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word教案一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word教案一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word教案一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主干知识梳理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差不多方法,它不仅能够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能够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标准,依照能够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如下图:2、化学反应的差不多类型:依照化学反应的特点,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差不多类型:反应类型实例A+B=AB 化合反应2H2+O22H2OAB=A+B 分解反应CaCO3CaO+CO2↑AB+C=A+CB 置换反应H2+CuO Cu+H2OAB+CD=AD+CB 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重点难点讲练】【要点透析】(左栏)1、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能够依照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

如依照状态可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依照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

而依照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针对练习】(右栏)1-1依照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氯气、氯化钙溶液、硫酸、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

分别属于什么类型?1-2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举例如下:注意:①纯洁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紧是看它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若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确实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纯洁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例如:冰水混合物,表面上看为混合物,然而它们实质上差不多上由同一种物质――水组成,只是状态不同,因此冰水混合物仍为纯洁物。

②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区别,要紧从组成元素来判定。

氧化物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而含氧化合物组成能够是两种元素,也能够是多种元素,但必定含有氧元素。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所谓“承前“意味着通过学习分类的方法,学生可以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将学生头脑中的化学系统化。
所谓“启后“指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分类法之后,为以后将学习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提纲挈领“指新课标打破了以往族的概念,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一条主线,每一种类别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作为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从共性出发学习化学变得及其重要。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其实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观看,讨论,交流,体会。
理解,体会
思考,听讲,好奇。
思考,积极回答
垃圾分类
钱币分类
服饰分类
——
讨论,交流,体会,合作对化学物质进行整理。得出了整理的结果。
讨论,交流,汇报:
第一组:按照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和气体,……。第二组:按照物质的分子组成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第三组:……。
【探究活动】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探究活动,大家前后桌4人一组,将老师幻灯片上的化学物质进行整理,现在开始。
【提问】现在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整理结果,并说明你们的依据?
【讲述】好的,通过他们的分类成果可以发现不同的依据分类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把这种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划分的方法叫做分类法。
我们化学的科学家都是利用分类后,对化学物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我们的化学学习也是一样的。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第一篇: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整体设计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初中所学知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学习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方面对物质进行分类;(2)学习常见的分类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2、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来引入,通过互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分类法并且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学习,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熟悉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并从中体会要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将分类法应用到实际中去。

二、教学重点常见的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三、教学难点常见的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板书设计:主板书:§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一.分类法1.定义: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划分的方法。

2.常见的分类方法:⑴交叉分类法:把同一事物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⑵树状分类法:把不同事物按照同一标准进行逐层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图书馆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图书?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又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商品呢? [答]因为书和商品事先都已经被进行了分类[分析] 这是因为,人们在将这些物品陈列到书架或货架之前,已经事先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处理。

[问]那么,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有没有学过哪些分类呢?[分析]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过渡] 所以,同学们发现了没呢,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我们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往往都伴随着一些分类方法的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

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应用。

1.交叉分类法(1)含义:根据 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2)举例Ⅰ.碳酸钠的交叉分类:Ⅱ.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进行连线: ①K 2SO 4 ②K 2CO 3 ③Na 2CO 3 ④Na 2SO 4a.钾盐b.钠盐c.硫酸盐d.碳酸盐 2.树状分类法1.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常见的化合物有氧化物、酸、碱、盐。

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5.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物质的分类方法(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 的分类方法,即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举例[特别提醒] 物质的分类标准不同,同一种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归类。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碳酸钾是钾盐,也是碳酸盐( )(2)根据组成元素的差异,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3)氯化钠属于盐,也属于化合物( ) (4)CuSO 4·5H 2O 是混合物( )2.将(Ⅰ)中物质与(Ⅱ)中物质的分类用短线连起来。

(Ⅰ) (Ⅱ) NaHCO 3 无氧酸盐 KHSO 4 含氧酸盐 NaCl 钠盐 BaSO 4 硫酸盐 Na 2SO 4酸式盐1.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金属―→碱―→盐 非金属―→酸―→盐 2.实例写出标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① , 反应; ② ,化合反应; ③ , 反应; ④ , 反应; ⑤ ,化合反应; ⑥ ,复分解反应。

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活动二、认识交叉分类法【投影】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思考】上表对物质的分类具有什么特点?【交流】同一物质可按照多个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型。

【小结】交叉分类法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即对事物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其特点是同一事物可分属于不同的类别,如Na2CO3可属于碳酸盐、钠盐、含氧酸盐、可溶盐等。

【强调】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讨论】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用数学集合关系举例说明。

【交流】交叉关系,如对Na2SO4进行的交叉分类:【典例1】下列交叉分类法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盐、氧化物的交叉分类。

其分类依据主要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溶解性等。

Mn2O7为酸性氧化物较难理解,可从KMnO4、Mn2O7中锰元素同为+7价去分析判断。

【典例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Na2CO3H2SO4NaOH SO2CO2B NaOH HCl NaCl Na2O NOC KOH HNO3CaCO3CaO Mn2O7D NaOH HCl CaF2Na2O2SO2【答案】C【解析】A项,Na2CO3属于盐,NaOH属于碱,SO2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N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D项,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过渡】生物学中把动植物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进行分类,我们化学学科是否有类似的分类呢?【板书】] 活动三、认识树状分类法【思考】阅读教材,思考如果我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投影】【讲解】树状分类法是指__将同类事物进行再次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次课程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为:“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本节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分类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应用,了解分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认识简单分类的方法(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并将他们应用到化学的学习中去。

其核心是根据分类依据将物质分类掌握其规律,理解他的关键就是要列举分类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联系到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分类方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学情分析】对于刚升入高中学习化学的学生,虽然在初中有一定的分类意识,学习过酸、碱、盐、四大基本反应、氧化反应以及还原反应等知识,但仍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本次课程应解决的重点在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地有关分类法知识体系,并且完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训练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常见简单分类法的应用、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交叉分类法及树状分类法的特点;能够正确运用分类法对常见物质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内的学习、训练,学习运用分类法逐步形成系统地知识体系,建立抽象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从生活到化学的乐趣,体验科学方法的高效性。

【教学媒体】PPT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热身游戏:记忆大比拼同学们,上了一天的课,想必累了。

所以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如何?(展示PPT1)不知道大家的记忆力怎么样,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游戏。

给大家十秒钟时间记住以下17个字词。

敢不敢挑战?(展示PPT2)游戏开始。

时间到(展示PPT3)哪位同学记住了?举手回答。

可能大家觉得这样有点难度,十秒钟时间太短了,但是我可以让它一秒钟变简单(展示PPT4)。

如果我们把先前凌乱的17个字词分为这4类,给你十秒钟能不能记住?【回答】【回答】【回答】导出通过分类,方便我们记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第1課時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學習目標:1.學會從多角度,依據不同標準對物質進行分類;瞭解“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感受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一種重要科學方法。

2.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對化學物質及其化學反應進行分類。

3.初步瞭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類。

學習重點:學會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初步瞭解分散系的概念。

學習難點:分類法的應用及常見化學物質及其化學反應的分類方法。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引入]我們知道分類如果從不同角度入手就會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類按照年齡分可以分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兒童;按性別分分為男性和女性;按職業分為教師、醫生、工程師等等。

同樣的道理,化學物質從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類方法。

[板書]第二章化學物質及變化第一節物質的分類(一)二、推進新課教學環節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板書]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思考與交流]請嘗試對HCl、SO2、CaO、KOH、Na2SO4、H2SO3進行分類。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堿:KOH 鹽:Na2SO4 )(固體:CaO、KOH、Na2SO4 氣體:HCl、SO2液體:H2SO3 )[講解]在分類的標準確定之後,同類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幫助我們做到舉一反三;對於不同事物的瞭解使我們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

運用分類的方法不僅能使有關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化,還可以通過分門別類的研究,發現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

[提問]對於Na2CO3,如果從其陽離子來看,它屬於什麼鹽?從陰離子來看,又屬於什麼鹽?( 從陽離子來看,屬於鈉鹽,從陰離子來看,屬於碳酸鹽。

)[講解]由於一種分類方法所依據的標準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資訊較少,因此,人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往往採取多種分類方法,比如交叉分類法,就像我們剛才舉的Na2CO3的例子。

[板書]1.交叉分類法Na2CO3鈉鹽Na2SO4鉀鹽K2SO4硫酸鹽K2CO3碳酸鹽[講解](1)將事物進行分類時,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會產生不同的分類結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2、1、1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教学重点:认识分类的意义,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多样性。

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

二、预习引导1.引入新课并展示超市平面图问题 1:肚子饿了,要去超市买面包,看这张超市平面图,你如何能最快在超市里找到到它?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中商品,为什么你们能快速找到所需要的商品?日用品区服装区电器区图书区文具区食品区出口入口问题 2:除了超市,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法?说明分类的意义有哪些?三、问题引领,导学探究问题 1 :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既然分类的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类呢?对下述化合物:O2、 Mg 、 HNO 3、 H 2 SO 4、 NaOH 、 Ba(OH) 2 、NaCl、K2SO4、SO2、CaO、Al2O3分类。

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在对这些物质分类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分别说出它们所属的物质类别,然后引导学生做出树状分类图,选择适宜的物质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出:分类要在比拟的根底上找相同点、找差异。

有相同点的物质归为一组。

相同点是分类的标准。

〕【板书】 3 、分类的方法(1〕这种按照某种属性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叫做树状分类法。

设计意图:体会分类是有标准的。

同一事物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等。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活动。

问题 2:假设只应用树状分类法来分类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法,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观察课本24 页的图 2-2 。

练习 1 :现有 Zn 、稀 H 2 SO 4、KMnO 4、Na 2 CO 3、O2、Ba(OH)2六种物质作反响物,写出有关反响的方程式,然后根据初中知识的回忆对反响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学会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2.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重点:
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
分类法的应用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
二、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 )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SO2液体:H2SO3 )
[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
[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讲解](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

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 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板书] 2.树状分类法
[提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投影]
[提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思考与交流]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归纳与整理]
2.化学反应的分类:
⎪⎪⎪⎪⎪⎩⎪⎪⎪⎪⎪⎨⎧⋯⋯⎩⎨⎧⎩⎨⎧⎩⎨⎧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失氧根据反应中物质得氧或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的多少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类别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化学反应 [投影·练习]
下列物质中:①Na 2SO 4 ②Ba(OH)2 ③NaHCO 3 ④NaBr ⑤Fe 3O 4 ⑥H 2O ⑦HNO 3 ⑧AgNO 3 ⑨H 2SO 4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
[过渡]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等。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

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

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教学环节二:分散系(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板书]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解]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对比如下:
[提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解]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在分散体
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板书] (3)分类:
常见的分散系有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等。

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

[小结]那么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呢?胶体又有些什么性质呢?欲知这些问题,请等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备课注意事项:
1、立足课本。

2、明确目标。

3、明确重点。

4、把握重难点。

5、注重学习自学和互学。

6、教师少说学生多练习。

7、练习要梯度。

8、当堂训练批改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