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思考

一、理论基础:

教育是科学,又是哲学;教育是技术,又是艺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方法,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叫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里,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什么”转到更多地思考学生“学什么”,由注重教师的“教”学生到注重学生的“学”上,让学生“会学”、“乐学”、“善学”;通过长期的积累,使学生掌握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学会探索、学会前进的本领,不仅取得在校的即时效益,而且取得长远的终生持续效应。正如波兰作家显尔微支所说:如果每个孩子都觉得有一只“温柔的手”在引导他们前进,而不是用脚去踢他们的胸脯,那么,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而且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最高目标的人。正是在千百年来,这种正确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教育的改革就从来没有间断过,在教学方法中,许多大胆的模式被提了出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一、传递——接受式;二、自学——辅导式;

三、探索式教学;四、概念获得模式;五、自主学习模式;六、抛锚

式教学;七、范例教学模式;八、活动教学模式;九、现象分析模式;

十、合作学习模式,还有如今的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创立的“三主四式”语文教学模式。全国特级劳动模范,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在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及江苏省泰兴市村级普通初级中学校长蔡林森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校长王军文提出的“四导四学”和高。“读——品——悟——用”和“涉足——探究——整理——迁移”的美琪文科、理科主题教学模式案。

正是在以上教育本身的要求、时代的驱使、榜样的示范的作用下,新源县阿勒玛勒乡中学在二0一二年八月正式提出了符合区情、校情、学情的“121”导学稿。

二、基本内涵:

(一)始终贯穿一种思想:(一)框架结构:

“121”课堂教学模式从表象上讲,也只是对课堂时间的一个简单划分,课堂40分钟被分为三大块:10分钟课前“预习交流”、20分钟课中“重难突破”、10分钟课后“达标提升”。从深层次上讲课堂中实施的是三个环节,强调的是三个过程:至始至终在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人展示的教学思想。

(二)操作程序:编写——自学——交流——探究——检测——总结——反馈

1、编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写“121”导学稿:其中包括教学

目标、教学重点、学习方法、指导方法、双基预学、重难突破、

达标提升等重要内容。值得强调的是:首先教学目标必不可少,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是师生在有限时间内共同努力所要达到的结果和预期,体现了昭示方向、科学引领的理念。教学目标要依据大纲、校情与生情,难以适度、重难突出、层次分明。其次,在导学稿中要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重点提示和指导,这是为学生完成预习作业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课前预习作业包括在学生读懂教材基础之上的基础知识、过关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内容,另外,在课中实施阶段中,重点解决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以情景再现或以任务分配、或以问题链的形式递进呈现,逐一解决。切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最后,在达标提升环节中,既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检测达标,又要适度的拓展、拔高。

2、自学:上新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稿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要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自主完成预习作业部分。学生要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做中学”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思想,在“做”中学,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操作感知,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学,亲历知识获得过程,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他先后要经历陌生——阵痛——接受的过程,得到对新知的自我感悟,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学生自学的环节集中体现的是“先学后教,过程前移”的教学思想,遵循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上升认知规律。

3、交流:“预习交流”是课中实施的第一大环节,是学生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兵教兵”的学习过程,如果在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其他组的帮助,全班共同存在的问题可先由程度较好的学生来回答,然后由教师来纠正和补充。

4、探究:“合作探究”是课中实施的第二大环节。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从问题出发,阅读课本,积极思考之后所生成的共同疑点和难点问题,确定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些重难点问题,以任务或情景的形式出现,先由小组合作探究,再由小组派代表讲解展示,其余同学完善,教师适时点拨、深化、总结,激发学生的思维,解决疑难问题。

5、检测:“当堂检测”是课中实施的第三大环节,是对本节课中的双基和重、难点知识内容的反馈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一般目的分为基础达标和延伸拓展两个部分,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互查、组外答疑的基础上作最后的讲解,重点突出学生练习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6、总结:“课堂小结”是师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提炼,它不仅仅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对文化知识进行重新梳理,而且包括对自然、事物、社会的新的更深刻的认识,是自己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思维更敏捷、思路更宽广、思绪更清晰、思想更开放。善于总结回头看,不仅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快速进步,而且具有更持久良性发展

的深远意义。

7、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授课之后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授课也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遗憾,有的是大家共同看到的,而有的是自己感受到的,应该反省、善于反省,只有这样才会使自己进步更快,今后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三、实践与思考

“121”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思想动员、方法指导、稳步推进,实施两个月以来,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它有以下几个优点:

1、目标更明确:导学稿中确定了知识目标、重难点、预学、检验的内容,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可以得到省时省力,减负增效的目的。

2、课堂更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课堂没有了相对固定的形式作为框架,容易随心所欲,顾此失彼。有的教师在自己的课上,尤其是在没有教师听课的时候,缺少预习、交流、检测等环节,缺少学生的参与“群言堂”变成了“一言堂”教师扮演着自导自演的角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121”导学案“三大环节”就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性大的问题,使课堂更规范。

同时,在对“121”导学案的认识和操作层面上还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需自备学习资料书:导学案中的“预学”部分,需要学生阅读课本,而课本讲解并不深刻,还需要借助工具书、电脑、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