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笔记
西方音乐史笔记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间:整个19世纪时代概述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1815年、 1830年、 1831年、1848年、 1861年、 1871年、主要音乐风格: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情感大于理智个性大于共性注重心理刻画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内容重于形势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早期:19世纪初~19世纪上半叶中期:19世纪中~19世纪下半叶晚期:19世纪末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标题音乐、民族乐派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德奥歌剧:瓦格纳乐剧改革法国歌剧:大歌剧概念及代表作3部抒情歌剧概念及代表作1部十九世纪的法国抒情歌剧多取材于文学名着 ,它避免大歌剧的浮华和轻歌剧的肤浅 ,强调用朴实真挚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感情.主要代表作有古诺所作的浮士德等.轻歌剧概念及代表作2部喜歌剧卡门熟悉剧情唐豪赛因放走了卡门而被禁闭卡门与同伙合谋以女色打通走私关卡浪漫主义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线索舒伯特:选词严格,尊重语言的重音和音调,词曲关系均衡,和声与钢琴伴奏被提高到与旋律和诗歌的同等地位,钢琴伴奏起到提示场景,传达诗意的作用.巧妙运用半音和声,大多用分节歌形势美丽的磨坊姑娘与冬之旅为自传性的声乐套曲3代表作舒曼:重视发掘诗的意境,多为成套创作.以短呼吸的旋律居多,努力使音乐与诗歌、人声与钢琴的关系取得平衡,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二重唱,钢琴的前奏、间奏与尾奏常期重要作用.2代表作勃拉姆斯:歌词不如舒曼讲究,内容大多为爱情、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晚年偏爱写思索死亡的歌曲,词曲关系与形式结构接近舒伯特,优美的旋律常建立在3和旋及其周围的音少年宫,钢琴伴奏描绘性不强,但和声新颖,支体丰富,常用长琶音和切分节奏,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对位.2代表作徒劳小夜曲、摇篮曲沃尔夫:有为特定诗人诗歌谱曲的习惯.受瓦格纳影响,重视诗的作用,揭示人的内心,自称“歌唱的诗”.偏爱写朗诵般的旋律,甚至不顾结构的均衡将声乐与钢琴融为一体,似乎是在钢琴伴奏上生成的诗歌吟唱.1代表作马勒:把艺术歌曲组合成套,首先采用管弦乐队伴奏,人声与管弦乐构成细腻精湛的统一体1代表作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线索意大利歌剧:罗西尼——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古典主义者,遵循和运用美声唱法,促进了歌唱技术的发展,高潮处常用重唱作结束.代表作:喜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罗西尼与威尔第间的歌剧作曲家:唐尼采蒂爱的甘醇、军中女郎贝利尼清教徒、梦游女威尔第——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26部歌剧中24部为正歌剧,2部喜歌剧,不与过去彻底决裂,也不做激进的改革,努力通过自己的创造,把意大利歌剧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境地.代表作:歌剧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阿依达、奥赛罗普契尼——意大利晚期浪漫主义歌剧的最后代表.要求剧本具有“引人、惊人、动人”的效果,音乐既有瓦格纳的戏剧性,又有威尔第的抒情性,既借鉴了场幕结构,也继承了歌唱为主的意大利传统,认为没有鲜明动人的旋律就没有音乐.和声色彩丰富,并随剧情发展而变化,运用全音音阶,附加六度和弦,增三和弦,不准备不解决的不协和弦以及平行和弦等手法.代表作:歌剧蝴蝶夫人、托斯卡、波西米亚人等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代表俄罗斯: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 强力集团一般概念 格拉祖诺夫 捷克: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格里格芬兰:西贝柳斯 西班牙:法雅、阿尔贝尼斯、格拉纳多斯英国:埃尔加、威廉姆斯法国:弗朗克、圣桑匈牙利:柯达伊、巴托克波兰:亚那什克、席曼诺夫斯基罗马尼亚:埃涅斯库美国:格什温、科普兰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发展线索 民族乐派产生的历史原因 民族乐派的一般特征p288舒曼、肖邦、李斯特的贡献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发展线索柏辽兹、李斯特的贡献民族歌剧代表作: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鲍罗丁的伊格尔王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金鸡、雪娘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嫁娘德沃夏克的水仙女浪漫主义交响曲的发展线索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p.206门德尔松:第四“意大利”交响曲p.208 舒曼:第一“春天”交响曲p.213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p.218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p.242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p.299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p.309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p.226世纪之交的几个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真实主义歌剧表现主义音乐十二音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序列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梅西安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中期法国“六人团”普罗科菲耶夫印象主义音乐主要手法旋律:缀合而成,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节奏:常用符合拍、复节奏和不规则节奏调式:常用五声调式、中古调式、全音阶其他重要手法:和声、演奏法、力度与配器等成重要色彩性手段多用小型体裁,结构趋于模糊牧神午后大海三:风和海的对话夜曲三:人鱼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德彪西法管弦乐牧神午后大海夜曲等钢琴曲:贝加莫组曲版画集意象集等歌剧:佩里阿斯与梅利桑德拉威尔法,西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等莱茨比基意罗马的喷泉第一部分黎明时朱丽亚峡谷喷泉等名词解释:真实主义歌剧时间:十九世纪末地点:意大利文化背景:自然主义与真实主义文学取材:现实生活,反神话体裁篇幅:简洁,反无止尽扩张人物:社会底层普通人,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情节:热衷妒忌、纷争、情杀手法:后浪漫主义,反瓦格纳歌唱为主、民族性、分曲结构代表音乐家:马斯卡尼、列昂卡伐洛代表作:乡村骑士、丑角表现主义音乐时间:二十世纪初地点:奥地利维也纳文化背景:受绘画流派影响特征:注重将人的内心下意识的冲动推向外界;追求尖锐夸张的冲动性宣泄.手法:打破传统,以无调性为基本手法特征;因否定了调性而失去了协和与不协和的对比,以大幅度跳进、反对称的结构、模糊不清的曲式和频用极端音区等非传统手段,强化情感宣泄.代表音乐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代表作勋伯格月光下的彼埃罗等新古典主义音乐时间:二十世纪两次大战之间地点:法国文化背景:反浪漫主义特征:排斥过度的情感表现,要求冷静的约束;反对主观冲动,提倡客观稳定主张“回到巴赫”, 苛守传统调性启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纯音乐体裁手法:追求结构完美匀称、手法明晰简洁,偏重复调织体的音乐风格,但依然能感觉到二十世纪的某些风格和音乐语汇代表音乐家:萨蒂、“六人团”、斯特拉文斯基中期斯特拉文斯基被看做新古典主义音乐的旗帜人物。
毕明辉20世纪西方音乐笔记

第一章史纲意识(关键词:散而有序乐以表情)西方音乐历史段分(7个阶段):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2、中世纪时期(5——16世纪)3、文艺复兴时期(16——17世纪)4、巴洛克时期(1600——1750)5、古典主义时期(1750——1810)6、浪漫主义时期(1810——1900)7、二十世纪时期(1900至今)发展特点:散而有序散——地域,有序——时间第二章音乐的风格1、西方音乐史纲划分依据——音乐的风格2、(1)什么是音乐风格:汉语解释:风——民歌;格——样式。
(2)音乐风格体的构成要素——旋律(单声歌曲的声音线条形态)、节奏(节拍:固定的时间值;节奏:基于单拍子也就是单个点的变化的时间)、和声(音响的协和关系)、织体(分为单声织体、主调织体、复调织体)、音色(不同声音的色彩;西方音乐四大乐器组:弦乐、木管、铜管、打击)和曲式(音乐的结构曲式)(3)六大要素在构成风格体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两种状态:音乐的空间运动态——旋律、和声、织体、曲式、音色;音乐的时间运动态——节拍、节奏第三章音乐的空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为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需要掌握以下两点:(1)音乐的线条,即音乐的旋律不断变化形成了音乐的线条,通过这些可以进行空间音乐的塑造。
例如轮唱,声音线条按照固定的时间差先后进入,齐头并进,交织错落。
用轮唱的技术写作的音乐就叫轮唱曲(卡农曲)。
如帕赫贝尔的卡农曲,通过一种固定低音和轮唱相结合的技术来设计声音方案。
首先设计了一个八个音构成的低音线条,随后在固定低音线条的上方设计了三个新的线条,水平运动构上四个线条轮流出现成了独特的线条层空间运动关系。
又如杰明·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这部作品由两个基本主题构成,单线条和多线条。
音乐空间的线条并不受混响效果的干扰。
以上可看出运动的线条是音乐空间形成的第一要素。
第四章音乐的时间四大入门形式,四大感觉能力——音乐的史纲(历史感)、音乐的风格(风格感)、音乐的空间(空间感)、音乐的时间(时间感)音乐的时间含义:音乐的节拍和节奏;音乐时间的混乱:慌腔、走板、不搭调;西方音乐学家梳理音乐时间的五步工作:(1)节拍型meter pattern 音乐的节拍是1.2.3这三个数字千变万化的结果。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

西方音乐史读书笔记一、古希腊罗马时期时间约为公元前3200年~公元400年。
这部分的音乐资料只能从考古而来,从发掘出的绘画、雕塑及少量流传下来的诗歌文学与哲学著作可以进行了解,但几乎是不可能聆听与欣赏。
有资料统计这一阶段残存下来的乐谱还不到10件,但是从残存下来的雕塑等诸多文化遗产可以看出曾经存在过的辉煌与成就,古希腊的大哲学家都曾对音乐进行过讨论与研究,这被后人视为西方音乐之源。
在公元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时期的两部史诗反映了古希腊的音乐文化。
史诗本身既是文学作品又是音乐作品,它由职业弹唱艺人“阿埃德”用一种叫基萨拉的乐器伴奏吟唱。
公元前776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举行,在比赛时常伴有音乐,后来产生了音乐比赛。
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斯巴达把音乐作为国事活动与教育的重要手段,使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146年后,古罗马征服希腊后,它的文化主要受益于希腊,同时又吸收了叙利亚、巴比伦、埃及等国的文明成果。
1.希腊音乐的主要特征?在古希腊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音乐现象出现?主要特征:单声部旋律,朴素大方,并有简单的乐器伴奏;大部分都是即兴表演,且形成了音乐、舞蹈与诗歌的“三位一体”;重世俗与现实性,大部分作品直接反映了古希腊人丰富的社会生活与民族历史。
尽管古希腊音乐篇章极少保留了下来,但它的意义不在具体的作品的流传,而在于激励了后世纪音乐的繁荣。
音乐现象:神话音乐、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
2.简述古希腊时期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古希腊理论家认为,“音乐可以三种方式对意志产生明显影响”:它能激励行动;它能强健体魄和心灵,犹如它破坏头脑的平衡,最后它可以中断政党的意志力量,令人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
因此,不仅在年轻人和普通公众的教育科目中应该建立有规律,受监督的音乐教育,而且在平时的音乐演出中应倡导秩序、尊严、果敢和生机。
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应象柏拉图所言的“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和激情的中和”。
西方音乐史笔记

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发展·来源·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尤里迪西·蒙特威尔第:奥菲欧·那不勒斯歌剧:A斯卡拉蒂·法国歌剧:吕利通奏低音(数字低音):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康塔塔·宗教题材和世俗题材·室内康塔塔·大型康塔塔·康塔塔(意译为清唱套曲)(Cantata)是一种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及表演剧情的声乐套曲,一般包含一个以上的乐章,大都有管弦乐伴奏,与中国的大合唱体裁特点十分相近,因而一度被误译为大合唱。
一首典型的康塔塔往往以序曲或者合唱开头,以合唱结尾,中间交错有伴奏的宣叙调,独唱或者重唱的咏叹调以及不同规模的合唱。
可以看出,清唱套曲旧译作大合唱或是康塔塔不准确的器乐的发展·键盘乐:管风琴,古钢琴·小型合奏乐:室内乐·大型合作乐:管弦乐组曲、协奏曲·维瓦尔第:古典主义交响乐的先导巴赫——《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全书"作有《十二平均律组曲》·1685年出生于爱森纳赫·1708-1717: 《d小调托卡塔与赋络》《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1717-1723: 《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1723-1750:《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亨德尔(1685~1759)——首创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出生于德国哈雷,1727年成为英国公民·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意大利式的·歌剧题材:历史、神话、浪漫·教会杰出音乐艺术家中的最后一位·融汇了几个世纪以来欧洲音乐创作的丰富经验·欧洲音乐的集大成者·去世后百年才被音乐界重新挖掘清唱剧——哈利路亚弥赛亚清唱剧(Oratorio)是一种从十七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常以宗教的或半宗教的故事作为主题,没有复杂的舞台情节而注重音乐的表现。
《西方音乐史》精华知识点汇总-各校通用复习重点笔记

@功能 有门课经文 和说:撒仪式:
4 )汹 11日形式和旋11t类另lj :独H日、齐 11/1 、交忏式和应答式演PF\:
~-节式(印j 诵式〉、旋t~式(花唱式〉、白团式(组姆式〉
5) .·~乐风格:冷静,回脱、 1M穆节fb!J :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资料见第二页
封
面
第1页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
.
-
西方音乐:述立在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机制上的艺术音乐创作体系 。
占代史
第一讲占措脐 fH 期
(公元前 1 20 0年一 前400年) (·〉历史地位 : i74 /J 文明的源头 , 四}J音乐精神的发源地
〈 τ 〉市乐成就:
第二 讲中世纪时期
〈约公元476一- 1300年)
(一〉
历史地位
西方文明的开端(约4-11 为战争时期;约 11-14 为和平时期.文明开端的三大
标忐:四罗马农落、蛮族入锐、基督教兴起〉 , 出现第一种 1J_日I 方艺术 f1乐形式,
创作思维山 .f(!.Jl f 向多声(复调〉思维过渡 , 形成第 一批四方艺术 {!( 乐作品。 1吁 乐分两类 : a、宗教音乐(艺术厅乐) :b 、 lft 俗汗乐(民问:~·乐〉
B: 91;印j 科" l 世纪德国;音乐理论京,发明有址记谱法
4 、世俗 t1~ 乐骑士什乐
1 )驹卜 : 占罗马帝凶兀右院以外的贵族阶坛,狭义指出族中以骑马征战 J.J 主 要职业的 hl低阶).J 0 !HJ 七 TI 乐蕴含rr- 忠诚宽容、守约尚武、崇尚个人尊严和荣
誉 !tl? 、 L咱可飞女性的驹七柯/ flll o 多以点达骑上们的爱↑古生讯和j骑上对~位 ill妇人 的爱恋为 l:~ 内容 .
西方音乐史重难点总结笔记

西方音乐的脉络: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八世纪-公元四世纪)——中世纪音乐(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公元十五世纪-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十七-十八世纪中叶)——古典主义时期(十八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十九世纪初-二十世纪初)——20世纪音乐(整个二十世纪)西方音乐的晨光从历史资料了解到,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常以诗与乐、舞与乐或诗舞乐“三位一体”等综合形式出现。
在古希腊时期中认为,音乐的发明者与实践者是神与半神。
例如:缪斯女神、阿波罗等。
(神话记载:缪斯女神是宙斯掌握艺术的九个女儿,每个人分别掌管音乐、史诗、历史、抒情诗、悲剧等)在古代,音乐被赋予了神的力量,认为能医治疾病,净化身体与心灵,在旧约中记载:大卫弹竖琴医治扫罗的疾病。
古希腊的音乐不仅能从神话中找到,还从考古中发现:古希腊音乐活动主要存在于祭祀、诗歌与悲剧中,且出现了最早的乐器和乐谱。
第一,在神的祭祀中总能看到音乐的存在。
如:在古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人们为了表达对居住在奥林匹克山上的天神宙斯的崇敬,便会举行祭祀仪式,并伴随载歌载舞的庆典仪式。
还有在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人们为了祭奠雅典娜女神而经常举行歌舞活动。
其次,与与音乐有着密切联系的题材—诗歌,当时的人以抒情诗表达对现实矛盾的情感。
在抒情诗中有一种题材叫琴歌,它是伴随音乐的歌曲类诗体,代表诗人有:萨福,一共创造了九卷诗集,并创建了音乐学校,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个缪斯”。
第二,在悲剧的表达过程中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悲剧以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形式构成,是古希腊戏剧的重要题材。
它的产生与祭祀祈福有关,后来才演变成戏剧表演的形式,多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与史诗,往往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惨遭遇里表达命运的冲突。
(悲剧通常包括开场白、进场、戏剧场面、退场四个部分,其中音乐包括合唱、独唱,并由阿夫洛斯管和基萨拉琴伴奏。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洛斯、欧里庇德斯)第三,在考古中发现西方最早的乐器:里拉——通常用在阿波罗神的祭祀仪式中。
西方音乐史课堂笔记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欧洲最重要的思潮是产生于法国并迅速波及欧洲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原因:A西方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封建君主专制日益阻碍。
B自然科学飞速发展,挣脱封建迷信束缚。
提出一个错误的口号:人定胜天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
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古典主义二大时段:前古典主义时期a洛可可风格b华丽风格c情感风格;维也纳古典时期对于18世纪新风格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几个方面:曲式:乐句,乐段,乐章明显的终止方式——方正而明晰。
织体:主调。
旋律风格:与民间音调及舞蹈的节奏的联系更为紧密。
和声:三和弦,七和弦强调更加简洁的和声风格。
即兴:记谱替代“通奏低音”。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可以概括为:理性主义。
在古典乐派的作品中,注重形式的统一和结构的严整,笑不可以大笑,哭不可以大哭。
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追求二者平衡。
1旋律追求优美动人的气质,倾向于方整性结构,与民间音调记舞蹈节奏的联系更为紧密。
2调性,和声的安排上升为结构作品的重要因素,段落或乐章有明显的终止式,强调更加简洁的和声风格。
3从短小动机孕育出丰富乐思的技巧得到蓬勃发展,乐章中主题的对比变化取代巴洛克单一主题模进展开。
4通奏低音逐渐被明确的乐器记谱所取代。
5当时常用的体裁是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和四重奏等,常用的曲式,除了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及变奏曲式外,奏鸣曲式的发展最为充分。
第一章意大利正歌剧与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第一节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格鲁克(1714-1787)德改革原因:格鲁克改革的对象时那不勒斯正歌剧。
这类题材内容繁琐,剧情虚假。
在写作创作上,形式主义,是宣叙调咏叹调严重脱节。
演员以卖弄技巧为重点,不符合剧情。
改革措施:1再选题上仍采取传统的歌剧题材,但是注意挖掘社会意义以及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启蒙思想的宣传视为重点。
2以各对声部的明确记谱(通奏低音)代替了数字低音,主张序曲在形象和内容上体现歌剧的中心思想。
西方音乐史笔记

西方音乐史第一章古代音乐第一节、古希腊音乐神话传说与音乐西方音乐的许多观念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的音乐思想——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状况:1、剧场是最重要的公共音乐活动场所2、音乐在古希腊戏剧中占重要地位3、合唱是重要的音乐形式4、音乐、诗歌、舞蹈三位一体5、荷马史诗(Homeric Singing)古希腊的乐器:里拉(Lyre)、阿夫洛斯(Aulos)1、最早的是笛子2、竖琴的前身里拉琴(lyza)3、定音最早是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明的4、“五度相生”音乐理论:1、音阶:由高到低排列、四音列、完全体系(perfect system)与次完全体系(lesser perfect system)2、记谱法:调式(4对、主-副):多利亚(dorian)、弗里几亚(phrygian)、利第亚(lydian)、混合利第亚(mixolydian)第二节、古罗马音乐————————————————————————————第二章中世纪音乐“黑暗年代”音乐艺术发展速度非常非常之慢世俗音乐非常少,其主要功能变成了为宗教服务,成为宗教的附庸乐谱的出现——纽姆谱中世纪后期音乐风格罗马风格时期,哥特时代宗教音乐家马绍等------------------------------------第一节、格列高利圣咏教会网罗的各种民间创作的经文歌统称为格里高里圣咏单音音乐——只有一个声部调式——在一个八度之内,各个音的排列形式一、基督教的礼拜仪式1、日课(Office)A 晨祷(Matins,2 or 3 A.M.)B 早祷(Lauds, dawn)C 第一课/早课(Prime,6 A.M.)D 第三课(Terce,9 A.M.)E 第六课(Sext, noon)F 第九课(None,3 P.M.)G 晚祷(Vespers,sunset)H 夜课(Compline,before bedtime)2、弥撒(Mass)A 常规弥撒(固定部分)B 专用弥撒(可变部分)二、格列高利圣咏的特征1、单声部,无附加声部;2、纯人声演唱,无器乐伴奏;3、无严格节奏规范,即兴风格;4、以纯自然音阶为基础的调式音乐;5、拉丁文歌词;6、旋律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7、多样的演唱方式:A 独唱B 齐唱C 交替歌唱D 应答歌唱8、三种风格:A 音节式B 纽姆式C 花唱式三、格列高利圣咏的形式:1、圣歌 (Psalm)2、交替圣歌 (Antiphon)3、应答圣歌 (Responsory)4、赞美诗 (Hymn)第二节、世俗音乐一、世俗音乐的特点:1、单声部为主2、民歌、创作歌曲为主3、即兴创作、表演4、业余、零散不系统化二、诗人、作曲家和歌手—游吟诗人(Troubadours)1、时间:12—13世纪2、地域:法国南部,意大利及西班牙北部3、内容:方言爱情、田园歌曲4、演唱方式:根据歌词内容灵活处理,吟唱,琉特琴伴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笔记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六章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文化时间:整个19世纪
时代概述
背景:十八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
1815年、 1830年、 1831年、
1848年、 1861年、 1871年、
主要音乐风格:
塑造与现实对立的想象中的形象
情感大于理智个性大于共性注重心理刻画和声色彩性大于功能性
内容重于形势创新体裁、发展手段、改变形势加强与姐妹艺术的联系
民族主义音乐迅速崛起
浪漫主义音乐的时期划分
早期:19世纪初~19世纪上半叶
中期:19世纪中~19世纪下半叶
晚期:19世纪末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分支:标题音乐、民族乐派
浪漫主义个时期的主要音乐家
早期: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柏辽兹、肖邦
门德尔松: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确立用指挥棒指挥,发掘并指挥演出前辈的作品
舒曼:由钢琴演奏转向作曲与评论,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起到了传播新思想,介绍新音乐,推荐新人,并对“庸夫俗子“音乐进行抨击的作用。
柏辽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标题交响曲的创导人,配器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期:李斯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瓦格纳、瓦尔夫、布鲁克纳
李斯特: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交响诗的创导人,钢琴音乐的重要代表。
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的古典主义者
柴可夫斯基:与强力集团相对,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为主的俄罗斯世界主义作曲家
布鲁克纳:受瓦格纳影响,在交响曲创作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晚期:马勒、理查斯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的主要风格:受瓦格纳影响,注重庞大的乐队标志和冗长的音乐篇幅,运用尖锐
德奥歌剧:
瓦格纳乐剧改革
法国歌剧:
大歌剧概念及代表作(3部)
抒情歌剧概念及代表作(1部)
十九世纪的法国抒情歌剧多取材于文学名着,它避免大歌剧的浮华和轻歌剧的肤浅,强调用朴实真挚的音乐语汇来表达感情。
主要代表作有古诺所作的《浮士德》等。
轻歌剧概念及代表作(2部)
喜歌剧《卡门》(熟悉剧情)
唐豪赛因放走了卡门而被禁闭卡门与同伙合谋以女色打通走私关卡
浪漫主义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线索
舒伯特:选词严格,尊重语言的重音和音调,词曲关系均衡,和声与钢琴伴奏被提高到与旋律和诗歌的同等地位,钢琴伴奏起到提示场景,传达诗意的作用。
巧妙运用半音和声,大多用分节歌形势《美丽的磨坊姑娘》与《冬之旅》为自传性的声乐套曲(3代表作)
舒曼:重视发掘诗的意境,多为成套创作。
以短呼吸的旋律居多,努力使音乐与诗歌、人声与钢琴的关系取得平衡,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二重唱,钢琴的前奏、间奏与尾奏常期重要作用。
(2代表作)
勃拉姆斯:歌词不如舒曼讲究,内容大多为爱情、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晚年偏爱写思索死亡的歌曲,词曲关系与形式结构接近舒伯特,优美的旋律常建立在3和旋及其周围的音少年宫,钢琴伴奏描绘性不强,但和声新颖,支体丰富,常用长琶音和切分节奏,有时钢琴与人声形成对位。
(2代表作)《徒劳小夜曲》、《摇篮曲》
沃尔夫:有为特定诗人诗歌谱曲的习惯。
受瓦格纳影响,重视诗的作用,揭示人的内心,自称“歌唱的诗”。
偏爱写朗诵般的旋律,甚至不顾结构的均衡将声乐与钢琴融为一体,似乎是在钢琴伴奏上生成的诗歌吟唱。
(1代表作)
马勒:把艺术歌曲组合成套,首先采用管弦乐队伴奏,人声与管弦乐构成细腻精湛的统一体(1代表作)
浪漫主义歌剧的发展线索
意大利歌剧:
罗西尼——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古典主义者,遵循和运用美声唱法,促进了歌唱技术的发展,高潮处常用重唱作结束。
代表作:喜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
罗西尼与威尔第间的歌剧作曲家:
唐尼采蒂《爱的甘醇》、《军中女郎》
贝利尼《清教徒》、《梦游女》
威尔第——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26部歌剧中24部为正歌剧,2部喜歌剧,不与过去彻底决裂,也不做激进的改革,努力通过自己的创造,把意大利歌剧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代表作:歌剧《茶花女》、《弄臣》、《游吟诗人》、《阿依达》、《奥赛罗》
普契尼——意大利晚期浪漫主义歌剧的最后代表。
要求剧本具有“引人、惊人、动人”的效果,音乐既有瓦格纳的戏剧性,又有威尔第的抒情性,既借鉴了场幕结构,也继承了歌唱为主的意大利传统,认为没有鲜明动人的旋律就没有音乐。
和声色彩丰富,并随剧情发展而变化,运用全音音阶,附加六度和弦,增三和弦,不准备不解决的不协和弦以及平行和弦等手法。
代表作:歌剧《蝴蝶夫人》、《托斯卡》、《波西米亚人》等 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代表
俄罗斯:格林卡、达尔戈梅斯基 强力集团一般概念 格拉祖诺夫
捷克:斯美塔那、德沃夏克
挪威:格里格
芬兰:西贝柳斯 西班牙:法雅、阿尔贝尼斯、格拉纳多斯
英国:埃尔加、威廉姆斯
民族乐派产生的历史原因 民族乐派的一般特征p288
法国:弗朗克、圣桑
匈牙利:柯达伊、巴托克
波兰:亚那什克、席曼诺夫斯基
罗马尼亚:埃涅斯库
美国:格什温、科普兰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发展线索
舒曼、肖邦、李斯特的贡献
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发展线索
柏辽兹、李斯特的贡献
民族歌剧代表作:
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
鲍罗丁的《伊格尔王》
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杜诺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金鸡》、《雪娘》
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嫁娘》
德沃夏克的《水仙女》
浪漫主义交响曲的发展线索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九交响曲》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p.206
门德尔松:《第四“意大利”交响曲》p.208 舒曼:《第一“春天”交响曲》p.213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p.218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p.242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p.299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p.309
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p.226
世纪之交的几个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真实主义歌剧表现主义音乐
十二音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
序列主义音乐代表人物梅西安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中期)
法国“六人团”
普罗科菲耶夫
印象主义音乐主要手法
旋律:缀合而成,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
节奏:常用符合拍、复节奏和不规则节奏
调式:常用五声调式、中古调式、全音阶
其他重要手法:和声、演奏法、力度与配器等成重要色彩性手段多用小型体裁,结构趋于模糊
《牧神午后》《大海》三:风和海的对话《夜曲》三:人鱼
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德彪西(法)
管弦乐《牧神午后》《大海》《夜曲》等
钢琴曲:《贝加莫组曲》《版画集》《意象集》等
歌剧:《佩里阿斯与梅利桑德》
拉威尔(法,西)
《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等
莱茨比基(意)
《罗马的喷泉》第一部分《黎明时朱丽亚峡谷喷泉》等
名词解释:
真实主义歌剧
时间:十九世纪末地点:意大利
文化背景:自然主义与真实主义文学
取材:现实生活,反神话体裁
篇幅:简洁,反无止尽扩张
人物:社会底层普通人,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
情节:热衷妒忌、纷争、情杀
手法:后浪漫主义,反瓦格纳歌唱为主、民族性、分曲结构
代表音乐家:马斯卡尼、列昂卡伐洛
代表作:《乡村骑士》、《丑角》
表现主义音乐
时间:二十世纪初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文化背景:受绘画流派影响
特征:注重将人的内心下意识的冲动推向外界;追求尖锐夸张的冲动性宣泄。
手法:打破传统,以无调性为基本手法特征;因否定了调性而失去了协和与不协和的对比,以大幅度跳进、反对称的结构、模糊不清的曲式和频用极端音区等非传统手段,强化情感宣泄。
代表音乐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
代表作勋伯格《月光下的彼埃罗》等
新古典主义音乐
时间:二十世纪两次大战之间地点:法国
文化背景:反浪漫主义
特征:排斥过度的情感表现,要求冷静的约束;
反对主观冲动,提倡客观稳定
主张“回到巴赫”,苛守传统调性
启用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纯音乐体裁
手法:追求结构完美匀称、手法明晰简洁,
偏重复调织体的音乐风格,但依然能感觉到二十世纪的某些风格和音乐语汇
代表音乐家:萨蒂、“六人团”、斯特拉文斯基(中期)斯特拉文斯基被看做新古典主义音乐的旗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