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六)课堂小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加法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加法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1.加法的概念
-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加法的符号是“+”,读作“加”。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加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实物操作等,提高学生学习加法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数字认识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常常会出现计算错误。这些错误可能是由于对数字的不熟悉或者运算方法的不正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加强对数字的认识训练,并且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加法计算技巧,如数数法、联想记忆法等。
另外,我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加法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或者是因为他们觉得加法学习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加法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法。
-算式结构错误,如忘记写加号,应加强算式的结构训练。
-计算错误,如数字加错,应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运算准确性。
10.加法运算的拓展
-探索加法在更复杂情境下的应用,如两位数加法、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等。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与其他数学概念(如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知道加号、加数、和的含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2. 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3.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法的概念,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加法计算。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加法的意义。

3.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加法现象,如:苹果树上原有3个苹果,又长出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出加法的概念。

2. 学习加法的概念(1)教师讲解加法的含义,介绍加号、加数、和等术语。

(2)学生举例说明加法的意义。

3. 探索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1)教师演示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计算10以内加法。

(3)师生共同总结10以内加法的计算规律。

4.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5.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的概念和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7.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加法现象,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加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其中重点是加法。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加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进行加法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的本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加法。

3.交流分享法: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加深对加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和图片,如水果、小动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写着数字。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物,如水果、小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然后提问:“如果要把这些水果/小动物都放在一起,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数学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加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图片,图片中包含了不同的数量。

例如,一张图片中有3个苹果,另一张图片中有4个苹果。

教师提问:“如果要计算这两张图片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需要用到什么数学运算?”引导学生说出“加法”,并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小卡片给每个学生,卡片上写着不同的数字。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加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概念,知道加号、加数、和的含义。

2. 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加号、加数、和。

2. 10以内的加法计算。

3.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法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加法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加法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引出加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加号、加数、和的含义,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理解加法的意义。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10以内的加法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 应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4. 注重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方法”。

加法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加法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加法的认识课时: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知道加法是用来表示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3.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的含义。

2. 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加法的含义的理解。

2. 5以内加法的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每人一份练习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梨子、小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2. 提问:如果再增加一些,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探究与讲解(15分钟)1. 讲解加法的含义:加法是用来表示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就是5个苹果。

2. 引导学生用手指进行5以内的加法计算,如: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让学生亲自体验加法的运算过程。

3. 讲解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如:2 3=5,3 2=5。

强调加法的交换律,即加数的顺序不影响计算结果。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纸上的5以内加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2. 针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并解释原因。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加法的含义和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加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答加法的含义和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问:我们学习了加法,那么减法又是什么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与练习(15分钟)1. 讲解减法的含义:减法是用来表示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如:5个苹果减去2个苹果,就是3个苹果。

2. 引导学生用手指进行5以内的减法计算,如:5个手指减去2个手指。

3. 讲解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如:5-2=3,5-3=2。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减法》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学生应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减法的本质,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减法运算符号进行运算。

三、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减法的概念。

2.解决减法问题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并正确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板书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准备足够的练习题和情境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减法的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减法的含义和应
用场景。

2. 概念讲解
1.板书减法的定义:“减法是一种运算,用来计算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2.示范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如何输入减法运算符号。

3.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并汇报给全班分享。

4. 情境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减法知识进行解决。

5. 拓展练习
让学生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减法计算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减法运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七、课后作业
布置一定量的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减法解决问题。

本文档仅为教案,详细课程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师讲解。

加法教学设计(15篇)

加法教学设计(15篇)

加法教学设计(15篇)加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老师听算,学生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

3某5+4= 5某7+1= 4某9+8=6某8+5= 8某3-6= 9某9-9=指名订正答案,生自己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主题图〕〔1〕谈话引人:师:前两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游乐园里看木偶戏的人数和孩子们买面包后,面包师傅还剩多少个面包的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到跷跷板乐园去看看,好吗?引导生观察理解图意和提出问题。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

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2〕小组交流讨论a、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b、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d、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a. 4+4+4+7=19(人)4某3=12(人) 12+7=19(人)4某3+7=19(人)b.2+2+2+2+2+2+7=19〔人〕6某2=12〔人〕 12+7=19〔人〕6某2+7=19(人)c. 4+4+4+4+3=19(人)4某4+3=19(人)d.4+4+4+7=19〔人〕(3)比拟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4〕小结:用乘加和加法两个分步算式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合写成一个乘加的综合算式,这样算式更加简洁。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知道加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法.(二)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三)初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3以内的加法.课前准备(一)教具:计数器、气球图、游戏图、小猫图.(二)学具:小圆片、小鹿卡片各3个.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拨珠说数的组成.(老师拨珠学生说)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指名回答: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一共几个2.出示小黑板,说数的组成.学生说,老师板书.(二)学习新课通过直观演示,引入新课:师说:请同学们从铅笔盒里拿出1支铅笔放在桌子的左边,再拿出1支放在右边.现在请把这2支铅笔合并在一起,(让学生做合并的动作)一共是几支铅笔(一共是2支铅笔)师说:对,1和1组成2,一共是2支铅笔.1.教学1+1=2(1)出示:小朋友拿气球图(一).引导学生看图后回答问题:小朋友左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左手有1个气球)(板书1)小朋友右手有几个气球(小朋友右手有1个气球)(板书1)(2)出示图(二):师问:把这两个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几个气球(一共有2个气球)(板书2)指名学生叙述图意:小朋友左手有1个气球,右手有1个气球,把两个气球合并在一起,一共有2个气球.(3)出现加法算式:师说:把左手的1个气球和右手的1个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就是要把两个数(指1和1)加起来.用加法算式表示:先写1(指板书1),表示左手的1个气球,再写1(指板书1),表示右手的1个气球,求一共是多少个气球,在两个数中间写加号(板书加号).写加号时,先写一横,再写一竖.1+1得2,最后写等号和2.板书:师说:这个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指名读加法算式,齐读.指名说:算式中的两个1和2各表示什么?2.教学2+1=3.出示游戏图.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学们在做拍手游戏)你们看图思考: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要求学生把这3个问题连起来回答.先自己小声练习回答以上3个问题.指名回答: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学生边说,老师边画上集合圈)师说: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要把这两个圈里的小朋友合并在一起,(在三个小朋友的外面画一个大圆圈)也就是把2和1加起来,算式怎么写?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2+1=3谁能把这个算式读一读?谁能说说2,1,3在这个算式里各表示什么3是怎么得来的(3是2和1合起来的.)师说: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1=3.(指名说)3.教学1+2=3.(1)出示小猫图.引导学生看图,然后用三句话叙述图意:(原来有几只小猫又跑来几只一共有几只小猫)先自己小声练习说,再两人一组互相说,最后指名2~4人说图意.师说:原来有1只小猫,又跑来2只,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谁会列算式老师板书:1+2=3师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要求一共有几只小猫,就是把1只和2只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指名读算式、指名说算式中的1,2,3各表示什么?(2)师问:我们不看图,计算1+2时,怎么想得数(想1和2组成3,所以1加2等于3)还可以怎么想(想2加1等于3,1加2也等于3)师说:你们说得对,计算加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想得数.刚才我们看过的图都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想它的得数.(三)巩固反馈1.摆一摆,算一算.(1)请同学们在桌子的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为什么请同学们在圆片的`下边用数字卡片摆出加法算式:1+2=3.(2)在桌子左边摆2只小鹿图片,右边摆1只,一共有几只?在小鹿图片下面摆算式:老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指名读算式,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因为这是把2只小鹿和1只小鹿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2.看图说算式:3.看算式说得数,说出你是怎样算的.2+1=1+1=1+2=4.做一做:做教科书第12页的第1题时,要求学生先叙述图意,再填算式.第2题,要求直接填得数.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计算时,可根据数的组成来想得数.今天学的就是“加法的初步认识”,(贴出课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计算虽然简单,但它在本单元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学好10以内的加法打好基础.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复习准备阶段的拨珠说2,3的组成、看卡片口答数的组成都是为新课铺垫的.二、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看图叙述图意,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在新课前安排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铅笔,目的是让学生对“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有个感性的认识.最后在巩固反馈阶段,又安排了自己摆一摆,算一算,也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三、三个例题在安排上各有侧重,例一,是以老师为主导,把概念交待清楚.例二,重点渗透集合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应用题的结构.例三,重点训练学生在看清图意的基础上能用三句话叙述图意,体现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开始了.同时,体现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四、整个教学安排,重点在新课环节,使学生知道加法的意义.。

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马利勇《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讲课讲课方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讲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讲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讲课讲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讲课方案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一讲课形式班级讲课教师马利勇单位利通区第十一小学课题名称加法的初步认识学情剖析剖析重点: 1.教师主观剖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剖析反响、问卷检查等; 2. 学生认知发展剖析:主要剖析学生此刻的认知基础(包含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当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阻拦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阻拦点。

“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中的讲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 1~5各数,掌握了 5 之内数的序次及各数的构成的基础进步行讲课的。

本节课是要指引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研究 5 之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 5 之内的加法。

本课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初次接触计算问题,但是学生们多半拥有必定的计算能力。

学生缺乏的是对于加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何用加法计算。

所以,在讲课中,不仅需使学生“知其然”并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面对学生已经拥有必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当充满兴趣、问题设计有梯度,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讲课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升一个水平。

讲课目标剖析重点: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感神情度与价值观。

1.经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精选讲课讲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学生初步意会生活中有好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经过学生操作、表述,培育学生着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加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加法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加法的初步认识》
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加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方法。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加法例子引发学生对加法的兴趣,如1+1、2+2、3+3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加法运算的结果。

2. 概念讲解
讲解加法的概念和原理,告诉学生加法是用来进行两个数的相
加运算的。

通过示意图展示加法运算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
意义。

3. 计算练
分发练册,并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加
法运算。

在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4. 实际应用
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5.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加法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复和巩固所
学内容。

三、教学资源
1. 练册
2. 教学示意图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练册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进行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

五、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可以设计一些扩展练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关于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加法的初步认识》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概念,能用口算的方式简单地进行加法计算;2.让学生感知加法与减法的关系,以及加数、被加数、和三个概念。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掌握加法的概念,并能用口算方式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2.突出加数、被加数、和三个概念,并让学生感知和减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景,深入理解加法的概念;2.帮助学生在口算中体会加数、被加数、和数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启发学生对加法概念的认识,如:“你都有什么水果?如果再加上一个苹果,你有几个水果了?”2.导入:对加法、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

3.操作: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口算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4.拓展:通过简单的填空题或计算题来加深学生对加法及其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简单的讲解、说明和举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概念与运算。

2.操练法:通过课堂上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口算方式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3.活动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或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加数、被加数、和的概念,并进一步感知加法与减法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对加法概念的思考与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你都有什么水果?如果再加上一个苹果,你有几个水果了?”2. 导入(10分钟)通过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课堂说明,介绍加法、加数、被加数、和数的定义:•加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求它们的和的运算;•加数:加数是指参加加法运算的数,加数加上被加数等于和数;•被加数:被加数是指参加加法运算的数,加数加上被加数等于和数;•和数:和数是指相加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的结果。

然后通过多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加数、被加数、和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3. 操作(30分钟)通过真实生活的情景模拟,让学生掌握用口算的方式进行简单加法运算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有1个苹果+2个苹果=几个苹果?•你有2只鞋,再买1只鞋,一共有几只鞋?通过多个实际问题的操作,让学生逐渐提高口算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加法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加法”教学设计

“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习加法算式的读写;探索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具体情境,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复习数的“分与合”。

2 3 3 4 4 41 ()()2 2 () 1 () 2 ()3 ()5 5 5 5() 4 2 ()() 2 () 1要求:先填(),再说说数的“分与合”。

3、引入: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好的,看一看小丑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礼物?二、探究新知1、出示第一幅小丑拿气球图。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图意。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在黑板贴上四个小圆片,表示4个气球。

引导学生说出分别用数字几表示两种颜色的气球,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3 1 (2)引导学生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小丑一共拿了几个气球?)师:“一共拿了几个气球?”是什么意思?(就是把红气球和蓝气球和在一起。

)(3)出示第二幅小丑拿气球图。

(让学生观察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师:“把红气球和蓝气球和在一起”就是把数字几和几合在一起?你用什么办法把数字3和1合在一起?(4)引出数学符号加号。

师: 在数字3和1中间写上“+”。

介绍“+”,它表示把3和1合在一起,书空范写,齐读加号。

(5)引导学生把算式补充完整。

3+1=4 领读算式:3加1等于4。

(6)结合图意说出算式中的3、1、4个表示什么。

(7)小结: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三、巩固练习1、p24页“做一做”。

教师实物演示图片内容,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

2、动手操作。

找学生到黑板上按老师的要求画图。

(1)先画3个红三角,再画2的黄三角。

1到5的加法教案

1到5的加法教案

1 到 5 的加法教案【篇一:一年级 1 到 5 的加法教案】《1-5 的认识——加法》教案常乐小学吴晓艺一.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 24 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并理解加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教学流程复习旧知在课刚开始的时候复习一下已经学过的《2—— 5 的分与合》,为后面的加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情景导入(1)电脑演示小丑气球图,让学生感知到: 3 个红气球与 1 个蓝气球放到一起。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3)教师说明: 3 个红气球和 1 个蓝气球放到一起,把 3 个红气球和 1 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3.探索新知(1)请同学上讲台用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过程。

教师再在旁边摆一个一样的图,并把所有纸片圈在一起。

让学生感受一下,是没有圈一起的好还是圈在一起的好,并说说理由。

(2)由纸片的数量抽象出数字 3 和 1。

教师说明:把 3 和 1 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 3 和 1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并揭示今天的课题——加法(板书:加法)(5)举一反三让学生说一说 3+1=4 表示什么。

再回到主题图中,再次理解加法的现实含义。

(6)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4.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 24 页的“做一做”。

《加法》教学设计

《加法》教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加法》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法教学设计
由小兔或花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师:有几只小白兔?(1只)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1来表示)板书:1。有几只小灰兔?(2只)用数字几来表示?(用数字2来表示?)板书: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1)做一做的左图
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师:先摆一个圆片,再摆一个圆片,合起来就是两个圆片,谁能说出一个算式?(1+1=2)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学生试着读一读这个算式。
指名读。同位互相读一读。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说算式。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问:小兔和小花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朵黄花,有1朵红花,合起来是3朵花,2+1=3。
②有2只小灰兔,又来了1只小白兔,合起来是3只小兔,2+1=3。三、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教师:数数,认数,同学们都会了,你们学得真好。今天,我们班又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啊?(请出三位带小兔头饰并拿花的同学,让他们左边站两个,右边站一个。)教师让这三位同学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学生数数。
学生看数字并读数。
学生按要求填数。
三位带小兔头饰并拿花的同学到前面演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2、技能目标:通过点子图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经历由直观情境向半抽象水平的过渡。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突破重难点设想: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加法的概念,教学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加法,理解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4个气球、小棒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