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追寻的悲哀―读贾平凹的《废都》和《白夜》

合集下载

废都的剖析

废都的剖析

废都的剖析一、作品背景与简介《废都》是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古都西安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挣扎与沉沦。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剖析,揭示了城市文明与人性的冲突,以及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迷茫。

二、主题思想与内涵《废都》的主题思想主要围绕着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的异化。

作品中通过对主人公庄之蝶等人物的生活轨迹的描绘,展示了他们在面对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时,如何逐渐迷失自我,最终走向道德沦丧。

同时,作品也揭示了城市文明的发展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与瓦解。

三、人物塑造与刻画《废都》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立体,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物形象。

主人公庄之蝶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他既有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又难以抵挡现实世界的诱惑。

其他人物如牛月清、唐宛儿等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作品丰富的社会画面。

四、语言风格与特点贾平凹在《废都》中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既保留了传统小说的叙事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小说的语言特色。

作品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既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性、社会的深刻剖析。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方言、俗语等元素,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民间气息。

五、艺术手法与技巧《废都》在艺术手法与技巧方面表现出色。

作者采用了现实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叙事手法,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又通过荒诞、奇幻的元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此外,作品还运用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深度和韵味。

六、社会反响与影响《废都》自问世以来,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一方面,作品因其深刻的社会剖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另一方面,由于作品中涉及到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探讨,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但无论如何,《废都》都无疑成为了当代文坛的一部重要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贾平凹《废都》简评

贾平凹《废都》简评

读贾平凹《废都》有感在品读《废都》之前,在心目中新时期小说就是中国小说史上含有的奇葩,读完贾平凹先生的《废都》之后,让我更加充分感受到了新时期小说的艺术,深深为其折服。

《废都》是作者贾平凹写出的一部反映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

小说以历史文化悠久的古都西安当代生活为背景,记叙“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起居生活,展现了浓缩的西京城形形色色“废都”景观。

小说核心人物庄之蝶,在他身上可能影印了作者的痕迹。

他集合了现代都市生活赋予一个名人复杂多面的特征:不喜拘束、洒脱行意、豪饮畅谈、学识渊博,颇具“魏晋风度”。

然而,透过这些表象,古城墙夜里的埙声,实则契合了他内心深处最孤独的痛苦。

作者以庄之蝶与几位女性情感的纠葛为主线,以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为辅线,笔墨浓淡相宜,时有“笑口常开”一类时政幽默小景展现,活跃了气氛,激活了读者思路,令人叫绝。

在本书中贾平凹所描写的诸多女性中,唐宛儿、柳月、牛月清为他塑造最为成功也最倾心的鲜明人物。

在这些充满灵性、情感聪慧而富有古典悲剧色彩的人物身上,体现出作者至高的美学理想。

这种美学观念植根于西京城现实生活的土壤上,却又被浸染了理想的光辉,因这理想的璀灿,造就了不同凡俗的品味,为作品埋下不可挽落的悲哀。

这是自然美落入现代城市的悲哀,体现了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自身的某种必然。

唐宛儿被押潼关受辱,柳月嫁残疾的市长儿子,牛月清离婚、钟主编患癌辞世、阿灿避而不现、慧明堕胎与景雪荫官司败北,最后庄之蝶只有灰溜溜踏上南行列车,小说的结局弥漫了找不到出路的痛苦与孤独。

小说充满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它将自然美有血有肉丰满地呈现给读者,然后再一件件将其撕毁。

牛与破烂老者是小说中两个重要角色。

以牛的独特视角这一荒涎手法的引用,寄托了作者强烈的回归自然意识,破烂老者不经意的民谣,传递出对现代生活的负面反讽。

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露骨性行为的描写,令人惊悚。

《废都》读后感贾平凹的都市废墟与人性沉沦

《废都》读后感贾平凹的都市废墟与人性沉沦

《废都》读后感贾平凹的都市废墟与人性沉沦读完贾平凹的《废都》,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混沌而又真实的梦。

这本书里的世界,就像一座繁华表象下的废墟,让我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西京的城市,这座城市看似热闹非凡,实则千疮百孔。

庄之蝶,这个被众人追捧的大作家,在名利的漩涡中越陷越深。

他原本有着才华和名声,可在这都市的喧嚣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贾平凹笔下的西京,到处是破败的景象。

那些老旧的街道,散发着腐朽的气息;拥挤的人群,脸上写满了疲惫和迷茫。

就像我曾经去过的一个老旧小区,墙皮脱落,电线杂乱地交织在空中。

楼道里堆满了杂物,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每次经过那里,我都能感觉到一种压抑,仿佛能听到这座建筑在叹息。

庄之蝶的生活也是一团糟。

他周旋于几个女人之间,看似风流快活,实则内心空虚。

他与牛月清的婚姻,从最初的相敬如宾到最后的分崩离析,让人唏嘘不已。

这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对夫妻,曾经也是恩恩爱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琐碎和压力让他们渐行渐远,最终走向了离婚的结局。

他们的故事和庄之蝶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在生活的洪流中失去了方向,忘记了最初的承诺和真心。

书中的唐婉儿,一心追求所谓的爱情和自由,却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

她以为逃离了原来的生活就能获得幸福,却不曾想陷入了更深的泥潭。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认识的女孩,为了追求所谓的梦想,不顾一切地离开了家乡。

然而,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她遭遇了种种挫折和欺骗,最后伤痕累累地回到了原点。

还有柳月,这个聪明却又无奈的女子,在权力和欲望的夹缝中生存。

她的命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操控着,无法自主。

这多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妥协的人啊!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只为了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

《废都》里的人物,都在这座废墟般的城市中沉沦。

他们追逐着名利、欲望,却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自我和真情。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面?我们在追求物质和成功的道路上,是不是也忽略了内心的声音?就拿现在的社交媒体来说吧,大家都在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炫耀着自己的成就和财富。

贾平凹的《废都》读后感

贾平凹的《废都》读后感

于2022年3月16 日20:56看完了贾平凹的?废都?,身心疲惫,我本来不该认为小说到此完毕,可作者却在此处戛然而止,深深叹息,不知道自己(zìjǐ)是在意犹未尽,还是自己的造诣太低,缺乏以理解作者的想法。

此书于1993年发表,一经发表,文坛轰动,街巷疯传,据说当时10个人就有8个人手捧此书,不知是否是一种夸大还是怎样,可见这部书在当时所受的欢送程度,但这确实是中国文坛的罕见的现象!但却因书中大胆逼真的色情(sèqíng)描写而在同年的下半年被禁。

17年后?废都?被解禁,我当时就听说了这一消息,甚是欣喜(xīnxǐ),想着等将来上了大学,有了时间,我一定要把我想读的书读一遍才行。

三天前终于捧得此书,心情非常冲动。

刚刚说到书中因有大量的性爱描写,我很想真实的看看这,这算是俗人的猎奇心理吗?虽然我买的?废都?是2022年7月第一版次的,每遇其中的描写,还是会有无数的省略号代替,但我还是很敬仰(jìngpèi)贾平凹的,在他的笔下所有的女人都是活色生香,美得让人流口水。

让我看起来都不觉心里一震。

任何一个“训练有素〞的读者都会知道,这些作者本来的省略是当代出版对于明清艳情小说的通行处理原那么,我想贾平凹并没有意识到要对这种原那么的可以模拟,而是通过对这种原那么的可以模拟可以够到达他的特定意图。

我对这位作者确实满满的可怜与心疼。

他是一位作家,但在文中我们能看到他写一些应酬文字,却不曾见过他写什么,也不知道他过去写了什么,会获得如此大的声誉,只知道他一直力图写一部作品。

他是一名作家,可他整天却不知忙些什么,似乎有应付不过来的应酬,他如同所有的名人一样,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食客〞——你细细将它分析便觉得这就像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各个环节互相依存,主人公成为其中的中心。

他是累的,借用李敬泽先生的话“他被需要也被狭裹,他在生活的重要性必然与他的自怜同步。

〞其别人会为他提供食物,当然他也要向老大哥一样“罩〞着这帮小弟。

读后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

读后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

读后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废都是一本由中国作家贾平凹所著的小说,通过主人公阿Q的经历,描述了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通人的困境和无力感。

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深地被其所揭示的现实困境所触动,同时也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饱受社会压迫和歧视的农民工。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但却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

无论是在情感世界还是在经济上,阿Q都被社会无情地排斥在外。

他的努力和付出很少得到回报,让人不由得感到沮丧和无助。

阿Q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虽然是个无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小人物,但他仍然保持着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面对社会的冷漠和不公,阿Q选择了面对现实,嘲笑和自嘲自己的弱小。

他没有被打败,而是用一种自嘲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困境。

虽然他表面上看起来胸无大志,但内心深处却隐藏着一股抗争的力量。

阿Q的经历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普通人的困境。

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弱者往往处于劣势。

无论是经济上的贫困还是身份上的差距,都会使人们感到社会的不公。

阿Q的故事揭示了这种困境,警醒我们要对社会的不公持有清醒的认知。

读完《废都》后,我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异,有善良和懦弱、正直和奸诈等。

作家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人们在面临困境时,会展现出不同的一面,有的选择冷漠和无视,有的选择努力追求正义和自由。

这让我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价值观,无法简单地判断他人。

《废都》这本小说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社会的现状。

小说中描绘的贫富差距、权力腐败等问题,在当今中国仍然存在。

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深入剖析,作家希望唤起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反思,促使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通过阅读《废都》,我进一步认识到文学作品的力量。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有着独特的对于社会现实的审视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人物和情节的刻画,作家可以深入剖析社会的问题,并引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

贾平凹小说《白夜》读后感(精选41篇)

贾平凹小说《白夜》读后感(精选41篇)

贾平凹小说《白夜》读后感贾平凹小说《白夜》读后感(精选41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贾平凹小说《白夜》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贾平凹小说《白夜》读后感篇1第一次读推理类的书,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

(虽然看到一半就怕到半夜不敢关灯,哈哈哈哈都是不敢看恐怖片造成的)白夜行,在犹如白天一般的黑夜里行走。

男女主人公终其一生如此,他们拼了命对抗着这个社会,同时也贪婪而残忍地索取着一切。

始终对亮抱有痛惜,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是雪穗最忠诚的骑士。

而雪穗,真的就是东野圭吾所言,是一朵黑色的玫瑰。

她艳丽,她摇曳,她勾人魂魄,黑夜中她的香气像是毒品,一个又一个男人为此沉迷,她才是施毒之人啊。

虾虎鱼已死,枪虾如何苟活?蜡烛倒了,升腾起黑色的烟雾,她瞥了一眼,头也不回地撞上了门。

至此,唯一的光芒熄灭了。

题外话,真的要好好保护小孩子的童年啊。

这个社会挺复杂,在他们还是懵懂孩童的时候,在他们开始感知生命与生活的时候,尽量带给他们真善美,这样在他们成年以后,便拥有了足以与这世界和解甚至改变这世界的力量。

贾平凹小说《白夜》读后感篇2白夜行? 白与黑交织在一起,缓缓向前?而书的封面的剪影也很有趣,在没有通读全篇之前,看到封面的第一反应是以为这是一本有些类似于放学后的故事,少男少女之前的小故事。

而当看完了第一部分便失却了这种感觉。

怀着疑问往下读,却在一半的时候骤然有些无味。

小男孩牵着小女孩,暗示着结局的封面……一开始最奇怪的一点在于为什么都认为雪穗很奇怪,很危险。

也许不在于她表现得怎样,而在于排除了所有不可能后,余下的唯一解释就算再不合理也是可能。

雪穗在快至终章的时候,这样说到:“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

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

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废都》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废都》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废都》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废都》读后感《废都》读后感--杜婷婷刚开始听说《废都》这本书,是在上网浏览网页时,看到这本书的争论在网上非常大,《废都》读后感。

由于经历17年后,备受争议的《废都》,与《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曲》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新版《废都》与老版相比,内容没有删节,字数和页数基本一致。

贾平凹说:“现在能再版,首先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宽松,和文坛关系的回暖。

”这些所有的争议都是由于文章里“□□□”的字,这些字是贾平凹和出版商为了炒作故意为之的议论不绝于耳,而贾平凹从未就此作出回应。

在《废都》重版的当口,贾平凹终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个中原委:《废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全本与删减本,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前,至今只正式出过一个版本。

排除这些争议,单单考虑考虑这篇小说的本身。

比较起《浮躁》来说,《废都》在文笔上比起以前清晰,在行文思路上也较为清晰。

1993年上半年,《废都》在《十月》杂志连载,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第一版,首印50万册,但下半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指示,以“格调低下,夹杂色情描写”的名义查禁《废都》,并对出版部门做了处罚,读后感《《废都》读后感》。

当年《废都》因大量性描写而引发争议,而今,关于贾平凹这部作品的争议,仍然集中于此。

有的网站列出对《废都》正方和反方观点进行pK。

正方观点是:支持彻底解禁,不应出“修改版”。

当时被禁是因为出版环境还不是很开放,容不下这类有点“颜色”的书。

而如今,出版物已经非常多元化,早熟的青少年也早不像我们想得那么无知。

把删去很多内容的所谓“修改版”拿出来出版,实在滑稽可笑。

反方观点是:不支持彻底解禁,“修改版”出得好。

《废都》被禁17年,本身就说明这是一部危险的书,不适宜出版。

删去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以“修改版”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方式。

读者、网友对《废都》中色情描写“彻底解禁”与“不支持彻底解禁”的看法的尖锐对立,丝毫不逊于17年前的争议。

贾平凹《白夜》读后感

贾平凹《白夜》读后感

贾平凹《白夜》读后感贾平凹《白夜》读后感【第一篇:《白夜》中的选择与放弃】《白夜》是贾平凹继《废都》之后,又一部以“西京”为背景的长篇巨著。

小说写尽了人世间的官商九流、悲欢离合,全文以夜郎和两个女人的(颜铭和虞白)感情纠葛为线索,深刻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市民生活的矛盾心态。

主人公夜郎是贾平凹笔下血肉丰实但却令人同情的形象之一。

他没有高贵的出身,只凭着不断追求的干劲,独自来到西京城里闯荡。

小说一开始,就写了夜郎通过南丁山,结识并追随着祝一鹤,但这段经历很快便随着祝一鹤的瘫倒而灰飞烟灭。

事业上失意的夜郎只得寂心思于爱情。

他喜欢心性高雅的虞白,而他却是一介凡夫俗子,地位的差别、宿命论的困扰使得夜郎痛苦不堪,他只有从同与他一般地位而且相貌美丽的颜铭身上得到爱情的慰藉。

一个不甘于命运摆布的灵魂最终在世俗的摧残下回归“本位”,这是夜郎的悲剧,也是人生的悲剧。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利的,在闯荡的过程中总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选择。

向左还是向右?人总是处在这样的一种矛盾之中,因为无论是选择了什么,对于另一种事物,却意味背叛或者是放弃。

选择好的,放弃坏的,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根本无从辨别真伪和好坏,而夜郎在爱情上的选择正是如此。

人总是将自己置身于“两难”的境地,之所以感觉到“难”,是因为都有太强的占有欲。

要占有,自然就害怕失去。

夜郎是幸福的,他在事业上失意后,有两个爱他的女人同时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但他又是痛苦的,他必须又要从中作出残酷的选择。

最终颜铭胜了,因为她有了夜郎的孩子。

整个故事看似就要这样结束了,但事实上,夜郎和颜铭并没有走到最后。

他们生了一个丑孩,这让生性自卑的夜郎更是怀疑,他们最终因此走向了离婚。

从颜铭留下的笔录中,夜郎得知原来颜铭美丽的相貌,竟也是假的!他们的婚姻以颜铭的出走而全部破灭。

整个过程,使人对夜郎这个形象又怜悯又憎恨,怜悯其命运多舛,憎恨其其青红不分。

夜郎爱情的悲剧只是《白夜》故事的一个方面,它仅仅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对命运的抗争与无奈。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共5篇)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共5篇)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共5篇)第一篇:贾平凹废都读后感贾平凹废都读后感(一)小说的题目是废都,重在废,挖掘主题还得从“废”上下手。

文字之上溢满着迷信之气,算是文化之废,但废的关键内涵还在于社会之“废”,整个作品都是为了揭示废都这个社会圈的丑陋与黑暗!庄之蝶名声虽大,但被周敏、洪江、药厂厂长等追名逐利之徒利用,终使他陷入一场与初恋情人的官司之中痛苦挣扎。

从另一方面讲,他也是为着名声默认周敏的写作,算是自酿苦果,也是逐名之心惹的祸,怨不得别人。

而且他还为了名利,不敢与牛月清离婚,只想玩弄唐宛儿、柳月和阿灿,全然一副不负责任的名人嘴脸,终害得三个女性纷纷以悲剧结场。

他还购买龚靖元的书画害死朋友、为赢官司出卖柳月、违背作家良心写虚假广告,无不显示他追名逐利的肮脏一面。

简直就一整个充满铜臭的名利场。

这鲜明地反映了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的观念对西京的精神腐蚀之深,这是一“废”。

龚靖元书法了得,但成名富裕后将金钱挥霍于赌场,终因赌博而命丧黄泉。

其子龚乙沉迷于吸毒,崇尚虚无飘渺的幻想,人生观极度消极。

阮知非渔食男女之色,纵情于花天酒地之中,终以狗眼视人。

汪希眠倒卖假画,被公安局逮捕,更是典型的违法分子。

这一系列吃喝嫖赌、吸毒倒卖的不良社会风气搅得西京乌烟瘴气,是为二“废”。

围绕着一场官司所展现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是一场行贿受贿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之风疯狂扫荡着西京的政治场,是为三“废”。

收破烂的口中唱出的民谣更是对废都之“废”的尖锐抨击,更直接也更酣畅!作品结尾处那“呜呜”的鼓声,是老牛对这座城市绝望的叹息,对废都悲剧的挽歌。

这“呜呜”的凄调伴着醒目的“热烈祝贺古都文化节的到来”的横幅,更是从侧面衬托出废都之“废”。

但是这本书遭到了毁誉两极的争议,誉之者称为奇书,毁之者视为坏书。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二)今日看完了《废都》。

《废都》是贾平凹于1993年写成的。

那时群众在去原始积累,群众之中的关联仿佛密切起来,就象森林里的植物互相蛮缠,为的也是头顶上的一片天。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

论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考内容而广受读者喜爱。

其中,《废都》无疑是他创作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借助虚构的废墟城市形象,展示了人性的各种弱点和不幸命运,以对当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探讨和反思。

本文将从文化、精神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对贾平凹的《废都》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文化价值《废都》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代社会的批判性思考。

该小说中废墟城市的形象是虚构的,但其背后所展现的却是当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作者通过废都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中诸多问题,如生存困境、道德沦丧、权力傲慢等现象,让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2)对历史和文化的重构。

废都不仅是一个虚构的城市,它也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者通过废都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重构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某些片段,并将其与小说的情节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废都》不仅是一部社会现实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性和生命的作品。

小说中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命意义深刻,每个人物都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珍贵。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精神内涵《废都》的精神内涵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1)对毁灭和重生的思考。

废都的最终命运是毁灭,但废都的毁灭并不是终结,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开始。

作者通过废都的命运,探讨了毁灭和重生的关系,反思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于新的转型期变革注入了信仰和力量。

(2)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独具特色,他们各自的生命都展现了生命的本质。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人物的生命经历,表现了生命的珍贵和可贵,同时对于理解生命的概念和价值注入了思考的力量。

(3)对人性本质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拥有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特质,这些特质展现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中国文化背景,同时也赋予了小说深刻的思考性。

三、艺术表现《废都》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说结构上的创新。

以《废都》为读后感

以《废都》为读后感

以《废都》为读后感
《废都》是一本充满着痛苦与挣扎的书,书中讲述了一个叫雅可的女孩在这个破旧的小城市里面度过了她十几岁的童年。

作者以真实、质朴的笔触把这个小城市里的痛苦和困境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酸不已。

尽管伴随着不少艰辛,但书中也有着温情、暖意、希望和勇气。

雅可想要逃离这个落后而缺乏活力的城市,历尽艰难奋斗,最终实现了她的梦想。

她对未来坚定的信念和充满希望的心情,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感叹:人的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废都》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依相偎,也让我们看见了社会矛盾下的人性之光。

心理上、生活上,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勇往直前,《废都》里面的人物让我们意识到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能量,激励着我们走向未来,去追寻梦想。

《废都》:从庄之蝶的悲惨命运,解读小说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废都》:从庄之蝶的悲惨命运,解读小说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废都》:从庄之蝶的悲惨命运,解读小说给我们的生活启示《废都》是作家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

小说讲述了80年代京西四大才子之一——庄之蝶(作家),因为一篇和文化厅官员景雪荫有恋情的文章,而被上诉。

为了打赢官司,庄之蝶和文章作者周敏、周敏的“妻子”唐婉儿、发妻牛月清、好友孟云房等耗尽心力。

最后却落得身败名裂、家庭破碎、疯疯癫癫的下场。

庄之蝶本来功成名就,为人本分、生活富足,感情稳定。

为何会慢慢的开始放肆起来,没有了原则,没有了底线,最终将自己成功的人生毁于一旦。

今天我就分析一下,庄之蝶是怎样一步一步在“地位”中沉沦,最后置将自己于绝境,而无人问津的下场。

在我看来可以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这三方面来分析。

最后,透过庄之蝶的命运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要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首先就是要有责任感;其次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最后想要婚姻幸福,必须懂得知足。

一、社会因素:庄之蝶的拜金,毒害了自己的好友1.拜金,也是主流的社会价值观20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初期,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商业原则的出台和人文基础的薄弱,使得当时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倾斜甚至是断裂。

小说的背景是80年代我国西北地区的人民生活。

那个时候,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贫富差距突然变得更为明显。

没钱的可能每天食不果腹,有钱的富得流油,尽管如此,富人依旧没有满足。

他们开动自己的脑静,始终想着如何挣钱。

那个时候,像庄之蝶这样数一数二的文化名人,社会地位已然很高,名人有名人的社会圈子,结交的也都是名人。

庄之蝶除了工资收入、稿费收入、妻子牛润清的工资收入,还有自家的书店收入。

然而他并没有满足,还想办自己的画廊。

虽不缺钱,却也是被钱毒害。

2.因为拜金,毒害了好友书法家龚靖元(庄之蝶的好友)最后:“抱了那十万元发呆,恨全是钱来得容易,钱又害了自己和儿子,一时悲凉至极,万念俱灰,生出死的念头。

废都读后感

废都读后感

《废都》:一部揭示人性与命运的悲剧《废都》是贾平凹在1993年首次发表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主要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西北一个大城市里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故事。

主人公庄之蝶是西京城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命运起伏、情感纠葛与内心挣扎,成为了整部小说的核心。

读完《废都》,我首先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庄之蝶作为主人公,他的性格复杂而多面,既有文人的傲骨与才华,也有凡人的弱点与迷茫。

他的坎坷际遇和失落心态,让我看到了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

特别是在失去自我之后,他所体验的那种深深的悲凉,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除了庄之蝶,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

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恩怨情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复杂的社会画卷。

通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在小说中,大量的性描写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这些描写不仅揭示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内心活动,也展示了作者对于性这一话题的敏感和关注。

然而,过多的性描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使得部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不适。

值得一提的是,《废都》在出版过程中曾遭遇禁锢,直到2009年才再度出版。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小说中涉及的敏感话题的审查和限制。

然而,正是这种禁锢和争议,使得《废都》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赢得了国际上的声誉。

在解读《废都》的过程中,我认为作者通过庄之蝶等人物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困境与迷茫。

他们既有着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又面临着现实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的命运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无法自持。

而小说中的性描写,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性的看法和态度,以及人们对于性的探索和追求。

《废都》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使其成为一部备受关注的文学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句,它们不仅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废都废在何处?我看是废在窝里斗,废在窝里横。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

贾平凹废都读后感

《废都》读后感《废都》是贾平凹的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通过对一个虚构城市的描绘,展现了当代社会中人性与欲望的挣扎。

在这部作品中,贾平凹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呈现了一个颓废都市的全貌,让读者感受到城市与人性之间的纠葛。

《废都》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曾经繁荣昌盛的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城市逐渐走向衰败。

故事的主人公们身处这个充满废墟和失落的环境中,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的困境。

他们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己,陷入了一种颓废的生活状态。

《废都》作为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引人深思的经典语句。

这些语句不仅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废都”本身就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

它不仅指代作品中虚构的城市,还隐喻着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颓废和失落。

在作品中,贾平凹通过描绘城市的衰败和人们的颓废生活,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

“欲望是无尽的深渊,一旦陷入便无法自拔”。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中欲望的复杂和危险。

在作品中,主人公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但最终却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失落。

这种对欲望的描写和反思,使读者思考如何正确面对和驾驭自己的欲望。

“我们都是生活中的演员,扮演着各种角色,却往往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迷失在生活的角色中,而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感受。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为了适应环境和满足他人的期望而扮演各种角色,这种生活方式往往会导致我们失去自己的真实面目。

“文化是一种传承,不能因为追求时髦而抛弃”。

这句话强调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或被遗忘,但它们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贾平凹通过这句话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

这句话提醒我们关注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和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最终的结果或目的。

追寻的悲哀与无望——对贾平凹《白夜》女性形象的主体性透视

追寻的悲哀与无望——对贾平凹《白夜》女性形象的主体性透视
第3 3卷
第 3期
绵 阳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Mi a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 0 1 . 3 3 No . 3
Ma r . 2 01 4
2 0 1 4年 3月
追 寻 的 悲 哀 与 无望

阿婵与颜铭 : “ 逆 势 "的 抗 争 与 “ 顺 外 , 阿婵这 个边缘 人 物 最 引人 注 目的地 方 就是 她 的 势" 的迎合 性 取 向 问题 。刘 逸 山 一 见 到 她 的时 候 就 说 : “ 活该

作者简介 : 林丽婷( 1 9 9 0一 ) , 女, 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 向: 2 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 。
中图分 类号 :I 2 1 0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6 1 2 x ( 2 0 1 4 ) 0 0 3— 0 0 7 9— 0 6
2 O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 女 性 主 义 的欧 风 美 雨 大 规 模地 席卷 中国大陆 。汲 取着 时代 甘露 的贾平 凹在 他 的一 系列 作 品 中展 现 出了众 多有 别于传 统他 者地 位 的女性形 象 。贾平 凹的《白夜 》 作 为一 部 在 9 0年 代 问世 的现 实之 作 , 他 以不 同 于既 往 对 乡 土 女性 叙 述 的都 市视 角 , 塑造 了一 群 生 活在 现代 文 明浸 染 下 的女性 —— 具有 贵族 气息 的虞 白 , 现 代 整 容技 术 的 获利 者颜铭 , 物 欲侵 蚀下 丧失 自我 的邹 云 , 同性恋 的 保 姆 阿婵 。她们 自觉 地 把 自己托 付 于 现代 都 市 , 自 主地 进入 现代 文 明 的社 会 流通 , 在 欲望 的城 市 里 追 寻她们 想象 的幸福 生 活 与理 想 人 生 。然 而 9 0年代 是 一 个消 费 主义意 识 形 态 大 张旗 鼓 的年 代 , 旧的 价

读贾平凹的《废都》一本世情小说,一本写另一个自己的小说

读贾平凹的《废都》一本世情小说,一本写另一个自己的小说

读贾平凹的《废都》一本世情小说,一本写另一个自己的小说贾平凹的小说《废都》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本小说据说当时刚出来就卖了上近百万册,当然这肯定不包括我手中的那本盗版,我那时还处于青少年的年龄段,加上出于城乡交界,受到一定的封闭影响,因此对于版本问题其实并不清楚,购买那本书的目的也是比较纯粹,就是除了寻求文学价值之外的所有目的,直到近十年之后,才又开始重新读了这本书。

贾平凹的这本《废都》如果按内容分,它就是一本世情小说,拿过去的书对比,就是类似于金瓶梅和红楼梦这一类,大家不要以为和红楼梦比较就是一味的拔高《废都》,而是根据内容的分类上,它肯定不属于历史小说,也不是什么爱情小说,其实红楼梦刚出来的时候,据说购买者也是类似我这样买废都的那种心态,就是除了寻求文学价值之外的所有心态。

根据小说的开篇,我们就能看到作者对于古代世情小说的模仿,然后我们根据作者起的书的名,就能感觉有点川端康成的味道,但内容不像川端康成那般感伤,而是如书名一样,是颓废!根据小说主人公的名字,我感觉这是作者的一种梦与现实的分裂,就如书中描述的内容,甚至可以理解为现实的截然相反的一面,或者是类似于一种人格的分裂,内心与外在的对立,就像是作者通过一个梦来表现出他截然相反的那种人一样,也有人称之为“他自己就想这样生活”。

抛开这种种猜想,我们回到文本中,先把这本书拿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看,在《废都》发表的时间往后退回几年看,王朔那时刚刚颠覆了主流话语,让自己进行了对社会彻底的反叛,从而开启了一种文学上的新的审美方式,回到《废都》这本小说,贾平凹其实与之相似,他是颠覆了以前审美为唯一的途径,用审丑取而代之,由美到丑的转变,暗示了作者的一种悲凉和绝望的心境,就像王朔的痞子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不相信任何人的反乌托邦精神,而贾平凹的丑文,就是对灵魂向往的一次彻底绝望。

有很多人觉得这是贾平凹为了博人眼球,拿性来吸引人的注意,但我觉得从我开始对主人公名字的大胆猜想来看,我觉得这种颓废灵魂的展示并不是以诲淫诲盗为目的,而应该是一种真实分裂人格的一种展示,如果看了他的后记,就能大概了解一些,作者在书的后记写了这样一段内容,值得我们品读,作者说他对自己过去写的小说有一种反感,甚至见到卖自己书的地方就绕到而走,作者为什么会在这本小说的背后写下这样一段内容?我们看看红楼梦的开篇,曹雪芹写了这一段内容,就能理解作者的大致本意了!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第一回写了这样一段话: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非文即理。

贾平凹作品小说《废都》赏析

贾平凹作品小说《废都》赏析

贾平凹作品小说《废都》赏析【摘要】贾平凹是一位对社会问题较为关注的作家,在他众多的长篇小说《废都》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社会特定阶段的问题。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城市,外来的改变带来了内在文明的变化,导致都市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沉沦,社会转型之痛带来了被“废”掉的都市。

【关键词】《废都》;贾平凹作品;赏析0.引言《废都》是一部当代世情小说,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尽收眼底,一个个人、一幅幅场景都像原汁原味的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不加掩饰地表现了20世纪末中国人在时代变革、文化价值转向的时代浪潮中面对原有的目标和价值体系正在加速瓦解且维系社会和人心的新的价值标准尚未确立、人们无所选择又找不到新的位置时,产生的苦闷、迷惘、困惑、无聊、无奈、伤感、浮躁、不安、焦灼、惶惑、压抑、沉沦、挣扎、尴尬、失落、不甘、无所适从等复杂的情绪,个中况味是在主人公成功达到辉煌的顶点时体验到的,从中可以读出名利背后的虚无,清雅里头的凡俗,理想、道德、信念缺失造成的无序和混乱,弥漫着传统文化断裂的阵痛和失去人文精神倚持的荒凉。

1.废都之“废”在贾平凹作品中《废都》影响十分深远,贾平凹在对古都的描写中,通过描写现代都市生活,将“废”的主旨贯穿其中。

《废都》40万言,皆被一“废”字冠着、串着,它是全书的“文眼”、枢纽。

一个“废”字,就直接表明了作品的主旨,作品中充斥着的是颓废、阴暗、没落的情绪。

《废都》中写了不少人物,“堕落”与“颓废”是他们身上的醒目标记。

《废都》中的整个故事是以西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为原型。

“废都”二字既有地理意义,又有时代意义。

废都—西京(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许多中华文化的原产地。

它昔日的辉煌,己时过境迁,这个荒败了的皇城,当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改革的到来之际,不管是在政治,还是在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己失去了优势,是已被取代的权力中心。

古都已经废了,是相对于十三朝古都曾经辉煌的“废”,变成历史被永远定格。

在不明不白之中读《废都》

在不明不白之中读《废都》

在不明不白之中读《废都》很多年前,读过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部引起轰动的长篇小说《废都》。

当时,有两个印象给我最为深刻:一是庄之蝶总是阴差阳错的坎坷际遇和事与愿违的失落心态,让人看了名人在失去自我之后,无以自慰的深深悲凉;我感到这是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所没有见过的,一个独特形象。

另一方面是作品中多处打了方框子的性爱描写。

无拘无束的率直又有声有色的赫目,似乎是凡是能写性的地方,作者都没有轻易放过,这种写法在当代小说创作中还未曾见过,即使是在张贤亮的有关作品中也绝非能及。

对这些过多且露的性描写,我在初次读《废都》之时,心中确实存有极大的疑虑,甚至厌恶。

对作家的那种明显的模仿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性描写,尤其是对《金瓶梅》的在作品中几乎是一种翻版似的展示,更是怀疑贾平凹的生活状态是否被扭曲,或者是迎合市场的需要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小说创作。

诸种感受交织在一起,使我对《废都》的看法在说不清、道不明中,只能抱一种低调的态度。

但贾平凹终究还是我们非常喜爱的一位作家,我感到他的文笔向来不是用来媚俗的,他的为人,他的思考都是在文坛上有所耳闻的。

后来我又零散的阅读过这部长篇,通过反复的细琢磨,我感到作品实际上是在写庄之蝶的幸运表象中隐藏着的人生之大不幸,而且由这种不幸,作者严厉地拷问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文人的灵魂,也对桎梏庄之蝶们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了含而不露的鞭鞑。

庄之蝶们从内在心态到生活形态都乱了章法,在官场、情场、文场的失意接踵而来。

由“名人”变成了“闲人”,而后又变成了“废人”。

在这个意义上,《废都》是惊人的警示和呐喊。

然而说实在的,《废都》里的性描写虽然大部分是为了塑造人物和揭示人物关系所必需的,但很多地方明显的是冗赘的笔墨。

已经有悖于美学意义,及一些负面效应。

与《浮躁》相对照,《废都》堪称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谴责小说。

《废都》一书不但对扭曲时代的人和事物进行了果敢的谴责,而且是一种文化上的批判;并且由局部的批判发展到一种全方位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追寻的悲哀―读贾平凹的《废
都》和《白夜》
论文关键词:贾平凹废都白夜城市文明文化批判
论文摘要:贾平凹说:“关怀和忧患时下的中国是我的天职。

他的小说无不体现着这种创作思想。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废都》和《白夜》中,贾平凹对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和现代城市文明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价值批判,这两部城市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人笠身于现代消费社会中精神异化、无家可归的生存处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商州系列小说,奠定了贾平凹在当代文坛的地位,当时他主要是站在反思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来批判地审视故乡商州的乡村文明或农耕文化的。

到了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废都》和《白夜》中,贾平凹的文化价值立场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在这两部以西京城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里,贾平凹对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和现代城市文明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价值批判,尤其是深刻地揭示了当代人置身于现代消费社会中精神异化、无家可归的生存处境。

《废都》是贾平凹的第一部城市题材的长篇小说,贾平凹写作《废都》的那一年,中国大地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贾平凹在《废都》的后记里叙述了《废都》写作时的个人苦痛与困境,“然而,仅仅他个人的痛苦一与困境却并不能成为《废都》。

而是整个时代鬼哭狼嚎的浓重氛围与巨大挤压产生了这部挽歌式的长篇小说。

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打击、践踏、折磨和侮辱的时刻,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没有象今天这样惊慌失措,感觉到失去了生存的重量。

”伽而今天,文化的崩溃和历史的失重使他们感觉到了从来没有经验过的无足轻重与被弃之感。

贾平凹呕心沥血地写作的《废都》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弃儿们一长文化英雄们自恋与自虐的‘天鹅绝唱’。

《废都》一方面写出了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文化人在精神上的自我迷失、自我确证、又无法确认的巨大痛苦和绝望,另一方面,又对在欲望中沉浮挣扎的人们和混乱颓废的社会世象作了极鲜活的表现。

《废都》所叙的生活故事发生在西京。

西京是古城西安的别称,它曾是中国十三个封建王朝的京都,具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古往今来,蕴育了无数英才俊杰。

可是到了《废都》中,西京不幸成为一座废弛的文化故都。

“废”字道出了十三朝故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作者心目中的尴尬与无奈。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推动下,它力求振作,如举办故都文化节,进行旧城改造等等,但作者所着眼的并不是废都复兴的活力和锐气,而是废都现实生活中沉滞、怪诞及至颓废的一面。

作品以西京四大文化闲人之一的作家庄之蝶的一段由盛而衰,由荣而辱、由声名颠峰跌落、挣扎、沉沦直至中风于漂流途中的生活故事为主线,以庄之蝶被卷人一场文坛官司的缘起、展开和结束为中心事件,展开了古都现实的各个层面。

庄之蝶作为一代名作家,成名之后就有了名人之累,再无作家的作为,他无法再自己支配自己,他的灵魂得不到安宁,他更无法写作,他成了废都社会的傀儡。

但是,作为曾是作家的他,并没有完全被世俗化,他仍渴望精神的自由,渴望自己期望已久的长篇尽早动笔,然而,他已不再是他自己,他不能反抗,只能妥协,只
能认同社会,在“废墟”中流浪沉浮。

小说极写他在传统与现实的夹缝中那种惶惑莫名、焦灼失落、无所适从、一筹莫展的心态。

他想走出“废都”,然而实质上已不可能。

贾平凹在一次答编辑问中这样谈庄之蝶结局的安排:“庄之蝶在他的人生进人一定层次后,俱来的是一种苦闷,他总被什么阴影笼罩。

他是一个有觉悟的人,但觉悟了更苦闷。

他是一心要走出废都,但他走不出去,所以让他人已到了火车站而倒下了(并未点明死,我有个预感,不能让他死)。

原写去海南,后更议。

像他这样的人,去了或许比废都更觉得糟糕。

庄之蝶是个闲人,他的一生在创造着,同时在毁灭着,对待女人亦是如此,所以他害了许多女人,他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主之操走不出废都,因为废都塑造了他,他的生活在那里,他的价值在那里,他立身的根本也在那里。

庄之蝶彻底失败了,他成为废都中废墟的一部分。

这就是庄之蝶,一个作家的人生悲剧和精神悲剧,一个灵魂破碎沉沦无所依归的人格典型,他是现代城市文明中滋生出来的一个畸形人。

并且,文化人的悲剧绝不止于庄之蝶。

西京城里著名的四大文化闲人―汪希泯、龚靖元、阮知非、庄之蝶,他们各有所长,分别精通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写作,舞文弄墨,琴棋书画,体现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人的气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作家文人由于时代变革潮流的抛离而边缘化,文学也不再居于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商潮逐步瓦解了作家和文学的权威性,知识分子文化上的优势感荡然无存了,于是《废都》中的这些文化精英,在酒、色、财、气的世俗的泥淖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对精神的追求变为对物欲的贪婪,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当贾平凹从《废都》的文化圈以及悲枪与自栽中挣扎出来面对市井俗世的城市之后,就有了《白夜》。

‘白夜’―个既非白日也非黑夜的充满悖论无以名之的东西。

由魔方、面具、霓红灯和化妆术组构而成的城市,人鬼不分,真假难辨,失去了历史,也没有了真实,没有了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城市就是抹去了白天和黑夜的界线的颠倒混乱的白夜。

《白夜》可以说是《废都》的延续。

区别在于:《废都》中活跃的主要是一群“文化闲人”,而(白夜》中的夜郎、颜铭、南丁山、邹云等都属于现代城市中没有固定职业的“社会闲人”。

主人公夜郎近乎一个无业游民,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从农村来西京闯荡,寻求自我发展,安妥自己漂泊的灵魂,但他的追寻和反抗最终归于失败。

《白夜》的基本思想命意为追寻的悲哀,(费秉勋语),这是作家对时代的独特感受。

西京城里各种职业、各种身份、各种志趣的具体的个人,越是乘着世风而强烈追寻的人,所得的越是一个空虚。

“追寻的悲哀”贯穿在差不多每一个人身上,成了一种时代氛围。

可以看出,从《废都》到《白夜》,尽管人物形象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精英变成了普通市民,但作品的主题是一以贯之的,这就是充分揭示商品经济大潮中当代中国城市人的精神异化状况。

这正如《白夜》结尾所引的一段民间戏曲《精卫填海》中精卫的道白:“如果它(大海)不溺死我的女儿身,我是以人的形象享受人的欢悦与烦恼,可它却把我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非人非鸟!”的确,小说中以夜郎为代表的一帮“社会闲人”,不正是在城市的滔滔欲海中蜕变成了一种“非人非鸟”的现代怪物么?一方面,人们要在这“海”里捞食,靠这个“海”养活,另一方面,这海又淹没了人的本性,使人变为异类,带来精神上的苦闷、失落与痛苦,使人对它产生厌憎仇恨,这隐喻着人的生存处境的悖谬。

贾平凹一直执着地说:“我是农民。

”它表明的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身份认同,而且表明了作家的价值承传和审美趣味,它具有创作心理上的意义。

贾平凹在谈到自己的心理时曾经有一段话,相当清醒地说出了自己的城乡观:“说到根子上,咱还有小农经济思想,从根子上咱还是农民。

虽然你到了城市,竭力想摆脱农民意识,但打下的烙印怎么也抹不去。

农裔作家都是这样。

有形无形中对城市有一种忿恨心理,有一种潜在的反感,虽然从理智上知道城市代表着文明。

于是,在贾平凹的都市小说中,现代城市的中心角色退位一旁。

对城市的反感和对乡土文化的眷恋使贾平凹还有意无意地虚构了一个理想化的价值尺度,即纯朴美好的乡村文化,希望以此来批判和拯救日益沦陷的现代城市文明,这一点在《废都》中表现得最为分明。

贾平凹反感现代性的城市,他抵抗城市。

尽管他对于城市文明的整体价值判断存在着偏激片面之处,但他的作品就其引起人们对城市文明的消极方面或负面价值进行理性反思批判而言,应当说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