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的 基 本 性 质》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比 的 基 本 性 质 教学实录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比 的 基 本 性 质   教学实录

比 的 基 本 性 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结合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

3、在学生自我探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总结化简比的基本方法。

4、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会利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化简教学难点:把小数比、分数比化简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谈话:我们六(2)班男生有(32人),女生有(20人)。

屏幕出示:琅小六(2)班男生有32人,女生有20人。

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指名口答,屏幕出示答案。

【注:如果有学生说是8:5,教师板书后打上“?”,8:5对不对呢?指出通过今天的学习就知道了。

】问:你能把这个比它改写成除法算式和分数形式吗?屏幕出示:32:20= ( )÷( )=( )( )指名口答,屏幕出示答案。

师: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分数中的分数值。

2、师:继续看屏幕,屏幕出示:48=()4=12()=1()师:会填吗?指名口答,屏幕出示答案。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的?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填。

(屏幕出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屏幕出示。

师:这几个分数的大小都是1 2。

二、学生探索比的基本性质,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1、观察、猜测,感受比值相等。

师:(屏幕出示陆华山的照片)这是谁呀,陆老师很帅!知道是谁拍的吗?魏老师拍完后,把照片进行了一些处理。

B、C、D按照顺序出示,对于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感觉?生1:长变小了,宽也变小了。

师:陆老师还是那么帅!生2:长变小了,宽变大了。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的基本性质备课研讨记录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的基本性质备课研讨记录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的基本性质备课研讨记录为了做到资源共享、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团队”精神,加强同学科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彻底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研究、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让集体备课成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和打造高效课堂重要途径。

李玉洁:以长方体的一条边为轴,快速旋转后能形成一个圆柱。

如果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4厘米,那么旋转形成的圆柱体积最大是()立方厘米错题分析:这道题学生容易混淆,有两种情况,(1)r=8cm,h=4cm;(2)r=4cm,h=8cm,分析完这两种情况,学生就可以分别去求,然后比较大小。

详解:(1)r=8cm,h=4cm体积:8×8×3.14×4=256π(立方厘米)(2)r=4cm,h=8cm体积:4×4×3.14×8=128π(立方厘米)因为256π>128π所以r=8cm,h=4cm的体积最大,是256π=803.84(立方厘米)。

李翠红:有效地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

练习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并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能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目的,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

如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认识世界著名的建筑物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同学们猜一猜它有多高?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从铁塔模型的比例中求实际高度时,教师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学生有的从比例来做,有的从份数角度,有的从分数角度等解决。

还有已知3个数,求第4个数组成比例式。

徐爱菊:根据三角形的一边为轴旋转得到圆锥;这一题型关键要理清楚两句话:[轴的一边是圆锥的高] [另一边则为圆锥的底面半径,切记是底面半径]。

李志芳: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大3倍。

这道题目学生容易出错,误认为是对的。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的 基 本 性 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的 基 本 性 质》
我们现在学习了两种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一种是根据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另一种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填一填: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5,另一个外项是(2)。
(2)3:2.4 = 5:(4)0.25:(1.25)= 0.8:4
两个外项的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1.6×60=96
2.4×40=1.6×60
(2)3/5=9/15
两个外项的积:3×15=45
两个内项的积:5×9=45
3×15=5×9
观察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呢?
(3)1/2:1/3 = 6:4
两个外项的积:1/2×4=2
两个内项的积:1/3×6=2
0.2:2.5和4:50能组成比例。
(3)1/3:1/6 = 1/2:1/4
1/3×1/4=1/12 1/6×1/2=1/12
1/3×1/4=1/6×1/2
1/3:1/6和1/2:1/4能组成比例。
(4)1.2:3/4 = 4/5:5
1.2×5=6 3/4×4/5=0.6
1.2:3/4和4/5:5不能组成比例。
1/2×4=1/3×6
(4)3.6:1.2 = 3/4:1/4
两个外项的积:3.6×1/4=0.9
两个内项的积:1.2×3/4=0.9
3.6×1/4=1.2×3/4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用字母表示:a:b=c:d(b≠0,d≠0)
ad=bc或bc=ad
(3)已知a/4=b/4(b≠0),a : b=(4):(3)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听课记录范文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听课记录范文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听课记录范文时间:2023年6月12日地点:第六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主题:比的应用记录员:李老师一、课前准备在本次课程开始前,我与学生们一起准备了课本、练习册和教学道具等。

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他们积极发言,对课堂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二、教学内容1.课程开始,老师首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复习了比的的概念和应用。

老师强调了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在计算速度、比例和价格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2.随后,老师引出了新的课程内容——比的应用。

他解释了如何使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组合和比例等问题。

老师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们理解了比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3.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发现问题。

他鼓励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老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们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索实践:老师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比如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

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归纳小结:在课程结束时,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了比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使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课程内容。

2.老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他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老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形式展示课程内容,使抽象的概念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效果及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

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节《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进行比的比较,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注重合作和积极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提升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学生课堂参与度高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如使用水果、玩具等进行比较。

2. 概念讲解1.比的概念: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

2.比的性质:简明扼要地介绍比的基本性质。

3. 练习环节1.放映PPT,提供多个比的例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比较,并给予解释。

2.出示比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答,通过小组讨论梳理解题思路。

4. 拓展应用1.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打折问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比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

2.加大难度,提高思考深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应用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继续探索。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比的基本性质。

2.研究生活中的比例问题,编写一组题目并解答。

六、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使得对比的基本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预设:生:我知道比号的前面是比的前项,比号的后面是比的后项。

生:我知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

生:我知道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生:我会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它的比值。

师小结:很好,看来同学们对比的知识掌握的很不错。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比也是随处可见的。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吗?生:这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师:那你知道它的长宽各是多少吗?生:不知道。

师:那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它的长是5米,宽是10米。

接下来,再3让我们看一下学校里举行升旗仪式时使用的国旗,(课件出示)它的长和宽又各是多少呢?它长2.4米,宽1.6米。

悬挂在教室上方的国旗它的长是60cm,宽是40厘米。

(课件出示)还有我们国家的企业、单位在进行外事交流活动时,也要摆放国旗(课件出示)这面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同学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场合国旗的大小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是的,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

其实在制作国旗的尺寸当中也存在着有趣的比,不信的话,请你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求出他们的比值。

让我们一块开始吧。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对学困生进行指导。

生汇报。

生: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长与宽的比是5:103,比值是32。

师:说得很好,谁接下去说。

生2:操场上国旗长和宽的比是2.4:1.6,比值是32。

生3:教室里的国旗长和宽的比是60:40。

比值是32。

生4:对外交流时国旗的长宽之比是15:10,比值是32。

师:从这里,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这四面国旗的长宽之比是相等的,比值都是32。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与评析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与评析

比的基本性质(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5—46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教学难点:比值和最简比的区别。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纸、教棒(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习了比,你能举一些比吗?你能举一个分数比和小数比?并板书( 8∶4 2∶1 )。

2、根据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填空。

a÷b= =( )∶( )(b≠0)3、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填空。

====6÷8=(6×2)÷()=12÷166÷8=(6÷2)∶()=3÷4师:根据比与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线相当于比中的什么?你能把==写成比的形式吗?同样在除法中除号相当于比中的什么?你能把6÷8=(6×2)÷()=12÷16写成比的形式吗?(设计意图:复习的设计利用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巧妙地利用比、分数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关系,注重书本的设计意图,化难为易,将抽象的概念课生动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融合在新课的学习中。

主要表现:在课件中直接将分数线和除号替换成比号,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分子、被除数相当于比的前项,分母、除数相当于比的后项,分数值、商相当于比值,从复习变成新课导入,从学生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比的式子中,更加容易理解,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迁移规律,也符合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二、探究新知:1、导入:6∶8=(6×2)∶(8×2)=12∶166∶8=(6÷2)∶(8÷2)=3∶4师:用教棒指着导入,观察前项6怎样变成了12呢?后项8怎样变成了16呢?课件显示:比的前项和后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值怎么样?(同桌交流)2、认识比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观课记录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观课记录表
观课记录表
____2020___年__3__月_25___日观课人:__裴加红_____________
学科
小学
授课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授课
过程
记录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提问“比,比值的基本定义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2、观察四幅不同场景中的五星红旗,找到不同。
3、教师给出四副五星红旗的长和宽,并提问“为什么四副红旗的长与宽不相同呢?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教师的提问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本节课的内容上靠拢。)
4、学生自主探索,最终发现红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2、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师板书:2.4∶1.6 =3/2
60∶40=3/2
2.4∶1.6 =60∶40
教师指出像以上板书的形式的式子叫做“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个部分
通过例题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学会计算比例的内项积以及外项积,之后学生之间自主交流,然后通过练习加深印象。
3、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变式练习,巩固新知
1、判断
(1)6:15 = 8:20
(2) 0.5 : 0.4 = 2 : 2.5
2、拓展练习。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确。(1)6:3 = 8:5 (2)0.2:2.5 = 4:50 (3)2:3 = 21︰31 (4)1.2:0.6 = 10:5
(练习的设置逐步深入,有简有难,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
评价

反思
王老师在教授本节课时,课堂内容安排详略得当,时间安排紧凑而不匆忙。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关于比的定义,因此本节课老师的讲授通过直接提出简单的问题导入这节课的内容,激发出学生对新的知识的好奇心,为一堂好课开的一个好头。在教学过程的新授中,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记住“比例”“前项”“后项”等定义,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因此可以很快地理解抽象的数学定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通过猜测、举例、计算、验证、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且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递进,层次分明。在练习的设计上,既有基础又有拓展,这样既能查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查缺补漏,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总之,本节课中,教师做到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收获,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丰富,课堂氛围活泼,学生积极参与,收获颇多。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_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新课标一、情境导入,复习比的知识教师出示课件,结合画面引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

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说到比例,我们很容易想起前面学过……(教师拖长声音)生:比(几乎异口同声地)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的“课前检测”部分,复习一下比的有关知识。

[评析:借助现代电教媒体,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自主探究,学习比例的意义1、探求共性,概括意义师:刚才第三题10:6 与 4.5:2.7 的比值有何特点?生1: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请你想想用什么符号把这种关系表示出来!生1:因为 6∶10 = 0.69∶15 = 0.6所以 6∶10 = 9∶15生2:因为 20∶5 = 41∶4 = 0.25所以 20∶5和1∶4不能组成比例.(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展示解题过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格式。

)师: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第1题。

(再次巩固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并熟练解题思路。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比入手教学,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合作探究,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师:a:b里比号前面的a叫——(生齐答:前项)比号后面的b叫——(生齐答:后项)。

那么在比例里的各部分有哪些名称呢?请同学自学课本,并汇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比 例 尺》

听课记录一、情景导入:脑筋转一转: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大约是120千米,可是一只小蚂蚁从北京到天津却只用了5秒,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蚂蚁是在地图上爬行的。

从而导入课题——比例尺二、探索新知:1.认识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认识数值比例尺并讲解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一副中国地图。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呢?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这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写成1/100000000这个比例尺表示什么意义呢?表示当图上距离1厘米时,相当于底面上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比例尺指的是什么呢?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3.说出下面比例尺的意义。

课件出示校园的平面图,小学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200,表示当图上距离1厘米时,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1200)厘米。

4.认识线段比例尺。

课件出示北京市的地图,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这个比例尺和前面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呢?这是一条用线段表示的比例尺,我们叫做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050km,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底面上实际距离(50)千米。

你能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想一想:比例尺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时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比例尺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0倍。

5.观察比较。

仔细观察,这些比例尺有什么相同之处?一副中国地图的比例尺1:100000000小学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200一副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0我们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你知道这副零件图纸的比例尺2:1表示。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评记录)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观评记录)

比例的基本性质
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王磊
观评记录
该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具体明确,重点突出,概念呈现程序合理,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已知到未知、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等认识规律,教学效果好。

具体如下:
1.知识回顾环节,王老师利用学生熟悉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始终保持在二分之三这一特
点,回顾复习比例的意义,为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打下基础。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环节,王老师设计了不完整的比例,比一比谁一口气说出的答案
更多。

不完整的比例激发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猜数的兴趣,教师举例示范,为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比例的基本性质搭建支点,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数——猜想——验证——归纳——完善”的知识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巩固内化环节,王老师设计了勇闯智慧城堡游戏,通过分层练习,巩固对比例基本性质
的掌握,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在动静结合的练习过程中获得发展,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同时渗透假设、验证、有序思考的解题策略和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感受“一一对应”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4. 在课后小结后,王老师又设计了老师寄语环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旨在勉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要敢于猜想,感与探究,敢于验证,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小小数学家!。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演示教学

六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听课记录表演示教学
在练习中,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利用一题多变,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1)学生在“判一判”的练习中既巩固了求比值的方法,也更进一步理解了比的有序性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通过第6小题的辨析,学生深入理解了比是两个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只要其中一个量发生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变化,只有确定了其中一个量,另一个量才能被确定。(2)学生在“找一找”练习中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写出了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比,还大胆创造出三个数的比。这样,培养了学生类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也拓宽了比的视野。
教师出示表格,组织学生(每人一张)在独立填写的基础上,四人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
比、除法、分数三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公布答案。
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
(一)、找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比,比如说我们全班有53人,那么全班人数与老师人数的比就是53:1。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比(出示幻灯片)
7
是1:173,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不对。因为小强身高单位是米,而爸爸的身高单位是厘米,单位不同不能这样写比。
师:对,单位不同的时候,写比要带上单位,或把单位化成相同的再写比。师:刚才我们找出了生活中的比,并且会判断所写的比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再来解悉生活中一些比表示什么意思?(三)解释应用(出示课件)
(二)、实例2
1、(出示课本第67页第2的情境图)
师:这两道题在我们书上第67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在屏幕上把表格填完。师:你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把马拉松选手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他的速度20千米,把骑车人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15千米,再比较,发现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更快。师:能用算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比的基本性质听课记录

比的基本性质听课记录
2.这节课准备很认真,整堂课中充分运用了转化、迁移、归纳的数学思想。对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进行复习,从而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很好地运用了这三者的联系。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中,还运用了猜测、归纳、验证,体现了数学的严谨。
听课随感:
比的基本性质的学习是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我根据学生已具有的一定的推理概括能力,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 ,比值不变。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能力做得比较成功。
①设红花有4朵,黄花有5朵,比值为
设红花有8朵,黄花有10朵,比值为
比值不变
②2:1=(2×4):(1×4)=8:4=2:1=2
18:24=(18÷6):(24÷6)=3:4=
验证来这个猜想,我们就把它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⑶为什么要0除Leabharlann 呢?⑷我们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那我们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拿来干嘛呢?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什么是最简整数比?①前项和后项互质②都是整数
⑸先判断最简整数比,再化最简整数比
⑹怎样化简比?①找最大公因数②求比值
3、总结方法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化简比?
4、巩固练习
5、作业布置
教学点评:
1.《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何老师按照复习旧知(除法和分数) ,猜测比的性质,然后让学生验证,最后应用这个比的基本性质去化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清楚有条理,各个环节相扣。
《比的基本性质》听课记录

集体备课记录_---比的基本性质

集体备课记录_---比的基本性质
重点、难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1.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2.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0.75∶2
(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石嘴山市第十九小学集体备课记录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
小专题
在动手操作中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观评记录比例数学

观评记录比例数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观评记录
1.从整体来看,这节课是成功的。

构思巧妙,前后衔接紧密,教师的语言有亲和力。

知识结构完整。

2.本节课是一节概念性很强的课,应该多多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讲解比例的意义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大量感知等量关系基础上出示例子。

杨丽老师:
1.练习过程中习题有梯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订正答案学生发表观点,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小组活动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1.这是一节概念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性。

整体思路明确,环环相扣,紧密结合。

师生互动较好。

课堂容量大,快节奏。

充分利用好了每一分钟。

新旧知识的版块有机结合,有层次感,不同学生有所收获。

2.教师说的和做的有点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3.小组合作交流的有些少,能力培养有些欠缺。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反思-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反思-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及评析反思-比的基本性质人教版新课标(一)提取旧知,遭遇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知识。

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很好。

那么,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呢?生沉默不语。

【评析:可能是借班上课,对学情缺乏必要的了解,造成冷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空白”,这可能与以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遭遇(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及数学素养)有关,也可能是时任教师没能让“商不变的性质”这一重要知识“活”起来,以至于学生虽然“知道”,却不知道有什么用。

更重要的是作为授课者的我,没有在课前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以致造成冷场,这也是某种程度的“倾听”不够所致。

】师:我们来看这样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16÷25 30÷10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完成,注意采用简便的算法。

(师巡视,发现学生都是列竖式计算。

)师:我发现大家都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可以但不够简便。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使计算简便,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16÷25=(16×4)÷(25×4)=64÷100=0.6430÷10=(30÷10)÷(10÷10)=3÷1=3以上第一道题,就是将被除数、除数同时乘4 商不变,使计算简便。

而第二道题是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商不变,使计算简便。

【评析:对于学生出现的知识“空白”,我并没有“视若不见”,而是让学生先与相关知识对话(独立完成),根据教育中的“经济学”原理,我直接予以点拨,实现知识的顺应。

】师:接下来,我们回忆一下分数的基本性质。

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呢?谁能说说。

好,你来说一下。

生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很好!那么,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呢?生沉默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现在学习了两种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一种是根据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另一种就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填一填: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5,另一个外项是(2)。
(2)3:2.4 = 5:(4)0.25:(1.25)= 0.8:4
(1)40:8和10 : 2
40 :8 = 5 10 : 2 = 5
比值相等,能组成比例。
40:8=10 : 2
(2)2:5和1/2 : 1/5
2 : 5 = 0.4
1/2 : 1/5 = 2.5
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
关于比例的知识还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从而导入新课——比例的基本性质。
6:10 = 9:15
内项
外项
1/2:1/3 = 6 : 4
1/2和4是外项,1/3和4是内项。
3.6:1.2 = 3/4:1/4
3.6和1/4是外项,1.2和3/4是内项。
20/5 = 4/1
20和1是外项,5和4是内项。
例题1: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1)2.4:1.6 = 60:40
或a/b=c/d(b≠0,d≠0)——ad=bc或bc=ad
三、知识运用: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 = 8:5
6×5=30 3×8=24
6:3和8:5不能组成比例。
(2)0.2:2.5 = 4:50
0.2×50=10 2.5×4=10 0.2×50=2.5×4




比例的基本性质
2.4:1.6 = 60 : 40
内项
外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就叫做比例的内项。
两个外项的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1.6×60=96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的重难点突出,板书设计规范清晰,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好具有亲和力,课堂讲解层次清晰,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授新课,过渡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有效的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值得我们学习。
听课记
时间
2020年3月16日第六周星期一第2节
听课人
XXX
学校
XX小学
班级
六年级
授课人
XX
科目
数学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意见






1、复习旧知:
同学们:在我们前面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比例,那什么叫做比例呢?那什么叫做比例呢?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已知a/4=b/4(b≠0),a : b=(4):(3)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就叫做比例的内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值得我们学习。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例如:2.4:1.6 = 60 : 40
内项
外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就叫做比例的内项。
如果把上面的比例2.4/1.6 = 60/40写成分数的形式:2.4和40仍然是外项,1.6和60仍然是内项。
2.练一练: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两个外项的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1.6×60=96
2.4×40=1.6×60
(2)3/5=9/15
两个外项的积:3×15=45
两个内项的积:5×9=45
3×15=5×9
观察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呢?
(3)1/2:1/3 = 6:4
两个外项的积:1/2×4=2
两个内项的积:1/3×6=2
0.2:2.5和4:50能组成比例。
(3)1/3:1/6 = 1/2:1/4
1/3×1/4=1/12 1/6×1/2=1/12
1/3×1/4=1/6×1/2
1/3:1/6和1/2:1/4能组成比例。
(4)1.2:3/4 = 4/5:5
1.2×5=6 3/4×4/5=0.6
1.2:3/4和4/5:5不能组成比例。
1/2×4=1/3×6
(4)3.6:1.2 = 3/4:1/4
两个外项的积:3.6×1/4=0.9
两个内项的积:1.2×3/4=0.9
3.6×1/4=1.2×3/4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用字母表示:a:b=c:d(b≠0,d≠0)
ad=bc或bc=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