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

2024年七年级生物生物和生物圈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生物和生物圈》,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生物的分类,第三节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并能对常见生物进行分类。

3. 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圈的概念。

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圈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

2. 学具:生物分类卡片、彩色笔、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物圈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生活的关系,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特征?”2. 生物的基本特征(10分钟)3. 生物的分类(15分钟)(1)教师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展示生物分类树状图。

(2)学生利用生物分类卡片,进行分类练习。

4.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0分钟)(1)教师讲解生物圈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物圈的内涵。

(2)学生通过挂图,了解生物圈的范围及生物圈的组成。

(3)教师强调生物圈对生物和人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活需要营养2)能进行呼吸3)能排出废物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能生长和繁殖6)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2. 生物的分类1)植物2)动物3)微生物3.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举例说明生物的分类方法。

(3)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答案:(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RJ上册教案 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1章 认识生物 第1节 生物的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RJ上册教案 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1章 认识生物 第1节 生物的特征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材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七年级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

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生物学知识会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生命观念认同生物具有生命特征。

科学思维1.观察、比较生物和非生物,概述生物与非生物的异同点。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探究实践观察一种常见的生物(如饲养的宠物、盆栽植物等),撰写一篇观察日记。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生物的特征,形成乐于探索、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校园环境的照片,播放机器人表演的视频。

教师问题导入:上面展示的都是生物吗?相信你一定认识不少生物。

你能说出这些生物共同的特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生物的世界。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1.教师过渡:要想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首先需要对生物进行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科学方法”,并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科学观察时需要做到哪些?教师讲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的基本要求:①要有明确的目的。

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

③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④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组织课堂活动——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教师:请同学们准备好纸和笔,我们观察一组图片(出示图片),大家边看边把画面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分开记录下来,看谁记得最多,分得最准确。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习教案

生物和生物圈年级九年级科目生物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生物和生物圈总结复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二章通过较多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应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认识到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类型,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尝试观察、调查以及资料分析的基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在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以及测量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养成探究的思维习惯。

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学情分析通过对第一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对各节的知识点掌握了,但他们掌握的只是各章节一些零散的、脱节的知识,如何将各章节知识系统的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观察、调查、对照实验。

2.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7.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8、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和区别生物的共同特征。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难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生物圈有了哪些了解呢?二、梳理知识点1.举例说明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2.人类能否在地球以外找到生存空间,为什么?3.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一、本单元在教材中的作用生物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所有生物共同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的生活和发展都与生物圈息息相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

生物圈的变化也极大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因此,应该让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我们所使用的这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从生物圈的角度介绍人和其他生物,先让学生对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物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另外,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从宏观而不是从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材把生物和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本单元共分两章。

第一章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以及我们身边的生物,引起学生对生物生存状况的关注。

为第二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是在第一章学习的基础上,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关系。

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本章安排了数量、类型校对的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并使学生通过活动,更深刻的理解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所以本章是本单元的重点。

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现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了解水平(1)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说出调查的基本方法。

(3)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4)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6)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8)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理解水平(1)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5)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认识生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认识生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认识生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周边环境中的常见生物。

2.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生物调查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识别并描述周边环境中的常见生物。

•掌握基本的生物调查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如何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归纳。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

•校园或周边环境的地图。

•调查记录表和相机(或手机拍照功能)。

•生物图鉴或相关科普资料。

五、教学方法•实地调查法: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

•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见生物。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调查结果,分享发现。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或周边环境的图片,提问学生:“你认识这些图片中的生物吗?”引出新课主题: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简要介绍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调查的意义。

2.新课教学•准备阶段•分发调查记录表和相机(或手机),讲解调查方法和记录要求。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环保意识。

•结构图示:准备(调查工具、方法、要求)→ 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见生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结构图示:实地调查(观察、记录)→ 数据收集。

•调查结果分析与归纳•回到教室后,组织学生讨论调查结果,分享发现。

•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如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结构图示:调查结果(分析、归纳)→ 生物多样性认识。

3.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调查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2. 掌握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分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和命名、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难点: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分布、生物分类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生物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身边的生物为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分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分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和命名3. 生物圈概述4.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5.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分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

(2)简述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3)解释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4)描述三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分布。

2. 答案:(1)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

(2)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命名遵循拉丁文命名法,以属名和种名组成。

(3)生物圈:地球表面生物活动的区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三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分布: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湖泊生态系统(分布在湖泊、水库等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和生物圈的基本概念。

初中生物_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教学设计(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位于第三营养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动物名称)。

(2)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主要采用鸟灭虫、蛙灭虫、虫灭虫的措施。

若不考虑图中其他因素,下列图解能正确表达完全自然状况下肉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数量变化关系的曲线图是________________。

(注:──表示植食性昆虫,……表示肉食性昆虫)(3)稻农探索在一些地块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鸭子,不仅起到了灭草、灭虫增肥地力的作用,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鸭粪、秸秆在稻田里被营腐生生活微生物最终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

(4)在这片水稻田中,植食性昆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植食性昆虫为食,三者的关系可用图2表示,图中各长方形的长度分别表示上述三类生物的数量,长方形越长,表示该生物的数量越多,那么图中各字母所表示的是哪一种生物?4.如果农田受到污染,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并能被植物吸收,且又不能被各种生物排出体外,你认为在此生态系统中,最终在哪一种生物体内该重金属的含量最高?进行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展示学生制作的微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其他学生观看、评价。

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

学生微视频的展示和运用更是将学生这一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让学生及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学会了如何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又获得成功的体验。

ABC食虫鸟附: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学案)尊崇自然、敬畏生命,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课标要求】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物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4.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5.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基础:初二学生在学习了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后,回顾头来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的内容,内容不生疏,但内容遗忙率较高,需要从最基础的概念学起,然后安排辅助了解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疏理知识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最提高。

2.能力基础:初二学生这个年龄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但这个能力要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的,复习课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本单元在生态系统中内容可以组织一定的题型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是由经验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思维的形成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所以需要老师诱导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培养学生建立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单元中所提到的生态知识或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程中,所以可以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2、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3、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与其食物链与食物网
4、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了解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能力目标:
2.1通过对已学知识的疏理、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网络的方法。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生物影响
环境的实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多样化的形式完成作业,如手抄报、PPT、小视频等。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家长参与作业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增进亲子关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物特征和分类方法,总结学习要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强调生物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分类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总结反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践操作、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生物能进行呼吸:介绍生物的呼吸方式,如动物的肺呼吸、植物的气孔呼吸等。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阐述生物排泄废物的途径,如动物的尿液、植物的落叶等。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以实例说明生物如何感知外界刺激,如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逃避敌害等。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解释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细胞的分裂、动植物的繁殖方式等。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生物特征进行探讨,并准备分享。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涵盖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节认识生物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了解生物特征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2.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主题:生物和生物圈范本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2.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3. 学习生物和生物圈的相互关系;
4.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2. 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教学难点:
1. 生物圈与地球上其他环境要素的互动关系;
2. 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投影仪、教材、图片、实验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生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

二、讲解生物圈的概念(10分钟)
1. 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
2. 解释生物圈与地球上其他环境要素的互动关系。

三、探究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5分钟)
1. 分组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举例说明;
2. 组织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交流分享。

四、实验探究生物的生命活动(20分钟)
1. 进行实验观察生物的生命活动,如呼吸、运动等;
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生物和生物圈的重要概念;
2. 带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对生物和生物圈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密切关系,为今后的生物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教案




基础性
目标
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能举例说明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解释生物和环境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现象;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关系;学会该单元中介绍的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实验以及资料分析,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探究的思维习惯;学会整理单元知识的方法。
发展性
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本单元作为开篇之作,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单元将对学生了解生物和生物学、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燃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课程
标准
要求
本单元的的教学不应以获得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而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了解生物学基本探究方法为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从宏观而不从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食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中切勿空洞说教,要让学生多联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热情。





教学重点
生物的特征及判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调节能力、食物链的组成和书写方法;生物圈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生物特征的判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实验探究过程;生态系统的知识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决措施
1、认识生物:
对于生物的特征,可以通过列表比较法进行教学
2、了解生物圈:
(1)以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实例或图片为载体,分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通过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精品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相关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第1节“生物是什”,第2节“生物特征”,以及第3节“生物分类”。

我们将详细探讨生物基本概念、生物主要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分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主要特征。

2. 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解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主要特征及其分类。

2. 教学重点:生物基本概念和生物圈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生物挂图、黑板。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生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它们有什共同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生物特征,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

举例说明生物分类,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身边生物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基本概念2. 生物主要特征3. 生物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解释生物主要特征。

2. 答案:生活中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物主要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有更深入解,但在分类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生物,解它们生活习性和特点,为下一节课“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5篇

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5篇

2023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5篇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会查阅资料以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并进行交流。

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③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设计复习什么是生态系统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生态系统。

②学生设计: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一个可以长时间维持下去的生态系统。

①教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纠正表达不准确的地方②教师假设:假设给你一大片土地,你可以设计你周围的环境及各种生物,那么你要怎样设计才能使你生活的生态系统维持下去?生态系统的类型①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各种生态系统。

②学生看各种生态系统的影片,通过影片让学生来认识所看到的各种生态系统。

①教师引导:你认为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①我爱我家。

学生分组扮演各种生态系统,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各自的生态系统表述出来(组内先交流,然后向其他组同学介绍)。

②团结协作:大部分的生态系统学生比较了解,但有一些生态系统有的同学不大熟悉,这时让学生提出一个他不熟悉的生态系统,由其他的同学帮助他,给他介绍一些通过查阅资料所获得的有关这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使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体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③学生详细介绍几种熟悉的生态系统,其他生态系统的详细资料由学生课下查阅完成。

①教师帮助学生分组,鼓励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家”。

②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熟悉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其他同学进行帮助,不全面的由教师来引导和帮助。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word教案 (1)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word教案 (1)

考点十九、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区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了解各类动物的生殖特点3、了解人的生殖及青春期卫生基础知识归纳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无性生殖的应用:扦插、嫁接等练习: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的方法有两种:芽接和枝接。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嫁接时应注意两部分的形成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2、扦插的植物茎段应具备: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的,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的。

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扦插时需将下面的一个节埋入土中。

见到有新叶长出即可移栽。

3、属于无性生殖的繁殖有、、等。

4、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二、动物的生殖(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2、蝗虫的发育: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练习:1、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和时期,家蚕的发育属于。

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三个时期,而且若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有等;属于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有。

蜕皮是昆虫的生长发育受到的限制而发生的现象。

家蚕、蝗虫的一生要经过次蜕皮。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的生殖:体外受精,受精作用和幼体发育都必须在水中完成2、青蛙的发育: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成体的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练习:能鸣叫的青蛙是,它的口角有一对。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梳理1.学习生物不仅要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也可以借助放大镜、等仪器。

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2.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3.生物具有区别与非生物的特征。

一般来说,生物的生活需要;生物能进行;生物能排出;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生物能;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4.生物的归类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生物归类的方法有多种,如按形态结构特点归类,生物可分为、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生活环境可分为和等;按用途可分为、、、宠物等。

5.知识网络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认识生物生物的特征:营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排泄、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生长和繁殖、由构成(除病毒外)6.生物圈包括、和岩石圈的8.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它的组成包括和。

其中生物部分是由、和组成。

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和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与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和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不断积累。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9.知识网络一、选择题1.根据你的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的()A.螃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B.鸡、猪、鸭为家禽C.小麦、玉米、水稻为作物D.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2.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①蝴蝶②珊瑚虫③黑木耳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流星()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3.下列各种生命现象中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是()A.绿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B.绿豆种子萌发成幼苗C.小鸡从鸡蛋中孵出D.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而茎背地生长4.1999年在我国昆明市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地珍稀植物应有尽有,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地和谐相处。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生物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难点名称
食物链的特征之一: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没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通过视频动画,资料分析等方面使学生认同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人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要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幅图。提问:大家看到这三种动物会想到什么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这三种动物的关系能不能够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不能)为什么呢?(缺少生产者)然后请学生写出完整的食物链(展示)。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这四种生物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就构成了一条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以草→兔→狐为例,兔吃草,草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兔的体内,狐吃兔,兔体内储存的物质和能量就到了狐的体内,因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右图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
(2)此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如果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2、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

2024年初一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2024年初一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物和生物圈

2024年初一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物和生物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

2.让学生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及其范围。

3.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特征,生物圈的概念及其范围。

难点:生物的特征与生物圈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生物图片3.实物模型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物的特征(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生物的特征。

你们知道什么是生物吗?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二)新课讲解1.生物的特征(1)生物需要营养:生物需要摄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

(3)生物能排出废物: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废物,并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后代会遗传父母的特征,同时也会产生变异。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具有上述特征,而非生物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三)课堂互动同学们,请举例说明你们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生物特征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特征,生物具有六大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第二课时:生物圈(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特征,那么生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生物圈的概念及其范围。

(二)新课讲解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

2.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向上可达到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

(三)课堂互动同学们,请用你们手中的模型,模拟生物圈的范围。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圈的概念及其范围。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生物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全单元)

部编RJ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生物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全单元)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一)新课讲授:引入:展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二)课堂作业:书上练习P6(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三)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气体等。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二、应用:珊瑚机器人钟乳石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讨论,理解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理解生物和非生物,会比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能力目标:在观察、讨论和分析的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分析综合的能力德育目标:在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家乡、珍爱生命的情感和逐渐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重点难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1、请每名学生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能重复)。

学生回答(专心致志,踊跃参加,气氛活跃,)2、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特征?你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二、导入新课自然界有生物和非生物,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将不同的生物区分开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生物的特征(板书课题)三、探究新知1、展示实物:鱼(在鱼缸里)、石头、菊花(带有枯枝)等。

2、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总结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吗?3、设疑自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人是生物吗?珊瑚虫是生物吗?菊花的桔枝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4)说一说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和分析插图,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识图、学会观察、学会联系实际归纳总结。

4、解疑合探学生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点评要点:(1)有生命的物质称为生物。

(2)生物的共同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如……;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性
目标
通过该单元的学习,能举例说明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解释生物和环境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现象;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关系;学会该单元中介绍的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观察、调查、实验以及资料分析,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探究的思维习惯;学会整理单元知识的方法。
发展性
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初步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本单元作为开篇之作,其地位十分重要。学好本单元将对学生了解生物和生物学、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燃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而对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课程
标准
要求
本单元的的教学不应以获得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而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了解生物学基本探究方法为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看,从宏观而不从微观角度来开始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食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中切勿空洞说教,要让学生多联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探索生命的奥秘的热情。
中学七年级生物学科单元(章节)备课案
学期总第1-5课时
单元
标题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授课班级
1、2班
授课
教师
辛晓霞
课时
划分
第一章,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二章,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共5课时
主备人
辛晓霞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单元共分两章: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章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及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二章让学生通过较多的探究活动,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给,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而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公民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点
生物的特征及判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调节能力、食物链的组成和书写方法;生物圈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生物特征的判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实验探究过程;生态系统的知识应用。
解决措施
1、认识生物:
对于生物的特征,可以通过列表比较法进行教学
2、了解生物圈:
(1)以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实例或图片为载体,分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通过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法
朗读法、自学法、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研究法
链接
资源
1、法布尔---《昆虫记》;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http:///;
5、http:///view/308129.htm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2)结合食物网和生态系统的概系统的特点、功能等,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影响。
(3)以生物圈的模式图为载体,结合概念网络分析图分析生物圈的特点及其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