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充对汉代社会的批判看王充的启蒙思想-精选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王充对汉代社会的批判看王充的启蒙思想

王充是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历史上对王充及其《论衡》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争议颇多。《四库全书提要》说此书“攻之者众,而好之者终不绝”。建国以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王充的评价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王充是生活在两千年前封建社会的一位文人,在当时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思潮泛滥成灾、谶纬迷信把社会搞得乌烟瘴气的情况下,他能以过人的胆识、求真的态度、理性的精神对当时迷信的社会进行批判,“疾虚妄”,求实诚,这种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就值得我们称道,被称为古代启蒙思想家也是当之无愧的。

一、王充对众神之主“天”的批判,蕴含着王充关注人生命运的思想

天人感应论是汉代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在这套理论体系中,天被极度神话,被认为是有意志、有感觉的人格神。人能以行感天,天也能通过灾异谴告于人,天人能相互感应。王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极力论证天是自然物,不是神,他说:“夫天道,自然也,无为”(《论衡?谴告篇》)打破人们对“天”这个绝对权威的迷信。王充对众神之主“天”的否定与批判,蕴含着王充对人生命运的关注。

1.否定“天”,重视“人”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王充可谓是最关心人生命运的思想家。在唯“天”独尊,唯

“天”命是从的时代,王充敢于否定“天”,倡导“命”,客观上体现出王充重视“人”的思想。

“天道无为”。“天者,百神之大君也。”天被极度神话,成了神权的最高代表,也是统治者的精神支柱。虽然汉儒们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董仲舒把人的地位放在阴阳五行之上,能够与天直接相互感应,但人们的注意力还是更多地关注于天而不是人。人更多的是处于从属于天、受制于天的位置。

“天地之性人为贵”。王充认为:“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天地之性,人为贵”。(《辨祟》)“倮虫三百,人为之长。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别通》)说明人是拥有智慧的万物之灵,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尽管王充的“命”论思想是一种消极的宿命论,人是在背负着宿命论的沉重因袭艰难地显示着自己。但是,人的现实命运毕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也会相应引起人们的思考。

2.人性自由、人性向善和人道有为的思想内涵。王充认为:“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明雩》)。这就使人摆脱了在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天对个人行为的每时每刻的控制,使人的行为获得了自由和解放。人的行为获得了解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才有可能得以体现。在王充的人性论中,还包含着人性可变和人性向善的思想内涵。王充认为人性先天有善有恶,但是通过后天的教化和学习是可以改变的。他在《率性篇》中讲:

世称子路无恒之庸人,未入孔门时,戴鸡佩豚,

勇猛无礼。闻诵读之声,摇鸡奋豚,扬唇吻之声,聒贤

圣之耳,恶至甚矣。孔子引而教之,渐渍磨砺,阖导牖

进,猛气消损,骄节屈折,卒能政事,序在四科。斯盖

变性使恶为善之明效也。

像之路这样的顽冥之徒,在孔子的教诲下,都能去恶从善,成为具有政治才能的人才,这说明“天”并没有能力根据个人的行为来决定人生的命运。人性可变、人性向善乃是人的自然属性。

二、王充对各种迷信的批判体现出王充的理性精神与求实态度

1.对神话孔子迷信经学的批判体现出王充对权威不盲信的

理性精神。王充很敬重孔子,认为孔子是“道德之祖”(《本性》)的圣人,但他反对神话孔子。如在《知实篇》中,王充以十六个例子论证“圣人不能神而先知”,其中前十三例都是针对孔子讲的。他力图通过这些例子,证明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不可能“神而先知”,从而破除对孔子等儒家圣人的神化――

夫贤圣者,道德智能之号;神者,渺茫恍惚无形

之实。……圣、神号不等,故为圣者不神,神者不圣。

(《知实》)

在王充看来,所谓“圣”,是对于道德高尚、智能优秀者的称号;所谓“神”,是指那些渺茫恍惚、不着边际的东西。“神圣与圣贤,殊道异路也。”(《知实》)两者毫不相干,怎么能

把“圣”与“神”合而言之呢?这就断然拒绝了对圣人的神化。

2.对虚妄现象和鬼神崇拜的批判反映王充认识事物的理性

精神与求实态度。汉代社会谶纬迷信泛滥成灾,桓谭由于不相信谶纬,犯了“非圣无法”的大罪,差点被杀头。所以,许多学者文人为追求利禄,热衷于荒谬的谶纬迷信。面对这种社会现实,王充在《对作》中说:“虚妄显于真,实诚乱于伪,世人不悟,是非不定,紫朱杂厕,瓦玉集糅。以情言之,岂吾心所能忍哉!”

王充在进行的社会大批判中,“九虚”和“三增”可谓是王充对天人感应说、民间迷信、古代传说及书籍中的虚妄言论和增饰的内容进行的集中批判。如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

夫天之不故生五谷丝麻以衣食人,由其有灾变

不欲以谴告人也。物自生而人衣食之,气自变而人畏惧之。(《自然》)

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

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复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不惮劳也!(《自然》)

他认为,天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不会通过自然灾异谴告人君。如果说天能谴告人君,那它也一定能选一些像尧、舜一样好的人间君主,赋予他们王者之命,委以国家大事,天何苦生一些碌碌无为之君主,需要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谴告,谴告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对其施加武力,天不是自讨苦吃吗?所以,谴告之说,纯粹是胡言乱语。

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等虚妄现象和鬼神迷信的批判,旨在求真。王充在知识方面求真,对自然现象追求客观真实,对理论注重实证,充分反映出王充认识事物的理性精神与求实态度。正如朱亚宗先生说:“王充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也是远远超越时代的具备了完整科学精神与气质的最早一个思想家。在王充身上,人们看到一种近代科学精神的超前觉醒。”

3.对历史倒退论的批判反映了王充对历史发展的理性思考。首先,王充坚信历史发展的观点。王充继承并发挥了今胜于古的进化史观,对今不如古的倒退史观作出了尖锐的批判。他分别从人类体质、社会状况、道德水准等方面,驳斥了当时历史倒退论者的种种谬说,说明人类并非今不如古。那种美化古代、丑化当今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关于人类的体质。王充在《齐世篇》中讲:“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侨好,坚强志寿,百岁左右;下世之人,短小陋丑,夭折早死。”对这种今人不如古人的观点,王充给以有力的批驳。

上世之天,下世之天也,天不变易,气不改更。上

世之民,下世之民也,俱禀元气。元气纯和,古今不

异。(《齐世》)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气之

薄渥,万世若一。(《齐世》)

自上世以来,“天”和“气”都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上世之人与下世之人所禀的“气”是相同的,并无区别,因此,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