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孔子.ppt

合集下载

21孔子

21孔子
欢哪一个?为什么?
学习链接:
1、学习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知 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学习链接:
学习链接:
作业:
1、温故而知新——请同学们复习本课生字, 摘抄成语。
2、学而不厌——再找一篇论语的故事读一读, 想想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下节课 时和同学交流交流。
(眼见不一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 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默读第四个故事:晚年读《周易》
1、用“~~~~~~”画出孔子读《周易》的句 子,你从中知道了什么?用一个什么词 语来形容他读书的态度?
2、你从孔子的读书态度中,得到什么启 发?
四、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学习了孔子的这些为人处世的理论,你最喜
21 孔子
东岸中心小学
何金辉
1. 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之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
三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 读一读,议一议:
“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 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 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 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 在不容易啊!”
1、从孔子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人?
2、小组交流讨论: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的了解 一个人?
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2、段落中,找出哪个词高度概括了这个处世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1 孔子|语文S版 (共16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1 孔子|语文S版 (共16张PPT)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教育我们要 做怎样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 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教育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做事要将心 比心。遇到事情时能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考虑 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为此,做人应 有宽阔的胸怀、足够的爱心和对别人的尊重、体 谅之心,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别人。
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
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
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
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
21 孔子
孔子论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罔:欺骗,蒙蔽。殆:陷入困境。
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学习方 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 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 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 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 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 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 就会收效甚微。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孔子 全国通用 (共21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孔子 全国通用 (共21张PPT)【推荐】
孔 子 全国通用 (共21张PPT)【推荐】
《论语》选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 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 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孔 子 全国通用 (共21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孔 子 全国通用 (共21张PPT)【推荐】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 1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 由正当而充足。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讲解】自己不想要或者不想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孔 子 全国通用 (共21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古典文学知识:孔 子 全国通用 (共21张PPT)【推荐】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1 孔子 (共13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1 孔子 (共13张PPT)
21.孔子
孔子:(公元前 551年—公元前 479年)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我国 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一,有“万世 师表之称”。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可见孔子:桃李满天下。
判断: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小结: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要坚持不懈。
名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名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读读关于孔子的书籍,搜集孔子名言; 3、给家人讲讲孔子。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谢谢
再见
谢谢大家,再会!
子路向孔子抱怨道:“难道君子也 有穷困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 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
问题:在生活中你认为什么人是君子?什么人是 小人?
君子:德行端正、品质高尚。 “安守节操”之人 小人:道德败坏、品质恶劣。 “为所欲为”之人
孔子感慨万分的对弟子说:我们相信 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 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 以为内心判断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 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 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 人实在不容易啊!
小结 : 1、孔子能知错就改,勇于反省; 2、认识了解一个人,不能从表面做出判断,要
深入的观察思考,判断后下结论。
《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 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 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 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孔子_语文S版 (共36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1 孔子_语文S版 (共36张PPT)
祭祀 并求保佑。
初读感知
写爬天都峰之前。 形容读书勤奋刻苦。
韦编三绝
隐晦 (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懂。
精读感悟
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哪些内容?
一(1.2)孔子的生平、成就。 二(3-8)讲述了孔子的几个故事。
默读1-2段,思考: 孔子取得了哪些成就?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



粮怨祭祀覆
词语积累 论语 己所不欲 隐晦 韦编三绝
为人处世 勿施于人 艰涩 推己及人
初读感知
仁 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 与人相互亲写爱爬。天都峰之前。 欲,想,愿意;勿,不要;施,加。 己所不欲, 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勿施于人
旧俗备供品向神、佛、祖先行礼,表示崇敬
读了孔子的话, 你有什么感悟?
认识一个人不能看 表面,要认真观察、 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晚年读《周易》
孔子是怎样读《周易》的?
“韦编三绝” “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 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于忘忧。”
▪《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 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
孔子小故事(2)
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跟老子一样古老。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 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 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 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 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 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 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 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 好象是正确的。”

孔子ppt课件

孔子ppt课件
管理家庭。
礼乐教化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是维护社会 秩序的关键,主张通过礼乐教化 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社会和
谐的目的。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

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最基 本的道德关系,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 他人,实现人际和谐。
01
02

孔子认为,“义”是指做人的原则和 道理,主张以义为先,不做不义之事 。
THANKS
感谢观看
孔子
• 孔子的生平 • 孔子的思想 • 孔子的学说 • 孔子对中国的影响 • 孔子的文化价值 • 总结与思考
01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生平经历
孔子,原名孔丘,生于公元前551年 ,出生在鲁国陬邑。
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空和司寇,后 来辞职专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
孔子早年丧父,母亲颜氏抚养他长大 ,因家境贫困,孔子自幼勤奋好学。
学以致用
孔子主张学习要与实践相 结合,学习的知识要有实 际的应用价值。
诲人不倦
孔子强调教师的责任和义 务,认为教师应该不厌其 烦地教导学生,为学生解 答疑惑。
03
孔子的学说
孔子的儒家学说
核心理念
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为核心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修身齐家
孔子认为,个人修养是实现家庭 和睦、国家安定的基础,主张修 身齐家,即通过提高个人修养来
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和政 治主张,但未能得到广泛认可。最终 返回鲁国,专注于文化传承和学术研 究。
孔子的教育背景
孔子曾向许多当时的 名师学习,如老子、 郯子、苌弘等。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每个人都应 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
孔子重视实践与理论 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提倡因材施教。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1 孔子 (共16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1 孔子 (共16张PPT)

图解结构
孔子
介绍孔子和 《论语》
孔子教育弟 子的故事
伟大的教育 家、思想家
概括主题
本篇课文通过对孔子生活中 的几件小事进行了描写,展 现了孔子以身作则的教育思 想和深邃的思想境界,赞扬 了这位伟大的人物的风范。
写法点拨
l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 段。本文在叙述孔子错怪颜回偷吃 一事时,就运用了语言描写,突出 表现了孔子用于自省的品德。
资料宝袋
l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他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 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带领弟子周 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 整理家,曾修《诗》《书》,定 《礼》《乐》,序《周易》,作 《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 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字词乐园
l
词语积累
为人处世 感慨万千 为所欲为
推崇 抱怨 节操
隐晦
课文详解
l 1.课文第1.2自然段描写了
什么?
2.《论语》的核心和作用 各是什么?
课文详解
l
1.第1.2自然段介绍了孔子 的生平概况,并介绍了 《论语》的核心和作用。 2.《论语》以“仁”为核 心;作用是教导人们怎样 为人处世。
预习检查
l
1.课文主要讲了关于孔子的哪些 故事?
2.你从这些故事中明白了哪些道 理呢?
字词乐园
l
zhònɡ



仲夏
覆盖
字词乐园ljiào ù rú jiā jì sì bào yuàn
教育 儒家 祭祀
抱怨
字词乐园

《孔子的简介》课件

《孔子的简介》课件
通过他的著作《子思子》等,对孔子学说进行 了阐述和传承。
《孔子的简介》
《孔子的简介》PPT课件旨在介绍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生平、成 就以及对儒家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力。
孔子的生平和背景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家庭背景
孔子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在幼年时期失去了 父亲。
早年经历
孔子在年轻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不同国 家间游历,学习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1
以身作则
孔子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
2
启发式教学
孔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维能力。
3
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进行教育。
孔子的政治观点和治国策略
孔子对政治治理和国家发展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思考。
君主贤德
孔子认为国家需要有贤明明君来治理国家。
谋求和谐稳定
孔子强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孔子对儒家学派的贡献和影响
孔子的学说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著作
孔子的著作《论语》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教育体系
孔子建立了以家庭和学校为中心的儒学教育体系。
文化传承
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孔子强调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孔子的教育成就和贡献
孔子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的学生,其中包括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学生培养
孔子的授课பைடு நூலகம்法和教育原 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典著作
孔子的著作《论语》是中 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重要 的经典之一。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1 孔子 (共30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1 孔子 (共30张PPT)

祭孔大典
山东曲阜孔庙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再见
谢谢大家,再会!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 然不择手段,以此获取利益。
重点词语:
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 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 干什么。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 实在不容易?
由于孔子错怪了颜回,才有 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 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 拥有智慧的人]
重点词语:
祭祀:旧俗备用品向神佛 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 求保佑。
二、孔子生平小故事: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2.不喝“盗泉”之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 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三、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先默读课文,然后与同 桌说一说:你读懂了孔子说 的哪句话?
第一个故事
如何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可以作为终 身奉行的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与小人 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 学而不厌
知识记录卡,相信你最棒!
• 填空。
• 1、孔子,名( 丘 ),字(仲尼 )孔 子所教的学生大约有( 三千 )人。
• 2、孔子的学生中有( 七十二 )人很 有才能,被称为(七十二贤 )。
• 3、孔子的学生根据笔记和记忆整理了 他平日的教诲,编成一部(《论语》)。
孔子的名言名句: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找找有关孔子的书来读一 读。如:《孔子的故事》等。 或者看一下《孔子》这部电影, 从而加深对孔子的认识和了解。
孔子弟子

《孔子》ppt课件

《孔子》ppt课件

仁者爱人
总结词
孔子提倡仁爱,认为仁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
详细描述
孔子认为,仁爱是一种普遍的道德情感,它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心、尊重和爱护。孔子主张君主应以仁 爱之心对待臣民,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福祉。同时,他也强调个人应具备仁爱之心,以实 现自我完善和人际关系和谐。
04 孔子的影响与评价
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学派的形成
儒家学派起源于东周时期,由孔子创 立,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 值观,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儒学的发展
儒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包括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 和现代新儒学等,对中国传统文化产 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孔子的地位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对中国及 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孔子重视德育,认为德行是教育 的首要任务,与现代教育中德育
为先的教育方针相一致。
孔子的政治思想与现代政治
孔子提倡“仁爱”与“礼治”,强调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秩序,与现代政 治追求的社会稳定和和谐目标相呼应。
孔子的德治思想,强调统治者的道德 修养和示范作用,对于现代政治治理 中强调领导人的品德和公信力有借鉴 意义。
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等级秩序,主张各安其位,对于 现代政治中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担当有 一定的启示意义。
孔子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
孔子的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伦理,与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价值观 有所冲突。
孔子的价值观重视传统和权威,与现代社会中追求创新和自由的精神有 所矛盾。
孔子自幼聪明好学,从小就对礼仪、音乐、射箭、驾车等技艺有浓厚的兴趣,并逐 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介绍孔子的ppt课件

介绍孔子的ppt课件

出生在鲁国,今山东 省曲阜市。
孔子的教育背景
孔子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育影响很大 。
孔子在年轻时便表现出对学问 的热爱,他广泛阅读各种经典 著作,并跟随许多名师学习。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 育的机会。
孔子的主要贡献
01
02
03
04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流
重。
爱的层次
孔子认为,爱的层次分为亲亲、仁 民、爱物,即从家庭内部的关系开 始,逐渐推广到社会关系,再到对 自然万物的关爱。
为政以德
孔子提倡以德治民,认为统治者应 该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仁爱 之心关爱百姓。
中庸思想
核心概念
中庸思想是孔子的一种处世哲学,它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和 治理国家时,应该寻求平衡和适中,避免过度偏颇。
孔子认为,社会中有不同的等级 ,每个等级都有其特定的礼仪和 规范。通过遵守礼乐制度,人们 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CHAPTER 03
孔子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的理念
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
孔子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才能和潜力,采用不同的教 育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灵活应对
孔子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而不是僵硬地遵 循既定的教育方法。
中庸之道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人们应该不断努力 追求这种状态。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遵循“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的原则;在治理国家时,应该遵循“德主刑辅,重 教化”的原则。
礼乐制度
核心概念
礼乐制度是孔子思想中的一种社 会规范,它规定了人们在各种场 合下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礼仪 规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