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屯堡文化区历史文化村镇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安顺屯堡文化区历史文化村镇发展研究安顺,地处黔中腹地,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的美誉。明初,太祖朱元璋为平定西南以梁王为首的元朝残余势力,发动了三十万大军进行“调北征南”,讨灭梁王势力后,为巩固统治,随即将部分征南大军就地留驻成立卫所,开展军屯。后明廷为经略西南计,又组织了数量庞大的江淮、湖广、四川等地汉民入黔进行“调北填南”的商屯、民屯。

这些因明王朝国家政策性移民而进入贵州、进入安顺的汉人,就是安顺屯堡人的最初来源,由他们从家乡带来的文化,在与安顺本土文化及后来进入安顺地

区的文化交融后,经过600余年的发酵,形成了今天的安顺屯堡文化。本文主要对安顺屯堡文化区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独具特色的屯堡聚落、民风民俗进行了研究,并在梳理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安顺屯堡的保护与利用展开了讨论。第一部分,梳理了安顺屯堡文化区历史发展脉络,对屯堡族群的源流、屯堡文化区的形成一一进行分析。

发现屯堡族群主要是由国家政策性移民“调北征南”、“调北填南”以及后来宦游、经商定居安顺的汉民构成,这个过程从明洪武开始一直延续了六百年。这期间,安顺的行政建置随着朝代更迭不断变化,来自不同族源地的汉民带来的形

色各异的文化在这一区域交融,逐渐形成了安顺屯堡文化区,因为其地理单元的

相对封闭性和明清两朝出于政治及战略考量,屯堡文化区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第二部分,介绍了屯堡聚落集中分布的安顺市的地理环境,从其地理环境的客观

因素及不同屯堡对于聚落功能的侧重差异,进行了屯堡选址偏好的研究。

另,就点、线、面三个层次对屯堡聚落的布局特点进行了分析,挖掘屯堡聚落布局在防御功能上的匠心独运。为适应安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增强防御功能,

屯堡建筑在建设中广泛使用石材,屯墙与碉楼等防御建筑在屯堡聚落里也大量出现,凸显出屯堡聚落对于防御的强调。第三部分,深入屯堡人的日常生活,对其特有的服饰、语言、戏剧、宗教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微安顺屯堡的民风民俗。

第四部分,在充分分析以上这些安顺屯堡特点的基础上,从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对安顺屯堡的保护与利用策略的讨论,并以“云峰八寨”的精华乃至整个屯堡文化区的典型代表——云山屯为实例,进行了发展研究,以期总结出对安顺屯堡文化区历史文化村镇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保护与利用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