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杂文创作
最好的杂文和随笔鲁迅5篇
最好的杂文和随笔鲁迅5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作近乎无所不包,写世道、写人心、写文学,都是他写得到位、写得入理、写到精髓。
最好的杂文和随笔鲁迅鲁迅1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
他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
……历年的战斗和剧烈的转变给他许多经验和感觉,经过精炼和融化之后,流露在他的笔端。
这些革命传统(Revolutionarytraditions)对于我们是非常之宝贵的,尤其是在集体主义的照耀之下:第一、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第二、是“韧”的战斗……第三、是反自由主义……第四、是反虚伪的精神……自然,鲁迅的杂感的意义,不是这些简单的叙述所能够完全包括得了的。
我们不过为着文艺战线的新的任务,特别指出杂感的价值和鲁迅在思想斗争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应当向他学习,我们应当同着他前进。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1933年)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
至于他的随笔杂感,更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又绝不能追随的风格,首先其特色为观察之深刻,谈锋之犀利,比喻之巧妙,文笔之简洁,又因其飘溢几分幽默的气氛,就难怪读者会感到一种即使喝毒酒也不怕死似的凄厉的风味。
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
当我们热衷于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郁达夫《鲁迅的伟大》(1937年)最好的杂文和随笔鲁迅鲁迅2鲁迅的文笔的特色是在哪几点呢?我所能举出的是如下的几点:第一是理论的形象化。
鲁迅《集外集》杂文集:《人与时》
鲁迅《集外集》杂文集:《人与时》鲁迅《集外集》杂文集:《人与时》引导语:《人与时》出自鲁迅《集外集》杂文集,此诗用象征和写实的手法,寓托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辩,使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人与时〔1〕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
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
一人说,什么?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
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将来好的,跟我前去。
这说什么的,我不和你说什么。
【注解】〔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五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一号,署名唐俟。
鲁迅杂文的特点我本人以前对杂文类的文章可以说孤陋寡闻,在经过鲁迅杂文的学习渐渐的杂文的特点有一丝丝的明白.虽然我只有迷迷糊糊的感念.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在网上的了解,开始对杂文艺术有大致框架的了解.以下就是我本人对鲁迅杂文特点的叙述.杂文是鲁迅(1881--1936)一生运用最多的文学形式.通过杂文,鲁迅显现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者形象.他的杂文多收于《三闲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和《且介亭杂文末编》中.鲁迅杂文所含甚“杂”,主要内容有两大特点:1、它反映的中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从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面貌.如单从某一篇看,他的杂文所评述的多是具体、细小、平常之事,但汇在一起却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形象.因此,他的杂文又很具概括性和代表性.2、鲁迅的一生关注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这一工作主要是由他的杂文来完成的.鲁迅杂文形象性很强,他文章中的说理、论辩、批判、驳论等逻辑力量都是透过鲜明的形象来体现的,因而他的杂文具有浓郁的艺术色彩.鲁迅杂文的文体自由多变,短评是他常用的形式.他的文风或严峻凛然,或清新隽永,或锋芒毕露,或泼辣犀利,或意味深长,多姿多彩不拘一格.他的杂文是现代文学中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文体.鲁迅说:“其实‘杂文’也不是现在的新货色,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类,都有类可归,如果编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处,于是成了‘杂’.”这种广义上的杂文,确如鲁迅所说,是“古已有之”的,但在这种广义杂文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了独立含义的中国现代杂文,却是鲁迅的一种独立创造.是鲁迅赋予了杂文这种文体一种新内涵,使其有了完全独立的思想艺术特征,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成了一座光辉的丰碑.不论从历史事实上进行观察,还是从社会中的思想和社会文艺发展的辩证规律进行分析,我们都能看出,鲁迅杂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它是在中国反封建思想的斗争中产生的,是适应鲁迅解剖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思想表现的思想艺术需要而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便写了一些类似杂文的文章,并在《新青年》上开辟了“随感录”栏.从1918年起,鲁迅开始在《新青年》“随感录”栏发表杂感文章,以后又在《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国民新报副刊》、《语丝》、《莽原》、《猛进》等多种报刊上发表杂文,并开辟专栏,予以倡导.杂文便逐渐以一种独立文体的面貌出现在社会公众的面前,而鲁迅则是写杂文最多、最好的作家.鲁迅说,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这是对杂文产生根源的概括说明.鲁迅杂文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不断绵延流动的过程.从鲁迅杂文的形成——发展——成熟期.可见他的杂文蕴涵多少的心血和汗水,简直就他本人精神灵魂的浓缩吗.鲁迅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苍老的最困苦的时期.所以他的杂文是了解中国那段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因为生活在那个时代,所以鲁迅后来对自己的创作追求作过说明,说他写小说的目的是要使中国人民觉悟起来,“改良这人生”,因此小说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最关注的是下层社会“不幸的人们”,创作了许多以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描写题材.鲁迅在观察与表现他的小说主人公时,始终关注的是“病态社会”里的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病苦”.因此,在《药》里,他仅用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暗示了华老栓一家生活的贫困,正面展开描写的是他们吃人血馒头的精神的愚昧.在《故乡》里,最震撼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穷,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隔膜.《祝福》的深刻性正在于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鲁迅同样严峻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与危机:辛亥革命时期独战多数的英雄,在强大的封建传统的压力下,像一只蝇子飞了一个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消磨着生命(《在酒楼上》);五四时期勇敢地冲出旧家庭的青年男女,眼光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既无力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爱情也失去力量,只能又回到旧家庭中(《伤逝》).鲁迅还说过,他写小说,是因为青少年时代许多痛苦的记忆,使他不能忘却.于是,当年在日本幻灯片里所看到的那些围观的麻木的中国人(鲁迅称之为“看客”),就不断地出现在他的小说中:在《孔乙己》里,主人公的不幸(包括他被丁举人残忍地打断了腿),没有引起周围人的任何同情,大家只是围观着取笑他;在《祝福》里,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点刺激.而这些人在听厌了之后,又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以又冷又尖的笑.人们就是这样鉴赏着他人的痛苦,这不仅是麻木,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而在《药》里,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夏瑜怀着“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的信念,自觉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老百姓却急忙忙赶着去“看”他被杀,茶馆里的茶客更把他的受害作为闲聊的谈资.先驱者的一切崇高的理想与流血牺牲,全都成了毫无意义的表演.在这些描写的背后,读者不难感觉到,鲁迅用一种悲悯的眼光在“看”.他的小说正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如此无情地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鲁迅由此开拓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不仅是对人的肉体的摧残,更是对人的灵魂的毒害与咀嚼.最充分地体现了鲁迅小说的这种“民族自我批判”(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造国民性”)特点的,无疑是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自己说,他写这篇小说是为了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且说“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阿Q)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于是,中国的读者也就永远记住了,并且永远摆脱不掉这位头戴毡帽的阿Q.鲁迅在他身上发现的是“精神胜利法”:尽管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的态度.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的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之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过以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或者向更弱小者(小尼姑之类)发泄,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或者“自轻自贱”,自甘落后与被奴役:“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幻觉中变现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虚幻的胜利:说一声“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了.甚至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两个嘴巴,“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也就心平气和,天下太平.而一旦造起反来,也是做着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奴役他人的梦.因为鲁迅,人们终于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身上的这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因此,小说的结尾,阿Q在走向法场前的一瞬间,突然感到可怕的狼一样的“眼睛”在“咬他的灵魂”,高声一叫:“救命……”所有的中国人读到这里,都被震动了.小说后来翻译成多种外文,许多外国读者也在自己或同胞身上发现了阿Q,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就表示,阿Q让他想起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这或许表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的是一种人类精神现象;鲁迅的《阿Q正传》可以说是一部“为人类写作”的作品,它不仅是最早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伟大代表.通过我对书本和网络的了解综合以上都是我对鲁迅文章的自身的体会和分析,看了那么多关于鲁迅杂文特点的分析我不仅对他的文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还对鲁迅本人有了深刻入微的了解.我在分析他的杂文的时候仿佛也同时在解剖他的灵魂他的思想.我真是对知识增进不少!。
第八讲 鲁迅的杂文
第二个时期是从1925年到1926年的成长期, 这一时期的杂文主要收在《华盖集》和《华盖 集续编》中,还包括《坟》中的最后几篇。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反对复古主义, 批判国民性 ;第二方面是围绕“五卅”事件、 女师大学潮和“三一八”惨案而写的杂感,他 集中攻击了“现代评论”派的陈西滢等人,坚 决地站在爱国群众和学生一边 此期杂文更自觉地注意杂文的表达方式,即表 达的艺术性,追求议论与形象的统一,并勾勒 出有生动的、有高度概括性的杂文形象
2、形象化的议论 为了说理生动形象,作者往往采用几种方 法: 其一,寓议论于具体现象的叙述和描写之中。 《华盖集· 夏三虫》 其二,议论附着形象。《而已集· 文学与出 汗》《三闲集· 铲共大观》 其三,运用贴切、生动的比喻。《南腔北调 集· 论“第三种人”》《坟· 未有天才之前》
3、个性色彩与个人笔调 鲁迅的杂文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他个人对生活 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出了他自己的思想和 情感,因而通过文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反 抗黑暗的战士的精神风貌 其一,个人经验直接进入文本。《而已集· 答有 恒先生》《华盖集· 我观北大》《且介亭杂文二 集· 陀思妥夫斯基的事》 其二,抒情色彩浓厚。《华盖集· 战士与苍蝇》 其三,有的篇目采用客观化的写法,但渗透着强 烈的主观态度。《准风月谈· 帮闲法发隐》
第四个时期是从1935年到1936年的晚期,包括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 文末编》。《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隔 膜》《买〈小学大全〉记》等文,以丰富翔实的 史料,用更大的篇幅,集中暴露了可作为中国历 代政治虐杀典型的清初的文字狱。以浓墨重彩写 出了中华民族被征服、被压迫的血腥史,深刻揭 示出中国人奴性的一个重要根源;这时鲁迅对国 民性问题的思考,显示出了更多的乐观的调子。 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也是生活”》 《死》是在死亡一步步来临的时候,鲁迅对人生 特别是对死亡问题的思考;对文化和文学现象的 批评是这一时期杂文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作者态度从容自如,技巧精湛,知识性 与形象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并探索了杂文的新 样式
鲁迅先生随笔杂文5篇
鲁迅先生随笔杂文5篇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1书本文章是有气质的,而离文人最近的气质,也许就是书卷气.所以,两部洋溢着书卷气的著作,我喜欢.毫无疑问,鲁迅是一个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在那个纷乱的时代里勇敢地呐喊,用手中的笔针砭时弊,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伟大作品,不啻为一个真的猛士.留在人们印象中的鲁迅,永远是标志性的短发,浓密的眉毛和胡子,表情严肃刻板,甚至有些愤愤然,似乎与他绝大多数作品风格保持了高度一致.但其实鲁迅在骨子里是一个幽默的人,如同我们今天看到的电影里的葛优,看似极其高冷,猛不丁一张口,就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段子手也有段位高下之分,那些极尽滑稽之能事,哗众取宠的段子手如今在网络上比比皆是,但往往很快就消失得不着痕迹,尤其在今日这样一个集体刷屏的快餐时代.像老树画画一样执着于写段子,而且把段子出写名堂的人并不多见.只有那些穿越时空的段子才是好段子,尤其是那些能把段子写成诗的人.鲁迅的诗虽然不多,大概有六十余首的样子,但其中打油诗亦写得相当精彩,而且在所有的诗作中大概占了五分之一,比例之高也算前无古人了.一部是穆涛的《先前的风气》.本书围绕〝老中国〞的精神元素,写了九个专辑,_3篇文章.有读书札记.身体风气与中医思辨等等,类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家将小小的文章做得如小河奔流,弯曲来回,呈现出意韵无限亦筋亦柔之美.比如他的《客气》:〝男女热恋的时候,都是客气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缺点也是美丽的.山盟海誓,囫囵吞枣,不计较,不清醒.但结婚过具体日子以后,就不客气了.〞写到这儿,笔锋一转,从中医气理引出了主气和客气,又引用《菜根谭》中对客气的描述,紧接着又是《左传》里的相关记载,一个客气,让他生发出了一地的古今文化.第二部是张炜的《疏离的神情:万松浦讲稿》,这是作家在万松浦书院_年春季讲坛的授课记录.共分为七讲,每讲二十余篇文章,涉及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文学和传媒.历史和民俗.方言和地方掌故等,语言既十分朴素又妙趣横生,涉及写作学.艺术批评.文本分析.阅读欣赏等多个领域.张炜的著作告诉我们,一个作家,就应该博学多才,一个大作家,必须厚积薄发,一个浑身充满书卷气的作家,下笔自然有神.而一些才学浅陋的作家,一出手就捉襟见肘,自然出力不讨好.比如写一个古城,查阅许多资料,走了很多地方,写了很多古人古事,随后将当今城建写进去,如同一个穿着西装的人戴着瓜皮帽.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2鲁迅是历史人物,也是永远的民族楷模.他用毕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他的精神品质对今日的国人来说,不应仅仅是敬仰,而应是实实在在地学习和传承.当纷纷扰扰的尘世一次次掀动生活的虚华,当此起彼伏的喧嚣毫无遮拦地淹没人类的思想,当浮躁.迷茫和虚妄充斥着人们的心灵,鲁迅究竟使我们想起什么呢?他难道仅仅是一个独异的〝过客〞吗?鲁迅是一位文学家,但他的志趣并不在文学本身,而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来改造社会,来改造人们的心灵.所以,他无论是写什么文章,都着重在对社会批评和对文明批评.但他越是这样的想去改造社会,社会就越是对他进行压迫.他是屈服,还是顽强地斗争?这,就是一个人精神的所在.换句话说,鲁迅不仅仅是一位作家,他更像是一位斗士,他向一切黑暗挑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与学习.在那个时代,鲁迅的不平,鲁迅的斗志,鲁迅的激昂,鲁迅的自省,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至少屈指可数.近些年来,有人质疑鲁迅,有人辱骂鲁迅,可是,他们真正地了解鲁迅吗,他们真正知道鲁迅的内心世界吗?我想没有.在国家衰败时,在大多数人不敢于抗争时,偏偏出了这样一位勇士,用锋利的笔尖,攻击每一个庸人的心灵.难道,这不足以称之为伟大吗?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3一张瘦削的脸庞,透露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破四周沉沉的黑暗;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他,就是鲁迅.鲁迅先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是坎坷不堪的.开始,他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到了后来他有弃医从文,放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用比作武器,用文字做军队,一次又一次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的文章屡次被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顽强拼搏.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鲁迅先生不怕困难,三番五次地与黑暗势力作斗争.他是中国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进步青年永远的导师.鲁迅先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对青年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他给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进步青年鼓励,给予他们父亲般的慈爱,温暖的关怀.他还亲自接待了来访青年500名,亲自给青年回信3500多封,帮助过的青年更是不计其数.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是我们更深地了解了鲁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幽默风趣,平易近人,他关心做过的下一代,在危险与迫害面前毫不退缩,永不屈服的人,是一个不拍困难,忧国忧民,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爱憎分明的人.他用自己的文字呼吁人们,幽默中闪烁着睿智与深刻,虚弱的身体中却包含着中国人的骨气和一颗有份深沉的爱国之心.这,就我心目中的鲁迅;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4有人说他是异乡人.嶙峋的脊骨,生硬的线条,如绍兴那一块块青灰色的石板路,坚硬.冰冷.他脱下了白大褂,用锋利的笔尖做武器,闪着凛冽的寒光,直刺敌人的咽喉,直指人心.然而一个古老的水乡却沉蕴着柔美的风景.粉墙黛瓦,流水人家,糅杂着草与土的芳香,眼前的悠悠碧水,耳畔的欸乃浆声,勾画出一个充满诗意,纯粹柔情的绍兴.但水乡软玻璃似的明镜里,曲曲折折地倒映出棱角分明,一派豪情的鲁迅.那柔软的水玻璃上折射出一把明晃晃的刀,不,比刀更有杀伤力,〝哗〞地从水中掠起,撩开了众人的羞耻心.曾经,也是这片柔情的水乡,人民看见烈士的血从侵略者刀尖淌下,却仍是一副麻木的表情,甚至有人会用血裹着的馒头治病!一声呐喊,划破了寂寥的长空,激起满城碧波,也激起了鲁迅的愤恨.任人宰割的民族,没有骨气和灵魂,竟麻木地生活在狰狞和丑恶的社会之中!鲁迅暴怒了!他的笔锋直刺向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以笔的力度宣示着一个中国人的铮铮傲骨!!他最终登上了思想舞台,向旧中国开火,他不畏惧死,也不可能在文坛中倒下,他挥舞着笔,敌人被鲁迅打得满身血痕,魂飞魄散,但鲁迅还要用笔斗争下去,深思凝重的背影,震耳欲聋的话语,振兴了中华民族!也振奋了每个国民的心!!!提起鲁迅,往往会使人想起巍峨的华山,冷峻而稳重.他又似山巅上的一棵雪松,俯瞰神州.在他的故乡里,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章,但在他童真的记忆里也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随江南的水波在心头荡漾,随恬淡的月光濡染出宁静的水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少年时套着银项圈的闰土,在雪地捕鸟中遗留下小小的秕谷,还有桑葚,皂荚,覆盆子,童年的纯真也不逊于笔锋的尖锐.鲁迅在弥漫着硝烟,却又无硝烟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着甘为孺子牛〞,就是他一生的写照.鲁迅的早逝可能与他的尖锐有关.然而鲁迅的灵魂永远在天边微笑,他内心的仇恨在九泉之下也会与恶势力相拼.我认为鲁迅不是绍兴人,因为他的豪迈粗犷与绍兴的碧波柔情不相匹配.然而绍兴翡翠似的活水配上鲁迅的锐劲不就酿造成一碗浸透着绍兴悠久历史和豪气的酒了吗?酒气绕梁,千日不绝.鲁迅的的确确在水乡绍兴,那绍兴不就透着灵气和遒劲吗?遒劲与灵气,就是鲁迅,就是绍兴.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5他是真正的巨人,他存在于我们不存在的地方,他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情,他以双眼洞察了整个世界,他的形象比神更神.——题记鲁迅的名字是刻在我心中的,风吹不去,雨打不掉,可以说他是我甚至是全中国的骄傲和自豪.他总是能够时时刻刻地战斗在文学第一线,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充当〝先锋模范〞.他用他的思想,他的灵魂,他的感情,他的智慧开启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心扉.他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有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硬汉风骨.他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说:〝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鲁迅本人对整个民族,对整个中国以及他对后人们的殷切期盼.从他的语言中,我读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绝对的伟人.在他的一生中,他呐喊过,彷徨过,失望过,伤心过,甚至绝望过,但是他凭借着一种责任感和耻于屈服与停顿的性格,重新站起,用他的金笔写下了一个个感人励志的故事,他所激发的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他以文字作为武器,扫荡了不公.愚昧.自私.懒惰.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哀鸣,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尝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文字里透露出一种熠人的光辉.生命的活力.他在看不见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功勋.他的〝平凡〞甚至超过了任何一种伟大.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许诺给人类,却以蜡烛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火光.我深信,鲁迅同他的作品,会随历史的沉淀变得更加坚不可摧.鲁迅先生最好的随笔杂文与思想的天马行空相适应,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他的杂文可以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谈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提到鲁迅,我们不仅会想到《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及其笔下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还会想到他那战斗力极强的杂文。
鲁迅一生共出版杂文集16部,近700篇,计140万字,而这些杂文的形式又是多样的,除了辩论形式外,有的用抒情形式,鲁迅的杂文是一座难于跨越而至今还无人能够跨越的高峰,他开创了杂文创作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在他的影响下,现代杂文在30年代就进入繁荣期,“左联”的刊物和其他许多进步的文学刊物,都刊登了大量的鲁迅杂文作品,以他为旗帜,在当时左翼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追随他效法他的左翼杂文作家群。
他们的杂文创作风格相似。
这种文学现象,一些学者文人称之为“鲁迅风”,可以说,鲁迅的杂文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无论是语言、形式、内容还是标题的使用,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1 标题的悬念艺术一篇文章,最先与读者见面的就是标题。
好的标题富有吸引力,能唤起读者阅读文章的兴趣。
鲁迅作为文章大师,从不轻易设置文章的标题。
纵观鲁迅的杂文,每个标题无不体现了他的精巧构思,从而使标题与文章相得益彰,作品内容与形式两臻其美。
鲁迅的杂文之所以能深受读者的欢迎,震撼人们的心魄,这主要来之于作者卓越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与作者精湛的标题艺术密切相关。
巧设悬念,就是鲁迅杂文标题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
鲁迅独创性的将文学创作中的这一技巧运用到了杂文标题之中,故意在标题中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登错的文章》这个标题就十分奇特,当读者一看到这个标题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什么“文章”?为何“登错”了?结果将会怎样?这不能不引发读者的浓厚兴趣,给人以强烈的悬念,促使人们非看内容不可,待看完全文方解其意。
原来作者是借当时少年刊物上登载岳飞、文天祥的故事,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言行不一的丑态:这两位人物“做现在的少年们模范,却似乎迂远一点”,而应该“励现在的文官武将,愧前任的降将逃官”,对国民党反动派出卖国家、屈膝投降的罪行也进行了猛烈的鞭挞。
鲁迅杂文的内容
论鲁迅杂文的内容及艺术特色一、鲁迅杂文的创作概况早期杂文的内容与特色鲁迅是《新青年》作家的主将,又是《语丝》派的坛主之一。
中国现代杂文,基本上是由这两个前后承接的流派开辟的。
鲁迅正是这种文体的奠基人。
鲁迅杂文的总体成就,在以后专章论述。
他早期杂文分别收入《热风》、《坟》、《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而已集》等杂文集中。
《热风》于1925年出版,收集了1918至1924年的杂文41篇,其基本内容是抨击了“国粹主义”,扫荡愚昧迷信。
文章的色调具有“五四”初期的亮色,明朗有力。
在形式是短小精悍、格言体。
这种文体类似尼采、叔本华的哲理小品,丹麦著名文艺批评家勃兰兑斯在《尼采》一书中,对尼采的哲理散文给予很高的评价。
勃兰兑斯认为:尼采是“德国散文中最伟大的文体学家。
”尼采“总是以格言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他的”激情澎湃的格言体著作方式无疑是独创性的。
”“在他身上,抒情的风格与批判风格不仅同样得到了强健的发展,而且,它们之间还形成了一种迷人的结合方式。
”这时的鲁迅在思想上已批判和否定尼采,但对尼采的格言式文体是相当赞赏的。
因而勃兰兑斯对尼采格言式文体的论述,对我们理解鲁迅的《热风》随感录的文体特点,还是有相当启发的。
《语丝》时期,开始了鲁迅一生自自觉运用杂文武器进行战斗的时期。
他这时在多种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杂文,这些杂文收入《坟》,(1927年),《华盖集》(1926)、《华盖集续编》(1927年)《而已集》等。
《坟》里的篇章,除了一部分属于他辛亥革命前的思想结晶外,大部分偏重于深入剖析说理,揭出封建传统文化思想与道德的反动内核。
如《春末闲谈》、《灯下漫笔》、《论“费尔厄泼赖”应该缓行》等力作。
鲁迅在这些文章中意态自如,议论风生、从容舒卷。
纵横开阖,对历史和现实的阶级斗争规律作了前夫古人的开掘和概括,对这种开掘和概括融铸在“细蜂腰”、阔人摆的“人肉筵宴”、“落水狗”和“叭儿狗”等创造性的杂文形象之中。
鲁迅在揭露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同时也在探索着新的道路,如《灯下漫笔》里指出,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人民一贯处在“想做奴隶而不得”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地位,所以他号召人们要创造“中国历史未曾有过的第三样的时代。
鲁迅《集外集》杂文集《他们的花园》
鲁迅《集外集》杂文集:《他们的花园》引导语:《他们的花园》出自《集外集》集,主要讲什么呢?下面是相关原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他们的花园〔1〕小娃子,卷螺发,银黄面庞上还有微红,——看他意思是正要活。
走出破大门,望见邻家: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用尽小心机,得了一朵百合;又白又光明,像才下的雪。
好生拿了回家,映着面庞,分外添出血色。
苍蝇绕花飞鸣,乱在一屋子里——“偏爱这不干净花,是胡涂孩子!”忙看百合花,却已有几点蝇矢。
看不得;舍不得。
瞪眼望天空,他更无话可说。
说不出话,想起邻家:他们大花园里,有许多好花。
【注解】〔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七月十五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一号,署名唐俟。
鲁迅杂文的影响意义1、鲁迅杂文对现代传播的意义作为一种报刊文体,杂文与现代传播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人们说起杂文,特别是鲁迅先生的杂文,总要联想到“五四”时期的《新青年》《语丝》《莽原》《京报副刊》《晨报剐刊》,以及20世纪 3O年代的《萌芽》《太自》《申报·自由谈》等,这决不是偶然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杂文是富于现代性的文体;或者说,它是现代作家通过现代传播媒介与它所处的时代、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发生有机联系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式。
鲁迅正是通过杂文这种形式,由地深入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迅速地接纳、反映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做出政治的、社会历史的、伦理道德的、审美的评价与判断,并及时得到生活的回响与社会的反馈。
随着现代传媒对人的现代生活的日益深刻的影响,杂文也就更加触及和深入到现代生活中,并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
这样的作用与价值是其他非报刊文体所不可比拟的。
正因为杂文与“现在时”的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互动关系,所以,杂文“魁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是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
对此,鲁迅先生非常自信,他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儿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中国的大众的灵魂’,现在是反映在我的杂文里了”。
第三讲鲁迅的散文和杂文
• “杂文”这两个字,现在是成为一种短文 的专名了,含义里面已经没有什么恶意, 但在首先用这名辞的人,这原是一个 不 好的名字,因为这个“杂”字,在中国的 历史上是一向居于被蔑视的地位的,“杂 户”、“杂流”、“杂家”、“杂种”、 “杂技”、“杂学”……都不是正牌子的 东西。后来到得正人君子们手里,这更成 了一个“恶谥”。对于鲁迅,早年北京的 正人君子们曾送过“杂感家”的名称,因 为那时他常写“随感录”。
• 又说: • “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 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 之前作证。” • 最后是: “去吧,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 这写在1927年,正是大革命的年代。他彻底的否 定,“过去的生命”,连自己的《野草》,连着 这《题辞》也否定了,但是并不否定他自己,他 “希望”地下的火速喷出,烧尽过去的一切;他 “希望”的是中国的新生,在《野草》里比在 《狂人日记》里更多的用了象征,用了重叠,来 “凝结”,来强调他的声音,这是诗。
• 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 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 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 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 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 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 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 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 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 “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 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 “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然 而在现在,这些早已是过去的事了, 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 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 它们,更何况杀害。这是我近几年的 进步。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 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 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 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 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 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
鲁迅《二心集》杂文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鲁迅《二心集》杂文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上海文艺之一瞥〔1〕——八月十二日在社会科学研究会讲上海过去的文艺,开始的是《申报》〔2〕。
要讲《申报》,是必须追溯到六十年以前的,但这些事我不知道。
我所能记得的,是三十年以前,那时的《申报》,还是用中国竹纸的,单面印,而在那里做文章的,则多是从别处跑来的“才子”。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闻鸡生气,见月伤心的。
一到上海,又遇见了失足妇女。
去嫖的时候,可以叫十个二十个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处,样子很有些像《红楼梦》,于是他就觉得自己好像贾宝玉;自己是才子,那么失足妇女当然是佳人,于是才子佳人的书就产生了。
内容多半是,惟才子能怜这些风尘沦落的佳人,惟佳人能识坎轲不遇的才子,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成了佳偶,或者是都成了神仙。
他们又帮申报馆印行些明清的小品书出售,自己也立文社,出灯谜,有入选的,就用这些书做赠品,所以那流通很广远。
也有大部书,如《儒林外史》〔4〕,《三宝太监西洋记》〔5〕,《快心编》〔6〕等。
现在我们在旧书摊上,有时还看见第一页印有“上海申报馆仿聚珍板印”字样的小本子,那就都是的。
佳人才子的书盛行的好几年,后一辈的才子的心思就渐渐改变了。
他们发见了佳人并非因为“爱才若渴”而做失足妇女的,佳人只为的是钱。
然而佳人要才子的钱,是不应该的,才子于是想了种种制伏失足妇女的妙法,不但不上当,还占了她们的便宜,叙述这各种手段的小说就出现了,社会上也很风行,因为可以做嫖学教科书去读。
这些书里面的主人公,不再是才子+(加)呆子,而是在失足妇女那里得了胜利的英雄豪杰,是才子+流氓。
在这之前,早已出现了一种画报,名目就叫《点石斋画报》,是吴友如〔7〕主笔的,神仙人物,内外新闻,无所不画,但对于外国事情,他很不明白,例如画战舰罢,是一只商船,而舱面上摆着野战炮;画决斗则两个穿礼服的军人在客厅里拔长刀相击,至于将花瓶也打落跌碎。
然而他画“老鸨虐妓”,“流氓拆梢”之类,却实在画得很好的,我想,这是因为他看得太多了的缘故;就是在现在,我们在上海也常常看到和他所画一般的脸孔。
鲁迅杂文集名字的来历
鲁迅杂文集名字的来历《热风》:1925年编定,收入1918年至1924年间创作的杂文41篇。
对于集名,鲁迅曾解释说:"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为《热风》。
"编集时,鲁迅对当时令人窒息的社会现状感到"寒冽",以"热风"命名集子,正反映了鲁迅主张深刻批判社会,促醒人们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分别于1925年12月和1926年10月编定,收入了1925年、1926年创作的杂文31篇、32篇。
旧时迷信说法,将人的运气好坏称为"交华盖运"。
鲁迅将自己的这本杂文集命名为《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其中的原因他曾做过解释:"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
……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在那险恶的斗争环境中,鲁迅可谓命运多舛,钉子常碰,真是"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自嘲》),但他"偏不遵命","偏不磕头",诙谐地将自己的杂文集取名《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借此表达对敌人的蔑视和嘲弄。
《坟》:1926年10月编定,收入了1907年至1925年间创作的杂文23篇,鲁迅早期杂文多收其中。
为什么取下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晦气的集名?鲁迅曾在他的文章中解释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藏,一面也是留恋。
"《坟》收了作者十余年间创作的杂文,说它是"糟粕",当然是自谦之词。
对那些旧制度的维护者,"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他面前,使他有时不舒服","得到一点呕吐",这也许正是鲁迅将自己的早期杂文编辑成集的目的所在,也是《坟》真正的命名意图。
鲁迅奇妙的杂文笔法简论
鲁迅奇妙的杂文笔法简论鲁迅是现代杂文的集大成的开山祖。
他的《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和《集外集》等杂文集,收集了六百多篇杂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
其中有政论、短评、杂感、随笔、书信、日记、序跋等,其杂文笔法如群芳众卉,争奇斗艳。
一、犀利泼辣的文章气势鲁迅的杂文是在反帝反封建斗争十分激烈的时候,作为“匕首”和“投枪”而创作出来的。
他说:“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且介亭杂文?序言》)。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所以他的杂文能以简练尖锐的笔锋,犀利泼辣地剖析主题,解剖对象的要害。
“笔战,就也如别的兵战或拳头一样,不妨伺隙乘虚,以一击制敌人的死命”(《南腔北调集?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鲁迅的杂文,有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斗争;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揭露与抗争,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有对国民党杀戮革命青年的控诉和斗争;有与“新月派”、“第三种人”和“论语派”的论辩;有对中国半殖民地商业社会的透视和批判;有对明清思想、文化、学术以及儒、道各家的重新审视与清理;有对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批判。
这些杂文显示了鲁迅不屈不挠的批判精神。
鲁迅杂文说理透辟,论据确凿,具有强烈的论战性和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所以具有犀利泼辣的文章气势。
例如《“友邦惊诧”论》中,写1931年12月,蒋介石反动政府在南京屠杀请愿要求抗日的学生,还诬蔑学生是“越轨行动”,训斥中国人民说:“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鲁迅在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鲁迅的杂文
鲁迅的杂文鲁迅先生一生写了十余部杂文集,这些杂文集的名称往往都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某种特别的含义。
从创作背景上看,分为四个阶段:1918至1925年:《热风》、《坟》1925至1928年:《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1929至1934年:《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1934至1936年:《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那么,它们的由来到底是什么?根据鲁迅先生的题记和相关资料,现归纳如下:《热风》编讫于一九二五年。
其内容主要是反对封建宗法制度和旧礼教、旧文化,主张思想解放,提倡新文化,都是有感而发,有为而做的。
鲁迅先生有感于“五四”运动退潮后周围空气的寒冷,他说:“我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曰《热风》。
”(《热风·题记》)其意是说,要使自己的作品,变成炎夏的热风,鼓舞起人们的战斗热情,驱散中国的“寒冽空气”。
其意在于正话反说,是鲁迅战斗姿态和不屈精神的一种表现。
《坟》编讫于一九二六年。
共收入鲁迅1907年到1925年的作品二十三篇,其中以《论雷峰塔的倒掉》、《灯下漫笔》、《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最为有名。
文集内容有对光明的追求,有对黑暗的抨击,也有对自己的解剖,涵义深刻,言辞锋利,决计要给反动派“放一点可恶的东西在眼前,使他有时小不舒服,知道原来自己的世界也不容易十分美满。
”(《写在<坟>后》)对反动派来说,这“一点可恶的东西”不但可恶,而且同“坟”一样可怕!对自己来说,既是战斗的纪念,也是“催我自新”的警策。
所以,鲁迅先生又这样说:“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
”(《<坟>题记》)可见,这部杂文集取名为《坟》,深刻地反映了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勇于同旧事物诀别和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集子中的文章有一些是写于二十年前的旧文章,鲁迅先生说,出这个集子的目的,是“还想将糟粕收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其意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感慨,也抒发了鲁迅先生的苦闷之情。
鲁迅的杂文集
鲁迅的杂文集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文学创作不仅在中国广为传播,也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
鲁迅的代表作不仅有小说、散文,还有众多的杂文集。
他的杂文性质严肃,思想深刻,思维敏捷,常常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这也是他深得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以下是鲁迅的杂文集,共左右。
一、《呐喊》《呐喊》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比如《故乡》、《药》等,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的文风犀利,批判犀利,对时代的诟病犀利,声音尖锐地贯穿着读者的心灵。
二、《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杰作之一,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
该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因为社会和家庭的种种苦难,最终导致了他的心理崩溃。
这篇小说融入了对传统社会的讽刺和现代社会的批评,是一篇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文学作品。
三、《伪自由书》《伪自由书》是鲁迅写给一位境外友人的一封信,主要批判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殖民政策和对中国人民的不公正待遇。
他强烈地谴责西方国家通过文明或者宗教传播来祸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行为,并肯定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呼吁全体民众在思想上、文化上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一起抗击侵略,构建和谐社会。
四、《华盖集》《华盖集》是鲁迅生前最后一部杂文集,这一集专注于对当时文化问题的批判,分析了当时文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危机。
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比,展现了传统与现代、自由与束缚、文明与野蛮的差异。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指出它的弊端,同时也批评了现代文化对人民生活的侵蚀。
五、《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在1934年出版的,是他的回忆录杂文集。
这一集主要通过对回忆过往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来反映社会历史和人物形象。
他回忆了自己在病愁中度过的三个月,回忆了自己的童年、青年和成年时期的缺失。
他讴歌了中国民间艺术,对当时中国文化的贫弱进行了深入反思和探讨。
总之,鲁迅的杂文集是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典范之作。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1.犀利的语言: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直接表达出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形象来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物,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2.深刻的思想:鲁迅的杂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通过杂文揭示社会观点鲜明,有力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相。
3.独特的风格:鲁迅的杂文风格独特,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现社会现象和人物的形象,同时运用对比和反讽等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而富有张力。
4.对后人的影响:鲁迅的杂文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杂文作品不仅成为了现代文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集外集》杂文集:《音乐》
鲁迅《集外集》杂文集:《音乐》鲁迅《集外集》杂文集:《音乐》引导语:鲁迅的《集外集》杂文集,大家了解多少?下面是其中的《音乐》原文,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音乐”?〔1〕夜里睡不着,又计画着明天吃辣子鸡,又怕和前回吃过的那一碟做得不一样,愈加睡不着了。
坐起来点灯看《语丝》,不幸就看见了徐志摩先生的神秘谈〔2〕,——不,“都是音乐”,是听到了音乐先生的音乐:“……我不仅会听有音的乐,我也会听无音的乐(其实也有音就是你听不见),我直认我是一个甘脆的Mys-tic〔3〕。
我深信……”此后还有什么什么“都是音乐”云云,云云云云〔4〕。
总之:“你听不着就该怨你自己的耳轮太笨或是皮粗”!我这时立即疑心自己皮粗,用左手一摸右胳膊,的确并不滑;再一摸耳轮,却摸不出笨也与否。
然而皮是粗定了:不幸而“拊不留手”的竟不是我的皮,还能听到什么庄周先生所指教的天籁地籁和人籁〔5〕。
但是,我的心还不死,再听罢,仍然没有,——阿,仿佛有了,像是电影广告的军乐。
呸!错了。
这是“绝妙的音乐”么?再听罢,没……唔,音乐,似乎有了:“……慈悲而残忍的金苍蝇,展开馥郁的安琪儿的黄翅,,颉利,弥缚谛弥谛,从荆芥萝卜玎琤oe洋的彤海里起来。
Br-rrrtatatatahital无终始的金刚石天堂的娇袅鬼茱萸,蘸着半分之一的北斗的蓝血,将翠绿的忏悔写在腐烂的鹦哥伯伯的狗肺上!你不懂么?咄!吁,我将死矣!婀娜涟漪的天狼的香而秽恶的光明的利镞,射中了塌鼻阿牛的妖艳光滑蓬松而冰冷的秃头,一匹黯黮欢愉的瘦螳螂飞去了。
哈,我不死矣!无终……”〔6〕危险,我又疑心我发热了,发昏了,立刻自省,即知道又不然。
这不过是一面想吃辣子鸡,一面自己胡说八道;如果是发热发昏而听到的音乐,一定还要神妙些。
并且其实连电影广告的军乐也没有听到,倘说是幻觉,大概也不过自欺之谈,还要给粗皮来粉饰的妄想。
我不幸终于难免成为一个苦韧的非Mystic了,怨谁呢。
只能恭颂志摩先生的福气大,能听到这许多“绝妙的音乐”而已。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网上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备注:本资料整理于2020年5月;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学员国开平台网上形考。
课程考核:形考比例30%,在国开平台完成,本资料为形考的试题及答案;终考比例70%,纸考。
形考任务一试题及答案题目为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搜索题目 [题目]“只要你听着我的歌声落了泪,/就不必打开窗门问我,‘你是谁?’”以这样的发问开篇的诗作是()。
[答案]《蚕马》 [题目]《教我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 )。
[答案] 刘半农 [题目]《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
[答案]周作人 [题目]《十五娘》是新文学中最早的叙事诗,其作者是( )。
[答案]沈玄庐 [题目]《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车厢社会》、《漫文漫画》等作品的作者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自成一家的散文家、漫画家()。
[答案]丰子恺 [题目]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
[答案]新潮社 [题目]1921年,《小说月报》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其主编是( )。
[答案]沈雁冰 [题目]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
《女神》的作者是( )。
[答案]郭沫若 [题目]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则是创作于1925年的( )。
[答案]《压迫》 [题目]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
[答案]上海艺术剧社 [题目]1933年从法国回车后,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同时以“刘西渭”为笔名在文学批评界有较大影响的戏剧家是( )。
鲁迅杂文《从孩子照相说起》
鲁迅《从孩子照相说起》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7年10月至1936年逝世一直生活在上海。
此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鲁迅杂文赏析
杂文:鲁迅的主要文化和文学业绩鲁迅的杂文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形成期(1918—1925):从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随感录”到1925年“女师大风潮”发生期间所写的杂文可归为这一时期,大都收入在《热风》和《坟》两个杂文集中。
这时期的杂文多是针对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而作的,特点是就一些分散的题材解剖或针砭带有高度普遍性的思想观念。
如《我之节烈观》论述中国贞节观念的荒谬,《娜拉走后怎样》论述妇女解放的问题,《现在的屠杀者》、《暴君的臣民》等则是对旧的思想观念的剖析和对新的思想观念的申诉。
鲁迅这时期的杂文带有明显的形成期特征。
《热风》中的杂文更接近“感”,热情充沛,直抒胸臆,《坟》中的杂文更接近“论”,以细密的逻辑层层递进,说理充分。
以后鲁迅的杂文将这两种倾向结合得更为紧密了。
二、发展期(1925—1927):从“女师大风潮”发生后至1927年国民党在一系列血腥屠杀后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之前所创作的杂文可归入这一时期,多数收录在《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这两个杂文集中。
这时期鲁迅杂文的显著特征是,除了继续前一时期的一般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以外,更多的杂文是围绕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而写的,并且有了像章士钊、陈西滢等比较集中的目标。
鲁迅思想的尖锐性和深刻性更充分地体现出来,由此也引起了新文化阵营内部不少人的反对。
在艺术上,鲁迅这时期的杂文开始出现了如“叭儿狗”这一类具有高度典型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意象。
另一特点是形式的多样化。
在形成期,鲁迅主要运用的是较完整的论说性杂文以及热情充沛、短小精悍的随感录,而在这一时期,《无花的蔷薇》、《论费厄泼赖》、《青年必读书》、《忽然想到》等都各有特色,更自由地运用各种形式而又有杂文文体统一的特征。
三、成熟期(1927以后):这一时期的主要杂文集有《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杂文创作
概况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的、时代的、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情感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采取通常的形式。
作家的幽默才能,就帮助他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
不但这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
(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鲁迅的杂文创作以1927年为界分成两个时期。
1918-1926年杂文:《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其主要内容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
他从进化论出发,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武器,对带有落后封建意识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理进行剖析和批判。
1927—1936年杂文:有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集外集》等。
主要集中于政治批评、社会批评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理论斗争性建设。
鲁迅的杂文是中国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是20、30年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文化意蕴
质疑。
对中国传统文化、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人生、人性的批判和反省、对现代化的探索和思考。
中国的现代化需要怎样对传统进行改造和如何学习西方。
斗士风格
批判性、否定性和攻击性。
作为思想批判和文化批判、攻击落后传统与时政的武器,是解剖中国传统社会思想和现实黑暗的的匕首,是剖析现实痼疾的利刃,批判了历史的痼疾,现实的尘垢,时政的虚伪和腐败。
可以归结为无情的置疑,犀利、刻毒、尖刻、凶狠。
文体创造
萌芽于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由鲁迅所开创、推动而发展、成熟的一种文体。
瞿秋白称之为“文艺性的论文”。
形象性、情感性个逻辑性的完美结合,严密而生动的逻辑结构,辛辣而幽默的讽刺。
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是思想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和统一。
(1)以个含类,以具体的现实生活现象来形象地引出或涵纳整体的社会、人生思考,得出切实的思想及对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
(2)形象性与理性原则的内在统一,两者彼此融合。
运用暗示、借喻、关联等手法,寓理性判断于形象事例中,使理性逻辑获得形象地展开,而不是硬性的强加给读者。
(3)强烈的感情、鲜明的道德倾向与深刻的理性思考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内在心灵的亲和力和震撼力,鲁迅个人的心灵勇气和现实战斗精神在他的杂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现实的战斗精神与艺术的审美功能的统一。
鲁迅的杂文成为活的思想和行动的艺术,成为鲁迅民族良心和伟大作家人格的写照。
鲁迅的杂文是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5)语言上雅俗共用,幽默诙谐,曲折冷峭。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