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核模拟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考核题库

一、单选题

1.教育社会主要功能是推动社会变迁与( ),二者有严格的区别,又有着内在的联系。

A.推动社会改革

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

C.促进社会流动

D.决定社会生产力水平

【答案】C。解析:B选项教育的社会功能中,教育能影响政治经济制度但不能改变它;D选项中教育促进生产力但是并不能决定生产力水平。

2.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个观点是教育家( )提出的。

A.卢梭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康德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与著作一赫尔巴特的知识点。赫尔巴特曾经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里的教育性指的即是道德教育。同时,赫尔巴特有过这样的言论:如何通过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呢?他指出,这首先要求教学的目的与整个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正因如此,他认为,教学工作的最高目的在于养成德行。故答案为C。

3.“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发展的重要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个体能动性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知识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意思是“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直挺。白沙混进了黑土里,便和黑土一样黑了。”指的是蓬草和白沙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故答案选择A。

4.校园文化核心( )。

A.校园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建设

C.学生安全问题预防

D.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答案】B。解析: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

5.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和(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执行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知识点。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和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第二个阶段: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第三个阶段: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故本题选C。

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答案】D。解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与适龄人口之比。适龄人口是指在18岁-2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数。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7.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是( )。

A.教师素质

B.家长素质

C.学校文化

D.学生成绩

【答案】A。解析: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和环境。其中核心因素是教师素质。

8.气象工作者根据积累的气象资料,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这种现象是思维的( )。

A.抽象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间接性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的知识点。思维的特征包括间接性和概括性。D选项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题干中通过“积累的气象资料”来认识“天气变化”,是间接性的表现。C选项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AB是干扰选项。

9.表象形象在大脑中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是表象的( )。

A.翻转性

B.运动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答案】C。解析:表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具有可操作性是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10.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形成( )。

A.课堂管理

B.课堂纪律

C.课堂里的人际交往

D.课堂氛围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课堂气氛知识点。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是学习的重要社会心理环境。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课堂师生互动。故本题选D。A 项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与措施。其功能主要体现在:(1)维持功能;(2)促进功能;(3)发展功能。B

项课堂纪律是指为保障或促进学生的学习而设置的行为标准及施加控制。课堂纪律具有约束性、标准性和自律性三大特征。C项课堂里的人际交往是指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故本题选D。

11.渗透在系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的课程是( )。

A必须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选修课程

【答案】C。解析:隐性课程又被称为潜在课程或者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是指有计划有预期目的开发设计的课程。所以渗透在学校环境以及观念中的课程是隐性课程。因此,本题应该选择C。

12.校本教研首先从( )开始。

A.学习

B.备课

C.集体教研

D.个人反思

【答案】D。解析:解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

教师个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故选D。

13.在中国,课程一词出现在( )。

A.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B。解析:在中国,“课程”一次最早出现于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用“课程”一词指“寝庙”,其寓意为伟业,含义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频频提及课程,朱熹的“课程”主要指功课及其进程,这与今天日常语言中的“课程”意义已极为相近。

14.把课程用于教育学科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朱熹

B.洛克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答案】D。解析:在西方英语世界里,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ofstudy),简称学程。

15.普通教育学所研究的课程是指( )的课程。

A.某一学科

B.狭义的课程

C.广义的课程

D.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

【答案】C。解析:广义的课程: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涉及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它包括各门学科和课外活动。教育学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上的课程,ABD所指课程过于片面,故不选。

16.混合课又称( )课。

A.多种结构

B.多种任务

C.综合

D.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