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诵读欣赏: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PPT优秀课件
——别林斯基
肆 拓
展
鉴
赏
印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雟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④间。 弊裘苏季子⑤,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雟(xī),古郡名,在 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进扰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 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猿啼失木,指猿因失去栖息地而哀鸣。⑤弊 裘苏子,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
壹 知
人
论
世
印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
杜
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甫
他与李白合称“李杜”。
一
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
生
一、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45-48岁)
四、西南漂泊时期(49-58岁)
要赏析。(或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炼句题) 答题要点: 描绘出怎样的画面(翻译或者意译诗句内容)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作用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①坼”, 裂开。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 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②“浮”,漂浮,动态感,化静为动。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何其壮阔!
③这两句运用夸张,化静为动,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洞庭湖之景, 气势磅礴,宏伟壮阔奇丽。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 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叁 缘
景
明
情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咏怀之作,赞颂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河山的忧虑和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之情。
全诗以描写岳阳楼为主线,将诗人置身于山水之间,观察自然景物,感受历史沉浮,并深刻思考社会与个人的命运。
诗歌开篇即以豪迈气势描写岳阳楼的威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语气庄重,展现了作者对岳阳楼历史与现实的思索。
随后,诗人通过对楼阁,湖水,云雾的描写,营造出一个壮丽而宏伟的景象,将诗人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
在这自然景象的映衬下,杜甫着重描绘了楼上俯瞰长江的情景,以此表达对国家时局的深深忧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痛苦。
他将自己的身份置于时代的背景之下,以自省和社会批判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和自身命运的疑惑和无奈。
整首诗以飞跃的诗句、博大的情怀、深沉的感慨,直戳人心,展现出杜甫独特的情感。
通过《杜甫登岳阳楼》这首诗,杜甫以具有宏大胸怀的情感,对于中国历史和国家的现状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由岳阳楼的瞭望,以视觉与语言的形象直露,表达出内心对国家河山的关怀和惋惜,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失望和无奈。
这首诗具有思想深邃、意境美丽的特点,展示了杜甫擅长的山水田园诗的风采,以及他作为一代儒家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悲悯与批判。
总的来说,《杜甫登岳阳楼》以杜甫独特的情感和视角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河山和时局的思考与关怀,是杜甫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2023最新-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这次为您整理了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篇一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及节奏三、初知意象1.明确大意。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
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3.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四、缘景明情1.首联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诗人身临其境,胸襟自非平常可比。
表现了今日得上岳阳楼一偿夙愿的喜悦。
2.颔联具体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具体描写临楼纵目洞庭湖的壮阔景象。
表现出诗人壮阔的情怀和气吞山河的气魄。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不是。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主要是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集中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而且由于这种感情与个人遭遇的悲惨、个人抱负的不能施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吴国和楚国)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夜(一作“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天地,此指日月。
无一字:杳无音讯。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
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赏析】登临览胜之作,固然首先必须真切地描绘江山之壮、风光之美与景物之奇,但是如果仅仅能做到这一点,尚不足以称高格.除了表现自然景观之外,还需要融进诗人的胸襟气度,写出特定的名胜所给予登临者的深切感受,使得奇情与壮采一齐飞腾,达到情景合一的化景,这才可以称为名篇佳作.老杜此诗,篇幅虽极短小而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造成了沉雄悲壮的高超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多如牛毛的登临岳阳楼的诗篇中,它几乎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绝唱。
诗为大历三年(768)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暮冬流寓岳州(今湖南岳阳市)时所作.首联二句,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
“昔闻"、“今上”云云,用时间概念联接两个描述诗人行动的句子,使得登临者兴高采烈的情状溢于言表.颔联二句,极度夸张地写出登楼所见.坼吴楚而浮乾坤,这是形容楼前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吴楚,指春秋战国时吴楚两国的旧地。
大致说来,吴国在洞庭湖东面,楚国在湖西及湖南一带,所以诗人说吴楚之地好象被这个大湖分为两半。
“乾坤”,指天地,包括日月。
这一句说,洞庭湖太阔大了,天地日月都象是在其中漂浮着,不论白天还是夜晚。
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大,“于事理未当”,象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见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实则此评未免拘泥。
须知诗歌不同于科学论文,是容许使用夸张来充分表现视觉{或听觉)形象,以畅快宣泄作者的意兴与情绪的。
如果不懂得文学的性质,要按学究的尺度来较真,那么连海洋也不能说是“乾坤日夜浮”,因为海洋纵然比湖大,也毕竟只是“乾坤”中之一物啊!更何况,老杜大笔挥洒,虽因眼前洋洋大观引起,也有文学夸张的先例可援,《水经注·湘水》不是明明说过:洞庭“湖水广圓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吗!以上四句,既已写出登临所见之景;后面四句,则写登临所生之情.然而并非上四句只写景,与情不相关,下四句只写情,与景不搭界。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学课件
登岳阳楼古时,文人骚客喜欢登高望远,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但因为个人际遇的不同,笔下之景亦各有差。
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也备受文人骚客青睐,你知道哪些登岳阳楼的名作?范仲淹《岳阳楼记》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而当诗圣杜甫登临岳阳楼时,他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作家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经历坎坷,杜甫在世的时候,声名并不像李白那样显赫,而是去世后,他的诗歌影响愈来愈大,逐渐被后人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
杜甫总共留传下来1500首诗左右。
杜甫一生创作诗歌的经历根据他的生活可以明显地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第一时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yǎn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máng 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
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
还有李邕yōng、王翰hàn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23张PPT).ppt
1.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 割。
2.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 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3.字:这里指书信。
4.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 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 古人常常会在登临山、亭、楼、 阁、台等地时,会因自己种种原 因而情思涌动,由此赋诗兴叹, 抒发自己的胸怀。我们把这样的
诗歌叫做“登临诗”。
壹 何时何处登临? 贰 目见何景何物? 叁 生发何感何怀?
登临诗歌 一般创作思路
肆 为何有此情此感?
登 岳 阳 杜
甫
楼
戎亲吴昔 马朋楚闻 关无东洞 山一南庭 北字坼水 ,,,, 凭老乾今 轩病坤上 涕有日岳 泗孤夜阳 流舟浮楼 。。。。
感)
课堂小结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 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 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 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 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 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 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课
后
作
业
1.完成以下默写。
2.背诵全诗。
情景默写
①《登岳阳楼》中表现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③《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④《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赏析
《登岳阳楼》赏析《登岳阳楼》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登临岳阳楼的场景,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人生起伏的感慨和思考。
本文将对该诗进行赏析。
杜甫在《登岳阳楼》一诗中以壮丽的景色和宏大的背景烘托出了他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诗中首先描绘了岳阳楼的高耸和雄伟,以及楼顶俯瞰四周的景色。
"CANG山明/青江无数楼台”(1-2),杜甫通过极具形象感的词语,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致。
接着,他以"与天地/而九州”(3-4)的文字形容,凸显出岳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作为通往天地九州的通道之一。
这种通达性的象征意义,折射出杜甫对突破困境和追求更广阔世界的渴望。
通过地理位置的描述,杜甫隐约透露出他对时代变迁的洞察和思考。
紧接着,诗中通过描绘楼顶上的峡江、江山和险峻山谷,展示了岳阳楼的独特之处。
"峡江流/花烟瘴/云销雨霁”(6-8),这些意象描绘了岳阳楼周围大自然的风光,生动地展示了山水之美和变幻之态。
同时,这样的描绘也展示了杜甫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热爱和敬畏。
在诗的最后几句中,杜甫以“数落”;“谈瑞/功今始”(13-14)的修辞手法,表达出他对时代荣耀和功绩的渴望。
可以看出,杜甫借助描绘山水之美,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展现出他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此外,杜甫通过极富情感的语言,以及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读者引入他的内心世界。
他运用了对景色和地理环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展现了杜甫的诗歌魅力和才华。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文之美的赞美,对人生起伏与变迁的思考,读来令人心生共鸣。
总之,《登岳阳楼》是一首富有诗意和思考的作品。
它通过描绘高山峻岭、江河美景,展示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同时也通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自我的思考。
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成为唐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
《登岳阳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全诗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开篇即点明自己多年来对洞庭湖的向往之情,如今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得以目睹其壮丽景色。
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
“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诗人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这是一种无字的情感,是一种深沉的感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极写洞庭湖的壮阔。
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割,天地万物仿佛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坼”字用得极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
“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一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
这两句对仗工整,意境宏阔,是描写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诗人自己的处境。
“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
“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
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
“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
“戎马关山北”,“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
“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
“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
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
“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
“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
《登岳阳楼》-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表达自我的人生 理想与胸襟抱负。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对历史上或现在的事件、时事及人物 的是非、成败、得失、进退的评价
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
作是“三吏”、“三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 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诗史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 李杜 ”,被人誉为“诗圣”。
生平分期: (1)读书游历时期(35岁以前,即712-745),涉世未深 (2)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即746-755),忧国忧民 (3)为官及流亡时期(45-48岁,即756-759),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6.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表达对 宇宙无穷,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的思考。
如:《登幽州台歌》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如:《兰亭集序》抒发了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读作者 杜甫,字 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 少陵野老 ,因他做过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释字意、明修辞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②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隔于东南两边,日
月星辰昼夜都在洞庭湖上漂浮。
——绘景象
③运用夸张的手法,这两个字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
景色宏伟奇丽。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
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结合全诗分析,这涕泪之中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展
自己举目无亲,音信不通, 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 家。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上联的 湖阔雄伟形成鲜明的对比, 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坷,漂 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展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 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 平,国家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 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 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
炼字题答题方法: 字义-结合句子分析-诗人情感
感知·鉴赏
议
诗人为何老泪纵横?
颈联: 亲朋无一字,
是“三吏、” ,“三真别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 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诗他史与李白齐名,并 称“ ”,被李人杜誉为“ ”。 诗圣
思·展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登高
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
新停浊酒杯
导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洞庭湖把吴楚大地分东南隔开, 天与地在湖面上日夜荡漾漂浮。
“坼” “浮”
诗文赏析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①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②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隔于东南两边, 日月星辰昼夜都在洞庭湖上漂浮。这两个字使 意境更加辽阔雄浑,景色宏伟奇丽。 ③运用夸张的手法,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洞庭湖把吴楚大地分东南隔开, 天与地在湖面上日夜荡漾漂浮。 颔联对仗工整,意境阔大,描绘登楼所见洞庭湖的景象: 浩瀚无边、气势宏大。
手法—— 想象、夸张
颔联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宏大景象,置身其境,诗 人的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得到愉悦。
品诗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学习目标
➢ 1.理解本诗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 2.掌握炼字的技巧。 ➢ 3.把握诗歌主旨,理解诗人心系天下的胸怀。
学习重难点
➢ 1.掌握炼字的技巧。 ➢ 2.把握诗歌主旨,理解诗人心系天下的胸怀。
整体感知——初读文本
(读准字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 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比较诗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 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高一语文【新教材】统编版必修下册
•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 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 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迁移拓展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艺术风格上,杜诗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 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 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登
感岳
谢 观 看
阳 楼
“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 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 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 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 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 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扩了时空领域。 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夸张地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 的特点,想象奇特,在云间“下 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 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比较赏析: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诗境上,李诗以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岳阳楼、洞庭湖 的山水景物宏丽灵动美好,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 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景与人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 迷人境界。写出了心情的轻快欢乐。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 阳楼》的由己及国的大境界与沉郁悲壮的诗境有很大不同。
•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 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
立足点之高——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 见。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 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 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 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登岳阳楼逐字稿
登岳阳楼一:激情导入西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诚为“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素来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因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为人向往,公元768年,岳阳楼迎来了它的又一位知音:杜甫,那么,在杜甫眼中,登临这岳阳楼的景色如何呢?登高望远之后,又会生发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登岳阳楼》。
二:学习目标三: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课前已经将预习任务分发给各个小组,那么请哪个小组对作者杜甫座简要介绍?1、杜甫基本信息2、感动中国人物之杜甫颁奖词3、教师补充杜甫的四个阶段颁奖词:颁奖词中哪些内容是你了解杜甫的关键?安史之乱、忧国忧民(副板板书)创作背景: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深冬时节,杜甫到达岳阳,时年57岁,安史之乱虽已结束5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然一片混乱。
四:诵读文本以声会情了解作者的同时,还要从诗歌本身入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1、找学生读2、给出指导意见(节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今昔伤感遗憾,语调要缓慢低沉,节奏拉长,景色要读出雄浑壮阔之感)3、教师范读(配乐朗诵)五:赏析文本体悟明情既是登楼,杜甫是否直接写登楼所见之景呢?不是,而是先叙事,所叙何事?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听说过洞庭水,洞庭湖美名在外,作者也是神往已久。
那么作者神往中的洞庭湖是什么样子呢?屈原笔下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孟浩然眼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太白笔下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洞庭湖秋风木叶的情思浩渺、云雾震撼的壮丽奇观,川迥湖开的秀丽都让杜甫心驰神往。
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而如今,诗人登临岳阳楼,已是安史之乱爆发五年之后,唐王朝由盛转衰,不复当年盛唐之象,满目疮痍,而诗人自己也不是当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少年,57岁的他,人至暮年,身世漂泊,处境艰难,历尽人间坎坷。
古诗文赏析登岳阳楼
古诗文赏析登岳阳楼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范仲淹所作,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名城岳阳的标志性建筑。
岳阳楼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范仲淹的这首《岳阳楼记》更是使这座楼名声大噪。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道出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幸福的期盼。
范仲淹在诗中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楼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的笔调,深深地触动了后人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范仲淹在诗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为忧其不危;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乐其不亡。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幸福的期盼。
作者以自己的忧虑和期盼来感召后人,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为国家的兴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作者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范仲淹在诗中还写道,“登楼望远,思往事之在己。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站在岳阳楼上,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思考了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苦乐,对过去的成绩和未来的前途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这种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作者的深刻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
范仲淹在诗中写道,“岳阳楼登楼望远,心怀天下,志存高远。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抱负和追求。
作者站在岳阳楼上,眺望远方,心怀天下,志存高远,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追求。
这种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总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充满爱国情怀和抱负追求的名篇。
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展现了对国家兴旺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这首诗以其雄浑豪放的笔调,深深地触动了后人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 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4、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4、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
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 坼,裂开,这里引申为划分。 乾坤:天地。这句说天水相连,好像 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
昔闻①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过去仅是听说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 大湖浩瀚,像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 为吴楚两部分;天水相连,好像整 个天地都日夜漂浮在苍茫的湖面上。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江西南昌市的滕王阁、 湖北武汉市的黄鹤楼、 湖南岳阳市的岳阳楼 被人们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此三楼 被看作是中国楼阁文化的最重要代表, 故又称“中国三大名楼”。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同情人民) 2、忧国忧民(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强烈的憎恶) 4、歌咏自登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时年57岁,距生 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 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 饮药维持生命。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①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③。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指书信。
漂泊江湖亲戚朋友音讯全无, 我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 一只船相伴。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戎马:借指战争。 关山:关隘和山岳。 涕泗:眼泪。(泗:鼻涕。) 关山以北仍有战争,我倚着 栏杆眼泪直流。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 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 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 句更妙,为什么?
答: 1、我认为“雁引愁心去”更妙。 2、“引”是“带走”的意思。 3、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群山有情 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4、“引”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 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5、而“别秋江”写大雁冷漠地离别秋江, 无感情色彩。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 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3.试简要分析颈联“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所用的艺术手法。
3.试简要分析颈联“云间连下榻, 天上接行杯”所用的艺术手法。 答: (1)颈联运用夸张和想像的手法。 (2)云彩触碰着床榻,举杯的时候杯子就和 天一样高了。 (3)既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4)又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5)抒发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
首联写作者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 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表面看有初登 岳阳楼的喜悦, 实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1、“坼”,裂开,分裂。“浮”,漂浮荡漾。
2、大湖浩瀚,像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 楚两部分;天水相连,好像整个天地都日 夜漂浮在苍茫的湖面上。 3、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气势 和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 象万千的画面。 4、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用一个字概括本诗表达的情感。
悲
景悲——己悲——国悲
诗歌主题
诗人将眼前雄伟壮阔之景与个人悲凉 的身世及对国事的忧心有机结合, 意境阔大,情景交融, 不仅表达了对自己个人机遇的感伤, 也表现了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体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知识链接〗 (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
答: (1)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 的特点是“高”。 (2)抒发了诗人遇赦时欢乐喜 悦的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 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2、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之说,你 认为颔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之说,你 认为颔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诗眼分别是“引”和“衔”。 (2)“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 愁心带走的情境; (3)“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 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4)一“引”一“衔”生动地写出了李白流 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漂泊江湖亲戚朋友音讯全无,我年老多病, 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相伴。
自己的孤寂与颔联湖的壮阔雄伟形成鲜明 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政治生活坎坷,怀 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关山以北仍有战争,我倚着栏杆眼泪直流。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不仅有感于自已凄苦 的遭遇,更重要的是战乱未平,国家艰危, 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抒发了作者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却报 国无门的哀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