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从
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导言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对学生的个性和品质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它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功能和定位。
本文将探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关系,并就如何发挥两者的优势提出一些建议。
学校体育的意义与价值学校体育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教育课程,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
学校体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体育运动项目选择,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
此外,在学校体育中,重视团队意识的培养,强调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竞技体育的意义与价值竞技体育是指以比赛形式为主导的体育活动,其目的是展示个人或团队的技能和能力,并通过竞争来决出胜负。
竞技体育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并努力追求胜利;二是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毅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与挑战来提高自我;三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通过团队合作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竞技体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互补关系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
学校体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而竞技体育则更加突出个人技能的发展和竞赛成绩的突出。
两者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提供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基本技能;而竞技体育则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了学生更高层次的动力和潜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如何发挥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优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综合规划: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应该在学校教育方案中得到充分规划和重视,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使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相辅相成。
题目浅谈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题目:浅谈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作者:王佐学校赵冬梅内容摘要: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者不同的目的、任务、功能、性质等发展既独立,又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为了更有效的区别联系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服务于教学、训练、竞赛,因此从多方面、多因素地考虑分析二者的实质和共同的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从而为我们教师、教练员更好的从事和开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补充。
主题词: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关系正文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善与蓬勃发展,体育事业结构体系的建立也不断地完善和系统。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者不同的目的、任务、功能、性质等发展既独立,又存在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为了更有效的区别联系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服务于教学、训练、竞赛,因此从多方面、多因素地考虑分析二者的实质和共同的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从而为我们教师、教练员更好的从事和开展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补充。
一、研究方法:本文以文献研究法为主,对有关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以专家访谈法为辅。
二、分析与讨论:(一 )明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概念,划分两者结构所谓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织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而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通过对两者概念的比较我们进一步了解,可以明确认识到两者都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实施不同的功能,完成不同的任务,因此就二者组成结构进行粗略划分(见图1)由图所示可以看出,学校体育即体育教育主要包括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体质、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及培养,其对象是在校学生;竞技体育包括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其对象是运动员;两者既保持着独立性,又存在着相关性,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运动训练以及体育竞赛都要有可靠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它包括场地、器材设施等,这是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所必需的重要措施。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刍议
竞赛优胜 为 目标 。学校 体育是竞技体 育的基础 , 产生运动 员的摇 篮; 是 而竞技体 育推 动学校体育妁发展 必须机结合在一起
它们之 间相 互联 系. 又不能相 互替代 .
【 关键词 】 学校 体育 ; 竞技体育
Dic s n S ho lPE n m p t ieSp rs s u so c o a d Co ei v o t t
.
p fr a ds h o T e co eyc n e tdt a n trp a ee c t e ise d,h ys o l r a ial o ie . uo w r c o l PE.h lsl o n ce woc n o e lc a h oh r n ta te h ud 0g nc lyc mbn d
,
【 e od]co E Cm ete pr K yw rsShoP ;o pt v so s l i t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 的关 系有许 多争论 . 长期没有得 到一个 大致 质 、 发展个性 、 完善心理 品质、 塑造 正确人 生观等 多种 目标。 统一 的认识 。 不处理好他们 的关系 , 碍学 校体 育的健 康发展 . 即妨 也影 竞技体 育则 以提 高专项运动 成绩 . 夺取优 胜为 目 . 标 运动 员健 康 响竞技体育 的提高 。 则是第二位 , 国许 多秀运 动员 。 我 虽然他们创 造了优异成绩 , 五星红 使 在世界各地运动场地升起 , 为国家 争得 了荣誉 、 是在他们退役 时 , 但 往 1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彼此隔离 往伤病缠身便是 明证 。竞技体 育高层次 的发展 日 职业 化 . 已与商 趋 并 这是无庸 回避 的现实 。竞技体 育的成效主要 以运 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 , 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运动得 到较为广泛 的普及 业领域紧密结合 , 比赛名次 . 金牌数 目 为重要标志 。我 国建立体 育强 国的 目 , 标 主 和发展。 当时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结合在一起 的, 实行 的是 “ 普及 与 成绩 . 要搞好科学选材 , 完善制度 , 争取在世界 大赛 中 提高相结合 ” 的方针 , 一方 面大力开展各种体育 活动 . 使广大学生掌握 要是在竞技体育方面 , 无论从功 能、 目标 、 实施 、 评价哪一 方面来看 . 学校体育和竞 “ 三基” 既“ , 基本知识 、 基本技术 、 基本技 能”另 一方 面 , : 发现体育 苗子 名列前茅 。 技体育都有很大差异 . 分属 于两个不 同的范畴 . 决不容相互 混淆。 并给予培养 , 使其成为优秀 的竞技体育人才 . 2 世纪 中后 叶 ,国家对高水平竞 技运动给予 了充分 的重视 与关 22 相互依存 O 怀, 党和政府借鉴革命 战争年代形成 的“ 战斗队” 式 . 模 按照军 队的组 以往在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二者 的关系上 . 往存 在 往 一种是把二者看成对立 的、 水火不 相容的事物 。 主张学 校 不 织管理方式 , 组建 了高 水平运动 队 , 创建 了一条有 中国特 色的发展高 两种倾 向: 学校体育 的 目的是增强学生 的体 水平 竞技体育的路子 , 形成 了集中有限的财力 、 物力 于“ 培养少数优秀 体育引进竞技体育 。此种观点认为 . 运动 队伍” 原 国家体委 ,9 9 )的独特 的专 业竞技体育 组织体制 质 , ( 15 年 增进学生 的健 康水平 , 学生掌握体 育 的基本 知识 、 术和技能 : 使 技 为竞赛 、 冠军 、 争 拿奖 牌 . 是少数竞 技精英从 组建了运动项 目齐全的各 专业运动 队( 集训 队) 形成 了业余 体校 ( , 少 而竞技体育则 是搞训 练 , 体校 )省级体工 队 、 、 国家队相衔接 的优 秀专业运 动员培养格 局 . 逐步 事的运动 . 以不宜把竞技 运动引入 到学校体 育中来 : 所 另一 种是认 为 甚至认 为学 校体育改革要 以 建立 了独立 的 、 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体制 。体育专业 化组织 的地 学校体育要尽量多地采用竞技运动技术 . 把学校搞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的基地 。进 而在 位 的确立与不断巩 固 , 使竞 技体育成为 相对独立 的 、 具有特定 意义 的 竞 技体育为导向 . 社会 活动与文化现 象 , 并呈现 出体系化 的特点 : 、 一 封闭性 : 育资源 把竞技体育导 入学校体 育的过程 中 忽视学生 的年龄特征 和身心 特 体 不折不扣地最 大限度地 发挥每个 学生在身体 能力 、 心理 和运动 能 被统一 掌握 和集中调配 、 使用 , 体育系统和社会其他 系统分 离 . 构成封 点 . 使体育课变成 了专项运动训练课 。 闭的独立体 系。 、 二 选择性 : 选择少数甚至个别的竞技项 目提供充足的 力 等各方面的潜力 . 其实 . 以上 两种 看法都 带有偏 激。学校体育和竞技体 育虽属不 同 资源 , 以优先发展 。 、 性 : 赛 成绩成 为衡 量的决定性的 、 予 三 锦标 比 几乎 但它们有许 多共同点 , 彼此密切 联系 。首先 , 校体育和 学 是唯一 的标准 。四、 职业性 : 只有 少数具有 特殊 运动才能 的人 . 才有从 的两个范畴 . 事竞技体育 的机会 , 这是他们 实现社会 价值 的唯一出路。 这样 . 竞技体 竞技体育 的实践都 是 以运动 为手段 .通过 有计划 地完成各种 身体练 建立对运动 负荷 的适应 , 高人体 机能 , 提 完善人的心理 品质来实现 育就完全从学校体育 中脱离 出来 .并完全形成 两个互不联 系的系统 . 习 . 其各 自的 目 标 其 次, 竞技体 育各项 运动的基本技术 以及 由他们衍生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彼此 隔离 出来 的各种 身体练 习. 构成 学校体 育实践 主要内容 。学校 开展的各项 2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相互关 系 运动竞赛 . 是学校体育 的有力杠杆 , 着学生参加和坚持 体育锻炼 。 激励 竞技体育 的成就是学校体 育强大的推动力 , 当我 国在世界大 赛 中取得 21 范 畴 不 同 . 突 出成绩 时 . 往往学校里 会掀起 “ 球热 ” “ 排 、 足球热 ” 广大青 少年学 把 学 校体 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育实践 的进 步和教 育理 生卷入体育锻炼 的热潮 中。 最后 , 校体育则是竞 技体育的基础 , 学 这主 论的发展 , 学校体 育和学校的德育 、 智育 、 美育等相互 渗透 , 彼此融汇 。 要指学校是产生优秀运动员 的摇篮 , 真正有 天赋的优秀运动员 苗子只 学校 体育 除锻炼身 体外 . 还赋予 了其 它多种功 能 : 、 一 增强 体质 的功 有通学校运动队的 系统训练和 自己的刻苦练 习 , 才能成为优 秀的运动 能 。学 生系统地参加课 内 、 , 内、 丰富多彩 的体 育活动 , 外 校 外 促进生 人才 。 理、 心理 、 生化等方 面发生一 系列 良性变 化 , 促进 身体正常生 长发育 , 提高人体各个器官 系统的机能水 平和适应能力 。二 、 递体育文化 的 3 竞 技 体 育 与 学 校 体 育 必 须 相 互 结 合 传 功能 学校体 育承担着向下一代传递经过选择的体育 、 卫生保健知识 , 把竞技体 育和学校 体育对 立起来 , 学校 体育失 去动力 , 技体育 竞 体育锻炼方法 和技 能。 、 三 培养 品行 的功能 。 学校体育能培育学生 良 好 丧 失 依 托 , 然 导 致 两 面俱 损 。 必 因此 , 校 体 育 与 竞 技 体 育 必 须 结 合 起 学 的思想
浅谈学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中的角色
们才能参加比赛 。教育部门没有说 话的权 利, 他们没 有比赛 的举办权 、 运
动 员的 注 册权 等 。 这 一 因 素 严 重 制 约 了 学 校 竞 技 体 育 的 正 常 发 展 和 有 效
3 建 立 优 秀 的 教 练 员 队伍 . 学 校 竞 技 体 育 发展 好坏 的 一 个 严 重 的 制 约 因 素 就 是 教 练 员水 平 的 高
中小学校没有足够的人员专门组织 和领导 竞技体 育 , 学校的竞技体 育 这种 体 制 耗 费 了大 量 的 资 金 。我 们 知 道 , 个 运 动 员 一 旦 进 入 省 队或 国 家 一 他 只能由学校的体育教师带领学 生进行训练 。本来学校 的体育教 学任务 就 队 , 的几 乎 所 有 的 花 费 都是 由 国家 通 过 财 政 拨 款 予 以 供 应 。 在 全 面 建 设 已经 使体 育 教 师不 堪 重 负 , 果 再 让 他 们 去 带 领 学 生 进 行 专 业 队 的 训 练 ,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体 制 的现 实条 件 下 , 种 制 度越 来 越 表 现 出 它 消 极 的 一 如 这 其效果可想而知。加之有些中小学的学校领导一味 的追求升学率 , 不断 的 面 。 其 次 , 种体 制 下培 养 出来 运 动 员 没 有 得 到全 面 的 发 展 。他 们 的 科 学 这
给 体 育教 师施 加 压 力 。体 育教 师在 这 样 的 环 境 下 只 能 拔 苗 助 长 , 本 来 很 文 化 知 识 相 对 同龄 的孩 子 来 说 是 极 其 匮 乏 的。 他 们 缺 乏 一 技 之 长 , 旦 从 使 一
好的体育苗子在很小的时候 过早 的进 行了专项化 训练。靠 这样的训 练方 国 家 队 退役 很 难 在 社 会 中 谋 生 。
试论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试论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作者:张敏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摘要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的内容、目的和作用、方法与手段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者还就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研究结果认为,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竞技体育亦可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两者之间既有对立又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体育发展至今,需要体育的各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是可以结合的。
只有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二者和谐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各自的发展以及体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竞技运动相互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如何合理采用竞技运动项目来提高学校体育质量一直在困扰着广大的学校体育教师,这一问题关系到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很多专家一直在努力解决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问题,在新世纪同样要解决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问题。
一、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概述广义的体育包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体育的这三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不断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在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一直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分别属不同的系统管理,即体委系统和教育系统。
再谈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
再谈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
王莉
【期刊名称】《贵州体育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目前含糊、混淆,缺少一个科学的认识,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也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一个国家在某个方面取得成绩,只属于体育总成绩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全部。
我国要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使体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使三者协调发展,缺一不可。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王莉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体育系,四川西昌615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12.4
【相关文献】
1.我国体育教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三者目的及任务的比较 [J], 王绍杰
2.从学校体育现状再谈快乐体育、技能教学与『体育之快乐』的关系--有感于2002年《体育教学》第1期的『焦点问题讨论』 [J], 张伟;庞燕
3.全民健身、学校体育及竞技体育三者关系 [J], 章晓伟
4.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的实践调节设想 [J], 应尼火;晨晖
5.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三者关系的理论探讨 [J], 张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联系
作者: 王荣
作者机构: 太原市财政金融职业中学
出版物刊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4-54页
摘要:学校体育的位置有两层含意,一是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二是学校体育在国民体育中的位置,这个问题很重要,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任务、内容、方法和学校体育的方向及工作重点,所以应该弄清楚.
一、有些人认为体育与竞技运动是两个范畴.竞技运动和体育虽有某种联系,如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有教育意议,内容都可通用,都能增强体质等.。
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研究探讨·241中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范一兵【摘要】竞技体育是以人为主体的身体活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都是参与竞技运动的主体。
竞技体育是指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去挖掘与发挥人在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能,将征服技术高峰和创造优异成绩作为主要目的一种活动过程。
1.1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往在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二者的关系上,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把二者看成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的事物,不主张学校体育引进竞技体育。
此种观点认为,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而竞技体育则是搞训练,为竞赛、争冠军、拿奖牌,是少数竞技精英从事的运动,所以不宜把竞技运动引入到学校体育中来;第二种倾向是认为学校体育要尽量多地采用竞技运动技术,甚至认为学校体育改革要以竞技体育为导向,把学校搞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
进而在把竞技体育导入学校体育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不折不扣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在身体能力、心理和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潜力,使体育课变成了专项运动训练课。
其实,以上两种看法都带有偏激。
竞技体育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每项新的运动成绩、新的纪录,都标志着人类运动能力方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竞技体育是一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竞技体育中树立的公正、公平、民主、协作、团结、友谊、谦虚、诚实等道德观念,是社会不可缺少的规范文化,对青少年乃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成长都具有教育意义。
竞技体育不只是高水平竞技运动。
如果我们把竞技体育只规定为高水平的竞技运动,那么,社会体育中的大众竞技体育和学校中的竞技体育等,也就势必会失去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
而实际生活中大众性、学校性、业余性的竞赛是大量存在的并受到群众的欢迎。
在学校大张旗鼓地开展竞技运动,在社区甚至在家庭都应该鼓励开展那种普及性、趣味性强的竞技运动。
论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训练的结合
定 的 目 的和 计 划 的教 育 过 程 , 且 在 形 态 上 有 一 定 的 相 并
似 , 是 它们 的 涉 及 领 域 却 有 所 不 同 , 育 教 学 主 要 涉 及 但 体
学 校 体 育 的 课 堂 教 学 范 畴 , 运 动 训 练 主 要 为 竞 技 体 育 的 而
( ) 念 的 差异 一 概
地 说 , 育 教 学 是 指 学 生 通 过 教 师 有 目的 有 计 划 的 指 导 , 体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习 体 育 保 健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术 、 能 , 身 强 技 健 体 , 展 运 动 的 基 本 能 力 的 过 程 , 体 育 目标 实 施 的 基 本 发 是 途 径 之 一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属 于 学 校 体 育 的 范 畴 。 高 校 体 育教学包括 : 是 体育理论 知识 的传授 , 是体育 技术 、 一 二 技 能 的 教 学 , 大 部 分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都 以 体 育 技 术 、 能 的 而 技 学 习 为 主 。运 动 训 练 是 指 运 动 员 在 教 练 员 指 导 下 , 面 发 全 展 运 动 员 的 身 体 和 提 高 专 项 运 动 技 术 水 平 的 过 程 。运 动 训 练 的 特 点 是 : 练 内 容 与 方 法 的选 择 都 是 为 了 创 造 优 异 训 运 动 成 绩 ; 动 员 要 承 担 大 量 的 运 动 负 荷 直 至 最 大 的 运 动 运 负 荷 ; 了充 分 发 挥 每 个 运 动 员 的潜 力 和 长 处 而 突 出 了个 为 别 对 待 的特 点 , 中 包 括 很 突 出 的 个 人 训 练 ; 同 时 训 练 其 而 和 比赛 又是 紧 密 地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运 动 训 练 的 过 程 也 是
学生体育竞赛与竞技体育竞赛的比较研究
3 学校体育竞赛与竞技体育竞赛的效 益 比 较
2 0.பைடு நூலகம்
3 1竞技 体 育竞赛 的效 益 . 竞 技 体 育 竞 赛 的 效 益 主 要 有 : 进 社 促 的 , 人 追 求 的 , 参 加 比赛 , 些 运 动 员 个 来 这 为 的 资金 赞 助 多 是 国 家 、 府 , 以 其 结 果 无 会 稳 定 与发 展 , 社 会 提 供 规 范 的竞 争 范 政 所
一
会文 化 生 活 , 动 体 育 文化 的传 播 与 发展 。 推 3 2学 校体 育 竞赛 的效益 . 学 校 体 育 竞 赛 的 效 益 主 要 有 : 加 学 增 校之 间的 相 互 沟通 , 强学 生 之 间的 交流 , 增 调 的 管 理 机 制 、 赛 系 统 内外 的 协 调 机 制 、 竞 激 丰 富 学 校 文 化 生 活 , 动 学 生 参 加 社 会 实 发 工作 积 极 性 和 创造 精 神 的 激 励 机 制 , 这 践 的 积 极 性 。 . 是 保 证 我 国 体 育 竞 赛 活 动 朝 着 健 康 、 确 3 3效 益 比较 正 轨 道 运 行 的 内在 机制 。 从 以 上 的 观 点 来 看 , 技 体 育 竞 赛 更 竞 2. 学 生体 育竞赛 的 办法 的设 定 1 注 重 社 会 效 益 , 进 社 会 和谐 发 展 , 设 良 促 建 竞 赛 组 织 安 排 比 赛 或 集 训 的 时 间 在 节 好 的 社 会 秩 序 。 生 体 育 竞 赛 关 键 还 是 以 学 假 日, 并按 地 区 组 织 分 区域 比赛 , 后 各 区 学 生 为 本 , 进 学 生 身 心健 康 成 长 , 养 学 随 促 培 为 的 前 几 名 再进 行 比赛 。 外 , 各运 动 项 目 此 将 生 积 极 的 心 态 , 学 生 的 文 化 生 活 创 造 更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个基本形态之间的关系一、三个基本形态的概念1、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
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2、大众体育大众体育是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对应的概念。
由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城镇居民与农民,为达到健身、健心、健美、娱乐、医疗等目的而进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3、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三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者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上1 学校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早操和课间操;科学的信息和保健措施。
2 大众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政府机构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人民团体中的大众体育组织;体育群体和体育社团;大众体育实施的载体和形式(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形式;锻炼小组;单位组织的活动;街区组织的活动;健身俱乐部)3 竞技体育的构成或组织形式: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三、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联系1 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之间的联系:①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的源泉,它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大众体育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需要大众体育来强化学校体育的效果,将学校体育转化为终身体育,因此,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2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联系:①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是竞技体育人才发掘的唯一资源。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作精神,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然而,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学校体育应当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相互融合和互动。
学校体育主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而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则着重于竞技水平和成绩的提高。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通过开展校内外联赛、校园运动会等活动来实现。
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在学校获得基本的体育训练,又能够参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活动,提高竞技水平。
其次,学校体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目前,有些学校仅仅把体育教育当作传授技能的工具,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多种体育项目,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和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同时,学校也应当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加强对体育明星的宣传和推广,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再次,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之间应当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
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方面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而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则提供了更高水平的训练和竞技平台。
为了实现协调发展,学校和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组织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选拔机制。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机构合作,共同举办培训班和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政府也应当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支持力度。
优质的体育设施和专业的教练团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
政府可以增加对学校体育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更好的条件和资源。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相互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与爱好、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以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措施的推动,才能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及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
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区别和联系1、从定义本质上来说,学校体育是为了增强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素养,从而获得心理与生理益处。
大众体育则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普及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目的的。
竞技体育则更加注重体育竞赛的结果,通过竞争,在赛场促进国家或个人的升迁。
2、从受众群体来说,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主要受众群体,强调全民健身,从学生时期开始就为受众群体提供教育服务。
大众体育则是以所有体育运动人士为受众群体,旨在拓展自己的运动技能,将体育文化普及开来。
竞技体育则以选手、训练师以及教练、裁判、比赛组织者为主要受众群体,为他们提供赛场的舞台和机会,实现最大潜力。
3、从运动层次来看,学校体育主要是让学生接受体育系统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水准以较低要求为主;大众体育注重培养体育运动参与者的健身意识,以健身和参与为主;而竞技动来实现最大的决胜关键,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性,强调水准的提高。
1、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有共同的背景,都旨在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和消除歧视的原则,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为健康人群提供参与机会。
2、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均依据教练和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以提升全民的能力为核心,以普及全民健身、提高大众的体育技能为主要目标,保证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共同发展。
3、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各自都有不同的性质,各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但他们之间又具有联系和相互融合,承担着相同的使命,维系着普及体育运动及文化传播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为全民健康提供重要的支撑。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它采用比赛、评价和奖励等手段,强调游戏的胜负和个人或集体成绩的比较。
在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中,竞技体育一直是重点和重要的方向之一。
然而,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我国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体育基础不足、运动员福利不佳、各种体育赛事能力有限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体育基础不足问题尽管我国已成为一项体育大国,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们的体育基础仍然不充分。
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学校教育体育课程设置不足,体育课程数量和课时数量较少,导致学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相对较少,这给后来的竞技体育发掘带来障碍。
要想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就必须从学校体育教育着手,增加教育和训练资源的投入,打造更多的训练基地和人才培养机构,集聚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
其次,我国体育设施建设不足。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密集,加之建设资源有限,使得城市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尤其是高水平训练场馆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应该在重要城市增设必要的器材设施,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以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培养新一代的优秀运动员。
二、运动员福利不佳问题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中,如今大多数运动员生活场所简陋,训练器材简单,福利待遇较低。
此外,竞技体育行业也有向运动员收取高额培训费用的情况。
运动员必须许多年无怨无悔地坚持训练,但未必有那么多钱来支付这些训练费用。
由此可见,解决运动员福利不佳问题是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增加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资,加强运动员福利保障政策。
在范围较广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将运动员的经济待遇提高至安全生活水平以上,而在国家级的重点项目中,则有必要妥善处理运动员的奖励制度、经济补贴和服务保障等。
三、各种体育赛事能力有限问题不可否认,我国举办了许多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如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
由竞技体育看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倍的效果 。例如 :对 于大部分学 生来说 ,耐力跑是个 “ 累
活” 。机械 地绕圈就像是老牛上套 ,越拉越 慢 ,自然达不到 好的效果 。其实 ,跑只是一种手段 ,提高学 生的耐力才是教
学 目标 。为 此 我 试 着 通 过改 变 以往 跑 的 形式 ,尝 试 着 让 学 生
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这次救援 中有消防警察 、工程师 、医生
等。这些人在孩子心 中都是的英雄 ,是多么 的了不起。每个 进行其它方式来代替 :把短跑训练变成分组接力 比赛 ;把 耐 孩子都希望 自己快快长大 ,进入成人 的世界 。儿童的生活是 课 为 缅 震救灾 ,重建家园》 旨在站在孩子 的角度 。用孩 。
小学生在生 动形象的情况中模仿消防员 ,体验到消 防员 的勇
敢又培养了小学生初步的防火 、救火的安全意识 。模仿救护 人员在紧急状态下怎样抢救病人 。模仿工程师怎样抢修桥梁 及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在这一 系列的活动 ,同学们扮演着各 种不同的角色 ,充分地发挥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 了 提高课 堂效率的 目的。
学习兴趣 的重要 因素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 习的 内在动
力 。学 习兴趣指 学生对 活动所具 有的爱好 和追求 的心理 倾 向。激发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教学进程能起到事半功
地创造生活情景 ,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生 活,感受生活 ,从而
达到有效 的情感教育 。以下就是我上过 的一节公开课。
注重对学生个性 品质 、思想 、情感 、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使
学生能够有思想 、有创新 、有能力 、有情感 。真正做到 “ 野
蛮其体魄 ,文 明其精神” 。
学校体育学1
学校体育学1、试述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一、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拒之门外。
1)正确看待竞技体育的积极作用。
竞技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的教育、社会化作用、对个性化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应该成为学校体育的总要内容。
2)竞技运动具有多层次的特征,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活动层次的竞技运动。
既不能将其全盘地吸进学校体育里来,也不能拒之校门外。
对于那些高水平、以争夺金牌为目的的金牌运动,特别是商业性极高的和运动技术水平很高的竞技运动,不适合在我国目前学校体育里开展。
而面对多数人可参加的群众性竞技体育的竞技运动(初、中级水平),则应该在学校里广泛开展。
实践证明,普及性、群众性竞技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①把先进的竞体文化作为学校体育的内容,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②以部分竞技体育运动手段为主作为学校体育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健康。
③通过掌握竞技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并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④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巩固了体育课学习的内容,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还锻炼学生的意志和陶冶情操。
由此可见,现代学校体育不能缺少竞技体育运动,竞技体育运动也只有在学校体育中普及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本身的文化功能,才能通过广大青少年向社会传播,扩大其积极影响。
二、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1)就学校而言,不能无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状况而直接照搬竞技体育运动,应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竞技体育运动作“教材化”处理。
竞技体育运动教材化在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已有初步体验,如有的改掷标枪为掷降落伞,有的将实心球代替铅球等等。
竞技体育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
使之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合群体参与,适合教学组织、场地器材设备和季节气候。
小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辩证关系
小议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辩证关系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但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辩证关系。
学校体育是指学校组织的体育教育活动,其核心是以培养身体素质为目标的综合性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则是指参与各种体育赛事,以获得好成绩或胜利为目的的专业性体育运动。
两者在现代社会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的辩证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学校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以及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学校体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教育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累计性体育锻炼。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不仅健康、快乐,而且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然而,学校体育只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基础”,它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更不能满足人们对于体育乐趣和向往的竞技追求。
这时就需要竞技体育出现,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专业的体育运动形式,人们可以在其中以高节奏、高难度的比赛中,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并且获得身体与心灵上的满足。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仅只是在锻炼身体,更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社会经验与人生感悟。
由此可见,虽然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竞技体育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活动的延续,更是学校体育得到落实和强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竞技体育的推动下,学校体育的校园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有可能成为莘莘学子们追求的梦想,逐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竞技体育中的专业化、商业化等因素也给学校体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学生处于成长阶段时,过度强调竞技体育方面的表现,会使学生产生“以赢为主”、“为胜利而战”的错误价值观念,忽略了身体素质、精神风貌的全方位培养。
因此,我们应该以辩证的视角看待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在学校体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在竞技体育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研究
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研究体育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体育教育旨在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团队精神和竞技能力。
与此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在加速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竞技体育领域。
本文将探讨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体育教育被普遍认为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经常导致体育锻炼的不足,而体育教育正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途径。
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锻炼方法和知识,培养积极的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从而促进健康的成长。
其次,体育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团体项目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协作、合作,共同制定策略并且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提高、人际关系提升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体育教育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竞技体育是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和追求卓越的平台。
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和培养,而体育教育正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体育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运动员,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另一方面,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竞技体育项目的不断创新和推广,为体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它激发了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和热情,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教育中来。
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体育教育的普及和提升促进了整个国家的健康水平的提高。
身体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压力。
其次,体育教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家体育产业的繁荣。
随着观众的关注度和对体育赛事的兴趣的增加,体育产业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学校体育一般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健康知识为手段,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主要手段是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华民族体质的增强、群众体育的开展、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属于教育范畴,无论在哪种社会条件下,都受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并通过培养人才为之服务。
学校体育与学校德育、智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一项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
由于社会制度、国家性质和教育目标的不同,各国的学校体育目标也不尽相同。
一般有: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进健康;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能力、习惯以及良好的品行;发展个性。
有的国家还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国防服务作为学校体育目标。
中国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比较
各 类 学 校 的 体 育 教 学 大 纲 和体 育教 材 中 ,它 们 既 包 括 体 育 卫 生 保 健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又有 可 以不 断 重 复 和 交 叉 组 合 的丰 富 锻 炼 的 实 践 内 容 。竞 技体 育 的 内容 是 围绕 某 一 个 运 动 项 目进 行 专 门 的训 练 . 多 次 重 复 完 成 比赛 动 作 或 接 近 比赛 要求 的专 门 练 习 。 并 运 动 员 以 最 佳 技 术 重 复 完 成完 整 比赛 动 作 或 长 时 间 的专 项 对 抗 或 单 一 的 专 项 练 习 , 而 提 高 专 项 的 运 动 成绩 。 动训 练有 枯 燥 从 运
提 高学 生 的运 动技 术 水 平 , 国 家培 养 体 育人 才 。 技 体 育 的 目 为 竞
的是 为 了 提高 运 动 员 专 项 的竞 技 能 力 和 运 动 成 绩 。 在 教 练 员 的
指导 下 , 门 组 织 的 、 计 划 的训 练 , 而 通 过 运 动 竞 赛 , 其 已 专 有 继 将
摘要 : 体育是人 类社会发 展 中, 据生产和 生活的需要 , 根 遵循人体 身心的发 展规律 , 以身体 练 习为基本 手段 , 达到 增强体 质 , 高运动技 术水平, 提 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 丰富社会文化 生活而进行 的一种 有 目的、 有意识 、 有组织的社会 活动 , 伴随 是
人 类社 会 的 发 展 而 逐 步 建 立 和发 展 起 来 的一 个 专 门 的科 学领 域 。
使 用 长期 不变 的教 学 大 纲 。
2 运 动 训 练 目的 、 务 的差 异 任
20 0 8北京 奥运 圆满结束 了 , 中国体育健儿们 在竞 技场上赛
出 了风 格 . 出 了水 平 , 得 了优 异 的成 绩 。 国上 下 为 之 欢 呼 , 赛 取 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我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从浅谈我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从结合到融合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分离的现象。
在奥运会影响下,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并没有走体教结合的模式,竞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还不能推动和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没有给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作用.竞技体育的发展也没有得到学校体育的支持,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没有完整的形成一个整体,没有很好起到融合。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竞技体育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在体育领域占据着最高层次,成为当代世界主题体育文化,而且它的可观赏性和参与型,对青少年的教育性在社会大众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竞技体育实际上是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手段,起着教育人、培养人,促进健康的重要作用。
1 / 10我国过去常常把竞技体育运动节食成为了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在体格、身体能力、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比赛。
这种解释就难免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提到竞技体育,就认为是高水平的争冠军、拿金牌的竞技比赛。
其实不然,竞技运动不只是高水平的竞技运动。
如果我们把竞技体育运动之规定为高水平的竞技运动,那么社会体育中的大众竞技运动和学校中的竞技运动等,也就势必会失去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空间。
这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显然是有较大冲突。
而实际生活中大众性、学校性、业余型的竞赛是大量存在的并受群众欢迎的。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采用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培养模式。
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训练轻学业,自运动员进入少年体校就开始实施半训半学的方针,国家为提供培养经费。
如果运动员进入了专业队,他就会全脱产地进行比赛和训练,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直至运动生涯的结束,这严重阻碍了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在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结束之后,一方面由于多数运动员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退役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这就导致了运动员的就业安置率很低,以至于在社会上产生不良---------------------------------------------------------------最新资料推荐------------------------------------------------------ 影响。
针对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它很难与群众体育之间形成互相拉动、协调发展之态势。
在已经结束的上海游泳世锦赛上,为中国代表团夺金的何姿、施廷懋都贴着清华大学的标签,跳水女皇伏明霞当年也是从清华跳水队走出的。
如今,清华跳水队仍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孩子前来训练;清华大学还开设了跳水选修课,让普通大学生亲身体验跳水运动的魅力。
教体结合,让越来越多的高水平运动人才从学校体育的土壤中走出。
简单说,教体结合就是培养有文化、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这样一种培养模式正在被全社会和教育体育界认可。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认为,在国家队层面可以搞集训模式,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成长必须回归校园。
在青少年阶段探索教体结合,让体育人才的培养成为有源之水,让体育真正回归教育,这是目前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必然选择。
实施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全社会都来发展竞技体育,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校外俱乐部、团体协会等多渠道的高水平运动员3 / 10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也可以为学校体育工作打好基础。
我认为,要很好的进行融合,可以尝试在有条件的省市尝试学校举办高水平运动队。
在7月22日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中运会上,包头一中女排获得了金牌。
包头一中女排始终坚持学习和练球两条腿走路。
队员不仅在运动场上是佼佼者,学习成绩也都相当优异,几年来,已经毕业的80多名队员全部进入了大学。
清华大学已经建立起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训练体系,清华的学生运动员与运动员学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他们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由学校培养成为运动员。
而运动员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前就已经是运动员,到学校学习只是对自身修养的一种提高。
据了解,清华大学目前体育代表队共有包括田径、篮球、射击、赛艇等26个项目在内的37支队伍,队员超过了500名。
近年来,专业队选苗子已经越来越难,许多有体育天赋的孩子都选择上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视进省市队甚至国家队为畏途。
高校有一流的体育设施,许多高水平教练愿意去高校任教,家长和孩子也首选上大学,因此,可以考虑在一些有条件的省市尝试学校举办高水平运动队。
---------------------------------------------------------------最新资料推荐------------------------------------------------------ 也可以把竞技体育的经费划拨一部分给学校。
青少年是中国体育的根,青少年90%以上都在学校,那里有现成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有学与训结合的天然优势,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轨道上,学校将注定担纲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据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发展指导处处长黄金介绍,在2009年1月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从国家层面上对教体结合进行了详细规划:将小学、初中阶段的县级少年体校纳入普通教育序列;改善体校高中(中专)的文化教育;加强省级以上专业运动队的文化教育工作;研究制定符合运动员特点的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体系;对不能成为尖子运动员的学生着重进行体育职业技能培训;为体校毕业生进入大专院校争取新政策,开辟新途经,包括通过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渠道进入大学读书、通过单招渠道进入大学、进入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高等体育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等。
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认为,理想的教体结合应当是在中小学阶段教育体育完全融合在一起,到了高中和大学阶段,逐步把现有运动队经费从体育部门剥离出来,划拨给高中和高校,或者把竞技体育的经费划拨给高校一部分,并引入国外大学体育奖学金制度。
真正打通教体结合一条龙的培养体系。
在近20年来,教体结合这条路走得并不成功。
5 / 10教育有教育的培养体系,体育有体育的培养体系,这两方面并行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结合方式。
教育是一张皮,体育也是一张皮,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顶层的制度设计和保障,可以把地方体育训练基地如校园足球项目索性交给学校办,由它来代表地方参赛。
归根结底还是体制的问题,就看有没有决心改革。
可以从国家层面建立高层次的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在整体上对教体结合加以规划。
竞技体育植根于学校体育是体育发达国家的惯常做法。
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是把体育和教育紧密结合,流行的是体育+教育的模式。
美国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几乎全部是通过参加学校体育这块土壤培育出来的。
这样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体育大国的经验,让体育回归教育;让体育口和教育口不再各管一摊,各念各的经;让从事竞技体育的运动员有学上、有书读;让广大青少年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和比赛,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校中的学生水平不平衡,可以以部分竞技体育运动手段为主作为学校体育内容,普及性、群众性竞技体育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把先进的竞技体育运动文化作为学校体育的内容,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最新资料推荐------------------------------------------------------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其次通过体育教学掌握各种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并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学生掌握了某些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甚至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一次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在活动中与周围的人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从而加速学生走出校门后的社会化进程。
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不仅巩固了体育课所学习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和陶冶情操。
由此可见,现代学校不能缺少竞技体育运动,竞技体育运动也只有在学校体育中普及开展,才能发挥其本身的文化功能,才能通过广大青少年向社会传播,扩大其积极影响。
此外,我们必须扭转一个观念运动成绩绝不是评价教体结合是否成功的标准,只有如此,这条路才能走得更远。
高校体育教学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
高校体育教学包括:一是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二是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而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都以体育技术、技能的学习为主。
运动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教练员指导下,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和提高专项运动技术水平的过程。
7 / 10运动训练的特点是:训练内容与方法的选择都是为了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运动员要承担大量的运动负荷直至最大的运动负荷;为了充分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潜力和长处而突出了个别对待的特点,其中包括很突出的个人训练;而同时训练和比赛又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运动训练的过程也是对运动员的教育过程,同样要贯彻教育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从概念上可以看出,这两者都归属于体育,都是通过教学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手段,都需要借助一定的体育设施与场地,两者都是从身体练习出发,并在练习中达到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的教育过程,并且在形态上有一定的相似,但是它们的涉及领域却有所不同,体育教学主要涉及学校体育的课堂教学范畴,而运动训练主要为竞技体育的一种手段,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三、学校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1. 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应体现的形式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体育界一些人士过分地否定以往的体育教学,认为要彻底剔除以往体育课所包含的一切,致使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遭到了质疑。
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竞技运动在现代学校体育中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更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