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小题,共32分)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
A.反射B.吸收C.透射D.发射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A.比值植被指数B.差值植被指数C.差比值植被指数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3. 大气窗口是指()。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A.32个B.64个C.128个D.256个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图像配准B.图像增强C.图像分类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A. 吸收率为0B.反射率为0C.发射率为0D.透射率为1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直接判读法B.对比分析法C.信息复合法D.综合分析法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A.紫外波段B.蓝色波段C.近红外波段D.绿波段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A.近紫外摄影B.可见光摄影C.近红外摄影D.多光谱摄影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
(完整版)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习题和答案
绪论思考题1.如何理解“遥感” 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来探测、研究地面目标的科学。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感知、测量、分析并判定目标性质,其空间展布、类型及其数量的探测技术。
广义上的遥感:泛指一切不接触物体而进行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上的遥感:指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利用传感器(遥感器),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对数据的处理、综合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地物波谱特性然界任何物体都具有反射、吸收、发射电磁波的能力,这是由于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同运动状态造成的;不同的物质由于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表面状态不同,具有相异的电磁波谱特性,这是遥感识别目标的前提;地物波谱特征可通过各种光谱测量仪器测得。
遥感的物理基础任何物体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物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物体的电磁波特性,这是遥感探测物体的依据。
2.遥感的特点(优势)主要有哪些?遥感的特点(优势):面状信息获取:时效性:快速准确连续性:动态观测多维信息:平面、高程(立体)生动、形象、直观:经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时间……3. 说明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遥感应用的基本步骤:• 根据研究的目标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源考虑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波段等因素,目标不同、尺度不同、时相要求不同、光谱特点不同• 进行图像的(预)处理多时相图像配准、几何纠正、图像镶嵌、数据融合• 特征参数选择波段选择band selection、特征提取feature extraction(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对原始波段进行处理,得到能反映目标地物特性的新的参数,如植被指数、主成分等等)• 建立分类系统各类及亚类分类指标(定性、定量)• 专题信息提取(分类)与综合分析分类,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数量、质量、分布、发展变化特点与趋势、产生的原因)• 结果检验与成果输出对结果进行验证(直接验证、间接验证),满足需要则输出结果,反之,返回第三步、第四步,进行相关的修改、调整。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习题遥感原理与应⽤习题第⼀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遥感2、遥感技术3、电磁波4、电磁波谱5、绝对⿊体6、绝对⽩体7、灰体 8、绝对温度 9、辐射温度 10、光谱辐射通量密度 11、⼤⽓窗⼝12、发射率13、热惯量 14、热容量 15、光谱反射率16、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到低排列主要由、、、、、、等组成。
2、绝对⿊体辐射通量密度是和的函数。
3、⼀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和成正⽐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体的乘是常数2897.8。
当绝对⿊体的温度增⾼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向移动。
5、⼤⽓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µ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体的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项成正⽐关系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次⽅④物体温度⼆次⽅⑤物体温度三次⽅⑥物体温度四次⽅。
3、⼤⽓窗⼝是指①没有云的天空区域②电磁波能穿过⼤⽓层的局部天空区域③电磁波能穿过⼤⽓的电磁波谱段④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
4、⼤⽓瑞利散射①与波长的⼀次⽅成正⽐关系②与波长的⼀次⽅成反⽐关系③与波长的⼆次⽅成正⽐关系④与波长的⼆次⽅成反⽐关系⑤与波长的四次⽅成正⽐关系⑥与波长的四次⽅成反⽐关系⑦与波长⽆关。
5、⼤⽓⽶⽒散射①与波长的⼀次⽅成正⽐关系②与波长的⼀次⽅成反⽐关系③与波长⽆关。
问答题:1、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组成?它们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共性?2、物体辐射通量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常温下⿊体的辐射峰值波长是多少?3、叙述沙⼟、植物和⽔的光谱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般规律。
4、地物光谱反射率受哪些主要的因素影响?5、何为⼤⽓窗⼝?分析形成⼤⽓窗⼝的原因,并列出⽤于从空间对地⾯遥感的⼤⽓窗⼝的波长范围。
6、传感器从⼤⽓层外探测地⾯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第⼆章遥感平台及运⾏特点名词解释:1、遥感平台2、遥感传感器3、卫星轨道参数4、升交点⾚经5、轨道倾⾓6、近地点⾓距7、地⼼直⾓坐标系8、⼤地地⼼直⾓坐标系9、卫星姿态⾓10、开普勒第三定理 11、重复周期 12、近圆形轨道 13、与太阳同步轨道14、近极地轨道 15、偏移系数 16、GPS 17、ERTS_1 18、LANDSAT_1 19、SPOT 20、IRS 21、CBERS 22、ZY_1 23、Space Shuttle 24、MODIS 25、IKONOS 26、Quick Bird 27、Radarsat 28、ERS 29、⼩卫星填空题:1、遥感卫星轨道的四⼤特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遥感原理与应用练习一:A卷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侧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获取地表信息的?A. 声波传播B. 电磁波传播C. 重力波传播D. 热辐射传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分辨率B. 覆盖范围C. 观测时间D. 观测成本答案:B4. 遥感图像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A. 植被B. 水体C. 城市建筑D. 土壤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夜间观测?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紫外传感器D. 可见光传感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对)2. 遥感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
(错)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考古研究。
(对)4.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错)5.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冰川变化。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度、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历史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扩张的趋势,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评估城市绿化状况,以及进行城市交通流量分析等。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率变化、水资源分布、污染源扩散等。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实时信息,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的地表状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4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8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 b。
《遥感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答案整理
《遥感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答案整理1.单选题1.以下哪种遥感平台属于航天平台A.飞机B.气球C.汽艇D.人造卫星2.()就是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类型、质量数量、社会经济属性及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规律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
A.遥感土地资源调查B.遥感土地资源动态监测C.遥感土壤调查D.野外概查3.陆地卫星TM影像判读中,“呈灰鹤色调、枝叉状条块、轮廓不清、有极细微麻点描述是用来描述未利用土地中的()A.沼泽地B.沙滩地C.裸土地D.荒草地4.属于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是()A.美国的"云雨"卫星系列B.美国的"诺阿"卫星系列C.俄罗斯的”流星”卫星系列D.日本的”葵花”卫星系列5.下列属于微波独有特性的是()A.可用于油污染的监测B.是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C.能克服夜障D.可穿透云、雾、烟、雨等6.下列选项不属于航片判读直接判读标志的是()A.阴影B.形状C.大小D.色调7.在外业调绘中()是最重要的一环。
A.走B.看C.问D.绘8.下列传感器属于成像方式中的被动式的有()A.红外辐射温度计B.激光雷达C.摄影机D.微波辐射计9.对工业区进行遥感调查,下列选项不属于工业区重要判读标志的是()A.阴影B.色调C.形状D.大小10.下列称述中不属于近地遥感的特点的是()A.能够周期性成像,有利于动态监测和研究B.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比较单一。
C.可以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真实地反映自然界各种农作物和土壤地光谱反射特性。
D.测定方法比较单一。
11.()是应用卫星图像识别大宗作物最基本的方法。
A.图像处理技术B.目测判读C.电子计算自动判读D.综合判读12.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A.反射、衍射和散射B.反射、吸收和散射C.反射、散射和辐射D.衍射、辐射和散射13.关于卫星的运行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A.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形轨道,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20分)1、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系列为代表。
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
卫星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2、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34、TM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遥感广义的概念:无接触远距离探测(磁场、力场、机械波)狭义的概念: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目标地物相接触,利用传感器从远处将目标地物的地磁波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处理和分析,揭示出地物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电磁波: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4、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5、绝对白体:反射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6、灰体:在各波长处光谱发射率相等7、光谱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8、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9、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10、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11、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 Eλ (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12、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0.47 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④发射率等于0。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西南大学19秋0684]《遥感原理与应用》大作业辅导答案
一、简答题1.简述航空相片相对立体观察的条件答:(1)必须是航摄立体像对;(2)像对的比例尺差不得大于15%;(3)两眼分别看两张像片上的相应影像,即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4)同名地物点的连线与眼基线平行。
3.试举例阐述研究地物反射光谱的意义答:地物的反射率随入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地物反射光谱。
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成的曲线(横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1)地物反射光谱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础和依据:如之所以能够在遥感资料上区分不同的地物,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
2)地物反射光谱是遥感选择工作波段的依据:如区分雪与植被,最好选取可见光为工作波段,因为二者在该波段内反射率差距大,成象后图象色调差距就大,容易辨别。
3)异物同谱现象:指不同的地物在某一波段范围内具有相似的反射光谱的现象。
要求在判读遥感资料时,要综合使用多种判读标志进行。
如松树与水杉,在可见光范围内成象的色调就非常一致。
4)同物异谱现象:同类的地物具有相似的反射光谱曲线、同类甚至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条件下(时间、健康、地点)反射光谱会有所不同、利用上述特征进一步了解地物的各种性质:如可以利用健康的植物与病虫害的植物在反射光谱上的不同而在遥感图象区别它们。
4.简述黑体概念及其辐射定律答:黑体的概念: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
书本P19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黑体辐射规律:⑴在温度一定的温度下,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⑵温度愈高,辐射通量密度也愈大,不同温度的曲线是不相交的(在波长一定的条件下)。
⑶随着温度的身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移向短波方向。
对应维恩定律:入max*T二b二、论述题1、什么是遥感图象光谱效应?分析MSS图象各波段图象的光谱效应。
遥感原理与应用 作业(含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作业18地6118078607宋雨龙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电磁辐射与地物光谱特征 (3)第三章遥感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4)第四章卫星遥感平台 (5)第五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6)第六章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7)第七章多源遥感信息融合 (9)第八章遥感图像分类 (9)第九章遥感技术应用 (10)第一章绪论1.阐述遥感的基本概念。
答:遥感(RS),即遥远的感知。
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被测目标直接接触,在高空或远距离处,接收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分析,揭示出目标的特征性质及其运动状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举例说明。
答: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遥感从飞机上或人造地球卫星上获取的航空或卫星影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大得多。
例如:一幅陆地卫星TM影像可反映出185km×185km的景观实况,我国全境仅需500余张这种影像就可拼接成全国卫星影像图。
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传感器来获取信息。
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卫星围绕地球运转,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最新资料,例如:Landsat-5/7陆地卫星每16天即可对全球陆地表面成像一次。
④具有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的特点: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到达的地方,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都可以使用遥感进行观测。
⑤应用领域广,具有用途大、效益高的特点:遥感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勘测、农林水利、地质勘探、环境保护、气象、地理、测绘、海洋研究和军事侦察等领域,且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展。
遥感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应和卓有成效的社会效应。
3.遥感有哪几种主要分类?其分类依据是什么?4.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如何?答:当今,遥感技术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等方面。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试简要阐述目视解译的解译原则。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间接法纠正 本题答案: 3、填空题 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 )、( )和( )。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非监督法分类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本题答案: 7、名词解释 卫星轨道参数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名词解释绝对温度本题答案:9、填空题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本题答案:10、问答题图像之间配准的两种方式指什么?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多光谱扫描仪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BIL本题答案:13、问答题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1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主组分分析变换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变换前后方差总和不变,而是把原来的(不)方差等量地再分配到新的组分图像中。
B.各个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或近于0,假彩色合成效果更好。
C.第一组分取得方差的绝大部分(一般占80%以上),即信息量最大,其余各组分方差值依次减少,包含的信息也剧减,但可能没有重要信息。
D.是一种数据压缩技术,即把原来的多变量数据在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变换为尽可能少的新的变量,以减少数据的维数。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及答案数套)嘉园
遥感原理与应用练习一:A卷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侧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
西南大学《遥感原理及应用》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论述题]参考答案:1、简述遥感概念及特点遥感〔RemoteSensing〕,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遥感从飞机上或人造地球卫星上。
居高临下获取的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大得多。
又不受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景观一览无余,为人们研究地面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及其分布规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遥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不仅能获得地物可见光波段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波段的信息。
不仅能用摄影方式获得信息,而且还可以用扫描方式获得信息。
遥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用常规传统方法所获得的信息量。
这无疑扩大了人们的观测范围和感知领域,加深了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遥感通常为瞬时成像,可获得同一瞬间大面积区域的景观实况,现实性好;而且可通过不同时相取得的资料及像片进行比照、分析和研究地物动态变化的情况〔幅员〕,为环境监测以及研究分析地物开展演化规律提供了根底。
④其他特点此外,遥感还真有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的特点。
2、遥感的分类1、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分类①地面遥感:1.5~300m,车、船、塔,主要用于究地物光谱特征②航空遥感:9~50km,飞机、气球,较微观地面资源调查③航天遥感:100~36000km,卫星、飞船、火箭、天飞机、空间站2、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类①主动遥感:雷达②被动遥感:被动接受地物反射、发射的电磁波:摄影机、扫描仪3、根据遥感信息的记录方式分类①成像遥感:以图象方式记录:航空性片、卫星图象②非成像遥感:图形、电子数据:数字磁带、光盘4、根据遥感使用的探测波段分类①紫外遥遥:μm②可见光遥感:μm③红外遥感:0.7~14μm④微波遥感:0.1~30cm⑤多波段遥感:,,,5、根据遥感的应用领域分类:气象、海洋、地质、军事1:[论述题]参考答案:一、名词1、电磁波谱〔Electramagiticspectrum 〕: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的长短排列制成图表2、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时间内投射到位于地球大气上界,且垂直于太阳光射线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为1385士7W/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述题]参考答案:1、简述遥感概念及特点遥感(Remote Sensing),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技术。
①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
遥感从飞机上或人造地球卫星上。
居高临下获取的航空像片或卫星图像,比在地面上观察视域范围大得多。
又不受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景观一览无余,为人们研究地面各种自然、社会现象及其分布规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②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
遥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不仅能获得地物可见光波段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紫外、红外,微波等波段的信息。
不仅能用摄影方式获得信息,而且还可以用扫描方式获得信息。
遥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用常规传统方法所获得的信息量。
这无疑扩大了人们的观测范围和感知领域,加深了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
③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
遥感通常为瞬时成像,可获得同一瞬间大面积区域的景观实况,现实性好;而且可通过不同时相取得的资料及像片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地物动态变化的情况(版图),为环境监测以及研究分析地物发展演化规律提供了基础。
④其他特点此外,遥感还真有用途广,效益高,资料性,全天候,全方位的特点。
2、遥感的分类1、根据遥感平台的高度和类型分类①地面遥感:1.5~300m,车、船、塔,主要用于究地物光谱特征②航空遥感:9~50km,飞机、气球,较微观地面资源调查③航天遥感:100~36000km,卫星、飞船、火箭、天飞机、空间站2、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类①主动遥感:雷达②被动遥感:被动接受地物反射、发射的电磁波:摄影机、扫描仪3、根据遥感信息的记录方式分类①成像遥感:以图象方式记录:航空性片、卫星图象②非成像遥感:图形、电子数据:数字磁带、光盘4、根据遥感使用的探测波段分类①紫外遥遥:0.3~0.4μm②可见光遥感:0.4~0.76μm③红外遥感:0.7~14μm④微波遥感:0.1~30cm⑤多波段遥感:0.5-0.6,0.6-0.7,0.7-0.8,0.8-0.95、根据遥感的应用领域分类:气象、海洋、地质、军事1:[论述题]参考答案:一、名词1、电磁波谱(Electramagitic spectrum):将电磁波按照波长的长短排列制成图表2、太阳常数:当地球处于日地平均距离时,单位时间内投射到位于地球大气上界,且垂直于太阳光射线的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为1385士7W/m'。
此数值称为太阳常数。
3、地物光谱特性:自然界中,不同的地物具有的不同的对电磁波不同波段范围的辐射规律(反射、发射、吸收、透射),称地物的该特性为其光谱特性。
4、地物反射光谱与地物反射光谱曲线:地物的反射率随人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地物反射光谱。
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成的曲线(根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5、黑体:所谓黑体是"绝对黑体”的简称,指在任何温度下,对于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恒等于1(100%)的物体。
6、基尔霍夫定律:在任一给定温度下,地物的辐射通量密度和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并且等于该温度下黑体辐射通量密度。
(T一定Wλ/α= Wλ黑)7、大气窗口:大气层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大气层对电磁辐射的透明度。
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二、简答及论述题1、简述微波电磁波的特性:微波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为:1mm-1m,其特性有5方面:A:容易聚集成束,便于发射B:近直线传播,不受电离层反射影响C:能够区分在可见光、红外电磁波范围内不容易区分的许多地物D:可以全天候成象E:可以穿透一定地物:云层、冰层2、试举例阐述研究地物反射光谱的意义:地物的反射率随人射波长变化的规律,叫做地物反射光谱。
按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关系绘成的曲线(根坐标为波长值,纵坐标为反射率)称为地物反射光谱曲线①地物反射光谱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础和依据:例子之所以能够在遥感资料上区分不同的地物,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反射光谱。
如②地物反射光谱是遥感选择工作波段的依据:如区分雪与植被,最好选取可见光为工作波段,因为二者在该波段内反射率差异大,成象后图象色调差异就大,容易辨别。
③异物同谱现象:指不同的地物在某一波段范围内具有相似的反射光谱的现象。
要求在判读遥感资料时,要综合使用多种判读标志进行。
如松树与水杉,在可见光范围内成象的色调就非常一致。
④同物异谱现象:同类的地物具有相似的反射光谱曲线、同类甚至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条件下(时间、健康、地点)反射光谱会有所不同、利用上述特征进一步了解地物的各种性质:如可以利用健康的植物与病虫害的植物在反射光谱上的不同而在遥感图象区分它们。
3、黑体辐射定律①在T一定的条件下,辐射通量密度随波长连续变化,每条曲线只有一个最大值。
②温度愈高,辐射通量密度也愈大,不同温度的曲线是不相交的(在λ一定的条件下)。
对应斯帝芬-玻尔滋曼定律:W=σT4③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移向短波方向。
对应维恩定律:λmax×T=b4、分析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现兰色?云呈现白色?天空呈现兰色的原因:①晴朗的天空里主要成分是大气分子,其直径与可见光的关系满足d<λ/10,当太阳辐射碰到它们时,发生瑞利散射。
②瑞利散射的公式为γ∝1/λ4,即散射系数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③由于散射系数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当波长大于lum时,瑞利散射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红外线、微波可以不考虑瑞利散射的影响。
但对可见光来说,由于波长较短,瑞利散射影响较大。
如晴朗天空呈碧蓝色,就是由于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把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到天空中的缘故。
云呈现白色的原因:①常见到的云或雾都是由比较大的水滴组成的,符合d>λ的条件,当太阳辐射碰到它们时,发生非选择性散射。
②非选择性散射的散射系数与波长无关;③云或雾之所以看起来是白色,是因为它对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散射均是相同的。
1:[论述题]参考答案:一、名词1、航向重叠(longitudinal overlap):为了使同一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以及满足立体观察的需要,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航向重叠。
重叠率为53-60%2、旁向重叠(lateral overlap):为了使相邻两条航线上相邻相片的地物能相互衔接,相邻相片间需要有一定的重叠,称为旁向重叠。
重叠率为15-30%3、中心投影,就是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固定点(投影中心)投射到一平面嫩影平面〕上而形成的透视关系。
4、像点位移: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5、投影差:因地形起伏而引起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6、倾斜差:因相片倾斜而引起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中心投影)上的位置与其在平面图(垂直投影)上的位置比较,产生的位置移动。
7、航空相片的使用面积:工作中只使用航空相片的中央部分称为使用航空相片的使用面积;通常以邻片重叠部分中线(可偏移1cm)所围成的区域表示。
二、简答及论述题1、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关系航空像片是中心投影,地形图是垂直投影。
两类投影的关系如下:(1)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A:定义:所谓中心投影,就是空间任意直线均通过一固定点(投影中心)投射到一平面嫩影平面〕上而形成的透视关系;所谓垂直投影,即所有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形成的透视关系B: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无影响中心投影:有,只是比例尺的变化C: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垂直投影:无影响中心投影:有,影响位置D: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无影响中心投影:有,影响位置(2) 联系:A:都是投影方式B:当倾角为0、地形平坦时效果相同2、像对的立体观察条件①必须有像对②比例尺差不得过16%③分隔左右视线(左眼看左像,右眼看右像,左眼看右像,右眼看左像,)④相应视线成对相交⑤相应点连线与眼基线平行1:[论述题]参考答案:一、名词1、判读标志:不同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上具有不同的影象特征,其中一些影象特征构成了我们认识地物的依据,将其称为判读标志。
2、亮度系数:亮度系数是指在相同照度条件下,共物体表面的亮度度(B)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的亮度(BO)之比。
3、立体观察:用光学仪器或肉眼对一定重叠率的像对进行观察,获得地物和地形的光学立体模型,称为像片的立体观察,它的原理是根据人对物体的双眼观察4、主比例尺:航测部门提供的航高计录,是用航测高差仪记录的主点航高,用它计算,出来的像片比例尺称为"主比例尺”,它只概略地代表该张像片的比例尺。
5、平均比例尺:水平像片比例尺的一般公式应允选择各点的平均高程面作为起始面,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的像片比例尺,称为水平像片的平均比例尺。
二、简答及论述题1、什么是航空相片判读标志?试举例说明常用判读标志。
①不同的地物在航空相片上具有不同的影象特征,其中一些影象特征构成了我们认识地物的依据,将其称为判读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地物本身的影象特征(如本身形状等)间接判读标志:与地物相关的其他地物的影象特征(如位置)②形状判读标志(Shape):如可以根据河流成象后独有的形状特点认识河流③大小(Size):量化特征,如可以根据湖泊的大小量算面积④色调(Tone、Colour),最重要的判读标志,是其他的基础。
如可以根据两种地物成象后色调不同而区分他们⑤阴影(shadow):可以增强影响的立体感⑥组合图案(pattern),如果园纹理,可以认识果园的性质⑦位置(site):地理位置,植物,立地条件,从已知地物性质推断未知地物性质。
如可以根据松树与冷杉的立地条件区分他们2、举例阐述航空相片常用判读方法。
①直接判定法根据判读标志可以直接判定地物的性质,识别出地物。
如:②对比分析法(最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是将像片上待判别的影像,与已知地物影像或标准航片(样片、标片)上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定该地物的性质。
标准航空像片是预先选定的典型样片,像片上地物性质是已知的。
如:对比分析法在岩性、植被等专业判读中经常采用。
③逻辑推理法:利用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依照专业逻辑推理进行的判读。
如:例如上述泉水露头成线状展布的地方,一般都有断层存在。
④邻比法:在一张航空相片上或相临遥感图象上进行邻近对比,从而区分地物界线方法如:⑤动态对比法:利用相同地区不同时相的航空相片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地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如:3、分析影响地物在黑白全色航空相片上成像色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