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精深中医诊疗要求规范
崩漏
崩漏的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
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
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属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2.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3.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玉珍)。
1、脾虚证主证: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次证:神疲乏力、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脉:舌质淡胖。
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或细弱。
2、肾阴虚证主证: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或停闭经数月又突然崩暴不止,血色鲜红,质稠;次证: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脉:舌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细数。
3、肾阳虚证主证: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色淡质稀或淡黯质稀;次证: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脉:舌淡黯,苔薄白或白润,脉沉弱或沉细无力。
4、虚热证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次证:心烦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崩漏的诊疗方案
崩漏的诊疗方案崩漏的诊疗方案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崩漏西医病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
是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的严重紊乱,引起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的失调。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诊疗方案》及全国高等中医院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临床诊疗指南一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照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深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注意患者年龄,无排卵性功血常发生于青春期或围绝经期,排卵性功血常生于生殖期妇女。
既往月经可有改变,以往有崩漏病史,或口服避孕药、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史。
(2)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
已有停经数月后有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不孕、白带增多。
(3妇科检查: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4)辅助检查:血常规可提示有贫血,可行B超检查,或行诊剖术以止血,送病检了解内膜情况。
性激素检查可有改变或无改变。
(二)证候诊断1、肾虚证:(1)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红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断,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2、脾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饭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3、血热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广西崩漏病(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诊疗方案(试行)
附件1崩漏病(异常子宫出血)中西医诊疗方案一、范围本方案提出了崩漏病的定义,明确了诊断、分期、调治方法,主要适用于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调治。
二、定义(一)中医病名:崩漏(TCD编码:BFYlOO)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由于崩与漏二者常相互转化,故概称为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月经病。
(二)西医病名:异常子宫出血(ICD-IO编码:N93.901)是妇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总的术语,指与正常月经的周期频率、规律性、经期长度、经期出血量中的任何1项不符、源自子宫腔的异常出血。
按病因分为两大类。
1.PALM(有子宫结构性改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内膜恶变和不典型增生。
2.COEIN(无子宫结构性改变):全身凝血相关疾病、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局部异常、医源性及未分类的。
按有无排卵分为两大类。
1.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月经紊乱,失去正常周期和出血自限性,出血间隔长短不一,短则几日,长则数月;出血量多少不一,出血量少者只有点滴出血,多者大量出血,不能自止,导致贫血或休克。
基础体温呈单相型,内膜病检见增殖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或萎缩型子宫内膜。
2,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有排卵,但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或子宫内膜局部异常,表现为月经过多(>80ml),经间期出血或经期延长。
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但高温相小于11日或下降缓慢。
内膜病检见分泌期子宫内膜,腺体分泌不良,间质水肿不明显或腺体与间质发育不同步。
三、病因病机崩漏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可概括为热、虚、瘀3个方面。
其主要发病机理是劳伤血气,脏腑损伤,血海蓄溢失常,冲任二脉不能约制经血,以致经血非时而下。
崩漏为经乱之甚,其发病常非单一原因所致。
如肝郁化火之实热,既有火热扰血,迫经妄行的病机、又有肝失疏泄,血海蓄溢失常的病机,如肝气乘脾,或肝肾亏虚,可有脾失统摄、肾失封藏而致冲任不固的病机夹杂其中。
崩漏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2018年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优化方案一、疾病名称中医诊断:崩漏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
1993年中华医学会中华妇科专业委员会编辑《中医妇科诊疗指南》。
1)、主要症状;月经周期及经量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少于15天,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2)次要症状:(1)经色紫暗有块,行经涩带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不力,(2)、或色鲜红或紫红,质稠。
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小便干,大便黄。
(3)、或经色深红,混杂粘液,阴中灼热,或伴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
腰腹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4)或经色淡红,质清希,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动则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食少纳呆。
3)、舌质淡红或红,或舌紫黯有瘀点,舌薄白或黄或少或腻,脉沉弦涩或细数,或沉细弱。
具备疾病诊断中(1)和或兼见次要症状中的1—2项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
2002年,《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妇产科学》,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月经周期有排卵,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临床表现为经期延长,基础体温双相性,但下降缓慢。
(二)、症候诊断1)血瘀证:经期时间延长,经涩紫黯有块,行经涩滞不畅,小腹疼痛不适,身重无力,舌紫黯有淤斑,脉沉弦涩。
(2)阴虚血热证:行经时间延长,量少,色鲜红或紫红,质稠,形体消瘦,颧红潮热,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大便干,小便黄,脉细数。
(3)湿热郁结症:行经时间延长,量多,色深红,混杂粘液,阴重灼热,或伴有阴痒,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腰酸胀痛,四肢沉重,全身乏力。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4)气虚证:行经时间长,经量多,色淡红,质细稀薄。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简介
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可用于诊断和治疗
各种疾病。
本文将介绍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崩漏症的特征
崩漏症是指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过多或过少出血的病症。
崩漏
症常见的症状包括月经量异常、经期延长或缩短、痛经等。
中医辨证治疗法门
中医认为崩漏症是由于阴虚、阳亢、气滞等病理变化引起的,
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
1. 阴虚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者,可选择具有滋阴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熟地黄、当归、白芍等。
2. 阳亢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色红、质厚者,可选择具有清热降阳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黄莲、知母、玄参等。
3. 气滞治疗:对于崩漏症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可选择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用中药包括川芎、香附、桃仁等。
饮食调理
在中医辨证治疗过程中,合理调节饮食也非常重要。
建议遵循
以下原则:
- 补充营养: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坚果等。
- 调节气血: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养血作用的食材,如猪肝、红糖、黑豆等。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酒精等,可加重病情。
总结
崩漏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法门包括辨证施治和饮食调理两个方面。
根据不同辨证类型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并注意合理调节饮食,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崩漏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ICD编码:N93.8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罗元恺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医妇科学》第六版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三版。
2、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常见证候:肾阴虚、肾阳虚、脾虚证、血瘀证、实热证、虚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使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生殖器官炎症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失调患者,以及宫内节育器引起者,不进入本路径。
4、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1)妇科检查。
(2)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基础体温测定、内分泌检测、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宫腔镜检查、血常规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肾阴虚:滋水益肾,止血调经。
(2)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3)脾虚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2022-10-)
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2022-10-)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崩漏〔以下简称“本指南”〕在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联合绝经学组2022年发布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22年发布的《育龄期非妊娠妇女AUB病因新分类〔PALM-COEIN〕系统》、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2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崩漏》〔ZYY某H/T210-2022〕和《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ZYY某H/T237-2022〕、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2022年发布的《育龄女性非妊娠急性异常子宫出血的管理》第557号委员会意见、加拿大妇产科医生协会〔OGC〕2022年发布的《绝经前期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2022年发布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2022年发布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2022年发布的《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诊治指南》中国中华中医药学会2022年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T/CACM1279-2022〕根底上,结合近年来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论证形成崩漏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的起草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组织标准管理方法》和CM0001-2022《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标准》。
本指南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所有。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急重病,发病率为11%~13%,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后至绝经的任何年龄,以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女性居多。
崩漏病因多端、发病机制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可引起贫血、继发感染、不孕,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大量出血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宁远县中医院崩漏诊疗规范
宁远县中医院崩漏诊疗规范病名概念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应属崩漏范畴,称为“经崩”或“经漏”。
诊断依据2.1 诊断中医诊断:崩漏西医诊断: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生殖器炎症和某些生殖器肿瘤引起的不规则阴道出血。
2.2 中医诊断依据⑴以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不定,甚或大出血。
伴有或不伴腹痛。
⑵严重者可以出现头晕,乏力,贫血貌。
⑶应行诊断性刮宫,B超检查,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粘液结晶检查,血液测定。
⑷应与异位妊娠,妊娠并发症,性激素使用不当,全身性疾病相鉴别3.辨证论治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
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3.1肾虚型⑴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若阴虚有热者,酌加生地、麦冬、地骨皮。
本型也可用育阴汤熟地、山药、续断、桑寄生、山茱萸、海螵蛸、龟板、牡蛎、白芍、阿胶、炒地榆⑵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右归丸加减。
酌加补骨脂、艾叶炭。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女贞子旱莲草3.2脾虚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崩漏中医诊疗规范
崩漏中医诊疗规范【概述】崩漏时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相互转化,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
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
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西医学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崩漏”范畴,可参与。
历代医著对崩漏论述不断深化。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
”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
【诊断依据】疾病诊断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证候诊断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病因病机】崩漏的发病是肾-天葵-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
其主要病机时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病机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
概括为虚、热、瘀。
1、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
脾虚血失统摄,甚则虚而下陷,冲任不固,不鞥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如《妇科玉尺》云:“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
”2、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葵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葵渐竭;肾气虚邪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泻失常发为崩漏。
亦有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阳不摄阴,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
或素体肾阴亏虚,或多产房劳耗伤真阴,阴虚失守,虚火动血,迫血妄行,子宫藏泻无度,遂致崩漏。
3、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七情内伤,肝郁化热;或内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崩漏的中医诊疗方案
•
鉴别诊断
• 应与月经不调、某些出血性妊娠、生殖道 外伤及内科血证鉴别。
辨证论治
• 崩漏发病缓急不同,出血新久各异,应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的原则,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随证运用。 • 塞流,即是止血,用于崩症大出血时,如不迅速止血,就会造成脱症。 但止血方法,又须视其寒、热、虚、实,分别施治,不可专事止涩。 澄源,就是求因,即澄清本源的意思。乃治疗崩漏的重要一环,必须 详审,切忌不问原因,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以犯虚虚实实之戒。 复旧,即是固本,为调理善后之法。固本的含义有两方面:一为先天, 一为后天。因经病之由,其本在肾。若出血既久,气血两虚,此时重 在调理脾胃以固后天之本,取其后天以养先天之义。若失血伤精后, 肾元大亏,不能温运脾阳者,此时则重在补先天以助后天,使本固血 充,则经自调。
肾虚
• (一)肾阴虚 • 主要证候: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 眠盗汗,腰膝竣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 证候分析:肾主藏精,肾阴不足,冲任失调,故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 阴虚生内热,血为热灼,故血色鲜红。阴虚不能敛阳,阳浮于外,则 见五心烦热,失眠盗汗。肾精不足,则腰膝疲软,头晕耳鸣。舌红, 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均为肾阴亏损之象。 • 治疗原则:滋肾固阴。 方药举例:左归丸(《景岳全书》 )去川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 •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川牛膝 • 方中熟地、龟胶、女贞子、早莲草滋肾养阴、除虚热。山药、枸杞、 山茱萸、菟丝子补肝肾,涩精气。鹿胶补肾填精,取其阴中有阳之义。 优化:因川牛膝有活血引血下行之弊,故不宜用。
病因机
• 本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由冲任损伤,不 能制约经血所致。如《 诸病源候论》 • 说:“崩中之状,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 之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劳伤过 度,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 ”引起冲任损 伤的原因,以血热、血瘀、脾虚三型为多 见。
崩漏诊疗常规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第六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
西医诊断标准:(西医妇产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月经异常:表现形式有月经过多、月经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频多。
(2)身体虚弱:头晕、乏力、易疲倦、心慌、气短、浮肿、食欲下降、失眠等。
2.体征:病程短或仅少量淋漓出血者,可无特殊体征,失血过多者可见贫血貌,部分患者可有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欠佳,或外阴及肛周多毛,甚至呈男性分布。
3.辅助检查:通过血常规、B超、子宫内膜活检等排出其他器质性病变。
二.中医辨证分型诊断:1.肾虚型:主症: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病位:冲任;病性:虚实夹杂。
2.血热型主证: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不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病位:冲任;病性:实证。
西医分期分型1、无排卵功血2、有排卵功血三.中医辨证分型治法方药:1.肾虚证治法: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方药:大补元煎加补骨脂、鹿角胶、艾叶炭。
党参30g 熟地15g 山茱萸8g 山药15g当归10g 枸杞15g 炙甘草5g 杜仲15g补骨脂8g 鹿角胶15g 艾叶炭15g2.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加减黄芪30g 生地15g 丹皮8g 白芍8g侧柏叶30g 贯众炭15g 艾叶炭10g 海螵蛸15g仙鹤草20g 茜草炭15g 炒栀子15g 炒黄柏15g三七粉3g(冲服)炙甘草3g 续断15g四.其他治疗(1)中成药:1.宫血宁胶囊2粒,日三次。
主要有兴奋子宫、止血、抗炎作用。
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或产后下血不绝等症。
2.云南白药胶囊2粒,日四次。
崩漏中医诊疗规范1
---------------------------------------------------------------最新资料推荐------------------------------------------------------崩漏中医诊疗规范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诊断 1. 病史注意患者年龄及月经史,尤须询问以往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有无异常,有无崩漏史,有无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有无宫内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等。
此外,还要询问有无内科出血病史。
2. 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个月以上,甚数月断续不休;有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3. 检查(1)妇科检查: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2)辅助检查:主要是排除生殖器肿瘤、炎症或全身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阴道出血,可根据病情需要选做B 超、MRI\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基础体温测定等。
二、中医治疗㈠辩证论治:1. 脾虚证【证侯】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日久淋漓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方药:1 / 5固本止崩汤人参 15g 黄芪 15g 白术 12g 熟地黄 12g 当归 9g 黑姜10g 2. 肾虚证(1)肾气虚证【证侯】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尽,或由崩而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黯,质清晰;面色晦暗,眼眶黯,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熟地黄 15g 肉苁蓉 10g 覆盆子 10g 当归 9g 枸杞子 12g 桑寄生 10g 菟丝子 12g 艾叶 10g (2)肾阳虚证【证侯】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有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眼眶黯,舌淡黯,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
中医妇科诊疗常规崩漏(功血)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为“崩中”。
后者称为“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互相转化,交替出现,且因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病史详细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类型、发病时间、病程经过、出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
注意患者的年龄、月经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使用及全身与生殖系统有无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
(2)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及全身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及全身性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子宫内膜取样如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或组织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测定、妊娠试验、宫颈细胞学检查、血红细胞计数机血比容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二、辩证论治1.肾虚证(1)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累月不止,或停闭数月后又突然暴崩下血,经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20g、山药15g、枸杞子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鹿角胶12g、龟板胶12g、牛膝12g、旱莲草12g、炒地榆12g。
(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色清质稀,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右归丸加减。
制附子10g、肉桂15g、熟地黄12g、山药15g、山萸肉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当归10g、杜仲12g、党参15g、黄芪12g。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常规
崩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诊疗常规一、【中医诊断】1、病名崩漏中医释义:崩漏因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而下。
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常交替出现。
2、中医诊断标准(优化)①经血无周期可循;②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替出现。
③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赤带以及癥瘕、外伤引起的出血相鉴别。
3.中医症候分类(优化)(1)血热内扰: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有少量血块。
面赤头晕,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2)气不摄血: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
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
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舌苔薄润,脉芤或细无力。
(3)肾阳亏虚: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
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
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
(4)肾阴亏虚:经血时多时少,色鲜红。
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
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5)瘀滞胞宫:经漏淋漓不绝,或骤然暴下,色暗或黑,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
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
三、治疗方法:【中医辩证治疗】(优化)1.“急则治标,塞流止血”中药止血疗法:1.“急则治标,塞流止血”,中药止血疗法:(1)益气固冲止血法:独参汤,据体质可选红参、西洋参、生晒参、太子参等分次煎水频服。
若阴道出血量多如崩,出现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冷汗淋漓。
脉细数或脉微欲绝者,应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或生脉汤浓煎频服。
(2)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法:症状: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色鲜红,淋漓不尽,神疲体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气短懒言,手足心汗出,不思饮食,舌红少津,脉细弱或细数。
证型:气阴两虚血热证方药:生脉二至丸加味。
(3)益气摄血、化瘀止血法:症状: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或夹血块,小腹坠痛,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面色淡黄,舌质淡胖,或紫暗边有瘀点,脉细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漏中医诊疗规【概述】崩漏时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然二者常相互转化,交替出现,且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故概称崩漏。
本病属妇科常见病,也是疑难急重病症。
可发生于从月经初潮至绝经的任何年龄,足以影响生育,危害健康。
西医学中“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崩漏”畴,可参与。
历代医著对崩漏论述不断深化。
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经.素问.阴阳别论》首先指出:“阴虚阳搏谓之崩。
”是泛指一切下血势急之妇科血崩证。
【诊断依据】疾病诊断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科学,1994年12月。
证候诊断依据西医诊断标准:《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09年5月。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科学,1994年12月。
【病因病机】崩漏的发病是肾-天葵-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
其主要病机时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使子宫藏泻失常。
导致崩漏的常见病因病机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
概括为虚、热、瘀。
1、脾虚素体脾虚,或劳倦思虑、饮食不节损伤脾气。
脾虚血失统摄,甚则虚而下陷,冲任不固,不鞥制约经血,发为崩漏。
如《妇科玉尺》云:“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令妄行。
”2、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少女肾气未盛天葵未充;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或久病大病穷必及肾,或七七之年肾气渐衰,天葵渐竭;肾气虚邪则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子宫藏泻失常发为崩漏。
亦有素体阳虚,命门火衰,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阳不摄阴,封藏失职,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
或素体肾阴亏虚,或多产房劳耗伤真阴,阴虚失守,虚火动血,迫血妄行,子宫藏泻无度,遂致崩漏。
3、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热;或七情伤,肝郁化热;或蕴湿热之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发为崩漏。
4、血瘀七情伤,气滞血瘀;或热灼、寒凝、虚滞致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而合阴阳,生瘀血;或崩漏日久,离经之血为瘀。
瘀阻冲任、子宫、血不归经而妄行。
遂成崩漏。
综上所述:崩漏为病,虽与所有血证一样,可概括为虚,热、瘀的机理,但由于脏腑相生相克,脏腑、气血、经络密切相关。
又病程日久,易于反复,故崩漏的发生发展常气血同病、多脏受累、因果相干。
无论病起何脏,“四脏相移,必归脾肾”,“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以致肾脏受病。
肾有肾气、肾阴、肾阳之分。
如阴虚阳搏成崩,病本在肾水阴虚,由此不能济心涵木,以致如《女科正宗》所云“心火亢盛,肝肾之相火夹心火之势亦从而相煽”,而成为心、肝、肾同病之崩漏证。
又无论何因导致崩漏日久。
由于失血耗气伤阴,离经之血为瘀,均可不同程度存在气阴虚夹瘀的病机。
此外,久崩,久漏,阴损及阳,或崩漏日久,易感邪毒均可影响病情的变化。
故崩漏的病机做综复杂,正如《女科证治约旨》所说:“盖血生于心,藏于肝,统于脾,流行升降,灌注八脉,如环无端。
至经血崩漏,肝不藏而脾不统,心肾损伤,奇经不固,瘀热炽堤防不固,或成崩、或成漏,经血运行,失其长度。
”崩漏病因病机,虽有在脏在经、在气在血之不同,然其病本在肾,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子宫藏泻无度。
可归结为肾-天葵-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
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须询问以往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有无异常,有无崩漏史,有无口服避孕药及其他激素,有无宫节育器及输卵管结扎术史等,此外,还要询问有无科出血病史。
2、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个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亦有停闭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3、检查(1)妇科检查:应排除器质性病变。
(2)辅助检查:主要是排除生殖器肿瘤、炎症或全身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阴道出血,可根据病情需要选作B超、MRI、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基础体温测定等。
1 盆腔超声。
(3)血常规。
(4)白带常规(5)女性激素六项测定(6)心电图【鉴别诊断】崩漏应与月经不调,经间期出血,赤带、胎产出血、生殖器炎症、肿瘤出血、外阴阴道外伤性出血以及出血性科疾病相鉴别。
【急症处理】崩漏属血证、急证。
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崩,以防厥脱,视病情及条件可选择下列方法及方药。
1、补气摄血止崩暴崩下血,“留得一分血,便是留得一分气”,“气者,人之根本也”。
补气摄血止崩最常用。
方选独参汤或丽参注射液:高丽参10克,急煎服、;或丽参注射液10ml,加入50﹪葡萄糖液40ml,静脉推注;或丽参注射液20~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
2、温阳止崩若出现阴损及阳,虚阳妄动,血无气护时,症见血崩如注,动则大下,卧不减势,神志昏沉,头仰则晕,胸闷泛恶,四肢湿冷,血压下降。
病情已陷入阴竭阳亡危象。
急需中西医结合抢救。
中药宜回阳救逆,温阳止崩,急投参附汤《伤寒论》,高丽参10克、熟附子10克、急煎服。
亦可选参附注射液或六味回阳汤《景岳全书》:人参、制附子、炮姜、炙甘草、熟地、当归。
原方治中寒或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3、滋阴固气止崩使气固阴复止血。
急需生脉注射液或参脉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点滴。
煎剂方选生脉二至止血汤《中医妇科验方集锦》4、祛瘀止崩使祛瘀血止,用于瘀阻血海,子宫泻而不藏,下血如注。
(1)三七末3~6g,温开水冲服。
(2)白药一支,温开水冲服。
(3)宫血宁胶囊,每次2粒,日3次,温开水送服。
此胶囊为单味重楼(七叶一支花)研制而成。
5、针灸止血艾灸百会穴、大敦穴(双)、隐白穴(双)。
6、西医或手术止血主要是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以抗休克或激素止血。
对于顽固性崩漏,不论中年或更年期已婚妇女,务必行刮宫术,一方面止血,另一方面及早排除子宫膜腺癌,以免耽误病情。
【辨证论治】崩漏辨证,有虚实之异:虚者多因脾虚、肾虚;实者多因血热、血瘀。
由于崩漏的主证是血证,病程日久,反复发作,故临证时首辩出血期还是止血后。
一般而言,出血期多见标证或虚实夹杂证,血止后常显本证或虚证。
出血期,当根据血证呈现的量、色、质特点,初辨其证之寒、热、虚、实;经血非时暴下,,量多势急,继而淋漓不止,色鲜红或深红,质稠者多属热证;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漓难尽,色淡质稀,多属虚证;经血非时而至,时崩时闭,时出时止,时多时少,色紫暗有块者,多属血瘀证;经血暴崩不止,或久崩久漏,血色淡暗、质稀,多属寒证。
临证时需结合全身脉证和必要的检查综合分析。
崩漏的治疗,多根据发病的缓急和出血的新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灵活掌握和运用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三法。
塞流:即时止血,用于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
切忌不问缘由,概投寒凉或温补之剂或专事炭涩,致虚虚实实之戒。
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治法,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
治法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各有偏重。
目的是使身体恢复正常。
治崩三法,各不相同,但有不可截然分开,临证中必须灵活运用,塞流须澄源,澄源当固本,复旧要求因。
三法互为前提,相互为用,各有侧重,但均贯穿辨证求因精神。
具体论治崩漏,应当分清出血期和止血后的不同辨证论治。
(一)出血期辨证论证出血期以塞流、澄源为主1、脾虚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白,神疲气短,或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齿印,苔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脾虚中气虚弱甚或下陷,则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
气虚火不足,故经色淡质清稀;神疲气短,小腹空坠,舌质胖,脉细弱均为脾虚气弱之征。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方药: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女科》人参黄芪白术熟地黄当归黑姜原方治气虚血崩昏暗。
如暴崩如注,肢冷汗出,昏厥不省人事,脉微欲绝者,为气虚血脱之危急证候,按急证方法补气回阳固脱。
必要时输液、输血迅速补充血容量以抗休克。
2、肾虚证(分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1)肾气虚证主要证候:多见青春期少女或经断前后妇女出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尽,或由崩而漏,由漏而崩反复发作,色淡红或淡暗,质清稀,面色晦暗,眼眶暗,小腹空坠,腰脊酸软,;舌淡暗,苔白润,脉沉弱。
证候分析:青年肾气未盛,更年期肾气渐虚,或中年房劳胎产数伤肾气,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或淡暗,质清稀;腰脊酸软,舌淡暗,脉沉弱均为肾气虚之象。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加减苁蓉菟丝子丸《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党参、黄芪、阿胶。
熟地黄肉苁蓉覆盆子当归枸杞子桑寄生菟丝子艾叶原方治肾虚不孕。
(2)肾阳虚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或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血色淡红,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眼眶暗,舌质暗,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阳不摄阴,封藏失司,冲任不固,故经期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肾阳虚血失温煦,故色淡红质稀;肢冷畏寒,舌淡黯,脉沉细均为肾阳不足之证。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党参黄芪三七(3)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不止,停经数月后又暴下不止,血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水阴虚,冲任失守,故经期无期,淋漓不止或暴崩下血;阴虚热,故血色鲜红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药:左归丸《景岳全书》合二至丸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川牛膝3、血热证(1)虚热证:主要证候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尽,或量多势急,血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咽干口燥,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热,热扰冲任血海,经来无期,量少淋漓不至或量多势急;热灼阴血,其色鲜红;面颊潮红,烦热少寐,口干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热之象。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方药:上下相资汤石室密录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熟地黄山萸肉车前子牛膝如出血淋漓不止,加失笑散(2)实热证:主要症候,经来无期,经血暴奔如注,或淋漓日久不止,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溺黄。
舌红,苔黄,脉脉滑数。
证候分析:实热蕴,损伤冲任,破血妄行,故经来无期,经血暴奔如注,或淋漓日久不止,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便秘,溺黄。
舌红,苔黄,脉脉滑数。
为实热蕴之象。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黄芩焦志子生地黄地骨皮地榆藕节阿胶棕碳龟甲牡蛎生甘草4、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或停经数月有突然崩中,继之漏下,经色暗,有血块,舌质紫暗或边有瘀点,脉玄细或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