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含解析)

高考必考教材实验(十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师说考问】考问1 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考问2 实验流程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 ↓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观察与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统计和分析:设计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名师点睛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的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对于不认识的动物也应作好记录,并记为“待鉴定××”并记下其特征。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题组跟进】高考题组——研考向 考向一 实验相关知识的综合考查1.[经典高考]下列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 .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 .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 .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土壤中的动物因食物来源和栖息条件不同,在土壤中也存在分层现象;土壤动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捕食、共生等;土壤盐碱度不同,导致植物在水平分布上有差异,土壤中的动物群落结构也会因此存在差异;表层土中含有的动物种类较少,不能准确反映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高二生物重要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高二生物重要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高二生物重要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3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3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 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 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进行采集、调查。 (3)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 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 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 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二、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准备: 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 ↓ 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取样器取土壤样本,并表明取样 地点、时间等 ↓ 采集: 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 对采集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观察与分析: ↓ 统计和分析: 设计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 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 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招潮蟹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厚蟹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沙蚕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裸露泥滩
米草群落
5
3 泥螺类 物种数
18
12
1
2 蛤类 物种数
14
9
2
0
12
0
个体总数
个体总数
裸露泥滩
米草群落
1
1
10
10
2
0
14
0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
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原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中存在的小型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丰富程度。

理解这一指标非常重要,因为小型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土壤中分解和循环有机物质、调控有害生物和维持土壤结构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1. 土样采集和处理:采集土样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例如选择草地、林地或者耕地等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同时采集均匀分布的土样。

在采样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损坏土壤结构,可以使用钻孔器或者询问专业人员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采集后,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去除杂质和植被残渣,并进行均匀混合,以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样品筛选:将土样进行筛选,去除大块土壤和石头等大型颗粒。

筛选过程中需要滤掉直径大于2mm的颗粒,以保证小型动物得以筛选出来。

之后,将土样放入有孔筛网中,再放入简易萃取器中,在简易萃取器中使用85%酒精对土样处理30分钟,以将小型动物从土样中实现分离。

3. 动物种类识别:将从土样中分离出来的动物在显微镜下进行鉴定,识别其种类。

通常情况下,可以识别的动物种类包括昆虫、动物、螨类等。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不同种类分布的情况,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样数据和小型动物种类的鉴定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数目和丰富度指数。

常用的指标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它们都是基于小型动物物种多样性计算的。

通常情况下,指数值越高,土壤中小型动物的种类越多,而信息单一性越小,说明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较容易被破坏。

总的来说,以上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并针对不同土地类型进行比较。

研究小型动物的种群和分布对于理解土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领域非常重要。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附答案及解析)

冲刺2020高考生物实验突破专题: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附答案及解析)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研究步骤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1)诱虫器(A 图):该装置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 图):该装置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考点一: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例一.(2018·永州调研)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例二.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考点二实验拓展和应用例一.下表为调查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结果,根据此表分析正确的是()A.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B.在农田害虫的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大,污染越严重D.长期过量施用甲胺磷,会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例二.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
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调查地点: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样地和调查地点。

样地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尽可能涵盖不同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地理位置。

2. 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土壤钻取器或小铲子,在每个样地内随机采集土壤样品。

通常需要采集多个不同深度的样品,例如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

每个样品的数量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建议每个样地采集3-5个样品。

3. 分离土壤小动物: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一个容器中,然后用筛网或漏斗进行筛选。

较大的土块和植物碎屑会被过滤掉,而土壤小动物则会留在筛网上。

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辅助观察。

4. 鉴定和记录:将筛选出来的土壤小动物进行鉴定,并记录其种类和数量。

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土壤小动物分类手册或专业参考书籍来进行鉴定。

5. 数据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计算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指数,比如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等,以评估不同地点或样地间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环境条件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指标。


外,调查人员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3.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3.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 • •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 精溶液
17
学习·探究区
(3)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 为什么不适于用 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答案 a.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是在 种群水平上研究动物数量特征的,而丰富度是从群落水平上 研究动物物种数目的。 b.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群落中物 种数目的 多少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
鼠妇
鼠妇又称“潮虫”,在南方也叫“西瓜虫”、“团子 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喜欢 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 下面。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 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 , 器 D ,理由是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 。
吸气 纱布 干燥的 棉花 A B 防止腐烂 吸气 吸气 纱布 吸气
纱布
纱布 酒精
D
20
浸润的 棉花 C

21
19
例如: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较强 ,身体 微小 ,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 下图中的吸虫器 B 理由是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 。
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7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二、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4、探究影响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素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相关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及如何设计表格统计结果,并能根据案例举一反三,但由于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没有实践操作,操作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检验。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改进和优化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改进和优化

图 @!三种样地调查数据汇总表
%"结论 分析发现#不同采样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不同#花
圃%菜地较高#玉米地较低-同一采样点不同土层深度 土壤小动物群落丰富度也不同#随着深度增加#丰富度 降低$ 说明土壤小动物多分布在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植物茂盛的土壤中$ 因此在生物园规划中#应保持植
图 >!改进后的诱虫器
相应的改进* 左边吸管向下弯曲以便于吸取土壤中小
动物-试管中装 A$a酒精或浸湿的棉花#前者适合于采
集固定标本的样品#后者适合于采集活体继续饲养-在
右边吸管处连接注射器#便于取样$
#"优化实验方案
结合本校拥有生物园的优势#选择该范围作为取
样地点#研究不同土质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差异
表 !"常见土壤小动物类群汇总表部分
大类群
形态特征
小类群
实例
软甲纲
鼠妇
倍足纲
马陆
身体两侧对称#由一列体节构成#异律
节肢动物门
分节#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或头部 与胸部愈合为头胸部#或胸部与腹部愈
唇足纲
蜈蚣
合为躯干部#每一体节上有一对由若干体节或环
环节动物门 节构成$ 相邻体节间外部有环形沟或 寡毛纲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是人教版高 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0中的一项探究实验#是被 列入全国考试大纲要求的一项实验$ 本案例对实验环 节进行重新设计#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思#着 重体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改进实验装置
本案例本着科学合理%简单易行%节约成本等原 则#对主要装置...土壤取样器%诱虫器%吸虫器进行 改进#由学生动手制作装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 %(%!改进土壤取样器!教材中建议的土壤取样器是 用铝制易拉罐#取土时很容易变形#且取得的土样体积 也不够准确$ 把问题交给学生#分小组对取样器进行 改进$ 经过讨论#选用质地坚硬的不锈钢口杯获得一 致认可!图 %"$ 选用质地坚硬的不锈钢口杯制成土壤 环刀#刀头高度 ) 在 2P# 环刀上安装带旋转把手的刀 柄#改进后的取样器刀头较为锋利#便于旋转施力#使 环刀容易钻入土中#体积精准#高度适宜#在取土样时 更加方便快捷$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是评价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准确、全面地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者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方法:1. 样品采集和处理首先,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采集方法,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一致性。

常用的样品采集方法包括手动采集、开挖和土样法等。

采样后,样品需要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杂质、选取细土层等。

2. 剖面调查法剖面调查法是比较常见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特定深度处剖取土壤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以获得所需数据。

然而,该方法容易出现剖样不够连续,数据不全面等问题。

3. 格点调查法格点调查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调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调查和研究。

该方法可将调查范围的土壤样品分布在一定距离的网格点上,以获得大面积的土壤样品数据。

但是,该方法会因数据采集不均匀导致空间研究产生偏差。

4. 宏观生态学方法宏观生态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调查方法,该方法利用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来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样品多样性、密度高的环境中。

总的来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还有许多,具体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预期结果来制定。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应该重视现场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的结合,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从而为土壤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中生物] 1.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2.阐述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研究不同物种的生态位,树立进化与适应观。

2.2.科学探究:通过“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培养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能力。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1)特点: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植物的分层①决定因素: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

②其他因素:a.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b.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

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动物的分层: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1)特点:常呈镶嵌分布。

(2)决定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判断正误(1)森林有垂直结构,草原只有水平结构( )(2)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陆地上,也表现在水域中( )(3)一片竹林中的箭竹高矮不齐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5)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1)× (2)√ (3)× (4)× (5)√探讨点 群落的空间结构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 温度。

这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 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光的波长)影响形成的。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1.引言土壤是地球上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其中生活着大量的小动物。

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对于理解土壤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2.传统研究方法2.1 直接采样法直接采样法是最常用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在土壤中设置捕捉器(如漏斗、土壤缓冲器),将居住在土壤中的小动物捕获进行鉴定和计数。

然而,这种方法通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获取到一部分活动的小动物,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2 土样调查法土样调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不同土壤层中采集土壤样品,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小动物的鉴定和计数。

与直接采样法相比,土样调查法能够获取更广泛的土壤样本,并提供更准确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数据。

但该方法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设备,并且对于处理大量样品来说可能是耗时的。

3.新兴技术和方法3.1 DNA条形码技术DNA条形码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兴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

该技术利用特定的基因序列作为“条码”来鉴定物种。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中的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组成和丰富度。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研究时间,并提供更详细和全面的信息。

3.2 稳定同位素技术稳定同位素技术是基于小动物的食物网络和生态位理论的方法,用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该技术基于不同物种对不同稳定同位素的利用程度来推断它们的食物来源和生态地位。

通过分析土壤中小动物体内的碳、氮、硫等同位素比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小动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生态功能。

4.评估与总结本文通过介绍了传统的直接采样法和土样调查法,以及新兴的DNA条形码技术和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摘要: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对于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和干扰程度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人为干扰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显著影响,深入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小动物类群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参与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养分循环以及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因此,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三个不同土壤类型(沙壤土、黄壤土和红壤土)的土样,并设置了不同的人为干扰程度(未干扰、轻度干扰和重度干扰)的处理组。

通过野外调查方法,记录了各处理组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并在实验室中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

小动物样本的鉴定和计数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结果与讨论: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干扰程度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显著影响。

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黄壤土的小动物丰富度最高,沙壤土的小动物丰富度最低。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如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导致了小动物类群的差异。

此外,干扰程度也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重度干扰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最低,而未干扰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最高。

这可能是由于人为干扰导致土壤质地变差、土壤酸碱度升高等原因,使得小动物类群数量减少。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人为干扰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具有显著影响。

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对于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土壤管理和环境保护中应重视保护和增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数量和丰富度,以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共17张PPT)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共17张PPT)

1.土壤和花盆壁 之间为什么要留 一定的空隙?
为了使空气流通。
2.酒精起什么作 用?
使小动物固定
3.如果需保证小动物生活 状态应将酒精换成什么?
湿棉花
(4)观察和分类:“观察和分类”需要借助动物分类 的专业知识。(P76)
(5)统计和分析:“统计和分析”,要求设计一个数据 收集和统计表,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
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C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 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 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 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 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若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 最好选择图中哪种吸虫器?若要采集大 量的跳虫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哪种 吸虫器?
将含待测生物的培养液滴在计数 板上,用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待 测生物的数量,再以此为根据, 估算培养液中待测生物的数量
具有较强活 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
取样器 取样法
动能力,身 体微小的土
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 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
壤小动物 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
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当堂检测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二.实验原理: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 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 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 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制定计划
步骤 第一步
时间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示例文章篇一:《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嘿,大家好呀!今天我想和你们讲讲我做的一个超级有趣的研究,那就是关于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哦。

我呀,一直对我们脚底下的土壤充满了好奇。

每次走在土地上,我就会想,这土里到底都藏着些啥小动物呢?它们的世界肯定特别神秘。

于是,我就决定开始这个研究啦。

我先找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因为这么好玩的事情,当然要大家一起做才更有趣呀。

我们准备了一些小工具,像小铲子、放大镜,还有一些小盒子用来装我们找到的小动物。

我们跑到了学校后面的小花园里,那里有一块特别肥沃的土地。

我一铲子下去,就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小世界的大门。

我仔细地翻着土,哇塞,不一会儿就看到了好多小虫子在土里面爬来爬去呢。

我看到了一只小小的蚯蚓,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地下工程师一样。

你想啊,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的,就像我们在纸上画画一样,它在土里画出了好多通道呢。

这些通道就像是土壤里的小马路,让土壤变得更加疏松,空气和水就能更好地在土里流动啦。

我把蚯蚓小心翼翼地放到一个小盒子里,还跟它说:“小蚯蚓呀,你可别害怕,我们就是想看看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呢。

”小伙伴们也都特别兴奋,有个小伙伴大喊:“我找到了一只小蚂蚁!”小蚂蚁可机灵啦,在土粒之间跑得飞快。

我就想啊,小蚂蚁就像一群小小的勇士,它们的蚁巢就像一个小小的城堡。

它们每天都在土壤里忙碌地寻找食物,然后把食物搬回城堡里。

我问小伙伴:“你说小蚂蚁在土壤里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基地呢?”小伙伴挠挠头说:“肯定有呀,它们肯定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宝藏藏在地下呢。

”除了蚯蚓和蚂蚁,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小甲虫。

这些小甲虫的壳硬邦邦的,就像穿着一身小铠甲。

它们在土里慢慢地爬着,我觉得它们就像是土壤里的小卫士。

我好奇地拿着放大镜看着小甲虫,心想:“小甲虫呀,你在土里都做些什么呢?是不是也像蚯蚓一样在帮土壤变得更好呢?”我们继续在土里找呀找,又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小虫子,它们扭来扭去的,像一条条小细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
许多土壤动物(如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各种昆虫)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二.方法步骤
1.提出问题:调查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或通过调查比较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1)准备:制作取样器,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情况,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2)取样:在野外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采集,并标明样品的取样地点和时间,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3)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

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

发现体
三.注意事项
1.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①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②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
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2.尽可能多地采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种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应由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四、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
70%的酒精溶液中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大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都是
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动物较多
2.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
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参考答案
1.D
2.(1)较强微小(2)竞争捕食
3.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3 12 2 9 0 0 1 10 0 0 米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4. 若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

参考答案
3.AD
4. 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四.课后讨论: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答:主要是取样和采集方式要进行改进。

根据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

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

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例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

实体镜:一种用平面镜或棱镜、木架、遮挡板等把左眼和右眼的视线分开,使左眼只看见左图、右眼只看见右图,从而形成立体视觉图的器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