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秋声赋的教案设计
《秋声赋》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1《秋声赋》教案教学设计导言:陶渊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作品凝聚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秋声赋》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赋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以及自然的变化,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深情与魅力。
本篇文章旨在研究该教学设计的目标、方法、过程和评估,以期为教师授课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秋声赋》的文化背景和背景知识,包括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2. 理解和分析《秋声赋》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使用图表、表格或其他形式表达《秋声赋》文中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
4. 发现文本中的任务,将任务与人生相关联。
5. 掌握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提出有关课程的问题,编制指导性问题并解答。
6. 提高写作能力,包括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法:1. 讲座和课堂讨论:教师将出示关于《秋声赋》的信息,并与学生讨论其中的故事,人物和主题。
2.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创造性地解决不同的任务,并汇报给全班。
学生将被鼓励合作和互相帮助。
3. 多媒体和互联网:学生将使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来查看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应用于文学分析。
4. 写作:学生将通过写作练习来展现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反馈。
三、进程:第一周:1. 为学生分配阅读任务,并确定阅读时间。
2. 班级讨论陶渊明的人生,了解他的思想和作品特点。
第二周:1. 导入《秋声赋》主题,并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和文化元素。
2. 学生分组讨论所选主题,并收集相关信息。
第三周:1. 了解修辞学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合作阅读并分析《秋声赋》,以了解词汇和语言技巧的运用。
第四周:1. 学生编写文章,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
2. 了解批判性思考的概念,例如,如何提出问题并推断结论。
3. 指导学生根据他们的文章拟定问题并解答问题。
第五周:1. 学生汇报组的主题:尝试使用更多的语言技巧和吸引人的多媒体资源来完成展示。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
(3)分析作者欧阳修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情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哀愁,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热爱。
(2)理解人生百态,学会珍惜时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成长。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寓意。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声赋》的文本和注释版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资料。
3.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意义和感受。
(2)引入《秋声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言文,标记不理解的部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翻译和理解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帮助和指导。
4. 分析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秋声赋,展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秋声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课文《秋声赋》教案
《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声赋》全文;(2)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文中描绘的秋声及其意境;(2)学会通过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热爱;(2)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文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2)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秋声赋》全文;(2)作者欧阳修的简介;(3)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4)针对文中难点内容的解释和示例。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秋声赋》;(2)查找作者欧阳修的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3)准备笔记本,用于课堂记录和课后复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写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秋声赋》,提问学生对“秋声”的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
3. 翻译课文:(1)学生互译课文,解决字词难题;(2)教师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解释难点内容;(3)学生记录重点字词和难点解释。
4.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强调课后背诵课文和复习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秋声赋》;2.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僻字词和修辞手法;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023最新-《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秋声赋》此赋作于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
本文是美丽的编辑给大伙儿分享的《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7篇)。
欧阳修《秋声赋》阅读答案阅读译文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初步实践文、质、哲三维文章学习法。
2、理解并初步实践起承转合的基本写作原理。
3、研讨文章主题的多义性。
4、能从哲学、美学层面了解古人创作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重点:上述加处。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型:讲读结合,研讨为主,品味为辅。
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①【投影片1、2、3、4、5】创设情境、感性认识:依次展示欧阳文忠公像、欧阳修行书、元代赵孟頫行书《秋声赋》卷、今人《秋声赋》图轴。
②【投影片6】温故而知新:讲解诵读提示,师范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2、3、4自然段,重点点评结尾段的朗读技巧。
2、介绍学习目标:【投影片7】文、质、哲“万能三角”文章学习法。
【投影片8】解析“万能三角”:师介绍什么是“文”,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质、哲”,明确基本概念。
3、对“文”进行研讨:①【投影片9】文似看山不喜平:师带领学生讨论,明确“起、承、转、合”的创作基本原理,此为“文”的根本所在,是最基本的行文思路。
②【投影片10】从理论联系实际,发动学生探讨课文是怎样起承转合的,明确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4、对“质”进行研讨:【投影片11】横看成岭侧成峰,发动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多义性(分三方面)探讨,总结。
5、对“哲”进行研讨:①【投影片12】学生思考:为什么以欧阳修为代表之一的古人会这样写,写这样的文章?其中有无规律?该如何从哲学层面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说明?②师进行理论引导,带领学生结合已学课文进行讨论,总结(分三方面)6、初试锋芒:①【投影片13】绝知此事宜躬行,誓与醉翁比高低:师引导学生按照结合起承转合的写作原理尝试构思《冬风赋》或《冬雨赋》。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5篇
《秋声赋》教学设计优秀5篇《秋声赋》教学设计篇一我是把这节课当作研究课来上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能够引起听课教师的争鸣,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看用这种方法上语文课究竟行不行,同时,也希望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大胆实践一下自己早已有之的教学设想,并能得到专家指点。
这节课上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感思:1、原创性。
《秋声赋》在其它版本的教材里未选,所以没有任何现成的教学用参考资料,之所以选讲这篇课文,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在于可以自己逼着自己白手起家,自设炉灶,辛苦是肯定的,但自我锤炼的力度和效果也是明显的。
在备课的过程中,许多原本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和想法逐渐沉静下来,变得清晰、理性,可行性也明朗起来。
这愈发坚定了我一定要上好这节课的信心!2、创新性。
以往在不同的场合听过许多节语文课,听课时我常常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我该怎么上;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么上。
这样,就自以为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不少教师的讲课没有深度和新意,没有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个性(或许原本也有,却不敢贸然在公开课上展示),缺少人文气息与魅力,课堂氛围表面的“虚假繁荣”难以保障上课质量的落实。
二是教师讲课程式化,仿佛大家不约而同的一定要遵循某种套路,不难设想,长时间带领学生用固定的方式解读课文,会不可避免的束缚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是很可悲的,也许,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学科地位很差和以上两点不无关系,所以,我主张能够用一些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来观照文本,那样,就会柳暗花明,获取新的教学灵感。
以这节课为例:我尝试采用从哲学和美学两个层面来构建教学框架,强调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审美动能,强调对学生独立鉴赏能力与方法的培养,并相应介绍有关哲学、美学原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研读新天地。
3、启示性。
很早就想和各位语文同仁交流这个问题。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
如果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能或多或少地带给学生一些启示,使他们能够从课堂上得到某种豁然开朗的精神愉悦,使他们能够在生活的量的积累上产生思想认识的升华,并能将这种课堂体验延伸到课外,那该多好!启示性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和审美能力的前提,没有启示性的课堂我认为学生取不到“真经”,是很可悲的。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秋声赋》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感,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与哀愁,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2)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秋声赋》的文意理解和背诵;2. 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2. 理解作者通过描写秋天来抒发人生感悟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声赋》文本;2. 作者欧阳修的相关资料;3. 相关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标注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查阅其含义;(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3)教师总结并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课堂拓展:(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秋天的感悟和体验;(2)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3)组织学生进行户外秋游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秋天的美好。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做好相关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课堂拓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秋声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秋声赋》必修四教案
《秋声赋》必修四教案第一篇:《秋声赋》必修四教案《秋声赋》教案【教学目标】1、文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2、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的,春光灿烂,艳丽动人;夏天也是美的,热情奔放,令人回味无穷。
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难忘的。
在中国的诗句中,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描写秋的。
比如本单元中学习的登高(唐?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雨霖铃(宋?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描写的秋天景物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
那么,在欧阳修的笔下秋天又是怎样一幅场景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他的《秋声赋》(板书题目)。
二、相关知识回忆与补充1、赋:回忆“赋”作为一种文体,它的定义和特点。
(可以结合学过的《阿房宫赋》和《赤壁赋》以及导学练内容提问一两个同学)2、欧阳修:回忆有关作者欧阳修的文学常识,请学生读一下课下注释,并作适当补充。
3、补充文题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就是在这种情绪驱动下,写出了这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
三、研读课文探究一:本文写作手法,通过文章的具体讲解来感知文章化虚为实,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秋声的好处和作用第一段:上节课我们已经把整篇文章进行了预习,初步掌握了文章的意思。
这节课我们着重来探究几个问题,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课后练习二中提到清代人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
”请谈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题目内容让一个学生阅读大家思考)1、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大,同学们感觉无处下手,那我们首先从文中找到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再加以分析。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
(3)分析并欣赏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季节变化,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领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分析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秋天的氛围。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悟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柳宗元的背景和写作风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讲解柳宗元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5. 朗读与默写(1)学生齐读《秋声赋》,感受语言的美妙。
(2)学生默写《秋声赋》中的精彩片段。
四、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环节,让学生深入解读《秋声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作者的生活感悟。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秋声赋》优质课教案2. 学科:语文3. 年级:高中4. 课时:1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3)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2)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声赋》;(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表达和寓意;(3)分析作者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秋天的景象。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的理解;(2)作者独特写作手法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诗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3)教师巡查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寓意;(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秋声赋》的诗意和写作手法;(2)重点解析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秋声赋》,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2. 分析并总结《秋声赋》的写作手法和寓意;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高二语文秋声赋的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秋声赋的教案设计一、教员激趣导入时日匆匆,风寒如雨,雨寒如风。
人心总是不耐风雨,坐听窗外风音雨韵绵绵不绝,牵引出多少载不动、卸不去的沁凉透骨的秋情。
秋风秋雨,秋花秋月曾引发多少古今文人墨客书写下一行行或凄清或优雅的文字。
明天,我们就来学习九百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由〝秋声〞而引发的一段传达千古的文思――«秋声赋»(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学习内容作为白话文,哪些内容是必学的?学习的基本顺序是怎样的?最后教员也说说自己的基本了解,继续促进学习共识的构成(能够与先生意思相近,但用词会有差异):白话白话,自然有〝文〞有〝言〞。
因此白话文的必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文〞,一个是〝言〞。
〝文〞和〝言〞应该先学哪个?应该先〝言〞后〝文〞,由于字词句的意思正确了解了,才干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明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方式和技巧。
其中的〝言〞包括字词句的音和义的了解;〝文〞包括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因此可以切分红四个学习板块,一是〝言〞的字词音义,二是〝言〞的句子意义,三是〝文〞的表达内容,四是〝文〞的表达方式。
三、引见学习方法浅易白话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自主诵读,二是自主梳理。
每人要在自主诵读中疏浚整理,进而自主取得,独立过关。
在此基础上,听取同窗和教员的发言,从中取得启示,深化自己的学习。
同时,每诵读一次,就要让自己对课文再熟习一步;阅历四次诵读后,就能启齿背诵。
讨论学习内容、引见学习方法,表达了〝把人当人、自主生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
或许先生对白话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不太存在看法上的差异和差距,但先生思索、讨论的进程,就是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看法的进程,也是让他们看法到教员把他们当做学习主人的进程;而先生思索、讨论的结果,那么让他们懂得了白话文该学什么、怎样学。
以后他们分开教员也就能独立学习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规范(实验)»也要求:〝内容确实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先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气,不时提高独立学习和探求的才干。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秋声赋》,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理解并领会《秋声赋》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 体会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抒发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秋声赋》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通过分析文本,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
(2)对文本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本内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秋声赋》的内容,了解作者背景,梳理教学难点。
2. 学生准备:预习《秋声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秋天的自然景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秋声赋》,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结合预习资料,分析文本中的秋天景象。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实词、虚词的含义。
(2)分析文本内容,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4. 分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5. 情境教学(1)播放与秋天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学生展示自己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如绘画、写作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秋声赋》,巩固所学内容。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理解程度等,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秋声赋》优质教案
高中语文《秋声赋》优质教案高中语文《秋声赋》是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辞赋作品,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秋声赋》优质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秋声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赋的基本常识,疏通文句,掌握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3.体味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即作者由无形的秋声而引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理解秋的意境。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的艺术技巧。
2..领悟本文由自然事物的描绘而引出的感慨,思考作者得出的人生哲理是否有积极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阅读、品味形成自己的认识。
2.点拨法3.学生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播放幻灯片1—14,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夏日迈者蹒跚的步伐离去把背影留给了季节的风和雨凋零的叶子伴着秋的足迹在沉吟中默默无望的叹息岁月的眉梢凝着一颗颗凄凉的泪滴摇摇欲坠的心事在颤栗的寒潭里铺展汇成了一江绵亘不断的愁绪知道失望是灰色的天际知道秋的落寞不会演绎出轻盈翩然的舞姿当班驳的思绪在萧瑟的风里枯萎我依旧怀念深深不忍滴落那最后的牵挂和别离就这样沉浸沉浸于秋日的私语自古逢秋多寂寥,自宋玉以来很多文人不厌其烦地追随“悲秋”的主题,抒写宋玉式的悲凉,那么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秋声赋》。
(板书课题作者)二、简介作者及赋的常识{单击图片播放短片后整理知识要点}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短片,并根据自己的预习材料说说你所了解的欧阳修和赋的相关知识。
明确: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秋声赋》的内容,掌握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能够背诵并默写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和文学批评的方法,深入解读课文《秋声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学习作者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追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秋声赋》的作者欧阳修及其文学地位。
简述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2 课文内容分析:分析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对秋天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秋声赋》,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2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秋声赋》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秋声赋》的文本,包括原文和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作者欧阳修的介绍、课文的背景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
5.3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或视频,展示课文的图片或相关内容,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秋声赋》,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秋声赋》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宁静致远、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欧阳修的散文风格。
2. 教学难点:(1)理解《秋声赋》中寓意深刻的句子。
(2)欣赏欧阳修散文的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字典、词典查找生僻词语的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秋声赋》中的意境和寓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从修辞、意境等方面欣赏《秋声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 分析《秋声赋》中的一句或一段话,阐述其意境和寓意。
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秋声赋》的情况。
2. 学生对《秋声赋》中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并欣赏欧阳修散文风格的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秋声赋》的内涵。
《秋声赋》精品教案
《秋声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朗读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秋声赋》,感知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文章的节奏、语气和情感。
3.分析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深入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举例说明文章中的亮点,如:优美的语句、深刻的哲理等。
5.艺术欣赏(1)教师播放《秋声赋》的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音乐美。
6.实践与拓展(1)学生模仿《秋声赋》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短文。
四、作业布置1.背诵《秋声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秋声赋》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还注重实践与拓展,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文学的魅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课堂节奏和作业布置方面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秋声赋》原文及注释。
2.《秋声赋》配乐朗诵音频。
3.相关教学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秋声赋》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秋声赋》中想要表达什么情感?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句,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提升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升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3)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2.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合作探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朗读与表达法:引导学生朗读《秋声赋》,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秋声赋》文本。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秋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和美好。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文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秋声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分析《秋声赋》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朗读《秋声赋》,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表达自己对《秋声赋》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秋声赋》。
(2)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秋声赋》文言文词汇和句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课文《秋声赋》教案
课文《秋声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声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和运用语言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体会秋天的美好与哀愁。
(2)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懂得珍惜时光,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秋声赋》。
(2)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秋声赋》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并解释重要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
4.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练习。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解释练习。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个人感悟,谈谈对课文《秋声赋》的情感体会。
(2)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文《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
2. 选择一篇课后阅读文章,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
3. 结合课文《秋声赋》,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感悟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秋声赋》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能力。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秋声赋》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秋声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声赋》背景和作者以及对南朝文学发展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2. 细读本文,根据文本理解其中的比喻、典故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 能够理解秋天的情感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思考秋天的美,开展学生感性思考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秋声赋》的背景、审美客观性及个人体验的仔细分析,如果他们能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文本的主题和特点;同时,也能够切实掌握散文诗的写作技巧和审美理念,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展现个人的语感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即讲解、解读、组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探讨背景首先,进行背景讲解,了解《秋声赋》的背景和作者背景,以及南朝文学的影响。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秋声赋》成为南朝文学珍品。
2. 分析文本分析《秋声赋》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细读文本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3. 学习审美观和价值观结合相关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走出传统文化的限制,积极创作自己的作品。
4. 在课堂上体验秋天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些性质浓郁的食物、温暖的茶以及蜡烛等,让学生在美好的氛围中,感受秋天。
而后,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感性思考和创造力,自由地表达他们对“秋色”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5.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秋色”资讯,选择其中一条信息,并运用场景模拟的方式,向同学们和老师讲述以及分享。
六、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进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并在今后的写作中展示出来本课设计以宋人王安石的《秋声赋》为蓝本,旨在通过对经典文学的细读和探究,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传统文化,以文化底蕴为基础创作出新的文学作品。
《秋声赋》课教案
《秋声赋》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分析作者通过对秋声的描绘,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秋声赋》。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见解,体会秋天的韵味。
(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声赋》。
(2)理解《秋声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对秋声的描绘,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欧阳修及其作品《秋声赋》。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秋声赋》,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通过对秋声的描绘,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4. 欣赏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秋声赋》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交流欣赏感受。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秋声赋》。
2. 收集其他描写秋天的诗词,进行比较学习。
3. 写一篇关于《秋声赋》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等,营造秋天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3. 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秋声赋》的语言美、意象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秋声赋》教案设计10
《秋声赋》教案设计10预习单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的绘形绘色,把萧森凄清的气氛渲染得生动、优美的艺术技巧。
2、能借助文本研习,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一)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2)、背景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
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3)、文学常识——赋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我们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并检查预习选取一些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给加点词语注音,并在文中标注到位。
悚(sǒng)然萧飒(sà)鏦(cōng)鏦铮(zhēng)铮砭(biān)人肌肤载戕(qiāng)贼活动单(二)重点文言知识1、通假字忽奔腾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2、古今异义如赴敌之兵(兵,古义;军队。
今义:士兵。
)金铁皆鸣(金铁,古义;兵器。
今义;金属名)3、词类活用欧阳子方夜读书(名词作状语)春生秋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4、文言句式胡为而来哉?(胡……哉:疑问句式,为什么呢)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所以。
,乃。
;固定句式,用来。
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奈何。
:固定句式,为什么。
)二、探究思考:1,第一自然段是描写的什么?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秋声的?明确;秋声比喻的方法2、作者对秋声的摹写,是用一连串的比喻借有形之声写无形之声的妙处,这些妙处何在?明确;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秋声赋的教案设计一、教师激趣导入时日匆匆,风寒如雨,雨寒如风。
人心总是不耐风雨,坐听窗外风音雨韵绵绵不绝,牵引出多少载不动、卸不去的沁凉透骨的秋情。
秋风秋雨,秋花秋月曾引发多少古今文人墨客书写下一行行或凄清或优雅的文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九百多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由“秋声”而引发的一段流传千古的文思――《秋声赋》(板书课题、作者)二、讨论学习内容作为文言文,哪些内容是必学的?学习的基本顺序是怎样的?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继续促进学习共识的形成(可能与学生意思相近,但用词会有差异):文言文言,自然有“文”有“言”。
因此文言文的必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文”,一个是“言”。
“文”和“言”应该先学哪个?应该先“言”后“文”,因为字词句的意思正确理解了,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
其中的“言”包括字词句的音和义的理解;“文”包括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因此可以切分成四个学习板块,一是“言”的字词音义,二是“言”的句子意义,三是“文”的表达内容,四是“文”的表达形式。
三、介绍学习方法浅易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自主诵读,二是自主梳理。
每人要在自主诵读中疏通整理,进而自主获得,独立过关。
在此基础上,听取同学和老师的发言,从中获得启发,深化自己的学习。
同时,每诵读一次,就要让自己对课文再熟悉一步;经历四次诵读后,就能开口背诵。
讨论学习内容、介绍学习方法,体现了“把人当人、自主成长”的“非指示性”教育理念。
或许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不太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差距,但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就是唤醒他们自主学习意识的过程,也是让他们意识到教师把他们当做学习主人的过程;而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则让他们懂得了文言文该学什么、怎么学。
以后他们离开教师也就能独立学习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要求:“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四、一读,梳理“言”的字词音义学生先自主诵读和梳理。
诵读前教师先引导,介绍任务、要求和时间:请每人独立诵读课文,边诵读边梳理字词的音和义,一个也不放过,每个都要过关;边看课文边注意下面的注解,没有注解的随时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从它原有的义项中查找答案,再适合参阅手头资料;还是不懂的先用铅笔做上记号;时间12分钟左右。
梳理结束后,每人出两三个字词音义的题目,考考全组同学,在检测中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最后教师检测。
在全体学生都认为已掌握了字词的音和义后(让学生自主举手示意),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测试题通过多媒体亮出,要求解释括号前的字词音义,全体学生一起开口说或一起动笔写。
检测一遍后教师再亮出括号内的答案,边亮边通说一遍,以强化印象,加深记忆。
本文共有四段,为保证学习效果,将依次进行,逐段过关。
下面只是样例——题1:字音悚(song)、淅(xi)沥(li)、鏦(cong)、铮(zheng)、砭(bian)、缛(ru)、渥(wo)、黟(yi)、戕(qiang)题2:字词悚然(惊惧的样子)、淅沥(细雨声)、萧飒(形容风声)、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鏦鏦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明河(银河)、状(情状)、惨淡(黯然无色)、日晶(日光明亮)、栗冽(寒冷)、砭(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申为刺的意思)、绿缛(碧绿繁茂)、拂(掠过,拂拭)、余烈(余威)、兵象(征伐之象)、摇(摇落,损耗)、精(精神,精气)、渥然丹者(指红润青春的面容)、黟然(乌黑的样子)、星星(指点点白发)、戕贼(残害)……题3:虚词叹词:异哉!噫嘻悲哉!嗟呼!1.而(1) 连词,表修饰。
悚然而听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2) 连词,表承接。
木遭之而叶脱/物过盛而当杀(3) 连词,表并列。
忽奔腾而砰湃2.者(1) 代词,“有……者”为固定结构。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有……的东西”)(2) 代词,“所以……者”为固定结构。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的原因”)(3) 代词。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的面容)3.之(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盖夫秋之为状也(2) 助词,的。
乃其一气气之余烈(3) 代词。
木遭之而叶脱(代秋声)4.其(1)第三人称代词。
其触于物也(代“秋声”)/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代“它们”)(2) 领属性定语。
其意萧条(,译为“它的”)题4: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欧阳子方夜读书(在夜间)(2) 名词用作动词。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结果实)(3) 动词使动用法。
百忧感其心(使……有感触)(4) 形容词使动用法。
万事劳其形(使……受劳苦)题5:古今异义(1)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古义:清朗明秀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政治)有法度,有条理(2) 其色惨淡古义:黯淡无色今义:今多形容“萧条”和“苦费心力”(3)物过盛而当杀古义:必然衰败今义:应当杀害(4)有动于中古义:内心今义:方位名词(5)黟然黑者为星星古义:形容鬓发花白今义:星;比喻细小的、分散的点儿或别的东西五、二读,梳理“言”的句子意义学生先自主诵读和梳理。
诵读前教师先引导,介绍任务、要求和时间:请以句子为对象,边诵读边梳理,将全文翻译一遍;逐字逐句依次翻译过来,不能漏译或跳译,不放过任何一个字词;以直译为本,忠实于每个字词的固有意思,不能想当然;语句不通顺或不完整时,可适当加上字词,但加上去的要用括号标示;无法直译时可意译,意译尽量要保留原来的意思;无法解决时才可参阅手头资料,还是无法解决的用铅笔做上记号;时间8分钟左右。
梳理结束后,每人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疑难,小组不能解决的参与全班交流,主动提问,主动解决,直至一一过关。
然后小组检测,每人出两三个句子翻译,考考全组的同学,在检测中加深理解,巩固提高。
最后教师检测。
在全体学生都认为已掌握了句子的意义后(让学生自主举手示意),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句子翻译题通过多媒体亮出,全体学生一起开口说或一起动笔写。
检测一遍后教师再说一遍,并随时解释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是样例——1.判断句(1)是谓天地之义气(直接表判断)(2)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乃”表判断)(3)此秋声也(“也”表判断)(4)夫秋,刑官也(“也”表判断)(5)商,伤也(“也”表判断)(6)夷,戮也(“也”表判断)2.疑问句(1)此何声也(疑问代词“何”,表疑问)(2)胡为而来哉(疑问代词“胡”与语气词“哉”,表疑问)(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争荣(疑问词“奈何”,表反问)(4)亦何恨乎秋声(疑问词“何”,表反问)3.倒装句(1)胡为而来哉(为胡,宾语前置)(2)有动于中(于中有动,状语后置)六、三读,梳理“文”的表达内容学生先自主诵读和梳理。
诵读前教师先引导,介绍任务、要求和时间:请认真诵读课文,边诵读边自主梳理。
清人吴楚材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
下面我们就欣赏这篇千古美文,看看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形色宛然的。
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声的。
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级要求逐级提升);随时在备用纸上写下来,细化、深化自己的学习;时间10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然后自我完善。
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全班同学随时插话,即时评判。
教师准备的基本理解是:用一句话总说就是摹秋之声、绘秋之状、议秋之气最后抒秋之叹。
课文第一段“初淅沥以萧飒…… 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风雨声、波涛声、金属撞击声、夜行军的人马声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秋的色、容、气、意四个方面来描绘秋状的;欧阳修由感自然而叹人生,想到人事忧劳甚于秋的肃杀,不禁一声长叹,“奈何以非金石之质,在此基础上,让每人对本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说说感想,或说说评价,或说说疑问;但都要真诚、深刻、新颖(三个要求逐级提升)七、四读,梳理“文”的表达形式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每人不少于1分钟,不超过2分钟。
然后推选出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给学生启发——本文有三个特色:①大量运用比喻。
文章通过形象的比喻,使无形、无色的秋声,成为可听、可见、可感的具体、生动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像声、状物和驾御语言的能力。
例如: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②以景物喻人。
以秋声使无情的草木“摧败零落”,比喻人生坎坷、忧愁劳顿使有情之人衰老、颓唐。
把秋声、秋景和作者自己的秋感融合在一起,自然贴切。
以景抒情,情与景泯和无间,使文章达到了优美、和谐、深刻感人的境界。
例如: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物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③骈散结合。
既部分保留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注意运用长短不齐的句子,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变得散文化,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
例如: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八、美读成诵在前面四次诵读的基础上,换一种读的方式;全班齐读。
在齐读中读出感受,读出享受,读出对内容的理解和形式的领悟;同时读出气势,读出氛围,把课堂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然后现场背诵,并现场默写。
九、了解作者及写作特点教师综合相关资料,现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写作特点,深化学习,提升认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别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喜欢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生的主要著作,有周必大等编定的《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约百万言。
另外,史学著作有奉诏与宋祁等合作编著的《新唐书》,并有他自己独家编纂的《新五代史》74卷。
《秋声赋》被公认为是写秋的经典。
文章都是作者心灵的再现,其实,欧阳修写《秋声赋》也是由原因的。
本文写于作者53岁时。
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又加上这一年的秋天又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