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邮政的管理体制

中国邮政的管理体制

中国邮政的管理体制中国邮政作为国家邮政管理机构,其管理体制是指中国邮政在组织结构、职能划分和管理模式上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方式。

中国邮政的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以适应邮政行业的发展和改革需求。

一、组织结构中国邮政的组织结构包括总部、省级邮政管理局和县级邮政管理所。

总部设在北京,下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邮政管理局,邮政管理局下设邮政管理所。

总部负责整体规划、政策制定和监督指导,省级邮政管理局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县级邮政管理所则是基层实施单位。

二、职能划分中国邮政的职能划分主要包括投递、邮政储蓄、国际邮件、物流快递等多个领域。

投递是中国邮政最基本的职能,包括邮件的收寄、分拣、投递等环节;邮政储蓄是中国邮政的特色业务之一,提供储蓄、支付结算、贷款等金融服务;国际邮件则是处理国际邮件的重要职能,包括进出口邮件的收寄、清关等;物流快递是中国邮政最具竞争力的业务之一,提供国内外快递、物流配送等服务。

三、管理模式中国邮政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集中管理和分级负责两种方式。

集中管理是指总部统一制定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统一监督和指导全国范围内的邮政工作;分级负责是指省级邮政管理局和县级邮政管理所在地方范围内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

中国邮政的管理体制具有以下特点:1. 专业化管理:中国邮政在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上,注重邮政行业的专业化管理,使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板块各司其职,形成了相对独立且高效的管理机制。

2. 各级管理分工明确:中国邮政的管理体制明确划分了总部、省级邮政管理局和县级邮政管理所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使各级管理机构能够履行各自的职能和责任。

3. 全面监督:中国邮政的管理体制强调监督和指导作用,总部通过省级邮政管理局和县级邮政管理所对各级邮政机构进行监督,确保邮政工作的规范运行。

4. 市场化运作:中国邮政在管理体制上注重市场化运作,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邮政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素材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素材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素材)素材41.中国邮政快递(EMS)存在的问题:(一)体制痼疾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员工观念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政企合一的体制,普遍服务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混合,导致市场意识不强。

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思维和工作方式,使邮政员工目前的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缺乏发展物流的全局观念,也缺乏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进而建立战略联盟的意识。

长期以来采用的“政企合一”是邮政体制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邮政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业务经营结构落后,专营业务不适当扩大。

由于体制不顺,导致在其管理中仍留有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

例如:在管理上基本还是使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计划;对某些业务实行专营,对速递各环节的管理仍停留在粗放式管理阶段。

这不仅严重制约了邮政企业效率的提高,同时也阻碍了邮政市场的开放与竞争。

因此,现行的中国邮政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二)市场观念淡薄,营销能力有限并且缺乏商业技巧1998年邮电分营后,中国邮政开始独立经营。

但是中国邮政仍然是政府型企业,长期在政府政策的保护下垄断经营,导致邮政的经营缺乏市场观念。

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很少考虑市场需求和用户消费心理的变化,缺乏市场营销观念和竞争意识。

同时,正是由于垄断经营,中国邮政快递的定价机制缺乏灵活性,制定价格时只考虑自己,不考虑竞争对手。

邮政职工长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氛围的熏陶,并且长期依赖政府补贴,与外资快递和民营快递企业相比,缺乏相应的商业技巧。

(三)品牌意识缺乏,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品牌意识缺乏具体表现在:品牌定位不准、缺乏内涵、维护管理水平落后,致使邮政品牌体系缺乏整体效应。

中国邮政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强了专业化经营的深度,但从品牌表现来看,中国邮政一直缺乏统一的品牌规划,品牌形象缺乏“凝聚力”。

邮政下属诸多子品牌“EMS”、“思乡月”、“绿卡”、“中邮专送广告”等都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连锁经营的大品牌。

中国邮政的 SWOT 分析

中国邮政的 SWOT 分析

中国邮政的 SWOT 分析中国邮政在体制改革以后遇到了发展的机会和难题,如何确定邮政行业的发展战略,有必要对中国邮政行业进行SWOT分析。

优势分析(1)“三网合一”的优势邮政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市县的综合计算机网。

在综合计算机网上完成了信息交换平台的开发和测试工作。

EMS 跟踪查询系统、报刊发行系统、邮资票品系统等面向内部生产和管理的应用系统已经上线运行并逐步完善。

综合网的功能正在不断的完善。

邮政拥有遍布全国的邮政运输网络和投递网络,全国城乡有邮政局所、服务点 68000 处。

尽管邮政在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单个领域都不是最强,但集“三流”于一体的企业只有邮政。

而且这种“三网合一”的内涵正在日益丰富和拓宽,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2)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中国邮政已成为一个具有极高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商业品牌。

经过多年的经营,邮政良好的品牌形象已深入千家万户,社会对邮政有一种信赖感。

建国以来年中国邮政业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邮政的业务在居民中有根深蒂固的位置。

邮政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品牌,是邮政含金量很高的无形资产,是邮政的信息财富。

(3)邮政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企业形象中国邮政的历史源远流长,为国家政治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烽火狼烟快马驿站到绿色信使,千百年来,邮政信息使者的形象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

人民对邮政的充分信任,是对邮政事业良好信誉的肯定。

长期以来,邮政作为政府部门的延伸,充当“半官方”的角色,在公众中建立了良好信誉。

邮政受国家的支持和扶助,享有国家信誉,用户使用邮政业务会感到安全可靠。

邮政具有政府满意、社会认可、群众信赖的良好企业形象。

(4)业务专营的政策优势尽管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健全,侵害邮政专营权的违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但从世界各国的实情和我国的国情来看,承担着普遍服务义务的邮政,将在很长的时期内拥有一定的专营权。

即便市场全面放开,依旧可以通过技术壁垒,占据竞争的主导地位,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邮政业的历史变迁

中国邮政业的历史变迁

中国邮政业的历史变迁见证中国政府规制的变革中国邮政行政管理的历史沿革邮政业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自殷商时期就有了设置驿站传递官府文书的记载。

近代邮政则是从鸦片战争以后,美英等列强在我国开放口岸设置邮局开始的,我国独立的邮政官方机构是清政府于1896年3月在北京设立的总邮务司。

辛亥革命之后,我国于1914年3月1日加入万国邮政联盟。

1927年蒋介石政府在南京设立邮政总局,与当时北洋军阀的北京邮政总局并存。

1928年,北洋军阀垮台后,我国邮政统一于南京。

1934年,国民政府以信函是国家专营业务为由,勒令各地民信局一律停业,邮政开始为国家所专营。

中国邮政行政管理的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11月1日设立邮电部,统一管理全国邮政和电信事业,确定邮政名称为“中国人民邮政”,从此,开始了近50年的政企合一、邮电合一的经营模式。

1986年1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获得通过,自1987年1月1日起生效,这是我国第一部邮政法律。

这部邮政法确定了邮政政企合一的运营模式,规定了邮政普遍服务的功能和邮政专营权的范围。

1998年3月10日,信息产业部成立,随后邮电分营,成立了国家邮政局。

国家邮政局既对全国邮政业进行管理,又提供邮政服务业务。

政企合一的经营模式,对保证公民的通信权利、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邮政改革的深化,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市场开放承诺的兑现,随着国际运营商的进入和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现行的邮政管理体制已经不合时宜了,急需变革。

国家邮政局的主要职责(一)拟订邮政行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提出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和促进邮政与交通运输统筹发展的政策建议,起草邮政行业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草案。

(二)承担邮政监管责任,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推进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保障机制,提出邮政行业服务价格政策和基本邮政业务价格建议,并监督执行。

邮政体制2007改革进展和2008改革动态

邮政体制2007改革进展和2008改革动态

邮政体制2007改革进展和2008改革动态作者:国家邮政局来源:《财经界》2008年第12期2007年,国家邮政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按照邮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改革,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邮政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邮政事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一、2007年邮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一)政企分开工作顺利完成。

2007年1月29日,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到2007年9月,全国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和邮政公司完成挂牌,邮政监管机构和邮政企业开始正式运行。

邮政事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政企分开改革中保持了队伍稳定。

一年来,我们通过推进邮政业法制建设,编制发布行业“十一五”规划,开展快递服务统计调查,建立邮政业统计体系,起草发布快递服务标准,积极争取发展政策,改善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开展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强化服务质量监督指导,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强化社会监督,保障了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有效实施;通过创新监管方式,规范市场秩序,与工商总局联合开展“规范服务、促进发展”活动,推动行业自律,建立奥运邮政安全机制,加强集邮市场和邮政用品用具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建设,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内部管理,促进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工作基础。

(二)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积极稳妥推进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改革。

一是推进普遍服务和竞争性业务的分业经营;二是调整业务结构,努力提高邮务类、速递物流类业务比重;三是成立邮政储蓄银行,2007年3月20日,邮政储蓄银行总行正式揭牌成立。

到今年1月底,全国各省(区、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的邮政储蓄分行全部组建完成;四是推进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

(三)“四完善”的改革配套机制逐步到位。

一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产业部支持下,于2006年11月开始调整邮政基本资费。

国务院关于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08.19•【文号】国发[2005]27号•【施行日期】2005.08.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邮政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5]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提出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五年八月十九日邮政体制改革方案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

长期以来,邮政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邮政业传统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邮政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邮政业发展和政府监管面临新的形势,进一步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市场机制,从机制和制度上保障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确保通信安全;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管理体制,促进邮政业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改革,建立企业独立自主经营、政府依法监管的邮政体制,进一步促进我国邮政事业的发展。

一、实行政企分开(一)重组邮政监管机构。

在剥离国家邮政局的企业职能、资产和人员的基础上重组国家邮政局,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

其主要职能是:研究提出邮政业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起草邮政行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依法监管市场,保障公平竞争;负责邮政市场准入;保障通信与信息安全;研究提出邮政服务价格政策和基本邮政业务价格建议,并监督执行;制订邮政服务标准,监督邮政服务质量;推进邮政普遍服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负责纪念邮票的选题和图案审查;负责审定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年度计划;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邮政组织,处理政府间邮政事务;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邮政体制改革大幕开启

中国邮政体制改革大幕开启

制,遗豢涉键遘我国邮藏事豫的德康发震i邮簿侉期骥摹渗霉穆寒i势渗黄期移毂穗篝的雳镑;鬻强颁导;精t心组织j豢步实施,辩套疆遗,;;042006.11B嚣.新组建酶中国邮政象固餐司,主要从事普遍服务鬻务i竞争陡照务I蘑牾馕遘i穆糍霉绷和郾竣储餐蜜豢誊j政体O 记者安冉斗l _●l币改革大幕开启酝酿8年之久的中国邮政体制改革近日终于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一随着各省级邮政管理局的纷纷成立,各地改革相继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际操作阶段。

9月15日,北京、湖北、西藏3个省级邮政监管机构成立。

至此,自9月4日开始的脱胎于各省邮政局的全国31个省级邮政监管机构,在两周内雨后春笋般地成立。

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也计划于年内挂牌。

届时,中国邮政“政企分开、监管独立”的新型框架将初具雏形,邮政系统维系多年的“政企合一”体制将告别历史。

同时,中国庞大的邮政业务将被剥离,并投向市场。

中国邮政改革方案基本成型,这并不意味着前面的道路已经四平八稳,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仍需要市场的检验。

事实上,一些矛盾的端倪已经闪现。

政企分开初步实行据悉,各省市邮政管理局人员已确定(编制都在20人左右),分为市场监管处、普遍服务处和综合处3个处室,而主要职能集中在政府监管上。

但目前看来,分割出来的邮政管理局完全是邮政系统的现有人员,处于“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阶段。

此次管理局的建立秉承了“自下而上”的原则,即先设立旗下各省市邮政管理局,再在年内挂牌最高级别的国家邮政局。

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归口信息产业部。

“这种自下而上的模式有些反常,从侧面反映了邮政改革的迫切和压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常的模式应该是先成立国家邮政局,再由新任的局领导到各省市督建下属的管理局。

上述人士认为,邮政改革孵化了8年才确定方案,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行动和政绩。

而邮政改革的第二步才是真正的难题,即如何进行业务划分。

目前邮政改革的思路已经很清晰,第一步是政企分开,即把邮政划分成管理者和从业者两个角色。

探讨我国邮政体制改革下发展的新思路

探讨我国邮政体制改革下发展的新思路
源整合 力度 ,着力优 化业务结构 ,切实转变发 展方式 , 夯实邮政 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在 此基础上提 出以下几点 具体建议 :
流水平 、投递和信 息化 能力得 到显著增强 ,各项 管理得
到明显强 化 ,市场 竞争 能力显著 提高 ,为 中国邮政 的长 远可持续发展 打下 了坚 实的基础 。 但我 们也 应理 性 的看 到 ,随 着我 国 改革 开放 的深
公司和银行相 比有 着得 天独厚 的优势 ,长期 以来 已深入 人心 。在 此 基础 上要 进 一 步发 挥 邮政 的 网络 和 品牌 优 势 ,贴近农村群 众 的生 产生活 ,提供 一条龙 的服务 。扩
建一 流工作业绩 ,争创一 流工作水 平” 为 目标 ,让 客户 切 实感 受到好 的服务 ,树 立邮政 良好 的品牌形 象 。加快 邮政服务 空 白乡镇 局所 的补 建工作 ,并加大村 邮站 的建 设 力度 ,进 一 步提 升 了 中 国邮政 服 务 社会 的 能力 和水 平 。以用 户需求 为工作 出发点 ,想用 户之所想 ,急用户
开” ,组建 了 中国邮政 储蓄银行 、 中国邮政速递 物流股 份有限公 司等 、完成 了 《 邮政 法 》修改 ,邮政体 制改革 在党 中央 、国务 院的领 导下取得 了重大进展 。随着改革
的深入 ,中国 邮政 收入不断 增加 ,呈现跨越 式发展 ,物
无论是业务 范围还是业务 能力都 需要更多 的努力。 在 竞 争 日益激 烈 的新 形势 下 ,邮 政作 为 市场 经济 中的企业 ,应树 立效 益型 、创新型 的发展理念 ,加大资
之所急 ,提 高社 会综合满意 率 ,在树 立 良好形 象的 同时
提 升邮政 品牌价 值 。 综 上所 述 。作 为 现代 企 业 的邮政 集 团 ,要 想 在激 烈 的市场竞 争 中占有优 势 ,必须 进一步提 高邮政公 司运

中国邮政产业市场化改革路径探讨

中国邮政产业市场化改革路径探讨
得 出 邮 政 产 业 并 非 自 然 垄 断 的 结 论 。 中 英 美 三 国 从
近代 的邮政 历史 可 以得 出 , 然 三 国实行 的都 是政 虽
二、 中国邮政产 业的瓶颈约束
( ) 政 产 业 属 性 界 定 一 邮
府 邮 政 专 营 , 是 邮 政 垄 断 并 不 是 自然 形 成 的 。事 但 实 上 , 政 府 的 强 力 执 法 行 动 才 保 证 了并 不 具 有 成 是 本 竞 争 优 势 的 国 家 邮 政 在 市 场 竞 争 中 胜 出 , 即 邮 政 产 业 具 有 行 政 垄 断 性 。 邮 政 专 营 既 不 是 市 场 竞
亏 损 的 恶 性 循 环 圈 , 反 却 带 来 了 低 效 率 、 质 量 相 低
等 弊 端 。 1 9 年 中 国 实 行 邮 电 分 营 , 了 顺 应 当 时 98 为 扶 持 电 信 产 业 的 政 策 需 要 , 府 又 将 主 利 润 部 分 给 政
争 的 结 果 ,E不 是 基 于 自 然 垄 断 的 判 据 而 做 出 的 - r 制 度 选 择 , 是 国 家 利 用 国 家 垄 断 的 行 政 权 力 而 而 确 立 的 。 ( ) 遍 服 务 与 交 叉 补 贴 二 普 解 决 普 遍 服 务 的 补 偿 问 题 , 要 有 政 府 财 政 补 主 贴 ,运 营 企 业 内 部 交 叉 补 贴 和 提 取 基 金 三 种 机 制 。 中 国 邮 政 在 财 政 补 贴 的 庇 护 下 一 直 未 能 走 出 持 续
产业 下一 步改革 的动 向。
保护 政策 。其 目的是保 障邮政 通 信秩 序 , 保 普遍 确
服 务 的 实 现 。经 济 学 界 对 此 产 生 了 较 大 争 论 。一 般

论邮政体制改革对邮政普遍服务的影响及对策

论邮政体制改革对邮政普遍服务的影响及对策

工资 率R风险论邮政体制改革对邮政普遍服务的影 响 及 对 策文 / 周 鹏着 力 推 进 邮 政 体 制 改 革 , 稳 步 、协 调、健康发展我国邮政事业, 是完善社会 准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启动。

普遍 服务作为邮政部门代表国家承担的一项 一、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现状1. 普遍服务义务范围大, 服务对象 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和边远地区。

我国 邮 政 承 担 普 遍 服 务 的 范 围 、种 类 、责 任 、 困 难 之 大 之 多 在 世 界 各 国 首 屈 一 指 , 它 既要担负诸如国家机要通信、党报党刊 发行、义务兵免费通信、边防通信及盲人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 也是国 重要公共义务, 在此次邮政体制改革进 家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 。

经 过 长 期 酝 酿 , 以 全 国 及 各 省( 区 、 市) 邮政监管机构及邮政公司的成立为 程中倍受关注。

本文拟对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现状进行阐述, 分析了此次邮政 体制改革对邮政普遍服务的影响, 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标志, 我国邮政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批范风险补偿,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实现企业利益与工人利益的均衡。

高标准的安全生产保障不仅有利于矫正扭曲的煤炭价格, 而 且会促进我国科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例如煤炭行业建立现代 化煤矿安全系统工程可以促进煤炭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等因素提高水平, 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实现煤炭行业整体安全的最优化。

在初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成本拉高的压力, 但 可以促进企业减少对非技术因素的过分依赖, 从而提高科技创 新水平(见下图)。

3. 权力市场化。

具体措施有: ①政府需要广泛宣传煤炭生产中的风险, 对不合规定的企业要进行通报, 一方面使工人对煤炭 生产的潜在安全隐患有充分认识, 平衡信息知情权; 另一方面让 工人面对风险做出自主决策。

②建立有效的信息流动网络, 提高 信息共享程度, 保障信息畅通无阻。

从邮政的法律地位谈我国的邮政改革_裴建军

从邮政的法律地位谈我国的邮政改革_裴建军

·法律顾问· 收稿日期:19990510从邮政的法律地位谈我国的邮政改革河北省邮政技工学校 裴建军摘 要 以研究我国邮政的法律地位及我国的邮政改革为目的,利用国际与国内邮政法律地位比较方法,阐述了我国邮政法律地位及《邮政法》不尽完善之处,针对邮政企业经营状况,提出修改《邮政法》促进邮政企业经营走上良性循环之路的举措。

关键词 邮政法 法律地位 公用企业 邮政的法律地位到底应如何定位?邮政应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本文就此谈些认识。

一、邮政法律地位的比较1.世界邮政四种不同的法律地位纵观世界邮政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依照邮政法律结构的不同把邮政的法律地位分为四种不同的情况:一是邮政属政府部门,如日本、法国;二是邮政属公用企业,如比利时、葡萄牙;三是邮政已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如加拿大、荷兰和德国等;四是邮政正朝着私有化方向发展,如菲律宾的邮政法指明可出售邮政的部分股票,荷兰、德国、新加坡已出售部分邮政股票。

2.邮政法律地位的特点及比较(1)邮政四种法律地位的特点。

邮政属政府部门:邮政的所有功能性职责都由政府部门指定,邮政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法律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邮政成为政府的附属物,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邮政活力不足,因经营不善导致的巨额亏损成为各国财政的沉重负担。

邮政属公用企业:允许邮政经济独立并自主经营(但不一定自负盈亏),从而为资源配置和有效管理创造了条件,因此部分国家邮政可能出现盈利。

但由于公用企业同政府关系过于密切,客观上限制了邮政的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

邮政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邮政成为一个面向市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除负责满足服务义务和担当所有的责任与商业风险外,还必须为国家创造利润。

政府把邮政真正交给懂经营、会管理的“邮政经理”去运作,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邮政真正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体,因此能够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主动创造性地进行经营和管理。

中国邮政业务架构调整的探索与研究

中国邮政业务架构调整的探索与研究

如供应链金融 、 仓储服务之类 的业务 , 但从总 体上看数量还不够多 ,对业务收入提升 的效
果 也 不够 明显 。 ( 4 ) 业 务退 出机 制 尚未形成
经较为成熟 ,但板块间的经营领域仍然存在 交 集 。如 图 1 虚 线框 中 , 邮务类 的代 理金 融在

目前 ,邮政 有部 分 业务 已经不 能 满足 市
场需求、 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方面 , 这 些业务盈利性不强 ,很难在市场上获得竞争
优势 ; 另一方面 , 这 些 业 务挤 占了 大量 人 力 、
物力 、 财力资源 , 严重阻碍 了其他优质业务 的
快速 发展 。 例如 无名 址广 告 , 由于其 审查 的不 严谨 性 和 民众 隐私 保护 意 识 的提 高 ,在 一些 地 方 已经 明令禁 止 在 出版 物发 行过 程 中附送
能够有较好的孕育作用 , 保障其充分利用 邮 政资源迅速成长。但 是随着业务 的成熟 , 这
种 业 务 架 构 导 致 的 资 源 界 限 必 然 会 成 为 束 缚, 难 以取 得竞 争 优 势 。从 社 会 发 展 的趋 势
及多个行业 ,但从总体上来看没有很深人人 心、 极 具 口碑 的核 心产 品和 品牌 优 势 , 给公 众 的印象仍停 留在 以传 统信 函业务 为主 的层
去 留 ,这种 被 动且 时 间较 长 的业 务退 出方 式
具有 明确市场定位的业务体系。但从 邮政业 务 目前 的情况来看 , 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 一是 产品线虽长但 比较乱 ,缺乏差异化发展 的业 务定 位 ,一 些新 业 务 明显 缺乏 市 场需 求 或 者 些业务已经不适应市场变化 ,缺乏生命力 但又未得到调整。二是金融和保险业务 的产

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现代快递服务企业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便社会交流、满⾜消费者和商家多元化寄递需求、扩⼤就业⽅⾯发挥了积极作⽤。

我国邮政快递EMS有着⾃⾝经营的独特优势和资源,但是也存在着体制不顺,服务意识、⼈才意识和品牌意识缺乏,服务价格较⾼并且缺少灵活性等⽅⾯的不⾜之处。

随着中国邮政市场的对外开放,在和国外外资快递巨头、民营快递公司的抗衡中,我国邮政快递EMS应当如何克服不⾜,发挥⽐较优势继续经营?本⽂致⼒于调查分析中外快递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前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为EMS发展提出可⾏的建议与对策,以促进中国快递业⼜好⼜快发展。

关键词:快递业;邮政EMS(特快专递);问题;对策China Post EMS (Speedpos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Modern business express delivery services in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diverse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to meet delivery needs, the expansion of employment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China Post EMS express delivery business has its own unique advantages and resources, but there are also institutional issues, service, human resources and brand awareness of a lack of awareness, the higher the price of services and lack of flexibility of the deficiencies. With China's opening up the postal market, and foreign capital in the express delivery giant, contend with the private courier companies, the China Post Express EMS should be how to overcome the lack of play Comparative advantage to continue to operat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this article dedicated to Chinese and foreign express delivery companies in China'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or China Post EMS Speed post the existing problems, hoping for EMS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China's fast development and good courier industry.Keywords: express industry; Post EM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录引⾔ (1)1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研究⽬的和意义 (1)1.2⽂献综述 (1)1.3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2)1.4研究⽅法 (2)2快递服务、国外快递服务及中国邮政EMS的介绍 (2)2.1快递服务 (2)2.1.1快递服务的定义 (2)2.1.2快递服务的特点 (3)2.2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的介绍 (3)2.3国外著名快递公司的优势 (3)2.3.1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2.3.2国际⽹络建设⽐较完善 (4)2.3.3具有灵活的定价策略 (4)2.3.4服务质量具有优势 (4)2.4国内民营快递公司的发展现状 (4)2.4.1民营快递公司的优势 (4)2.4.2民营快递存在的问题 (5)3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的发展现状分析 (5)4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6)4.1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具有的优势 (6)4.1.1具有遍布全国城乡的⽹络覆盖范围和庞⼤的投递队伍 (6)4.1.2实⼒雄厚的⼤企业形象赢得了顾客的普遍信任 (6)4.1.3专业可*,品质过硬,投递准确,失误率低 (7)4.1.4邮政储蓄建⽴的绿卡⾦融⽹,为⽹上交易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7)4.1.5中国邮政快递在企业中融⼊中国⽂化,其服务更能适合中国⼈的需要 (7) 4.2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存在的问题 (7)4.2.1体制痼疾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 (7)4.2.2市场观念淡薄,营销能⼒有限并且缺乏商业技巧 (8)4.2.3服务意识缺乏,服务质量整体⽔平不⾼,员⼯素质因地⽅差异⽽不同 (8) 4.2.4⼈才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才引进机制与培养机制 (8)4.2.5品牌意识缺乏,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分突出 (8)4.2.6服务价格较⾼并且缺乏灵活性,吸引⼒较差 (9)4.2.7邮政服务⽹络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 (9)5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5.1政企不分、责权利失衡是中国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 (9)5.2市场观念淡薄、营销能⼒有限是中国邮政垄断经营的结果 (9)5.3物流⼈才资源的短缺制约着现代邮政物流发展 (10)5.4 品牌意识的缺乏与淡漠导致中国邮政品牌出现危机 (10)5.5⾏业的发展状况导致中国邮政EMS的部分战略失效 (10)6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发展的政策建议 (10)6.1体制改⾰是邮政的根本出路,政企分开,各得其所 (11)6.2强化⽹络建设,完善⽹络功能,使邮政真正成为物流配送主⼒军 (11)6.3⼀切以市场为出发点,要彻底转变经营观念 (11)6.4重视⼈员素质的提升,要加强⼈才的吸引和培育 (11)6.5加强整体品牌的建设,建成完善的品牌体系 (12)6.6对国内快递市场进⾏整顿,重新整合国内的快递资源,做到优势互补 (12) 6.7加强国际合作,形成战略联盟 (12)7总结 (13)参考⽂献 (14)致谢 (15)引⾔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开放进程不断深化,我国现代快递市场也进⼊了快速发展时期。

浅析邮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开题报告

浅析邮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开题报告

浅析邮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开题报告题目:浅析邮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报告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选题的背景:邮政从建立以来就是一个将实物信息进行传递的通信企业,它是一个服务性和基础性的行业,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邮政为人们提供的是方便的、普及的和廉价的服务,属于社会消费的层面,邮政还是一个国家宣示主权的象征,自古以来,世界各国的邮政都是国家性质的大型国有企业,都是国家政府直接开办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但是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信息化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邮政生存环境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邮政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所以针对邮政的这种现状,世界各国都对邮政的管理体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改革。

研究的意义: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完善,邮政的管理体制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社会市场经济的形势不断发展着改变,也给邮政的管理体制带来了机遇,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市场、人民生活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为了中国的邮政管理体制实现现代化,对邮政的管理体制进行全面和创新改革是当前的一大重点。

对邮政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能够使邮政迅速地融入瞬息万变的市场当中,能够让邮政尽快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能够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采用社会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中国邮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且总结了中国邮政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的内容1、中国邮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1 变化多样的经济环境给邮政带来了挑战和机遇1.2 技术的进步给邮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邮政提供了动力1.3 国家政府的政策给邮政带来了影响1.4 中国的邮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对邮政长存发展和进步非常必要2、中国邮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2.1 对邮政性质的认识亟待端正2.2 对邮政专营和普遍服务的认识要进行明确3、邮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和措施3.1 邮政的管理体制从政企合一逐渐转化到政企分离3.2 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转变经营体制3.3 国家政府的政策要争取支持,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要明确建立3.4 逐渐实现对邮政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完善和健全四、参考文献[1] 黄琤;潘黎;仲伟周;;我国电信企业入世后的人力资源体制改革[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08月[2] 胥学跃;;中国电信体制改革历程及其反思[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06月[3] 王慧君;;关于邮政企业体制改革的探讨[A];内蒙古通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03月[4] 国务院:中国邮政改革方式确定[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9年06月[5] 王春生;;如何搞好网通营销体制改革与实施品牌战略[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10月[6] ;中邮物流拟与EMS合并邮政改革路径明晰[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11年02月[7] 王雅丽;;以人为本全面提升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A];内蒙古通信学会2004年邮政年会论文集[C];2010年03月[8] 王根固;;成都邮区中心局经济信息化现状及对策[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11月[9] 孙兆岭;;新形势下邮政业务发展的思考[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8年12月[10]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邮政纪念第39届世界邮政日[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C];2008年09月五、导师的意见。

中国邮政改革背后的利益战场

中国邮政改革背后的利益战场

中国邮政改革背后的利益战场.txt 专营权的界定以及建立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关系到邮政企业的生死存亡,此乃邮政改革的各方利益交点所在。

这是一场博弈,对阵的各方包括邮政总局、财政部、国资委、人民银行以及国内外的众多从事邮政服务的非邮政企业。

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

作为此次邮改方案最为重要的参照——《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研究》的执笔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佐军博士一语道破,中国邮政体制改革远远没有完成。

邮政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是政企分开,成立邮政监管体系和邮政集团;第二步是邮政集团要公司化,要想成为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进而必须股份化;第三步,随着发展就要大力引进非公有制投资者,甚至在某些业务范围之内实现非国有股控股,最后完成私有化。

2005年7月11日,日本小泉政府已经一步到位地将私有化提上参议院的议程;荷兰、德国等国家已经完成私有化。

李佐军认为,邮政企业私有化乃大势所趋,但由于我国薄弱的市场经济基础以及幅员的广阔,我国邮改在这个过程究竟持续多长时间,还要取决于邮政总局改革的决心以及国内外非邮政企业给邮政企业施加竞争压力。

一直以来,我国邮政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严重缺失,使得邮政系统只得凭借存储在央行的8000亿元邮政储蓄坐享其成,凭借宽泛的邮政专营权这一利益来弥补普遍服务业务的亏空。

这成就了邮政系统在我国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畸形的生态。

对于此次新划分的邮政体系和各大利益集团而言,最为关心的问题是,邮政储蓄业务从原邮政总局剥离之后,邮政专营权的划分尚不明确,何以保证邮政系统的正常运转?稍有差池,中国邮政改革将前功尽弃。

从2005年7月20日起,截至新的《邮政法》出台之前,此次改革涉及到的利益各方将度过视为煎熬的不眠之夜。

政府和市场的较量近年来,随着外资快递巨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的节节攀升,邮政总局看到了四面环峙的狼。

为了夺回国际快递业务,2002年邮政总局先后发出“64号文件”和“国联472号文件”。

对邮政储蓄机构改革所面临问题的思考

对邮政储蓄机构改革所面临问题的思考

!"华北金融#$$"年第%期""""""""""""""""""""""""""""""""""""""""""""""""""""""""""""""""""""""####基层央行队伍老化、学历偏低问题亟待解决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徐守诚""""""""""""""""""""""""""""""""""""""""""""""""""""""""""""""""""""""####对邮政储蓄机构改革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天津银监局政邮监管处许杨一、职工年龄老化、学历偏低引发的问题(一)后备干部选拔空间过窄全辖&$岁以下在职人员比例太低,“处级后备干部一般应以’(岁至&$岁的干部为主体,’(岁以下的干部要有相应数量”)银党办(#$$$)*+号,的要求很难落实,勉强去办,其后备干部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对邮政物流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对邮政物流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对邮政物流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刘洪涛
【期刊名称】《邮政研究》
【年(卷),期】2002(018)002
【摘要】@@ 物流,被当代企业家称之为"第三利润源泉".发展物流,并使之成为中国邮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在邮政业内形成广泛共识.对于拥有百年品牌信誉、三网合一优势的"百年老号"--中国邮政来说,如何切入现代物流市场,见仁见智,很多专家已提出解决方案.下面笔者仅就邮政物流管理体制改革谈谈粗浅认识,以资商榷.【总页数】2页(P19-20)
【作者】刘洪涛
【作者单位】河北省邮政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6
【相关文献】
1.提高黑龙江省邮政物流顾客满意度探讨 [J], 徐玖丹
2.基于资源整合的邮政物流发展战略探讨 [J], 蔚小光
3.邮政物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探讨 [J], 王艳丽;郭冬芬
4.基于服务"三农"的邮政物流运营模式探讨 [J], 蔡超彦
5.基于新农村发展建设的邮政物流发展模式探讨 [J], 马金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研究
摘要:2007年1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
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揭牌仪式,意味着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实现,邮政企业作为公司制企业,必须重视公司的财务治理,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实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关键词:财务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已成为企业家和经济界人士的共识。

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

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都与财务管理有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进、销、调、存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反映和调控。

企业的经济核算、财务监督,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


金是企业的“血液”。

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是循环往复地“流动”,资金活,生产经营就活,一“活”带百“活”,一“通”就百“通”。

如果资金不流动,就会“沉淀”与“流失”,得不到补偿增值。

正因为这样,邮政企业应把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
的中心亦是一种客观必然。

但是,由于认识上的问题,很多邮政企业的领导仍然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对待,认为财务管理只是一种事后的数据资料的分析,忽略了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环节。

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而且都处于“关键点”,而“关键点”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

2007年1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揭牌仪式,意味着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实现,邮政企业作为公司制企业必须重视公司的财务治理,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实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现代财务管理体制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在传统财务管理
基础上的扬弃发展,与封闭、事后、静态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有很大差异,更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涉及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其特征表现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提高企业对财务环境的适应力;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竞争、效益、时间价值和风险的理财新观念。

二、加强资产管理
加强邮政企业资产结构的管理
加强对邮政企业总资产的结构管理,即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各占总资产的比重。

资产结构是否优化,决定了企业经济资源配置是否优化。

一般而言,劳动密集型企业流动资产所占比重应大于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通常固定资产技术含量低,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偏低,固定资产若占比重偏大,会影响企业整体的资产报酬率的提高。

而流动资产具备周转快的特征,若能加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使其周转快,回收快,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现金流。

邮政企业总体上
应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目前邮政企业的固定资产几乎是流动资产的两倍,而且大多数固定资产是房屋建筑物这种回收缓慢,投资报酬率低的资产。

因此,邮政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特征,减少对房屋建筑物的投资,加大对技术含量高的固定资产的投资,这样,才会提高邮政企业的资产报酬率。

加速资产的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除了货币资金以外,占用的资产越多、其流动性风险就越大。

所以,问题归结于要尽量减少资产的占用,而在相同的总收益水平下,要减少资产占用,只能依靠提高资产周转的速度来实现,周转速度若能提高一倍,就意味着同等状况的经营,所占用的资产至少能减少一半。

邮政企业的资产在经营过程中非常容易形成沉淀资产和不良资产,如邮资票品和库存商品的积压,无法回收的呆死账,闲置未使用的固定资产等。

因此,企业在配置这些资产之前,事先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市场需要量或企业资产需要量的预测,防止这些资产出现超储积压和闲置的状况,影响资
产报酬率的实现。

重视资产质量的管理
理论上把企业的资产质量划分为良性
资产、沉淀资产和不良资产。

其中,良性资产和沉淀资产为有效资产,不良资产为无效资产。

企业必须重视良性资产所占比重,因为只有良性资产是目前参与正常经营为企
业带来效益的资产,沉淀资产尽管属于有效资产,但是因为沉淀在经营的某一阶段,如:收账期在1~3年之内的应收账款、储存期限超过1年的库存商品、闲置的固定资产等,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而且如果不及时盘活这些资产,这些资产也很有可能转化为不良资产,因此沉淀资产应尽可能减少,而且要及时盘活。

不良资产属于已经损失的资产,这样的资产应尽可能控制为零,国资委2006年157号文关于《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有关资产质量状况评价的指标就有不良资产比率,而且规定“发生属于当期责任的重大资产损失事项,损失金额超过平均资产总额1%的,或者资产损失金额未超过平均资产总额1%但性质严重并造成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