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2_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起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本节课第一课时已经以纯净物的分类为例,介绍了简单分类法,本课时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以混合物的分类为例继续深人学习分类的方法。
引入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仍然体现的是分类的思想。
本节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
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并不做具体的展开。
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
3.实验能力的培养。
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实验、观察、对比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流程由三位同学配制食盐、泥沙、植物油的溶液分析其共性从而进入今天的课题—分散系,根据分散系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列举相应实例。
根据粒子大小分溶液、胶体、浊液,通过同学举例生活中的胶体,加深对胶体的认识。
利用“科学探究”环节使同学更加深入体会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
探究2、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实验中学高中化学 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化学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2.1物质的分—分散系第二章物质的分类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2)了解溶液、浊液、胶体三大分散系的特征、区别.2。
过程与方法: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授课题目第2课分散系拟 3 课时第 2 课时明确目标了解分散系的分类重点难点重点:分散系的分类。
难点:溶液、浊液、胶体三大分散系的特征、区别。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知识回顾考点1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1)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分散质分散剂实例疑问: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气气空气液气云、雾固气烟灰尘气液泡沫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固液糖水、油漆气固泡沫塑料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固固有色玻璃、合金(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分为3种类型: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分散系粒子的直径<1nm1nm~100nm>100nm分散质粒子的组成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均一、透明大多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一般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设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课本P26页:实验与探究实例食盐水、糖水淀粉胶体、Fe(OH)3胶体泥水二、经典例题例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
【教案】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和胶体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第二课,是初高中衔接的一节课程。
是对于前一章节物质的分类的进一步探讨。
同时,基于物质分类视角,唤醒学生初中对于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新旧认知,学习本课内容后为后续建立物质的量模型、物质制备等学习内容奠定扎实基础。
教材通过前一节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描述物质的多种存在形式,这些设计也为分散系从分散质离子大小的角度进行分类、胶体的宏观特性由粒子大小决定,以及为下一章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初步学习溶液、浊液的相关定义和部分反应方程式,同时通过高中第一课物质的分类了解了物质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描述物质的多种存在形式。
但学生对于溶液、浊液以及本节课所学习的胶体难以寻找到共同点将三者串联起来,形成对分散系的完整了解。
同时,胶体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极为陌生的概念,是其在进入高中阶段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新名词,在教学过程中需对该环节进行重点介绍,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串联,了解胶体及其性质。
同时通过前一章节微观视角,帮助学生在了解胶体粒径的情况下对其性质进行合理推断,养成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运用和看待习惯。
同时,,应用胶体模型解决一些地理、农业、医学、生物等跨学科问题,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严谨求实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掌握不同分散系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说明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实验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重要化学学科观念,运用胶体结构模型解释胶体的性质。
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3、通过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与胶体有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胶体的性质及研究胶体的意义的认识,发展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化学1必修2.1《物质的分类》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认识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这是为什么呢?经研究,发现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似,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研究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目前已知物质的种类超过千万种,每年还有大量新物质不断被合成出来。
这么多的物质,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呢?一种一种地去学习,现实吗?化学家们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出其内在的规律。
每一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相似之处,有利于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下面请看一些你生活中物质的分类——播放PPT——各种分类。
板书物质的分类1. 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试想想:没有分类的世界会怎样?板书并讲述2.分类的目的和意义: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地达到目的。
交流与讨论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按一定的依据对教材P25“交流与讨论”的物质进行分类。
引导得出结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非均匀混合物: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金属单质:按组成分单质金属单质:纯净物有机化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酸:无机化合物碱:盐:……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化学①(必修)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
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2、能力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3、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4、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
5、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胶体的性质;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实验
教具准备:氯化钠溶液、植物油、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淀粉、硝酸银溶液、碘水、半透膜;直流电源、U形管、烧杯、试管、过滤装置;电教平台。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学会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2.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类法的应用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SO2液体:H2SO3 )[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讲解](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分散系的概念既承接了初中关于溶液、浊液的相关知识,也是对上节课中“物质的分类”的进一步细化。
胶体作为一类重要的分散系,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对胶体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完善认知结构,体会化学的实用价值,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素养。
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删除了从状态角度对分散系的划分(9种分散系),改为讨论胶体的分类,避免了旧教材中的分散系分类矛盾。
新教材还将胶体的介稳性、电泳、聚沉等拓展部分删除,只保留了最核心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很多的分散系、胶体的实例,初中物理中学过光的散射,为丁达尔效应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学习过氢氧化铁是一种沉淀,难以理解胶体这种存在状态。
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
2、能根据牛奶及其他物质的丁达尔效应进行推理、归纳,形成初步结论。
3、能利用胶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价目标】1、通过对牛奶的认识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散系和胶体的系统认识水平。
2、通过对牛奶除杂实验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水平以及概念归纳水平。
3、通过对牛奶的全面认识的讨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平。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胶体的丁达尔效应2、教学难点: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牛奶的历史)2、探究法(牛奶的探究)3、实验法(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丁达尔效应)4、任务驱动法(去除牛奶中的乳糖)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牛奶的探究为情境,首先通过对牛奶是混合物的初步认识,自然引出分散系的概念;接着对稀牛奶丁达尔现象的剖析,完善分散系的分类以及胶体的定义,通过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加深理解胶体的存在状态,并利用分类思想对胶体进行分类;最后,引导学生设计除去牛奶中乳糖的方法,把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展应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高中化学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 2.1.2《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通过学生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严肃、认真、求实的实验态度、善于置疑的学习品质。
3.情感目标:通过胶体性质的知识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增强求知欲。
二、教学方式1.实验探究: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展开知识地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多媒体辅助:主要是丁达尔现象的FLASH,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丁达尔现象,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变成生动形象的动画,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3.资料搜索:知识再现于生活,查找有关胶体运用的资料,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利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界和周围生活中某些现象神秘的面纱,突出知识的价值。
并学会利用各种资源(网络、书籍)等方法自学。
三、教学构思在本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中除了讲述课本的内容之外,也先把分散质的概念提出来。
[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学生讨论]从状态分类,从用途分类等等,但是不能清晰的说明分散系的含义[老师提示]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学生阅读]了解什么是分散系——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什么是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什么是分散剂——微粒分布在其中的物质。
[老师提出问题]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将全班同学分成九组,各组代表一种分散体系,完成三份任务:第一:自己组代表的分散体系,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最少提出两例。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物质的分类》示范教案(第2课时)1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作者,秦秋梅,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本文系江苏省优秀教学设计大赛作品一、新课标要求1.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
2.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实验、思考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探究中获得知识,自主学习,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列举现实中常见胶体的实例,感觉化学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通过观察各种胶体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三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活动设计教学进程复习(教师活动)展示NaCl溶液、淀粉溶液和泥水悬浊液;请学生思考从组成上分它们属于哪一类物质?(学生活动)观察,回忆,思考(说明)复习旧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混合物的学习引入新知(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二、分散系及其分类”下的第一自然段(多媒体展示概念)(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得出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概念(说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再复习再引入新知的学习(教师活动)指导回忆物质的分类方法提问:按照分散系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学生活动)动动手,用交叉分类法画出九种组合方式(说明)复习了上节课内容:简单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深入探究(说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各种实例图片(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说明)进一步激发兴趣,产生共鸣(教师活动)提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说明)培养阅读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同时讲解:当分散剂是液态时,可以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类,此时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2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教案
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三种分散系的区别,从而掌握胶体、渗析等知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3.物质的分类是新教材中变化比较大的一节,本节课的核心是化学研究思想,化学学习方法的课。
教学难点: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胶体的一些用途,能用胶体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通过各小组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其筛选信息,收集、整理知识地能力。
二、预习导学1.分散系概念2.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3.分散剂的状态为标准进行分类4.溶液、胶体、浊液的性质;特别是胶体的特性。
三、问题引领,导学探究问题1:我们尝试了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如何把纯净物进行分类,那我们想想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混合物可以理解为某些物质分散在某种物质当中,化学上把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什么是分散质?什么是分散剂?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师生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2: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寻找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设计意图:思维的发散,让学生意识到分散系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普遍存在。
师生活动: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例子。
2、对分散剂是水的部分分散系研究问题3:以分散剂为液体为例再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3种(注:1nm=10-9m)设计意图:体会同一事物又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等。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活动。
问题4:这种分类方法很明确,但是实际生活当中却不方便衡量。
如果两份外观几乎一样的液体,该如何鉴别?三种分散系的比较:问题5:为什么一束光射向胶体和溶液时,会出现不同的现象?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并归纳。
问题6:为什么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颜色为什么逐渐加深?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并归纳。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应用》教学设计课型:理论、实验课教科书版本: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
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
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2 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2)掌握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3)了解胶体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结合上节课的分类,对知识进行一个分类,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CuSO4溶液、饱和FeCl3溶液、泥水、蒸馏水、激光笔、铁架台、酒精灯、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学习目标: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学习胶体的相关性质;2.通过实验演示,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了解丁达尔效应;3.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学习重点:胶体的性质与制备,以及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学习难点: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讲解]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渡]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 分散系及其分类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胶体[板书]一、胶体1.胶体的分类[投影](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①粒子胶体②分子胶体[讲解]如:F e(O 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 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影] (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①气溶胶②液溶胶③固溶胶[讲解]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 e(O H)3溶胶、A 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的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常见的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都是混合物,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介绍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的概念,然后由宏观角度逐步向微观角度探究,结合分类的思想,以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作为分类依据,引入胶体的概念,接着再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对胶体进行细分,并通过实验1-1得出胶体的一个非常重要且特有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认识了溶液的定义,知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两部分组成的,以此类推,引入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这是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之上的,但是学生对于胶体的概念会比较陌生,并且学生对于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混合物模型认识分散系的定义。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从状态和分散质粒子直径对分散系进行分类,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相结合的角度认识分散系。
(3)通过对氢氧化铁胶体性质的讨论,认识丁达尔效应,从而掌握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四、评价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例子,诊断并发展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生活的观念水平。
(2)通过对分散系的分类进行划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分散系的认识水平。
(3)通过对氢氧化铁胶体性质的讨论和总结,诊断并发展学生宏微结合的认识水平。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六、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并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教学难点:掌握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分类标准,并能熟练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的实验过程,以及了解胶体的电泳、聚沉等与生活应用相关的性质。
七、教学过程活动形式活动过程与结果阅读,勾画思考:什么是胶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的种类?【阅读教材P8第2、3段,并勾画关键词】合作实验(一)制备Fe(OH)3胶体:①取100mL小烧杯,加入40mL蒸馏水(热水),加热至沸腾;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二)鉴别Fe(OH)3胶体①用红色激光笔分别照射制得的Fe(OH)3胶体、FeCl3饱和溶液和CuSO4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观看实验【实验复现】观看实验并在教材中P8[实验1-1]中重点标记实验操作要点反馈,评价1.请书写出制备Fe(OH)3胶体反应方程式:2.如何区分胶体和溶液?阅读拓展阅读教材P9[资料卡片],了解丁达尔效应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物质的分-分散系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2)了解溶液、浊液、胶体三大分散系的特征、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授课题目第2课分散系
拟 3 课时
第 2 课时明确目标了解分散系的分类
重点难点重点:分散系的分类。
难点:溶液、浊液、胶体三大分散系的特征、区别。
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知识回顾
考点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
(1)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分散质分散剂实例
气气空气
液气云、雾
固气烟灰尘
气液泡沫疑问: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
设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
课本P26页:
液液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液糖水、油漆
气固泡沫塑料
液固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固有色玻璃、合金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分为3种类型: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
分散系粒子的直径<1nm 1nm~100nm >100nm
分散质粒子的组成小分子或离
子大分子或分子集
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
体
外观均一、透明大多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一般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
实例食盐水、糖水淀粉胶体、
Fe(OH)3胶体
泥水
二、经典例题
例1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解析]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直径。
答案:B
☆变式练习1
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
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大小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
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三、问题过关
1. 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 )
实验与探究
A.丁达尔现象 B.布朗运动 C.渗析 D.电泳现象
2.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3. 科学家在2000年8月10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DNA 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 D.乳浊液
4. 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黄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⑴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属于反应。
⑵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2mL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⑶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5mL蒸馏水后,向烧杯中也加入2mL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的角度,可以看到烧杯中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