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阻滞附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阻滞

合集下载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也称为神经肌肉突触,是神经系统与肌肉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特殊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是指神经冲动从神经元传递到肌肉纤维,引发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主要涉及到三个主要参与者:神经元、突触和肌肉纤维。

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神经冲动;突触是神经元与肌肉纤维之间的连接点,负责传递神经冲动;肌肉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负责收缩和运动。

兴奋传递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兴奋传导、突触传递和肌肉收缩。

首先是兴奋传导阶段。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元的末梢时,会引起神经元膜内外电位的快速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传导是通过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行的,主要有钠离子通道和钾离子通道参与。

当动作电位传导到神经细胞轴突的末梢时,就会到达突触。

接下来是突触传递阶段。

突触是神经肌肉接头中神经元和肌肉纤维之间的连接点。

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当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时,会引起钙离子通道的开放,使得钙离子从突触间隙外进入突触间隙内。

钙离子的进入会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后膜融合,释放出储存的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跨越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从而传递神经冲动。

最后是肌肉收缩阶段。

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引起肌肉纤维内钙离子的释放。

钙离子与肌纤维蛋白质结合,使得肌纤维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从而促使肌肉纤维的收缩。

当神经冲动结束后,钙离子会被重新吸收,肌纤维蛋白质恢复原状,肌肉也会恢复松弛状态。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过程。

神经冲动作为信息的载体,通过神经元和突触传递到肌肉纤维,最终引发肌肉的收缩和运动。

这个过程需要多种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和蛋白质的参与,需要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总结起来,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神经元、突触和肌肉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1)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AP)至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ACh 释放↓N2-ACh受体通道激活↓通道开放→Na+内流>K+外流↓接头后膜去极化(终板电位)↓电紧张扩布至邻近普通肌膜(2)影响因素1.接头间隙中的细胞外液低Ca2+或(和)高Mg2+:ACh释放减少。

2.筒箭毒,a-银环蛇毒:特异性地阻断终板膜上的Ach受体通道→阻断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松弛3.胆碱酯酶抑制剂①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活性→ACh在接头间隙的浓度提高→改善肌无力患者的症状。

②有机磷农药中毒→ACh在接头间隙蓄积→中毒症状(出现肌束颤动,全身肌肉抽搐等表现,严重时转为抑制,导致死亡)。

运动与健康题目: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指导老师:欧阳靜仁班级:热能092班姓名:林灿雄学号:200910814223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对人体运动系统组成的介绍,以及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和影响的一点点描述,给平时不重视锻炼的人说明了体育锻炼的好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重视体育锻炼。

本文部分地方参考相关文件,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同时也未免有疏落之处,请指正。

参考:/view/63163.htm/view/5df244d728ea81c758f5787c.html关键词:骨,骨连接,骨骼肌,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合理的体育锻炼,三磷酸腺苷(ATP)酶前言体育锻炼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人在运动,各种球类运动、跑步、游泳等等...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对人体是有好处的,然而具体有些什么好处呢?这个答案有多少人知道。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增加大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体育锻炼既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又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显得发达、结实、健壮、匀称而有力。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

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这使得人们能够实现肌肉的控制和协调运动。

首先,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是起始的。

当神经兴奋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它会引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神经末梢释放出一种称为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

在肌肉纤维上,这个神经递质会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导致肌肉纤维的兴奋。

这种起始的传递方式确保了肌肉能够快速地响应神经系统的指令。

其次,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是可逆的。

一旦神经递质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肌肉纤维就会兴奋。

然而,一旦神经递质被分解,或被重新吸收到神经末梢中,肌肉纤维的兴奋就会停止。

这种可逆的传递方式使得肌肉的活动能够被控制和调节。

例如,在肌肉不再需要收缩时,神经系统可以停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使肌肉纤维停止兴奋。

此外,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具有特异性。

每个神经肌肉接头只与一个神经终末相连,并且只影响特定的肌纤维。

这个特性使得人体能够实现准确的肌肉控制。

例如,当大脑指示手部肌肉移动时,只有与手部相关的神经肌肉接头才会受到激活,而其他不相关的肌肉则保持静止。

最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是快速的。

由于神经递质与乙酰胆碱受体之间的结合是在纳秒级别完成的,肌肉的响应时间非常迅速。

这使得我们能够在毫秒级的时间内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例如迅速将手从热物体上移开,以避免烫伤。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具有起始性、可逆性、特异性和快速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我们能够实现高效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运动,从而适应和应对不同的环境需求。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

试述神经肌接头兴奋的过程及机制【实用版】目录1.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正文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环节:1.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轴膜去极化,改变轴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钙离子通道开放,使囊泡向轴突靠近。

随后,膜融合,破裂呈量子式释放乙酰胆碱(ACh)到接头间隙。

2.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使囊泡内的乙酰胆碱量子式地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

3.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释放到接头间隙的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从而完成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

二、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化学传递: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轴膜去极化,改变轴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导致钙离子进入轴膜内。

钙离子进而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释放乙酰胆碱。

2.化学传递: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通过释放到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3.结构基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基础是囊泡、接头前膜和接头后膜。

乙酰胆碱通过囊泡膜和接头前膜的融合破裂,进入接头间隙,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完成兴奋传递。

三、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具有以下特点:1.单向性: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即从神经末梢到肌肉纤维。

2.时间延搁: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存在时间延搁,即从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到引发肌肉纤维收缩,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神经肌肉接头了解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

神经肌肉接头了解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

神经肌肉接头了解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神经肌肉接头:了解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神经肌肉接头是指神经元与肌肉纤维之间的连接点,它起着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收缩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神经和肌肉的基本概念、神经冲动传导、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阐述神经与肌肉之间的连接,以便更好地了解神经肌肉接头的重要性。

一、神经和肌肉的基本概念神经是人体的传导系统之一,负责传递各种信息和指令,包括感觉信号、运动指令和内脏控制等。

肌肉则是人体的主要运动器官,能够产生力量和运动,使我们能够行走、举起物体等。

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实现的。

二、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元内产生的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会引起神经肌肉接头的反应,进而激活肌肉纤维收缩。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内传导过程中,主要依靠神经元的轴突和突触传递。

三、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神经肌肉接头由神经末梢、间隙和肌肉纤维膜组成。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通过间隙作用于肌肉纤维膜。

神经递质与肌肉之间产生化学信号,使肌肉纤维膜内部发生电化学反应,最终导致肌肉纤维的收缩。

四、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神经肌肉接头在肌肉收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神经冲动,使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引起肌肉纤维膜内部特定离子的浓度变化。

这种变化触发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使肌肉纤维收缩和产生力量。

神经肌肉接头也可以调节肌肉的收缩程度和速度,从而实现人体的精细运动。

结论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和肌肉之间的桥梁,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了解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连接对于理解人体运动和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神经肌肉接头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肌肉疾病和神经系统紊乱等相关问题,并为未来的医学治疗和康复提供指导。

最后,神经肌肉接头的发现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生理实验五骨骼肌兴奋的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兴奋的传递和阻滞

生理实验五骨骼肌兴奋的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兴奋的传递和阻滞

实验五骨骼肌兴奋的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兴奋的传递和阻滞一、实验目的1、了解兴奋收缩耦联的原理;2、学习用棉纤维电极技术测定肌纤维动作电位的方法并观察甘油对兴奋收缩耦联的影响;3、观察琥珀酰胆碱对运动终板的阻滞;4、学习测定骨骼肌终板电位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整体情况下,骨骼肌总是在支配它的躯体传出神经的兴奋冲动的影响下进行收缩的;直接用人工刺激作用无神经支配的骨骼肌,也可引起收缩。

但不论何种情况,刺激在引起收缩之前,都是先在肌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

这样,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目前认为,它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即纵管系统)对Ca2+释放和再聚积。

横管系统对正常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是十分必要的。

用含有甘油的高渗任氏液浸泡肌肉一段时间,再把它放回到一般任氏液中,这样的处理可以选择性地破坏肌细胞的横管系统;这时如果再给肌肉以外加刺激,虽然仍可在完好的肌细胞膜上引起动作电位,但不再能引起细胞收缩。

近年来证明,横管膜和一般肌细胞膜有类似的特性,又是后者的延续部分,因而它也可以产生以Na+内流为基础的膜的去极化甚或动作电位;当一般细胞膜因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时,这一电变化可沿着凹入细胞内部的横管膜传导,深入到三联管结构和每个肌小节的近旁。

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中,既有化学因素也有电学因素参与。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细胞膜去极化,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促使大量突触小泡同时向突触间隙释放乙酰胆碱,与终膜外表面的蛋白质受体相结合,出现许多微终板电位。

众多微终板电位的总合就是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达到约40mV时,肌膜便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简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又称为神经肌肉连接,是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之间的重要连接部位。

它起着传递神经冲动、实现肌肉收缩的关键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

神经肌肉接头由神经终末、突触间隙和肌肉纤维膜组成。

在接头上,神经末梢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称为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通过突触间隙传递到肌肉纤维膜,从而引发肌肉兴奋传导。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神经终末释放的乙酰胆碱与肌肉纤维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这种结合事件引起肌肉纤维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尤其是钠通道。

这个过程会使肌肉纤维内部的电位变为正值,从而导致肌肉细胞内电位的改变,形成肌肉兴奋状态。

之后,肌肉细胞内兴奋传导的过程开始。

一旦细胞内电位超过一定阈值,肌肉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将会打开。

这些钙离子会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与肌肉蛋白质相结合。

这个过程促使肌肉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最终导致肌肉的收缩。

在肌肉兴奋传导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全或无原则”。

也就是说,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要么触发全部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要么不触发任何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

这意味着,在肌肉收缩时,一小部分肌肉纤维无法独立收缩,而是整个肌肉纤维束协同收缩。

这种“全或无原则”保证了肌肉的协调运动。

在整个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乙酰胆碱是传递神经冲动的媒介物质,同时也是兴奋传导的调节因子。

当乙酰胆碱被分解或被其他物质激活时,兴奋传导过程将被终止或调控。

总的来说,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制。

从神经冲动到肌肉收缩的传递,涉及到神经终末、突触间隙和肌肉纤维膜的相互作用。

了解这个过程对我们理解肌肉运动的原理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启发,加深对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理解。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当我们想要移动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抬起手臂或者迈出一步时,这个简单的动作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生理过程。

其中,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那么,什么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呢?简单来说,它是指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肌肉纤维之间的一种特殊连接结构,通过这个结构,神经冲动能够从神经元传递到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就像是一座精巧的桥梁。

在这个“桥梁”的一端,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其在接近肌肉纤维处失去髓鞘,分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的末端形成一个纽扣状的膨大结构,称为突触前膜。

而在“桥梁”的另一端,是肌肉纤维上与之相对应的部分,称为突触后膜,也叫做终板膜。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有一个狭窄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

神经冲动是如何在这个“桥梁”上传递的呢?这得从神经元说起。

当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时,这个电信号会沿着轴突快速传导到轴突末梢。

到达末梢后,会引起钙离子内流。

钙离子可是个关键的“小信使”,它的进入会促使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突触前膜融合,然后将其中的乙酰胆碱这种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乙酰胆碱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传令兵”,它们迅速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这些受体可不是普通的“听众”,一旦与乙酰胆碱结合,它们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导致突触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钠离子就像一群迫不及待的“访客”,迅速涌入细胞内,使得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可别小看这终板电位,当它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引发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着肌膜向整个肌纤维传导,最终引起肌肉的收缩。

在这个传递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是一种一对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通常只支配一条肌纤维。

这保证了神经冲动传递的准确性和专一性。

其次,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具有单向性。

信息只能从神经元传递到肌肉,而不能反向传递。

这就像是一条单行道,保证了指令的清晰和不混乱。

简述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简述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简述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兴奋和收缩同时发生的现象。

这个过程涉及到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的精密协调和交互作用。

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神经冲动传递:当我们意识到需要运动某个肌肉时,大脑会向相应的肌肉发送神经冲动。

这些冲动从大脑通过脊髓传递到末梢神经,再到肌肉纤维。

2. 神经肌肉连接: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通过神经肌肉连接点,即神经肌肉接头,将神经冲动转化为化学信号。

这个连接点被称为神经肌肉突触。

3. 释放乙酰胆碱: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触发释放乙酰胆碱的过程。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它的释放导致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

4. 肌肉兴奋:乙酰胆碱通过神经肌肉突触到达肌肉纤维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这些受体能够感受到乙酰胆碱的存在,从而导致肌肉纤维兴奋。

5. 钙离子释放:一旦肌肉纤维兴奋,它会释放储存在肌浆网(一种特殊的内质网)中的钙离子。

钙离子的释放是肌肉收缩的关键步骤。

6. 肌肉收缩:一旦钙离子释放,它们与肌肉纤维中的肌原纤维蛋白结合,导致
肌肉纤维的收缩。

这个过程涉及到肌原纤维蛋白的滑动,在钙离子的作用下,肌原纤维蛋白之间的连接被打破,使肌肉纤维缩短。

7. 肌肉放松:当神经冲动结束时,钙离子被肌肉纤维重新吸收到肌浆网中。

这个过程被称为肌肉放松,肌肉纤维恢复到初始状态。

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迅速的过程,需要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的高度配合和协调。

这种耦联使得我们可以进行精确而有效的肌肉运动。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收缩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收缩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收缩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它起着传递神经冲动并触发肌肉收缩的关键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肌肉收缩的机制。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功能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复杂的结构,由神经元终端(也称为神经肌肉接头前膜)、肌纤维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例如乙酰胆碱),将信号传递给肌纤维。

这个过程被称为突触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的主要功能是传递神经冲动,从而触发肌肉收缩。

二、肌肉收缩的机制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纤维的收缩,从而产生力量和运动。

肌肉收缩的机制主要包括肌纤维结构、肌纤维的工作单元以及肌肉收缩过程。

1. 肌纤维结构肌肉纤维由许多细长的肌原纤维组成。

每个肌原纤维包含许多肌节,肌节由肌基质和肌纤维膜组成。

肌节内部含有许多肌纤维束,每个肌纤维束都由许多肌小管组成。

肌小管是一系列平行排列的管状结构,其中包含有丰富的钙离子。

2. 肌纤维的工作单元:肌节肌节是肌纤维的基本工作单元,也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合同单位。

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每个肌节都与一根神经纤维相连。

当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时,肌节便会产生收缩。

3. 肌肉收缩过程肌肉收缩是由肌肉中的肌肉纤维蛋白质相互作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会释放到突触间隙,并结合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这会导致电位变化并激活肌纤维膜上的电位敏感钙离子通道。

钙离子的释放触发肌原纤维中的肌球蛋白与肌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肌球蛋白与肌铁蛋白的结合导致肌原纤维的收缩,同时跨过小桥连接点的数量也会增加。

这种连续的桥连接动作会引发肌肉纤维的缩短,从而产生力量和运动。

总结: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收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神经肌肉接头通过突触传递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纤维,并触发肌肉收缩。

肌肉收缩的机制涉及到肌纤维结构、肌节和肌纤维蛋白质相互作用。

这些过程协同工作,使肌肉能够产生力量和完成运动。

兴奋收缩耦联主要步骤

兴奋收缩耦联主要步骤

兴奋收缩耦联主要步骤兴奋收缩耦联(E-C coupling)是肌肉收缩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指神经刺激导致肌纤维收缩的生理过程。

该过程主要涉及神经肌肉连接处(神经肌接头)的电化学信号传递,以及肌纤维细胞内的离子流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

以下将详细描述兴奋收缩耦联的主要步骤。

1. 神经冲动传递:在感觉或运动神经元激活下,由运动神经元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ACh跨越神经肌接头隔膜,与肌纤维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这个步骤称为神经递质般释放(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2. 肌动蛋白的激发: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会激活肌动蛋白的调节蛋白肌钙蛋白(troponin),使肌钙蛋白改变构象,暴露出与肌头蛋白(myosin)结合的位点。

3. 钙离子的释放:乙酰胆碱受体的激活也会导致钙离子从肌管溶液(sarcoplasmic reticulum,SR)中释放出来。

肌管溶液中的钙离子释放到肌纤维细胞质中,是通过钙离子释放通道(ryanodine receptor,RyR)的开放来实现的。

钙离子的释放将会导致肌纤维细胞质中的钙离子浓度升高。

4. 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的结合:肌钙蛋白的结合位点上结合的钙离子会改变肌钙蛋白的构象,使调节蛋白肌钙蛋白(troponin)与抑制肌动蛋白的结合活性。

5.肌头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肌钙蛋白的构象改变会导致抑制肌动蛋白的离开,使其与肌头蛋白结合形成横桥。

肌动蛋白的头部通过ATP的水解来收缩,使肌纤维缩短。

6.肌钙蛋白的松弛:钙离子浓度的降低导致肌钙蛋白与钙离子分离,恢复开始的构象。

调节蛋白肌钙蛋白与抑制肌动蛋白的结合,从而肌纤维松弛。

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肌纤维收缩和松弛是通过钙离子的浓度变化来调节的。

神经递质释放导致肌纤维中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使肌纤维收缩;钙离子浓度下降则使肌钙蛋白复原,肌纤维松弛。

这一过程是肌肉收缩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确保了神经冲动的传递与肌肉收缩的协调。

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步骤

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步骤

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步骤
引言: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神经元的兴奋和肌肉的收缩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实现的。

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元和肌肉纤维之间的特殊结构,它能够将神经冲动转化为肌肉收缩。

兴奋收缩耦联是神经肌肉接头的基本功能之一。

下面将介绍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冲动是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它可以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神经肌肉接头。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肌肉接头时,它会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内部的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被称为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是神经肌肉接头内部的电信号,它是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之间的桥梁。

第二步:乙酰胆碱的释放
当终板电位到达一定的阈值时,它会引起神经肌肉接头内部的化学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会导致一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

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够刺激肌肉纤维收缩的化学物质。

它能够与肌肉纤维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

第三步:肌钙蛋白的释放
当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时,它会引起肌肉纤维内部的化学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会导致一种肌钙蛋白的释放。

肌钙蛋白是一种能够与肌肉纤维上的钙离子结合的蛋白质。

它能够引起肌肉纤维内部的钙离子浓度升高,从而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

结论:
兴奋收缩耦联是神经肌肉接头的基本功能之一。

它是神经元和肌肉纤维之间的联系。

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步骤是神经冲动的传导、乙酰胆碱的释放和肌钙蛋白的释放。

这三个步骤共同作用,才能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

兴奋收缩耦联的研究对于理解神经肌肉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兴奋收缩耦联主要步骤

兴奋收缩耦联主要步骤

兴奋收缩耦联主要步骤
首先是兴奋传导。

当神经系统接收到刺激时,神经冲动通过神经元的突触传导到肌肉细胞。

兴奋传导主要是通过神经元的轴突释放神经递质,将兴奋信号传递到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接头)。

接下来是细胞兴奋。

兴奋传导到达神经肌接头后,神经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接头,与肌肉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肌肉细胞膜的电位迅速改变,引发兴奋。

这一兴奋事件进一步传播到肌肉纤维深处,引起肌纤维的兴奋。

最后是肌肉收缩。

肌肉细胞兴奋之后,肌浆网内的钙离子(Ca2+)释放出来,与肌纤维内的肌球蛋白结合,从而改变肌纤维的构象,使肌纤维收缩。

肌纤维的收缩会导致整个肌肉的收缩。

当神经冲动的频率增加时,肌肉的收缩力也会增加。

此外,还有一些调节因素会影响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如神经递质的浓度、受体的数量和灵敏度、肌浆网内的钙离子浓度等。

在正常情况下,兴奋传导、细胞兴奋和肌肉收缩之间的步骤是紧密耦合的,能够实现肌肉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控制。

总的来说,兴奋收缩耦联是一个包含兴奋传导、细胞兴奋和肌肉收缩的复杂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神经系统能够通过传递兴奋信号,有效控制和调节肌肉的收缩,从而实现人体运动和其他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

神经肌肉接头和神经传导的生理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和神经传导的生理机制

神经肌肉接头和神经传导的生理机制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纤维与肌肉纤维之间的连接点,负责传递神经冲动并使肌肉收缩。

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和跨越神经肌肉接头传播至肌肉纤维。

了解神经肌肉接头和神经传导的生理机制对于理解肌肉功能以及一些神经肌肉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神经肌肉接头主要包括神经末梢、突触间隙和肌纤维。

神经末梢是神经纤维的末端部分,通过突触间隙与肌纤维相连。

在突触间隙内,有神经递质分子,它们充当神经冲动的传递介质。

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节构成。

肌原纤维是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聚集在一起形成肌节。

肌节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内质网。

二、神经传导的生理机制神经传导是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和跨越神经肌肉接头传播至肌肉纤维的过程。

神经传导的生理机制可分为兴奋传导和抑制传导。

下面将分别介绍。

1. 兴奋传导兴奋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过程。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元时,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会发生打开或关闭,导致电位变化,从而引起神经冲动的传导。

首先,当刺激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时,钠离子迅速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电位从负值逐渐变成正值,形成兴奋位。

随后,钠离子通道关闭,而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由细胞内逸出,使细胞内电位回复到负值,形成复极位。

这个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最后,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中沿着轴突的走向传播,通过突触间隙传递至神经肌肉接头。

2. 抑制传导抑制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递受到抑制的过程。

抑制传导可以通过抑制性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来实现。

当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时,它们会与神经末梢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改变细胞内电位,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到神经肌肉接头,从而调节肌肉的收缩。

三、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1. 传递神经冲动神经肌肉接头的主要功能是传递神经冲动。

当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至肌肉纤维时,会引起肌肉纤维收缩,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阻滞及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阻滞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阻滞及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阻滞

实验六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阻滞、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阻滞一. 实验目的1.了解运动单位的兴奋收缩的时相;2.了解运动终板的兴奋传递原理;3.理解并掌握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机理。

二. 实验原理1.琥珀酰胆碱抑制兴奋传导机理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特异性的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

对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导起到连接作用。

琥珀酰胆碱是一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是乙酰胆碱的类似物,它能够竞争性结合胆碱受体而不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导致兴奋传导受到影响。

2.甘油降低肌肉兴奋性机理甘油可以选择性地破坏肌细胞的横管系统,这时如果再给肌肉以外加刺激,虽然仍可在完好的肌细胞膜上引起动作电位,但不再能引起细胞收缩。

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机制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到神经肌肉接点处时,引起 Ca2+通道开放,使得细胞外液中的Ca2+进入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释放Ach,Ach进入突触间隙并扩散到达突触后膜(运动终板)并与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引起运动终板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导致运动终板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通过局部电流作用,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三. 实验材料、器材与试剂1.实验材料:蟾蜍;2.实验器材:Powerlab、Chart、桥式前置器、张力感受器、铁架台、解剖器材、棉花、铜导线、电极;3.实验试剂:任氏液、琥珀酰胆碱、甘油。

四. 实验步骤1.制作蟾蜍在体神经肌肉标本,固定于蜡盘中待用;2.打开电脑、Powerlab及软件Chart5;3.用玻璃分针挑出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前端钩上刺激电极,在后端钩上电压感受电极,在腓肠肌上覆上棉纤维电极;4.Chart5参数调整完后,不断调整电刺激直至找到最适刺激电流,观察并记录此时的双相动作电位、肌电图及单收缩图;5.此时在单收缩图记录的右端(上一次操作后结束的位置)放上Marker,在腓肠肌前端注射约0.4ml琥珀酰胆碱,再在腓肠肌表面涂上约0.1ml琥珀酰胆碱,在此同时点击“Start”观察双相动作电位、肌电图及单收缩图的变化,并记录下琥珀酰胆碱作用时间(从Marker到单收缩消失的点);6.再在蟾蜍另一条腿上按步骤3放上刺激电极、电压感受电极及棉纤维电极。

神经肌肉阻滞药的名词解释

神经肌肉阻滞药的名词解释

神经肌肉阻滞药的名词解释神经肌肉阻滞药是一类药物,常用于麻醉手术中,能够通过阻止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化学传导,达到松弛肌肉、减轻疼痛,并促进麻醉效果的目的。

这类药物的应用范围广泛,从常规外科手术到整形手术等各种类型的手术过程中都被广泛使用。

在手术中,神经肌肉阻滞药可以通过阻断神经末梢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输,使肌肉无法产生收缩反应,从而达到松弛的效果。

这对于外科手术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减少手术切口的张力,使手术操作更加顺利,并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不适感。

神经肌肉阻滞药的作用机制涉及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神经末梢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激活肌肉收缩。

而神经肌肉阻滞药会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或作用,从而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

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神经肌肉阻滞药可分为两类:非去极化型和去极化型。

非去极化型药物主要通过占据乙酰胆碱受体的位置,阻断其与乙酰胆碱结合,从而达到阻滞效果。

去极化型药物则是通过阻止乙酰胆碱受体的活性,从而使药物本身产生与乙酰胆碱相反的效应,导致肌肉无法收缩。

除了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神经肌肉阻滞药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急诊医学、康复治疗等。

在急诊医学中,一些疼痛性骨折或关节脱位的患者可能需要肌肉阻滞来减轻疼痛并促进复位。

而在康复治疗中,神经肌肉阻滞药可以用于治疗痉挛或肌肉疼痛,提供短期的缓解效果。

然而,神经肌肉阻滞药并非没有风险。

在使用过程中,一些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低血压和呼吸抑制等。

因此,医生在应用神经肌肉阻滞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确保患者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神经肌肉阻滞药并非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它只是在特定情况下用于临时松弛肌肉、减轻疼痛的工具。

因此,在使用神经肌肉阻滞药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其适用于特定患者,并与其他药物或治疗计划相互配合。

总之,神经肌肉阻滞药是一类用于麻醉手术和其他医学领域的药物。

它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导,使肌肉无法收缩,从而达到松弛肌肉、减轻疼痛的效果。

兴奋收缩耦联名词解释

兴奋收缩耦联名词解释

兴奋收缩耦联名词解释
兴奋收缩耦联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指的是神经元的兴奋传导引起的肌肉或其他器官的收缩。

这种耦联机制是一个迅速的过程,可以使神经信号迅速传递到目标组织,达到器官的协同运动。

兴奋收缩耦联主要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也就是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相连接的区域。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会释放化学物质,也称为神经递质,进入神经肌肉接头。

这些神经递质会与肌肉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肌肉细胞内部的离子通道打开,电荷改变,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

在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时,钙离子的流入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递质的结合会导致受体上钙离子通道的开启,使钙离子从外部进入肌肉细胞内。

这些钙离子结合在特定的蛋白质上,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导致肌肉细胞内的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肌肉纤维收缩。

兴奋收缩耦联的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

一旦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兴奋信号会迅速传递到肌肉细胞,引发收缩反应。

这种迅速的反应速度使得生物体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例如抓住一个坠落的物体、躲避危险等。

除了在肌肉上,兴奋收缩耦联还在其他组织和器官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心脏中,兴奋收缩耦联是心脏跳动的基础。

当心脏受到兴奋信号时,心肌细胞会收缩,将血液推向全身。

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中,兴奋收缩耦联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正常功能。

总之,兴奋收缩耦联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它描述了神经细胞的兴奋信号如何引起目标组织的收缩反应。

这种耦联机制在肌肉、心脏和其他组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生物体做出快速的反应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肌肉神经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肌肉神经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其影像的因素有哪些?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肌肉神经接头由运动神经末梢和与它接触的肌肉细胞膜所构成。

在神经末梢中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囊泡,称为接头小泡,一个囊泡内约含有1万个乙酰胆碱分子。

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是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三部分组成。

终板膜增厚,向内凹陷形成很多皱褶,增加与接头前膜的接触,有利于兴奋的传递。

在接头后膜上有与ACh特异结合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它们集中分布与皱褶开口处,是化学门控通道的一部分,属于阳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在终板膜表面还分布有胆碱酯酶,它可将ACh分解为胆碱和乙酸。

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主要步骤:从神经传来的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给肌纤维膜,是以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为中介进行的,其全过程可分为:(1)接头前过程.(2)神经递质在间隙的扩散.(3)接头后过程。

1接头前过程1.1乙酰胆碱的合成与贮存这是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的前提。

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中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合成的。

乙酰辅酶A主要来自神经末梢内的线粒体,胆碱则是靠膜上的特殊载体转运到神经末梢内的,其中50%是释放入接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水解产物,被再摄取回来重复利用的。

合成与摄取回来的乙酰胆碱,均以囊泡形式包装贮存,以备释放。

1.2乙酰胆碱的释放Ca2+内流是诱发乙酰胆碱释放的必要环节。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去极化使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大量Ca2+由胞外进入到突触前末梢内,这些Ca2+不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可抵消神经末梢内的负电位,而且本身就是一种信使物质,可以触发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接头间隙中。

一次动作电位引起的Ca2+内流,可导致200~300个囊泡几乎同步地完全释放出乙酰胆碱分子。

由于每个囊泡中所含的乙酰胆碱分子数相等,约5000~10000个,故这种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与阻滞、
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阻滞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运动单位的兴奋收缩的时相;
2.了解运动终板的兴奋传递原理;
3.理解并掌握肌肉兴奋与收缩耦连机理。

二. 实验原理
1.琥珀酰胆碱抑制兴奋传导机理
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特异性的作用于各类胆碱受体。

对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导起到连接作用。

琥珀酰胆碱是一种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是乙酰胆碱的类似物,它能够竞争性结合胆碱受体而不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导致兴奋传导受到影响。

2.甘油降低肌肉兴奋性机理
甘油可以选择性地破坏肌细胞的横管系统,这时如果再给肌肉以外加刺激,虽然仍可在完好的肌细胞膜上引起动作电位,但不再能引起细胞收缩。

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机制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到神经肌肉接点处时,引起 Ca2+通道开放,使得细胞外液中的Ca2+进入突触前膜,使突触前膜释放Ach,Ach进入突触间隙并扩散到达突触后膜(运动终板)并与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引起运动终板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改变,导致运动终板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通过局部电流作用,使邻近肌细胞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兴奋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三. 实验材料、器材与试剂
1.实验材料:蟾蜍;
2.实验器材:Powerlab、Chart、桥式前置器、张力感受器、铁架台、解剖器材、
棉花、铜导线、电极;
3.实验试剂:任氏液、琥珀酰胆碱、甘油。

四. 实验步骤
1.制作蟾蜍在体神经肌肉标本,固定于蜡盘中待用;
2.打开电脑、Powerlab及软件Chart5;
3.用玻璃分针挑出坐骨神经,在坐骨神经前端钩上刺激电极,在后端钩上电压
感受电极,在腓肠肌上覆上棉纤维电极;
4.Chart5参数调整完后,不断调整电刺激直至找到最适刺激电流,观察并记录
此时的双相动作电位、肌电图及单收缩图;
5.此时在单收缩图记录的右端(上一次操作后结束的位置)放上Marker,在腓
肠肌前端注射约0.4ml琥珀酰胆碱,再在腓肠肌表面涂上约0.1ml琥珀酰胆碱,在此同时点击“Start”观察双相动作电位、肌电图及单收缩图的变化,并记录下琥珀酰胆碱作用时间(从Marker到单收缩消失的点);
6.再在蟾蜍另一条腿上按步骤3放上刺激电极、电压感受电极及棉纤维电极。

调整电刺激大小直至最适刺激,观察并记录下此时双相动作电位、肌电图及单收缩图;
7.如上操作放上Marker ,在腓肠肌前端及后端注射一定量甘油,在此同时点击“Start ”观察双相动作电位、肌电图及单收缩图的变化,并记录下琥珀酰胆碱作用时间(从Marker 到单收缩消失的点)。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1.琥珀酰胆碱对蟾蜍神经肌肉标本兴奋传导的影响: 对照:
以下为三张图的叠加图:
以下为注射琥珀酰胆碱后肌肉的收缩变化:
单收缩 双相动作电位 肌电图
下图为放大后的单收缩图:
向蟾蜍的腓肠肌注射琥珀酰胆碱的反应时间为8.56s,如以上两幅图所示,蟾蜍腓肠肌的单收缩和肌电图均消失。

2.甘油对蟾蜍神经肌肉标本兴奋传导的影响:
对照:
以下为三张图的叠加图:
以下为注射琥珀酰胆碱后肌肉的收缩变化:
肌电图放大后如下图:
注入甘油的反应时间为19.49s,如上图所示,单收缩消失,双相动作电位和肌电图均未消失。

六. 实验讨论
1.由于本次实验中地线未接地,故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异常,实验中应
将地线接到柜子上或直接接到蟾蜍身体上;
2.刺激时间过长或蟾蜍解剖后放置的时间过长均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实
验中发现,在用蟾蜍的第二条腿做实验时,即使将刺激的强度调到较高的值(第一条腿的神经兴奋的最适值在2.3mA左右,而第二条腿在将刺激调到7mA 左右)时仍达不到最适刺激点的高度,因此在做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速度,同时不断给神经和肌肉添加任氏液润湿以防失活。

此外,实验过程中过度牵拉神经也会影响到神经的兴奋性。

七.思考题
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有何特点?
答: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具有:化学传递、兴奋传递节律是一对一的、单向传递、具有时间延迟、高敏感性的特点。

化学传递指的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传递的;
兴奋传递节律是一对一的指的是每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
单向传递指的是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而不能相反;
时间延搁指的是兴奋的传递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和作用等多个环节,因而传递速度缓慢,具有延迟性;
高敏感性指的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易受化学和其它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且随着神经肌肉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神经递质分泌的减少等因素而产生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