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优质课教案_2

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优质课教案_2

教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中的最后一课。

此课例是物质物理变化的典型素材之一,这样的主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有趣、但也比较难以理解、内化。

此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知识实行复习、巩固和整合。

如何在这堂课中通过学生的有效探究活动增强对难懂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知识实行巩固、整合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并实行一定的创新是本课成功的关键。

纵观教材三年级的课例大多以观察为主,在观察中使用维恩图等方式提升观察认知水平。

而此课例的位置处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又是本单元最后一课。

它的位置决定了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应该从维恩图入手,创新、拓展的灵活用维恩图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灵活使用维恩图来协助学生把这些容易混淆的变化条件实行有效的区分,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等方法系统的对前面所学知识实行综合、系统的使用,并对“水在大自然的循环”实行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物质的物理变化是由不同的条件诱引形成的,这对学生在本单元中建立物质变化观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通过近一年的科学探究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但对方法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在灵活使用这些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手段还比较单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特别是维恩图的灵活使用(由两个物体的比较拓展到多种物体的比较,由找出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升华为找出变化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学生的理解水平将是一次挑战,对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知识技能综合使用水平将有着很大的促动作用。

维恩图灵活使用这个探究活动将带领学生用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去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体验物质的变化,并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推理与发现,初步形成对水三态变化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大自然因为条件在改变是在持续变化的这个科学理念。

本课创新点:1、对已有科学探究方法(维恩图)的拓展并灵活应用。

学生在此课前对维恩图的使用主要是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此课学习探究让学生知道维恩图不但能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也能比较多种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冰融化了》(3)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冰融化了》(3)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冰融化了一、教材简析: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

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

本课的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一些细节问题一定要处理到位,如器材的有效性、学生明确测量任务、掌握方法,会正确测量温度及技能的熟练程度等。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

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液态的水在0 ℃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

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

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

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

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 ℃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温度和水的变化 冰融化了》公开课教案_14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温度和水的变化  冰融化了》公开课教案_14

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猜谜语 :远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样,越冷越坚硬,遇热泪汪汪。

师: 对是冰,提问:1.你们见过冰吗?在什么情况下见过?见过冰化成水吗?在什么情况下冰化成水?2.思考: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成固成冰,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呢?二、观察冰的融化1. 感知冰的融化学生每人手里放一块碎冰,观察并感受冰在手心里的变化过程。

同学间交流一下感受。

提问:当冰在你的手心里一点点的融化时,你感受到温度有什么变化?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 师:刚才大家亲身感受了冰在我们的手心里融化成水的过程,明白了冰从我们的手上吸收了热量渐渐化成了水,那么:冰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变成水呢?上节课我们做了水结冰的实验,知道了水结冰的温度是零摄氏度,而且水结冰的过程中它周围的温度下降了,那么,冰在融化的过程中它周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大屏幕出示这两个问题,学生大胆的猜想。

板书:冰融化了3. 设计实验方案1)、师:冰究竟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融化成水呢?它周围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不能光靠感官感受和猜想,要有客观的数据才行。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珠从哪里来》公开课教案_5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珠从哪里来》公开课教案_5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很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理解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

【教学过程】师:上课!上节课我们在学习《冰融化了》这个节时,你们还记得装有冰块的塑料袋外面有什么现象吗?生:塑料袋外面有小水珠。

师:塑料袋外面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研究《水珠从哪里来》板书:水珠从哪里来师:今天老师把上节课用到的塑料袋变成了烧杯,如果我们把冰块放入烧杯中,烧杯外壁会不会也出现小水珠呢?生:(实行简单猜测)会师:你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呀?生:想师:下面就请每组的1号同学用小勺把冰块放入到1号烧杯中。

然后,仔细观察:过一会儿,烧杯的外壁是不是也会出现小水珠?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出现小水珠了,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注意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冰块要轻拿轻放。

(教师巡视)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观察。

你们能够先用手来摸一摸烧杯外壁,看看你会发现什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看到实验现象,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张具有特异功能的“布”——水写布,只要这块布一遇到水就会变黑,下面就请同学们也用这块布看看有没有水珠生成吧。

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要忘记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实验现象。

师:下面哪个小组能来说一说你们组看到的实验现象呢?生:我们组通过实验发现 1号烧杯外壁出现小水珠。

师:老师也请你拿着你们组的1号烧杯来前面给同学们看一看。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二课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二课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0℃——10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三、教学准备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温度计,水温测量记录表、各种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知识回顾(练习读数、强调平视)1、上节课我们对温度和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还记得怎么读数吗?这里繁荣温度计是什么类型的温度计啊?2你们还知道其他的温度计吗?它们分别是测什么温度的?(在学生说时,适时地拿出相应实物。

)<二>、新课:选择合适的测量水温的温度计1、要测量水的温度,该选择哪种?你的理由是什么?(测量范围、用途)2、学生说明。

3、今天老师这有几杯水,你预计下他们大概有多少度?(记在黑板上)(出示体温计的放大图片)你认为这个行吗?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测量水温的方法1、有了合适的温度计,我们就可以直接测了吗?那怎么测啊?对,还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

(动画课件初步说明,并要求学生说明为什么?)(1)不能超过量程。

?——无法读数。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温度可能会下降不准确。

(4)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温度和水的变化温度和温度计》课教案1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温度和水的变化温度和温度计》课教案1

【教课背景】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的一个物理量,在我国往常使用摄氏温度来标记。

生活中,关于一个物体的冷热状况,孩子们都实用手触摸、身体感觉的经验。

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只是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没有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冷多少或热多少,我们就更没法做出正确的描绘了,这就一定借助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丈量。

【学情剖析】孩子们可能听闻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丈量过体温,但真实使用温度计丈量过其余物体的温度的孩子预计很少。

本课学习时,对好多学孩子们来说仍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

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怎样工作的。

知识与技术:、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平,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丈量。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涨和降落来丈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察看和研究作为丈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结构。

、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热或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感情、态度、价值观:理解丈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恪守这些规定。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吗?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描绘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天气特色吗?冬季会让我们感觉到怎么样,夏季又会让我们感觉到怎么样?为何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主要与什么有关呢?今日,我们就来研究这个与生活亲密有关的问题:温度(板书)二、比较水的冷热师:老师这有两杯水,你们猜猜哪杯是热的哪杯是冷的?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生:用手摸、用眼睛看、用嘴尝水)请大家达成以下活动:先将手指迅速的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而后立刻将手指迅速的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先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而后同时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讲话启迪,引出另一新知:相同的四杯水,由于实验次序的不一样,手指获取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用触觉感知到的冷热水平不一样?那我们把物体的冷热水平又叫什么呢?物体的冷热水平即温度。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优质课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优质课教学设计_4

一、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测量。

2.了解常用液体温度计是用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特别是识读零下温度。

2.难点:把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三、材料准备每组冷水、稍热水、热水各一杯,实验室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1号和3号杯子,1号为了冷水,3号为热水,请一学生感受水的温度。

2.出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水准叫做温度。

(二)比较水的冷热1、出示课件两个手指同时放入1号和3号杯子,马上拿出放入2号杯子中,你有什么感受。

2、提问这能说明什么呢?让学生意识到,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的、不可靠。

那么,通过什么方法能够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水准呢?(引出测量温度的方法和工具的学习).初次观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a.同学们,为了能进一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冷热水准,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温度计。

为了更好的了解温度计,老师想请大家分组观察温度计(提示学生从刻度、标记、数字、构造等方面观察)。

b.观察前明确温度计是玻璃做的,要小心拿放,如有破损报告老师。

c.师生交流:你看明白了什么?(明确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是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液柱组成)d.介绍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通常用℃来表示它,读作“摄氏度”写作“℃”边读边写(学生一起)。

根据学生回答告诉学生因为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所以有的温度计上不再标明单位了,这样的温度计就是摄氏温度计;如果温度计上有两个单位,那我们就看有摄氏度的这个边。

2. 二次观察,了解温度计使用前需注意的事项a.明确温度计的单位后,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是多少度?(介绍摄氏温度计的标定方法)b.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c.你对温度计的观察中有没有产生问题?你知道温度计的原理吗?d.指导学生初步感知温度计的变化原理,分别用手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和放手后观察液柱的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公开课教案_4

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公开课教案_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1.观察浅碟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2/3勺水,把其中的一只搁在桌面上,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使水不会流出);另一勺水则放在蜡烛(或者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
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酒精灯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火机一个,大的透明玻璃杯8只,小杯子8只,汤勺16,1杯凉水,1小壶热水,1个浅碟子。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越快。
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
预设:加热能够加快水的蒸发。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相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四、空气中的水
1.师:水会蒸发,在阳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有很多看不见的水蒸气,那么如果持续的蒸发,河流和海里的水岂不是越来越少了啊,最终会没有,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呢?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公开课教案_19

教科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公开课教案_19

【教材分析】《温度和温度计》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修订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水准的一个物理量,在我国通常使用摄氏温标来标志。

生活中,对于一个物体的冷热情况,学生们都有用手触摸、身体感受的经验。

但哪个物体热些,哪个物体冷些,仅仅一种相对的感觉,并无明确的标准,至于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热多少或冷多少,我们就更无法做出比较明确的描述了,这就必须借助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来测量。

学生们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温度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温度的学生估计很少。

本课学习时,对很多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使用温度计。

所以,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

这个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使用一个真正的温度计,观察它是如何对周围物体的冷热水准做出反应的,并利用温度计模型识读刻度。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刻度的识读,不会有太大困难,对于零下刻度的识读可能容易出错。

需要教师重点讲授这部分内容。

怎样准确识读零下刻度,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因为本单元后续的学习活动,要以这样的技能作为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水准,物体的温度能够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准确读数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选择准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教学准备】1、2、3、4号水杯、冷水、热水、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吗?生:春天温暖,夏天炎热,秋天凉爽,冬天寒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1、出示温度计,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分发温度计,提示: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5—7课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5—7课

5.水珠从哪里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组:3只大小一样的烧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1、老师在给其他班小朋友上课时,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来研究一下。

(出示提前一节课准备好的装有冰块的烧杯)预设:杯里的冰融化了,杯上有水珠……2、这些水珠出现在哪里?请学生摸一摸烧杯外壁,你有什么感觉?既然很湿,就说明烧杯外壁上有什么?(由于本课是一节35分钟的课,考虑到时间关系,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3、哦,原来这只烧杯的外壁上就像人出汗一样冒出了很多小水珠。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预设:夏天吃冷饮时,冷饮袋子上;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碧瓶的外表,过一会就会有,小露珠,倒热水时,杯子上就会出现水珠,该情况跟学生说明水珠是产生在杯子里边而不是外边。

(幻灯片显示各种情况)4、你觉得烧杯外壁的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幻灯片显示并板书:水珠从哪里来)预设:①会不会像人的汗水从皮肤里钻出来一样;②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③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5、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判断一下哪些解释不合理吗?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预设:①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烧杯是不渗水的;②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③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优质课教案_1

三年级科学下《三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和水蒸气》优质课教案_1
(四)通过实验,再次总结这七种材料,水、牛奶,白醋属于液体,树叶、木头、石头属于固体,空气的属于气体。
(五)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1、先向同学们介绍水资源的匮乏,呼吁同学们保护水资源。
2、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课前发放的学习卡片上
2、请同学们一一展示自己的答案
1、辨别的时候请你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写好你们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1、出示智力测验练习
2、将下面的物体填入合适的方框中
3、质疑解惑
4、总结
学生抢答
小组讨论回答
出示课件16—18页
(以练习、习题的形式巩固本课的新知)
板书设计
这些手段的使用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觉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习惯,并把影响他人共同节水做为己任,力争为节约并保护地球上的水做贡献。
为顺利完成本课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在教学中以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研究等,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
课题
理解水
课时
第1课时



《理解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是通过对水的特质、水的存有、水的用途、水与生物的关系的教学,进而对相关水知识的实行分类和梳理,并以此理解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实验材料:水、白醋、牛奶、空气、石头、木头、树叶
实验任务: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猜猜袋子里面是什么,水又在哪里?
实验方法:看、闻、摸
2、总结并核对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变化《水和水蒸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认识生活中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水和水蒸气会相互转化。

2.通过观察,认识到水蒸气的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和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2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蒸发的这个过程;拖完地很快水就消失了,用湿抹布擦完桌子很快桌面变干了,运动后的汗水等停下来后很快就会变干,洗完衣服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干,等等。

学生对于这些现象并不陌生,但正由于这样一个常见,却有无法看见的过程,学生很难自主产生去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

所以,学生对于这样的过程大多数是无法解释,或干脆的认为就是消失了、变没了,但物质是不会无端消失的。

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才一学期的时间,很多知识点的教学仍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同时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表达分析能力还非常有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了解蒸发这一过程。

二是,思考解决如何才能加快蒸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加热对于蒸发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是选用两块铁勺,利用蜡烛加热其中一块铁勺而另一块不加热,比较蒸发的速度。

这个实验的试验方法是教材直接告诉学生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内容,同时这样一个实验,虽然效果明显,但对于三年级来说存在操作难度。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教学难点:水蒸气与蒸发、凝结的概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4课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4课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烧杯4支,为每组准备体温计1支,热水等。

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一下,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7、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1、出示温度计并用多媒体展示问题:(1)这支温度计的单位什么;(2)每一大格是多少,每一小格是多少;(3)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度多少;(4)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分发温度计,提示:观察时注意温度计要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温度与水的变化》精品教案

《温度与水的变化》精品教案

《温度与水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温度对水的状态有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温度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一些不同温度下的物体,引出温度的概念。

2.提问学生如何感受温度的高低。

2.认识温度计
1.展示温度计,让学生观察它的结构和刻度。

2.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练习测量水温。

3.水的三态变化
1.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图片,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2.做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4.总结
1.总结温度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强调温度对水的状态的影响。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温度和水的变化。

5.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1、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读与写。

【教学难点】识读零下温度。

【教学准备】小组: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2)全班: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20℃——110℃)【教学过程】一、比较水的温度1、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手触摸过冷水和热水吗?有什么感觉?2、出示冷热不同的两杯水,请学生用手触摸感知哪一杯温度高,哪一杯温度低,回答后指导:温度是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板书:温度讲述:温度的单位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皮肤等触觉器官感知、比较物体的冷热情况。

3、师:我们再来感知一下,每个小组的桌上有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大家一起安静的来完成下列活动: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4、汇报。

(预设: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

)5、师:我们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

(预设: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6、师: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板书:温度计二、观察温度计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1、师:出个题目考考你:“25℃”,你会读吗?学生试读2、师: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例:“28摄氏度”怎么写?“零下8摄氏度”怎么写?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师:我们再来试一下,出示:0℃ 37℃—5℃—10℃(此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3、出示自制模型温度计,然后教师设置温度,请同学读或者写,巩固。

同时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四、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1、现在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

2、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呢?(参考P44图)(预设: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

)师生讨论,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2、测量水的温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准备】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教学过程】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二、测量水的温度1、师:清楚了测量的方法之后,我们就要来实际操作一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最快。

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四杯水, 1号杯内装的是自来水,2号杯内装的是温水、3号杯内装的是烫手的热水,4号杯内装的是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

我们来比一下哪个小组测量的温度既快又方法准确,及时记录在P46的表格中,同时要小心热水烫手。

开始吧。

水温的测量记录2、学生测量后汇报。

(预设:通过交流能发现个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讨论:这些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引起的,教师再做适当讲解。

)3、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下,现在要求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P47,在等的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4、小组测量,教师指导。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的记录表0分钟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自来水的温度温水的温度烫手的热水的温度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5、汇报交流。

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

)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

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

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6、带领学生阅读P47: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1、师: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预设:当水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一样的时候,水温就不会下降了。

)2、师: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预设:把水放在冰箱冷冻槽里,水温就会继续下降直至结冰。

)3、师:这个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推测出来的,今天回家后去试验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3、水结冰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温度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时间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2、学生预测方法。

(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6、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