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概论读书报告
社区读书活动总结8篇
社区读书活动总结8篇篇1一、活动背景与目标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阅读仍然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关键路径。
为了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阅读兴趣和素养,我们社区于本季度举办了读书活动。
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居民的阅读热情,营造书香社区氛围,并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活动筹备与组织1. 筹备阶段:在活动前期,我们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对活动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社区调研,我们了解了居民的阅读需求和喜好,并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活动内容。
同时,我们积极联系图书供应商和志愿者团队,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宣传与推广:通过社区公告、微信公众号、宣传海报等多种渠道,我们对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提高了居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3. 活动安排:活动期间,我们组织了图书展览、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沙龙、阅读挑战赛等活动。
同时,我们还邀请了知名作家和学者进行讲座,与居民分享阅读的心得和体验。
三、活动实施与成效1. 图书展览:活动现场,我们设置了图书展览区,展示了各类图书上千册,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翻阅。
展览区不仅展示了经典文学作品,还包括科普、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阅读需求。
2. 读书分享会:通过读书分享会,我们邀请居民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验。
这不仅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互动,也激发了大家的阅读热情。
活动期间,共收到分享心得数十篇,反映了居民对阅读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3. 亲子阅读沙龙:针对家庭阅读,我们组织了亲子阅读沙龙。
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讨论,不仅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促进了家庭的文化建设。
活动期间,共组织了五场亲子阅读沙龙,参与家庭近百户。
4. 阅读挑战赛:为了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我们发起了阅读挑战赛。
挑战者需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指定书籍,并撰写读后感。
活动共有近百名挑战者参与,有效提高了居民的阅读量和阅读质量。
四、活动反思与总结本次读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反响。
整理《社区概论》
第二章社区的基本类型第一节多视角的社区分类一、麦肯齐的分类*美国社会学家麦肯齐在《人类社区研究的区位学方法》中,将社区分为:1、基本服务区2、在生活资料分配过程中履行次要功能的社区3、工业城镇4、缺乏自身明确经济基础的社区二、纵横分类1、纵向的分类: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2、横向分类: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业社区三、功能型社区:*这种分类方法在二战以后欧美一些学者中间以及我国一些学者中间比较流行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旅游型社区四、发展过程分类1、血缘型社区2、地缘型社区3、业缘型社区五、地域分类(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方式)1、农村社区2、集镇社区3、城市社区第二节农村社区一、农村社区的含义*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最早出现的社区类型二、农村社区的类型1、农村社区的静态分类*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分成平原村、山村、草原村、沿江湖海村、内陆村等*根据农村社区聚落形态的差异,可以分成散村和集村2、农村社区的动态分类*根据农村社区经济活动的性质,可以分成:农业村(种植业)、林业村、牧村(畜牧业)和渔村等*按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可以分成:基层村和中心村三、农村社区的特点1、地域特征:*土地*地理位置*地域范围2、人口特征*数量和密度要远低于城市社区3、组织特征*社会群体和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简单化*家庭是社区群体和组织的最基本单位4、文化特征*维护和延续传统经验四、农村社区的结构1、农村社区的人口结构*农村人口数量:解放前89%,解放后70~80%,第五次人口普查63.94%;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农村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劳动年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较城市低,少年儿童比例比城市高;性别结构,男女性别比明显高于城市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教育,水平低、文化层次低;职业结构,单一。
2、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类型*家庭关系五、农村社区的功能1、经济功能——农村社区最重要的功能2、政治功能:贯彻执行法律和政策,进行社区建设,开展基层管理3、文化功能4、社会保障的功能一、城市社区的含义*城市社区是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社区读后感范文3篇
社区读后感范文3篇社区读后感范文3篇社区读后感篇一:社区工作感悟自20XX年7月至今我来到*****转眼间以四个月的时间了,面对明每天的忙忙碌碌、热心的同事、朴实的各民族居民群众使我感到生活前所未有的充实。
自此我对社区这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经验:我懂得了要有耐心去面对性格不同的群众;明白了要用真心为每一位居民服务;学会了要充满爱心的去关爱每个人;也养成了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永远保持坚强和乐观的心态。
说实话,作为一个*********我是怀着很忐忑的心情到社区的。
到了社区后我就对以前的想法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社区并不是平房,工作者也不是老大妈。
通过近几个月的社区工作经历,给我总的感觉是社区工作极度需要“用心与居民沟通”,要把自己放在居民的角度去考虑一些问题。
当然我刚进社区的时候没有一点社会经验,为人处事总是自我为大,处理事情总是想当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我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困难。
为此,社区里的前辈们总是告诫我,耐下心,才能真正处理好社区的日常事务,老百姓是相信我们才来找我们的,为他们服务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年轻大学毕业生,理论水平高,文化素质好,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是自己的优点,我必须把这一优点最大化的发掘出来。
而缺乏工作经历,不会与老百姓打交道,不懂串门走户走访群众调查研究,更不好意思找群众谈心拉家常,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更是自己的不足。
通过四个月的社区工作经历使我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如工作思路不够灵活,个别工作不够完善,有待改进。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深刻体会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区工作精神。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业回首这4个多月在社区学习与服务的过程中,使我清楚看到:社区工作的面宽量大、政策性强,居民众多、问题琐碎……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放下思想包袱,愿意学习新的事物,我们就有机会成长,就能开发自己的潜能。
社区概论总结
社区概论1、社区应该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生活群体或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特征:(1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3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4社区具有多种功能。
(5社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区的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社会支持。
2、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3、社区发展原则:(1民主过程原则。
(2全体参与原则。
(3广泛合作原则。
(4自下而上原则。
(5问题解决原则。
(6协调发展原则。
社区建设的意义:(1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的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社会管理的完善。
(2社区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群众圣湖的家园,需要社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只有不断的建设好社区,才能促进各种群体和睦相处。
(3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交会点,对化解社会矛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建设好社区,才能较好的维护社会稳定。
(4社区已经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在咫尺党和政府履行执政使命上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只有不断建设好社区,才能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落到实处。
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巩固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一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
社区读书活动总结(实用14篇)
社区读书活动总结第1篇为进一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推动社区的建设,近期,在普陀区曹杨社区开展了“社区读书日”文化活动,努力营造社区居民的阅读氛围。
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读书活动中广交良师益友,陶冶情操,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倡导学习、增进交流、促进友谊的平台。
社区居民在图书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目外,相互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一起分享知识大餐。
通过本次活动的组织,居民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拉近了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居民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社区环境,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此外,社区居民们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活跃了社区生活氛围,也让居民们受益匪浅。
今后曹杨社区将继续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地有关知识方面的活动。
社区读书活动总结第2篇为贯彻落实xx市20xx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求和文明办《20xx年全民阅读活动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大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根据街道部署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了《20xx年全民阅读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并开展了丰富的全院读书活动,现将读书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成立社区内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制定、督促及全社区性活动的组织工作,由各部门别xxx负责相应部门的阅读组织工作。
二、主题鲜明,内容丰富1、以“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服务人民水平,增强个人文化素质”为中心,号召全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自我阅读活动。
2、开展全民荐书活动。
面向社会征集优秀阅读书目,筛选后确定阅读推荐书目。
3、开展“书香伴我行”青年读书活动。
依托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干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及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硕果累累,成效显著1、本次阅读活动,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丰富了相关专业知识,增加了阅历,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2、在工作学习的同时,全社区职工积极响应号召,倡导健康业余生活,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了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精选6篇)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精选6篇)社会学概论读后感1读完《社会学概论》这本书,我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学,犹如一个放大镜,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和理解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它探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等诸多方面,为我们揭示了社会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社会结构对个人的巨大影响。
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生活机遇。
比如,不同的社会阶层面临着不同的资源安排和发展机会,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将来前景。
同时,社会关系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家庭、朋友、同事等各种社会关系网络,既给予我们支持和关爱,也可能带来压力和冲突。
我们在这些关系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社会问题的简单性和多样性。
贫困、犯罪、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结果,更是社会结构和制度的产物。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政策制定到个人行动,都需要我们积极参与。
通过学习社会学,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个人的利益和发展,还应当关心社会的整体进步。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社会改革等方式,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气。
总之,《社会学概论》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它让我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自觉地运用社会学的学问和方法,去观察和理解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学概论读后感2《社会学概论》犹如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化了解社会的大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宽阔的社会舞台,目睹着人类社会的种种精彩表演。
社会学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简单性,也让我明白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缘由。
书中对社会文化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社区概论读书笔记
杨懋春先生的《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是一部带有民族志意义的作品,该书取材自作者出生成长的故乡——山东台头村,作者凭着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超乎寻常的敏锐眼光抓住了传统农村社区个人依附于家庭,家庭连接成村庄组织,村际交往又依赖于各种家庭或家族和村庄组织这一逻辑架构,采用了逐级推延的分析方法,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家庭这一初级群体和村庄这一次级群体以及村庄联合而成的村际组织范围,这是因为家庭、村庄、村际(市镇)这三个层次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空间结构,同时又由于村内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占据了传统农村生民活动的大部分,因此杨懋春先生的这本书将家庭和村庄组织两部分内容作为全书的重点,动静结合地描述了山东台头村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社会组织类型及其冲突与调试,重点突出家庭和村庄各类组织的构成,互动及其在农村社区中的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
就是在考虑村际关系时,杨懋春先生也是抓住了农村社区生活以家庭为核心的特点,实在是抓住了乡村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全书的架构本书共分十五个章节,以静态描述台头村的自然环境和产业构成开始,重点突出了台头村家庭这一初级组织的类型,内部关系,家庭的经济功能和初级礼仪功能和教化功能和家庭的发展历程,而后用三章的篇幅展开村庄组织的相关论述,同样是从村庄组织的构成类型入手,对村庄组织的形成,领导人的选择和各种冲突矛盾逐一予以阐述和分析,最后以少年天喜的故事作为案例收尾。
最后有两个附录,一是台头使用的农具,另一个是日常的亲属称谓。
应该说,此书较全面地描绘了台头的生活全景,特别是以家庭为核心的活动和以村庄为核心的活动是全书的重点也是亮点。
二、写作目的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向读者呈现台头村的“整合的总体画面”,以促进文化理解,同时为乡村重建运动提供地方性知识。
因此写作方法、全文的布局和行文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的。
三、该书的贡献⒈长远性影响书中的台头村是以世纪初叶到40年代为场景的,是当时旧中国北方农村的典型代表,台头村的宗教信仰是西方文化和思想渗透的缩影,而家族和乡绅势力则是中国传统势力的象征,两者同时汇聚于台头村,正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大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中西方思想和势力交锋的缩小版。
2024年社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社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社区理论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社会组织具体到社区层面的结构、功能和变迁。
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基本单位,其研究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在学习社区理论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社区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汲取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社区是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基本单位。
社区理论将社会组织从宏观层面转移到了微观层面,将关注点聚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社区作为人们居住的地方,不仅提供了生活的空间和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社会支持、参与感和认同感。
社区是一个人们可以倾诉、关心和支持彼此的地方,人们在社区中建立了相互依赖和互动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存在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和社会凝聚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其次,社区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社区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社区的发展不平衡。
一些社区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等原因,发展较好,而另一些社区则发展滞后甚至边缘化。
这导致了社区之间的差距加大,资源配置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完善,居民生活条件和品质存在很大差异。
其次,社区的社会关系脆弱。
社区中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在面对现代化的挑战时显得脆弱不堪。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和追求,社交关系的淡化、以及封闭和疏离等问题凸显。
最后,社区治理存在一些问题。
社区治理涉及到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个主体的互动,协调和合作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政府部门的职责不清、社区组织的能力不足、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都制约着社区治理的有效发展。
针对社区问题和挑战,社区理论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社区治理应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
社区治理需要依靠政府、社区组织和居民等多个主体的合作和互动,共同建设和管理社区。
政府需要提供政策和资源的支持,社区组织需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居民需要积极参与和合作。
社会工作概论的课程感想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的初学者,我有幸在大学期间学习了《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社会工作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感想。
首先,社会工作概论让我认识到社会工作的本质和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项以帮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提升社会福祉为宗旨的职业。
它不仅关注个体的需求,更注重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专业、全面、人性化的服务。
其次,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让我了解了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
课程中介绍了众多社会工作的理论,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
这些理论不仅为我们的实践提供了指导,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对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但都旨在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实现自我成长。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明白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促进其潜能发挥的过程。
此外,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还让我了解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福利救济工作,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再到如今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我国社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工作仍存在不少差距。
通过学习,我更加珍惜我国社会工作的每一次进步,也坚定了自己投身社会工作的决心。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
我们共同探讨社会工作的问题,分享实践经验,相互鼓励,共同成长。
这种学习氛围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未来的社会工作之路充满信心。
最后,社会工作概论课程让我意识到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未来的社会工作者,我们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专业的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社区读书工作总结(精品10篇)
社区读书工作总结(精品10篇)社区读书工作总结篇120_年,我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以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社区为载体。
强化对“留守儿童、居家老人”心理辅导,帮助生产,生活身体健康等方面狠下功夫。
按照强化领导,建设阵地,关爱孩子,发挥余热,促进发展,完善机制,构建和谐,确保稳定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关爱工作,为我社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强化领导,充实队伍。
我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工作机制,将德高望重、有热心爱心的老同志和其他爱心人士充实到了工作队伍之中。
完善配齐了关工小组的机构和阵地建设,特别是党员干部有专门的领导主抓关心下一代工作,使我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为搞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创造了优越条件。
二、发挥余热,奉献爱心。
我社区关工委成员利用老党员的余热,为青少年做好传统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优化了环境,激励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使社区青少年的发展看到了希望。
同时,我社区还组织了老年人帮扶活动,对贫困老年人、青少年给予扶持、慰问。
三、关爱“留守”构建和谐。
我社区今年把关爱“留守儿童、居家老人”工作落到了实处,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了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
采取各种形势,对“留守儿童、居家老人”开展工作。
关工小组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关爱工作,社区关工小组对“居家老人”的心理健康、生产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了关注、关心、关爱。
一是建立了“三知、三多、三沟通”制度。
“三知”,即学校老师要知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地点和联系办法;知道“留守儿童”在家监管人的基本情况。
“三多”,即与“留守儿童”多交心,多到家进行家访,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外出父母沟通,中小学设立了爱心电话;定期与“留守儿童”监管人沟通;定期与社区负责人沟通。
社区读书心得体会(优秀3篇)
社区读书心得体会(优秀3篇)社区读书心得体会篇1社区读书心得体会自从加入社区读书会以来,我变得更加热爱阅读,更加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一、爱上阅读在社区读书会中,我结识了很多热爱阅读的朋友。
他们分享的读书故事和心得体会激发了我对阅读的热情。
通过交流,我逐渐意识到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拓宽视野、提高认知、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
从那时起,我开始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阅读,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享受阅读阅读让我感受到一种心灵的享受。
在书中,我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那些平时无法触及的世界。
读到激动人心的情节,我会跟着主人公一起感受喜怒哀乐;读到富有哲理的句子,我会深思人生的意义。
通过阅读,我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更加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每一刻。
三、分享阅读与朋友分享阅读心得,是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在社区读书会上,我们经常围坐在一起,分享最近阅读的书籍,讨论书中的情节、人物和思想。
这种分享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让我结识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持续阅读阅读让我学会了坚持。
在遇到晦涩难懂或者枯燥无味的书籍时,我曾经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
然而,在社区读书会中,我听到了许多关于读书坚持的故事,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不断克服困难,持续阅读。
现在,我已经能够习惯各种类型的书籍,并在阅读中不断收获。
总之,加入社区读书会让我更加热爱阅读,更加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还让我学会了坚持和分享。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阅读,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社区读书心得体会篇2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有幸参与了我们社区的读书活动。
这是一次富有意义的经历,让我受益良多。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这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与读书活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书籍是智慧的载体,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阅读,我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增长了见识。
2024年社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社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____年社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在____年,社区理论成为了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区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因此对社区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我在这一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社区理论学习,并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收获。
以下是我对社区理论的一些体会和心得,总结出了几个关键点。
首先,社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位。
社区由一群人组成,这些人生活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经济利益。
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关系和互动模式。
社区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成员的生活需求。
社区是社会大集体中的小型脉络,通过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维持自身的运行。
其次,社区是个体发展的关键环境。
社区不仅提供了物质上的资源和服务,还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和归属感。
社区中的人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共享成果。
社区是社会化的场所,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个体能够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在社区中,个体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技能和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三,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组织和领导。
社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领导来协调和推动社区的发展。
社区组织可以起到连接社区成员的桥梁作用,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社区领导者需要具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能够有效地管理社区资源和解决社区问题。
他们还应该有能力激励社区成员,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社区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活动。
社区不仅是一个居住地,还是一个生活的场所。
社区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活动,满足不同成员的需求和兴趣。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健康保健等方面。
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活动,社区可以增加成员的参与度,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活力。
最后,社区需要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互动。
社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与外部环境相互依存。
社区需要与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共同解决社区发展中的难题和挑战。
关于社区读书活动感想
关于社区读书活动感想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的倡导和推广,社区读书活动渐渐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活动不仅促进了居民的阅读兴趣,还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我有幸参与了我所居住社区组织的读书活动,深受其影响,今次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在我生活的小区里,读书活动每周都会举办一次。
活动通常在社区图书室、公共休息室或者户外花园举办。
在活动开始前,组织者会提前在社区广播或者社交媒体上发布活动的主题和时间,鼓励居民们积极参与。
这些主题往往是与社会热点、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相关,吸引了许多居民的兴趣。
我最先参加的一次读书活动是针对《人类简史》这本畅销书的讨论。
在这次活动中,我见到了来自不同社区的人们,他们有大学生、退休老人、家庭主妇和小学生。
大家围坐在一起,各自分享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
我深深感受到了读书的力量,它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还可以让我们思考更多。
在经过一番深入交流后,我意识到原来这本书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解读和领悟,这让我对这次读书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活动,我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也一起组织了许多读书交流会,以及书籍的借阅和分享。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的社区更加融洽,也让我个人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
除了读书交流,我所在的社区还经常举办一些有趣的文化活动。
比如,我们曾经一起组织了一次读书马拉松活动。
一整天,我们在社区的一片草坪上搭起了帐篷,人人带着一本书,或者带着自己的读书心得,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午后。
我们既可以独自静静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给了我极大的放松和愉悦。
在社区读书活动中,我还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当中有的是资深读者,每天要读很多的书籍;有的是学生,他们对文学作品和知识充满了热情;还有的是家庭主妇,她们利用碎片时间去阅读,从中找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心灵寄托。
这些人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勇气,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
社区概论读书报告
社区概论读书报告社区概论读书报告题目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共生活与社会关系班级名称:社工1202班学生姓名: XXXXXXXXX指导教师: XX报告时间: 2014/03/26摘要阎云翔著的《私人生活的变革: 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是作者继《礼物的流动: 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之后对下岬村庄持续研究的又一力作, 尤为可喜的是作者研究视角的转变: 从对公共生活领域和社会关系网络到个体私人生活及个人利益和亲密关系的关注研究。
跟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注重公共领域集体利益相比, 本书更加突显对个体权益自我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种种表现、心理过程及个人关系的探讨思考, 从这一角度来看, 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拓荒之作。
全书由八章、导论和结论组成。
该书第一章着眼于下岬村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的综述与分析。
在这个不足百年仅有1492 人的村庄里, 作者将为我们讲述50年( 1949—1999) 中人与人交往关系组成的一部家庭与私人生活演变的生动历史。
正文我们的读书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选题背景(XXX)、研究方法(XXX)、内容观点(XXX)和评价与启示(XXX)。
一、选题背景我们从研究缘由,为什么是下岬村?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谈起。
首先,在这本书的自序中作者讲到自己是看到美国人类学家许烺光写的《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从这本书中作者发现了一些引起自己思考的问题:个人服从家族组织、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但是随着中国精英分子独立自立自主精神的传播,人们是否已经走出祖荫?人们儿孙辈与祖荫有多远?在告别祖荫的过程和之后,几代村民的主体性和情感世界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伴随着这些问题,阎云翔开始提出了一些假设,并在学成归来后开始了下岬村12年的田野调查研究。
但是中国有许多像下岬村一样的村庄,为什么阎云翔偏偏选择下岬村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呢?这就要讲到阎云翔和下岬村不得不说的故事了。
社区读书活动总结报告
社区读书活动总结报告一、活动背景为了推动居民的阅读兴趣,提高居民的阅读能力,增加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共享,社区决定开展读书活动。
二、活动内容1. 选择书籍: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兴趣,选取了几本热门的畅销书籍作为本次读书活动的推荐书目。
2. 分发图书:在社区活动中心设立了一个书屋,并汇集了各类书籍,供居民自由选择阅读。
3. 读书分享会:组织了读书分享会,邀请了一些热爱阅读的居民进行书评和读后感的分享。
4. 读书活动推广:通过社区广播、社区公告栏、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宣传读书活动,增加活动的知名度。
三、活动收获1. 增加阅读兴趣:通过读书活动,居民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加入到读书的行列。
2. 扩展读者群体:以前不热爱阅读的人也通过这次活动开始阅读,读书的群体得到了扩大。
3. 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读书活动,居民之间互相分享读书经验,增加了交流和互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4. 提高居民的知识水平:读书活动让居民们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居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品位。
5. 增进邻里关系:通过读书活动,邻里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相互之间建立了更为深厚的友谊。
四、活动座后反思1. 活动宣传不到位:虽然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活动,但是由于宣传预算有限,活动知名度不够高,导致参与人数不多。
2. 缺乏主题活动:活动内容相对单一,缺乏一些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导致部分居民对活动的兴趣不高。
3. 参与度不够高:部分居民没有积极参与活动,缺乏持续的阅读动力。
4. 读书分享会交流不畅:由于时间限制和人员限制,读书分享会的交流时间有限,无法充分发挥居民们的智慧和经验。
五、改进措施1.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下次活动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更多的渠道宣传活动,提高活动的知名度。
2. 丰富活动内容:下次活动要增加一些有特色的主题活动,如作者分享会、读书达人争霸赛等,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
3. 增加奖励机制:设置一些阅读奖励,如阅读达到一定目标的居民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居民的阅读兴趣。
双百社会工作概论读后感
双百社会工作概论读后感一翻开书,我就被那些真实的案例吸引住了。
这些案例就像是一部部小短剧,在我眼前播放着那些弱势群体的生活。
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困境中的老人,孤独地守着破旧的房子,眼神里满是无助;还有那些因为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却又带着害怕失去的恐惧。
双百社工就像超级英雄一样,突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
以前我觉得社工嘛,可能就是做做样子,给人送点东西就完事儿了。
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双百社工做的可远远不止这些。
他们深入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像探险家一样挖掘社区的资源。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区里那些被闲置的活动室,在双百社工的眼里,那可都是宝贝啊,可以变成老年人的娱乐中心,也可以是孩子们的学习小天地。
书里还讲到双百社工和居民建立关系的过程,那可真是充满了戏剧性。
就像追求心仪的对象一样,得慢慢来,先从聊天开始,了解居民的喜好,尊重他们的想法。
不能一上来就说“我来帮你啦”,那样会把人家吓跑的。
他们得像朋友一样,和居民一起唠家常,从柴米油盐聊到人生理想。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有趣的社交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了给居民带来真正的改变。
而且啊,双百社工还特别注重社区的文化。
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酷。
每个社区就像一个独特的小星球,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双百社工就像外星探索者一样,去发现这些独特之处,然后把它们融入到社区建设中。
比如说,有的社区有传统的手工艺,双百社工就会想办法让这些手工艺重新焕发生机,不仅可以让老人们找到乐趣,还能把这些手工艺品变成赚钱的宝贝,这可真是一举多得啊。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常常被双百社工的坚韧和耐心所打动。
他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游戏里的各种关卡一样。
有时候居民不理解,觉得他们是来多管闲事的;有时候资源又特别匮乏,就像玩游戏没有足够的装备一样。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总是想尽办法去克服。
这种精神就像小火苗一样,点燃了我内心的热情。
我觉得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想放弃,和双百社工比起来,真是太惭愧了。
2023年大学社区实践心得体会
2023年大学社区理论心得体会2023年大学社区理论心得体会(篇一)90后大学生,一个充满活力与活力的象征,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剧烈竞争的年代,再过一年,或是两年,自己就要走出校门,走向那一片灯火。
他们会担忧自己没有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害怕自己走出了校门,和社会衔接不上,害怕……有人说过,大学,是一个塑造人的地方。
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当我们在今天这个年代还略带骄傲的对别人说我有大学上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的大学应该怎样去度过?暑假,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是的,很多同学还没意识到,一个学期又完毕了。
7月中旬,校园里的荷花开场一朵朵的绽放,肆无忌惮,一如我们怒放的青春光阴。
此时的校园,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安静的让人不知所措。
暑假让校园里的人陆续的分开,北上或者南下,散落在各地。
漫长的暑假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
有一些人,带着对财富的渴望,成群结伴的踏上了远去的列车,去淘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又有这样一群人,怀揣创业的激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场在如战场的商场上摸爬打拼。
有一群人,安逸的待在家里,看自己的书,做自己的事。
一个暑期的活动,流了汗,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们都跨过去了,在这个短暂的暑期,我们在付出中不断收获,不断充实自我。
这次的理论活动,让我在社会交往,人际阅历上向前迈了一步。
2023年大学社区理论心得体会(篇二)成长,是一种经历;经历,是一种人生的体验。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拥有了什么,而在于从中我们体悟了什么。
在生命的短暂与存在的永久之间锻造了自我,拥有真正的价值和真实的幸福。
暑假社会理论活动给了我们一个锻炼自我的平台,让我们有所体会、有所启迪、有所感悟,让我们更好地成长!暑期社会理论,使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暑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化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理论活动。
积极地参加社会理论活动,可以促进我们对社会的理解,进步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开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时间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社会理论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新实际社会开展要求,培养全面开展型人才的需要,是加强集体,爱国,社会教育,升华思想的有效途径,积极投身社会理论,理解社会,增长才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是青年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为社会作奉献的重要途径。
社区读书活动总结
社区读书活动总结
社区读书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帮助社区居民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见识,丰富精神生活。
首先,社区读书活动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学习平台。
通过举办读书会、读
书分享等活动,鼓励居民读书、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这不仅可以增加社区居
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可以让大家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其次,社区读书活动可以促进人们的思考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可以帮助人们拓展思维的边界,激发思考的乐趣。
同时,社区读书活动还可以通
过组织读书讨论等形式,促进居民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另外,社区读书活动还可以推动社区文化的发展。
通过读书活动,可以为社区居民提
供更多元、丰富的文化体验。
社区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有启发性的书籍,并通过读
书活动的形式来推广和传播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
最后,社区读书活动还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读书活动,
可以帮助居民了解社会问题、关心社区发展,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推动社
会进步的意愿。
总的来说,社区读书活动对于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丰富居
民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社区读书活动有助于构
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社区阅读总结范文
社区阅读总结范文社区阅读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集中的读书活动,旨在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扩大居民的知识面。
社区阅读推动着社区居民的文化交流和共享,促进了社区的融洽和邻里关系的发展。
我参与了社区阅读活动并深受启发,在此我将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
本次社区阅读活动的主题是“共享一片书海,共建美好家园”。
活动中组织了各类读书分享会、书评交流会和假期阅读活动等,旨在引导居民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此外,社区还举办了假期阅读活动,鼓励居民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阅读。
社区设立了阅读角落,展示了各类图书,并提供了借阅服务。
我在假期中选择了几本喜欢的书籍,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和启发。
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享受和放松的方式。
通过参与社区阅读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和益处。
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它不仅可以满足我们对知识的渴求,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与此同时,社区阅读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邻里关系的和谐。
在这个活动中,我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也相互鼓励进步。
总之,社区阅读活动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
它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通过阅读活动,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内涵,也可以为社区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我将继续参与社区阅读活动,并希望能够将读书的乐趣和收获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社区阅读活动中,我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读书、讨论、分享,共同成长。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和碰撞,我得以扩展自己的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更加注重阅读,通过多读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
总而言之,社区阅读活动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它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了社区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概论读书报告题目下岬村的经济体制、公共生活与社会关系班级名称:社工1202班学生姓名: XXXXXXXXX指导教师: XX报告时间: 2014/03/26摘要阎云翔著的《私人生活的变革: 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是作者继《礼物的流动: 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之后对下岬村庄持续研究的又一力作, 尤为可喜的是作者研究视角的转变: 从对公共生活领域和社会关系网络到个体私人生活及个人利益和亲密关系的关注研究。
跟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注重公共领域集体利益相比, 本书更加突显对个体权益自我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种种表现、心理过程及个人关系的探讨思考, 从这一角度来看, 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拓荒之作。
全书由八章、导论和结论组成。
该书第一章着眼于下岬村庄经济体制、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的综述与分析。
在这个不足百年仅有1492 人的村庄里, 作者将为我们讲述50年( 1949—1999) 中人与人交往关系组成的一部家庭与私人生活演变的生动历史。
正文我们的读书报告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选题背景(XXX)、研究方法(XXX)、内容观点(XXX)和评价与启示(XXX)。
一、选题背景我们从研究缘由,为什么是下岬村?和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谈起。
首先,在这本书的自序中作者讲到自己是看到美国人类学家许烺光写的《祖荫下:中国乡村的亲属‧人格与社会流动》,从这本书中作者发现了一些引起自己思考的问题:个人服从家族组织、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但是随着中国精英分子独立自立自主精神的传播,人们是否已经走出祖荫?人们儿孙辈与祖荫有多远?在告别祖荫的过程和之后,几代村民的主体性和情感世界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伴随着这些问题,阎云翔开始提出了一些假设,并在学成归来后开始了下岬村12年的田野调查研究。
但是中国有许多像下岬村一样的村庄,为什么阎云翔偏偏选择下岬村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呢?这就要讲到阎云翔和下岬村不得不说的故事了。
下岬村是一个既普通又很特殊的中国村庄。
1971年,阎云翔17岁,从山东老家一路北上,偶然来到这个距离哈尔滨50公里的小村子。
他饥饿、恐惧、委屈,出身不好,自认为是非法的。
村民们讨论、争吵,还是克服了心理上、经济上的困难收留了他,直到7年之后他考上北京大学。
这期间,他跟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是为了体验,而完全是为了生活,他们给予他质朴的为人的信任与尊重。
1989 年,阎云翔作为在哈佛大学受过教育的人类学者回到中国,选取他要研究的农村原型,在十几个村子里,只有下岬村是他“有感觉”的。
11年过去了,这里的人还记得他,他们议论他,评价他,最终认为他“没变”,仍亲热地把他当一分子。
也因此,文中的村民,不是冷冰冰的被调查者,是阎云翔的朋友、邻居,熟悉的人,鲜活,会谈论从社会到隐私的所有话题,会夸张、说谎,最终又说出尴尬的真心话,他们在几十年中思想感情和个人生活的变化被描述得清晰可信。
阎云翔在文中一直竭力保持冷静、客观的研究笔调,看得出来,即便在揭示最残酷的事实的时候,他都怀有对村民最大的尊重和理解。
下面介绍一下与下岬村经济制度,公共生活和社会关系相关的中国宏观的社会环境的变迁。
一个村庄的变迁一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作者调查的时间跨度大约50年,从1949年到1999年,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第一阶段是土改运动,宏观上看土地改革运动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
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对老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继续,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土改。
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阶级的土地没收后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目的是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被封建生产关系束缚的农业生产力,为中国的迅速工业化作准备。
土地改革运动在中国大陆彻底结束了封建土地制度,并使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获得了农民的高度信任。
微观上看,土改运动是一次革命性的社会转型,原有的社会等级制度从根本上被扭转,地主遭到斗争,他们拥有的绝大部分土地和财产被没收并重新分配给穷人。
更重要的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根据每个人在此刻的经济或职业状况,人们被划分了成分,包括“贫农”、“中农”、“富农”、“地主”。
地主、富农,加上反革命与坏分子,被称作“四类分子”,属于敌对阶级。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六七十年代,成份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
土改后,财富不再是人们权利与威望的基础。
相反,贫穷成了在新社会里的政治资本。
在土改过程中,穷人、单身汉、年轻人成了村里新的领袖人物。
第二阶段是集体化时期(1953-1978)该阶段是从1953年开始的到1956年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被卷入到集体化的洪流中。
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又展开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形成了“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在集体化生活中,每个人的私人财产充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吃大锅饭,集体劳动。
第三阶段是非集体化阶段,该阶段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该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包产到户,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农民的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城市国有企业也进行了改革,打破了原先的所有制,分配方式。
中国进入商品经济时期。
第四个阶段是市场经济阶段(1992年后),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是过度的市场化也带了许多问题,比如人们过分功利化,环境污染等。
二、调查方法和思路具体方法:作者原来就曾是下岬村的一员,在离开下岬村十一年之后他又回到曾经收留他的下岬村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并把下岬村作为一个整体社区来研究她在这些年来的变化,作者将这一个变迁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通过具体直观的数据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来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以下岬村为代表的黑龙江农村变化的壮丽图卷。
作者所采用的具体方法为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人类学家的基本功,每一个成功的人类学家都需要在通过田野调查的考试后才能毕业,而这篇文章作为闫云翔讲述自己在下岬村的十年经历,所体现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上的深厚功力实在是为我们所叹服。
另外跟踪下岬村调查十年,不仅是把下岬村的方方面面横向的表现的面面俱到,更是从纵向上把下岬村十年之间的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
另外,田野调查对于研究者本身来说也是一次道德参与的过程。
研究者一再生活在调查对象的本土世界里,在那里考验自身的道德观念。
研究者越是频繁地下道到实地,与研究对象越是相处得深入,便越感到有责任在研究中如实反映他们的道德体验。
结果是,研究本身也就越严谨。
要知道,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的道德体验才能深切的体会到他人的道德体验,就好像礼物只能用礼物来偿还一样。
而谈到具体思路,我们可以在文章中看到作者思路主要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的现状与西方社会的社会现象对比,将下岬村不同时期的表现相对比,将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相对比,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对比才能看出差异,而只有差异才能体现出不同的研究意义。
而在具体研究当中,我们可以从作者的文章中发现,作者在描述私人生活的时候主要是以逐渐私人化的角度来进行。
从村干部与国家角色的变迁到青年人对于择偶的变化,在逐渐私人化和中心化的进入中,我们可以逐渐深入的看见下岬村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与剧烈的震荡,最后我们可以看见下岬村的整体风貌。
具体思路:作者分不同的几个视角来对下岬村进行观察和描述,其中我们需要研究的是第一章-------其中就包括公众生活与社会关系,第一节为村干部和国家角色的变迁,第二节为公共生活的起落;第四节为亲缘结构与社会关系。
顾名思义,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小节的题目中看出下岬村在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大家也可以联想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下岬村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后的变化。
三、内容与观点本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下岬村村干部以及国家角色的变迁,公共生活的起落和亲缘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第一部分是以下岬村几位村支书的经历为例来讲述农村私人生活在这半个世纪以来悄然发生的变革。
下岬村在哈尔滨市南面大约50公里处,离所在的县城25公里,是个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村。
20世纪30年代正式成为行政村,下岬村有着极其肥沃的黑土地,村内有381户共1492人。
下岬村的村支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四种类型:(一)集体化时期横行霸道的铁腕村支书1952年—1960年的村支书是典型的土改干部,大字不识一个,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被提拔为村支书。
在大跃进期间,这位村支书积极推行上级下发的所有政策,使下岬村在困难时期比周围的其他村子吃了更多苦头。
依靠当时上级的政治支持和村里民兵的武力支持,他牢牢控制着下岬村,在村子横行霸道,甚至捆打村民。
但是另一方面这位村支书从来不搞贪污腐化,所以百姓们一方面责备他给村里人带来了饥荒和贫困;另一方面,他们有非常尊敬他的清廉和勤勉。
(二)集体化到非集体化过渡期现实派的村支书1962年—1987年间共有三位村支书,他们都采取了非常现实的路线,给下岬村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与繁荣和稳定同时存在的是他们对村子管理的高压政策和专断。
但在80年代非集体化后,村干部的权利被削弱,村干部的“思想工作”逐渐失效,村民开始不服管,而与此同时,上级部门——镇政府对此也不管不问、毫不支持。
村支书抱怨“当村干部再也没有意义”,在集体化到非集体化两个时期之间的过渡期,他们难以适应新的权力运作方式,在一次村干部与村民打架之后,这位村支书以辞职退出了舞台。
(三)非集体化初期无为的贪官村支书1987年—1993年的村支书是位典型的“无为”村支书,他并不像集体化时期的村干部那样在乎政治回报和集体利益,而是奉行“三不”策略——不说话、不做事、不得罪人。
由于他的无为政策,村庄治理开始出现问题,村庄秩序恶化,出现了一帮欺负人的小流氓,这些小流氓欺压村民,甚至敢殴打村干部。
在此情况下,村民以拒绝交粮纳税作为对这位村支书“无言的反抗”。
这位无为的村支书虽然在位期间毫无政绩,但是他却为自己狠狠捞了一笔,村里欠下了共80万债务,村支书家却增收20万元。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霸王村支书1993年—1998年期间,有一位村支书在位,该人在93年经过与十多人的PK后上台。
他曾经是个有名的“小霸王”,上级希望利用他来控制住上任在位时出现的流氓团伙。
然而这位霸王村支书虽然能够通过铁腕收到税费、配合公安稳定治安,但他依然横行村里,公开索要贿赂、公款私用,最终他的恶行引起了村民的愤怒。
1996年开始,村里出现上访的村民,至1998年300多名村民联名上访,将这位霸道的村支书告倒下台。
这四个时期村支书的故事与其所处的时代和大形势有紧密的联系,集体化时期的村干部出于意识形态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会将国家政策执行到极端;集体化到非集体化过渡时期的村干部,开始注重实际,在国家政策和地方利益之间寻找平衡;非集体化时期之后村干部不在将国家政策视为“圣旨”,除了完成与其官位绑定的“硬指标”,其他的都尽量敷衍过去;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村干部完成指标的手段开始粗暴强硬,与村民的关系也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