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短文两篇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归纳总结+训练(含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归纳总结+训练(含解析)

短文两篇 陋室铭文学常识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因为诗气豪迈,被称为“诗豪”。

其代表作品有《秋词》《西塞山怀古》等。

基础积累一、积累篇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调.素琴( tiáo ) 案牍.( dú ) 鸿儒.( rú ) 惟吾德馨.( xīn )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梳理篇 1.一词多义(1)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2)名⎩⎪⎨⎪⎧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名.之者谁(命名)(3) 乱⎩⎪⎨⎪⎧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2.古今异义(1)形⎩⎪⎨⎪⎧古义:形体、躯体。

例:无案牍之劳形.。

今义:形状。

(2)鸿⎩⎪⎨⎪⎧古义:大。

例:谈笑有鸿.儒。

今义:鸿雁,书信。

(3)丝竹⎩⎪⎨⎪⎧古义:奏乐的声音。

例:无丝竹..之乱耳。

今义:丝绸、竹子。

3.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3)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4.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三、写作特色反向立意,巧妙构思作者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即“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

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既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既紧紧扣住“陋室”,又跳出对“陋室”本身的描写,把笔墨直接引向居室主人。

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终对“陋室”的“陋”作了彻底否定。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 16.短文两篇·《陋室铭》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总结归纳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一是自然环境清幽 ——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 ——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 ——事
小组研讨
1.作者说“斯是陋室”,但文末又引用 孔子的“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陋 室是否真的简陋?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 讨论,达成共识。 2.概括文章主旨并从修辞和表现手法上 谈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旨的。
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房 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 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 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的都是 是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 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 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 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 简陋的呢?
白丁: 平民,指没有功 名的人。
句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 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 无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素琴:弹琴。调,调 弄。素琴,不 加装饰的琴。
金经: 指佛经。
句译:可以在陋室里挑弄 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 指弦乐器。
竹: 指管乐器。
案牍:指官府文书。
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 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 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 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 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 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 《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 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
检测主题
译读文本 梳理重点

七年级语文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能独善其身。

积累拓展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点拨:先熟读,再背诵。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节奏。

默写时,字体要工整,并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答案: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助词,的。

3.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词,指陈元方。

5.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16.《短文两篇》学案及答案

16.《短文两篇》学案及答案

16.短文连篇陋室铭一、基础达标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______文学家,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西蜀.()调.素琴()3.了解文体知识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_______或_________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二、整体感知4.听范读,划出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惟吾德馨.:调.素琴丝竹..:案牍..:..:劳形6.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何陋之有?三、研读赏析7.作者是如何引出“陋室”的?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8.用“陋室的_______很________,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说“陋室”的特点。

9.作者结尾用什么类比陋室?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拓展延伸10.以“考试”“交友”“写作”等为题,仿照《陋室铭》来写写。

爱莲说一、基础达标1.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_________(填朝代)理学家,文学家。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16.短文两篇ppt课件

16.短文两篇ppt课件
自从唐朝以来,世人很爱牡丹。
2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污秽)
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泥的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洗 清水
过分艳丽
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莲的茎中间
通达外形笔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树立
长蔓
长枝
更加 耸立的样子
不横生枝蔓,不旁生长枝茎,香气传
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
名作动,出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爱莲说》就是说说 爱好莲花的问题,作 者借此来表明自己的 志__向__和___情__感_,这种写 法是__托__物__言__志__。
21
爱 莲 说 dūn yí
fán周 敦 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yú;予独爱莲y之ū出淤泥而z不h染u,ó濯liá清n涟而 不妖,中通外m直à,n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xiè
来来往往的人中没有浅薄的庸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7
指奏乐的声
指官府文书

形体、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躯体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使……扰乱 使……劳累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部编版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下语文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课件

作者名片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
(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 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他用故乡营道濂溪 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 “濂溪先生”。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 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著有 《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背景链接
结构梳理
点明题旨 山水喻室
仙龙喻德
陋室不陋
陋 室 铭
居室环境
具体描述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乐在其中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总结全文 诸葛庐 何陋之有
子云亭
爱莲说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少。
应当。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原因。
第二部分(2):评述三种花,揭示三种花的比喻义,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感叹。
1.怎样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的“独”字?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 不蔓不枝( 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 香远益清( 形容词做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显得清芬)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 “濯”的后面省略介词“于”)
洗。
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新教材优秀教案何老师

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新教材优秀教案何老师

四、 略。
点拨:同学们应多背诵一些经典文言篇目,努
力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五、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助词,的。3.助词,用 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代词,代指“元 方”。5.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点拨:“之”字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字,含义 和用法灵活多变,要注意掌握。
2.【难点探究】比较《陋室铭》和《爱莲说》有什么
异同。 【答案】相同点:第一,二者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 法。托物言志就是借某种事物来寄托自己的志向,这 两篇短文都托所写之事物,表明自己的思想。第二, 两文都运用对偶等修辞手法,将骈句和散句相结合, 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如《陋室铭》中,“山 不在高,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又如“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
重难点小结
以莲喻人,托物言志。即《爱莲说》通过对莲 的描写和赞美,歌颂它的坚贞不渝精神,“出淤泥而 不染”的高尚品质,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艺术上,最突出的是采用了衬托手法,用菊进行正 面衬托,又用牡丹进行反面衬托,表明自己只爱莲, 并且在描绘莲的形象同时,赞美莲的崇高品格;又把 莲与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进行比较,突出 莲是“君子”,从而也阐明作者对莲的向往之情。
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可……焉”总括莲 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 分析。 【答案】“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
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 “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 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 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语言优美,形式灵活。不同 点:这两篇短文所托之物不同,所言志向不同。《陋 室铭》依托“陋室”来表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托“莲花”的形象突出自己不同流合污,洁 身自好的品质。《陋室铭》引用孔子的话,增强文章 的说服力;《爱莲说》运用正衬、反衬,将自己的独 特爱好表现无遗,表达自己的志向。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部编本短文两篇16《陋室铭》《爱莲说》

部编本短文两篇16《陋室铭》《爱莲说》
3、 文章是如何引出陋室的?
设喻引题
山水 喻

陋室 比喻起兴 德馨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比"就是比 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 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 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4、陋室,陋室,真的陋吗?那么,本文从 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 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上:动词,长到。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使……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劳:使……劳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案牍:官府的公文。 形:形体、身体。
诸葛:诸葛亮。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有何陋之”,有什么简陋的呢?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生互动
1、这篇课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点?
押韵。
2、文中哪句话提挈全篇大意?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调素琴( tiáo ) / 调动( diào)
3.辨析字形:
德馨(xīn) / 罄(qìnɡ) 竹难书 案牍(dú) / 读(dú ) 书 鸿儒( rú ) /相濡( rú ) 以沫
朗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 /不 在 高, 有 仙/ 则 名。 水 /不 在深, 有 龙/ 则 灵。 斯 是/ 陋室, 惟 吾/德 馨。 苔 痕/上阶/绿, 草 色/入帘/青。 谈 笑/有/鸿儒, 往 来/无/白丁。 可 以/调/素琴, 阅 /金 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16.短文两篇--陋室铭

16.短文两篇--陋室铭

2019学年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单元练习卷班级姓名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境内),唐代文学家。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乌衣巷》《石头城》等。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觉得这位势利的官吏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本文通过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充分说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阅读时,应注意理解文章意思,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子;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句;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铭.文(míng)德馨.(xīn)鸿儒.(rú)调.琴(tiáo) 案牍.(dú) 苔.痕(tái)陋.室(lòu) 西蜀.(sh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有仙则名.(出名,有名)B.惟吾德馨.(这里指德行美好)C.无丝竹之乱.耳(扰乱)D.无案牍之劳.形(劳累)【解析】D项,劳: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使……劳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有仙则名.卷卷有爷名.B.斯是.陋室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无丝竹之乱耳.止增笑耳.D.草色入.帘青元方入.门不顾【解析】B项,是:表判断;A项,名:出名,有名/名字;C 项,耳:耳朵/罢了;D项,入:映入/进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睨之.久而不去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得一人之.使【解析】B项与例句,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A项,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一事;C项,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之:结构助词,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家乡的哈密瓜菱

第十六课短文两篇家乡的哈密瓜菱
作者是怎样把哈密 瓜写得这么可爱呢?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菱(línɡ)
夏天,菱在湖中开着洁白的小花。它那三角 形的叶片,一簇(cù)又一簇地浮在水上,染绿 了湖面,香透了湖水。 菱有很长很长的根须,深扎[zhā]在泥里, 吸取着营养。用不着管理,它们自己顽(wán) 强地生长着,自由自在地开花结果。
填一填
sh

u

S

shuǎnɡ
cuì
tuǒBiblioteka ōtiǎnɡǔlínɡ

wán
suō
资料
哈密城


结 束
导入
哈密瓜
16* 短文两篇
●家乡的哈密瓜 ●菱 ●练习
家乡的哈密瓜
我的家乡是盛产哈密瓜的哈密城。八月的哈 密城格外热,每天气温都在35摄氏度以上。如果 你到路边的树阴下买一个哈密瓜尝尝,准保让你 消暑解渴,浑身感到凉爽(shuǎnɡ)舒畅。
从哪方面看出 哈密瓜的可爱?
家乡的哈密瓜品种繁多,最有名的是“红星 脆(cuì)”。这种瓜呈椭(tuǒ)圆形,长一尺 左右,小的两三公斤,大的足有五六公斤。淡绿 色的瓜皮上,有淡黄色的长条花纹。切[qiē] 开瓜,就看见淡红色的瓜肉,将排列整齐的白色 瓜子拨(bō)去,就可以吃了。“红星脆”的味 道很奇特,拿上一块,用舌尖舔(tiǎn)一下瓜 心,甜丝丝的,夹杂着一股(ɡǔ)酒味。吃起来 又甜、又香、又脆,吃完后,嘴里还久久留着那 醉人的清香。
课文描写了 菱的哪几个方面?
菱的果实有坚硬的外壳,长着尖尖的角儿, 很好玩。果实的肉,又白又嫩,清香可口。 采菱季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他们撑出无数月 儿形的梭(suō)子船,荡漾在波光粼(lín)粼 的湖面,就像一幅水乡风情画。

16《短文两篇》知识梳理

16《短文两篇》知识梳理

短文两篇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字音】惟吾德馨(xīn)无案牍(dú)之劳形【注释】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名:出名,有名。

灵:灵验。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素琴:弹琴。

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

丝,指弦乐器。

竹,指管乐器。

无案牍(dú)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西蜀子云亭:杨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西蜀,今四川。

子云,即扬雄(前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哲学家、文学家。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即“有何之陋”。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强烈的反问。

这里以孔子之言,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蛟龙居住就成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在这里)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知的粗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之劳神伤身。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代表作是《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学生当堂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寓
意。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
情趣。

陋室铭刘禹锡(唐)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解题;铭——
3、作者简介。

4、押韵in,
韵脚:名、灵、馨、青、丁、琴、经、形、亭、
5、文言词语:铭、名、灵、徳馨、上、青、鸿儒、白丁、
素琴、金经、丝竹、案牍、劳形、亭、何陋之有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全文共9个句子,分为三层:
第一层(1-3):类比引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徳馨”
第二层(4-7):写陋室环境、陋室主人朋友、日常生活。

第三层(8-9):类比结束全文。

三、研读文章,品析美词佳句。

研读课文:
1、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徳馨”
2、陋室有何美?
①、环境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人文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情趣美:“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神”。

3、如何理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
明确:句子运用接待修辞手法,以“丝竹”借代奏乐之声,以“案牍”借代公文,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志趣高雅。

4、短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①、类比
②、对偶
③、借代
④、反问
5、本文写法特点:托物言志,借陋室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四、课外阅读刘禹锡诗歌。

浪淘沙[唐] 刘禹锡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爱莲说周敦颐
教学过程:
一、学生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把握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解题:说
3、作者简介。

4、文言词语积累:蕃、独、甚、于、淤泥、濯、妖、直、
蔓、枝、益、净植、亵玩、隐逸、鲜、宜、众
5、概括文意:通过描写莲表达了对莲的喜爱和自己洁身自
爱的情操。

二、研读文意。

1、文章从那几个方面来表现莲?
明确:四方面:生长环境;香气;体态;气质;
(出淤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文中的莲有何特点?
特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妖艳媚俗、刚正不阿、纯洁坚贞。

3、第2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衬托手法:
正衬:以菊花“隐逸者”衬托莲纯洁高尚
反衬:以牡丹“富贵者”衬托莲纯洁高尚
4、文章主旨是?
作者借莲纯洁坚贞的形象表达了自己面对不良世风,做到不同流合污,力求洁身自爱的品格。

三、学生当堂熟读课文。

四、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