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危机公关实例剖析
可口可乐公司的公关案例透析
可口可乐公司的公关案例透析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软饮料公司。
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亚特兰大。
可口可乐公司1919年9月5日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
1960年进入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的行列。
可口可乐公司是举世闻名的汽水大王,其系列产品畅销200多个国家,拥有近400个饮料品牌。
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生产超过2600种,每日销售量超过4亿杯,其中可口可乐、健怡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四大品牌在全球最畅销汽水前5位中独占4位。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2006年的品牌价值达670亿美元。
可口可乐公司通过与全球各瓶装伙伴的广泛合作,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分销系统。
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全球拥有71000多民员工,而且运用先进的营销管理,跨越文化差异,不断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该公司重视国际市场,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其2001年营收达20,092百万美元,普通股股东权益则为11,351百万美元,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可口可乐公司能在风云变幻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个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公关活动。
如果仔细翻看可口可乐成功的案例不难发现,无论是产品营销还是品牌推广,社会公益活动都是可口可乐重要的途径之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公益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赞助公益活动已经成为“活广告”,而且在赞助公益事业的同时,可以为企业树立一个负责、积极的社会公民形象,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主要途径。
这种方法通过将企业的一部分利润用明确的方式返还给社会从而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形象以达到增强企业品牌美誉度的目的。
为了塑造“企业公民”的积极形象,可口可乐对公益活动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
在中国,从1993年开始,可口可乐加入了赞助“希望工程”的行列,而且11年来始终如一。
迄今为止,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学,100多个希望书库,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此外,可口可乐还捐助成立两个江西可口可乐希望之星高中班,并捐赠800万元支持家庭贫困的第一代农村大学生。
可口可乐在灭顶之灾中的危机公关
可口可乐在灭顶之灾中的危机公关可口可乐在灭顶之灾中的危机公关作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可口可乐(Coca-Cola)在2003年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危机,即所谓的“灭顶之灾”事件。
在这次事件中,可口可乐的产品被发现含有毒性物质二甲基苯,导致了广泛的消费者恐慌和声誉损失。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可口可乐采取了一系列公关措施以挽救声誉,并最终成功地从这次危机中恢复过来。
首先,可口可乐公司迅速做出回应。
一旦危机爆发,可口可乐立即启动紧急危机管理机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
该小组成员来自各个部门,并负责处理各个方面的问题。
该小组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确认是否存在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和纠正问题。
此外,可口可乐在危机爆发后的第一时间发布了一份紧急声明,对事件进行了说明和道歉,并承诺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其次,可口可乐积极与媒体进行沟通。
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可口可乐公司邀请了相关媒体参观公司的生产基地,并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公司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食品安全措施。
此外,可口可乐还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提供关于事件的最新信息,并回答媒体和公众的询问。
通过与媒体进行积极的互动,可口可乐增强了透明度和信任度,从而有效减轻了公众的恐慌情绪。
另外,可口可乐与政府合作,采取行动保障公众健康。
面对灭顶之灾事件,政府是关键的合作伙伴。
可口可乐公司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合作,提供一切可能的协助和合作。
公司与政府共同开展调查,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和纠正问题。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主动与政府合作,检测市场上的产品,确保其安全和合规。
此外,可口可乐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重塑其形象。
首先,公司加强了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生产工艺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其次,公司重新设计了包装,并对其进行全面梳理,以提供更为明确的信息和警示。
此外,可口可乐还进行了广告宣传活动,强调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可口可乐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调查三:危机来临
可口可乐公司也有出现危机和负面影响的时候, 当时内维尔•艾斯戴尔是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官。 几年来,可口可乐面对的批评越来越强烈,外界指 责它涉嫌在哥伦比亚虐待工人,在印度重干旱地区 占用水源,还对发达国家流行的儿童肥胖症负有一 定责任。随着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的大学校园纷纷 开始抵制可乐,这家公司似乎已经继耐克、雀巢和 麦当劳之后,成为反全球化运动的头号攻击对象。 学生们抵制可乐,也许对销售额影响不大,但负面 新闻的狂轰滥炸可能会使可口可乐最具价值的资 产——它的品牌,黯然失色。
4.鼓励儿童体育锻炼 软化了立场,接受了行业 指导原则:限制含糖饮料在校 园里的销售,支持那些鼓励儿 童参加体育锻炼的计划。
策 划
实施
一个好的公司化不仅是说出来,更要做出来。 通过不断的改善,好的企业文化在可口可乐内 部才会生根发芽。
实施:
(1)迅速反应,争取主动 迅速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在第一时间开通热线电话,记录并回 答记者来电,管理信息进出渠道。 适时进行新闻发布,迅速主动阐述 事实真相,表明公司从消费者利益出发。 ——选择新闻发布的准确时间。 ——选择新闻发布的最恰当地 ——选择新闻发布的最有效名称。
调查
可口可乐公司能在风云变幻的激 烈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靠的是 什么?
调查一:可口可乐公司市场分析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软饮料公司,于1919年9月5 日在美国特拉华州成立。至2014年已有128年历史。 可口可乐公司是举世闻名的汽水大王,其系列产品畅销 200多个国家,拥有近400个饮料品牌。 该公司重视国际市场,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 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 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其2001年营收达20,092百万美元,普通 股股东权益则为11,351百万美元,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销售 市场的领袖和先锋。
yoshi团队可口可乐公关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编码:_________________(由组委统一编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第二届公共关系营销案例分析大赛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可口可乐含氯门目录第1部分概述.......................... - 1 -第2部分案例描述...................... - 1 -一、案例回顾 ........................................ - 1 -二、关键问题 ........................................ - 2 -三、其他问题 ........................................ - 2 -四、案例分析小结 .................................... - 7 -第3部分案例分析...................... - 8 -一、可口可乐企业背景 ................................ - 8 -二、可口可乐品牌优势分析............................. - 8 -三、可口可乐市场营销环境SWOT分析.................... - 9 -第4部分解决方案和预期效果........... - 10 -一、可口可乐的市场定位.............................. - 10 -二、解决方案 ....................................... - 11 -三、预期效果评估 ................................... - 13 -第5部分风险控制..................... - 14 -一、风险评估 ....................................... - 14 -二、积极管理风险 ................................... - 14 -三、风险控制的工具 ................................. - 15 -四、风险控制的其他方法.............................. - 15 -第1部分概述公关营销是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色的公关营销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还能挽救企业危机。
可口可乐含氯门危机公关分析
编码:_________________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第二届公共关系营销案例分析大赛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可口可乐含氯门目录2第一部分作品概述3第二部分案例描述31.本案的根本问题:32.本案的次要问题:33.问题分析:34.问题间关系:3第三部分案例分析41.企业分析41.1公司简介41.2业务组合:41.3协同优势:41.4主要经营战略:51.5营销策略:52.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62.1产业概况62.2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分析62.3新进入企业的潜在进入者分析62.4替代品的威胁62.5购买商0></a>讨价还价的能力62.6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72.7综合分析73.市场环境分析73.1“SWOT”分析93.2“PEST”分析95.案例中危机公关分析95.1可口可乐公司的公关处理反应:105.2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舆情信息125.3对可口可乐公司含氟门危机公关的分析:13第四部分解决方案和预期效果131.危机公关可行处理方案152. 方案合理性和科学性评测163.结果预测及成败测量(风险控制)17第五部分总结18参考文献第一部分作品概述可口可乐公司于去年中旬传出“含氯门”事件,而对于该事件可口可乐公司反应之迟缓,态度之倨傲使得本次事件越演越烈,公司形象受损,也引起了消费者的不信任和厌恶情绪,充分显示了其对危机公关的不重视。
本案例分析报告首先对这次事件中的可口可乐公司公关失败进行描述,再结合可口可乐公司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在中国大环境下的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对案例进行更详细深入的剖析。
最后,我们给出了对此次“含氯门”事件的合理公关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评估和风险控制。
第二部分案例描述1.本案的根本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因生产失误致使含氯产品流出市场。
2.本案的次要问题: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线出现问题并被曝光后,没有及时补救,却是否认、掩盖与躲闪。
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含氯门”1.对可口可乐“含氯门”处理方案的总体评价: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理应遵守法律规范、谨守市场规则、尊重广大消费者,不能依靠平时的成绩而骄傲自大。
从员工微博爆料,到公司高调辟谣,再到质监局介入认定属实,在“含氯门”中,可口可乐公司终于宣布,更换回收已售出的该批次产品并销毁。
然而,客服人员“只能更换不能退货”的表态仍让舆论质疑:此举与之前的简单致歉、“无害”辩词一样,仅是危机公关而已。
“含氯门”曝光18天后才公开道歉,这是不符合正常的危机管理,是错误的,不得不让人对可口可乐产生质疑。
事件的起因来自于4月17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的报道,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员工向记者爆料,称公司在管道改造中,将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误混入饮料中,涉及12万箱价值500万元。
此报道出来当天,可口可乐予以否认,声称产品一向安全、高品质。
可口可乐山西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特别强调,这是员工出于私心断章取义。
然而,4月28日晚,质监局通过调查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
此外,山西省质监局调查组在调查中发现,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以维修电脑为由删除了2月4日-8日期间部分相关生产记录和全部的电子工作邮件,关键证人也以带薪休假为由缺席调查。
山西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公开对可口可乐公司遮遮掩掩的做法表达不满,“方法不对头、配合不积极。
”次日,可口可乐对此发声明,一改此前回避、否认的态度,首次承认:我厂确认于2月3日在实施节水项目相关管道改造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含微量余氯的生产辅助用水进入到饮料生产用水中,与之前的态度相差之大让人质疑。
但该公司同时却强调,公司对涉入含氯门事件的产品多次检测和专家组论证都表明,“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对于已流通市场的产品“是否召回”、“是否赔偿”的问题,可口可乐给记者的回复中再次完全回避,只是再次强调产品是安全的,未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导致之后事态扩大,发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人们对可口可乐失去信心。
可口可乐美汁源中毒事件公关分析
尚存疑问:生产线投毒还是出厂到饮用环节的投毒
a
10
第三次声明(12月5日)
可口可乐就此事件发布第三份官方声明称,“上述所有 检测和检查结果都显示我们的产品安全并符合标准,再 次确认此事件与产品本身的质量无关。此事件属于发生 在长春当地的个案,我们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我们的产品 是完全安全可靠的。”可口可乐在声明中称,公司会继 续努力配合政府的相关调查。
可口可乐美汁源中毒事件
a
1
事件经过
2011年11月20日,发生第一起消费者饮用美汁源果粒 奶优中毒事件 ,当事人家属就联系了可口可乐公司, 公司方取走了装有剩余饮料的饮料瓶进行化验。直至 11月27日,可口可乐方面才回复称中毒事件与他们公 司的产品质量无关。
11月28日晚,长春市民刘某与其子楚某饮用可口可乐 美汁源果粒奶优(清新草莓口味),相继发生疑似食物中 毒,经120送院救治,刘某昏迷,楚某死亡。临床诊断 疑似有机磷中毒。经公安部门检验认定,剩余饮料中含
可口可乐(吉林)饮料有限公司声明称,“获悉此事后, 我司立即进行严格自查,对同批次留样产品进行检测, 未发现任何异常,所有产品安全合格。”
a
7
第一次事件害者家属
不满可口可乐实际态度
“我们很气愤,作为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竟然如此处理 事情。我们自20日以后主动打电话追问过事件的调查 结果,但是他们说还在调查,直到第二次事件发生前可 口可乐长春分公司的人告诉我们企业内自查该饮料没有 问题。但第二天就又出现了一起类似的中毒事件。”
a
14
危机处理
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专程从美国赶到比利 时首都布鲁塞尔,在这里举 行记者招待会 。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案例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可口可乐中毒事件危机概述1999年,比利时和法国的消费者发现,他们购买的瓶装可口可乐饮料带有一种强烈的氯味,导致这些消费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
这一事件迅速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危机,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形象和财务状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可口可乐公司的应对措施1. 迅速查明原因并进行道歉:可口可乐公司迅速查明了问题的原因——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错误导致了部分瓶装饮料的污染。
公司向受影响的消费者道歉,并承诺将采取措施确保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
2. 启动危机公关团队:可口可乐公司迅速组建了一个危机公关团队,负责处理这一事件以及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
该团队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与媒体和公众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关系。
3. 赔偿受害者:可口可乐公司向受害者提供了赔偿,并承诺将改善其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以确保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
4. 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可口可乐公司加强了其产品质量控制,引入了更严格的生产标准和检查程序,以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危机管理效果通过其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可口可乐公司成功地化解了这一危机。
尽管该事件对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未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通过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改进生产流程,可口可乐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
总结公共危机传播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可口可乐公司在处理这一危机时表现出了迅速、果断和有效的特点,通过与媒体和公众的积极沟通、赔偿受害者、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等措施,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这一案例也表明,企业在面临危机时需要有强大的公关团队来应对,以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信息,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失败案例分析可口可乐是全球著名的饮料品牌,但在一些市场上却曾经遭遇过失败。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就是“新可乐”事件。
在1985年,可口可乐推出了新配方的可乐饮料,试图与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展开竞争。
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了一场失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失败案例的原因。
首先,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新配方的可乐会更受消费者欢迎,却没有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这导致了新配方推出后,消费者的强烈抵制和不满,因为他们喜欢的原配方可乐突然消失了。
其次,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后的宣传推广策略也存在问题。
他们过于自信地相信新配方的可乐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却没有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
当消费者开始抵制新配方可乐时,可口可乐没有及时做出回应,而是继续强行推广,导致了公众对其品牌形象的负面认知。
此外,可口可乐在处理危机时的决策也并不明智。
他们在推出新配方后,一味地坚持自己的决定,没有及时做出调整。
直到市场反馈越来越负面,可口可乐才不得不做出让步,重新推出了原配方可乐。
这种反应迟缓的做法使得可口可乐失去了很多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可口可乐在这次失败中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他们在处理这次危机后,并没有对自己的市场调研、宣传推广和危机处理策略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改进。
这导致了可口可乐在一段时间内失去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声誉。
综上所述,可口可乐在推出新配方可乐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宣传推广策略存在问题,危机处理决策不明智,并且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可口可乐的失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即使是全球知名品牌,也需要谨慎对待产品的推广和危机处理,以免陷入类似的失败境地。
可口可乐公关分析
可口可乐饮料毒死人事件事件主角:长春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发生时间:2011年11月所属行业:饮料行业危机根源:蓄意投毒危机类型:形象危机关注指数:★★★事件过程:2011年11月,长春市有母子二人饮用标志为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清新草莓口味)的饮料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
经医院救治,孩子死亡。
公安部门检验认定,剩余饮料中含有剧毒杀虫剂。
11月29日晚该饮料同批次产品进行下架、封存、召回。
对此,可口可乐公司在2011年11月30日发出的声明中称,“我公司非常重视日前发生在长春的事件,对受到影响的家庭表示深切慰问。
我公司一向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首要原则,通过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消费者获得安全的、高质量的产品。
获悉此事后,我公司立即进行严格自查,对同批次留样产品进行检测,未发现任何异常,所有产品安全合格。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我公司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并且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迅速赶到长春,处理该事件。
相关部门通过对长春市以及吉林省医疗机构监测,所属地区均无此类中毒病例发生,通过技术检验和侦察调查,警方确认“11·28”饮用美汁源果粒奶优饮品中毒案件是一起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放危险物质案,俗称“投毒”案件。
针对警方公布的案件调查结果,可口可乐(吉林)饮料有限公司再度发出声明称:“公安部门的技术检验和侦察调查初步确认这是一起发生在长春本地的刑事案件,再次确认此事件与我司产品本身的质量没有关系。
”案例分析:在此次危机事件中,可口可乐公司积极配合调查,迅速检查自己的产品,并及时派遣人员前往长春调查事件经过,慰问受害消费者。
对媒体采取积极响应,及时披露事件进程。
看似完美的危机公关处理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对于可口可乐公司事后采取的积极行为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给予肯定。
由于中毒事件是个例,其他地区没有出现该类事件,从开始,消费者就能感觉到这是一起例外事件,应该不是产品质量问题。
危机沟通案例分析
商学院课题名称:可口可乐如何应对企业危机专业班级:工管103班小组成员:黄珍珍陈芳芳戴秀敏完成时间:2011年11月13日危机沟通——可口可乐中毒事件1999年6月中旬,比利时发生了中小学生饮用可口可乐中毒事件,不久,法国的消费者也在饮用可口可乐后出现不适症状,随即在欧洲大陆引起公众的极度心理恐慌。
比利时和法国政府被迫宣布禁售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股票直线下跌,品牌形象和公司声誉受到极大破坏,已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从未有过的重大危机。
危机处理过程:1999年6月中旬危机发生后,可口可乐公司立即着手调查中毒原因,发现比利时的中毒事件是在安特卫普的工厂发现包装瓶内有二氧化碳,法国的中毒事件是因为敦克尔克工厂的杀真菌剂洒在了储藏室的木托盘上而造成污染。
同时,可口可乐的危机共关在全球展开。
比如在中国,可口可乐积极配合卫生部门检查,与媒体密切沟通。
在事故调查结果出来的当天,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国重要媒体均发布消息,强调这一中毒事件与所有在中国的装瓶厂无关,因为中国市场上的可口可乐均在中国制造,所用的原材料均不从欧洲大陆进口,所有中国厂房均装有二氧化碳净化系统,故不会出现不纯正二氧化碳问题,另外中国所有供货商均不使用欧洲厂处理木托板的材料。
中国的消费者在享受到了充分的知情权的同时,也消除了对可口可乐的恐慌。
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各地类似的处理,稳定了事故地区外的人心,控制了危机的蔓延。
1999年6月17日,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专程从美国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
为让公众消除对可口可乐的恐慌心理,依维斯特在新闻发布会上当众喝了一罐可口可乐,并公布了一份由依维斯特亲笔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决定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口可乐全部收回,向消费者退赔,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口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设立了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危公关案例分析-V1
危公关案例分析-V1危机公关是企业发生突发事件和负面新闻时进行的应对和处理措施,它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形象。
本文将以三个著名危机公关案例为例,分析危机公关的策略及效果。
案例一: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曾因在印度生产的可乐中检出毒素而引发公众关注和争议。
可口可乐公司在危机公关中采取了以下策略:1.快速回应:可口可乐公司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发布声明,承认错误并向消费者致歉。
2.公开透明:可口可乐公司开展了全面的检测和调查工作,并向公众公开了工作结果和分析报告。
3.赔偿受害者:可口可乐公司向泼洒该批次饮料的消费者提供了经济赔偿,并对受害者提供了免费的健康检查服务。
可口可乐公司的危机公关策略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赞赏,公司基本恢复了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和品牌声誉。
案例二:三星三星在2016年推出的Note7手机因电池起火事件而被迫召回。
在危机公关中,三星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公开承认错误:三星公司虽然最初否认手机存在缺陷,但后来公开承认是手机电池设计问题导致手机爆炸。
2.全力召回:三星公司立即宣布召回所有已经出售的Note7手机。
3.全面检测:三星公司对所有手机进行全面检测和改进,并向客户提供免费换机服务。
4.营销策略调整:三星公司修改了营销策略,重点强调质量和安全。
通过这些危机公关策略,三星公司成功地挽回了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和品牌声誉。
案例三:美航半洲美航在2017年4月因把一名乘客强行弄下飞机引发公众批评。
在危机公关中,美航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公开道歉:美航公司在事件后立刻发布道歉声明,并向受害乘客道歉。
2.加强培训:美航公司加强了员工培训和管理,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提供补偿:美航公司向受害乘客提供了经济赔偿和升级服务。
4.改进政策:美航公司修改了其政策,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美航公司的危机公关策略虽然引发了公众关注和社交媒体讨论,但公司的形象和品牌声誉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危机公关应该快速回应,公开透明,赔偿受害者,全力召回和全面检测,加强培训和管理,提供赔偿和升级服务,改进政策以挽回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和品牌声誉。
可口可乐在灭顶之灾中的危机公关
可口可乐在灭顶之灾中的危机公关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广告创意而闻名。
然而,在2003年,可口可乐却经历了一场史上最大的危机公关事件之一 - 灭顶之灾(ColaGate),这是一系列与产品质量和安全有关的事件,给公司声誉和销售额带来了重大的冲击。
下面将对可口可乐在灭顶之灾中的危机公关进行详细分析。
灭顶之灾的起因是在2003年6月,有大量消费者声称喝了可口可乐的饮料后出现了中毒症状,如腹泻、呕吐和头痛等。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快在社交网络上蔓延开来,引发了巨大的负面口碑效应。
在遭受这一危机之初,可口可乐公司一度陷入了困境。
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与事件相关的媒体报道、如何回应消费者和顾客关切、如何恢复市场信心等。
为了回应媒体报道,可口可乐公司首先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及时成立了危机管理小组,确保公司高层对事件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协调对外的信息发布。
同时,公司还加强了与媒体的沟通,及时回应媒体的质疑,向媒体提供详细的信息,并公布与事件有关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报告。
这些措施有效地消除了传言和虚假信息,减轻了公众对可口可乐产品的担忧。
为了回应消费者和顾客的关切,可口可乐公司开展了全面的危机公关活动。
公司侧重于提供可靠的信息,向消费者解释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和应对措施。
同时,公司还大力加强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一个热线电话,为消费者提供咨询和投诉渠道,积极回应消费者的问题和关切。
为了恢复市场信心,可口可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市场推广和公众关系活动。
公司举办了多次产品免费试饮活动,向消费者展示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公众关系公司合作,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提升可口可乐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公司还与各级政府合作,共同加强产品监管和安全控制,提升各方对可口可乐的信任。
最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可口可乐公司成功渡过了灭顶之灾带来的危机。
可口可乐案例分析
可口可乐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含氯门”1.对可口可乐“含氯门”处理方案的总体评价: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理应遵守法律规范、谨守市场规则、尊重广大消费者,不能依靠平时的成绩而骄傲自大。
从员工微博爆料,到公司高调辟谣,再到质监局介入认定属实,在“含氯门”中,可口可乐公司终于宣布,更换回收已售出的该批次产品并销毁。
然而,客服人员“只能更换不能退货”的表态仍让舆论质疑:此举与之前的简单致歉、“无害”辩词一样,仅是危机公关而已。
“含氯门”曝光18天后才公开道歉,这是不符合正常的危机管理,是错误的,不得不让人对可口可乐产生质疑。
事件的起因来自于4月17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的报道,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员工向记者爆料,称公司在管道改造中,将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误混入饮料中,涉及12万箱价值500万元。
此报道出来当天,可口可乐予以否认,声称产品一向安全、高品质。
可口可乐山西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特别强调,这是员工出于私心断章取义。
然而,4月28日晚,质监局通过调查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
此外,山西省质监局调查组在调查中发现,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以维修电脑为由删除了2月4日-8日期间部分相关生产记录和全部的电子工作邮件,关键证人也以带薪休假为由缺席调查。
山西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公开对可口可乐公司遮遮掩掩的做法表达不满,“方法不对头、配合不积极。
”次日,可口可乐对此发声明,一改此前回避、否认的态度,首次承认:我厂确认于2月3日在实施节水项目相关管道改造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含微量余氯的生产辅助用水进入到饮料生产用水中,与之前的态度相差之大让人质疑。
但该公司同时却强调,公司对涉入含氯门事件的产品多次检测和专家组论证都表明,“产品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对于已流通市场的产品“是否召回”、“是否赔偿”的问题,可口可乐给记者的回复中再次完全回避,只是再次强调产品是安全的,未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导致之后事态扩大,发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人们对可口可乐失去信心。
可口可乐美汁源中毒事件公关分析
a
15
危机处理
设立了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 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公关宣传深入扩展,可口可乐的形象开始逐步地恢复。 不久,比利时的一些居民陆续收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赠 券 ,商场里,也可以见到人们在一箱箱地购买可乐 。
a
8
第二次声明(12月2日)
获悉此事后我们非常重视,我们对受影响家庭表示诚挚 的关切。
并即刻进行严格自查,检测同批次留样产品,未发现任何 异常。
目前吉林厂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此事进行调查。 我司一贯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首要原则,通过严格的
质量保证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高质量产品。
a
9
事件初步定论
a
19
小调查
产品销售受损在所难免,尤其是果粒橙奶优,必将陷入寒冬
a
20
a
21
有剧毒杀虫剂。
a
2
果粒奶优
a
3
市场反应
可口可乐美之源中毒事件发生后,果粒奶优这款产品在 全国多处各大超市纷纷下架。也有一些地区照常销售。
消费者为之震惊,市场调查中普遍表示不会再饮用该产 品,短期甚至是可口可乐的其他产品。北京某华联“周 末这两天,销量比平日下滑近一半。”
a
4
食品质量问题 or 恶意投毒
可口可乐美汁源中毒事件
a
1
事件经过
2011年11月20日,发生第一起消费者饮用美汁源果粒 奶优中毒事件 ,当事人家属就联系了可口可乐公司, 公司方取走了装有剩余饮料的饮料瓶进行化验。直至 11月27日,可口可乐方面才回复称中毒事件与他们公 司的产品质量无关。
可口可乐危机公关实例剖析_
可口可乐危机公关实例剖析可口可乐危机公关典型性分析:可口可乐在灭顶之灾中的危机公关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
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
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鲜见的重大危机。
在现代传媒十分发达的今天,企业发生的危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其负面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短时间内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影响,必将引起社会和公众的极大关注。
稍有不慎,即对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其无形资产在倾刻之间贬值。
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致命的伤害。
一、可口可乐的危机公关从一般市场角度看不具备典型性,原因是时机把握的不好,对于危机公关时间是第一因素,必须充分把握时间,让危机成本降到最底,同时将公关效果达到最好,负面影响降到最底。
二、危机公关是双刃剑,危机公关处理好了,品牌度反而会提升,处理不好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导致企业丧命,中国的危机公关一般来说方法上还不够高明,如秦池酒标王、三株口服液等等,都是危机公关处理不好导致企业丧命,还有就是南京的冠生园,危机公关方法不够导致了企业丧命,品牌崩溃。
所以危机公关应该防患于未然,前期应该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甚至是相关模拟场景的假设,不少企业面临危机公关缩手无策,甚至成为了媒介的仇人,方法是绝对不科学的,如果采取人性化处理和科学策略应对,消除影响就是时间问题,相反品牌反而更加深入人心。
如杨森是典型的表现,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态度,同时表现了企业实力,更直接的表达了企业文化的理性和人性道德,当然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是肯定的,事情查清后,因为外部原因造成的,反而会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品牌认同度会升级。
当然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如产品不过关,是属于违法行为,不属于危机公关是危难公关。
可口可乐的危机公关方法是按一般程序走的,但在时间上滞后是第一失误、按一般程序走是第二失误、在公关推进的策略上没有创新突破性,仅仅是资本投入性运行是第三失误,从危机公关本质上讲,是资本营救了企业,方法不够高明。
可口可乐违反商业道德案例
可口可乐违反商业道德案例核心提示: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鲜见的重大危机在现代传媒十分发达的今天,企业发生的危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其负面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短时间内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影响,必将引起社会和公众的极大关注稍有不慎,即对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其无形资产在倾刻之间贬值.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致命的伤害一、可口可乐的危机公关从一般市场角度看不具备典型性,原因是时机把握的不好,对于危机公关时间是第一因素,必须充分把握时间,让危机成本降到最底,同时将公关效果达到最好,负面影响降到最底二、危机公关是双刃剑,危机公关处理好了,品牌度反而会提升,处理不好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导致企业丧命,中国的危机公关一般来说方法上还不够高明,如秦池酒标王、三株口服液等等,都是危机公关处理不好导致企业丧命,还有就是南京的冠生园,危机公关方法不够导致了企业丧命,品牌崩溃所以危机公关应该防患于未然,前期应该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甚至是相关模拟场景的假设,不少企业面临危机公关缩手无策,甚至成为了媒介的仇人,方法是绝对不科学的,如果采取人性化处理和科学策略应对,消除影响就是时间问题,相反品牌反而更加深入人心.当然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是肯定的,事情查清后,因为外部原因造成的,反而会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品牌认同度会升级当然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如产品不过关,是属于违法行为,不属于危机公关是危难公关.可口可乐的危机公关方法是按一般程序走的,但在时间上滞后是第一失误、按一般程序走是第二失误、在公关推进的策略上没有创新突破性,仅仅是资本投入性运行是第三失误,从危机公关本质上讲,是资本营救了企业,方法不够高明第三、危机公关应该是主动性公关.主动面队,并积极应对如可口可乐设立了专线面向社会沟通,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危机公关任何非主动行为都是逃避责任的行为,所以危机公关主动面对,尽快处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积极争取消费者的支持这种公关本身是需要策划的,需要有方法,就象如何消除消费者误解和获得其原谅一样,需要方法,这种方法是需要大企业,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企业都需要探讨的.第四、危机公关可以是广告策略,不少公司特意设立危机公关并广告到市场上,其目的是更体现自己品牌道德,产品优势,当然要把握好度,不能玩火自焚或受到同行业的攻击.我不提倡,并给予好的称呼说是反营销,反什么,反市场是不理性的,反消费者更是行不通的,反同行业更是不明智的.反向策略方法倒是可以用,但要控制好分寸,否则自己也成为反营销中的牺牲品了.代价与信任1999年6月17日,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专程从美国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当日,会场上的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一瓶可口可乐.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依维斯特这位两年前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反复强调,可口可乐公司尽管出现了眼下的事件,但仍然是世界上一流的公司,它还要继续为消费者生产一流的饮料.有趣的是绝大多数记者没有饮用那瓶赠送与会人员的可乐.后来的可口可乐公司的宣传攻势说明,记者招待会只是他们危机公关工作的一个序幕.记者招待会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8日,依维斯特便在比利时的各家报纸上出现一由他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中,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信中还作出种种保证,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乐全部收回,尽快宣布调查化验结果,说明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向消费者退赔可口可乐公司还表示要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设立了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都牢牢地把握住信息的发布源,防止危机信息的错误扩散,将企业品牌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限度.随着这一公关宣传的深入和扩展,可口可乐的形象开始逐步地恢复.不久,比利时的一些居民陆续收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赠券,上面写着:“我们非常高兴地通知您,可口可乐又回到了市场”孩子们拿着可口可乐公司发给每个家庭的赠券,高兴地从商场里领回免费的可乐:“我又可以喝可乐了”中毒事件平息下来,可口可乐重新出现在比利时和法国商店的货架上.从第一例事故发生到禁令的发布,仅10天时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6%.据初步估计,可口可乐公司共收回了14亿瓶可乐,中毒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万美元.可口可乐公司渡过了艰难的危机时刻,但是这次事件却远未从可口可乐这样的欧美大公司中消除影响.前不久,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欧洲总公司的总裁迈洛克斯,给所有的职工发出一封电子信函信中说:“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不应将此次可口可乐事件视为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我们必须引以为鉴,珍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评点:危机公关是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问题.可口可乐公司对这次事件的处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反应速度应更快一些.商誉卓著的名牌企业,面对这种问题一定要慎重,有时候,做出有利于消费者的决定,会使公司自身的损失很大,但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处理失当,很有可能危及生存,这决非危言耸听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可口可乐危机公关
事件缘由与过程
• 1999年6月九日,比利时120人(其中有40人是学生)在饮 用可口可乐之后发生中毒。呕吐,头晕眼花及头痛。同时, 比利时政府宣布全面禁止可口可乐公司的所有产品在市场 上销售,作为预防措施,卢森堡和荷兰随后也作出了禁止 销售可口可乐的公告。与此同时,在法国北部也出现杂了 80多人喝可口可乐产生中毒症状,法国卫生与商业部也于 15日晚决定从全国市场上撤出500万听装及罐装的可口可 乐,并开始对中毒事件展开深入调查。
• 4保持与顾客的联系。为了在顾客心目中树立起公司的良 好形象,公司可以给顾客打电话、写信、与顾客沟通、交 流。在危机发生后,为了重新塑造公司值得信赖的形象, 还应该继续这些工作,最好是写一封“致顾客公开信”, 并发表在各种媒体上。
•
谢谢大家观看
民众的反应及结果
• 开始的方法触怒了公众,结果,消费者认为可口可乐公司 没有人情味。很快,消费者不再购买可口可乐软饮料,而 且比利时和法国政府还坚持要求可口可乐公司收回所有产 品
• 随着这一公关宣传的深入和扩展,可口可乐的形象开始逐 步得到恢复。不久,比利时的一些居民陆续收到了可口可 乐公司的赠券,上面写着:“我们非常高兴地通知您,可 口可乐又回到了市场。”孩子们拿着可口可乐公司发给每 个家庭的赠券,高兴地从商场里领回免费的可乐:“我又 可以喝可乐了。”商场里,也可以见到人们在一箱箱地购 买可乐。
可口可乐危机公关 案例分析
物流管理2班 任正洋 10075250
可口可乐简介
•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 Company)成立于1892 年,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是全球最大 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 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 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可口可乐在200个 国家拥有160种饮料品牌,包括汽水、运动饮料、 乳类饮品、果汁、茶和咖啡,亦是全球最大的果 汁饮料经销商(包括Minute Maid品牌),在美国排 名第一的可口可乐为其取得超过40%的市场占有 率,而雪碧(Sprite)则是成长最快的饮料,其它品 牌包括伯克(Barq)的root beer(沙士),水果国度 (Fruitopia)以及大浪(Surge)。
知名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之二可口可乐-公共关系_27
知名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之二可口可乐-公共关系_27 知名企业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之二可口可乐-公共关系二、不完全成功案例——比利时和法国可口可乐中毒事件1999年6月9日,比利时120人(其中有40人是学生)在饮用可口可乐之后发生中毒,呕吐、头昏眼花及头痛,法国也有80人出现同样症状。
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重大危机。
在现代传媒十分发达的今天,企业发生的危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其负面作用可想而知。
可口可乐公司立即着手调查中毒原因、中毒人数,同时部分收回某些品牌的可口可乐产品,包括可口可乐、芬达和雪碧。
一周后中毒原因基本查清,比利时的中毒事件是在安特卫普的工厂发现包装瓶内有二氧化碳,法国的中毒事件是因为敦克尔克工厂的杀真菌剂洒在了储藏室的木托盘上而造成的污染。
但问题是,从一开始,这一事件就由美国亚特兰大的公司总部来负责对外沟通。
近一个星期,亚特兰大公司总部得到的消息都是因为气味不好而引起的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公司认为这对公众健康没有任何危险,因而并没有启动危机管理方案,只是在公司网站上粘贴了一份相关报道,报道中充斥着没人看得懂的专业词汇,也没有任何一个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出面表示对此事及中毒者的关切。
此举触怒了公众,结果,消费者认为可口可乐公司没有人情味。
很快消费者不再购买可口可乐软饮料,而且比利时和法国政府还坚持要求可口可乐公司收回所有产品。
公司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事发之后10天,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伊维斯特从美国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并随后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
然而遗憾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只同意收回部分产品,拒绝收回全部产品。
最大的失误是没有使比利时和法国的分公司管理层充分参与该事件的沟通并且及时做出反应。
公司总部的负责人员根本不知道就在事发前几天,比利时发生了一系列肉类、蛋类及其他日常生活产品中发现了致癌物质的事件,比利时政府因此受到公众批评,正在诚惶诚恐地急于向全体选民表明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可口可乐事件正好撞在枪口上,迫使其收回全部产品正是政府表现的好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口可乐危机公关典型性分析:可口可乐在灭顶之灾中的危机公关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
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
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鲜见的重大危机。
在现代传媒十分发达的今天,企业发生的危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其负面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短时间内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影响,必将引起社会和公众的极大关注。
稍有不慎,即对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其无形资产在倾刻之间贬值。
这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致命的伤害。
一、可口可乐的危机公关从一般市场角度看不具备典型性,原因是时机把握的不好,对于危机公关时间是第一因素,必须充分把握时间,让危机成本降到最底,同时将公关效果达到最好,负面影响降到最底。
二、危机公关是双刃剑,危机公关处理好了,品牌度反而会提升,处理不好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导致企业丧命,中国的危机公关一般来说方法上还不够高明,如秦池酒标王、三株口服液等等,都是危机公关处理不好导致企业丧命,还有就是南京的冠生园,危机公关方法不够导致了企业丧命,品牌崩溃。
所以危机公关应该防患于未然,前期应该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甚至是相关模拟场景的假设,不少企业面临危机公关缩手无策,甚至成为了媒介的仇人,方法是绝对不科学的,如果采取人性化处理和科学策略应对,消除影响就是时间问题,相反品牌反而更加深入人心。
如杨森是典型的表现,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企业的态度,同时表现了企业实力,更直接的表达了企业文化的理性和人性道德,当然获得消费者的认同是肯定的,事情查清后,因为外部原因造成的,反而会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品牌认同度会升级。
当然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如产品不过关,是属于违法行为,不属于危机公关是危难公关。
可口可乐的危机公关方法是按一般程序走的,但在时间上滞后是第一失误、按一般程序走是第二失误、在公关推进的策略上没有创新突破性,仅仅是资本投入性运行是第三失误,从危机公关本质上讲,是资本营救了企业,方法不够高明。
第三、危机公关应该是主动性公关。
主动面队,并积极应对。
如可口可乐设立了专线面向社会沟通,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危机公关任何非主动行为都是逃避责任的行为,所以危机公关主动面对,尽快处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积极争取消费者的支持这种公关本身是需要策划的,需要有方法,就象如何消除消费者误解和获得其原谅一样,需要方法,这种方法是需要大企业,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企业都需要探讨的,如肯德基的苏丹红危机公关,虽然事情过去了,但当时并没有主动公关策略,造成了其品牌一定的损失,这中负面影响将成为一个长时期的话题,当然如果是企业内部原因,应该是危难公关事件,非危机公关事件了,消除其影响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投入,再有类似情况出现,其后果不堪设想了。
第四、危机公关可以是广告策略,不少公司特意设立危机公关并广告到市场上,其目的是更体现自己品牌道德,产品优势,当然要把握好度,不能玩火自焚或受到同行业的攻击。
我不提倡,并给予好的称呼说是反营销,反什么,反市场是不理性的,反消费者更是行不通的,反同行业更是不明智的。
反向策略方法倒是可以用,但要控制好分寸,否则自己也成为反营销中的牺牲品了。
二、代价与信任1999年6月17日,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依维斯特专程从美国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
当日,会场上的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一瓶可口可乐。
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依维斯特这位两年前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反复强调,可口可乐公司尽管出现了眼下的事件,但仍然是世界上一流的公司,它还要继续为消费者生产一流的饮料。
有趣的是,绝大多数记者没有饮用那瓶赠送与会人员的可乐。
后来的可口可乐公司的宣传攻势说明,记者招待会只是他们危机公关工作的一个序幕。
记者招待会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8日,依维斯特便在比利时的各家报纸上出现——由他签名的致消费者的公开信中,仔细解释了事故的原因,信中还作出种种保证,并提出要向比利时每户家庭赠送一瓶可乐,以表示可口可乐公司的歉意。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比利时国内同期上市的可乐全部收回,尽快宣布调查化验结果,说明事故的影响范围,并向消费者退赔。
可口可乐公司还表示要为所有中毒的顾客报销医疗费用。
可口可乐其他地区的主管,如中国公司也宣布其产品与比利时事件无关,市场销售正常,从而稳定了事故地区外的人心,控制了危机的蔓延。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还设立了专线电话,并在因特网上为比利时的消费者开设了专门网页,回答消费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比如,事故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如何鉴别新出厂的可乐和受污染的可乐,如何获得退赔等。
整个事件的过程中,可口可乐公司都牢牢地把握住信息的发布源,防止危机信息的错误扩散,将企业品牌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随着这一公关宣传的深入和扩展,可口可乐的形象开始逐步地恢复。
不久,比利时的一些居民陆续收到了可口可乐公司的赠券,上面写着:“我们非常高兴地通知您,可口可乐又回到了市场。
”孩子们拿着可口可乐公司发给每个家庭的赠券,高兴地从商场里领回免费的可乐:“我又可以喝可乐了。
”商场里,也可以见到人们在一箱箱地购买可乐。
中毒事件平息下来,可口可乐重新出现在比利时和法国商店的货架上。
从第一例事故发生到禁令的发布,仅10天时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了6%。
据初步估计,可口可乐公司共收回了14亿瓶可乐,中毒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多万美元。
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评价说,可口可乐虽然为此付出了代价,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可口可乐公司渡过了艰难的危机时刻,但是这次事件却远未从可口可乐这样的欧美大公司中消除影响。
前不久,可口可乐的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欧洲总公司的总裁迈洛克斯,给所有的职工发出一封电子信函。
信中说:“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不应将此次可口可乐事件视为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我们必须引以为鉴,珍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
”企业管理专家汤姆金认为,一般企业处理此类危机正确的做法大体有三步:一是收回有问题的产品;二是向消费者及时讲明事态发展情况;三是尽快地进行道歉。
以此对照,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公司都做了,但却迟了一个星期,而且是在比利时政府做出停售可口可乐的决定之后。
连比利时的卫生部长范登波什也抱怨说,可口可乐这样全球享有盛誉的大公司,面对危机的反应如此之慢,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专家还引用了其他著名企业面对危机时的反应,说明及时处理危机的重要性。
17年前,有人想讹诈杨森制药公司,故意将杨森止痛片的标签贴在氰化物上,致使7人死亡。
得此消息后,杨森公司当即决定,不惜损失1亿美元的代价,全部收回市场上所有的此种止痛片,使市场平息下来。
另一个例子是烟草公司菲利浦•莫里斯。
数年前,因为少量香烟的过滤嘴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引起了吸烟者轻微的咳嗽,该公司立即决定全部收回美国市场上的同样牌号的香烟。
这两家公司虽然损失不少,但因为处理及时,很快就获得了消费者的理解,利用危机处理,重新树立了公司的企业形象。
专家认为,相比这两个例子,可口可乐公司虽然此次处理危机的力度并不弱;但决策节奏显然慢了半拍。
2、危机公关:企业必须面对经营管理不善、市场信息不足、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等,加之其他自然灾害、事故,都使得现在大大小小的企业危机四伏。
所有这些危机、事故和灾难作为一种公共事件,任何组织在危机中采取的行动,都会受到公众的审视。
一个组织如果在危机处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失当,将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信誉受到致命打击,甚至危及生存。
如果按照管理专家们的划分,危机管理大体可分为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两类,前者是在危机发生前的未雨绸缪,一般企业都比较重视。
而对于后者,即危机发生后如何处理应付,企业往往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都远远不足。
于是有专家警告,危机处理是现代企业的一个薄弱环节。
尽管可口可乐公司的危机公关处理遭到了专家们的并非赞扬的评价,但作为一个危机公关的案例,对于相当多的中国企业来说,仍不乏警示和借鉴意义。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毒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处理危机的方法,仍有不少可以借鉴的成功之处。
比如它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就凌驾于消费者之上,置之不理,而是一直以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态度来对待消费者,以积极主动的道歉而不是推脱责任的辩解和说明,体现了企业勇于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文化精神,获得了消费者的同情。
联想到国内一些企业危机时刻,往往是一张铁门把关,或者是用两个保安人手封堵记者镜头,或者万般无奈之中虽然出面一个两个说明情况的,却都是一律的“无可奉告”之类的不合作言辞。
其公关意识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令人不敢恭维。
显然,企业首先必须要树立有关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的意识,并将其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和借鉴。
其次,为了应对各种突发的危机事件,西方现代企业一般都将其纳人管理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危机管理机制。
譬如,伦敦证券交易所为避免企业危机对股市的冲击,就提出了新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危机管理体制,并要对此定期提交报告。
近年来,西方的一些企业开始将危机公关纳入企业公关系统,把危机管理列入了管理体制之中。
一般而言,企业的危机处理机制由公司外部和内部两大部分组成:公司内部,在高层设立新闻发言人或危机管理经理,专门研究和处理危机事件发生的策略和措施。
公司的中级管理层尤其是各地区的分部经理,要有危机管理的素质,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一方面及时向企业高层报告,同时也要能够充分驾驭所在地的局面,譬如积极地与媒体打交道,有效地引导舆论等。
在企业的外部,企业一般要委托一些类似咨询公司公关部门的中介机构,与传媒维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企业发生危机,可以迅速及时地组织和调动媒体,开展企业的宣传攻势,将可能蔓延开的损失减至最小。
评点:危机公关是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问题。
可口可乐公司对这次事件的处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反应速度应更快一些。
商誉卓著的名牌企业,面对这种问题一定要慎重,有时候,做出有利于消费者的决定,会使公司自身的损失很大,但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处理失当,很有可能危及生存,这决非危言耸听。
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2|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