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学案 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习题课)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习题课)教案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课题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复习本节基础知识
2、通过典型习题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通过典型习题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
通过典型习题的讲解,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法及教具分析与讨论练习与巩固交流与展示实验与探究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
体活动
1.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
例如氧气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核外构成的。

其中带正电荷,带负电荷。

所带正电荷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负电荷。

原子核又是由和
两种微粒构成的,其中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电荷。

3.根据水电解的反应填空:
(1)水是由水构成的,通电后被分解为氧和
氢,每两个氧构成一个氧,每两个氢构。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2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沪教版2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习内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是有间隔。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简单的生活中的常见现象;(3)设计和完成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简单实验。

【学习重难点】(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2)知道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自主学习:一、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观察与思考P63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实验1现象: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

实验2:现象:原因: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答: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微粒运动速度快慢与有关,而且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二、微粒之间有空隙实验1:现象:结论:思考:假如先加酒精后加水,现象明显吗?为什么?实验2:现象:说明:小结:微粒的性质:微粒之间空隙与和有关,一般情况下越高,空隙越大,越大空隙越小。

三、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

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常见的金属(等),稀有气体和金刚石、石墨、硅等都是由构成的。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 如等是由分子构成的。

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像氯化钠就是由和构成的。

当堂检测:1.“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最能说明化学知识中的 ( )A.微粒都很小B.微粒之间存在间隙C.微粒在不断运动D.微粒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2.以下事例不能说明微粒间有空隙的是()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B.海绵能吸水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3.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

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4.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化学学案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沪教版九年级全册(新)化学学案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化学学科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讲预案一、自主先学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宏观上,物质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微观上物质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和离子。

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蔗糖在热水中溶解较冷水中_______(填快或慢),说明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率就越_________。

3.微粒之间有空隙(1)将 5 mL酒精加到 5 mL水中,得到的酒精溶液体积小于10 mL。

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取2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封闭针筒吸入口后,用力推动活塞。

吸入(填空气或水)的那支注射器活塞易被压缩。

这说明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填大或小),所以体更易被压缩。

(3)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膨胀,因为微粒之间的空隙变 __ 。

二、合作助学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交流与讨论)A中浓氨水滴入后溶液变红。

为什么实验B中两杯溶液并没混合,而酚酞试液也变红?从这个实验说明了微粒具有什么特性?(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讨论)举出日常生活中说明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的事例?实验2:30cm长的玻璃管中先放一半水,然后再放一半酒精,充分混合后,观察液面变化。

【提问】为什么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之和?实验3:用注射器压缩水和空气。

【提问】为什么水不易被压缩,而空气很容易被压缩(小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固体、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小,而液体微粒间的间隙较大,所以,空气易被压缩,在而水不易被压缩。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新版)沪教版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新版)沪教版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新版)沪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化学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20日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证据收集与评估、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基本微粒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问。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物质、元素、化合物等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的定义和特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2.知道微粒运动快慢、微粒间隔大小的影响因素,微粒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3.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学习重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习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物质的可分性[观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现象记录] ①固体颗粒逐渐_____。

②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结论]物质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构成活动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实验2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观察与思考]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再分别加入一颗大小相等的品红颗粒。

现象:结论:微粒运动越快[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 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1说明了什么?实验2说明了什么?[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活动三、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阅读]P64完成下列填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二氧化碳、氧气、水等由构成,铜、铁等金属及金刚石、稀有气体由构成,食盐由构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的质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的质量复习课教学设计
2.遇到问题时,可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共同解决。
3.作业完成后,及时上交,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
-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科学家如何精确测量原子的质量。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并完成一份关于原子质量知识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展现本节课所学知识。
5.视频观看:
-观看与原子质量相关的教学视频,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保持解答过程的简洁和清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原子质量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2.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子质量的知识。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在思考中深化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通过学习原子质量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强调原子质量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精确计算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原子质量与元素周期律有什么关系?
-在实际生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纠正错误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和实验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精品】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精品】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在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学习重点、难点】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哪些微粒可以构成物质。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62-64页内容,学习微粒的性质,找到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新课播放多种物质的美丽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物质的性质一样吗?为什么?二、明确目标自主先学(一)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按导学内容阅读课本,标出重点,注明疑问,完成导学演练。

1.物质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如干冰是由构成的,金刚石是由构成的,食盐是由构成的。

三、小组助学交流展示1.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微粒是不停运动的?微粒运动的快慢可能与什么有关?2.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空隙的大小会变吗?3.举例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四、质疑拓展实验探究探究一、探究微粒运动教师演示P63图3-2,出示问题组织讨论: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微粒的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说明微粒的这条性质?探究二、微粒之间有空隙教师演示P63图3-3和图3-4,组织讨论实验结论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学以致用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物质混合,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的各种物质的体积之和的是()A.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B.20mL酒精和20mL酒精混合C.20mL水和20mL盐水混合D.20mL盐水和20mL糖水混合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C.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3.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下列现象不能用上述两点知识解释的是()A.气体受压,体积缩小B.樟脑丸放在衣箱中逐渐变小C.碘受热变成碘蒸气,遇冷后又变成固体碘D.大豆和芝麻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体积之和4.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A.分子间隔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质量增大D.分子体积增大六、反思评价知识建构用简要的语言,写出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或疑惑。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一复习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一复习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测试练习班级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2、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及其构成的物质。

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

3、了解原子结构、相对原子质量及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4、了解元素代表的含义、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5、从微观的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会区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

【学习重难点】1、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特征及之间的联系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前置性补偿】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有的是由构成,如氧气是由构成;有的是由构成,如金属铁是由构成;有的是由构成,如氯化钠是由构成。

2、是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电量,电性。

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 = ,相对原子质量= + 。

4、元素是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属于宏观概念,只讲不讲。

元素符号表示和,如H表示和。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师,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人体和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由构成,混合物是由构成。

【典型例题】例题1: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A.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B.可能纯净物或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单质例题2:下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例题3:一定条件下,物质A()与B()反应生成C(),下图是其反应前后分子及其数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是否发生变化?(填“是”或“否”);(2)按物质分类的方法,在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形成性检测】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B分子呈电中性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2、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释放出放射性碘-131。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能根据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能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分层排布,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了解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4.认识元素周期表,能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相关信息;5.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识链接: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原子。

自主学习:一、原子的结构1.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绝大多数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且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是;(2)“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而体积(填大或小);(3)“有一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前进的方向”,说明原子核带电(填正或负)。

2.原子的结构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核外电子()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有人说:“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对吗?为什么?(2)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二、原子中的电子阅读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电子在原子核外按不同而;2.指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含义3.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第一层最多能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排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个电子。

㈠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后一列)的最外层电子是(氦是个),在化学反应中电子,具有稳定结构;㈡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㈢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个,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

4.观察氯化钠的形成,想一想电子在其中的作用。

同理你能画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吗?可见,电子对原子的性质有很大影响,不仅是由这些电子决定的,原子在中的表现也是由电子决定的,特别是由最外层电子决定的。

5.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它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 精品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4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是有质量的,但很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用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内部结构的关系3.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

【学习重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2、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学习难点】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相对分子质量【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练习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从“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离子(阴离子、阳离子)”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微粒填在下列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

(4)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

(5)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构成原子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填序号)。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一种阴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3.下图是表示某气体中微粒的示意图。

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

4.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 B.液态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原子质量与相对关原子质量的关系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0“2.原子的质量”合作交流:1、在使用原子真实质量计算时,你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2、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真实质量吗?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相对原子质量=例题1、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1)若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新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结论和解释为、刚才同学们所做的都是对一个问题的不同探究,只不过控制的条件有所不同,象这时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讨论物质的三态变化: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粒子会有偏转;而因为金原子中原子核存在,而且体积小,质量大,核能不能再分了呢?卢瑟福同样通过物质的相对性-新授课:由于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很小,使用不方便,提出一个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在饮料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他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食盐 D .生石灰 2.下列归纳和总结错误..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3.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A .甲的溶解度大B .t 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质量分数相等C .t 2℃时,向100g 水中加入100g 甲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D .将t 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 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4.某实验小组对铝片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他们将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 .0~50s ,发生稀盐酸与Al 2O 3的反应C .50s 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 3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5.“好朋友手拉手”。

从图中化学反应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是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C.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该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2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不变色B.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新制Cu(OH)2并加热煮沸,出现黑色固体C.加热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出现黄色沉淀D.灼烧一根棉纱线,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7.实验室利用某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向100g 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5g 的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97.2g,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10.8% B.35% C.0.35% D.5.9%8.我国化学家侯德榜的“联合制碱法”工艺简洁,效率高。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由微粒构成,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学会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品德4.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存在空隙。

5.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课前预习】1.通常物质有三态,分别为、、。

相同质量的某物质,其体积的大小顺序一般情况为2.将二氧化碳气体冷却至-78℃,它就变成固体,叫做,此变化是。

3.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此变化是。

4.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

5.请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氧气、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你的设计,现象,结论。

【学习过程】一、微粒的性质【观察与思考】实验:书P63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现象 ,再向其中加浓氨水,现象 ,结论(2)如左图实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它能够说明思考:1.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俗语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生活中,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总是比荫凉处干得(快或慢),为什么?【活动与探究】猜想:一体积酒精加到一体积水中,得到的混合液体体积=?(<,=,>)2体积。

实验:书P63水与酒精混合,现象,结论实验:书P64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学生演示)现象,结论思考:碘固体变成蒸气后体积明显变大,为什么?小结:一般来说,物质有三态,物质在气态时,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方法提示】: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

【当堂训练】1.下列事实,不宜用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铁路上的钢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B.1L芝麻与1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LC.向一定体积的气体施压,体积明显变小D. 向一定体积的液体施压,体积变化极小2.试解释下列现象。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 精品导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 精品导学案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的发展史2、掌握原子的构成3、掌握原子内部的相关等式4、能运用相对原子质量,并进行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学习重难点】:知道原子的内部构成及等式的应用【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变化实质是怎样的过程?2.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变成其他原子?3.氯化钠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汤姆生发现原子中的电子,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交流讨论:1、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____________。

电子带负电,但原子不显电性,说明什么?2、阅读课本P68“交流与讨论”,你能解释下列相关问题吗?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②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③极少数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

解释:①原子中有个坚硬质点,质点体积很小,质点外空间很大。

②③结论: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和构成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活动二、探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阅读课本P69“拓展视野”交流讨论:1、原子核内有什么?2、你能解释原子核带电的原因吗?3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氢 1 0 1氢 1 1 1氢 1 2 1碳 6 6 6碳 6 7 6氧8 8 8氮777钠11 12 11(1);(2);(3)。

活动三、探究离子的形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性质3.离子的形成及分类a钠离子的形成过程 b氯离子的形成过程Na Na+ Cl Cl-上面第二个图和第四个图叫离子结构示意图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离子相互作用构成了氯化钠(Na Cl)。

离子(失去电子,带电的离子。

如Na+、 Ca2+、 Al3+)离子离子(得到电子,带电的离子。

如Cl-、S2-)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离子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 习
第1课时 构成物质的微粒
【学习目标】
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
3、能对原子与离子进行比较,能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阴、阳离子和原子; 【学习重点】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理解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分子和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 和 都很小,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 (2)分子总是在不断 着,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 ; (3)分子间有 ;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

(5)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分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分子 原子 新的分子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概念
(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 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 构成的物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变化; 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变化。

4.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而原子核又可以再分,它是由 和 两种粒子构成的。

5.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6.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交流
活动一、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Ⅰ)请判断下列现象能否用微粒的性质来判断
1. 春天闻到花香的味道;
2. 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易发生爆胎事件;
3. 秋天北京易刮沙尘暴;
4.
冬天水银温度计中的示数比夏季都要低
(Ⅱ)在化学晚会上,冬冬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她将两个“空瓶”中间的毛玻璃片抽去.两瓶均由瓶口向瓶底逐渐充满红棕色气体,其奥秘如图所示。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
魔术中产生上
分裂 组合
述现象的原因是:
①____ ___;
②____ ___。

活动二、用微观的眼光看物质的化学变化
根据图示理解下列问题:
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分子的拆分,原子的重组
化学变化中一定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
汞原子为什么不像氧原子一样结合成汞分子?
钠离子和钠原子、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性质还一样吗?
活动三、原子的内部结构及离子的形成
(Ⅰ)根据原子的内部结构理解下列问题
1.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原子核中一定要有_______,可能没有_______。

3.电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

4.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

(Ⅱ)区分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三、总结与反思
1.为什么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保持其物理性质?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吗?
四、达标检测
1.磷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在元素周期表中,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5” B.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C.元素符号为“P”D.属于金属元素
+,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2.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
5
+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A.N
5
+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
B.N
5
+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
C.每个N
5
+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
D.每个N
5
3.M 元素的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
(1) 该原子有 个电子层,X 的值是 , .M 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 M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 (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 M 元素的离子符号是 ;(用元素符号填空,下同) (4) M 元素和第(2)小题的D 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有下列粒子: a .Fe
3+
b .3H
c .3N 2
d .
e .
按要求填空(填序号):
①表示3个氮分子的是________,②表示铁离子的是________, ③a 与b 两粒子结合形成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④电工使用的试电笔触电发红光,是因为管内充_____5.右图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 .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
C .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 .钠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6.“锌强化营养盐”中的“锌”指的是
A .单质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7.铌酸锂(LiNbO 3)晶体是目前用途最广泛的新型无机材料之一。

下列关于铌酸锂说法正确的是( ) A.铌酸锂是一种氧化物 B.铌酸锂是由五个原子构成的 C.铌酸锂是由铌、锂、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D.铌酸锂中铌、锂、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3∶7∶16
8.香兰素(化学式为C8H8O3)存在于香草豆等植物中,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香兰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每个香兰素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 C 、香兰素属于有机物 D 、香兰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9.鞍山玉佛驰名中外,它的主要成份是富镁硅酸盐[化学式为Mg 6Si 4O 10(OH)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鞍山玉佛是一种纯净物 B .富镁硅酸盐中含有氢、镁、硅、氧元素 C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 .富镁硅酸盐物质由28个原子构成
10.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 4分子,N 4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N 4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 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 4是一种单质
C. 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 4与N 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他们的性质相同
11.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