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2.了解东北旅游区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3.掌握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4.培养学生对东北旅游区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探讨其对旅游业的影响;2.了解东北旅游区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介绍介绍东北旅游区的特色;3.学习掌握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了解其每个景点的特点及吸引力;4.培养学生对东北旅游区的兴趣和热爱,组织学生进行创意旅游线路设计。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演示;3.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25分钟)教学内容:1.介绍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包括东北三省的名字、位置、气候、地形等;2.探讨东北地区特有的地理特征对旅游业的影响。
教学步骤:1.使用地图或幻灯片展示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和特征,引导学生记忆和理解;2.引导学生讨论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对旅游业的影响;3.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地理特征,如长白山、辽宁沿海等,进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
第二课:东北旅游区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25分钟)教学内容:1.介绍东北旅游区的文化特征,如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等;2.了解东北旅游区的历史名胜和文化遗址,如长春净月潭、沈阳故宫等;3.介绍东北旅游区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湖泊等。
教学步骤:1.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东北旅游区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2.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历史或自然资源,进行简短的介绍并展示。
第三课: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25分钟)教学内容:1.学习掌握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如长白山景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2.了解每个景点的特点及吸引力,如吉林长春世博园的冰雕、吉林滨江大桥的赏枫等。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中国旅游地理》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一、主题介绍东北地区素有“冰雪林海、关东风情”的美誉,拥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东北旅游区的风土人情,感受其奇特魅力,激发对东北地区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2.掌握东北旅游区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3.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增强对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4.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作业内容1.地理位置介绍:通过查阅资料和地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2.自然景观探索:选择东北地区的一个闻名景点,如长白山、五大连池等,了解其地质特征、植被分布和动植物资源;3.人文历史考察:选择东北地区的一个历史名城,如沈阳、哈尔滨等,了解其建筑风格、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4.特色文化体验:了解东北地区的特色文化,如东北菜、二人转等,尝试制作东北菜并学唱一首二人转;5.风土人情感悟: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感受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作业要求1.认真查阅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2.积极参与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亲身感受东北地区的魅力;3.完成作业报告,包括文字描述、图片展示和感悟体会;4.作业报告要求清晰、详细,内容真实、准确。
五、作业评判1.完成作业报告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全面、准确;2.参与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3.作业报告的创意和表达能力;4.作业报告的整体质量和完成度。
六、作业安排1.作业时间:2周;2.作业形式:个人完成;3.作业提交:作业报告以电子版形式提交。
七、作业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有机缘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增强对东北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激发对旅游的兴趣,增进身心健康发展。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体验东北地区的奇特魅力,留下美好的回忆。
东北地区导学案
东北地区导学案一、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该地区地处中国东北部,东临日本海,与俄罗斯相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是中国的重要的经济区域。
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温暖,降雨较少。
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东北地区的植被主要为针叶林和草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国的重要的粮仓之一。
二、人文风貌及经济特色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农业基地。
盛产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产地。
此外,东北地区也是中国的重要的工业基地,有着悠久的工业传统。
锦州石油化工园区、大连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工业企业和基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文化遗产及旅游资源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长白山、五大连池、吉林长春等知名景点。
这些景点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东北地区还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如冰雪节、二人转等传统表演,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风情。
同时,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如东北菜、东北饺子等美食享誉中外。
四、教育机构及科研成果东北地区拥有众多优质的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
这些学校在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地区的科研人员在材料、机械、化工等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为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东北地区的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未来发展方向及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北地区也在加快转型升级,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
未来,东北地区将继续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东北地区也将继续推动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美丽的小兴安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小兴安岭的自然风光1.1 教学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认识小兴安岭丰富的自然资源欣赏小兴安岭的自然风光1.2 教学内容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介绍小兴安岭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凉冬冷。
丰富的自然资源:介绍小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自然风光: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风景,包括山川、湖泊、瀑布等。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小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述故事:通过讲述小兴安岭的自然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小兴安岭的自然特点和生态环境。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兴安岭自然风光的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小兴安岭自然风光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小兴安岭的民俗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认识小兴安岭地区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欣赏小兴安岭地区的民间艺术2.2 教学内容民俗文化特点:介绍小兴安岭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包括语言、服饰、饮食习惯等。
传统节日和习俗:介绍小兴安岭地区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民间艺术:介绍小兴安岭地区的民间艺术,包括剪纸、泥塑、民间绘画等。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小兴安岭地区的民俗文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述故事:通过讲述小兴安岭地区的民俗故事,让学生更加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兴安岭地区民俗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小兴安岭地区民俗文化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小兴安岭的动植物资源3.1 教学目标了解小兴安岭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性认识小兴安岭地区的特有动植物种类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3.2 教学内容动植物资源丰富性:介绍小兴安岭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性,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 认识东北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如哈尔滨、长春、沈阳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旅游规划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东北地区的热爱之情。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气候特点- 资源分布2. 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 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文化- 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地方戏曲3. 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 美食文化- 传统节日- 民间艺术4. 东北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长春伪满皇宫- 沈阳故宫- 张家口长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东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东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
4. 视频展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的风光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东北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东北地区的风光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讲解东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
3. 案例分析: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为例,分析东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
5. 视频展示:展示东北地区的风光片,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印象。
6.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东北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进行实地教学。
7.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东北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东北地区旅游景点和民俗风情的认识程度。
六、教学资源1. 东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教材。
初中 东北 教案
初中东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人口分布。
2. 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
3. 能够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发展优势和限制因素。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
3. 东北地区农业、工业的发展优势和限制因素。
教学难点:1. 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特征的综合理解。
2. 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地图、教具等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征。
2. 学生分享对东北地区的印象和了解。
二、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 学生通过地图标注东北地区的位置,并了解东北地区的邻近省份和国界。
三、地形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包括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以及黑龙江、松花江、辉南江等河流。
2. 学生通过地图和教具,观察东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并分析地形对交通、农业的影响。
四、气候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包括寒冷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以及丰富的降雪资源。
2. 学生通过观察气候图表,了解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并讨论气候对生活、农业的影响。
五、资源特征(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的资源特征,包括煤炭、铁矿、林业等资源。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东北地区资源开发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并讨论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六、农业和工业发展(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东北地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粮食生产、重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和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初中地理《1东北三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走进东北三省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老师大屏幕展示:电视剧《闯关东》图片让学生谈感悟,回答保家卫国的故事发生在我国哪个地区?对该地区你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东北三省。
教师:同学们喜欢不喜欢去了解东北?好,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三省,感受东北独特的地域风情。
屏幕出示本节课任务清单(学习目标)板书:第二节走进东北三省.教学新课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一些图片,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来形容一下对东北三省的印象。
生:“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师总结: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东北地区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土壤肥沃,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好地方。
板书: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师:要了解东北三省,首先就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师:展示东北三省位置轮廓图,同学们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板书: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生: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总结:对,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师:同学们,东北三省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方,那么,东北三省被哪些山、哪些河所环绕着呢?同学们一起参考课本 14 页图 6.11 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来找一找。
板书:2、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5)简图绘出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师总结: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形。
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师:东北三省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东北旅游区教案
东北旅游区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东北旅游区——了解自然与文化的宝藏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约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东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了解程度,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二、知识讲解(约15分钟)1. 分组讨论:根据学生的先前了解,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对东北旅游区的认识和印象。
2. 地理介绍:讲解东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3. 自然景观:介绍东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如长白山、张家口滑雪场等,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4. 文化遗产:介绍东北旅游区的文化遗产,如长春故宫、沈阳故宫等,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
三、实践活动(约20分钟)1. 观察实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选择一个东北旅游区的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东北的自然和文化。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索东北旅游区的特色和魅力,收集相关信息,并制作展示海报或PPT。
四、展示与总结(约10分钟)1.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海报或PPT,分享他们对东北旅游区的了解和发现。
2.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东北旅游区的特色和魅力,帮助他们形成对东北地区的整体认识。
3. 提问回答: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五、拓展延伸(约5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推荐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或上网搜索,进一步了解东北旅游区的其他景点和特色。
2.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东北旅游区的感受和想法,并鼓励他们分享给同学或家人。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东北旅游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部编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部编教材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篇1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书课题。
谁来读一下?什么样的小兴安岭?对,读的时候要突出它的特点。
再读一下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1: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它,去感受它的美丽。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第95页,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的真投入,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分自然段来朗读课文。
读的同学尽量做到正确流利,其余同学认真倾听,一齐接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读后正音。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像这样,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句子,叫中心句。
顺势板题:宝库、花园中心句)三、品读开头梳理写作顺序过渡2:老师常说,写文章就像(生接:画鱼)这篇文章的鱼尾收得如此精彩,鱼头点睛没有?我们一同去看看。
(课件出示前两段)生读后,老师有一处不明白,明明是树,怎么成为海呢?想象一下,树多得像大海里的水一样,多美的一处比喻!真是妙,短短的两个字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读到这里,文章接下来怎么写小兴安岭的呢?那如果老师把这句话改为“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天中的每个时刻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接下来会怎样写呢?学校旁边的小花园,是美丽而热闹的。
接下来怎么写?小结:要学会像这位同学这样,通过关键词,引出下文的写作顺序和内容。
四、品读春天体会学法过渡3:(板题:美丽诱人)小兴安岭如此美丽、诱人,那么从哪能看出它的美丽、诱人呢?我们先走进春天去感受一下!(课件出示问题:作者具体写了春天中的哪些景物,描绘出了小兴安岭的美?用横线画出来,圈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1、师:谁来说说,作者具体写了春天中的哪些景物,描绘出了小兴安岭的美?a春天的树木真美,从你的朗读中,突出了“抽出”“长出”这两个词,我仿佛看到树木动起来了,谁再来读读?“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抽出有长得速度很快的意思,好像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就来了。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公开课
06
课程总结与延伸
2024/1/27
23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01
02
03
04
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和生态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展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和
丰富动植物资源。
讲解了保护小兴安岭生态环境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 行动来保护环境。
2024/1/27
2024/1/27
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材料,加深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 识。
鼓励学生与同学、家人分享所学知识和经验,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27
8
关键段落解读
•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 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 ,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 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 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 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2024/1/27
学生可以通过PPT、视频、照 片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美景, 同时配以生动的解说和介绍。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美景 的感受和故事,激发大家对家 乡的热爱之情。
17
互动交流:旅游经验分享及建议
邀请有旅游经验的学生分享他们的旅行故事和见闻,包括旅行目的地、景点介绍、 美食推荐等。
引导学生就旅行中的体验、感受和收获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东北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的精华,景色很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土地的热爱,同时感受美。
2.学习课文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本文中使用的关键词和句子,概括文章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幻灯片、认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赏影片(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影像)看画面说感受:小兴安岭在你头脑中是什么样子的?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汇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准确、流利。
3.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小组合作交流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子,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5.再次细读课文,指导学生寻找作品的论述顺序,说说本文重要写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特征。
课件出示概述模式:课文按()、( )、()、( )的顺序,主要表现小兴安岭是()和()的特点。
6.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你的脑海里小兴安岭是什么样子的?三、写字写词。
1.出示要求会写的 14 个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
2.指导书写。
3.出示认读生字,教学生认读。
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检查字词。
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
二、品读分析理解课文。
(一)学习品读分析“春”的部分。
1.再读第三段文章,读文中所写的景物发现,这些景物都有不同的特点是什么?(用笔画出来)2.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
⑴老师解释“抽出”一词意思。
(春天,草木发芽,生机勃勃的样子。
)⑵在大脑中想象小鹿看影子的画面。
4.练习有感情的读文。
首先,阅读,注意词的场景表现突出的变化。
其次,在阅读中描述了鹿的句子,让学生注意排比句语调的变化。
(二)学习品读分析“夏”“秋”“冬”的部分。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抓住了每个季节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描写了哪些景物?2.把你认为文中最美的景物画出来并且有感情地读一读。
东北地区课程设计
东北地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基本知识,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认识东北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二人转、冰灯等。
3. 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资料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
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能够就东北地区的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关注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尊重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东北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方课程,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家乡的话题感兴趣,善于观察和表达。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东北地区地理环境:介绍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主要河流、湖泊和自然资源分布。
教材章节:《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2. 东北地区历史文化:讲解东北地区的历史演变、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东北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
教材章节:《历史》第五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文化与历史”3.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分析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状况,以及国家战略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
教材章节:《经济》第七章第四节“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4. 东北地区民俗风情:介绍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和方言特点。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中国旅游地理》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一、主题介绍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旅游目标地之一,以其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
本次作业将以“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为主题,设计一个东北旅游区的旅游方案,让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规划,了解东北地区的奇特魅力,培养他们的旅游规划和设计能力。
二、任务要求1. 选择一个东北地区的旅游目标地,包括但不限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2. 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目标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情况。
3. 设计一个完备的旅游方案,包括景点介绍、交通规划、住宿安排、餐饮推荐等内容。
4. 制作一份详细的旅游区规划图,展示各个景点的位置和联系方式。
5. 撰写一份旅游区宣传册,包括对目标地的介绍、特色推荐、旅游注意事项等内容。
三、实施步骤1. 选择目标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个东北地区的旅游目标地,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景区或者一个村落。
2. 实地考察:学生组成小组,前去目标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记录景点特色、交通情况、住宿条件等信息。
3. 设计旅游方案:学生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设计一个完备的旅游方案,包括景点介绍、交通规划、住宿安排、餐饮推荐等内容。
4. 制作旅游区规划图:学生利用地图软件或手绘,制作一份详细的旅游区规划图,展示各个景点的位置和联系方式。
5. 撰写宣传册:学生撰写一份旅游区宣传册,包括对目标地的介绍、特色推荐、旅游注意事项等内容,可以配合图片和插图,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真实可行,符合实际旅游规划的要求。
2. 作业应包括实地调研报告、旅游方案设计、规划图和宣传册四个部分。
3. 作业要求语言通顺、文字准确、布局合理,图文并茂。
4. 作业提交时间为××年××月××日,提交形式为电子版和纸质版。
五、评分标准1. 实地调研报告:40分2. 旅游方案设计:30分3. 规划图制作:20分4. 宣传册撰写:10分六、参考资料1. 《东北旅游地图》2. 《东北旅游景点介绍》3. 《东北特色美食推荐》4. 《东北民俗文化概述》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旅游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地调研和规划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和分享自己设计效果的机缘。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中国旅游地理》
《冰雪林海、关东风情——东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
一、设计目标
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及特色美食,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拓展他们的地理知识和文化视野。
二、设计内容
1.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冰雪林海、湿地草原等
3. 东北地区的人文风情:关东风情、民俗文化等
4. 东北地区的特色美食:东北菜、东北特产等
三、设计步骤
1. 学生分组,每组卖力一个主题(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特色美食)
2. 每组成员根据主题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3. 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设计展示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4.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效果,进行互动交流和讨论
5. 整理总结,撰写进修心得体会
四、设计评判
1. 考察学生对东北地区的了解水平和表达能力
2. 评判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发掘东北地区的魅力,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五、设计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特色美食,拓展视野,增长见闻,培养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综合素质和进修能力。
六、延伸活动
1. 组织学生到东北地区实地考察游学
2. 举办东北地区文化体验活动
3. 鼓励学生参与东北地区的文化交流活动
七、总结
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和特色美食,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进修能力,增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愿学生们在这次作业设计中收获知识,感受美好,展现自我,成长为更加全面和优秀的人才。
《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思考小兴安 岭的美丽之处,为后 续教学做铺垫。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小 兴安岭,分享自己的 旅游经历或相关知识。
呈现环节:展示美景,感受氛围
展示小兴安岭的四季风光图片, 让学生感受不同季节的美景。
配合图片,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营造宁静、舒适的课堂氛围。
04
素材收集
引导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相关 图片、视频等素材。
创作指导
教师提供绘画技巧指导,鼓励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在班级或学 校范围内进行展示。
互动交流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点评作品, 分享创作心得。
分享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美丽的小兴 安岭》的体会和收获。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 的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
达能力。
练习环节: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发放《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让学 生阅读并了解文章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选派代表回答 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 识。
提出问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 度,如:“小兴安岭的春天有哪些特 点?”、“作者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 的秋天?”。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 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
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 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 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师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 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和努力, 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0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文章背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中国东北地区小兴安岭美丽风光的文章。通过 对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走遍吉林教学设计
走遍吉林教学设计一、引言吉林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走遍吉林,是一次探索和了解这个美丽省份的绝佳机会。
本教学设计以走遍吉林为主题,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吉林的地理、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综合能力。
二、目标1.了解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2.了解吉林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3.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一:吉林省地理知识竞赛(地理)在课堂上组织地理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了解吉林省的地理位置、边界、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和自然景观。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
2.活动二:吉林省历史文化展览(历史、文化)在学校的教室或礼堂中,组织一个吉林省历史文化展览。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吉林省的城市或景点,通过制作展板或展示物品的形式,展示该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学生可以从吉林省的历史人物、重要事件、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展示,让其他同学了解吉林省的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
3.活动三:吉林省旅游攻略制作(旅游资源)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吉林省的旅游攻略。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吉林省的城市或景点,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该地的旅游资源、景点、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等。
然后,学生可以使用电脑、平板电脑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一本吉林省旅游攻略手册,包括地图、景点介绍、美食推荐等内容。
最后,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旅游攻略,并进行评选和展示。
四、评价方式1.地理知识竞赛可以采用答题卡的方式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2.历史文化展览可以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评选出最有创意、内容丰富的展览;3.旅游攻略制作可以根据攻略的内容、美观程度和实用性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攻略。
五、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吉林省实地考察活动,亲身体验吉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2.邀请吉林省的专家或旅游从业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分享,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吉林省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前景;3.开展吉林省地方文化的传统艺术表演,让学生了解吉林的民间艺术和文化传统。
《走进东北黑土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到了西北,去了本部,今天我们就到我国东北看一看哪里有什么不同?师板书课题:走进东北黑土地
二、阅读自学
1.学生阅读教材
2.学生汇报阅读收获
三、根据问题整理本课内容
1.出示《中国政区图》学生介绍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四、拓展延伸
请制定一个到东北旅游的计划。(要有旅游时间、地点、项目、准备、乘坐交通工具等等)
学生汇报
学生阅读教材46至51页内容
学生根据提示介绍
学生根据图片介绍藏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其他同学可作补充
板书设计:
走进东北黑土地
三面环山,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土地肥沃 森林茂密 气候寒冷
课题
9走进东北黑土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这里的…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能学以致用,会做东北旅游计划。
教学重点
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学以致用,会做东北旅游计划。
2.出示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请学生找介绍东北地区位置及环境特点。
3. 出示图片并请学生介绍“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4.出示图片并请学生介绍“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5.出示图片请学生介绍“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东北旅游区教学设计
能够对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大连、沈阳、哈尔滨、吉林旅游宣传、长白山、镜泊湖、五大连池风景介绍的教学视频,并将视频发给学生观看;
根据视频、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学习任务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分小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单并提出问题。
五大连池的药泉属于冷矿泉水,具有奇特的理疗作用,被称为“神泉”。
1、学生讨论并总结堰塞湖的形成原因;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解释五大连池的形成原因。
讲授:
游览城市
(12分钟)
沈阳
投影:北京故宫博物院
教师:中国现今仅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宫建筑群除了北京故宫之外,还有哪一座?
教师: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满清国。1644年清世祖福临,率满清军队攻入关内,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
情感与评价
(1)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人文素质,提升旅游审美欣赏力和旅游审美感受力;
(2)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运用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法、图像展示法和发现法
教学重点
长白山风景区的景观特点;能够对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本节课所学“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是本课程分区地理的第三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旅游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将旅游地理细化到每一个地理分区里。同时本节也是在学习了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之后的细分,知识体现更加详细、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对哈尔滨、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
行比较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大连、沈阳、哈尔滨、吉林旅游宣传、长白 山、镜泊湖、五大连池风景介绍的教学视频,并将视频 发给学生观看;
根据视频、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学习任务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分小组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单并提出问题。
五大连池的药泉属于冷矿泉水,具有奇 特的理疗作用,被称为“神泉”。
讲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复习
(3分钟)
投影:向学生提问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1东北旅游区位于我国的哪个方向?
2、东北旅游区包括哪几个省?
3、东北旅游区地理环境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忆并请同学
回答问题
导入新课
(2分钟)
教师:根据课前所看的视频和学习任务 单的要求,大豕总结一下东北旅游区都有哪 些旅游资源?
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设
计 思 路
1教材分析
《中国旅游地理》这门课程是中职旅游专业的专业 必修课。本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一 门基础课程。前期我们开设旅游学概论课程做铺垫,打 好基础,之后将开设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等课程,加强 对课程的运用能力。
本节课所学“东北旅游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是本课 程分区地理的第三章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中国旅游 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 将旅游地理细化到每一个地理分区里。同时本节也是在 学习了东北旅游区的地理概况之后的细分,知识体现更 加详细、丰富。
(2)熟悉本区火山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区和景观特 点,熟悉吉林市最著名的观赏景观以及形成过程。
(3)掌握长白山风景区的景观特点;能够对哈尔滨、 沈阳、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4)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科学欣赏国内知名旅 游景区、景点。
方法与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 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协作学习法 和问题探究学习法。
发下总结出长白山 主峰及天池的形成 过程。
2、运用对比方法, 学生得出长白山温 泉的类型及特点。
讲授:
火山地貌
景观
(10分
钟)
投影:展示堰塞湖形成的图片
教师:总结堰塞湖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小结:镜泊湖由于牡丹江下游河道 被火山熔岩堰塞而形成。
教师:镜泊湖湖水从20余米高处跌下, 形成吊水楼瀑布,浪花翻滚,气势磅礴;寒 冬水瀑凝成冰帘。
投影:展示五大连池以及熔岩的各种态 势
教师:五大连池熔岩地貌形态丰富,有 “火山博物馆”之称。五大连池也属于火山 堰塞湖,结合上面所学的镜泊湖,五大连池 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五大连池风景区包括14座玄武岩 火山锥、五个串珠状堰塞湖和一块熔岩台地,1972年火山喷发将小白河堵截形成五个毗连 的火山堰塞湖。五大连池熔岩地貌形态丰富, 有“火山博物馆”之称。
教师:长白山地区生长着大面积种类繁 多的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并有东北虎、梅花 鹿、紫貂等珍稀动物,因此,在I960年建立 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总结:长白山景区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 气候、土壤、动植物的分布,构成了典型的 温带季风山地自然综合体,是个很有价值的 风景旅游胜地和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博物 馆。
3、教学思路
课前已经给学生发送视频并布置了学习任务书,本 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得出东北旅游区 的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然后运用图片展示,让学生总 结旅游景观的特点及相关概念。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 极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北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 了解火 山堰塞湖的概念;
讲授:
教师:我国风景名山依据形成原因分为
1、学生在教师的启
山地风景 资源
(8分钟)
哪几类?
投影:长白山景区图
教师:长白山属于哪一类?
教师小结:长白山是第三纪以来火山活 动熔岩喷溢的产物,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主峰 白头山主体。山顶形成火山口湖 天池。
投影:长白山温泉图片
教师:结合之前所学习温泉的分类,对 比华清池、汤峪的温泉,长白山的温泉有什 么特点?
投影:镜泊湖西北部处出现地下森林
教师:火山喷发后,火山管道会形成什 么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地下森林?
1、学生讨论并总结 堰塞湖的形成原 因;
2、在教师的引导 下,学生解释五大 连池的形成原因。
教师:火山口形成内部陡峭、深约几十 米至百米的坑,土壤、肥料、水分、阳光、 种子具备,天长日久生长出森林。
教师小结: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 塞湖,湖水从高处倾斜形成吊水楼瀑布,在 西北处,火山口在土壤、肥料、阳光、种子 等条件下,形成了地下森林。
情感与评价
(1)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人文素质,提升旅游 审美欣赏力和旅游审美感受力;
(2)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意识和服务意识。
现代教学手
段的运用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运用翻转课堂、多媒体教学法、 图像展示法和发现法
教学重点
长白山风景区的景观特点;能够对哈尔滨、沈阳、 大连三市主要的旅游景观进行比较;
教师:大连城市环境优美,有“花园城 市 之称,海水清澈,成为优良的海滨度假 区。(展示老虎滩的海滨活动)
教师:视频展示大连海滨风光,大连最 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总结:大连最主要的景观是以青山、碧 海、蓝天、沙滩等为主的极具特色的海滨游 览区。
1、学生观看地图, 分组讨论,请同学 回答问题;
2、学生观看视频及 图像,回答问题。
请学生回答自己的
课前学习的成果
讲授:
海滨风景 资源
(7分看有关大 连旅游的介绍以及这两幅地图,回答:大连 的具体位置;大连的气候特征。
总结:大连位于胶东半岛南端,是具有 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论性季风气候,冬无 严寒、夏无酷暑。
投影:展示大连市区风景、海滩景色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职旅游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基 础较为薄弱,但求知欲望强烈,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知 识,扩展知识储备,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我以“必需、够用”为尺度,坚持以市 场需求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