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45421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掌握儒道佛三教会通时代文学批评的主要著述和特点;了解曹丕“文气”说、文体论、文章价值论和文学批评态度;了解掌握《文赋》作为文学创作专论的基本内容;了解掌握《文心雕龙》的基本思想体系和主要文学批评思想;了解掌握钟嵘、萧统主要文学批评思想。
教学重点:《典论·论文》、《文心雕龙·知音》《诗品序》《文选序》教学难点:《文赋》《文心雕龙·神思》教学学时:8学时第一节概述从东汉帝国到李唐三朝的建立,期间400年,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文学、文论的发展,有了一些鲜明的特征:1.社会生活急剧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短暂的和平,局部的安定,整个社会一直处于永无休止的战祸、饥荒、动乱之中。
北朝:中原十六国此起彼伏,战乱不已。
南朝:江左(宋齐梁陈)也是军阀更替,朝代迭变。
2.文化思想上的大分化大解放。
社会动乱打破了两汉时期儒学独尊的局面,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次文化思想大分化大解放。
标志是:(1)士大夫们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儒家经学的束缚;(2)宗老庄、喜清谈的玄学风靡一时;(3)佛教(在汉末年传入)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儒、道、佛三家并立互补的格局。
3.“文学的自觉时代”(鲁迅语),文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标志是:(1)文学观念的深刻变化,这时候,士大夫们有的专门从事写作,可以区别“吟咏情性”的文学和“经世致用”的儒家经学。
同时,人们对文学特性的认识趋于成熟,狭义的文学概念确立。
(2)文学流派众多,文学集团兴起,文学题材日渐丰富。
①建安——正始——太康——元嘉——齐梁②以曹氏文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实是建安文学集团、“建安七子”,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二十四友文人集团,以沈均、谢眺为代表的八友文人集团。
③题材:出现了玄言诗、山水诗、田园诗、宫体诗等4.文学批评发展达到高峰(这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标志如下:(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实习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创作鼎盛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学理论批评十分繁荣的时代。
像钟嵘的《诗品》、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这样一些系统独立的文学理论著作和篇章都出现在这个时代。
一方面,它们本身反映了当时文学创作的特点与规律;另一方面,它们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命题、还有范畴,大致规定了以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整体框架。
再者,魏晋南北朝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它本身的文学批评有一个不同于前代的重要特点,就是不再像汉代那样,认为文学只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工具,不再认为文学的社会政治功利性,是文学的唯一目的,而是发展了文学自身的一些审美特性。
鲁迅说(《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所谓“文学的自觉”,是说,文学摆脱了汉代以来的政教的目的,开始走向抒情与娱乐,它自身的情感因素、审美特性等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文学批评发达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发达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1、儒学独尊地位动摇,儒家教条文艺思想松弛——使文学本身性质、规律得以重现。
汉代末年开始,就是一个动乱的年代,动乱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使原本庞大严谨的官僚机构体制崩溃。
因而魏晋的士人再也不可能像以往的和平年代那样,依靠儒学获取功名利禄。
这样就断绝了他们学习儒学,受儒家教条框架束缚的最大的心理动机。
当他们以更多的非功利性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和学习儒家学问的时候,儒家文艺中的“教化”与“政教”思想因为失去了它们的用场,不再主宰士人的思想行动。
反而是儒家文艺理论中那些更符合文学本身规律、性质的观点,比如文学创作起源于人与物的心理感应,缘于情感的激动,以及要求文辞兼备,文质彬彬的观点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
所以说动乱的年代里有时反而更加适合多种思想的自由发展。
2、士人思想的活跃与心灵的自由超脱——有利于文学审美意识的彰显。
魏晋时代的统治者为了有效地解决各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复杂问题,需要一批思维活跃、有真才实干的士人为他们服务。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三是提出了文体论。首先区分了不同文体的 特征:“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 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一划分 方法虽比较粗疏,但大体划定了后世通行的 广义的文学的范围。而其中特别标举的“诗 赋欲丽”的主张,强调了文学对华丽形式的 要求,既是曹丕本人诗赋实践的理论反映, 也代表了建安文人共同的文学观念。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最后一篇为全书的 自序,说明自己创作这部书的目的和部署的 意图。按《序志》的说明,全书可分为上、 下两编。前二十五篇为上编,主要论述文学的 基本问题及各种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 后二十五篇为下编,着重论述有关文学创作、 文学批评、文学的历史发展、作家的才能与 修养等理论问题。全书精心结撰,组织严密, 自成系统,体大思精。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许多品评诗文的篇 章和著作,综观此时文艺理论发生、发展的 历史,也可窥见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过程。
一、 曹丕《典论做太子 时期。全书已不传,今只存《论文》和《自 叙》二篇。《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 的一篇文学理论与批评专论,在文学批评史 上有划时代的意义。篇制虽短,但已涉及了 文学理论批评的几个重要方面。
二、 陆机《文赋》
陆机的《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又一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 论著,着重阐述创作论。文章围绕文、意、 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通过总结直接或间 接的写作经验,企图解决“意不称物,文不 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陆机认为构思是创作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作 家构思,必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构思中要有 想象,要“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 内,挫万物于笔端”,善于捕捉客观世界的形象 诉诸文字。
四是关于文学批评。阐明了文人之间的关系, 认为由于各种文体特点不同,除少数通才能 备其体,一般说来作家不能兼擅,不应“各 以所长,相轻所短”,批评了“文人相轻” 的古来陋习和“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等文坛 不良风气。对"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给予恰如 其份的评价。
中国文学批评史魏晋南北朝
• 首先,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
• 汉代由于受经学的影响,文学成为 宣传儒家礼教的工具,文学创作的主题 大都以政治教化和美刺讽谏为中心。到 汉末魏初,逐渐转变为以写个人悲欢遭 际为主了,着重抒发个人喜怒哀乐之情, 描写个人的曲折经历,以及对动乱现实 的深沉感慨。从表现社会政治主题到刻 画个人内心世界,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
• 道两家的文论资料,而是在前人基础上作出了许 多深刻的精辟的阐发,从而形成了自家的理论特 色,甚至构建起了自己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他 们对文学的许多问题都作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例 如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问题,关于文学的审美特 征问题,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问题,作品的艺术 风格问题,文学的体裁种类问题等等。他们在阐 述自己的文学理论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 理论概念、范畴和命题,诸如“文气”说、“缘 情绮靡”说、“神思”、“意象”、“体性”、 “风骨”、“通变”、“定势”、“隐秀”、 “物色”、“知音”、“直寻”、“滋味”、 “声律”等等。
• 第四,重视对文学创作本身特点和 规律的研究。
• 鲁迅先生说当时是一个“为艺术而 艺术”的时代。 • 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不过,就这一时期所留下来的一些主要文 论著作看,也都不排斥儒家的文学思想,他们 往往是在论说文学的外部规律时,认同儒家文 论的路数;而在阐释文学的内部规律时,则主 要是承袭道家文论的衣钵。诸如西晋陆机的晋南北 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总特点基本上是儒道 结合,外儒内道,而以道为主。 • 当然,这一时期的文论家们很有水平,他 们并不是、也不屑于简单地抄袭或沿用前代儒、
文学批评史之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1、涂光社:《原创在气》,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 2、蔡钟翔:《<典论·论文>与文学自觉》,《文学评论》
1983年第5期。 3、蒋述卓:《说文气》,《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4期。
可编辑ppt
13
第二节 陆机《文赋》
可编辑ppt
14
陆机简介
•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 远祖陆绩为汉末著名的经学大师
陆机《文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 刘勰《文心雕龙》,对曹丕文体论的继承和发展。
• “诗赋欲丽” 主张,认识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独特 的审美特征,推动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创作与批评 更加重视艺术美。
可编辑ppt
11
四、批评论
1、批评两种错误的文学批评态度与方法
• “文人相轻 • “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2、创作的繁荣
(1)作家:建安三曹、七子,西晋三张、二陆、两潘,东晋陶渊明, 南北朝谢灵运、鲍照、庾信以及萧氏父子 (2)文体:五言诗,山水田园诗,玄言诗,宫体诗,辞赋、骈文、小 说、北朝民歌
可编辑ppt
2
第一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
• 《典论》/《自叙》、《论文》 • 现存的第一篇评论文学和作家的专论 • “建安七子”: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
• “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知与能,即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可编辑ppt
16
二、艺术创作论
(一)创作发生论
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 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 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 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中国古代文论)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曹丕的《典论·论文》 • 第三节 陆机的《文赋》 • 第四节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 第五节 钟嵘的《诗品》
2020/7/23
魏晋戴巾穿宽衫的士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20/7/23
第一节 概述
•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 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 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 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 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 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 一个时代。
论的角度论证文学的起源,把文学看成是能够沟通天意 人心,体现自然之道的存在现象。
➢ 曹丕“文以气为主”; ➢ 陆机 “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 刘勰“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 文德论与传统诗教观接合在一起 。
2020/7/23
五、在文学与玄学共同影响下的文论
2.文体论 • 曹丕分文体为四科八类 • 陆机所论文体增至十种,有“缘情绮靡”之说 • 文体论专著:
——宗白华《美学散步》
一、乱世政治与文人命运
• 政治风云多变,社会动荡,宫廷在文学活动中起 着核心作用,常常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竹 林 七 贤 图
2020/7/23
一、乱世政治与文人命运
• 政治追求的幻灭→强烈的艺术追求 • 文学创作或理论批评成为精神所寄以及人生价值
的实现方式 • 文学批评异常繁荣
疑促进了理论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对文学理 论批评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20/7/23
三、理论批评中的玄学旨趣
1.名教与自然:王弼、嵇康 抒写真情实感,反对矫饰,追求一种自然的美
➢ 《文心·原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 道也”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一.文学和现实的关系:
认为文学是现实的反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坚持唯物 主义观点,情以物迁,辞以情以。作者感受来源于客观事 物,事物变化产生感情变化,从而产生文章,物——情— —辞。事物是指自然物体,“时运交移、质质代高……故知 歌瑶文理,事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也。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先秦西汉虽有许多文学作品,但未从学术中独 立出来,所以虽有片段评论,却无专评,到建 安时期,文学开始从学术中独立出来,有人专 门从事文学创作。另外,东汉末,魏晋初品评 人物风气很盛,于是从论人扩及到论文,于是 便产生了自觉的文学批评,注意对作品评论, 专门的评论文章产生。如:《典论-论文》, 还有他的《与吴质书》,植《与杨德祖书》。
二.论文气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气:作家个性、气质、
风格。反映建安文学向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三.论文体:
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种:“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气名*尚实,诗赋欲丽”。
四.论文学批评:
他认为文批要克服两种错误观念:“常人贵远贱近,向声
背实;文人相轻,*于己见,谓即为贤。”
01
《文心雕龙》
02
文心:“夫文心者,言 为文之用也。”文学思 想、文学理论。
03
雕龙:雕刻无改。象雕 龙一样优美的文学思想。
01
由50篇文章组成,按内 容分为四个部分:
03
问题论:(20篇)如 《明诗》《乐府》等,每 一篇说明文章体裁的发展 经过,举出例子说明,解 释体裁的特点。
05
批评论:(17篇)是文 学史也是作家论,对文学 批评方法专门作了探讨。 如《知音》《时序》等。
22% “ 文 气 ” 是 天 生 的 , 不 能 改 变 ,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一、第一篇文论专文:曹丕《典论论文》二、创作论的系统探索:陆机《文赋》三、中国文论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刘勰《文心雕龙》四、五言古诗的历史总结:钟嵘《诗品》五、几个重要的问题:形式美、文笔之分和声律论☆第一篇文论专文:曹丕《典论论文》。
一、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二、文体论。
1、文体的分类与风格要求。
虽然简略,但标志了认识的深化。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2、文体与作家才能之间的关系。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三、作家论:气与才。
1、气。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气的含义:文之气:文章的风格。
人之气:人的创作个性。
认识到了创作个性和风格的重要性,是魏晋个体觉醒思潮的产物。
同时认识到了作者创作个性的不同决定了文章风格的不同。
但把创作个性看成是“不可力强而致”,则有神秘化的倾向。
2、才。
唯通才能备其体。
四、价值论。
1、社会意义。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个体意义。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中国文学批评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对当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评价,这种分析和评价 不仅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 文学的创新与发展。
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如重视人情、强调文以载道等思 想,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 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逐渐 从文学创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一 门独立的学科。这种独立性对后 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得文学批评更加专业化、系统 化。
促进了文学理论的发 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 对作品的评价和鉴赏有所涉猎, 还对文学的本质、功能、风格等 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世的 文学理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 资源。
对世界文学批评的贡献与影响
01
提供了独特的批评视角和方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还关注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独特的批评视角和方法为 世界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02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丰富了世界文学批评的宝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 宝,也是世界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丰富了世界文学 批评的宝库。
详细描述
《文心雕龙》由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全书共50篇,分为“文”和“心”两部分,系统地论述了 文学的本质、起源、功能、文体、创作、批评等方面,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品》的诗歌批评思想
总结词
《诗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部重要的诗歌批评著作,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玄学清谈的文学观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第二节 曹植的文学批评思想
• 一 文学创作的动机——有感而发 • 他在《前录自序》中总结自己的创作是 “触类而作”。在《赠徐干》中曹植赞徐 干“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二 文学的作用——垂世留名,“文 以驰志”
•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 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 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 也,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 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 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若吾志未果,吾道不 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定仁义 之衷,成一家之言。
三 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文义相扶”
• 《答明帝诏表》
• 奉诏[并见章殊兴,句句感 切;[哀动神明,痛贯天地。楚王
臣彪等闻臣为读,莫不挥涕。]
• 曹植在《前录自序》有较为完整表述:
• “故君子之作也,俨乎若高山,勃 乎若浮云。质素也如秋蓬,摛藻 (铺张辞藻)也如春葩。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 第一节 曹丕《典论· 论文》的文学批评价值 • 一 文气说 • 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谈到作家的创作个 性与作品的风格问题时提出“文气说”,他 指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 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 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四 文学价值论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年寿有 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 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 寄身于 翰墨, 见意于篇籍, 不假良史之辞, 不托 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典论· 论 文》)
• 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曹丕所以讲求提倡文
文学批评史之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四)《文心雕龙》的结构体系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於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於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於知音,耿介於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
(一)十体分类法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 比较“四科八体”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二)“诗缘情而绮靡”
1、思想来源
《毛诗序》:“吟咏情性。” 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曹丕:“诗赋欲丽。”
1、艺术想象的展开
“收视反听,耽思傍讯”,集中精力,心境澄明,即要有虚静的心态。 艺术想象的特点: 一是不受时空的限制,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二是,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
2、艺术形象的成
“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在想象活动中不断交融,艺术形象逐渐构成。 语言传达 广泛搜求语言,“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具有独特的个性。
(五)《文心雕龙》的研究状况
二、《神思》篇的艺术想象论
“神思”一词出现于汉代,本意指人的精神活动和思维方式。 魏晋南北朝,文人普遍用“神思”表示艺术想象。 《神思》描述艺术想象的基本特征、心理状态、情感因素、构思想象与语言的关系,以及作者平时的积累与文思开塞的关系等方面问题。
(一)艺术想象是自由的
魏晋南北朝之重要文学批评著作
魏晉南北朝之重要文學批評著作◎文心雕龍◎一、作者:南朝梁,劉勰。
該書重點:批評論之建立,其文道:〈序志〉:魏典密而不周,陳書辯而不當。
〈知音〉: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世遠莫見其面,覘文輒見思其心,豈成篇之足深,患識照之自淺耳。
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況形之筆端,理將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則形無不分,心敏則理無不達。
二、批評論三要點:1.批評家的修養:a.要宏博的學識。
b.要以是非作是非。
c.要用分析的批評。
2.批評家之態度:a.不要貴古賤今。
b.不要崇己抑人。
c.不要信偽迷真。
d.去個人之偏見。
3.批評家的標準:〈知音〉是以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體裁。
二觀置辭:修辭。
三觀通變:善於翻新變古,推陳出新。
四觀奇正:作品語言風格的新奇嚴正。
五觀事義:事理、條理。
六觀宮商:斯術既形,則優劣見矣。
◎詩品◎一、作者:南朝梁,鍾嶸所撰。
二、內容:以五言詩為主,以人物加以品評,共分為120人,有上、中、下三品,魏→當代,共120人。
如:曹植:(上品),五言詩。
評其1.骨氣奇高。
2.詞采華茂。
3.情兼雅怨。
4.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曹丕(中品),七言詩〈燕歌行〉為七言古詩之祖曹操(下品),四言詩,「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三、詩品云:「斯五言之冠冕,文詞之命世也」1.降及建安,故知陳思為建安之傑,公幹、仲宣為輔2.太康中,陸機為太康之英,安仁、景陽為輔3.元嘉中,謝客為元嘉之雄,顏延年為輔。
「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舉習焉。
」四、評詩之主要目的在注意探討作家與作品之流別,並定其優劣;一方面論述文學的進化現象,同時又論列各家之來源與得失。
五、運用方法為二:1.從魏至梁,列120人分上.中.下三品:「一品之中,略以世代為先後,不以優劣為詮次」。
2.對於各家之作品,往往肯定源於某人與某體。
本源當可分為三大系:國風、小雅、楚辭,三者為五言詩之三大系統太過於強調作品之形貌,而忽略最重要的共同時代色彩與內容。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
幻灯片42•文心雕龙•[梁]刘勰•刘勰(约465—约521),字彦和。
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属山东口照),东晋以来,世居京II (今江苏镇江)。
父文U尚,曾为越骑校尉。
刘勰早孤,笃志好学。
青年时代入定林寺,依名僧僧祐凡十余年。
曾协助僧祐整理佛家典籍,编制目录。
梁初起家奉朝请,兼中军临川王萧宏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今浙江衢县东此)令,又为南康王萧绩记室,兼太子萧统东宫通事舍人,为萧统所爱重。
又迁步兵校尉。
后奉梁武帝之命,再入定林寺整理经藏。
完成后,即上表请求出家,法名慧地。
不久逝世。
《文心雕龙》为刘勰齐末在定林寺中撰成。
幻灯片43•《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文上独一无二的体大、思深、虑周的文学理论巨著。
•根据《序志》篇的说明,它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从《原道》至《辨骚》五篇为“文之枢纽”,是为总论:•二是从《明诗》至《书记》二十篇是“论文叙笔”,为文体论:•三是从《神思》至《程器》二十四篇为“割情析采”,专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创作与批评鉴赏一一其中《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可视为创作论,《才略》、《知音》、《程器》三篇可视为批评论,而《时序》、《物色》两篇则二者兼而有之。
•古书通例,序言置末。
因此,最后一篇《序志》则是对该书写作宗旨、时代背景、研究方法的说明。
幻灯片44•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亲,方圆体分,口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濠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瑜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 调如竽瑟:泉石激BM,和若球铝;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幻灯片45•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古代文学史
《典论•论文》原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 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 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 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 声名自传於後。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礼, 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 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 不强力;贫贱则慑於 寒,富贵则流於逸乐,遂 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於上,体 貌衰於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典论•论文》原文: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於自见,谓己 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 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 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 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
2
3. 提出了创作中的灵感问题
“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 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 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 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 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 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 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是以或 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 非余力之所勠。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 开塞之所由。”
《文赋》原文: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 诔缠绵而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徹以闲雅, 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 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 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虽逝止之无常,故崎錡而难便。苟达变而相次, 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 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文档资料
1、玄学兴盛与三教合流
① 时代局势促使汉儒学式微。
先秦孔子儒学是把上古具有神学色彩的巫祝文 化人学化,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董仲舒又以 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之说,将人学化的儒学重 新演变成神学化的儒学,并促使神秘主义的谶 纬迷信学说大兴。其间,以名物训诂为宗旨的 古文经学家们继起反击董学及谶学,促使儒学 式微。汉末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儒学之统治 根基已朽。加之东汉末期桓、灵帝时,宦官专 权,党锢之争中许多忠君忧道的正义儒士横遭 杀身之祸,人们遂向心老庄,庄学开始占据士 人之心,并以此文化局势走向新的魏晋时代。
魏晋玄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三个文学批评范畴的形成与演变。
(一)才性四本
才性论是玄学清谈的话题之一。才性之说始 于荀子,他虽才、性并举,但重儒家之德性 而轻才情的。魏主曹操标举“唯其才”,才 是向儒之德性挑战,重才轻性。又有刘劭 (shao,邵音)著《人物志》,以才性为纲 要,建立人格类型学说。
③ 以道释儒,儒道兼综。
汉魏之际,有两种以道学释儒学的倾向。 一是三国时荆州经学派王肃伪作《孔子 家语》,杜撰出孔子拜老子为师之事, 并以道释儒,用老子之道说孔子之道, 目的是想继续宏扬儒学。另一个是正始 年间玄学家王弼,他亦用老庄之道释孔 儒之道,以“无”为儒道之极,他变通 儒道之目的在宏扬老庄道学。
② 汉魏之际庄学大兴。
汉魏之际,社会动荡,战乱纷纭,人们生死无常, 前途与命运都无力自主,士人的心灵痛苦无法用儒 学解脱,于是庄学大兴,借庄学之清静无为思想以 作灵魂安顿之家园。诚如闻一多云“……”(见教材 p136)。老庄哲学有2点符合当时人们心灵的需要: a.道家宇宙本体论之“道”给人以思想依托。儒家 的忠君、民本、仁政、德行等道德哲学已无力振奋 乱世士人之心。以道为本的思索更能让人明确思考 及思考者的终极价值。b.老庄的清静无为之政治和 修身学说更合当时士人的心灵需要。儒家讲立功树 名、修身立德,使许多人行名教之饰,实干追名逐 利、尔虞我诈、虚伪做作之事,这为许多正派士人 所不齿。而老庄之无欲无争、不名不利、还人性本 真等政治、修身之说很快得到士人广泛认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① 文本同而末异。
曹丕之言本末,“本”指文学的共同本质, “末”指文体的特征,文学本质上是相同 的,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但不 同文体有不同的语言形式、体格风貌等, 故曰“文本同而末异”。这与先秦儒学以 德为本、以文为末的观念相去甚远,表现 出文的自觉与独立意识。
② 四科八类之分类。
玄学即以得意而忘象忘言为解读经书之法,并 尚玄虚义理之清谈。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主要在 推重“言外之意”、“文外重旨”的虚灵含蓄 之美。
3、魏晋玄学对文学批评的巨大影响
宗白华《美学散步》云:“汉末魏晋六 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 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 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 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 时代。” 魏以降,精神的自由解放与文 学创作繁荣共同促进了文学批评的繁荣 发展。主要体现为:
二、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187—266年),字子桓,曹操次 子,沛国谯人,建安25年(220年)立魏, 史称魏文帝。其《典论》一书已佚,其 《典论·论文》篇为后辑得,其名论 “文”,其实是论“文人”(作家), 其论文人又受玄学才性论影响,重才轻 德,推重创作个性与才能。
曹丕之前亦有文学批评专门文章,但或对一人
这种学术走向导致的结果则是学人思想 中兼容了儒、道二学。
④ 玄学与三教合流。
玄学兴起于魏正始年间,以何晏、王弼为大家,主 要是阐释以道学为主的玄奥之理,故谓之玄学,实 为哲学。玄学兴于正始,衰于南朝,其间历“道学 复兴”、“儒道兼综”、“三教合流”三期,最后 以三教合流形成古代三教归一的复合型文化。
魏晋玄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三个文学批评范畴的形成与演变。
(一)才性四本
才性论是玄学清谈的话题之一。才性之说始 于荀子,他虽才、性并举,但重儒家之德性 而轻才情的。魏主曹操标举“唯其才”,才 是向儒之德性挑战,重才轻性。又有刘劭 (shao,邵音)著《人物志》,以才性为纲 要,建立人格类型学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自东汉末年至隋唐之际,历时约400年,其间并未出现长期的统一政权。
由于这个时期文学环境的复杂多变,产生了独特的文学批评现象。
本文将从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批评家与批评思潮、批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那个时候,著名的文学家曹操提出“骈文破体”论,对汉魏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严格的批判。
此后,文学批评便逐渐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如王逸、郭璞、孙楚、谢灵运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的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汉魏时期的文学作品上,如《世说新语》、《毛诗》、《诗经》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批评主要关注文学作品的格调、使用的词汇以及创作手法等。
在这个阶段中,江东文化明显地和北方士族文化拉开了距离,形成了明显的文化差异。
后期的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是当时的文学现实,如文人士族的毒瘤祸端、朝廷之怠慢等。
此外,此时的文学批评家们也更加注重作品的价值判断,如《文心雕龙》由刘勰所撰,在这本经典的文学批评著作中,刘勰提出了许多创作技巧以及作品的价值评估标准,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重要依据。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呈现出独特的思潮和流派,如“阳羡派”、“水部派”、“金门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理念和批评标准。
“阳羡派”由谢青年所领导,主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们认为文学作品应该立足于个性表达,注重情感和感性的创作;“水部派”以谢灵运、孙楚为代表,主张“建安新韵,北省旧风”,即注重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金门派”则主张“分明荣污,有来有往,其于天下锡之以厚名也”。
他们认为文学创作应遵循规范,应提高审美标准,严格控制自己的创作素质。
在批评内容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批评家们主要涉及到作品的情感表达、文学异同、创造力等。
这些批评内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学思潮和创作环境,也为后世的文学批评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
其次,《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 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 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论断。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 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这里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 的,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 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在分析作家才能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研究了不同 类型文体的特点,他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 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曹丕说的四科八种 文体的区别,是风格上的不同,而决定这种风格差异的, 有的是从内容上来说,有的是从形式上说的。曹丕的 “文”的概念大体上和汉代关于“文章”的概念一致, 既包括诗赋等纯文学,也包括章表奏议等应用文章。曹 丕指出诗赋的特点是“丽”,说明他看到了文学作为艺 术的美学特征。
后汉末期,品评人物的风气甚为 流行了这种风气的发展。
这种风气扩展到了对文学的品评, 由“藏否人物”而及“诋诃文章,
掎摭利病”,这也是文学理论批
评、尤其是其中的作家论、风格 论得到深入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并不仅仅是对 当时文学创作的正面经验的总结,它也是与当时 文坛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不良倾向作斗争的产 物。刘勰自叙写《文心雕龙》的动机,是为了纠 正南朝的“浮诡”、“讹滥”的文风;而钟嵘的 《诗品》,也是直接针对当时诗歌创作中堆砌典 故和刻意声律之风而作的。
文学的创作过程,包括构思与写作两个阶段。
作家在心中对意象进行酝酿和创造,这是“得之
于内”的构思;作家通过遣词谋篇,使心灵的创
造诉诸于纸笔,这是“形之于外”的写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一、题解:
陆机(261-303),晋时吴郡华亭(现上海松江县)人,出身于名门世族家庭,祖父陆逊,大司马。西晋灭吴时,两兄陆晏、陆景被打死。《晋书·陆机传》说陆“少有异才,文章冠世”,身材魁梧,声音宏亮。14岁就当吴国牙门将(现叫衙门),20岁吴灭,与弟陆云闭门读书10年,太康年间,不足三十岁与弟一起到洛阳,拜见最有声名的权贵文学家张华,陆机得张荐,后声名远扬,官平原内史;陆云做到清河内史。机热衷于政治,奔走权门,西晋最大一个权贵贾谧,机投其门下,成为“二十四友”之一,后贾谧倒霉,陆机又参与处理贾,封侯。后又卷入司马氏内乱,即八王之乱。成都王颖封他为大将军,带20万军队打朝庭,失败后账下人在成都王面前说陆坏话,陆被抓回杀掉,死时说:“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年仅42岁,西晋很腐败,无一个文人善终。
曹丕论及文体的特点是有开创先河的重大意义的,这种意义体现为两点:其一,丕之前研究文章只限于本而不及末,只限于质而不及文(艺术形式,文体风格),而丕则重末的区别,这是艺术的自觉的表现,即文体的自觉,如对诗赋的研究,以前重在谈教化,丕不谈言志,也不象唐人讲兴寄、美刺,而说“诗赋欲丽”,这就摆脱了儒家道德诗教,丕的这种文体自觉无疑对提高艺术质量是有促进作用的。其二,从文论史角度看,丕之后,魏末的桓范写了《世要论》,专门解释“四科八体”,现留四篇;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李充《翰林论》、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严羽《沧浪诗话》专门一章也谈文体,由此看出,丕的文体论在文论史上的重大意义。
干之以风力此风力即是指气自曹丕提出文夯烃颗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纷独敦孩繁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第一节文化思想背景概述一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转型时期随着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的日益巩固与发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标准的自然经济与此相适应的是分裂割据各自为政世代相沿等级森严的门阀士族阶级占住了历史政治舞台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