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篇一:复习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观的基本理论◇理解:矛盾观的基本理论在主观题中具体应用◇分析:矛盾观在主观题考察中的典型题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3)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二、【重点、难点】:1、矛盾的概念在主观题中的应用;2、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主观题中的应用。

3、两种题型的答题方法、答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综合探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纸介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授课过程:第一:展示矛盾观在主观题中的知识点(设计思路)让学生回顾主干知识,为后面训练主观题做好知识的储备。

第二:讨论每一个知识点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设计思路):采用综合探究法,学生讨论总结,教师重点讲解易错点。

为后面训练主观题做好能力的储备。

1、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①分析一个人要坚持一分为二,优点与缺点。

②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治与德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2、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据国情制定方针政策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①中央、上级的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②先试点再推广③树立典型、选举模范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突破口”、“突出任务”、5、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总的来看”第三:总结主观题的答题策略1、仔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先从问题开始,找出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块、知识点2、认真构思,理清解题思路带着要考查的知识点审读材料,先酌句进行分析,再从整体上理解材料,结合材料对要考查的知识点合理的取舍加工。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1、通过多媒体展示考纲2、考情回顾3、考向预测(二)教学过程1.识记层级在教学学案中展示必背答题术语(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2.理解层级(1)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两种表达方式:在理解时遵循教材结构(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方式;在表达原理与方法论时遵循第二种方式。

(3)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相通问题。

(4)易混易错点判断(1)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不可改变。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4)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联系。

(5)人们可以建立新联系,规律也是一种联系,所以人们也可以建立新规律。

(6)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所以部分统率着整体。

(7)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8)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9)只要着眼于整体性就一定会达到系统优化的理想效果。

3.应用层级(1)点明关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一个高频考点,各地高考命题年年都有考查。

试题既有客观试题,也有主观试题,试题考查往往通过选择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高中政治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

高中政治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doc

高中政治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高中政治必修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含义;(2)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3)系统的含义与特征2、理解目标(1)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2)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3、运用目标(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2)运用相关原理,结合生活实例,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3)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4)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在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它们的区别,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学会运用综合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

三、德育目标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点,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开场白】通过前两单元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课题引入:通过新闻《十九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视频导入本课。

我将这样导入本课:同学们,视频播放的是十九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十九大精神处处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芒,十九大精神体现了矛盾观的哪些观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

2、知识体系归纳。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基本知识框架及重要的原理及方法论。

3、重难点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情,把他们容易混淆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以自主判断的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课堂展示。

4、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该环节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具体如下:合作探究一材料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材料二: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体现了哪些哲理?学生展示一:(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这要求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构建快乐高效课堂,促进快乐
校园建设,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 来,效果好起来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课改给了我一个深 刻的启示,解放学生,开放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学来的,唯有学生才 能创造奇迹。
快乐高效课堂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 展示与互评代替了老师的例题讲评,更有助于学生的发 展。它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实现了共同发 展、整体提高的最终目标。
合作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有认知障
碍,特别是对系统和要素的知识认识有误区。
根据本人的教学思路以及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在教
学中我打算用讲述法、故事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
法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公共
教学策略选 参与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择与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过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3.联系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判断所给的成语属于哪种形式的联系。 ①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③唇亡齿寒。 ④时势造英雄,无风不起浪。 ⑤虚心使人进步。 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⑦牵一发而动全身。 ⑧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提出问题】:联系具有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 接联系,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 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些联系对事物发展作用 一样吗? 实例探究 1: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 体,人类过度的砍伐森林、放牧等行为,造成生态环境 的恶化,这说明联系具有(D)。 A.普遍性 B.多样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 (三)课后作业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组讨论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客观的、多样的。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使学生掌握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3.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2. 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的深入理解;3.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阐述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矛盾、联系、发展、质变、量变等;2. 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等;3. 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际出发、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矛盾的运动和变化、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唯物辩证法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讲解矛盾观的核心内容和实质,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矛盾观的实质;3. 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彼此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掌握情况;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进行辩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让学生深入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应用和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优质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优质教学课件

B
预测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
关系
B
预测三:主要矛 盾
C
时政热点:
高三二轮复习: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考纲展示:
一、矛盾的概念: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 题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
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 展

核心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易错点拨】 :
1.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2.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 的优点和缺点。
3.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之中。
【易错点拨】 :
4. 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 要
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成功。
命题预 预测测 一 : 矛 盾 的 普 遍

高中政治高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人教版

高中政治高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人教版
【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的改革开放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出来,“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课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习目标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难点
4、(09天津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B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7.(07·全国卷Ⅱ·30)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D
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矛盾的普遍性不仅是指矛盾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它还指事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和共同属性,即事物的共性或一般。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矛盾观点及对应的方法论即矛盾分析法,具体包括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矛盾普遍性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

【考点突破】:(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在新课程高考中,本讲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1. 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

2. 能力要求——着重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且对能力要求的较高。

在本讲的学习中要注意多题型、多角度去思考和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并着重于理解和运用。

3. 考查热点——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说明我国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意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等内容。

【重难点提示】:重点: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及其关系3. 矛盾的普遍性4. 矛盾的特殊性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6.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7.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8.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9.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难点: 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3.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4.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重点知识解读】: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

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学校课题时间是是2013-4-16制作审核【课前预习案】一、唯物辩证法有哪些观点【课内探究案】检查反响导入新课联络观和开展观包括哪些原理方法论目的定位确定重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论二中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新必修4探究一: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阵型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止2021年上半年,国权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根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二,运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10分〕尝试演练探究材料一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消费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消费总值的比率。

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

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约23%,消费率约75%。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销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进步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场面。

联络材科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

(10分)当堂检测拓展延伸1.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清晨能看到冉冉升起,黄昏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以下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上下相倾,前后相随。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

尖子生辅导教案1课题:矛盾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运用○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2)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教学难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教学过程:整体归纳:【重点突破】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含义与属性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知识拓展】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

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或者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没有的。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就是所谓的“相反”才能“相成”。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使学生掌握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矛盾观的基本概念:矛盾、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等。

2. 矛盾观的基本原理: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转化、矛盾的解决等。

3. 矛盾观的应用:矛盾观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矛盾分析法的运用,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第二课时:讲解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第三课时:讲解矛盾观的应用,分析具体案例。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矛盾观的运用。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测试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唯物辩证法矛盾观》2. 案例素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案例。

3. 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八、教学准备1. 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重难点。

2. 准备案例素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便于学生分析和讨论。

3. 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九、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分析案例:运用矛盾观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矛盾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版教案)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教师版教案)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XXXXXXXXXXX温馨提醒: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高二年级政治经典教案——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4课时)一、考点、热点回顾(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①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③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④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主次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A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B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A: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①区别: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高二政治上册《分析矛盾辩证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上册《分析矛盾辩证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矛盾辩证思维知识点,以及对自己的启示;
(2)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谈谈矛盾辩证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文章结构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不少于800字。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5点前。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篡改他人成果;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政治学科存在一定的偏见,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学科的价值和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矛盾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把握矛盾、矛盾统一、矛盾斗争等核心知识点。
2.学会运用矛盾辩证思维分析政治现象、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作业提交前,请认真检查,确保书写清晰、表述准确;
3.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同学或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深刻认识矛盾辩证思维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盾辩证思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政治现象、社会问题中感受矛盾辩证思维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阐述矛盾辩证思维的特点和作用,强调其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矛盾辩证思维的方法,如矛盾分析、矛盾统一分析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矛盾辩证思维的运用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政治现象或社会问题,运用矛盾辩证思维进行分析。
五、作业布置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分析矛盾辩证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分析矛盾辩证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否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分歧,达成共识;
4.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关注度及思考深度。
针对这些学情,教师应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矛盾辩证思维,提高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矛盾辩证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责任感、使命感;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7.教学评价与反馈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矛盾辩证思维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高二思想政治上册《分析矛盾辩证思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矛盾辩证思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掌握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概念;
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矛盾辩证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一一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树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理解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掌握并运用系统优化方法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阐释联系三个特征,能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教学难点: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和系统优化方法理解 <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联系观的知识点进行系行检查、强调,夯知识梳理(四)易错易混点统复习实基础知识1、任何事物之间都是自主思考、阐让学生对通过相互联系的。

2、联系是普述观点、说明理由易错易混点的思遍的、客观的,因而是无条件的。

3、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4、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5、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出事物的联系。

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考解析,进一步理解课本基础知识。

情感升华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同学展示述。

重点在于引领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齐读幸福和美好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未来不会自己出学习了联系观,我们要现,成功属于勇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毅而笃行的人”来题,把今天的学习、生活共勉状态与高考目标、人生梦引领学生自觉地把联系的观点运用的生活中去学会学哲学,用哲学。

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因为幸福和美好未来不会自己出现成功属于勇毅而笃行的人!。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1教案:唯物辩证法矛盾观教案主题:唯物辩证法矛盾观一、教学目标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了解矛盾观的内涵和作用;3.能够运用矛盾观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2.矛盾观的内涵与作用;3.运用矛盾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

三、教学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2.矛盾观的内涵与作用。

四、教学难点1.矛盾观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2.课堂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画面,如两个人在探讨如何从一个困境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话题。

2.概念讲解(20分钟)通过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唯物辩证法的起源、发展以及与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区别。

3.矛盾观的内涵与作用(30分钟)讲解矛盾观的内涵和作用,包括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主要形式等内容。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矛盾观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4.运用矛盾观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并利用矛盾观分析问题的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整理总结。

5.归纳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组汇报与整理总结,加深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与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对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对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矛盾观的能力给予评价。

八、教学延伸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辅导讲解,提供更多的案例和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九、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方式,使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通过运用矛盾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总结归纳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总结能力。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让学生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矛盾的定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转化和解决矛盾分析法3.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实际应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思维方法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转化和解决的机制。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运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概念矛盾的定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2. 第二课时: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本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转化和解决矛盾分析法3. 第三课时: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实际应用社会历史领域的应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思维方法中的应用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分析典型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运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第五课时:复习与总结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回答学生的疑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矛盾观点及对应的方法论即矛盾分析法,具体包括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矛盾普遍性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最根本的
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规律最基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
就是矛盾分析法。

【考点突破】: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
面的关系)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标要求】: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法的普遍意义,能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

在新课程高考中,本讲的内容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1. 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

2. 能力要求——着重考查考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能力,且对能力要求的较高。

在本讲的学习中要注意多题型、多角度去思考和把握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并着重于理解和运用。

3. 考查热点——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说明我国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适时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意义;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币升
值的影响;运用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等内容。

【重难点提示】:
重点: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基本属性及其关系
3. 矛盾的普遍性
4. 矛盾的特殊性
5.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6.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7.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8.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9.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难点: 1. 矛盾观的整体框架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3. 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重点知识解读】:
1、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
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正确对待矛盾,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求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实际运用①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城乡之间的关系
②和谐社会建设与各种社会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事物的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重要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
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实际运用①不同性质的矛盾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②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两者关系首先,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其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表现为普遍性,在另
一场合表现为特殊性。

方法论①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②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
合的哲学基础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实际运用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个别试点、全国推广”“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4、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区别含义在复杂事物中,处于支
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
决定作用的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地位处于支配地位处于从属地位
作用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联系(辩证关系原
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同时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关键
词:重点、中心、突出、首要、导向等。

5、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区别含义在一个矛盾中,处于支
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
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地位处于支配地位处于被支配地位作用起主导作用不起主导作用
联系(辩证关系原
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关键词:主体、性质、主流等。

【解题指导】
1. 当考查材料如何体现矛盾的基本属性时,可用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
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分
析;当考查材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时,可用同一以斗争和差别为前提,斗争
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知识来分析。


析回答时,一般是表述完原理后直接用知识分析材料。

2. 分析材料,若材料中涉及利弊、成就与不足时,可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进行分析。

当材料中出现了从某地某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政策或从当地实际出发作出决定,或强调事物
的非凡性就用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方法论进行分析;若涉及先试点再推广、抓典型总结经验、马克
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等事例时,可以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和方法论的知识来回答。

3. 当材料体现的是“做、办事情、解决问题”时,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解决矛盾;或
者有关键词“中心”“重点”“关键”“重要”“首要任务”“突破口”,形象说法“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
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学会弹钢琴”时,就是考查主次矛盾的
关系。

当材料体现的是“看问题”,分析人和形势及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与短处
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或者有关键词“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 “本质”“多数”“优劣”时,就是考查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