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之死--汪曾祺九十年代小说论

合集下载

汪曾祺小说散文精选—鸡鸭名家

汪曾祺小说散文精选—鸡鸭名家

鸡鸭名家刚才那两个老人是谁?父亲在洗刮鸭掌。

每个蹠蹼都掰开来仔细看过,是不是还有一丝泥垢,一片没有去尽的皮,就像在作一件精巧的手工似的。

两付鸭掌白白净净,妥妥停停,排成一排。

四只鸭翅,也白白净净,排成一排。

很漂亮,很可爱。

甚至那两个鸭肫,父亲也把它处理得极美。

他用那把我小时就非常熟悉的角柄小刀从栗紫色当中闪着钢蓝色的一个微微凹处轻轻一划,一翻,里面的蕊黄色的东西就翻出来了。

洗涮了几次,往鸭掌、鸭翅之间一放,样子很名贵,像一种珍奇的果品似的。

我很有兴趣地看着他用洁白的,然而男性的手,熟练地做着这样的事。

我小时候就爱看他用他的手做这一类的事,就像我爱看他画画刻图章一样。

我和父亲分别了十年,他的这双手我还是非常熟悉。

刚才那两个老人是谁?鸭掌、鸭翅是刚从鸡鸭店里买来的。

这个地方鸡鸭多,鸡鸭店多。

鸡鸭店都是回回开的。

这地方一定有很多回回。

我们家乡回回很少。

鸡鸭店全城似乎只有一家。

小小一间铺面,干净而寂寞。

门口挂着收拾好的白白净净的鸡鸭,很少有人买。

我每回走过时总觉得有一种使人难忘的印象袭来。

这家铺子有一种什么东西和别家不一样。

好像这是一个古代的店铺。

铺子在我舅舅家附近,出一个深巷高坡,上大街,拐角第一家便是。

主人相貌奇古,一个非常大的鼻子,鼻子上有很多小洞,通红通红,十分鲜艳,一个酒糟鼻子。

我从那个鼻子上认得了什么叫酒糟鼻子。

没有人告诉过我,我无师自通,一看见就知道:“酒糟鼻子”!我在外十年,时常会想起那个鼻子。

刚才在鸡鸭店又想起了那个鼻子。

现在那个鼻子的主人,那条斜阳古柳的巷子不知怎么样了……那两个老人是谁?一声鸡啼,一只金彩烂丽的大公鸡,一个很好看的鸡,在小院子里顾影徘徊,又高傲,又冷清。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招呼的,在江边的沙滩上?……街上回来,行过沙滩。

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

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

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

天鹅虽死,梦想不灭——汪曾祺《天鹅之死》读后感.doc

天鹅虽死,梦想不灭——汪曾祺《天鹅之死》读后感.doc

天鹅虽死,梦想不灭——汪曾祺《天鹅之死》读后感天鹅虽死,梦想不灭——汪曾祺《天鹅之死》读后感汪曾祺大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文章常以含蓄、淡远的文笔构建深厚的文化意蕴。

文革之后,汪老于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天鹅之死》这篇小说写作于1980年,后来被选入他生前唯一一本自选集,可见汪老对于它的喜爱和珍视。

对比汪老其他的作品,这篇小说中所蕴含的无奈、苦涩和挣扎,深深地触动了我。

《天鹅之死》主要讲述了芭蕾舞蹈演员白蕤在文革期间遭受无端迫害,身体受伤,不得不退出舞台转业当保育员。

文革结束后,因为目睹北归的天鹅被偷猎者杀害的事情,使她不由自主地回首往事,再次感受未愈合的伤疤被触痛而带来深深伤痛。

在汪老的笔下,玉渊潭天鹅、芭蕾舞事业、女主白蕤这三种“天鹅”的意象交错穿插,是通联,是共鸣,也是对比。

“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这个似诗似谶的句子带着徘徊往复的音乐美,牵系着白蕤的回忆。

“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第一次出现,是白天鹅从北方归来,越过寒冷的大兴安岭中鄂温克族狩猎队篝火的红光,在初春的玉渊潭落脚,使带着小朋友春游的白蕤回忆起从前乌兰诺娃芭蕾舞《天鹅之死》是怎样诱发了她对舞蹈的向往。

第二次出现,是白蕤回忆起她经过刻苦训练走上舞蹈家之路,像白天鹅一样在舞台上尽情展翅高飞,脆弱、高洁的美引起了“某某”这个恶心小人的觊觎,危机暗藏而不自知。

第三次出现,是白蕤回忆起在文革中遭受的背门板跑步、整夜跳舞、做折损骨骼的苦工等刻意的、恶毒的、超出想象的折磨,和当时感受到的羞耻、愤怒和伤痛。

《天鹅之死》这个舞蹈在这一时期,既是她理想的支撑、快乐的源泉,也是她苦难的源泉和梦想被毁的工具。

第四次出现,玉渊潭的天鹅被偷猎者打死在黑夜之中,也暗喻着白蕤的舞蹈事业必然死去。

回忆中,白蕤因为恶毒的折磨骨折了左腿,不得不转业当了保育员。

这一刻,偷猎者的容貌和地包天的“某某”在她的回忆中重合起来,都是刽子手般狰狞的面孔,扼杀了美好的事物。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在汪曾祺作品中,民情风俗包含着真实的性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和谐的风俗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鲜明,以独特的文学气质和淳厚的生活底蕴,热衷对故乡、对童年展开温馨的回忆,并擅长作风俗画式的描绘,而被称为“风俗画作家”。

汪曾祺说过:“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一定的人为成分,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风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看出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关于风俗画的描绘是有意为之的。

《受戒》和《大淖纪事》之所以吸引了众多读者,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它们那种别有风情的风俗描写。

如《受戒》的结尾处:“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其笔下那具有地域风情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纯朴、温馨、清雅和谐的美感,犹如一幅美丽的画面久久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

在《大淖记事》里,有随四时自然变化的沙洲美景、高阜上的鸡鸭炕房、负曝闲谈的人家、忙碌的浆房、田畴麦垅、闲置的候船室。

总之,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样,“这里的颜色、声音、气味和街里不一样”!这正是大淖人自然恬静天性的写照。

而小说中十一子和巧云追求爱情的方式同大淖风情和谐,使人很难分出哪些是写人物,哪些是写风俗。

风俗和人物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交相辉映地体现出民间生活的本真生命形象和人格取向。

优美和谐的风俗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群体社会的融洽关系中,还表现在人与物之间的亲近上。

《受戒》中的小和尚海明和小姑娘英子爱听青蛙打鼓、寒蛇唱歌,看荧火虫飞动。

《天鹅之死》中的白蕤对美丽的天鹅情有独钟。

《昙花?鹤和鬼火》中的李小龙爱那雪白的昙花、美丽的野鹤和绿色的鬼火。

【艺文手册】天鹅(文学篇)

【艺文手册】天鹅(文学篇)

【艺文手册】天鹅(文学篇)一、文学主题:天鹅作为一种高洁的象征,是历来是作家诗人歌咏的对象。

安徒生的《丑小鸭》克雷洛夫的《天鹅、梭子鱼和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

您还记得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主人公斯万吗?他的名字就是英语 swan(天鹅)的音译。

二、神话传说:1、在希腊神话中最有名的是“丽达与天鹅”的传说。

2、还有一种传说也极为流行:那就是音乐之神阿波罗(Apollo)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

三、诗海撷珍1、英国哀歌天鹅当我踏上大地,在她的住所歇晌,或者在江湖畅游,我的装束悄没声响有时我展开翅膀,一任深邃的气浪将我高高抬起越过茅庐高堂。

云雾的力量,将我送住远方,凌驾于苍生之上。

我的羽毛鲜艳、漂亮,它能谱写乐曲,尖锐地歌唱!一旦我不再徘徊在水泽山乡而是高高升入弯苍,那时就像一个精灵在到处游荡。

2、波特莱尔(法国 1821-1867)天鹅——给维克多·雨果安德玛刻①,我想到你! 小小清涟,这可怜、忧愁的明镜,曾经映出您那寡妇的痛苦之无限庄严,您的泪加宽了骗人的西莫伊②,正当我穿越新卡鲁塞尔广场,它突然丰富了我多少的回忆。

老巴黎不复存在(城市的模样,唉,比凡人的;心变得还要迅疾);我只在想象中看见那片木棚,那一堆粗具形状的柱头,支架,野草,池水畔的巨石绿意盈盈,旧货杂陈,在橱窗内放出光华。

那里曾经横卧着一个动物园;一天早晨,天空明亮而又冰冷,我看见劳动醒来了,垃圾成片,静静的空中扬起了一股黑风,我看见了一只天鹅逃出樊笼,有蹼的足摩擦着干燥的街石,不平的地上拖着雪白的羽绒,把嘴伸向一条没有水的小溪,它在尘埃中焦躁地梳理翅膀,心中怀念着故乡那美丽的湖;“水啊,你何时流?雷啊,你何时响?” 可怜啊,奇特不幸的荒诞之物,几次像奥维德③笔下的人一般,伸长抽搐的颈,抬起渴望的头,望着那片嘲弄的、冷酷的蓝天,仿佛向上帝吐出了它的诅咒。

巴黎在变!我的忧郁未减毫厘!新的宫殿,脚手架,一片片房栊,破旧的四郊,一切都有了寓意,我珍贵的回忆却比石头还重。

汪曾祺晚年作品的当下意义

汪曾祺晚年作品的当下意义
关 键 词: 文学观 ; 思想 ; 创作 风格
文献标志码 : A 中图分类号 : C9 1 3
8 O 年代初《 受戒》 、 《 大淖记事》 、 《 异秉》 等作 品广受欢迎 , “ 奇葩” 初现后 , 汪 曾祺表明“ 要有一 个清楚明确 的世界观 , 1 9 8 0年重写 《 异秉》 , 我想 把 生 活 中美 好 的东 西 , 真 实 的 东西 , 人 的美 , 人 的 诗意 , 告诉 别人 , 使人们 的心得到滋润 , 从 而提高 对生活的信 念。 ” ( 《 要 有益于世道 人心》 ) “ 我所 追求的是和谐 , 我希望溶奇崛于平淡 , 纳外来于传 统, 能 把它 们揉 在一 起 , 奇和洋为了 ‘ 醒脾 ’ , 但 不 能瞧着扎眼 , ‘ 硌生 ’ 。 ” ( 《 晚饭花集》 自序 ) 般人 往往 只 知各 种作 品选 中这 几 篇代 表性 作品 , 认定汪 曾祺 的“ 和谐 ” , 但 汪 曾祺不是单一 的。时代在变 , 作家 的思想也 在变。“ 我们 需要 苹果梨 , 也需要辣椒 , 因为世界 并不总是那 么美 好。 ” ( 《 再谈一些》 ) “ 我不是不食人 间烟火 , 不动 感情的人 , 我不喜欢那种 口不藏否任务 , 绝不议论 朝政无爱无憎 , 无是无非 , 胆小怕事 , 除了猪 肉白 菜的价钱什么也不关 心的离退休干部 , 这种人有 的是。 ” ( 《 老年的爱憎》 ) 从《 陈小手》 、 《 云致秋行 状》 、 《 虐 猫》 、 《 八 月 骄 阳》 、 《 迟 开 的玫 瑰 或胡 闹》 、 《 尴 尬》 、 《 红 旗牌 轿 车 》 、 《 卖 眼镜 的宝 应 人》 、 《 辜家豆腐店的女儿》 、 《 钓鱼巷》 等可以清楚 看到“ 世 界 不是 总那 么 美好 。 ” “ 对 于 现 实生 活 , 我 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 ( 《 桥边小说三篇》 后记 )

诗骚传统艺术精神的绵延——论汪曾祺的诗化抒情体小说

诗骚传统艺术精神的绵延——论汪曾祺的诗化抒情体小说

可以说 ,主观抒情性是汪 曾祺小说贯穿始终的一 条主线 ,他的小说 中充满 了浓烈的诗的情绪。“ 一
个真正 的小说家的气质也是一个诗人。 汪曾祺 ”

法 。看起来 似乎是 回到 了传统 情节 小说 的写法 ,
语道破玄机 ,他是用小说文体进行创作 的现代
浸染着诗意 ,处处显现着诗 的氛 围,这是诗化 的 小说 ,或者说 ,“ 一个 短 篇就是 一 首诗 ” 。

发的 《 诗》 与 “ 发愤抒 情 ” ,有 为而作 的 《 》 骚 共同构成 了中国古代绵延 几千年的抒情传统。这 种抒情传统深刻影响 了中华民族 的情感表达方式 ,
也对其他各种类 型的文体形成 强有力的渗透。正 如某 台湾学 者所 言 :“ 在公 元前 十世 纪左 右 ,中华 儿女选择了简洁的 ,反复 回增的歌谣体来表达他 们的喜怒哀乐时,的确是从这种复沓的歌谣形式 里找到了最贴合于他们 的心灵秩序与美的理想 的 表达媒介。往后 ,文学创作的主流便在 ‘ 抒情诗 ’ 这种文学类 型的拓展 中逐 渐定 型,终 而汇成标识
《 车》 磨灭》 三叶虫与剑兰花》 艺术家》 待 、《 、《 、《 等都明显地带有这种结构特征。 八十年代 以后 的小说仍 然是散文化 的,但 与
四十年代 的小说 相比,故 事性 明显增强。也许 是 意减少意识流 的写法 ,更多采用第三人称 写实风 格 的缘故 ,与 四十年代相 比 ,八 十年代 的小说 在 行文上不作大 幅度地跳跃 ,而是平 实 、安分 的做
上去似乎不动声 色 ,但那 只是为 了追求诗情的含
穿插引用甚至堆砌 诗词 ,既是传 统士大夫表 现高雅 、 才情 的惯用手法 ,同时也是他们驾 轻就
— —
熟的情感表达方式。如果从审美接受的角度来看 ,

九十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

九十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

九十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杨劲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 汪曾祺是现当代小说史上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新质朴的艺术风貌仍是汪曾祺小说研究的重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体特色”和“艺术渊源”的探讨上。

思想意蕴的发掘是汪曾祺小说研究取得较多成果的又一个领域。

研究方式的多样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与拓展了汪曾祺小说的研究。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90年代以来[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29(2003)02-0035-05 汪曾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位令人难忘的作家。

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的创作。

其短篇小说风格独特,不仅引发了人们巨大的阅读兴趣,也吸引了研究者执著的目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小说研究逐步深入,成果迭出,日益成为研究界一大热点。

本文仅依据笔者所阅相关研究资料,拟从艺术风貌探索,思想内蕴发掘及其他多种研究方式关照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梳理与评论。

一 回眸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汪曾祺小说研究,对其艺术风貌的探讨仍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体特色”和“艺术渊源”两个方面。

“文体特色”是汪曾祺小说研究中的热点,许多研究者撰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有的关注汪小说的“非情节化”,具体分析其在情节设置、人事描写上的独特表现[1]。

有的着眼汪小说的“氛围气”探讨其形态构成和表现特点[2]。

有的从汪小说的叙事风度入手,认为平淡既是其叙事方式、叙事态度,更是汪对待生活和生命的基本态度[3]。

有的则提出其文体意识体现于“叙述方式的突破、着力于气氛的创造和激发读者的主体意识”三方面[4]。

汪小说语言研究又是汪小说文体特色研究这一热点中的热点。

谢锡文,李陀和杜悦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观照。

谢将汪小说语言的墨光四射归功于汪对语境的解释功能和制约功能的充分理解和巧妙运用[5]。

天鹅虽死,梦想不灭 汪曾祺《天鹅之死》读后感

天鹅虽死,梦想不灭 汪曾祺《天鹅之死》读后感

天鹅虽死,梦想不灭汪曾祺《天鹅之死》读后感导读:读书笔记天鹅虽死,梦想不灭汪曾祺《天鹅之死》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天鹅虽死,梦想不灭——汪曾祺《天鹅之死》读后感汪曾祺大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文章常以含蓄、淡远的文笔构建深厚的文化意蕴。

文革之后,汪老于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天鹅之死》这篇小说写作于1980年,后来被选入他生前唯一一本自选集,可见汪老对于它的喜爱和珍视。

对比汪老其他的作品,这篇小说中所蕴含的无奈、苦涩和挣扎,深深地触动了我。

《天鹅之死》主要讲述了芭蕾舞蹈演员白蕤在文革期间遭受无端迫害,身体受伤,不得不退出舞台转业当保育员。

文革结束后,因为目睹北归的天鹅被偷猎者杀害的事情,使她不由自主地回首往事,再次感受未愈合的伤疤被触痛而带来深深伤痛。

在汪老的笔下,玉渊潭天鹅、芭蕾舞事业、女主白蕤这三种“天鹅”的意象交错穿插,是通联,是共鸣,也是对比。

“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这个似诗似谶的句子带着徘徊往复的音乐美,牵系着白蕤的回忆。

“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第一次出现,是白天鹅从北方归来,越过寒冷的大兴安岭中鄂温克族狩猎队篝火的红光,在初春的玉渊潭落脚,使带着小朋友春游的白蕤回忆起从前乌兰诺娃芭蕾舞《天鹅之死》是怎样诱发了她对舞蹈的向往。

第二次出现,是白蕤回忆起她经过刻苦训练走上舞蹈家之路,像白天鹅一样在舞台上尽情展翅高飞,脆弱、高洁的美引起了“某某”这个恶心小人的觊觎,危机暗藏而不自知。

第三次出现,是白蕤回忆起在文革中遭受的背门板跑步、整夜跳舞、做折损骨骼的苦工等刻意的、恶毒的、超出想象的折磨,和当时感受到的羞耻、愤怒和伤痛。

《天鹅之死》这个舞蹈在这一时期,既是她理想的支撑、快乐的源泉,也是她苦难的源泉和梦想被毁的工具。

第四次出现,玉渊潭的天鹅被偷猎者打死在黑夜之中,也暗喻着白蕤的舞蹈事业必然死去。

回忆中,白蕤因为恶毒的折磨骨折了左腿,不得不转业当了保育员。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

汪曾祺小说的特色佳作品鉴●朱秀坤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是最容易读的,平淡,自然,用最温和的调子从从容容地讲一个个市井人物。

尤其适合我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凡夫俗子来读,读着读着就轻轻松松地走进了他的故事之中,舍不得出来了。

读着读着,就爱上了十一子、靳彝甫、巧云、小英子这些人物,爱上了淳朴清丽的里下河风情。

汪曾祺的小说,并不讲究奇与险,也不需要太多的起承转合、花头技巧,总是给读者铺平了道路,扫除了障碍,一马平川地驰骋开去。

即使是复杂的,他也能写得明白如话。

一开头就行云流水地讲下来了。

“黄开榜不是本地人,他是山东人”(《黄开榜的一家》);“生产队派我今天晚上护秋”(《护秋》);“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鸡毛》);“这是一个私立中学,很小,只有三个初中班”(《星期天》)……这样的开头比比皆是,老实得像是小学生写作文。

用行家的话讲,“他是洞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过后回复了平静,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于是,我们便心甘情愿地随着他走进了大淖,走进了高邮,去知会一个个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

去体会他们的爱恨情仇离合悲欢,从他那平淡简洁、洗净铅华的文字中间,去领会旧时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并从中感悟世态人情,和他那颗悲天悯人的乐观情怀。

特别是《大淖记事》的结尾:“十一子的伤会好么?会。

当然会!”一点儿不消沉,而是充满了幸福的憧憬与美好的期待。

还有《岁寒三友》中,陶虎臣破产女儿又遭不幸,王瘦吾也是一身病骨家徒四壁,靳彝甫为了救助两位老友,只能把心爱之物三块田黄卖给别人。

他却是邀了两位到如意楼醉上一回的,那两个同意。

“好,醉一次!”这天是腊月三十,如意楼空荡荡的,就只有这三个人。

外面,正下着大雪。

读到这样白描的文字,在为三位好友叹息的同时,却又不能不为人物的豁达而拊掌。

汪曾祺的小说,就有这个特性,即使再苦再难,也永远不沉沦不绝望。

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小说有一些优美的东西,可以使人得到安慰,得到温暖”(《认识到的和没有认识的自己》)。

受戒

受戒
受戒—《天鹅之死》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 ,受戒本是和尚 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但在小说中却是两 个主人公爱情的确定。 《 受戒》并不是 倾诉和尚苦行的载体,也不是道明受戒苦 旅的读本.在庵赵庄人们的心中,和尚和种 地,织席,箍桶,画画等行当没什么不同, 他们都是自由平等的职业人,与世道的艰 辛,人生的苦涩都无关。
我与我周旋,宁做我,我与我比我第一。”这是汪曾 祺晚年时说过的一句话。 没有僧人的苦行修持,没有出家人的清心寡欲, “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
• 。讲述了南方小镇中,和尚小明子和小英 子的以小英子家为中 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 生活画卷。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 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谐。《受戒》这个 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受戒”本来是和 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海 受戒的同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 成熟。

《天鹅之死》汪曾祺阅读答案

《天鹅之死》汪曾祺阅读答案

《天鹅之死》汪曾祺阅读答案《天鹅之死》汪曾祺阅读答案汪曾祺“从很远很远的北方。

”“是吗?——欢迎你,白天鹅!”“欢迎你到我们这儿来作客!”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飞过了大兴安岭,雪压的落叶松的密林里,闪动着鄂温克族狩猎队篝火的红光。

白蕤去看乌兰诺娃①,去看天鹅。

大提琴的柔风托起了乌兰诺娃的双臂,钢琴的露珠从她的指尖流出。

她的柔弱的双臂伏下了。

又轻轻地挣扎着,抬起了脖颈。

钢琴流尽了最后的露滴,再也没有声音了。

天鹅死了。

白蕤像是在一个梦里。

她的眼睛里都是泪水。

她的眼泪流进了她的梦。

天鹅在天上飞翔。

去寻找温暖的地方。

飞过了呼伦贝尔草原,草原一片白茫茫。

白蕤考进了芭蕾舞校。

经过刻苦地训练,她的全身都变成了音乐。

“阿姨,月亮是白色的,跟云的颜色一样。

”“阿姨,天真蓝呀。

”“蓝色的天,白色的月亮,月亮里有蓝色的云,真好看呀!”“阿姨,树叶都落光了。

树是紫色的。

树干是紫色的。

树枝也是紫色的。

树上的风也是紫色的。

真好看!”“阿姨,你也好看!”“我从前好看。

”“不!你现在也好看。

你的眼睛好看。

你的脖子,你的肩,你的腰,你的手,都好看。

你的腿好看。

你的腿多长呀。

阿姨,我们爱你!”“小朋友,我也爱你们!”“要上坡了,小朋友,小心!”“哦!看见玉渊潭了!”“玉渊潭的水真清呀!”“阿姨,那是什么?雪白雪白的,像花一样的发亮,一,二,三,四。

”白蕤从心里发出一声惊呼:“是天鹅!”“冬泳的叔叔,那是天鹅吗?”“是的,小朋友。

”“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是自己飞来的。

”“它们从哪儿飞来?”甲、乙两青年,带了一枝猎枪,偷偷走近玉渊潭。

天已经黑了。

一声枪响,一只天鹅毙命。

其余的三只,惊恐万状,一夜哀鸣。

天鹅还在吗?在!在那儿,在靠近南岸的水面上。

“天鹅天鹅你害怕吗?”“天鹅天鹅你别怕!”湖岸上有好多人来看天鹅。

他们在议论。

“这些家伙,这么好看的东西,你打它干什么?”“想吃天鹅肉。

”“现在的人变坏了,变得心狠了!不知爱惜美好的东西了!”有人说,那一只也活不成。

天鹅之死-专业文档!

天鹅之死-专业文档!

天鹅之死她是她那个天鹅族群里最美的一只,通体洁白的羽毛,曲线优美的体形,还有着最嘹亮清脆的声音。

所以也是最骄傲的一只雌天鹅,多少只正当龄的雄天鹅追随在她的身后,而她总是昂起骄傲的、美丽的颈子,不予理睬。

这些毛头小伙子怎么能懂得她细腻敏感的心呢?她需要的是最温柔细腻的呵护。

每天每天,她跟着她们的队伍翱翔在天空上,展示着她优雅美丽的身姿,等待着最懂她的他出现。

有一天,她正在她们这队天鹅最经常停靠的芦苇荡里顾影自怜,浑不知猎手已悄悄靠近。

一声枪响,她在惊吓中猝然起飞,刚飞到半空,左边翅膀传来钻心的疼痛,她来不及调整姿势,已在一片惊呼声中一头扎到水里。

完了,她心中凄凉的想着,竟然没觉得害怕,一切都没了,少女的梦想,爱情的憧憬,如此珍爱的美丽身躯都要毁在盗猎者的手里了。

她闭上眼睛,等待被厄运从水中拎起。

一双温暖有力的手,把她从水中轻轻抱起,她睁开眼,看到一双怜惜的目光,“多美丽的白天鹅呀”,那是一个英俊的少年,在盗猎者捕获她之前救了她,并迅速报了警,听着由远逼近的警报声,盗猎者不敢纠缠,迅速退去。

他把她抱回了家,离湖不远一个美丽简朴小木屋,墙上挂满了画,有好多画架,还有五颜六色的颜料和大大小小的画笔。

他细心地打理她的伤口,轻声软语的安慰,为她准备最可口的食物。

放学了,他总是一刻也不耽误地回到小屋,给她讲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有女生给他塞纸条,给她读诗,放音乐,讲天鹅湖的故事,讲奥杰塔和她的王子,她听得入了迷。

他还为她作画,一幅又一幅,她觉得每一幅都是那么美,可他总是不满意,说没有画出她的神韵,一次次撕掉重来。

她不知道还有这种幸福,深深沉溺不能自拔,内心深处盼望着伤口永远也不愈合。

可是她的伤终于还是好了,他最后一次为他摘下纱布,恋恋不舍地抱着她来到湖边。

在他搭救她的地方,他拿出一枚小巧的指环,亲吻了一下,轻轻地套在她的左脚上,然后再一次把她抱在怀里,贴着她的颈子,轻轻的对她说:“飞吧,我美丽的小天鹅,我最亲爱的奥杰塔,回到你的天空吧,别忘了我。

课外现代文《永远的汪曾祺》阅读训练及答案

课外现代文《永远的汪曾祺》阅读训练及答案

(二十三)现代文阅读(2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远的汪曾祺
风很清丽,掠过八宝山的每一个树梢。

不绝如缕的《天鹅》曲,像是一叶孤独的白帆,随着水波愈行愈远。

曾祺先生就在这叶白帆中,他远行去了。

曾祺先生一生步履从容,却在不经意间猝然而走,这好像印证了他一生不愿惹人麻烦的性格。

汪曾祺一生,寸步没有离开过中国的世俗,在数十年生活的波涛中,他总是被十分随意地卷来抛去,在诸多的芸芸众生的故事中,他始终扮演着一个平常老百姓的角色,他甚至认为,“当了一回右派,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长期的平民化生活使汪曾祺特别敏感于生活的细节。

他总是睁着一双睿智的眼睛,来看待并关注生活的冷冷暖暖。

他的作品无一不忠实于现世生活,就像他对我说过的:没有生活的启发我就写不出。

弥足珍贵的是,汪曾祺没有沉湎生活,历经世俗,由世俗而脱俗,在混沌的沧海世事中,世俗一次次洗尽铅华。

……汪曾祺将精深的人生体验赋予了自己的文学,也传递给了读者。

汪曾祺自己被定为“右派”回到家对爱人说“定成右派了”,带着奇怪的微笑。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汪曾祺既得人生之精义,于是他也就具备了坚韧的心理承受力。

他的这种状况,外在的表露常常被人说为“淡泊”。

他自己也。

汪曾祺《鸡鸭名家》原文赏读

汪曾祺《鸡鸭名家》原文赏读

汪曾祺《鸡鸭名家》原文赏读汪曾祺《鸡鸭名家》原文赏读刚才那两个老人是谁?父亲在洗刮鸭掌。

每个郯蹼都掰开来仔细看过,是不是还有一丝泥垢、一片没有去尽的皮,就像在作一件精巧的手工似的。

两副鸭掌白白净净,妥妥停停,排成一排。

四只鸭翅,也白白净净,排成一排。

很漂亮,很可爱。

甚至那两个鸭肫,父亲也把它处理得极美。

他用那把我小时就非常熟悉的角柄小刀从栗紫色当中闪着钢蓝色的一个微微凹处轻轻一划,一翻,里面的蕊黄色的东西就翻出来了。

洗涮了几次,往鸭掌、鸭翅之间一放,样子很名贵,像一种珍奇的果品似的。

我很有兴趣地看着他用洁白的,然而男性的手,熟练地做着这样的事。

我小时候就爱看他用他的手做这一类的事,就像我爱看他画画刻图章一样。

我和父亲分别了十年,他的这双手我还是非常熟悉。

刚才那两个老人是谁!鸭掌、鸭翅是刚从鸡鸭店里买来的。

这个地方鸡鸭多,鸡鸭店多。

鸡鸭店都是回回开的。

这地方一定有很多回回。

我们家乡回回很少。

鸡鸭店全城似乎只有一家。

小小一间铺面,干净而寂寞。

门口挂着收拾好的白白净净的鸡鸭,很少有人买。

我每回走过时总觉得有一种使人难忘的印象袭来。

这家铺子有一种什么东西和别家不一样。

好像这是一个古代的店铺。

铺子在我舅舅家附近,出一个深巷高坡,上大街,拐角第一家便是。

主人相貌奇古,一个非常大的鼻子,鼻子上有很多小洞,通红通红,十分鲜艳,一个酒糟鼻子。

我从那个鼻子上认得了什么叫酒糟鼻子。

没有人告诉过我,我无师自通,一看见就知道:“酒糟鼻子!”我在外十年,时常会想起那个鼻子。

刚才在鸡鸭店又想起了那个鼻子。

现在那个鼻子的主人,那条斜阳古柳的巷子不知怎么样了……那两个老人是谁?一声鸡啼,一只金彩烂丽的大公鸡,一个很好看的鸡,在小院子里顾影徘徊,又高傲,又冷清。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招呼的,在江边的沙滩上?……街上回来,行过沙滩。

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

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

论汪曾祺小说的“返回”倾向

论汪曾祺小说的“返回”倾向
经 受 了考 验 , 经 历 了 转 变 , 后 或 最 都 在 思 想 上 成 长 和 成 熟 。 此 时 的 汪 曾祺 试 图 放 弃 4 年 代 的 个 体 意 0 识 , 入 集 体 , 大 我 的视 角 建 构 融 用 情 节 。 “ 出 ” 的汪 曾祺 对 政 治 复 后 保 持 相 对 疏 离 的 态 度 ,用 个 人 化 的 视 角来 观 照 现 实 生 活 ,不 去 附 着 政 治 内 涵 , 只 是 对 童 年 生 活 的 美 好 回 忆 ,对 残 酷 现 实 也 是 除 净 了 “ 气 ” 静 观 , 至 还 带 有 温 火 的 甚 馨 的 色 彩 。《 戒 》 一 对 d J 女 受 里 'L ,
冷静 的叙 述里 透 出悲 悯 的余 味 。
这 些 作 品 是 个 人 化 的 ,与 主 流 保
势 。但 在返 回路 向和返 回的归 宿
上 , 曾 祺 的 “ 回 ” 同 于 寻 根 汪 返 不
持距 离 的 , 志着作 家 “ 标 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精
神 的回归。正是“ 自我 ” 识 的 再 意
作 家和知青作家 的返 回 ,他是 当
代 文 学 史 上 的 一 个 “ 类 ” 异 。
一 .
次 苏醒 , 才使 汪 曾祺 的“ 晚翠 ” 有
了可 能 。
惜的三位挚 友 ,故 乡人》 中乐 善 《 好施 , 良仁义的王淡 人等 。 善
庄 子 对 汪 曾 祺 的 影 响 主 要 表 现 为 对 安 分 守 己 、 足 常 乐 、 遥 知 逍
涡 中人 们 开辟 了 一个 “ 外 桃 世
源 ” 处 处 洋 溢 着 儿 童 的 天 真 与 欢 , 乐 ;天鹅 之死 》 是 对 “ 革 ” 《 不 文 罪

汪曾祺关于梦想的文章

汪曾祺关于梦想的文章

汪曾祺关于梦想的文章天鹅虽死,梦想不灭。

芭蕾舞蹈演员白蕤在文革期间遭受无端迫害,身体受伤,不得不退出舞台转业当保育员。

文革结束后,因为目睹北归的天鹅被偷猎者杀害的事情,使她不由自主地回首往事,再次感受未愈合的伤疤被触痛而带来深深伤痛。

“天鹅在天上飞翔,去寻找温暖的地方”第一次出现,是白天鹅从北方归来,越过寒冷的大兴安岭中鄂温克族狩猎队篝火的红光,在初春的玉渊潭落脚,使带着小朋友春游的白蕤回忆起从前乌兰诺娃芭蕾舞《天鹅之死》是怎样诱发了她对舞蹈的向往。

第二次出现,是白蕤回忆起她经过刻苦训练走上舞蹈家之路,像白天鹅一样在舞台上尽情展翅高飞,脆弱、高洁的美引起了“某某”这个恶心小人的觊觎,危机暗藏而不自知。

第三次出现,是白蕤回忆起在文革中遭受的背门板跑步、整夜跳舞、做折损骨骼的苦工等刻意的、恶毒的、超出想象的折磨,和当时感受到的羞耻、愤怒和伤痛。

《天鹅之死》这个舞蹈在这一时期,既是她理想的支撑、快乐的源泉,也是她苦难的源泉和梦想被毁的工具。

第四次出现,玉渊潭的天鹅被偷猎者打死在黑夜之中,也暗喻着白蕤的舞蹈事业必然死去。

回忆中,白蕤因为恶毒的折磨骨折了左腿,不得不转业当了保育员。

这一刻,偷猎者的容貌和地包天的“某某”在她的回忆中重合起来,都是刽子手般狰狞的面孔,扼杀了美好的事物。

汪老在这一段中写道:“越冬的麦粒在松软的泥土里睡得正香。

经过长途飞行,天鹅的体重减轻了,但翅膀上增添了力量。

”白蕤的悲剧源于在冷酷的政治之冬,她不愿意做在泥土里沉睡的麦粒,选择了去做必须经历长途飞行的天鹅。

这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残酷命运的反抗。

玉渊潭天鹅是一种脆弱的美的形象;女主白蕤却有所不同,她更像芭蕾舞《天鹅之死》之中的天鹅,即使濒死也想要挣扎高飞,她的美有一种坚强不屈蕴含其中。

她面对红卫兵的压迫强硬抗争,虽然最后不得不退出了芭蕾舞台,但是她的美仍在发光。

即使是在保育员这个“小舞台”上,她也对工作尽心尽力,用真心换来小朋友的认可“我从前好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鹅之死--汪曾祺九十年代小说论
江河
【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考察汪曾祺20世纪90年代小说,发现其审美追求无论从审美境界、主题思想、还是在主体感情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异:80年代温情的审美主义被90年代冷峻的现实主义所代替,"和谐"之美已被打破;主题由简单明晰转而复杂深沉;主体情感由内敛平和转而任性放达,悲剧意识日渐浓烈.
【总页数】4页(P51-54)
【作者】江河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九十年代以来汪曾祺小说研究述评 [J], 杨劲平
2.古典“天鹅”的现代镜像——从《天鹅湖》与《天鹅之死》中看 [J], 许慧子
3.汪曾祺的“减法”与“加法”——论汪曾祺小说的结构艺术 [J], 李亦程;颜蓉仙
4.浅谈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创作风格——记汪曾祺的《大淖记事》 [J], 孙麦青
5.“林”中之死与“人”中之死——小说《林中之死》与《祝福》比较 [J], 黄文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