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传播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声音的传播途径。
2. 了解不同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
3. 验证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二、实验器材1. 音叉2. 水槽3. 玻璃钟罩4. 抽气机5. 橡皮筋6. 钢尺7. 闹钟8. 塑料袋9. 纸屑10. 计时器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耳朵靠近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2. 实验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保持相同距离,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3. 实验三: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将音叉轻轻敲击,使其发声。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钢尺,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4. 实验四: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 将闹钟放入玻璃钟罩内,确保闹钟完全封闭。
- 使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钟罩内的空气。
- 观察并记录听到闹钟声音的变化。
5. 实验五: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 将橡皮筋紧绷在钢尺上,使其产生振动。
- 用手指轻轻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观察并记录听到声音的时间。
四、实验现象1. 实验一:随着耳朵与音叉距离的增加,听到声音的时间逐渐延长。
2. 实验二:将音叉放入水中,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靠近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也明显缩短;将耳朵远离水中的音叉,听到声音的时间略微延长。
3. 实验三:将音叉的尖端轻轻接触橡皮筋和钢尺,都能听到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强度有所不同。
4. 实验四: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听到闹钟声音的时间逐渐缩短,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5. 实验五:用手指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明显缩短;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继续挠动桌面或桌腿,听到声音的时间进一步缩短。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方法一
【制作方法】
1.用一个大肚的玻璃瓶制作成如图9.4-1所示的钟罩。
注意:罩底可在玻璃板上加金钢砂轻轻研磨,使它平整光滑。
2.将瓶口加一个插玻璃管的橡胶塞,通过塑胶管接到手摇抽气机上,如图9.4-1所示。
3.把一块5毫米厚的橡胶板平铺在桌面上,其上放一小闹钟,用做好的钟罩扣住。
4.为防止上口或下底漏气,可在各接口处加真空油脂或凡士林密封。
【使用方法】
将闹钟上好劲、扣在钟罩内,摇动抽气机,给钟罩抽气。
你会发现,闹钟的声音会由大变小,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当停止抽气,向钟罩内放入空气时,声音又会由小变大。
这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方法二
【制作方法】
如图9.4-2所示,在一个玻璃瓶塞下用细线系两个金属环。
瓶塞上的弯管用软胶管与两用气筒连接。
【使用方法】
先不接两用气筒,用手摇瓶,可听到两金属环碰击的声响。
将瓶子与两用气筒连接,抽气;当瓶内空气稀薄,软胶管被大气压压扁,两用气筒几乎抽不动时,捏紧胶管,取下两用气筒。
再摇瓶子时,只见金属环相碰,但听不到响声,这说明空气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传播声音。
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解析版-202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讲与必刷题型精练全国通用)
专题01 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核心考点精讲】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1)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2)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3)一切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振动时都能发声。
2、放大法(1)有些发声物体的振动,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例如吉他发声时弦的振动,但是有些发生物体的振动,我们不容易直接观察到,例如敲击音叉时引起的振动,但是我们可以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通过水的波纹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上面的方法称之为“放大法”;(2)放大法是将微小的、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手段转化为明显可见的实验效果的物理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源的振动带动周围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介质的振动又带动较远介质的振动,由此使振动向外传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声波;2、理想实验法(1)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探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2)理想实验法以大量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现象为原形,通过合理推理得出结论,揭示科学规律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假设,并合理推论)。
【必刷题型精练】1.(2022•鞍山模拟)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解:A、该实验中,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小球的振动频率小于音叉的振动频率,故B错误;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D、如图所示实验,发现小球会跳动,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跳动,便于观察,故D错误。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7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物理教案7篇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篇一本节是学生接触物理的第一节,它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发生了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以,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就成为设计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三个教学情景:一是通过播放器播放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同时展示与之相一致的声波图形,并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感悟到声音的美好,并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发声现象、介绍录音的基本原理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振动发声的特点,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三是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实验得结论——再提问——再猜想——再实验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其中,从多角度进行细致研究,并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器官(眼、耳、口、鼻、手等)去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实验才能真正吸收知识,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是不能改变的。
因此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设计了一个教师演示实验、三个学生实验和一个自学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发音、制作发声器,在制作中去揣摩、比较得出发声体在振动这一结论;二是演示真空铃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三是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并尝试实验,最后归纳得结论;四是让学生自学声速这一部分知识并相互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学生开始学习声学的第一章,本节是第一节,是研究声音的基础。
在本节中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为后续研究声音奠定基础。
二、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三、学情分析声音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学生对于声音并不陌生,学习时不会觉得太难,这样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因此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当然本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章中的探究问题不是很难,教师只要适当的加以引导,学生应该能够完成探究任务。
在探究过程汇中,教师应当注意帮助个别动手能力差、总结能力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探究任务,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学到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在学习机械运动的基础上,本节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
声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2021年沪科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word版带答案)
2021年沪科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1.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不发声的物体肯定不动C. 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D. 以上说法都不对2. 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B.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C. 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听觉神经D.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3. “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
宇航员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原因是A. 太空中噪声太大B. 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人对着相距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B.5. 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 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 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 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6. 当你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很大,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听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A. 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 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 你自己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酪传导过来的D. 饼干太干了7.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 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A. 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 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 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D. 是一种条件反射9. 下列关于声波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利用岩层发生形变的地声异常来测地震等级,是因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B. 古人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C. 潜入水底的人一定听不到岸上的各种声音D. 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直接交谈10. 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秒钟敲打钢轨一次。
声音的传播
思考
2005年3月,某地小报上报道“一
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的看到星体爆炸,
感到其声震耳欲聋”。这篇报道真实吗?
为什么?
想一想
生活中空气传播声音的现象 有哪些?
实验目的: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实验器材:两支蜡烛、一盒火柴、大鼓、鼓槌。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一支放在鼓面前,另一支放 在较远的地方,作为对比; (2)敲鼓,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蜡烛的火焰会晃动,离鼓近的火焰 晃动得厉害。 实验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
用喇叭和蜡烛演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
无振动
声源没有振动 时,周围的空气也 没有振动。
声源振动时,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起 来,通过蜡烛火焰可以看出出周围空气振动的情 况。
声源振动时,会造成周围的空气跟 着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出去, 声音就被传到远方了。
声 音 是 怎 样 从 ” 土 电 话 ”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 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 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 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 一个地方的.
?
• 观察
音 叉
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振动 水 面
讨论
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如何的呢?
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声音传播的快慢
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声 音的速度不相同,你有什么生 活经验来说明吗?
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叔叔都把 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同学们,请 想一想,游击队员为什么不站着听,非要趴在铁轨上 听呢?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 最慢
伏树 听声
了解历史
伏罂而听
利用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 罂,派听觉灵敏的人去听从地下传 来的挖掘声,以确定方位。
5-14《声音的传播》教案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测自己对于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内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回顾课堂并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板书
板书设计
③轻轻一拉绳子,用相同方法把绳子另一头系在另一个纸杯上,“土电话”做成。
3、打“土电话”
和同学一起打这个“土电话”,我们能从“听筒”里听到声音吗?声音是怎样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提示:
尝试用பைடு நூலகம்同的方式打“土电话”,传递信息:
●拉直棉线打电话
●不拉直棉线打电话
●改变“电话线”方向打电话
4、“土电话”的奥秘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练习
1.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2.古代的战士们常常通过将耳朵贴在地面听来判断敌人的位置,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传播的原理。
A.气体B.固体C.液体
3.我们能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是因为声音能在()中传播。
A.大地B.风C.空气
4.上课铃声响,不同方位的同学都能听到,这说明声音朝着()传播。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5.14《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课题
声音的传播
单元
5
学科
科学
年级
4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在上一节课《声音的产生》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声音传播的介质和方向。从文艺演出导入,创设一种生活真实情境,提出科学问题,激发探究兴趣。科学实践部分,首先对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假设的正确性。通过一系列实验得知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传播。拓展与应用部分,利用声音可在固体传播的原理动手制作土电话。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创新实验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创新实验方案一、创新课程名称《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创新实验二、研究单位及成员三、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介质)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2、知道声音在不同物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四、课程的创新内容原实验方案:1、将一个电铃放入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可清楚的听到铃声。
2、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钟罩内的空气,电铃声会越来越小。
继续抽气一段时间,最终几乎听不到声音。
3、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钟罩内,能清楚的听到铃声。
实验缺陷:该实验的目的是向同学们验证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但该实验的结果可以做如下解释:开始时电铃处于空气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听到声音,后来空气被抽走了,我们听不到声音,没有空气就产生不了声音,所以实验表明:声音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产生。
实验改进:将实验中所使用的玻璃钟罩换成双层中空的玻璃瓶,内瓶放入小电铃,外瓶底部留一小孔。
实验步骤:1、外瓶与空气相通,将一只小电铃放入内瓶,接通电源,可以清楚的听到铃声。
2、用抽气机逐渐抽去外瓶的空气,电铃声会越来越小。
继续抽气一段时间,最终几乎听不到声音。
3、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外瓶,能清楚的听到铃声。
实验方案表明:声音不能再没有空气的空间(真空)中传播。
五、课程实效与反思课程实效:声源所处的环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没有改变,一直处于空气中,可我们将空气中的声源外围制造没有空气的空间(真空)状态,这样确定了实验结论,不会出现声音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产生的错误结论。
反思:由于部分学校很难配备双层玻璃瓶、抽气机等实验条件,要做好这个实验确实很困难,教师在上课时往往用课件来代替实验,影响上课效果;有些学校虽然有该装置,但在使用过程中操作复杂,不便携带,演示效果不明显。
(修改后)用暖水瓶胆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授课教师:张珍 郴州市九完小 Nhomakorabea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问题一:钟罩边沿密封效果不好 ;
问题二:手动抽气筒的抽气效果 差,空气抽不干净,难以形成真空 ; 问题三:抽气过程缓慢,耽误课 堂时间。
三、创新实验器材
暖水瓶胆甲、乙;软木塞;蜂鸣器。
四、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1、前两组对比实验能不断增强学生渴望知道“真空 不能传声”的原因,这也突出了关键实验——用暖水瓶胆 证明“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印象; 2、借此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勇于发现 身边事物的奥秘。 3、老师探究生活,从生活走向科学的精神,给 学生在探究创新实验中树立了榜样。
八、自我评价
1、用暖水瓶做实验,克服了课堂制备真空的难题, 拉进了“神秘真空”与学生的距离,关键是实验效果直观 、准确、有震撼力,使教学过程简洁生动、课堂高效、知 识易于理解,这是本实验设计的最大成功之处。 2、采用层层对比实验的方法,充分体现真空不能传声 是本实验过程组织上的独到之处。 3、实验效果佳,器材来自生活,取材简 便,操作简单易行,课后再动手。学生将会受 这个实验的启发,不断地提问和了解生活中事 物的奇妙作用,并利用身边事物进行趣味科学 小实验,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
六、实验过程
实验一:对比演示实验原型——用抽气筒抽玻璃钟 罩中的空气,约5分钟后,仍听见声音;
实验二:将发声蜂鸣器挂于软木塞甲,缓慢移入真 空层被破坏的暖瓶胆乙内,盖上瓶塞后,仍听见声 音;
实验三:将发声蜂鸣器挂于软木塞甲,缓慢移入真 空层完好的暖瓶胆甲内,盖上瓶塞后,听不见声音 ;
七、实验效果
郴州市九完小
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
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的。
但是,在真空中,没有任何介质,声音就无法传播。
这是因为声音需要介质的支持才能传播,没有介质就没有声音。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
物理原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在空气中,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的。
当声源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振动起来,形成一个声波。
这个声波会向外扩散,直到达到人的耳朵,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但是,在真空中,没有任何介质,声音就无法传播。
这是因为声音需要介质的支持才能传播,没有介质就没有声音。
在真空中,没有空气分子或其他物质,声波就无法传播。
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
我们可以在真空室中放置一个音箱,然后播放音乐。
在真空室中,没有任何声音可以听到,因为没有介质来传播声音。
应用领域真空不能传声的原理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
例如,在太空中,没有空气或其他介质,声音就无法传播。
因此,太空舱内的人员必须使用无线电或其他通信设备进行交流。
在医学领域,声波可以用于医学成像,如超声波成像。
但是,超声波只能在液体或固体介质中传播,不能在空气或真空中传播。
在工业领域,真空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过程中。
例如,在真空中进行电镀或其他表面处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是因为声音需要介质的支持才能传播。
在真空中,没有任何介质,声波就无法传播。
这个原理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太空探索、医学成像和工业制造。
了解这个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和应用。
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
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的存在才能传播。
在常见的情况下,声音是通过空气中的分子振动传播的。
当物体振动时,围绕其振动的空气分子会受到影响,进而使相邻分子相互振动传递,最终达到人耳接收声音的目的。
而在真空中,没有空气或其他介质存在,没有分子振动传递的媒介,因此声音无法传播。
2.声波需要物质的弹性支撑:传播声波的物质需要具备弹性,即物质在受力作用下可以发生位移或变形,并能够恢复原状。
例如,当物体受到声波的作用时,它会振动并通过相邻分子的相互作用传播声波。
在真空中由于没有物质存在,也就没有物质的弹性支撑,没有能够接收和传递声波的媒介。
3.真空中缺乏介质的弹性模量:介质的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应力和应变关系的物理量,衡量了物质对于外力的抗力和变形的反应程度。
在传声过程中,介质的弹性模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空气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空气具备一定的弹性模量,从而使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而在真空中,由于缺乏介质,也就没有弹性模量的存在,因此无法支撑声波的传播。
4.真空中缺乏声波的反射和折射:在传声的过程中,声波通常会经历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当声波遇到介质的边界时,一部分能量会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另一部分会折射进入新的介质中。
这些过程可以使声波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并能使人们在远离声源的地方听到声音。
在真空中,没有可反射和折射的介质,声波无法改变传播方向,在真空中呈直线传播,无法被人耳接收。
总之,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是因为在真空中缺乏介质的存在、物质的弹性支撑和弹性模量等,这些因素导致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微课程《用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教学应用实录文本
微课程《用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教学应用实录(文本)本节课我所设计的这段微视频资料主要用于课前预习、课中新授、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现将课中新授环节的教学应用实录(文本片段)汇总如下:一、在“生活应用”环节——(师播放视频),同学们你还记得王亚平阿姨主持的空中课堂的内容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小段视频资料。
观看结束后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宇航员如果不借助无线电设备,声音还能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吗?学生集体大声回答:不能。
师追问:为什么呢?生1:因为没有空气。
生2:因为声音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传播。
生3:真空环境下也就是没有空气的环境下声音是无法传播的。
师:他们说的是否正确呢,谁能来点评一下。
生:他们说的都对忙都非常有道理。
师:这四位同学说的都非常棒,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他们,可见他们的课前预习工作做的非常棒,现在我们全体同学一起来再次观看这段视频资料,看看你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师播放微视频资料《用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观看后师提问:通过再次观看这段微视频资料,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生1:我注意到真空罩内的空气抽走后,电铃的声音真的是无法传播出来。
生2:我也同意他所说的,并且我还观察到电铃的小锤始终在敲打,说明声音一直都在产生,只是无法传播出来而已。
师点评:这两位同学观察的都非常仔细,描述的也非常科学合理。
通过视频中演示的科学实验,我们发现当空气被一点点抽走的时候,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小,最后完全听不见,但可以看到电铃还在振动。
当空气又进来的时候,声音又逐渐恢复正常,这充分标明声音无法在真空环境中传播,验证了同学们刚刚说得都非常正确,值得赞赏。
二、在“课后拓展”环节——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声音的传播,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关于声音的传播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像了解的吗?生1:我想自己亲自动手验证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师:你很有探索精神,希望你能够做出这样的器材,并带到课堂上为我们进行现场展示。
探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它既 节 省空 间 , 约 资源 , 能减 少 堵 车 事件 的发 生 。 节 又
二 、 寸 尺
一
共 有 两块 , 为 长 2 均 5厘 米 , 2 宽 0厘 米 。每 一 块 的两
旁 有 两 个 圆孔 以 吸 取 太 阳能 , 排 放 任 何 污 染 物 质 , 子 不 轮
是 万 向轮 自由控 制 。
构思 来 源 : 当食 物剩 下 不 多时 , 比如一 碗 粥等 , 如果仍 用 锅 来 加热 ,
良导 体 做 成 的把 手 , 以在 热 好 饭 可
指导 老师 : 张敬 新
塑 熬拯 理堂过
主 圭 堂 题
4 一 3
探 究 原 理 : .如 图所 示 , 打 开 阀 1 先 门 ,在 有 空气 的容 器 中听到 铃 声 。
/ 板 块
2 .对 容 器 加 热 . 由于 已打 开 阀 门 , 容 器 内 部 分 空 气 由于 受 热 膨 胀 从 阀 门
逸 出 , 后关 上 阀 门。冷 却 后 , 摇铃 , 然 再
料。
解 决这 一 问题 呢 ?根 据 电热 壶设 计
出的 电热碗 可解 燃 眉之 急 。
用途 :加 热 少 量 的食物 ,如稀
碗 两 部 分 组 成 。 加 热 时 碗 可 以随 不
意 取 下来 。
饭、 牛奶 等 。
注 意 : 内部 为类 似 于 不 粘 锅 碗
的金 属 。 的 外 部 有 一 个 用 热 的 不 碗
三 、 理 原
太 阳能— — 电能— — 机 械 能 。
四 、 人评 价 个
节 省 空 间 , 化 环境 , 省 能 源 以备 后 用 。 绿 节
五 、 到 的 启 发 受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怎样的?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怎样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是怎样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声音的传播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声音的理解。
在2023年,我们深入研究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空气、水、固体、真空等。
一、空气中的声音传播规律空气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介质,它对声音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空气中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的,因此空气中声音的传播是有规律可循的。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到气体密度、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当空气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空气分子的碰撞也就越频繁,导致声音传播速度增加。
另外,湿度对声音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影响。
湿气增加会导致空气分子中的水汽增加,密度变大,从而导致声音传播速度下降。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公式为:v = 331.4 + 0.6T,其中T 为摄氏度。
例如在25℃的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3米/秒。
二、水中的声音传播规律水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很多的介质,因此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得多,大约是空气中的四倍。
在水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到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压力的影响。
与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公式不同,水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公式为:v = 1400 + 4.6T - 0.035T^2 + 1.34S - 1.62P,其中T为水的温度(摄氏度),S为盐度(以千分之一为单位),P为水的压力(以千帕为单位)。
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声音在水中的传播距离也比在空气中短。
此外,水的吸收作用也比空气大,因此在较远距离处的声音衰减也比较快。
三、固体中的声音传播规律固体可以是硬质物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所紧密结合的物体。
与空气和水不同,固体中的声音是通过媒质振动传播的,因此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得多。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受到物质的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物理性质的影响。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声音是一种波。
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频率在20 Hz~20000 Hz 之间),我们称之为声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篇1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其实是一种波,它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音,频率一般在20赫兹-20000赫兹之间。
我们在初中的物理书上就学到过,声音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
声音传播的特性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一样。
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
反抗平衡力越大,声音传播得就越快。
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会随着物质的坚韧性的增大而增加,也会随着物质的密度增加而增加。
比如说,声音在冰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很多。
此外,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声音的传播速度正常情况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着明显的差别,一般来说,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会越来越快。
比如说,在0°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概为331米/秒。
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概为340米/秒。
而声音在蒸馏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米/秒。
声音在铁中的传播速度更快,大概为5200米/秒。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篇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
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作为一种波,频率在20 Hz~20 kHz之间的声音是可以被人耳识别的。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如:软木500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拓展资料声音在各类物体中的传播速度:真空:0m/s(也就是不能传播)空气(0℃):331m/s[1]空气(15℃):340m/s空气(25℃):346m/s软木:500m/s煤油(25℃):1324m/s蒸馏水(25℃):1497m/s海水(25℃):1531m/s冰:3230m/s铜(棒):3750m/s大理石:3810m/s铝(棒):5000m/s铁(棒):5200m/s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安居第一中学蒋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实验操作技能,能初步学会有目的地观察。
2.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目标:1.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估测声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鼓一只,吉他一把,纸屑若干,钟罩一只,抽气机一台,闹铃一只,气球一只。
学生合作组器材:纸片、绷有橡皮筋的空盒子、音叉(包括小锤和音箱)、梳子、树叶的叶片、一个玻璃缸(里面盛有水),几块石头。
多媒体课件:声波动画(可到网上查询)。
设计思路教材提供了教学的框架和资源,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内容的逻辑处理却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是本书的第一节,又是初二学生刚刚进入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
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本教学设计的主旨。
一开始,就进行情景创设。
通过让学生倾听各种声音,把学生引入声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几个学生活动。
声音的产生:1.开展探究和讨论,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
2.讨论生活中有趣的发声现象。
比如动物的交流方式。
声音的传播:1.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事例、设计在固体中和液体中的传声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教师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探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探究: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杜国豪
【期刊名称】《物理教学探讨:初中学生版》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探究目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水、空气、固体中传播,那它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呢?探究原理:1.如图所示,先打开阀门,在有空气的容器中摇动小铃时,能听到铃声。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杜国豪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外国语学校初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011
【相关文献】
1.实验改进与创新——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探索
2.不信,你就试一试——谈“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的两种教法
3.在时空中传播金色的声音——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持人闫文慧
4.关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吗?"实验的一点改进
5.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物理课本要被改写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目的和要求】
认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仪器和器材】
抽气机,抽气盘,闹钟(或电铃)。
【实验方法】
将闹钟(或电铃)放在抽气盘上(图1.54-4),先在玻璃钟罩底边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放在抽气盘上,略微转动玻璃钟罩并稍施压力,使钟罩与抽气盘接触紧密。
这时闹钟开始启闹,用抽气机抽出罩里的空气,可以听到铃声随着罩里空气的稀薄而逐渐减弱。
然后将空气慢慢放入钟罩里,又听到铃声逐渐加强。
从铃声前后强弱变化的对比,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注意事项】
抽气盘的圆盘表面要涂上黄油或稠的机油,并盖上油纸,以防锈蚀,影响密封。
【参考资料】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