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趋向补语的讲解和练习(西安语风汉教中心)
对外汉语复合趋向补语课件

复合趋向补语
想出来:想法从无到有,即是产生新的想法 1、A:我们怎么办呢? B:我想出来一个好主意! 2、这个方法是谁想出来的? 3、他想出来了一个解决这个难题的新办法。 注意: •想起来:大脑忘记了以前的事,后来经过回忆又恢复了记忆。
•想出来:大脑原来没有的信息,经过思考产生了,宾语一般是办 法、主意、方法等。
复合趋向补语上下进出回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常用的复合趋向补语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复合趋向补语一v下去
复合趋向补语
上
来 去 上来 上去
下
下来 下去
进
进来 进去
出
出来 出去
回
回来 回去
过
过来 过去
起
起来 ×
常用的复合趋向补语பைடு நூலகம்
复合趋向补语
(一)V+下去: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继续进行
学下去、说下去、读下去、做下去、干下去、住下去、呆下去…… 1、明年,我还想继续在这儿学下去。 2、你说下去,不要停。 3、我决定在这个城市住下去,不走了。 4、离考试还有最后一个月的时间,我们都要坚持下去。
复合趋向补语
(二)动词+下来: 1、动作使事物固定 2、动作从过去继续到现在 1、我已经把他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在本子上记下来了。(通过写这个动作使地址和电 话号码固定在本子上) 2、我把这儿的风景照了下来。(通过拍照,把风景固定在相机里) 3、车停了下来(车固定在一个地方) 4、方案定得下来定不下来?(方案能否确定) 5、所有参加长跑的人都坚持下来了。(从过去坚持到现在) 6、这是古代流传(spread)下来的一个故事。(从古代流传到现在)
练习
1、他说明年还要在这个学校_____。 A. 学下去 B.学下来 C.学起来 D.学上来
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

复合趋向补语(“ V 进来”、“ V 进去”、“ V 出来”、“ V 出去”、“ V 回来”等)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课堂教学,在吕必松先⽣的《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学院出版社 1992 年版)和崔永华先⽣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化⼤学出版社 2002 年版》中提到语法教学时都以此为例。
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是与其他技能的教学相辅相成的,这⾥从语法教学的⾓度讨论语法教学的课堂技巧。
( 1 )展⽰语法点的技巧展⽰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出”或“引⼊”语法点,展⽰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步。
展⽰语法点的⽅法有许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择。
常⽤的展⽰语法点的⽅法有:听写、提问、对话、实物、道具、地图、图⽚、利⽤动作演⽰等。
复合趋向补语就可以利⽤动作演⽰出语法点。
⽼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边做动作边说出带复合趋向补语的句⼦:我进来了。
我出去了。
我回来了。
进⼀步,可以⽼师边做动作,边让学⽣说出下⾯的句⼦:⽼师进来了。
⽼师出去了。
⽼师回来了。
( 2 )解释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个⽅⾯加以解释。
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般包括结构本⾝、相关结构(如⼀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
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语法点的语义特点。
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环境。
常见的解释语法点的技巧有:列出公式、使⽤符号、借助图⽚、简笔画、道具、情景、表演、以旧释新、内部对⽐、汉语与学⽣母语对⽐、翻译、由学⽣⾃⼰解释等。
( 3 )练习语法点的技巧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对所学习的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量练习最终学会所学语法点。
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环节,⼤体可分为三类: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
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
有意义的练习包括交换练习、句型变换练习、复述练习、翻译练习等。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考察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考察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对外汉语教学变得日益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语法问题。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定义。
复合趋向补语是指表示动作方向或目的地的词语,例如“进去”、“出来”等。
宾语是指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者,通常是名词或代词。
在汉语中,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或后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通常会教授学生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
根据语法规则,复合趋向补语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或后面,而宾语通常出现在动词的后面。
例如,“我去超市买东西”和“我买东西去超市”都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然而,对外汉语学习者往往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将复合趋向补语放在宾语的前面。
例如,“我进去看电影”错误地将复合趋向补语放在了宾语“电影”的前面。
这可能是因为学习者直接翻译自己母语中的语法规则而产生的错误。
另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将复合趋向补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而宾语放在动词的后面。
例如,“我进去电影看”错误地将复合趋向补语放在了动词“进去”的前面。
这可能是因为学习者对汉语语法规则理解不深刻所导致的错误。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例句来展示正确的语法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背诵这些例句来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填空或改错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见错误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进行纠正。
综上所述,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语法问题。
学生常常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但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一语法规则。
通过不断练习和巩固,学生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复合趋向补语教学内容摘要:趋向动词从构词法上分为两类:单纯词(来,去,回等)和复合词(过来,回去等)。
本⽂研究的复合趋向补语就是指由复合趋向动词充当的补语。
跨语⾔的调查表明,述补结构为汉语所独有,是汉语的⼀个显著特点。
由于外国学⽣母语中没有这种结构,接受起来就不容易,更兼复合趋向补语⼜较其他类型的补语复杂,所以,趋向补语在教学上⼀向都是难点。
刘⽉华等(1998)为此写过《趋向补语通释》,56万字。
讲⼀种句⼦成分⽤56万字,这种成分有多么复杂,多么难以掌握是不难想象的。
本⽂主要分两个⼤部分,第⼀部分属于复合趋向补语的本体研究,主要包括复合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和引申意义。
第⼆部分属于应⽤研究,即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将本体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可以⽤于课堂的教学成果。
这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外国学⽣出现的错误进⾏偏误分析,寻找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字:复合趋向补语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录⼀、引⾔1.1选题缘起1.2研究范围1.3语料来源⼆、⽂献综述2.1复合趋向补语本体研究2.1.1结构分析2.1.2语义研究2.1.3其他新理论新研究⽅法2.2复合趋向补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三、创新四、复合趋向补语概述4.1复合趋向补语定义4.2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4.2.1⼏个常数4.2.2 P是处所宾语4.2.3 P是⾮处所宾语4.2.4 P是句⼦4.2.5“把”字句4.3复合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分析4.3.1语法意义组成4.3.2趋向意义4.3.2引申意义五、偏误分析5.1动词错误5.2复合趋向补语错误5.2.1动词后缺少复合趋向补语5.2.2动词后多带复合趋向补语5.2.3复合趋向补语⽤错5.3复合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错误5.3.1处所宾语5.3.2⾮处所宾语六、汉语复合趋向补语教学建议6.1复合趋向补语与虚化教学6.2加强语⽤和语义教学6.3注重母语⼲扰加强语感教学6.4以常⽤形式作为教学重点七、结语参考⽂献⼀、引⾔1.1 选题缘起进⼊⼆⼗⼀世纪,“汉语热”不但让更多的外国留学⽣⾛进中国来,还让很多中国的汉语⽼师⾛出去,将汉语传递到世界各个⾓落。
HSK语法讲练之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趋向补语有哪些?2.他说( )了青年们的心里话。
3.姐姐拿( )一把刀子.把西瓜切( )了。
4.你放心,我们一定把你的意见反映( )。
5 两个运动员战士把受伤的同志送( )野战医院( )了。
6.售货员同志,请你把这件衣服包( )。
7.这些政治家在斗争中成长( )的。
8.狼突然向东郭先生扑( )。
9.我能看( )这是一个先进单位,这里的一切都令人满意。
10.最近,小明当( )了优秀少先队员。
11.请你们把今天的作业记( )。
12这个宿舍能摆( )四张床吗?13.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了( )。
14.那封信是谁拆( )的?15.你让我帮你修房子?我很愿意,可是工作太忙,抽不( )时间。
16.这是谁写的字,你猜( )了吗?17.这是我们班学生的名单,刚才又来了五个.请你把她们的名字写( )。
18.刚才他不小心,头碰在门上,碰( )一个大包。
19.他昨天被抓( )去了,已经关( )了。
20.听了他的一番话.我才明白( ),原来欺骗我的竟是我的老同学,而不是我的邻居。
21.昨天坐地铁,因为我一直想心事,结果坐( )了站。
22.这个人嘴很厉害,我说不( )他。
【修改错误】1.我们进去了幼儿园小朋友们正在门口排着队欢迎我们。
2.小刚把书包一放就跑出了。
3.孩子一看见我,就向我扑了过去。
4.你的钢笔坏了,应该修理起来。
5.一九六二年,他的妻子病死了,留起来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6.老张进去商店的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
7.房间里不时地传一阵阵的笑声出来。
8.同学们,上课了.快进去教室9.吃完饭,我们都回去宿舍。
10.鸽子飞上去天了。
【练习】组词成句1 我跑去朝山上2他走过来向我3进有人教室来了4他我们给来一些食品送5小王牛把山赶上6别上踩别垃圾小心7我有人看见山来跑上8给我你一把椅子来搬9受伤的队员场换下去把10你楼去赶快上11他楼去赶快上跑12我一个出来萝卜拔13我有人看见进去商店里了14孩子们校门走排着队出15来下午你到办公室我一趟16他的名字出来打听还没我17把寄回去家这本书你18老人头过回来看我。
对外汉语教学之结果补语讲解(西安语风汉教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之结果补语讲解(西安语风汉教中心)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之结果补语讲解(西安语风汉教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之结果补语讲解(西安语风汉教中心)根据西安语风汉语教育培训中心的观察结果补语是众多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语中结果补语数量较多,又不像别的语法点那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教学中只能是随文教授。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解教学的方法来进行讲解,比如:我看生词。
我懂了。
——我看懂了生词。
我听录音。
我懂了。
——我听懂了录音。
我洗衣服。
衣服干净了。
——我洗干净了衣服。
我做作业。
作业完了。
——我做完了作业。
对外汉语老师可以尝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然后通过句型变换、选词填空等练习方式进行巩固,相信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就可以很快掌握这个重要的汉语知识点。
第二篇:西安语风汉教中心汉语学习趣事西安语风汉教中心汉语学习趣事在西安语风汉语教学培训中心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闹出一些好玩的事情。
我以前有个德国学生中文名叫魏星,有一天他去公安局登记信息。
民警问:“您贵姓?”魏星回答:“我姓魏。
”民警又问:“为什么?”魏星听了一头雾水,问:“为什么?姓魏也要问为什么?”民警一听就知道误会了,后来手脚并用才解释清楚。
还有一个事情,是发生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
我带了一个零起点的大班,课堂妙趣横生。
刚开学没几天,学生学了“你叫什么名字?”,学生互相问答。
来自西班牙的劳拉因为紧张,一开口说成了“我叫什么名字?”其他同学愣了一会后,齐齐回答:“你叫劳拉。
”然后全班都大笑。
事实上,老师重在引导学生,即便学生在学习外语时闹出笑话,也是正常的事情,老师引导学生,不要因为犯错误而不敢开口讲话,相反,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这样语言才会学得好。
第三篇:西安语风汉教中心老外亲历茶文化西安语风汉教中心老外亲历茶文化——西安语风“茶文化”主题活动顺利结束Foreign Friends Experienced Chinese Tea Ceremony Tea culture themed activity held by Xi’an Mandarin Education School endedsmoothly2014年3月23日,由西西安语风汉教中心和真源五维生活艺术馆共同组织的“茶文化”活动拉开帷幕。
谈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最新教育文档

谈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复合趋向补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现阶段虽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实际的教学效果还不太让人满意。
主要原因是复合趋向补语的语法意义具有复杂性。
刘月华在《实用现代汉语语法》(2001)中把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称为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
结果意义不表示方向,而表示动作有结果或达到了目的。
例如“出来”的结果意义表示从无到有,如:“我想出来办法了。
”状态意义表示动作、状态在时间上的展开、延伸。
例如“起来”的状态意义表示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如:“他哭了起来。
”趋向意义的立足点较难把握,引申用法则由于数目繁多、意义虚化等特点而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复合趋向补语的难中之难。
、复合趋向补语的教材安排分析一)《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对语法点的要求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均是以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导,我们可以先看下《大纲》对复合趋向补语语法项目的安排:1.一年级1)复合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复合趋向补语句式:动词+“上” +来/ 去;复合趋向补语的肯定/否定式/正反疑问句;运用复合趋向补语时宾语的位置;般事物宾语,在“来/ 去”后,多表示已然;一般事物宾语,在来/去”前,用于已然和未然;一般事物宾语,在“来/去”前,用于祈使句;处所宾语,在“来/ 去”前,用于已然和未然。
2)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1)“起来”表示从分散到集中的动作取得结果;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表示回到记忆中来。
2)“出来”表示辨认、识别。
2.二年级1)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1) 起来”表示说话人对事物进行估量或评价。
2) 下去”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从现在到将来)。
3) 下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继续从过去到现在);表示固定;表示某种状态出现并继续发展,往往表示由强到弱或由动到静的变化。
4)“出来”表示事物或结果的出现或产生;用在某些形容词后,表示超过。
5)“过来”表示回到原来正常的状态。
汉语教程(讲课) - 第二册 第09课

第九课:钥匙忘拔下来了。
①复合趋向补语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加上“来”或“去”,放在另外一动词后边作补语,叫复合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
复合趋向补语中的“来”和“去”表示的方向和简单趋向补语一样。
动作向着说话人或所谈及事物的方向时用“来”;动作背着说话人或所谈及事物的方向时用“去”。
*常用复合趋向补语如下表:*复合趋向补语的句型: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上、下、进、出、回、过、起”作其他动作谓语的补语时,表示动作的实际趋向。
1.他走进客厅。
(“进”是“走”的趋向补语,“他”从外边“走”进客厅)2.他进客厅去。
(“进”是谓语动词,“去”是趋向补语,说话人在外边,“他”从外边进客厅去)(1)动词不带宾语时:主语 + 动词 + 复合趋向补语1.咱们走下去吧。
(说话人在上边)2.我们快跑上去吧。
(说话人在下边)3.你坐下来吧。
4.入学申请书寄出去了吗?5.他从书店走出来。
6.汽车开过来了。
7.他站起来了。
8.他坐下来了。
(2)动词带宾语时:A、宾语时处所时,宾语一定要放在复合趋向补语中间,“来/去”之前,“了”一般放在句末。
主语 +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宾语(处所)+ 来/去 + (了)1.他们跑回来了学校。
(×)→他们跑回学校来了。
(√)2.我看见玛丽走出去了展览馆。
(×)→我看见玛丽走出展览馆去了。
(√)3.他不在这儿,他回宿舍去了。
4.同学们走出教室去了。
5.他在楼下等你,你快跑下楼来吧。
6.他们爬上山去了。
7.他走过马路去了。
B、宾语表示人或事物时,宾语可以放在“来/去”之前或之后均可。
如果动词表示已实现的动作时,宾语多在“来/去”后边,并且“了”也在“来/去”后边。
主语 +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了)+宾语(事物/人)主语 +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宾语(事物/人)+ 来/去 + (了)1.他给我买回来一套纪念邮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趋向补语的讲解和练习(西安语风汉教中心)
在西安语风汉语教学培训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中,复合趋向补语对外国学生来说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在多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个人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讲解步骤,具体如下:
1.先将趋向补语的组合向学生阐明,可以板书演示,即“上、下、进、出、回、过、起”与“来、去”的组合,然后以动作(进来,进去,出来、出去、过来、过去)、画画(上来,上去,下来,下去)以及情景(回来、回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它们各自的趋向意义,自己总结“来”和“去”的使用规律。
2.在符合趋向补语前加动词,这部分老师同样可以用动作演示,比如:拿起来,走出去,跑进来等等。
然后可以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反之亦然。
3.在前两步基础上,加入宾语,要注意区别普通宾语和处所宾语,比如:“拿出来一本书”和“回美国去”两个宾语的位置就明显不同。
经过以上步骤,学生大概可以明白趋向补语的意义,但要灵活运用的话,还需要大量练习。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跟学生训练,这样重复练习,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