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1单元 《沉和浮》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1单元 《沉和浮》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本册内容概要五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

是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在“沉和浮”单元里。

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

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

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

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

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在“热”单元里。

将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

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

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

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在“时间的测量”单元里。

感受时间的长短。

了解古时候人类计时仪器。

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

认识钟摆及其原理并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

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地球的运动”单元里。

让学生认识昼夜交替现象。

让学生认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

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

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

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二、各单元概述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

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

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

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

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

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描述的语言可能和科学家精确的定义不很相同。

但通过这些探究可以修正或完善他们的想法。

使他们在理解上得以提高。

这个探究过程会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也可以弄明白事物的规律。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有关物质的密度。

它是物质固有的特性之一。

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人一种液体。

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密度概念,能够简单解释为什么物体会沉或浮。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沉浮问题。

教学准备:1.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教材。

2. PPT演示文稿。

3. 实验器材:不同密度的物体、水槽、水。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为什么会沉或浮,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概念讲解使用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解释为什么物体会沉或浮。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3:实验观察将不同密度的物体放入水槽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

Step 4: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并预测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原因。

Step 5:知识总结通过回顾讨论的结果,总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强化学生对密度和沉浮概念的理解。

Step 6:拓展应用提供一些简单的沉浮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7:课堂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让他们深入理解了物体的沉浮原理。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密度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图示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另外,一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较为被动,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参与。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可以在下节课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密度和沉浮的关系。

同时,我还会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第二课时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教案设计第一单元沉和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教案设计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第二课时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最新《沉与浮》教案(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教材说明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先观察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交流观察到的发现,从而得出观察物体沉浮的科学方法。

第二部分是完成实验二,先预测所观察物体的沉浮,并让他们说说想法,然后让学生实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从而知道哪些物体预测错了,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三部分就是进入本课的重点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萝卜由小到大、橡皮由大到小时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从而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探究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马上生成一个新的问题,即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上一定很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判断出一些常见物体的沉浮情况。

也会很自然地想到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轻重有关。

因此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时会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动手探究后,会发现原来的认识可能有偏差。

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明白实践是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科学知识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大胆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

它由四部分组成: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三、用小瓶子研究沉浮;四、潜水艇的原理。

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学情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

本课延续上一课的研究内容,继续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自身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沉浮的情况不变。

但是根据经验和预测,学生们仍然会认为物体的沉浮会与他们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对学生来说,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是最直观、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本课的探索就从物体的重量和体积切入。

如果学生能意识到重量和体积正在同时影响着沉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变量控制的实验来探索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沉和浮优秀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沉和浮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案教科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测,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根底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假设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局部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局部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沉与浮优秀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一节+—沉与浮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测,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根底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说明:假设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局部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局部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说课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教科书。

本单元共安排了4课,分别是《沉与浮》、《影响浮力的因素》、《沉没的物体》和《救生圈和救生衣》。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沉与浮》这一课。

《沉与浮》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并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沉浮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沉浮的错误观念,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并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沉浮现象,引发学生对沉浮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沉浮现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沉和浮》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物体沉浮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较高,乐于参与实验和观察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物体沉浮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乐于合作分享,培养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探索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自主设计实验,分析物体沉浮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沉浮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所需的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笔。

3.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PPT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沉浮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应用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液体表面,而有些物体则会沉入液体底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沉和浮》123主备:4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5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6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71.4 造一艘小船81.5 浮力9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01.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111.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12131.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主备:141516【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718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19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2021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223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24情感、态度、价值观:2526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27【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2829【教学难点】30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3132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3334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35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页)。

3637【教材处理】38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39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40“泡沫块”。

41【教学过程】42一、观察物体的沉浮:43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44呢?45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46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47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48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49程,板书: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第二课时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前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有关课件 演示实验:水槽、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物体 7 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 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 1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小刀、回形针、木块、实验记录表 2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已有一定的 认知和解释, 但还比较浮浅和模糊, 甚至会出现错误。 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 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大小, 鉴于此, 教材安排了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 改变它 们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变的内容,从而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前概念。 教学目标: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
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
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 10 枚,木块 3 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
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
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
(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
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
5、整理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
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结论?学生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
体积和质量,在水中的沉浮不发生改变的。 )
Hale Waihona Puke 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其体积和重量,在水中的沉浮不变。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 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学准备 1. 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 水槽,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 实验报告单。 3. 小瓶子,沙子若干,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 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 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呢? (预设: 在自由发言的前提下, 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 引 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出示砖块、木块、水槽,预测木块、石块的沉浮。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 (要点: 提醒放物体的操作要求, 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 底,即为浮,从而避免出现悬浮的概念。 ) 3、出示塑料块,预测其沉浮。再将其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既是对沉浮的标准的复习,又为下一步的观察活动作铺垫。 )
3、领器材,学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注:橡皮和萝卜不能无限度的切小,因为一旦切分的过小,会出现浮
在水面上的情况,这是水的表面张力的原因,这不利于教学,会改变活动探
究的方向。)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物体的沉浮情况有
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材分析: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 册沉和浮单元中的起始课,是一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一、观 察物体的沉浮;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三、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 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材从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开始, 通过一步一步地探索, 让 学生逐步明白现象背后的原因,认识到事物的规律。 学情分析: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出示课本中的七种物体(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 空瓶、萝卜、橡皮),以小石块为例,预测其沉浮,说说你的理由,完成表 1 第 2 列“预测”、“理由”的填写。 2、学生完成表 1 中其他物体的“预测” 、“理由”的填写。 3、出示实验注意事项,分发实验器材,小组实验,记录结果。 4、把预测和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 些? 5、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 生可能认为影响物体沉浮因素有体积大小、 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调动学 生思维的必要条件。当实验结果与学生前概念产生冲突时,更容易引起学生 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演示切分方法,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 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 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 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 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 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 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 板), 2、学生完成表 2“预测”、“理由”这两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