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 3.1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沪教版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设计: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
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
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
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答:不能。
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
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举例 远处可闻到花香;湿衣服晾干
基本性质
举例
分子之间有空隙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 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 质不同
如氧气和液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 们的化学性质相同,都具有助燃性;过 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 不同
C
A.分子的种类变多 C.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大
[解析] 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由气态变成固态), 分子本身不改变,主要是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3.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宏观
微观(分子的观点)
实例
只由一种 纯净物
物质组成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只含有一种分子,有固定的 性质)
氧气中只含 有氧分子
宏观
由两种或 两种以上 混合物 物质混合 而成
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典例1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C )
A.金
B.金刚石
C.水
D.氯化钠
[解析] 金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选C。
1.分子 (1)大量分子聚集成物质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大量的分子 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能感知到的物质。如 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特别提醒
对原子的理解
典例3 如图所示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B )
A.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观粒子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教案(新版)沪教版
6.结合原子的构成图,谈谈对原子的认识?(从电性、质量分布、几个等式等方面考虑)
7.通过最外层电子的变化引导出离子的概念。
思考回答
从微粒的观点认识物质的变化。
原子的构成
进一步认识原子
结合上面的内容梳理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而且他们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回忆完成
对物质组成、构成与分类的认识有一个质的升华
练习
学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从微粒的角度认识变化。
3.从定性的角度复习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4.熟练使用化合价。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在引导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世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的实验入手,通过想象进入微观世界,建立起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5.冰水(H2O) 6.氯化钠(NaCl)任意找出一种物质,说出与众不同的理由。(引导出物质分类中的几个概念。并理顺物质之间的关系。画出饼图)
4.特别强调氧化物。
5.并利用游戏“好运一条龙”强化前面物质分类中的概念,变枯燥为生动。
6.我们就从最熟悉的,与人体健康关系最密切的微量元素开始。(连连看)
7.通过“好运一条龙”游戏简单复习化合价。
强化巩固
分子
原子
离子
1.在刚才的实验中出现物质的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在宏观上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从微观角度你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3. 设计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4.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理论分析化学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物质世界奥秘的热情。
5. 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等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布置讨论任务:“请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 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3.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他们的疑问。
(四)总结归纳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与化合物等知识点。
2. 强调物质构成的奥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优秀教学案例,以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与化合物等知识点,涉及学科为化学。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3物质的组成教案4新版沪教版
Ar(A)×A 原子数xMr(A x B y ) Ar (Fe )×2Mr(Fe 2O 3)56×256×2 + 16×3 物质的组成课题 3-3 物质的组成(4)地点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教 学 方 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 析重点 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难点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1.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式是Ar(H)×2:Ar(O)。
2.Fe 2O 3中铁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Ar(Fe)×2/Mr(Fe 2O 3) ×100%。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农业科技人员在研究氮肥的肥效时,首先必须知道所施氮肥的含氮量;化工生产中某些产品质量的分析,也要设法测出其中某种元素的含量。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人们常常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确定组成物质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1.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化合物A x B y 的相对分子质量=Ar(A)×A 原子数x +Ar(B)×B 原子数y 。
2.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化合物A x B y 中A 、B 元素的质量比=Ar(A)×A 原子数x: Ar(B)×B 原子数y 。
如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Ar(H)×2: Ar(O)=1×2:16=1:8 3.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A x B y 中A 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如Fe 2O 3中Fe 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100% = 70%个人二次 备课:个人二次 备课:教学过程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1.燃放爆竹产生一种污染物,其元素质量比为l:1,该污染物( C ) A.H2S B.CO C .SO2 D.NO2.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带着国人的祝福,执行中国首次“探月”之旅。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3物质的组成教案5新版沪教版
【练习】某有机物 2.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4.4g 、水 2.7g 。则
2.3g 该有机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解:设碳元素质量为 x、氢元素质量为 y。
CO2 — C
H2O — 2H
44 12
18
2
4.4g x
2.7g y
44:12=4.4g:x 18:2 =2.7g:y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33 物质的组成教案 5 新版沪教版
课题
3-3 物质的组成(5)
地点
教 学 目 标
教材 分 析
知识目标 知道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重点
掌握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之间转换的几种计算题型。 学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方 物质质量与元素质量之间的换算
过
232
64
232:64 =m:12g
m
12g
m=43. 5g
(4)设铁元素质量为 x。
设氧化铁质量为 y。
程
Fe3O4 — 3Fe
Fe2O3 — 2Fe
232 168
160 112
87 g x y
63g
232:168 =87g:x
160:112 =y:63g
x=63g
y=90g
答:(略)
二、燃烧法测定物质 中元素的质量
答:该 硝酸铵可以按合格品出售。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有一种氮的氧化物,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4,则该氧化物的化学
式为(A)
A.N2O
B.NO2
C.N2O3
D.N2O5
2021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3.3 物质的组成教案 (新版)沪教版
+3 -2 Al O
Ⅲ.确定铝、氧元素的原子数:
化合价数值的最小公倍数:3×2=6
铝原子数:6/3=2,氧原子数:6/2=3
Ⅳ.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 ②化简交叉法:(以书写氧化镁的化学式为例)
Ⅰ.一排顺序二标价, Ⅱ.偶数价码需简化,
+2 -2 1 1 MgO →MgO →MgO
Ⅲ.再把价数来交叉,
程 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实用文档
☆弄清物质组成的元素或原子团
个人二次 备课:
精品文档
☆确定元素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关系 1.化合价:体现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 2.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P83 表 3-7 【讨论】如何标注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呢?请将你的看法与同学
们交流。 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应标注在符号的正上方,+、-在前, 数字在后,“1”不可省略。 【讨论】通过学习,你有没有发现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对应
Ⅳ.写好式子要检查。 (+2) + (-2) = 0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下列符号表示 2 个氢分子的是
( D)
A.H
C.2H
B.H2
D.2H2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B)
A.铝元素(Ag)
B.锌元素(Zn) 实用文档
C.氮气
精品文档
(N)
D.氧化铜(Cu2O)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情感目标
标
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学
1.元素符号不同方位数字的含义。
教
重点
方
2.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材
法
分
难点 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3物质的组成教案1新版沪教版
1.单质的化学式
【讨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你已经知道一些单质的化学式,请思考这些单质的化学式写法为什么会有差异,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们交流。
(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包括
①金属和稀有气体,原因是它们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铝Al、
氦气He等;Biblioteka ②某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原因是它们的结构比较复杂,如硫S、
化学式的意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H2O)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Fe)
宏观意义
①表示某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铁这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或该元素
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铁元素
微观意义
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一个铁原子
④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表示每个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 原子构成的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
纯净物组成的式子。
依据: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式可以当做化学式。分子式中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分子中含有几个某原子。
【练习】根据下列物质的组成情况,你能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五.归纳总结
一、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
二、化学式的书写
六.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
备课:
个人二次
备课:
教材分析
重点
分子式与化学式的含义
难点
理解分子式与化学式的含义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九年级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沪教版第一篇:九年级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沪教版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本章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大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章学习将从微观角度更深刻认识上章知识,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章主要内容本章我们讲学习:分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及有关计算。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人们认识了原子的构成,制造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1978年我国科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试验和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合作设计研制成功了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分辨率达到原子级,图像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
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是对学生引进爱国教育的素材。
在有关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学完后,可让学生查阅商品(如药品、洗涤剂、化学试剂、食品等)的标签或说明书,弄清其成分,含量或纯度,在生产、生活中如何使用。
现代原子能的利用(核能发电)、原子弹的爆炸以及新发现的基本粒子(光子、轻子、介子、重子),将在科学领域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学法建议学习中为更好掌握新课标要求,应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通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2、以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资料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元素概念比较抽象,且与原子有一定联系,所以可运用概念的辩证来理解,即用列表或提纲式进行分析对比。
4、由于本单元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可运用多种方法或手段,如比喻法、列表法、归纳法以及电影、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用心爱心专心-1-第二篇: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教学设计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教学设计——以化合价教学为例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化合价教学的明确要求为“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2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本教学设计为沪教版课改教材(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
其中对元素这一概念的形成,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的规律性认识作为教学的主线一直贯穿在教材之中。
本课题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概念的重要衔接作用。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3.关键:如何理解元素概念的形成三、学情分析: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对于常见物质的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又通过前一课题建立了物质微观构成的初步知识,特别是对于原子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并不晦涩。
纵览教材已有多次涉及过这一名词,学生已经有了感知,在日常生活中“元素”这一用语也时常出现。
但要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好“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定义仍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对于“元素”概念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本节课地壳、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的了解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感知元素的存在,理解消化这一概念。
元素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理所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
从花样繁多的表示方法到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从汉字的构成到元素符号的规范书写对学生而言接受并不是难点,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通过联想记忆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策略分析: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要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完成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章第3节物质的组成教案沪教版
物质的组成1、 了解化学式的含义及识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2、 能正确书写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能熟练命名简单的化合物。
一、化学式:1、概念: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书写:1)单质:A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氢气:H 2、氧气:O 2B :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铁:Fe ;红磷:P2)化合物: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3、意义:(有4个意义) 如:P 2O 5表示: A 、五氧化二磷; B 、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 、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 、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2个磷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4. 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1)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铁有二三要分清,莫忘单质都是零.(2)原子团顺口溜: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二、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 宏观意义 微观 意义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2、含有酸根(NO3、SO4、CO3、PO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3、含有氢氧根(OH)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
例如:Fe3O4:四氧化三铁;MgCl2:氯化镁;Al(NO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
知识点一:化学式例1. “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C.“3”表示分子个数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例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MgCl2——氯化镁B.——钙离子C.2H——2个氢元素D.O2——2个氧原子例3.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书写错误的是()A.铁Fe B.磷P C.氧气O D.氦气He知识点二:简单化合物的命名例4.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书写都正确的是()A.氧化铁FeO B.碳酸钠NaCO3 C.氢氧化亚铁Fe(OH)2 D.硫酸SO4例5.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A.碳酸钠NaCO3 B.硫酸H2SO4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钾K(OH)例6. 下列化学式如有错误请改在横线上:(每空1分)氧化钙Ca2O2 ______,氯化铁 FeCl2 ______,氯化锌 ZnCl ______,硫化铝 Al3 S2 ______,氢氧化钠NaOH __________,氯化钠ClNa ______,【基础演练】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总结,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3.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首先,学生将学习到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这些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它们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以及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它们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它们在物质的形成和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2.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我会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这些练习题将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2.布置一些实际问题或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应用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需要具备一些前置知识,如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了解,以及化学键的概念。如果学生对这些前置知识缺乏了解,将会对学习本节课产生困难。另外,学生可能存在学习障碍,如对分子结构和物质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于一些化学概念和理论的掌握不够扎实。这些学习障碍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及反思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的重要内容,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等知识。
这些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正确书写化学用语、进行化学计算等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2.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表示方法。
4.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意义,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规范书写的习惯。
3.通过对化合价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原子的构成、元素的概念、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应用。
【教学难点】:1.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离子的形成过程。
2.化合价的理解和应用。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化学变化和物质的性质,但对于物质的微观构成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微观粒子的想象仍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比例和计算的知识,为本课题中有关原子结构和化合价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重点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
2.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模型展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教学课件
答案
(1)
( B)
(2)
( C)
(3)
( A)
(4)
(D)
第2课时:分子 原子
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能助燃,氢 气自身能燃烧,水能灭火,他们各有自己独特 的性质。
为什么水不具有氢气、氧气的性质呢?
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
n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分子 、 原子 和 离子 。
二氧化碳晶体有二氧化碳 分子
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学说创始人--道 尔顿
通过移动硅原 子构成的文字
原子操纵 术
试列举生活中或自然界中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水和大多数气体(除稀有气体)等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物质
构成
构成
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 构成
是因为
C
;
(4)一滴水中的微粒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
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这是因
为 A;
(5)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 C ;
(6)糖块放进一杯水里,整杯水都有了甜味,
说明
B
。
同步训练: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
之间有空隙的是( D )
A 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 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 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 海绵能吸水
浓氨水
蒸馏水 和酚酞
B
C
氨水中的微粒(氨分子)从盛氨水烧杯
跑进盛酚酞烧杯中使酚酞变红。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实验探究3:酒精与水混合
实验操作 1、100mL水与100mL水混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备课稿 沪教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
word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向溶液甲中滴加1~2滴浓氨水溶液变为__红_色浓氨水__能_使酚酞试液变色(3)在烧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烧杯B中加入3~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两个烧杯罩在一起烧杯C中的溶液变成_红___色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_运动说明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
(2)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有_空气_的注射器的栓塞容易推动在固体和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_比较小_,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_比较大_总结:1、微粒很小,肉眼看不见2、微粒在不停的运动3、微粒之间有空隙点拨记住典型的由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铜,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
知识点三分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_分子_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我们凭肉眼看不见,也不能用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则不同。
知识点四原子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分子参与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_分子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下同)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发生变化。
2.原子的性质原子和分子一样,质量和体积都小,在不停地运动,原子之间有空隙。
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常见的金属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说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024年秋季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微观(分子的观点)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 物质(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 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宏观上 反映为各物质都保持着各自原 有的性质)
实例
空气中含有 氧分子、氮 分子等
4.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 微观
宏观 (分子的观点)
实例
没有新 物理
物质生 变化
成
由分子构成的物 质在发生物理变 化时,分子本身 没有发生变化
典例6 钠在人体内的作用巨大,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起重要作用。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圆圈“○”表 示_原__子__核___,圈内“11”表示_核__内__质__子__数__为__1_1__,圆弧“)”表示 __电__子__层___;钠原子共有_3__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_1__个电子,在 化学反应中易_失___(填“得”或“失”)电子。
2.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特别提醒 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1个质子, 没有中子,核外有1个电子。 2.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D
A.169 C.69
B.119 D.50
3.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1)电子层 (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设的) 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因此,原子核外有很大的空间, 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做高速运动,这种运动虽不像汽车、火车一样有 自己的运动路线,但经常出现在一定区域。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 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作分层排布。已知原 子的核外电子最多的有7层,最少的只有1层。
活泼
举例 氧、硫等
分类
最外层电 结构的稳 得失电子 化学
子数
定性
趋势 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3。
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2.知道微粒运动快慢、微粒间隔大小的影响因素,微粒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3。
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4.掌握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教学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教学过程:【预习交流】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导入】通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学习,我们已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化学,也初步了解了身边最常见的一些物质――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性质、变化、用途以及制取途径。
各种各样的物质构成的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这么多物质是怎么构成的呢?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之间有些性质千差万别,有些物质性质却很相似呢?为什么同一种物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这些问题都与物质的构成有关.【创设情境】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进行一次比赛,请各组同学在10s之内把桌上的纸条尽你们可能分成最小块,尽量保证每次均分,开始!适当评价、引入,当学生感到很难再分割下去时,追问:还能继续分吗?(感受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物质的可分性[观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现象记录]①固体颗粒逐渐_____。
②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交流讨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结论]物质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构成活动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实验2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观察与思考]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再分别加入一颗大小相等的品红颗粒。
现象:结论:微粒运动越快[观察实验]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 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1说明了什么?实验2说明了什么?[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活动三、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阅读]P64完成下列填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二氧化碳、氧气、水等由构成,铜、铁等金属及金刚石、稀有气体由构成,食盐由构成。
三、总结~反思~提升1.活动一、活动二。
2.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4题,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吗?3。
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解释“预习交流”中的第2、3题吗?4。
沙尘暴现象的存在能证明微粒具有运动的性质吗?海绵能够吸水的事实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吗?5。
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是多少? 50ml酒精与50ml酒精呢?6.学生观察“魔棒生烟”实验,结合“练习与实践”第5题,回答有关问题7。
从热水瓶中倒完开水,塞瓶塞时,瓶塞总是往上蹦,这是什么原因?【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回顾,形成笔记,并展示。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2.掌握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分子、原子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教学难点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教学过程:【预习交流】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肉眼能看到这些微粒吗?微粒有哪些性质?微粒种类有哪几种?2.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①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②往杯里的水中放一块糖记录下水面的位置,过一会儿糖没了,水面的位置降低了.3。
书写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能燃烧具有_____性,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_______性。
水具有氢气、氧气的性质吗?4。
水的蒸发是液态水变为_____,发生的是________变化,该变化过程中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改变了吗?【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认识分子1.阅读P652. 小组讨论、合作:利用所给模型,你能组成图3—10中的相关分子吗?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是由于。
氢气能燃烧,而水不能,是因为。
通常氧气能助燃,液态氧气能不能助燃? ,为什么?结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一种分子变成了其他分子,化学性质(变或不变) 物质组成的分子相同,物理性质相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活动二、认识原子1.阅读P66、P672。
小组合作:利用所给模型,将课本中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在小组内展示,并赋予解释。
3.交流展示:①说明各分子的构成,阐述分子与原子的关系②你能用语言阐述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吗?③这个反应微观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什么?没有发生改变的是什么?4.结论:分子是由构成;原子是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总结、反思、提升】1。
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3题,你能说明分子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关系吗?2。
分子由原子构成,是否说明分子大原子小?是不是原子都要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3. 水沸腾蒸发最终容器中的水没了,电解水最终容器中的水也没了,从微观角度分析他们一样吗?4.用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混合物:请从不同角度比较纯净物和混合物混合物纯净物区别宏观: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微观:由构成;典型:洁净的空气、糖水宏观:由一种物质组成;微观:由构成;典型:冰水、二氧化碳(提升)1.为什么空气是混合物?2.观察下列方框中的图示指明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四、自检~反馈~巩固【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2、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3、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1、知道原子的构成2、知道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1、掌握原子的内部结构2、离子形成的过程及离子种类教学过程:【预习交流】1.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实质是怎样的过程?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变成其他原子?3.氯化钠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导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原子能不能再分?【合作探究】活动一、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汤姆生发现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交流讨论:1、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____________.电子带负电,但原子不显电性,说明什么?2、阅读课本P68“交流与讨论”,你能解释下列相关问题吗?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②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③极少数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解释:①原子中有个坚硬质点,质点体积很小,质点外空间很大。
②③结论: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活动二、探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阅读课本P69“拓展视野"交流讨论:1、原子核内有什么?2、你能解释原子核带电的原因吗?3、结合下表,你能总结出的规律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氢 1 0 1氢 1 1 1氢 1 2 1碳 6 6 6碳 6 7 6氧8 8 8氮7 7 7钠11 12 11(1);(2);(3)。
活动三、探究离子的形成1.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2.原子结构示意图3。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性质①当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时这样的原子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②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这样的原子结构是不稳定的结构,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为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③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4时这样的原子结构是不稳定的结构,易得到电子,成为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元素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小于4 易失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大于4 易得电子,不稳定稀有气体元素等于8(氦等于不易得失电子,稳定2)4.离子的形成及分类a钠离子的形成过程 b氯离子的形成过程每个钠原子(Na)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Na+)每个氯原子(Cl)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Cl—)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离子相互作用构成了氯化钠(NaCl).阳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的离子.如Na+、 Ca2+、 Al3+)离子阴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的离子。
如Cl—、S2—)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离子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物质。
由离子构成物质有: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等;【总结、反思、提升】1、反思: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中,其中钠离子带____电,氯离子带____电,那么氯化钠物质显电性吗?为什么?2.在原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何关系?在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又有何关系?3.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那么离子能重新形成原子吗?4.以下几个结构示意图A B C D E F G H属于原子的是 ,属于离子的是,属于阳离子的是,属于阴离子的是 ,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易失电子的是,易得电子的是【课堂小结】小组交流回顾,形成笔记,并展示。
【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
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是有质量的,但很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用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内部结构的关系3.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
教学重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2、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教学难点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教学过程:【预习交流】1.从“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离子(阴离子、阳离子)”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微粒填在下列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4)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