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材料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教学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4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
2024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一、引言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我们小学决定在2024年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这个计划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的内容。
二、学科课程开发计划1. 语言类课程语文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阅读方面,学生将接触不同类别的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并通过讨论和写作作业来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方面,将引入写作指导和写作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英语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语言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 数理类课程数学课程将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科学课程将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三、综合课程开发计划1. 社会学科在社会学科中,我们将加强社会实践教学,通过参观社会机构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艺术类课程艺术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体育类课程体育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多项体育活动,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本校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教学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评估方式本校本课程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同时,我们也将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估。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全面、均衡、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科技发展的需求。
此外,课程设置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素养,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课程设置涵盖了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体育锻炼、艺术熏陶和劳动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2、基础性原则课程内容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调学生对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培养他们扎实的学科基础,以应对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均衡性原则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比例,确保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
避免出现过度侧重某些学科而忽视其他学科的情况,使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艺术等各个学科领域都能得到相应的关注和培养。
4、选择性原则在保证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课程选择空间。
例如,在艺术、体育等领域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适应性原则课程设置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
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新的知识和观念,使课程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2024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
2024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范本一、引言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计划范本将详细阐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目标、原则、内容、实施及评价,以期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教育已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学校需要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以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应性原则:校本课程应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符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实际情况;科学性原则:校本课程应遵循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创新性原则:校本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综合性原则:校本课程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科拓展课程:针对学科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身心健康课程: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_背景、进展及现状
校本课程开发_背景、进展及现状引言: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已经成为许多学校重要的教研课题。
本文将介绍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进展及现状,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一、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为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求,多次对教育进行了深刻改革。
然而,传统的标准化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单一化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求,因此校本课程开发逐渐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课题。
二、进展1. 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近年来,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许多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主动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中。
他们通过研究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策略,挖掘本校教育资源,提出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
这些活动使得校本课程开发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2. 政策支持的加强教育部等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
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改革的动力。
例如,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实施细则》,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求,鼓励学校根据地方特点、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创新探索。
三、现状1. 成果的显著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和资源优势,提供符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课程。
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选修课程、教学组织和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2. 存在的挑战然而,校本课程开发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
其次,由于各地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校本课程开发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化的问题。
最后,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持续投入,需要学校和教师对其重视和支持。
结论: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相信校本课程开发将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投入到校本课程开发中,共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最新)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它直接体现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目的。
依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哲学与资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
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内容相应地表现出开放性和拓展性。
根据课程的发展功能将其分为基础性课程、丰富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三类。
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指授给学生可再生长的基本知识和可再发展的基本技能的课程。
它和国家课程的范围大体一致。
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等。
基础性课程由学科知识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构成。
其中学科知识课程开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课程内容的更新,采取的方式常是改编、新编或拓编。
其次是对课程结构的革新,它包括:学科知识分层建构,学科知识横向整合。
学习策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它使学科知识具有知识的可再生长性和技能的可再发展性,从而完整地体现出基础性课程的特点。
学习策略课程分为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和学科学习策略课程。
通用学习策略课程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记忆学习策略、组织学习策略、精加工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等。
这种策略适合任何课程和形式的学习,不与特定知识领域相联系。
学科学习策略指与特定学科紧密结合,适应专门知识学习的策略。
如应用题解题策略、朗读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化学实验策略等。
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联系,并具有"生成性"特点,因此应成为学校基础性课程中开发的重要内容。
2、丰富性课程丰富性课程是指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
它包括健身、博知、怡情、励志、广行五类。
健身课程主要是教给学生强身健体的方式,如武术、乒乓、排球、篮球、足球、体操等,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观念。
这类课程的开发一方面要重视活动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提倡活动参与大众化。
博知课程主要是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以下是该指南的部分内容:1. 功能定位:丰富课程供给,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
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发展特长。
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经济社会和科技等新进展、新成果。
体现学校文化,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课程开发: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建立健全教师、社会专业人士以及家长等多方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明确各方责任,合理规划、规范组织课程开发工作。
对学生需求和学校课程资源等进行调查分析,充分论证,确定校本课程建设方向、重点学习领域、科目与形态等。
每门校本课程均要研制课程纲要,明确课程名称、开设年级、课时,阐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方式等。
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课程实施评估、动态调整和完善。
3. 实施方案:学校是本校落实国家课程政策的责任主体。
要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省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对学校课程实施工作做出总体安排,形成课程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等做出全面具体安排,明确每个年级开设科目、课时分配、教学组织形式等。
注重健全课程实施机制,推动各学科、各环节、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
鼓励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整合实施,相关内容统筹安排,课时打通使用。
总之,教育部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旨在指导学校更好地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特长。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选择性,加强评估和调整完善工作。
同时要注重各学科、各环节和各方面力量的协同育人,整合实施相关课程内容,打通使用课时。
关于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
河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课程论文题目:关于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专业:义务教育(独立本科段)课程: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考生姓名:考生所在单位:准考证号:联系电话:完成日期: 2012年2 月1 日关于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设计校本课程是学校或学校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在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学校、教师、学生),设计、组织并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是学校一级的课程,是学校自定的课程,因而能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对学生获得知识、参与生活、增加体验、实现创新的培养更具针对性。
一、一般项目(一)、开课教师:魏利飞、张志敏、乔磊、赵春丽、胡春英、孙桂芬、韩玉秋、武永杰、韩美英(二)、课程性质校本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
校本课程的特色是通过校本课程的针对性、独特性和适切性来体现的。
1、针对性,即紧密联系本校实际,针对现实需要。
校本课程作为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并列的一种课程类型,其存在的基本理由就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使课程校本化,更好地满足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2、独特性,即具有本校特色。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它反映学校的办学宗旨,针对学校的实际需要和现实问题,继承学校传统并观照学校的发展走向,是学校独立设计和实施的课程,是学校独特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
3、适切性,即适合于学校的各种现实条件和发展可能性。
校本课程意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从本校实际出发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是可以顺利实施的,它既要适合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进步,也要适合于教师专业水平以及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
(三)、课程内容、教学材料、适合对象与活动安排我校是边远地区农村中学,从经济实力和信息技术来看,几年内是很难有本质性变化的,因而我们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了边远农村的地域性特点。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课程方案1.讲师:2、教学材料: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拓展)3、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4授课时间:一学期5、授课对象:初二具体内容(一)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越来越需要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中,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非常重要,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非常重要。
然而,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被教师忽视,不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定量评价;第二,教师和学生注重“重点和难点”的基础知识,而忽视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反映了整体要求和具体实施之间的矛盾。
这说明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课程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学会独立分配时间,课内外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和解决新难题的勇气和能力。
4、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形成教研组特色。
(三)课程内容围绕研究的重点,笔者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概念的深化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2、习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四)课程实施建议1、实施方法:(1)模拟训练(2)传授法2、实施形式(1)班级集体培训。
共同参与课堂培训的是班级成员。
(2)分组训练。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参加训练。
这种方法在训练中比较实用,便于学生化整为零进行训练。
(3)教师设计、组织和主持。
基于对课程的理解、假设和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应该以教师为中心。
新农村义务教育时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虑
‘ 础教 育课程 改革 纲要 ( 基 试行 ) 》中 明确 开发 农村 校本课 程 资源 ,应根 据学 生求知
目” ,既 方 便 取 材 ,提 高 了学 生 的兴 趣 ,
提 出 “ 变课程 管理 过于 集 中的状 况 ,实 欲高 、好 奇心 强、 易鼓励 、好 表现 等心理 吸 引了 民众 的参与 ,又通 过学 校这 一特殊 改 行 国家 、地方 、学校 三级 课程 管理 ,增 强 特 点,根据 学校 的 实际情 况 ,从学 生生活 机 构进 行 提 炼 ,使其 技 术和 规 则 更 完善 、 课 程对 地 方 、学校 及学 生 的适 应 性 。 ”这 据 ,迎来 了一个 新 的发展 时期 。 中熟 悉 的经验 、经 历和兴 趣 出发 ,选 择学 更规 范 ,有利 于 民族 传统 体育 项 目的传承 讨论 ,让 学生在 学 习过程 中感 到具有 亲切 变观 念 ,使农 民对 体育有 新 的认识 ,从而
校本 课程 是 2 世纪 7 年 代在 英美等 师 的 教 与 学 生 的 学 双 边 的 积 极 性 、互 动 22 大 力 发展 农 村 民 间传统 体 育 0 O . 发 达 国家 开始 受到 重视 的 一种 新 型课 程 。
的课 程发 展 ,是学校 和教 师在 钻研 、把握
性 ,提高 教学效 率 ,真正 做到提 高 学生身 项 目
摘 要 : 本 文通 过 阐述 校本 课 程 的概念 及 背景 ,制 定农 村 义务 教 育 时期体 育校 本 课程 开 发 的原则 、 优势 及开 发过 程 中的 困难与 实施 措施 , 以确 保农 村体育 校本 课程 的健康 发展 及推 广 。 关 键 词 : 义务 教育 ;体育 ;校 本课 程 ;农 村
过程 。
理念 , 须创造 性地 开发 并运用 校本 课程 , 必
(完整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学校课程资源扩展和开发的角度,对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获得和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的理论架构,同时,以案例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形式,对不同学校和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实践研究,为中小学提供可以遵循的实践模式,是当前课程研究应该关注的。
一、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力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创造的主体。
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涵盖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为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课程资源。
国家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补充文字材料,录音、录像、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自然资源等。
尽管这些材料和素材可以由相应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但对开发出来的材料的选择在于学校和教师,并且,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也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也不能涵盖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教师参与开发的国家课程的实施资源,应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
二是学校需要对新课程中规定的由学校负责的课程领域进行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办出特色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这种课程空间多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呈现。
这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更广,需要调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就上述两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而言,不同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方式,课程形态也显现多元化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加以简要的说明。
案例1:中心主题式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山东潍坊滨海中心小学滨海中心小学从2002年8月开始进行《我们家乡的海》为中心主题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并在研究和开发中将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结合起来。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二、课程标准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
其具体目标为: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2.增强数学研究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构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布局)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研究,包括课堂研究、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
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的培养,初二、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主。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阶段(七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培养第一讲:数学PARTY(1课时第二讲: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第三讲:队列操练中的数学第四讲:立方体的影子第五讲: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第六讲:股市中的数学第七讲:7.打折销售第八讲: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第九讲:七巧板第十讲:瓷砖的铺设第十一讲:生活中的轴对称第十二讲:三阶幻方第十三讲:对平均数等数说三道四第十四讲:心率与年龄第十五讲:研究习惯巧测试第十六讲:文学中的数学游戏(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1课时)第一讲:几何就在你身边(1课时)第二讲:巧用数学看现实(1课时)第三讲:商品调价中的问题(1课时)第四讲:九树十行问题(1课时)第五讲: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测内径、平分角的仪器)(1课时)第六讲:勾股定理的应用(1课时)第七讲:分式方程的应用(2课时)第八讲:趣味数学题,数学典故(5课时)第九讲:黄金分割的应用(1课时)第十讲:设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案(1课时)第十一讲:高建筑物的高度的测量方法(1课时)第三阶段(初三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第一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建模)(3课时)第二讲: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最优化问题)(3课时)第三讲: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不能达到顶部或底部的物体的高(2课时)第四讲: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课时)第五讲:镶嵌(2课时)第二阶段(初二年级)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培养第六讲:数学综合题(4课时)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纵理论为主线”。
2024年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024年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我们制定了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需求分析是开发课程的基础,我们通过多方面渠道获取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的需求,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行业需求,确定开发方案的基本框架。
我们注重课程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能够脱颖而出。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估,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我们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使他们在学业上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为了确保课程开发实施效果,我们将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不断完善课程,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学校本课程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 1 页共 1 页。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内容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
我校作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并以此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行政和业务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
我校作为甘肃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示范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并以此为载体,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
笔者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评价等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程开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结合县情、乡情和校情,对课程开发体系进行前期认证,以独特的视角,捕捉身边的课程资源,确定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可从四个维度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1、根据孩子健康成长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学生的年龄差异。
针对一、二年级小学生刚入学,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的现状,可以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文明礼仪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为使学生在青春萌动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可在中高年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类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2、根据书香校园建设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要大量阅读,学会阅读,结合建设书香校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校本课程开发: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之路
进 学校实 践 、 解 决学校 所面 临的 问题为 指 向 , 学校
自身 的问题 要 由学校 中的人来 解决 。 可见, 校 本课
程研 发与 内涵式 均衡发 展在逻 辑 上具有 密切 的相 关性 。 因此 , 校 本课程 的研发 与 义务教育 内涵 式均
系统 的问题 与改革 的重心 ” …, 所 以在笔者看来 , 学 校作为教育实践 的基本场所 , 毫无疑问地是实现 内
础教育 的投入逐 年增 加 , 但基础教育服务 的质量 和 社会满意度却并没有得到令 人满意的同步增加 ” …, 过 多的表 面工作 造就更多的是 “ 漂亮 的薄弱学校 ” 。
面对这种 现实 , 国家提出 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
把 中心从外延式发展 向内涵式发展 转型。
涵式 均衡发展 的重要 阵地 。 因此 , 义 务教育 均衡 发
展“ 由外而 内” 的转型这 一路径 的核心 就是针 对学 校存在 的教 育问题 , 通过学校 自身 的力量实现教育 质量 的提升 。 当前 , 我们应 当从宏观走 向微观 、 从教 育系统 的外缘走 向内核 、 从发展的外延走 向本质 , 因 校 制宜 、 以校为 本 , 基 于学 校 自身 , 立足 于 师生 发 展, 从学校教育 中探索实现均衡发展 的途径 。
质量 的差 距 , 以及 同一学 校不 同学 生 间 的素 质差
距[ 2 3 , 可见内涵发展强调 的是教育质量 的提升。 其次 , 内涵发展的本质是一种 自组织过 程 , 强调 的不是依
靠外部力量 , 而是 依靠 自身的力量来达到某种平衡
状态 [ 3 3 , 可见 内涵 发 展依 靠 的是学校 自身 的力 量 。 最后 , 正如有 的学者认 为 , “ 在 我 国现 有 国情 下 , 学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0.06.11•【字号】川教[2010]120号•【施行日期】2010.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川教〔2010〕120号)各市(州)教育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省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为了进一步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落实国家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指导中小学校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深化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实施校本课程的目标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具使命和独特功能,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形成了完整的课程结构。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实施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1、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2、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多样的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3、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生活,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5、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推动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
本文从校本、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出发,主要谈谈校本课程开发对于课程理论的发展、学生潜能的挖掘与培养及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1、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注重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
它的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
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对国家课程开发所遇到的挑战做出的实用主义的回应,它是在保证国家对教育的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以突出学校自身特色等为主要特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课程,它在一定范围内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探入,中小学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它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更加显得重要。
以往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不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出发,增强课程的地方性灵活性的尝试已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表现出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所有这些都给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把课程编制权力部分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部分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使学校之间的距离适当拉开,并使条件较好的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课程设计通常是由课程专家来完成,而最了解学生需要的教师却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被排除在课程设计的范围之外.教师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课程设计者的意图,那么,他就不可能很好地实施国家课程,或者很难使课程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本
学校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本一、背景和目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制定本课程开发制度范本,以规范课程开发过程,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制定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制定适应学生发展的课程。
2. 注重跨学科教学:鼓励课程间的融合与交叉,提高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确保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
4. 联系实际与开拓创新: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和创新活动。
三、课程开发程序1. 需求调查与分析: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家长会议和教师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并分析教学资源。
2. 课程设计与规划:根据需求调查的结果,组织专家委员会或教师工作组,制定课程设计与规划方案。
3. 课程开发与实施:按照课程设计与规划方案,组织教师团队进行编写教案、制定教学材料,并开展实施与调试。
4. 教学评估与改进:通过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评估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材选用与开发1. 按照教学大纲,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的教材。
2. 组织教师进行教材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和创新。
3. 引入多种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评价与考核体系1.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
2.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测验、作业、项目研究、口头报告等,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
3. 定期进行评价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和课程,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六、师资培训与支持1. 组织专家课程培训,提升教师对课程开发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促进相互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一、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含义)(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课程开发”( SBCD )思想源于 20 世纪 60 - 70 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国家、州政府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政府应明确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权利分配,把一部分权利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的民主化。
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这一思想很快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许多国家都出台了把课程的决策权利部分下放给学校的课程政策。
从而也产生了多样的操作模式。
这就是校本课程开发产生的背景。
(二)校本课程开发含义校本课程开发——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定义。
从 1973 年,在 OECD 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举办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吕非马克( Furumark )首次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他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
以后,很多学者又提出不同的认识(崔允获, 11 种)。
在这些定义中,有的侧重课程开发的过程,有的侧重课程开发的结果。
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以学校教育人员为限,有的主张结合学校外部人士的参与;有的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权利结构的重新分配,有的侧重重视整体学校情景的变革。
总之,各有侧重。
在这里,我们结合以往的定义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校为基础开发课程,即“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这个界定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校本课程开发属于课程开发活动( 1 )课程开发涉及到的课程要素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的实施、学习内容和结果的评价。
( 2 )课程开发的方式•课程选用——这是学校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教师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
•课程改编(整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正式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加以修改或者结构调整,以适应他们具体的课堂情境。
此外,也包括某些学校对国外引进课程的翻译和本土化改造。
•课程新编——是教师根据需要与可能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板块或者课程单元。
( 3 )课程开发的幅度和范围可以是个别课程的开发;可以是学校课程结构的调整,比如科目的增减、组合,课时比例的调整2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本位的( 1 )以学校为基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学校的性质(小学、初中、完中、公立、私立);学校的优势和弱势(重点校、中间校、薄弱校);学生在某个学科学习上的特殊的问题和需求;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和周边环境;学校的校风和传统。
( 2 )以学校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不是对外部指令的服从和执行,它是学校主动的开发行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对国家课程的调整、改编和整合;课程决策共同体中,主体成员是学校内部的成员。
( 3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实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对策提供可能条件。
3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自主、志愿行为4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二、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相比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弥补了具有很大的优势。
它直接指向差异,能调动教师、学生和社区的参与,教师与自己的工作发生直接的关系,具有生成性。
1. 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的纵向结构;课程的横向结构2. 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促进教师观念上的更新: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在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国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开发全国共同的课程方案开发符合学生、学校或地区特殊需要的课程方案参与人员专家为主学校成员、校外人士都可以课程观书面的课程文件,计划好的课程方案教育情景与师生互动的过程,有生成性。
学生观没有个别差异,被动学习的个体,课程可以实现详细完善的计划学生有个性,学习是建构的过程,课程要根据学生进行调整教师观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忠实的执行 1 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对知识本质的把握,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课程研究能力的发展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带来学校行政管理、学生学习行为、学校与家长、社会关系的变化。
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三、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通常涉及到三个层面第一,课程及其结构的调整。
主要回答的问题:应该开设哪些学习科目?为什么开设这些科目?这些学习科目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在课程计划中的先后顺序如何?第二,具体学习科目的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它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学习主题、单元、活动经验)?如何组织这些内容?第三,教师的教学设计。
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它们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往往是和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创新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层面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我们今天的辅导主要从第二和第三两个层面来介绍关于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问题。
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方案的设计主要是从第二个层面来设计课程;校本课程教案的设计主要是从第三个层面来设计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涉及到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所需要的步骤和工作进程。
从校本课程提出以来,很多课程研究的学者都提出过相应的程序。
例如,斯基尔贝克的程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程序等。
在这里,我们综合各种不同的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大致有四个阶段:(一)需要评估(情境分析)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环境分析的根本原因。
环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它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例如,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确定本校的课程目标,以符合本校的教育需求。
本校的课程目标必然有别于其他学校的课程目标。
斯基尔贝克曾经说过,尽管选择目标的过程中涉及科目、学习理论以及对儿童的理解,但是课程目标不能仅仅从科目中推论出来,从学习理论中推论出来,或者从对儿童的理解中感受出来。
相反,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入手,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是不同的,从一所学校获得的环境分析结果不能照搬到另一所学校。
只有了解了本校的环境,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
情境分析包括校内与校外两个方面。
在校外因素方面: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
社会开办学校的目的是让包括儿童、青年和成人在内的受教育者接受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
因此,对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分析是必要的。
具体包括•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家长的期望、雇主的要求与社区的价值观。
•教育系统中教育政策的变革、考试制度的改变、教育研究的发展•学科的知识内容与教材教法的更新•教师支持系统,例如教师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的可能贡献•社会资源的情形在校内因素方面:•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能力与需求•教师知识、能力、对校本课程的态度、价值观与经验、特长、弱点等•课程现状与缺点•学校气氛与权利结构的关系(澳大利亚的布兰迪的研究结果,学校的组织氛围与校本课程之间存在很多的关系,尤其是校长的支持程度)•校内相关资源的配合: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现有教学设施的数量、质量、品种、使用率等)、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等环境分析注意的问题•环境分析要素是一份有参考价值的指南,但不能照搬照抄。
•对别的学校的环境分析结果有取舍的加以利用。
•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相互支撑,缺一不可。
案例:《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分析•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经典诵读时国际语文教育之共同追求•经典诵读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经典诵读是对《标准》的补充•经典诵读是对长春版国标教材的深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学科具有深厚积淀•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时间和空间有保障•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科具有深厚积淀•我校 60 年的语文教学传统,始终强调学生语文学习要厚积薄发,特别是自 2005 年初,学科致力于校本课程研究,从学科实际出发,制定了研究方案,谋求学校特色、学生特色和语文学科自身特色充分结合,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我校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文化底蕴厚重的语文教师队伍。
现任 160 位语文教师,有3 人获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有 1 人……,有两人……。
时间和空间保障•在空间上,学校拥有多个供学生阅读的专业阅览室,而且设置开放空间、图书角等阅读空间,各班有自己的图书角。
时间上,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经典诵读内容,而是开辟专门时间,“晨读 15 分”、“课前三分钟”等。
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学校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建设,从 2005 年开始举办读书节,营造了“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校园文化。
激发了学生本诵读经典、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确定目标校本课程要实现的目标和意图。
即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达到的程度。
这是学校对校本课程所做的价值定位。
它是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校本课程的目标受学校办学目标的影响,取决于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校本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好处。
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主要是能够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征( 64 %)、能够拓宽知识领域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
提升学生的个性)案例:青海湟中县《手工铜器》校本课程目标设计校本课程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个性,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因此,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与当地资源,将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 、了解铜器的有关知识;2 、让部分有特长的学生了解铜器制作的工艺流程。
3 、通过实地操作、师傅指点,掌握铜器制作中的基本工艺技法;4 、让喜欢文学、写作的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走访著名铜器工匠,编写西花村铜器发展历史,从而在实际体验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了解铜器发展的历史。
5 、体验活动中的乐趣,获得对铜器制作的持久兴趣,在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6 、形成自我、社会、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责任感和自然的关爱。
确定课程目标的要求•全面性要能够涵盖课程预期的全部结果,残缺不全的目标不能发挥导向的作用。
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防止只注重容易观察和易于量化的目标,忽视不易观察和不易量化的表述性目标,如态度、品质、价值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