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篇》看王充的矛盾思想

合集下载

王充的教育思想

王充的教育思想

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他出身“细族孤门”,6岁开始识字,8岁入书馆学习。

18岁“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肯严守师法家法。

因家贫无钱购书,他常到洛阳书肆里读书,记忆力特强,过目成诵,因此博通了“众流百家之言”。

离开太学后,曾两次出任过小官,皆因为人耿直,不愿趋炎附势,结果辞职还家,一边教书,一边钻研学问,从事著述。

60岁时曾被杨州刺史董勤辟为从事,后转沿中,63岁即辞官归里,著书、教授终生。

他的一生,都不与时苟合,对当时流行的充满谶纬迷信的神学化儒学持批判态度,也反对只记诵章句,训校文义的学风。

他著述甚丰,有《讥俗》、《政务》、《论衡》、《养性》等,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

(一)论人性和教育作用王充认为,人性具有差异性和可变性。

他说:“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人性的差异并非天意,而是自然因素影响而成的。

他认为生来就善或恶的人很少,绝大多数是中人,中人之性则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

他说:“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

”又说:“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

”也就是说,性可教而为善,只要有适当的教育,天下无不可教育的人。

王充认为,教育在发挥社会作用时具有隐效性,礼义教化似乎不能为国家增添财富和实力,教育的社会效益是间接的,往往被一些缺乏远见的人所忽视。

王充指出,从社会、国家的角度说,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维持纲纪伦常,激民向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效益。

教育对社会作用在于经过“圣教”渐化熏陶而使受教育者“文才雕琢,知能十倍”,可以为国家“任卿相之用”,也可以以借“仁义之力”来改造社会。

(二)论理想的培养目标王充把当时的人才归纳为儒生与文吏两大类,儒生是指有一定经学造诣的学者,文吏则是指虽无经学造诣、但有丰富官场经验的官吏。

他认为文吏与儒生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文吏以事胜,以忠负;儒生以节优,以职劣。

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天自然无为。

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

他认为万物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生物间的相胜是因为各种生物筋力的强弱、气势的优劣和动作的巧便不同,并非天的有意安排,天不是什么有意志能祸福的人格神。

天不能故生人。

王充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物也;物,亦物也",这样就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

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

他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

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与自然界的灾异无关,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只是人们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拟天的结果。

神灭无鬼。

《论衡》东汉前期王充哲学著作(1)

《论衡》东汉前期王充哲学著作(1)

《论衡》东汉前期王充哲学著作(1)《论衡》东汉前期王充哲学著作前言《论衡》是东汉前期王充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他一生反封建神学斗争的结晶。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汉和帝永元中(公元89~104年)病卒于家,终年70岁左右。

王充的一生是在忧患中度过的。

他出生于“细族孤门”,8岁进学馆学书法,十五六岁时赴洛阳太学求学,从著名史学家、古文经学家班彪学习。

他“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王充传》)。

大约在32岁左右,观天子临辟雍,作《六儒论》。

后王充返归家乡,先后担任上虞县功曹,会稽郡都尉府掾功曹,郡太守五官功曹从事(五官椽),因与长官、权贵不合,遂“废退穷居”,作《讥俗节义》、《政务》之书。

后归乡里,以教书为业。

王充于宅内门户墙柱,各置笔砚简牍,见事而作,著《论衡》。

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年届花甲的王充到扬州部的丹阳、九江、庐江等郡避难,应刺史董勤之召,到州里任从事,后入为治中(州刺史的助理)。

材大任小,职在刺割,笔札之思,历年寝废。

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王充罢州家居,同郡友人谢夷吾上书朝廷推荐王充,章帝“特诏公车征,病,不行”。

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乃作《养性》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

王充晚年“贫无供养,志不娱快”(《自纪篇》),处境凄苦。

王充生活在东汉前期,历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四朝。

这一时期,豪族门阀把持了东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大权,在思想上则以谶纬儒学作为统治工具。

他们全盘继承了从汉武帝以来,以董仲舒为代表的西汉官方神学思想体系和西汉后期大肆泛滥的谶纬迷信。

光武帝刘秀“尤信谶言”(《后汉书·方术列传》),他以谶言“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后汉书·光武帝纪》)宣布做皇帝,并提倡以图谶来决疑。

光武末年,初起灵台、明堂、辟雍,又宣布图谶于天下。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著作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著作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著作《论衡》1.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著作王充(27年—97年),字伯仁,汉代著名哲学家,他的著作《论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之一。

王充在《论衡》中主张唯物主义,提出了许多新颖而有深度的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探讨《论衡》的哲学观点我们来探讨王充在《论衡》中对自然哲学的观点。

王充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没有神灵的干预。

他反对迷信和神话,主张用理性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世界。

在《论衡》中,王充也探讨了人的本性和情感,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情感都是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不是单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

这些观点都体现了王充的唯物主义立场,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论衡》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看,王充在《论衡》中的这些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和道家哲学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反思。

在《论衡》中,王充还提出了许多前人未曾提及的新观点,如“物不可一,理无常成”,“非出民以口,有言而无意”,这些观点都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4. 对《论衡》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论衡》是一部标志性的哲学著作,它不仅引领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方向,也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充在《论衡》中的唯物主义观点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论衡》的研读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5. 总结王充的《论衡》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其中提出的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论衡》的研读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脉络,深刻理解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多地关注和研究这部杰出的哲学著作。

以上是我按照你的要求撰写的关于王充的《论衡》的文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试析王充的哲学方法

试析王充的哲学方法

试析王充的哲学方法
王充是中国东汉末年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哲学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实证主义:王充强调重视实际经验,强调通过观察事物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和实证,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2. 归纳主义:王充提倡通过归纳来理解世界,他认为通过观察和总结个别现象的共性,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他主张通过归纳来推导普适性的结论。

3. 实用主义:王充注重实际应用,他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

他强调哲学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要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4. 调和思维:王充在哲学思想中注重调和各种观点,他认为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不应一味地赞同或反对某种观点。

他主张在矛盾的观点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辩证的思维方法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王充的哲学方法是以观察实证、归纳总结和实际应用为基础的,强调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证来获取知识,通过观察和总结共性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注重哲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并通过平衡各种观点来解决问题。

再论王充的天道自然观——以王充反符瑞说为中心

再论王充的天道自然观——以王充反符瑞说为中心

反神学思想的ꎬ是他的符瑞、灾异之说ꎬ然前贤所论ꎬ对此却未予充分的注意和深入的分析ꎮ 有鉴于此ꎬ本文
择其符瑞之说进行必要的阐述ꎮ
一、 主张天道自然观ꎬ揭示神学思想产生的认识根源
符瑞、灾异之说ꎬ其思想之根本皆在于由天命思想演变而来的天人感应说ꎬ对此ꎬ王充以主张天道自然说
驳之ꎬ这等于否定了符瑞之说的理论依据ꎮ 他说:“ 夫天道ꎬ自然也ꎬ无为ꎮ 如谴告人ꎬ是有为ꎬ非自然也ꎮ
此知« 招致» 篇与« 寒温» 、« 谴告» 诸篇相类ꎮ
— 111 —
夫天ꎬ体也ꎬ与地无异ꎮ 诸有体者ꎬ耳咸附于首ꎮ 体与耳殊ꎬ未之有也ꎮ 天之去人ꎬ高数万里ꎬ使耳附
天ꎬ听数万里之语ꎬ弗能闻也ꎮ 人坐楼台之上ꎬ察地之蝼蚁ꎬ尚不见其体ꎬ安能闻其声? 何则? 蝼蚁之体
细ꎬ不若人形大ꎬ声音孔气ꎬ不能达也ꎮ 今天之崇高ꎬ非直楼台ꎬ人体比于天ꎬ非若蝼蚁于人也ꎮ 谓天非若
道自然说驳之ꎬ否定了符瑞之说的理论依据ꎮ 王充针对“ 儒者” 盛称的凤凰、麒麟这两个重要符瑞
的相关论调ꎬ大量运用设类譬喻等方法ꎬ逐条批驳ꎬ“ 释物类同异ꎬ正时俗嫌疑” ꎮ 在王充的符瑞观
中ꎬ他把天命给剥离掉了ꎬ符瑞仅是一种应自然之和气而生的吉祥之物ꎬ这与董仲舒、刘向等汉儒将
符瑞与天命联系起来是明显不同的ꎮ 但是ꎬ王充没有彻底抛弃、破除符瑞思想ꎬ而是承认符瑞的存
星徙之实ꎬ未可信用ꎮ 天人同道ꎬ好恶不殊ꎮ 人道不然ꎬ则知天无验矣ꎮ ( « 变虚» )
荧惑守心ꎬ自先秦以来素被视为危害君主的重大灾异ꎬ而为了保住君主ꎬ于是有移祸于大臣的做法ꎬ汉成帝时
丞相翟方进就是以为皇帝承担此祸的名义而被迫自杀ꎮ 王充特以“ 荧惑守心” 论为例ꎬ用层层设疑的方式ꎬ
批评了这类天人感应之说的荒谬ꎬ最后的结论“ 人道不然ꎬ则知天无验矣” ꎬ可谓掷地有声ꎮ 另外如« 寒温»

王充批判反思的对象

王充批判反思的对象

王充批判反思的对象王充批判的就是这种流俗型的“天人感应论”,即天报善恶论。

而他之所以要批判这样的“天人感应论”,又与他的人生经历和由人生经历而形成的社会、人生观大有关系。

王充出身“孤门细族”(《论衡?自纪篇》),在讲究门弟的汉代社会难免求仕无门,王充又有强烈的功名心,这种欲达而未能达的矛盾在王充那里是很突出的;王充生性好走极端,往往过份而不必要地“疾俗情”,因而使自己常常处于与环境对立的情态之中。

这样,当王充因不成功而强烈地感受到环境的鄙夷和压迫时,他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经验,并逐渐形成了“性”“命“分途的观点。

所谓“性”、“命“分途,说白了就是人的万翩故所为与人的所得所遇无关。

王充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好坏、才智高低、能力强弱,由“性”和“才”来决定,而他的贫富贵贱、穷达寿天,则由“命”管着。

在社会的领域,君主的品德优劣,是否想治理好天下与君主的“性”和“才”有关,而天下能否达到治的境界则由“国命”来决定。

《论衡》的第一篇叫《逢遇篇》,该篇的第一句话就是:“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

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

”第二篇《累害篇》,言“修身正行,不能来福;战栗戒慎,不能避祸。

祸福之至,幸不幸也。

”第三篇《命禄篇》,则言“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

”《论衡》开篇的那一组关于性与命的文章,讨论的都是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的问题。

王充的回答是否定的,他的结论是:“临事知愚,操行清浊,性与才也;仕宦贵贱,治产贫富,命与时也。

”(《命禄篇》)据专家考证,论性命的那组文章是王充晚年的作品,但在王充手定的《论衡》卷次中,它们却排列最前,成为开卷即见的篇目,由此可知王充对性命的看法在他的思想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王充断然割裂性与命,把人的所做所为划归“性”的范围,而把人的所得所遇划归“命”的范围,强调人可以由性之本然而求之,却只能由命之定数而得之。

这样一个王充,当然接受不了流俗型的“天人感应论”,因为后者正是在“天人感应”的形式下,在人的所做所为与人的所得所遇之阿建立起了因果关系,并且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关系。

“自然”而“命不可勉”从方法论视角分析王充关于“命”的观念

“自然”而“命不可勉”从方法论视角分析王充关于“命”的观念

化 的过程 。在人 类认 识 的历 史长 河 中 , 自然 一 次又 一次 地被 设 置 ,设 置之后 的 自然又 不 断地被 更
收稿 日期 :2 1—9 1 0 00 .0
作者简介 :王永哲 (9 6 ,男 ,湖南永兴人 ,讲师 ,硕 士,研 究方向:中国哲学 17 一) ① 参见 :文献[】 4.
格 意志 的 自然 。王 充把 这样 的 自然 客观 化过程 进 行到底 ,从而 导致 了 “ 命不 可勉 ”的 囚笼 。


“ 自然”是对人格 意志的排 除
Se 2 1 p, 01
“ 自然 "而 命 不可勉 " “
— —
从方法论视 角分析王充 关于 “ 命" 的观 念
王 永 哲 ,何 丽君 2
(. 衢 州职 业技术 学 院社 会科 学部 , 浙江衢 州 340 ; 1 200
2 .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 究所,江西南 昌 3 03 ) 30 8
清 晰地 了解 王 充思想 在 思想 史上 的位 置 。最近 的研 究偏 重 于方 法论 角度 ,指 向王 充 思想 的 内部 ,
分 析其 思想 形成 的逻 辑进 演 ,这 将有 助 于更加 准 确地 了解 王充 的 思想 。从 方法 论 的视 角 来审 视王 充 的 “ ”观 念 :“ ”是王 充 思想 进演 的逻辑 终 点 ,而其 逻 辑 的发 生是 从 自然 开始 的。 自然 是 命 命 人类 认 识活 动所 指 的对象 ,每 一个认 识 的过程 实 际上 就是 认识 主体 进行 着 主观 客观 化和 客观 主观
7 2
温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1) 2 卷第 5 2 1第 4 0 期
新 。认 识主 体所 做 的努力 都在 于 能够 实现关 于 自然 的一 个更加 真 实 的描述 之 目标 。人们 对 自然 的 逐 步认识 是 自然 主观 化 的过程 ,自然 正是在 这个 过程 中被 设 置起 来 ,而人 的认 识活 动 实际上 就 是

王充既批灾异说又谈瑞应的矛盾辨析

王充既批灾异说又谈瑞应的矛盾辨析
21 0 0年
《 | 和Ⅱ 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J l 00第 2 卷 第六期 u_ 1 2 9
总第 6 期 8
王充既批灾异说又谈瑞应的矛盾辨析
刘祝环 永洪
( 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 自贡 630 ) 4 00
【 捅 婴 J 王充的思想体系 来是 看起 充满矛 衙的, ・ 他r方面对 灾异说 杀人”为例,指出雷 “ 持 妄击不罚过” 。雷不过足一种火,所以遭雷之 人“ 中头则须发烧燃,中身则皮肤灼焚,临其 上闻火气” 。雷电是 有瑞应,称颂汉代最多,超过以往。但仔细纠察,这对矛盾竟能相互兼容。 种自然现象, 足阴阳二气相激而形成的。 人遭雷, 完全出于偶然, [ 关键词] 充 灾 : 应 矛 王 ; 异说 瑞 ; 盾 “ 人在木下屋问 , 偶中而死 ” 把雷劈死人说成足天神发怒,有意惩 。 汉代盛行灾异说,认为天足 高无一的神,像人一样具有感情 罚有过失的人 , 竟虚 占 ” } : “ 也 。 他根据现实经验发难道:如果天 能 和意志。董仲舒说,天是 “ 百神之大君” 班同说,天是 “ 。“ ’ 居高 赏善罚恶 ,为什么谋财 害命 、鱼 肉一 方之 徒 .不但未受天罚 ,反而 理下为人镇”。 的世界主宰。 这种灾异说甚 把阴阳五行都附 } “ : 了 皆得阳达,富厚安乐”? 为什么 “ 人之命不短,善人之年不 感情道德属性,使之成为天神意志的体现。 它认为人的模样、 感情、 长?” “ 圣人必师动军,顿兵伤上” 又有什么意义? 道德是天的副本, 提倡 “ 天人相与 的灭人感应说, 认为 “ 灭了 在汉代时期 , 盛行 “ 天神谴告人群 , 犹人#责怒 臣下 的天 受命 于天” “ ,。 承天意以从事 ” 38 ,[7 ) 因此天神 能赏善 罚恶;村主 人感应 的谴告说 。 ¨食、水、旱、虎 害、虫灾等等 ,被说成足天神 7 的喜 怒、操 行好坏和政治得失都会感动天神作相应 的报答 ,而 自 然 对君主或官吏的谴告 。 董仲舒说 :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 “ 而天乃先 出 界的变化就足天神意志的体现, 自然界的变异和灾害现象就 是灭神 灾害 以谴告之 。不知 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而伤败 对 君主 的谴告和惩 罚。 乃 。 王充则认为 “ ” 谴告于天道 尤匏,故重论之 ” 他指 出, 王充对灾异说的批判 灭足无意识的 自 然实体,灾异的发生有自身的规律。如日食月食有 充针对天有意志的学说 ,详细闸述 了天 足 自 然无 为的观点。 定的闱期,“ l 四_二月}一食,五月六月月办一食,食得常数” 卜 _ l 。 他指出地和天一样,是 自然实体 ,日月星辰均 “ 系于天 ,随天【时 。 『 1 { 。 水旱灾害是“ 天之运气, 时当自 , “呖久白雨, 然” ‘ 雨久自吻” 。 转行” 。 他把天和人加以对比说: 何以[ 天之 自 … “ 知] 然也?以灭无 一 “ 云积为雨, 雨流为水” , 雨雪霜辫都是地上的蒸气遇到不同 “ 口目也。案有为者, 口目之类也 。口欲食 而 日 欲视 ,有 嗜欲 于内, 的气温而形成的自 然现象。虫、虎都是自然界的生物,吃东西足其 发之于外, 口日求之,得 以为利 ,欲之为也 。今无 口 目 之欲 ,于物 _性,其生死出没自有H期。关于旱灾是天神对君主骄横暴虐的谴 奉 无所求 索,夫何为 乎?” ”就是说,天和人不一样 , 没有 口 日,没 责,涝灾足天神对君主迷恋酒色的谴责,虫食 物、老虎吃人足天 有欲 望,所以也就没有意识 。 神对官吏 为奸的谴责的说法 ,王充说:“ 能谴告 人君 ,则亦 能故命 天 王充吸取 了道家 自然无为的思想 ,认 为 “ 夫灭小能故生人,则 圣君” 今则小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 ,“ 其生万物,亦不能故也。天地合气万物白生矣。 他说, H月五 劳也 ”? ” 案世清廉之上 ,西不能一 ,居功 曾之官,皆有奸心 私 ” “ “‘ 星之行,皆施气焉” …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施放出来的 “ 恬淡无欲, l, 町以幸 ,苞苴赂遗 ,小大 皆有 ” } 故 { , 说老虎吃人应功曹 为奸 , 无为无事 ”的气 自然形成的。“ 天地合气 ,人偶 自生” 。 “ 。 。 天 难道老虎天天吃人吗?说身黑头赤的虫了为灾,足由于武官贪墨, “ 地合气万物自生” 天覆于』 ,地假于下,下气蒸上一 卜 。“ : 气降下, 身赤头黑的虫子为灾是由于文官侵渔, 可是, 威胜于官, “ 取多于吏, 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 ” 人和万物皆 “ 困气而生,种类相产” , 其虫形象何如状哉 ? “ 并无主宰之神。他针对 “ 天生五谷以食人,生丝麻以农人”的神学 综l ,王充用 “ 所述 自然的天取代了黄仲舒神秘的 ‘ ’ 天 ,用唯 目的论,指 出: 天 者,普施气万物之中 , “ 谷愈饥而丝麻救寒 ” “ 。 万 物主义 的元气 自 然论批判 -神学 目的论 。 r 从而对天神意志 和“ 天 物之生 ,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谷 町食,取 而食之,见丝麻 町 人合一”的 点进行了激烈而彻底的抨击,达到了对于当时迷信空 农,取而农之 ” … 完全 足一种 自然而然 的事情 。“ , 春观 万物之 生, 气 的 “ 陷廓清 ” 之功效 。然而 ,王充在反对天神意志 的同时 , 催 秋观其成,天地为之乎?物 自然也 如谓天地 为之 ,为之宜用于, 却建立了自己的一个有关 “ 瑞应”的思想体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天地 安得万万干干手, 并为万 万干千 物乎?” 。 说天有意生丝麻 王充足 怎样构建起 自己的瑞应体系的 。 。 五谷以农食人,就 是把天当成 “ 农犬桑女之徒 ” “ , 不合 自 ” 未 然 ,“ 二、王充 ‘ 论衡》中的瑞应思想 可从也 ” ” 充认 为,“ 。 天动 小欲 以生物而物 自生,此则 自然也: 王充主 张瑞应 是真实存在 的, 他说 : 凡人禀贵命於天 ,必有 吉 “ 施气不欲为物 物 自为,此则无 为也” 。 王充的这种 自然无为思 验 见於地 。见於地,故有天命也 ” “ : 有殊奇之骨 ,故有诡 异之 验; 想,从根本上 定了天神 意志的存 在。 有神灵之 命,故有验物之 效。 。所 以,帝 王的出生 , 必有怪 奇, ” “ 汉代的谶纬学说 认为君权神授 ,帝王 是天神 用神物生出来的 , 小 见於物 ,则效於梦矣 ” 。 对古代传闻采取过怀疑态度 的王充认 符瑞是天神授 命帝王的象 征。王充指出 认为: 人 , 也。虽贵为王 为黄帝 “ “ 物 帝妊 二十月而 生,生而神 灵,弱 而能 言”是 “ 当为帝 ” 命 , 侯,性不异于物。 他运用 “ ” 物生自类本种”。。 ”的观点,指 帝 “ 母之身留多十月 ” 故在 。 甚争在 《 奇怪篇》 中遭到批 判的后稷 王也是人生的,不是天神用 “ 奇吉之 物” 产生的后代 。他反驳 j 之母履 人人迹 生后稷 的故事也有些真 了。 , “ 禹母吞慧苡而生禹”, 岛母吞燕卵而生离” “ “ , 后稷母履人人迹而 充为了论证他的观点,进行了更多的举证,他说 “ 伊尹且生 生后稷 ”的观点 。关于汉高祖刘邦是其母 龙交 配所 生的说法, 之时,其母梦人 ( 为)[ ] i 已日:‘ l 胃 臼l水,疾东走,毋顾。 { ’明旦, 充反驳说: 且失含血之类 , 与为牝牡 ; “ 相 牝牡之会 , 皆见同类之物。 视 F 水 ,即东走十里,顾其乡 皆为水矣 ”是因为 “ 1 伊尹命 不当没, 精感欲动,乃能授施。若夫牡马见雌牛 , 雀见牝鸡 , 相与合者, 故其母感 梦而走 。 雄 ”他解释 “ 管仲 与 公争,引弓射之 ,中其 带钩 ” 桓 异类 故也。今龙与人异类,何能感于人而施气 ?” 今 贵人之 气,更 的事件 为桓公 “ “ 命当富贵,有神灵之助 , 故有射钩不 中之验 ” 。他认 禀贱物之精,安能精微平?”并根据 “ 子性类父” 的经验说,如 为赵氏孤儿 危难关头被藏匿于母亲裤了中始终不l泣,“ 哭 遂脱得 果刈邦 为龙 的儿子 ,就应 当能够腾 云驾劣 。 活 ”最终 “ 续赵 氏祀,足为文子 ”也是 “ 命也 ” 。 。 相类似 的还有 对于 “ 人有是非,阴为德害,天辄知之 ,又辄应之 ” 的天人 窦太后的弟弟交广国的故事, 自 “ 他 幼 为人所掠卖” “ , 转卖十余家” 感应论,特别是 “ 人君为政失道,天用灾异谴告之” 的说法, 作奴,随主人入山作炭,与百余人共卧炭下,“ ” £ 炭崩尽压死,广国独 充用大量的篇章进行了反驳。 得脱” 后闻窦太后新立,上书自承,拜为章武候。王充解释其原因 。 命 j 。 王充 认为, 行善者福 ,为�

谈谈你对王充所带关联的看法作文

谈谈你对王充所带关联的看法作文

谈谈你对王充所带关联的看法作文篇1王充是一位古代哲学家,活跃于汉代后期。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比如,他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不仅动物植物有灵,就连山石河流也都是有灵性的。

这可真是太神奇了,是不是跟我们平常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王充还提出了一个"气本说",就是说整个宇宙由气构成,不同的气会产生不同的东西。

有的气会变成水,有的气会变成石头,有的气会变成动物等等。

我们呼吸的空气,其实也是一种气哦!除了这些奇特的想法之外,王充还研究了很多其他有趣的事物。

比如他认为,天地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就像我们过年一样,一年圆一年,一直循环下去。

不过在写作文之前,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用简单的语言,生动有趣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哦。

让老师和同学们看了都能真正懂你在说什么。

加油吧,小朋友们!篇2王充是谁呀?他是一个活在公元27年到97年之间的哲学家、诗人。

他曾经对当时的社会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他最著名的著作就是《论衡》,里面收录了他在不同场合提出的观点。

听起来很有意思对不对?王充认为很多人盲目地相信一些没有根据的东西,比如说迷信啊、巫术啊之类的。

他希望人们能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不要被一些虚假的说法给骗了。

我觉得这一点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确实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被别人随便糊弄。

另外,王充还提出了"阴阳是太虚生万物"的观点。

也就是说,宇宙间阴阳相济、气体运行,才孕育出了各种生命和万物。

这听起来很科学啊!我们上过自然课,老师讲过天地万物都是由原子、分子这些微小的粒子组成的,王充的想法和这个很像哦。

不过王充也有一些让我觉得怪怪的想法。

比如他认为,人死后就彻底消失了,不会有灵魂转世重生。

还有对于男女之间的关系,他也提出了一些现在看来有点超前的想法。

总的来说,我觉得王充是一个很有独立见解的人。

他不轻易被别人说服,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观察和思考。

王充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王充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第42卷第3期 济宁学院学报2021年6月Vol.42 No.3 JournalofJiningUniversityJun.2021 文章编号:10041877(2021)03003105王充的自然主义天道观任鹏程(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01) 摘 要:在儒家哲学中,对“天”有关问题的探讨便是天道观。

王充的天道观是一种自然主义天道观。

他认为,自然和无为是天的根本特色,并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从经验事实的角度驳斥天人感应和谶纬迷信;二是从元气自然论的角度提出天以气生物。

沿着这种致思路线,王充强调天自然生人,性命含气,宣扬性命初禀之时便不可改。

这在反对天人感应和谶纬迷信的同时,又陷入了宿命论的境地。

关键词:王充;天;气;自然;性命 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10202作者简介:任鹏程(1990),男,山东泰安人,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人关系是汉代哲学的重要议题。

作为汉代儒家的代表性人物,“王充的哲学思考,也是围绕着天人关系问题而展开的”[1]93-97。

关于“天”,汉代思想家普遍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并能有目的地生人。

如,董仲舒言:“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尊也。

”[2]402“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

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

”[2]318人的形体、血气、德行、好恶、喜怒、受命等,皆源自天。

对此类观点,王充批判说:“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此言妄也”[3]70“夫天道,自然也,无为。

”[3]294王充认为,自然、无为是天的特色,凡是人为的、刻意的,都不是天的属性。

那么,王充是如何论证自然主义天道观的呢?在儒家天道观方面,王充有什么贡献?又有什么不足?或者说,王充自然主义天道观的致思逻辑是什么样的?本文对此类问题进行讨论。

发愤著书说和王充思想

发愤著书说和王充思想

第二节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愤怒出诗人”,这是西方流传的一句名言。

诗人往往诞生于愤怒,诗作往往是人的愤怒情感的发泄。

德国作家丁.凯尔纳在《诗》中说:“真正的诗歌只出于被深切苦恼所炽燃着的人心”。

这句话在我国古代的《诗经》中也能找到它,《诗经》中的无名氏已在吟唱:“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良”,心之忧,故歌且谣。

尽管“状”和“愤怒”在情感的强度上有别,但如与欢愉、和平、宁静的心理相比,毕竟还是可以把它归为一类,即属于创作的经历和情绪。

这可以说是古文人“发愤著书”说的先声。

纵观整个中国古典文论史,虽然处于正统和主流地位的儒家文艺思想所要求于艺术家的是“发乎情,止乎礼仪”,是“主文而谲谏”,是“温柔敦厚”,但艺术家们仍然走出了一条叛逆之路,从“诗可以怨”中发挥出来的“愤”的意义,在历代文论中都有所申张并形成了一条颇为鲜明的脉络,在司马迁之前,这条脉络大约是“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诗·园有桃》)——“诗可以怨”(《论语》)——“发愤以抒情”(屈原《惜诵》)——“愤发于中而形于外”(《淮南子》)。

在文艺创作的意义上首次明确应用“发愤”一词的是屈原,《九章·惜诵》中说:“发愤以抒情”,说明自己创作时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出于“愤”,与之同等的还有“怨”、“忧”、“愁”等用语。

西汉刘安更是在《淮南子·本经训》中说明,人的内心愤懑之情必须通过外在的行动给予渲泻,“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则愤,愤则怒,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然而,把屈原及淮南子等人的“愤”与“作”之间的关系正式在创作领域确立下来,并极大的影响了后世的人物是《史记》的撰写者,西汉司马迁。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文学理论方面的重要建树是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并在此基础上感同身受,归纳出了“发愤著书”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王充——精选推荐

王充——精选推荐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他出生于“细族寒门”,少年时代好学深思,青年时代到京师洛阳的太学求学,师事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经学家班彪。

曾担任过县郡的属吏,晚年回乡从事教学、著述。

在两汉时期,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占据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而王充治学博览群书,不拘泥于当时盛行的儒家经学的章句之学,更多的吸取了先秦、两汉时期的道家学说,他的思想超出了经学的藩篱。

针对当时的社会上各种虚妄学说盛行的情况,他高举“疾虚妄”的旗帜,以道家的天道自然观念来反对两汉时代盛行的天人感应论,并把这种自然观念贯穿到人生与社会领域,所得出的结论有无鬼论,也有宿命论,可谓好坏参半。

他一生写了很多著作,只有《论衡》一书流传下来,使我们研究王充哲学思想的基本材料。

一、天地含气、天道自然首先,他认为天地都是物质实体。

他说“天哲,气耶?体耶?如气乎,云烟无异,安得柱而折之?女娲以石补之,是体也。

如审然,天乃玉石之类也。

”其次,他认为天与地是含气的物体。

他“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 “天之动也,视气也,体动气乃出,物乃生也。

” “ 天地不生,故不死;阴阳不生,故不死。

夫有始者必有终,有终者必有始。

唯无终者,乃长生不死。

“再次,他认为天气与地气结合产生万物和人,并且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

他说“天覆于上,地覆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结论,“夫天道自然也,无为。

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黄老之家,论说天道,得其实矣。

” 二、人死不为鬼鬼神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的老问题,历代思想家们为此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王充实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无神论者之一。

他认为,“夫人所以生者,阴阳气也。

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

人之生也,阴阳气具,故骨肉坚、精气盛。

精气为知,骨肉为强,故精神为言谈,形体固守。

”“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三、时数然也 ,国命在天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认为今人和古人相"齐",今人与古人气禀相同,古今不异,没有根据说古人总是胜于今人,没有理由颂古非今。

论王充的朴素无神论思想

论王充的朴素无神论思想

论王充的朴素无神论思想作者:郑辰霁来源:《写作(中旬)》2016年第10期摘要:汉朝时期神学思想大行其道,从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开始,形形色色的神学世界观以及世俗迷信势头强大。

王充从批判有神论的理论基础——神学唯心主义出发,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否定“天”具有独立意志。

在此基础上王充对有神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以证明有神论的荒谬和无神论的合理性。

在提出和证明无神论的过程中王充注重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采用以实物和事例证伪、逻辑分析指出漏洞等方法。

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王充的无神论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实用主义的目的和经验主义等,因而属于朴素的无神论。

总的来说,王充建立了较完整的有神论批判体系,对后世无神论及唯物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王充;批判;有神论;无神论;局限性一、对有神论的全面批判王充对汉朝时期的有神论思想展开火力全开的攻势,从批判有神论的理论基础——神学唯心主义出发,对有神论产生的原因分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显示有神论的荒谬虚妄,达到批判、推翻有神论以宣扬无神论的目的。

(一)批判理论基础——神学唯心主义欲彻底推翻一种理论,最基本的步骤自然是推翻其理论基础。

有神论的理论基础即为神学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

王充即是通过论证物质的第一性来推翻神学唯心主义。

汉代的天人感应等理论认为“天”是有独立意志的,可以感应人事。

然而王充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不存在操控人事的独立意识。

包括天在内的万物其实是由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

“王充以元气自然论为基础,论证天的物质性,否定天的意志性,肯定天道无为,万物自生,驳斥天人感应论,有力地批判了有神论的理论基础——神学唯心主义。

”[1](二)论有神论产生的原因1.社会因素(1)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王充在著作中提到“衰世好信鬼”。

他从社会历史的高度,敏锐地发现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是迫使老百姓将精神寄托于鬼神之上的重要社会根源。

论王充的_自然_观(可编辑)

论王充的_自然_观(可编辑)

论王充的_自然_观论文摘要王充的自然观念被各种思潮所诠释,呈现出复杂而难以琢磨的特征。

对王充的评价,一方面他被认为是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另一方面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的命定论的帽子置于他的头顶,诚然我们的确在王充自然观的论调中既可以看到唯物主义的倾向,又能察觉到一个郁郁不得志,无法摆脱执著人生欲念的贫苦知识分子基于自己真实感受所发的悲观理念。

但若单从任何一方出发,则必将使某一方被扩大,而另一方被忽略。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让王充回归到他所处的时代思想中,整体地看待王充的思想,就会发现王充的自然观念既受当时科学发展的影响,又是无法脱离儒者本质的,王充所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论辩态度,立“感应”“谴告”而破“谴告”“感应”。

因此本文从王充儒者本质出发,以“不故生”的“自然”观念为主线,从本然和实然两个层面分析王充自然观念,哲学意味上自然观的天道观念内涵和天道观念下所包含的具有科学意味的“自然”观。

一,从哲学角度出发,王充天道观念内涵中的“气”和“天”呈现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倾向,但却并非物质的存在,王充只是在当时科学精神的影响下,喜欢把思想落实到具体形态上,“天”的存在同汉儒的观念一样,具有多重义项。

“气”是阴阳五行的解释系统,“偶适”是解释“不故生”观念的重要概念,当没有目的性的生成无法解释时,“偶适”是最好的“自然”说法,以及和天道自然紧密联系的极具儒家特色的王充的人性论。

二,从科学角度出发,除王充天道观念之外,学者们忽略的王充的自然观念的其他方面,王充与周易思想相联系的“象数”观念,“变化”观念,用自然偶适解决传统神秘事件的“鬼神妖”观念,以及王充哲学思想关照下的科学知识。

自然的观念本来就涉及哲学和科学的领域,而王充因其所处的背景,使哲学和科学处于一种统一的状态,所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有助于全面整体的把握王充的“自然”观关键词:王充自然天道科学ABTRACTThe idea of nature of Wangchong was complex because of different ideologicaltrends′interpretations.On the one part, Wang was accounted a great materialists,on theother part, the hat of downright pessimistic predestinarianism was in his head.Ofcourse, For the evaluation of Wang Chong, we can both see the tendency towardsmaterialistic and the true sense of pessimism theory from a poor intellectualdepressed frustrated, unable to shake off persistent desire of the life. But if any partyto proceed alone, it certainly will be expanded party, while the other is ignored. So ifwe can allow Wang to return to he thought times the overall look at Wang's ideas, youwill find a natural idea is well received by Wang was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development, but also can not be divorced from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Wang isshown argument a positive attitude, legislation "induction" "contingent divisions" andbreaking "condemn Report" "sensitiv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fucian nature ofWang, "not so raw" and "Nature" as the main line, from the authentic and real thennaturally the concept of two levels of Wang, philosophical ideas on the natural viewof Heaven under the concept of meaning and Heaven contains scientific means"natural" conceptFrom a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the concept of Wang Heaven connotation of"Qi" and "days” of showing a certain tendency to materialism, but not the substance,Wang only in the science and spirit of the times likes the thoughts into concrete form,the "days" with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existence, having multiple meanings. "Qi" isthe explanation of the system of yin and yang, "even appropriate" to explain theconcept "not so raw" of important concepts, when there is no generation can notexplain the purpose, the "dual fitness" is the best "natural" argument,and Heaven veryclosely linked to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ng Confucian theory of humannatureFrom a scientific point of view, in addition to the concept of Wang Heaven, Wang thought associated with the Book of Changes "as the number of"concept, "change" concept, the traditional use of natural mystery even appropriate toresolve the "demon spirits" concept, and under the care of Wang's philosophy ofscientific knowledgeThe concept of nature would have to involve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and science,and Wang because of the context in which that philosophy and science in a unifiedstate, so starting from these two areas, contribute to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theoverall Wang's " Nature "KEY WORD: Wangchong Natural Science Heaven目录绪论1一自然观的概述31.1本然和实然之解读 31.2 “自然”之解读 4二王充自然观的天道内涵62.1《论衡》中的“自然”范畴 62.2《论衡》中的“偶适”论. 82.3《论衡》中的“气”论 102.4《论衡》中的“天”概念12三王充自然观的展开143.1《论衡》自然观下的“人性”论143.2《论衡》自然观中的“象”. 163.3《论衡》自然观中的“数”. 203.4《论衡》自然观中的变化观念. 223.5《论衡》自然观中的鬼神(妖)观念. 28四王充自然观中的科学..324.1《论衡》自然观中的天文学知识 324.2《论衡》自然观中的农学知识. 354.3《论衡》自然观中的医学知识. 37五王充自然观念的意义..38参考文献41后记.43论王充的“自然”观绪论从人类诞生起,就和周遭的世界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也一直在思考着自身和世界的这种存亡问题。

_自然_而_命不可勉_从方法论视角分析王充关于_命_的观念

_自然_而_命不可勉_从方法论视角分析王充关于_命_的观念

网络出版时间:2011-9-15 15:03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3.1345.g4.20110915.1503.010.html第24卷第5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11年9月V ol 24, No 5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Sep, 2011“自然”而“命不可勉”—— 从方法论视角分析王充关于“命”的观念王永哲1,何丽君2(1.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浙江衢州 324000;2.南昌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38)摘要:在方法论视角下,王充“命”观念表现为自然客观化的逻辑进演。

“自然”是对人格意志的排除;“自然”挂靠在“气”之上而令事物有“性”、“命”之特征,因此,“性”、“命”也是“自然”;人格意志归根到底也是“自然”。

故而王充认为:“命不可勉”。

关键词:王充;“自然”;自然客观化;“命”;“命不可勉”;方法论中图分类号:B23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1)05-0071-06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1.05.010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获得王充的“命”观念备受后世争议,学术界对其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并且成果不断。

在研究工作中,诸多学者都引用了王充思想中的另一观念“偶”。

萧萐父、李锦全在他们所编的《中国哲学史》中概括:“人、物各自受气,或厚或薄,这是‘偶’,受气后命运终身不变谓之‘命’。

”[1]王晓毅则认为:命运的必然性是无形的,而在有形的世界中,人们所能目睹的命运,无非是些偶然事件的遇合[2]。

日本学者佐藤匡玄则试图把命和偶然性统一起来,他认为:“从人的立场看,社会的遭遇虽然是一个不能以因果关系来看待的偶然,可是其现象的背后却隐藏着内在原理的自然法理即必然,那就是命。

”①王雪通过研究王充的道家思想,提炼出“偶”和“自然”的联系:“物偶自生的内在根据是天道的自然无为,元气同样具有自然无为的特性。

王充的哲学

王充的哲学
王充的哲學
第一節 疾虛妄而歸實誠 第二節 元氣自然論與批判讖緯譴告 第三節 評價:自然主義與
書影、王充墓
第一節 疾虛妄而歸實誠
• 簡介。王充(公元2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一共寫有四本书:《讥俗节义》、《政务》、《养性》和《论衡》。今 僅存《論衡》,共八十五篇(《招致篇》有目无文)。
何以[知]天之自然也?以天無口目也。案有為者,口目之類也。口 欲食而目欲視,有嗜欲於內,發之於外,口目求之,得以為利欲之 為也。今無口目之欲,於物無所求索,夫何為乎?何以知天無口目 也?以地知之。地以土為體,土本無口目。天地,夫婦也;地體無 口目,亦知天無口目也。使天體乎?宜與地同。使天氣乎?氣若雲 煙;雲煙之屬,安得口目?
• 二、批判谶纬谴告之说及形神論 • 譴告不合天道之自然、無爲特性。《譴告》:夫天道,自然也,
無為。如譴告人,是有為,非自然也。黃老之家,論說天道,得其實矣。
• 神意論的內在矛盾與譴告之說。《自然》:天能譴告人君,則亦能
故命聖君,擇才若堯舜,授以王命,委以王事,勿複與知。今則不然, 生庸庸之君,失道廢德,隨譴告之,何天不憚勞也?
第三節
• 《無形》:人稟元氣於天,各受壽夭之命,以立長短之形,猶陶者用
土為簋廉,冶者用銅為拌杅矣。器形已成,不可小大;人體已定,不可 減增。用氣為性,性成命定。體氣與形骸相抱,生死與期節相須,形不 可變化,命不可減加。
• 受“命”有三類:正命、隨命和遭命。“正命”即“吉命”, “不求而得”、“不為而成”。“隨命”即隨自己德行之善 惡而或吉或凶。“遭命”,稟受此“命”之人無論如何行善 積德,結果都會身遭災禍。三“命”都是在氣化的過程中自 然產生的,這裏的“天”仍然是自然的。
• 骨相論。稟氣受命會反映在骨相上。命之貴賤與骨相相一致, 骨相可以反映人之命的貴賤。

王充的教育思想

王充的教育思想

王充的教育思想王充(约公元27-100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1、"学之乃知,不问不识"王充反对生知说,反对知识的先验论。

他说:"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生)者八他反对那种认为圣人能前知千岁、后知万世的说法,认为"学自知,不问自晓"的事是古今所没有的。

他说:"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人的天才条件虽有不同,但要知道事情、认识世界却是由于学习;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不询问不能明白。

王充重视知识的力量,认为有知识就有力量,"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他指出没有学问的人,好象谷和米,不能食用,价值不大;有学问的人,好象谷己成粟,米已成饭,可以直接利用了。

他这样早就有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他很重视后天的学习与认识,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

2、"见闻为"与 "开心意"王充认为教学过程包括"见闻为"感性认识和"开心意"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所谓"见闻为",就是说,教学中首先要依靠耳闻、目见、口问、手做,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他说:"须任耳目,以定情实",须经过耳目感官来确定实际情况。

反之"如无闻见,则无所状"。

这个"状"字,指的就是依靠自己所闻所见获得的感性认识在脑子里的反映。

"状"有描写、复写的意思,即感官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的感觉和印象。

王充认为这是认识的最根本的条件,圣人也迸脱不了,所以他说:"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自然篇》看王充的矛盾思想
作者:未梦娇
来源:《卷宗》2017年第14期
摘要:王充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将“气”与自然、宇宙、道德品行、本性等联系在一起,完成自己对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

但同时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以及思想的狭隘性,他的许多观点也是自相矛盾的。

关键词:自然无为;气;德行;本性;遣告
1 自然无意识的天
《自然篇》开始便提出了“气”的概念,将气与万物的生长联系在一起,直击董仲舒所提倡的“天人关系说”,反对天的意志论,认为五谷和丝麻主要是自然地因为气而生长的,人们也是因为需要才使用它们,“见五谷可食,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而不是天有意识的去产生。

从产生的原因上阐述了自己否定的理由。

同时又解释了人的能动性,人自己可以吃东西、穿衣服,这些都是根据需求使用的,自然而然产生的。

同时灾变也不是天来警告人们的,“由其有灾变不欲以谴告人也”,天是没有这种意识的。

为什么是自然呢?将人与天作比较,人是有意识有欲望的,而天则恰恰相反。

他们主要的区别在于“以天无口目也”。

王充论证了“土——地——天”天的自然与无意识。

“今无口目之欲,於物无所求索”,如果将天比作气,那么天也是没有口目的。

关于天地万物产生的原因,王充归结为运动的“气”。

“天之动行也,施气也,体动气乃出,物乃生矣”,“夫人之施气也,非欲以生子,气施而子自生矣”,他将万物的生长比作胎儿在母亲肚子里慢慢成型的阶段,母亲孕育与天施气,并不是有意识的为了做些什么,胎儿与气也不是有本身欲望。

万事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这就摆脱了董仲舒时代的唯心主义的束缚。

但同时他又将气赋予了一定的性质,“气也。

恬淡无欲。

”人为的用恬淡无欲去形容气,将老聃的长寿与承接天的气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客观存在的,有向唯心主义过度的倾向。

2 无为的天
首先以“天——桓公——仲夫”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桓公无条件信任仲夫,天却用遣告纠正自己任命的国君,这显然是不成立。

难道天还没有桓公聪明吗?若天有意识,对于君主,为何是挑选——验证——遣告,“何天不惮劳也”。

用曹参与汲黯二人“无为”而地方大治的例子进行论证,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便是管理而自己“无为”。

但他们并没有受到天的谴责,难道相比君主,天对曹参与汲黯更好吗?“天与王政随而谴告之,是谓天德不若曹参厚,而威不若汲黯重也,”天是不存在遣告的。

对于瑞应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天不会制造祥瑞,更不会通过祥瑞去表扬或者提示一些东西,相反这些都是人为猜度的。

瑞应的产生就有很多疏漏,《河图》、《洛书》作为人们所崇拜预言历史的书籍,“黄石公授张良书”的西汉传说,天在没有笔墨纸砚的客观条件下如何得成大作的呢?张文立从瑞应是应说对王充思想做了深刻的解释。

“天道自然,故图书自成”,王充认为这些书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是他将自己处于封建狭隘的阶级里,书的形成是需要物质条件的,自然是形不成的,这就批判了董仲舒主张的的天人感应理论。

江高鑫支持王充所说的天无意识、王者兴于时命等理论。

因此万物的生长也与天的瑞应毫无关系,“天地安得万万千千手,并为万万千千物乎,”春生秋实都有自己的规律,不是天有意识地去改变的。

树叶、羽毛的文理那么多,天不可能对他们进行奖励。

但是人也不是毫无办法的,人们具有辅助作用,“耒耜耕耘,因春播种者,人为之也”,却不能强求,否则会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人为的干预让武帝见到了李夫人,这是“方士巧妄之伪,故一见恍忽,消散灭亡”,是不能长久的东西。

就像人不能改造自然,只能使用或者创造条件去改变自然,从而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3 品德之气与物质之气
王充将气与人的品行联系在一起。

在承认天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根据人们承受气的多少厚薄情况,将人分为贤与不肖。

气多而厚就会“至德纯渥”,气少就会“不遵道德”。

并且将皇帝和老子称为世界上最阴阳相合的典范。

这是他主观的将物质的气与精神的品德相连的唯心主义。

但是他认为气有多少厚薄,气是物质的,这也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因此王充的哲学思想在这个地方产生了矛盾。

正因为气和人的品德有很大的联系,而古代帝王自己又都是“黄帝、尧、舜,大人也,其德与天地合”,在治理国家时都采用无为的方式,按照百姓的品行去顺其自然的管理人民,他们能“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不作功邀名,无为之化自成”,从而大治。

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以及事物生长的快慢,都是自然而然产生,阴阳调和的结果。

这便是无为的作用。

前面说的大致是为了迎合时代的特征,将君主的才能、治理国家的方法都归结为物质的气的质量,但是后面的“而天地不为也,气和而雨自集”是和现在的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关系,雨是因气的变化而产生的,不是人为的让它生变生的。

因此对比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总结出王充在反对天人合一时,用物质的气去代替神的操控,同时也让自己走进唯物与唯心的矛盾思想之中。

4 性、礼与遣告
气使得万物自生,天地不去干预,却用人间的道理去教化它,“及其生也,人道有教训之义”,这就是天地的本性。

而王充认为天地本性与遣告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王充思想当中矛盾的一面。

王充否定人为解释的遣告、瑞应,但却认为商鞅急功近利“德薄多欲,君臣相憎怨也”,而道家却“下当其上,上安其下”、“纯蒙无为,何复谴告”,从而受到遣告而死。

孔子与老子的德行较好,最终没有遭到遣告。

这是因为“夫相谴告,道薄之验也”。

而道家纯正德厚,从而不会有这样的结果,承认了遣告的存在性,同时也否定了他对天无意识的论证。

而礼的产生则是为了责备约束人们,“相讥以礼,故相谴告”。

周代之前,社会是不需要遣告的,因为“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也。

”而后来因为“末世衰微”,上下相对都不能诚实相待,因此灾异降临时,“则造遣告之言矣。

”这是为了警醒世人才提出来的。

这样就解释了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的原因:人们道德低下,需要用遣告的方式去约束国人。

因此这就让人怀疑,人们认为的遣告,只是国家衰弱的形容,但是人们却认为这是上天降下的,因此“斯盖所以疑也”,遣告到底是为了警醒世人还是代表着社会的衰微?
用人世间的道理去解释天的遣告则是行不通的事情。

天是无为的,所以不会言语,更不会遣告。

王充认为原因是气的运动,气的变化是自然而产生的,变化了才会见到,颜色也是自己产生的。

认为一切事情的变化或者不变都是因为运动中的气,而不是天有意识的作为,这对于我们了解世界本源的物质性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打击了董仲舒所宣扬的天命观。

陈静认为王充反对天人感应论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也继承并提出了“气”这个概念的物质论,吴建华认为王充的天地观思想是自相矛盾的,没有走出东汉时期思想的大圈。

但不能忽视这些矛盾,从矛盾中可以看出他对东汉时局的关注,这也是作为一个思想家反映时代的要求。

从他的《自然篇》中,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天人感应的批判,更能看出他自己对天、气、性命、遣告等的看法,这对于我们研究王充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用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来看历史与思想,这样才能准确的看待历史,从而更有利于后人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充:《论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2]张立文:《王充的天人之间》,《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0(6)。

[3]江高鑫:《论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

[4]吴建华:《王充天地新议》,《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5]陈静:《试论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哲学研究》,199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