是患者行走时下肢会出现旋转或交叉的情况,常见的扭转步态包括:1. 外旋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会向外旋转,脚尖朝外,常见于髋关节或股骨颈骨折后。

2. 内旋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会向内旋转,脚尖朝内,常见于髋关节或骨盆损伤。

3. 交叉步态:患者行走时下肢会交叉,一侧脚掌会踩在另一侧脚踝上,常见于脑卒中或脊髓损伤。

扭转步态口诀:外旋步态,内旋步态,交叉步态。

四、蹒跚步态:蹒跚步态是指由于平衡感受器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行走异常。

主要特点是患者行走时不稳,常常摇摇晃晃,容易摔跤,常见的蹒跚步态包括:1. 小脑性蹒跚步态:患者行走时姿势不稳,常常伴有上肢震颤,常见于小脑疾病。

间歇性跛行1例诊疗体会

间歇性跛行1例诊疗体会

诊。既往史及个人史 : 高血压 1 年 , 时服 寿比山等 降压药 , 0 平
血压 控制 较理想 ,否认有风 湿性疾病 、糖 尿病 及其他系统疾 病。吸烟约 2 O支 , ,约 4 d 0年 ,偶饮酒 ,生长于本地,无长
如颈动脉 、锁骨下动脉 、肾动脉 等。病变活 动期有发热 和血
沉增快等 现象 。() 5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 皮肤常有散在 的紫斑 、 缺 血或坏死 ,常有发热 、乏力 、体重减 轻 、血沉 增快等 ,并
解,患者认为年龄大了,体力减退引起未在意 ,未治疗。随后 病情逐 渐加重 ,感觉双下肢 发凉 ,时有麻 木 ,静 息时也可疼 痛,但 站立位转平 卧位后疼痛减 轻,为利 于治疗来 本 门诊就
痛加剧,休 息时疼痛不缓解 ,髋 关节 活动受限 ,下肢动脉搏
动 良好,A I B 正常。( _ 3 血栓闭 塞性 脉管炎 : ) 多发于 吸烟 的男 性青壮年 ,是一种慢性 全身中、小型动脉 阻塞性疾病 ,主要 累及下肢 的中小动脉。约 4 %患者在发病早期或发病过程 中, 0 小腿及足部反复发生游走 性血栓性浅静脉炎。f 多发性大动 4 ) 脉炎 : 多见于年轻女性 ,主要侵犯 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部 ,
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 是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引起 的慢性
动脉 闭塞 性疾病 ,引起 动脉管腔狭 窄、闭塞 ,使 肢体 出现慢
性或 急性 缺血性症状。本病最早 出现 的症状 为患肢 发凉、麻 木 、间歇性跛 行。随着病情 的进展 ,患肢缺血 加重,在 安静
加重 1 个月 ;3 双下肢 麻木 ,皮温低 ,皮 肤色素沉 着,轻度 ( )
33 o/ , D C08 o L, p A1 .8 o/ , 流 变 : . mm l H L . mm l A o 0 l 血 6 L 8 / 1 mm L

兽医外科学 跛行

兽医外科学 跛行

三 跛行诊断
本节重点
1.不同跛行种类在临床上特征症状? 2.导致跛行的病因有哪些? 3.驻立视诊的观察点有哪些? 4.运步视诊基本方法及不同肢发病的表现? 5.跛行诊断的基本程序? 6.麻醉传到诊断方法及注意事项?
伸侧有疾患 (3)前方短步:关节的伸屈肌及其附属器官、神经
关节囊、骨膜疾病都致悬跛
二 跛行的种类和程度
(二)跛行分类及特征
3. 支跛:在支柱阶段表现机能障碍,被称为支 柱跛行,其特征如下:
(1)减负体重或免负体重:负重时间缩短,两肢 频频交替
(2)后方短步:以健蹄蹄印量患肢所走的一步时 呈现后一半步短缩
三 跛行诊断
1.驻立视诊: (1)肢的驻立和负重:
一前肢病变:
一后肢患病:
三 跛行诊断
1. 驻立视诊: (1) 肢的驻立和负重:
两前肢病变
两后肢病变
三 跛行诊断
1. 驻立视诊: (1)肢的驻立和负重:
一前同后病变:头颈、躯干偏向健侧,患肢交替负重 一前对后病变:两健肢伸到腹下,病肢交替提起 三肢以上病变:因疾病不同而不同,比较复杂。
国家精品课程
跛行诊断
一 跛行概述
(一)定义
跛行是四肢机能障碍的 综合症状表现,不是独 立的疾病名称。
(二)病因 跛行病因
一 跛行概述
1.管理、营养因素 2.矿物质、维生素缺乏 3.骨及关节疾病 4.肌肉、肌腱、粘液囊等疾病 5.外伤性疾病 6.神经系统疾病 7.蹄部解剖结构不良、削蹄或修蹄不当 8.风湿病 9.增生性疾病如肿瘤、骨赘及纤维性增生 10.先天性及遗传因素
三 跛行诊断
(四)特殊诊断方法
其他辅助诊断方法
5.直肠内检查 6.热浴检查 7.斜板试验 8.电刺激诊断 9.实验室诊断 10.温度记录法 11.运动摄影法 12.骨闪烁图法 13.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14.定量超声技术 15.关节内窥镜检查法

第十四章 跛行诊断

第十四章 跛行诊断

前望线:由肩关节前端中央向地面作一条垂
面作一垂线,此线平分肘关节以下的肢体, 面作一垂线,此线平分肘关节以下的肢体,到 蹄踵后方微触蹄踵落于地面,为正常肢势。 蹄踵后方微触蹄踵落于地面,为正常肢势。如 前肢在此线前方叫前踏 前肢在此线后方叫后 前踏, 前肢在此线前方叫前踏,前肢在此线后方叫后 前踏、后踏都为不正常肢势。 踏。前踏、后踏都为不正常肢势。 2.蹄踏着 :是蹄抬起和落地时形态的总称。正 是蹄抬起和落地时形态的总称。 常的蹄应该是蹄冠内外侧同高、 常的蹄应该是蹄冠内外侧同高、蹄球内外侧大 小一致、蹄负面全着地,前蹄印迹较圆, 小一致、蹄负面全着地,前蹄印迹较圆,最大 横径在中部、 后蹄迹尖圆形, 横径在中部 、 后蹄迹尖圆形 , 最大横径在后 前蹄壁和地面夹角是50 55° 501/3处。前蹄壁和地面夹角是50-55°,后蹄壁 和地面夹角是55 60度 55和地面夹角是 55-60 度 。 前蹄尖壁和蹄踵壁相 后蹄尖壁和蹄踵壁相比是2 比2.5:1,后蹄尖壁和蹄踵壁相比是2:1,如 不是这样都为异常蹄形。 不是这样都为异常蹄形。
除肩关节外其他各关节都有韧带, (5)除肩关节外其他各关节都有韧带,它们有 帮助固定关节的作用,肩关节虽没有韧带, 帮助固定关节的作用 , 肩关节虽没有韧带 , 但有冈上肌、冈下肌、 但有冈上肌 、 冈下肌 、 三角肌和肩胛下肌 来代替韧带固定。 来代替韧带固定。 系关节都有一定的角度, (6)肩、肘、系关节都有一定的角度,它们主 要是有利于肢体的屈伸运动, 要是有利于肢体的屈伸运动 , 另外还可减 缓地面对肢体的反作用力。 缓地面对肢体的反作用力。 综上所述: 综上所述: 马前肢虽然负重很大, 马前肢虽然负重很大 , 但又能长期站立而 不感觉疲劳,是由于骨、 关节、 韧带、 不感觉疲劳 , 是由于骨 、 关节 、 韧带 、 腱 起主要的支柱作用, 起主要的支柱作用 , 而肌肉只起辅助的收 缩作用,所以前肢不出现歇蹄现象。 缩作用,所以前肢不出现歇蹄现象。

间歇性跛行名词解释

间歇性跛行名词解释

间歇性跛行名词解释
间歇性跛行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也被称为诺斯特草原病(Nordic walking disease)。

患者在行走时会出现间歇性
跛行的症状,即不能正常地双脚步伐同步,而呈现一边腿先落地,另一边腿稍滞后的跛行姿势。

间歇性跛行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某种病变导致的,如下肢神经损伤或神经肌肉疾病。

疾病发作时,大脑对下肢运动的控制受损,导致患者无法运用大脑命令正确地控制双脚的步伐同步。

因此,患者行走时会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姿势。

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可以表现为走路时摇摇晃晃,步伐不稳定,甚至偶尔跌倒。

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也是常见的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步行变得困难,并且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间歇性跛行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

一些研究认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有关,可能是与神经肌肉传导有关的遗传变异引起的。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对于间歇性跛行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物理治疗可以包括热敷、按摩、伸展运动等,以增强患者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重复练习行走姿势,改善步态,减轻症状。

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助行器具,如拐杖或行走器,以提供额外的支持。

总之,间歇性跛行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特征是患者在
行走时出现间歇性的跛行姿势。

尽管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但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的使用等方法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步态和减轻症状。

老年人须警惕间歇性跛行

老年人须警惕间歇性跛行
须强调的是,在所有的非手术治疗措施中,锻炼是最有效也是最方便经济的。药物不能取代锻炼的作用。研究表明锻炼改善行走距离的效果较西洛他唑更持久。因此,在对患者的宣教中,锻炼的作用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诊治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应注意
① 注意鉴别跛行是否为血管性跛行,需要排除腰椎等问题引起的行走不便。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阶段,约30%的患者会出现此典型症状,其意义就相当于“转移性右下腹痛”对于诊断阑尾炎的意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第三期和第四期是严重的肢体缺血阶段,需要行手术治疗,合称为严重肢体缺血(CLI)。
症状特点、检查及诊断
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根据病史、体格检查、无创检查可明确,并可衡量病变的严重程度。但想要具体知道下肢动脉的狭窄情况,则需行下肢动脉CT成像(CTA)、磁共振动脉成像(MRA)或血管造影。
非手术治疗的原则及方法
治疗原则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目标有3点:缓解缺血症状、延缓病程进展、改善长期生存率。一般来说,轻度的间歇性跛行并无大碍,只需接受非手术治疗,延缓病程进展。但当患者伴有皮肤潮红、低趾动脉压力、低ABI的表现时,则易于发展为CLI,须及早行血管重建术。
非手术治疗 对于间歇性跛行患者,其非手术治疗是一个综合过程,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坚持运动、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多项措施。
任何需要增加能量支出的运动,如爬楼梯、在斜面上行走,均会减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行走距离。症状出现的范围和病变的程度相关,累及肌肉的范围通常比动脉闭塞节段低一平面(如腓肠肌的异常通常都是股浅动脉闭塞导致,而股部或者臀肌的病变则说明其近心段有病变)。通常腓肠肌病变是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里最常见的部位。
同时,多饮水,控制每日的总热量,减少摄入动物性脂肪、高胆固醇、高盐、高糖的食物也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

间歇性跛行鉴别诊断PPT课件

间歇性跛行鉴别诊断PPT课件

诊断标准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 或麻木,休息后缓解,再行走再出现症状,需排除其他病因 引起类似表现。
诊断流程
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间歇性跛行的发生时间、症状表 现、诱发因素等,并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 管超声、CT、MRI等,以明确诊断。
常见病因鉴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 定期复查,以确保手术效 果和预防并发症。
04
间歇性跛行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以增强身 体免疫力。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适时改变姿势,减轻下肢压力。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下肢承受的重量和压力,进而加 重间歇性跛行的症状。
定期进行体检
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有吸烟史, 表现为下肢远端供血不足,可伴 有游走性浅静脉炎。
神经根病变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炎等 ,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痛、下 肢麻木等症状,体格检查可有感 觉障碍和肌力下降。
01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常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下肢远 端供血不足,可伴有高血压、高 血脂等基础疾病。
02
03
间歇性跛行鉴别诊断PPT课 件
目录
• 什么是间歇性跛行 • 间歇性跛行的鉴别诊断 • 间歇性跛行的治疗 • 间歇性跛行的预防与康复 • 间歇性跛行的研究进展
01
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间歇性跛行
定义与症状
定义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的酸胀、疼痛、乏力等症状,导致患者被迫停止 行走,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再次行走又出现类似的症状。

跛行步态概念

跛行步态概念

跛行步态概念嘿,咱今儿就来唠唠跛行步态这档子事儿!你说啥是跛行步态呀?简单说,就是走路一瘸一拐的呗。

咱平常在路上偶尔也能瞅见这样走路的人,那模样就好像一只腿短了一截似的。

你想想啊,这走路就跟跳舞似的,得有节奏有韵律,两条腿得配合得好好的。

可要是其中一条腿出了毛病,那不就乱了套啦!就好比一辆车,一个轮子瘪了,那还能跑得顺畅吗?肯定得颠簸着走呀!有的人是因为受伤了才变成这样,比如说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腿给磕着了,或者是运动的时候太猛,把肌肉拉伤了。

这就好像是机器零件坏了,得修一修才能恢复正常工作。

还有些人呢,可能是得了啥病,比如关节炎啦,股骨头坏死啦之类的,这就像是身体里的某个零件老化了,不好使了。

咱可别小瞧了这跛行步态,它可不仅仅是走路姿势不好看这么简单。

你想想,要是一直这么走路,那身体的两边受力不均衡呀,时间长了,说不定别的地方也得出毛病呢!就像盖房子,根基歪了,那房子能稳当吗?而且啊,这对人的心情也有影响呢!你说谁愿意整天一瘸一拐地走路呀,多别扭呀,心里能好受吗?这就跟脸上长了个痘痘似的,虽然不是啥大毛病,但就是让人觉得不自在。

那要是发现自己有跛行步态该咋办呢?那当然得赶紧找找原因呀!是受伤了就赶紧治伤,是生病了就赶紧看病。

可不能拖着不管,那不是越拖越严重嘛!就好像衣服破了个洞,你不赶紧补,那洞不是越来越大嘛!还有啊,平时咱也得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腿。

别老去做那些太危险的动作,运动的时候也得悠着点,别逞强。

这就跟爱护咱的宝贝似的,得精心呵护着。

你说这跛行步态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它就像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一个信号,告诉我们得注意啦!咱可得重视起来,别不当回事儿。

毕竟这身体是咱自己的,咱得对它负责呀!咱得让自己能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地走路,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儿,这多好呀!所以呀,要是发现自己走路有点不对劲,赶紧找找原因,该治就治,可别拖拖拉拉的。

咱要好好对待自己的身体,让它能一直好好地为我们服务,对吧?。

跛行的原因

跛行的原因

跛行的原因有的人走路一瘸一拐的,看起来像是快要摔倒似的,让人十分的担心。

为什么有的人跛行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跛行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跛行的原因引起跛行的原因很多,如双下肢不等长,髋膝踝关节功能受限,骨盆的倾斜,脊柱的畸形,肌肉痉挛或软弱无力,疼痛,心理因素等。

股骨头坏死患者出现跛行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和功能受限,患肢短缩。

如股骨头塌陷致患肢短缩,该腿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而致同侧肩倾斜下沉,对侧摆动腿髋膝过度屈曲与踝背伸加大,出现斜肩步。

患肢疼痛时常呈防痛步态,患侧足刚一踏地便抬起,而健足落地重而时间长。

功能受限主要表现为患髋内收,患侧膝关节便紧紧向健侧靠拢,甚至两膝内侧相互摩擦。

塌陷所致跛,其中一、二期,三期初在治愈后,不再有跛的症状,而三期末,四期,在治愈后仍会有跛的征象,只是比治愈前明显好转。

跛行的对策如果孩子跛行并伴有发烧、皮疹或是关节热肿等现象,请马上与医生联系,这些症状一般说明有骨骼或关节感染,必须及时治疗。

医生将会对孩子进行检查,治疗方法将依据病因作相应选择,包括血液学检查和X光检查,或者超声波检查等,以便查出跛行的原因。

小儿先髋的治疗越早,方法越简单,患儿痛苦越小,效果越好,合并症越少。

总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不过,医生早期诊断还要靠患儿父母加强保健意识,早期发现,尽早就诊。

根据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方法。

根据我国小儿矫形外科医师的经验,3岁以内的患儿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即闭合复位后用外固定支具或石膏稳定复位后的髋关节。

若在婴儿期发现,无需手法复位,只应用简单的柔软支架如外展尿枕,保持双髋关节屈曲、外展位置,6~8周即可治愈。

3岁以上的患儿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因此,年轻的父母们爱护孩子不仅要注重他们的饮食、起居,而且更要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便于早期发现。

婴幼儿睡觉时应用尿枕保持双髋外展,双下肢分开位置,切忌用棉布包裹双下肢保暖。

经过治疗后轻度外伤引起的跛行会在几天内消失。

其他的跛行也应该在引发原因排除后全部消失。

脊髓性间歇性跛行

脊髓性间歇性跛行

脊髓性间歇性跛行
雷征霖
【期刊名称】《医师进修杂志》
【年(卷),期】1992(015)009
【摘要】间歇性跛行临床上常见三种类型:脊髓性、马尾性和血管性。

所谓脊髓性间歇性跛行主要是指由脊髓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间歇性或一过性脊髓供血障碍(脊髓TIA)。

马尾性间歇性跛行系指各种原因所致腰椎管狭窄(如先天性或后天性骨性狭窄、黄韧带肥厚或钙化、腰椎间盘脱出等)以及马尾区占位病变或脊髓蛛网膜粘连等所致马尾功能障碍而产生的间歇性肢体麻木。

【总页数】2页(P3-4)
【作者】雷征霖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4.02
【相关文献】
1.间歇性跛行:脊髓缺血的黄牌警告 [J], 陈继敏
2.颈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16例临床治疗与分析 [J], 张世民;黎作旭
3.《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J], 沈晨阳;李伟浩
4.神经源性与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的临床鉴别诊断 [J], 陈茂水;李勇;李振宇
5.《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J], 沈晨阳;李伟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间歇性跛行
问:什么叫“间歇性跛行”?
答:“间歇性跛行”是指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的情况下,病人在行走一定距离后出现臀部和小腿的酸胀疼痛,迫使病人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又可以行走一定距离症状复发
问:哪些疾病可引起“间歇性跛行”?
答:凡是引起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的疾病都可以在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常见的疾病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闭塞脉管炎、糖尿病足(缺血性)等。

问:“间歇性跛行”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吗?
答:“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的早期临床表现。

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加以足够的重视,可以导致从“间歇性跛行”转化为“静息痛”,严重者出现下肢坏疽。

所谓“静息痛”是指病人在不行走的情况下也出现逐步剧烈疼痛,以夜间为著。

所谓“坏疽”是指病人的主肢等末梢部位出现皮肤发黑、活动障碍等坏死征象。

问:“间歇性跛行”会导致截肢吗?
答:“间歇性跛行”有两个转归结果:第一种情况是,经过一定的治疗消除疾病的因素后,行走距离得到延长,疾病得到控制。

第二种情况是,没有及时正确的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病程继续进展,有可能最终结果为截肢。

问:哪些人容易发生“间歇性跛行”?
答:造成动脉硬化的四大因素同样是引起“间歇性跛行”的主要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其他的因素还有:肥胖、高龄等。

问:“间歇性跛行”多好发在哪个年龄段?
答:如果是动脉硬化闭塞症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好发的年龄一般是在65岁-75岁之间。

如果是血栓闭塞性脉管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好发的年龄在30~40岁左右。

问:为什么要特别重视“间歇性跛行”?
答:主要原因有三个:(1)、“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缺血坏死的前奏。

(2)、在“间歇性跛行”阶段进行正确的治疗效果往往最佳,截肢率很低。

(3)、“间歇性跛行”往往同时反映病人的心脑血管病变状态。

问:如果没有在“间歇性跛行”进行治疗,结果会怎么样?
答:上面提到在“间歇性跛行”阶段治疗往往效果会比较好,截肢率很低,但是由于不少病人在当地缺乏医疗条件或者误诊等因素,错过了这个阶段的治疗时机,根据我们过去收治的大量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情况来看,出现“静息痛”时,病人的血管病变往往很广泛,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

到了“坏疽”阶段时,往往治疗效果很差,截肢率高。

问:为什么医生说下肢的“间歇性跛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答:这是因为引起“间歇性跛行”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和糖尿病,如果动脉硬化发生在心脏冠状动脉,那就是我们称之为冠心病。

如果发生在脑血管则可能导致中风。

一般来讲下肢
的动脉硬化出现时间较为延迟,因此一旦出现“间歇性跛行”往往提示心脑血管也有一定的病变。

所以对于“间歇性跛行”的病人同时进行评估。

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张强
问:针对“间歇性跛行”有哪些治疗方法?
其中保守治疗又分为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又分为传统外科手术和介入两种。

问:“间歇性跛行”如何进行保守治疗?
答:“间歇性跛行”一般情况下可以先考虑保守治疗。

其具体措施除了严禁吸烟、控制血脂等一般措施外,采用步行训练或药物治疗一部分病人可达到延长步行距离的效果。

问:针对“间歇性跛行”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答:药物治疗分为注射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以抗凝血、抗血管痉挛为主要机理,代表性的药物有:培达片、安步乐克等。

注射类药物主要有:保达新、凯时等。

问: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病程继续发展,是否一定要手术?
答:是的。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首先考虑创伤性较少的介入治疗,如果介入治疗效果不佳或失败,再考虑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如:搭桥、内膜剥离手术等。

问:出现了“间歇性跛行”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答:由于椎管狭窄、静脉堵塞等疾病也可以造成类似的跛行表现,因此要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对于怀疑是“间歇性跛行”的病人一律要做动脉系统的检查。

其步骤一般为:血管外科就诊→检查下肢动脉搏动→测ABI→下肢动脉B超→CT或磁共振动脉造影→DSA造影。

当然,像上海市东方医院这样的大型医院拥有国际最先进的炫速双源CT可以在医生检查后直接作为诊断工具,节省时间和费用。

上海东方医院血管外科张强
问:“间歇性跛行”一定要做插管造影吗?
答:在过去,利用股动脉插管进行动脉造影被认为是“金标准”,然而近年来随着64排螺旋CT的出现,对下肢动脉疾病的诊断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CT动脉成像可以清晰的显示下肢动脉各端的闭塞情况,扫描时间仅为数10秒,费用只有传统动脉造影的1/3左右。

在上海市东方医院比64排CT更先进的炫速双源CT已作为替代插管动脉造影的诊断手段。

问:如何定义动脉缺血引起的“间歇性跛行”?
答:为了和其他类似的跛行相区别,必须了解“间歇性跛行”的几个特征:(1)、每次行走距离比较固定。

(2)、疼痛的出现必须是在行走一段距离之后。

(3)、疼痛出现的部位主要是在小腿肌肉、部分病人在臀部。

(4)、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

问:得了“间歇性跛行”如果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有没有创伤比较小的方法?
答:目前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间歇性跛行的治疗避免了传统手术的一些并发症。

通过血管穿刺的方法导入特殊的器材对病变部位进行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

问:如果下肢血管病变广泛细小血管也有闭塞的话,能否采用介入治疗?
答:过去不管是传统手术或者是介入治疗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病变血管的远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通畅度,称之为“流出道”。

但在临床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不少病例由于病程较长使得远端“流出道”血管也存在狭窄或闭塞的情况,这类病人过去医学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因此截肢率较高。

近年来,“Deep球囊”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膝以下远端血管病变的治疗难题。

问:膝盖以下的血管病变有什么特点?
答:以缺血性糖尿病足为代表的血管病变其特征往往是膝以下动脉广泛狭窄或闭塞。

以长段闭塞为其特征之一,侧枝循环差,钙化严重。

问:为什么“Deep球囊技术”可以解决膝以下的血管病变?
答:“Deep球囊技术”是采用专用于膝下小血管病变的器材,如:“Deep导丝”、“Deep 球囊”,能很好的通过病变血管段实施治疗。

“Deep球囊”除了口径超小以外,还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在扩张病变部位的同时不会引起血管的医源性损伤。

问:膝下的血管病变经过球囊扩张后是否还需要植入支架?
答:一般情况下,膝下的血管病变经过“Deep球囊”扩张后不需要植入支架,但是对于球囊扩张后明显回缩或治疗过程中形成夹层等情况下需要植入一种特殊的支架叫“Deep支架”,是目前市场上口径最小的自膨支架,专门用于膝下动脉病变的治疗。

问:“间歇性跛行”的病人经过介入治疗后不知长期效果如何?
答:介入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病人的症状,降低截肢率,降低截肢平面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从理论上来讲,病变血管经过介入治疗后,仍然存在再狭窄和闭塞的可能性。

不过,即使这些经过治疗的血管再度发生狭窄和闭塞,病人的临床改善仍然可以获得。

这是因为经过介入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下肢动脉的侧枝循环有时间充分形成。

所以,即使狭窄或闭塞复发相当多的病人由于侧枝循环的形成而不需要再次介入治疗。

对于少数侧枝循环未充分形成的病人还需要再次介入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