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想象力(3篇)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想象力(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想象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校语文教研组特开展本次以“激发想象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对想象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2. 探讨有效的想象力培养策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课堂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堂案例,学习借鉴其他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的成功经验。

3. 互动研讨:分组进行互动研讨,共同探讨如何将想象力培养融入语文教学各个环节。

4. 案例分享:教师分享自己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的成功案例,交流心得体会。

5.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研讨成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用于实际教学。

四、活动过程1. 主题讲座在讲座中,专家从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想象力培养的策略、想象力培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教师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对想象力培养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2. 课堂观摩观摩优秀课堂案例,教师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开展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了想象力。

3. 互动研讨在互动研讨环节,教师们分组进行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研讨:(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如何将想象力培养融入语文教学各个环节?(3)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研讨,教师们总结了以下想象力培养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引导想象,丰富内心世界;(3)鼓励表达,展示个性;(4)开展实践活动,锻炼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现代汉语词典》 中这样写道: “ 想象在心理学上是指在 知觉材料的基础上 ,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 理过程; 也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概 念告诉我们,创造新形象” “ 需要想象;反映已有的“ 不再眼 前的事物” 也需要想象。作文教学 、 作文创作和文章阅读都 离不开想象。 想象力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 后天的培养。 当小孩认识事物的时候 , 他们会不 自觉地把各 种事物联系起来。这时候, 我们大人往往会觉得他们天真: 一个母亲问 自己刚起床的三岁小女儿 : “ 被窝是什么味道
在格外清明的天地之间飞翔, 就可以感受到“ 生活的战斗的
欢乐” 。
这种再造性想象主要凭借个人直接经验,有时也借助
于间接的记忆表象。 进行这种想象训练, 有时应提供相应的
材料, 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表象积累, 并依靠所供材料 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 形象。比如内陆人没下过海, 平原人没登过山, 北方人没见 过椰树, 南方人没赏过雪景, 阅读有关文章时, 就需要指导
效果的 目的。
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 通过这一系列教 学活动就达到了化理为情, 融情人理的效果。 另外教师结合 自 身独特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 如身临其境 、 若历其事之感 , 同样可以达到用感情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的目的。
(十二)实施激励性评价, 满足学生的认可需要, 激发学
在 语 文 教 学 中激 发 、 养 学 生 的 想 象 力 培
单 梅
{ 兴化市昭阳中学;江苏 兴化 215700)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 、极具个性 、极易激发想象的学
出许多创造。

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 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促进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理功能,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是思维的翅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想象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其次,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语文素养。

最后,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想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想象的兴趣。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想象。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字形、字义进行联想,让学生猜字谜、编儿歌等方式进行想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丰富、富有情趣的插图,这些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观察插图、联想和想象图画表达的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填补文章中的空白之处,丰富文章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三)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其次,教师要通过写作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写作空间。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想象能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呢?一、利用课文激发想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良好素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展开丰富的想象。

比如,在学习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故事中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怎样的表现和想法。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在点燃火柴时看到的温暖场景,让学生思考如果小女孩能够进入那个温暖的世界,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女孩的渴望和无奈,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能力。

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字描绘,想象出美丽的景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自己的朗读,想象桂林山水的如画美景,如奇峰罗列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江水、形态各异的石头等。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中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或故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在表演前,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性格、情感和所处的环境,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塑造角色形象。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让学生分别扮演晏子和楚王,想象他们在当时的情境下的对话和神态,通过表演来展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比如,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视频或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展开想象。

例如,在学习《草原》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看着广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和洁白的羊群,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就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所感知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条件。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况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

新课标针对此积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以其鲜活的生命力深深植根于语文教学中。

一、朗读课文,创造想象新课标下尤其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自己动手查字典、词典)、读畅(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发挥想象,仔细品味),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感情脉络与主题思想,既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又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

这样学生读起来不会感到空洞无物,也不会矫揉造作。

在朗读课文时,每个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同,对节奏的快慢、语言的轻重、语气的声调处理不同,那么读起来的效果自然就纷呈各异,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每个人的理解、感悟、处理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

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准确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这难道说不是一种真正的美的享受吗?二、质疑解惑,激活想象古语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的追究问题罢了。

”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留给学生质疑解惑的想象余地,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诸多问题,确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内合作探究解答,学生在课堂的权利大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质疑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传统教学却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想象的空间。

往往是教师设计出种种问题,给出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可爱的草塘》描述了北大荒草塘优美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具体地描绘了草塘美丽的景色、河水倒映出草塘奇特的风光和“我”在水泡子里逮鱼的经历,但对冬天捉野鸡、打狍子这部分描写不够具体。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对人物的穿着、狍子的动作、野鸡的神态等的描写进行想象,想象自己去北大荒,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和几个朋友去捉野鸡、打狍子的情况。

然后小组四人交流,最后练笔。

要求写出当时的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和狍子、野鸡的动作、神态等。

如果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哪个学生还有疑问?学生认为有了标准答案,何必再思考呢?那不是浪费时间吗?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岂不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没有自己的思考的木偶人?幸运的是,新课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质疑解惑,对文章整体的质疑解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对难点及疑惑,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合作小组解答。

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往往能拓宽自己的思维,激发思路的火花,形成自己的认识,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了空间。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指从语文教材出发,联系生活,走向社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发现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语文教学中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想象活动,怎样才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说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启发丰富想象力的重要的途径之一。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学者、专家推荐的好文章,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已有的资源,而不是舍本逐末。

像《喂,出来》就是一篇带有科幻色彩的好文章,里面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现实,是生活的反映,但又高于现实。

在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再如:在教《未选择的路》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训练中,可以应用各种各样方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文中,诗人写了自己选择的一条路,但重点却放在另外一条未选择的那条路,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哲理,这样在思考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通过多媒体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录像、讲故事、听音乐等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学生想象力受环境的影响,教师适当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就音乐而言,音乐与文学相通的,它能把听觉和画面统一起来,使之相互渗透,相互强化。

音乐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浮想翩翩,音乐所引起的想象和联想拉广拉远了,其效果远远超出传统的讲授法所传授的知识。

如在上朱自清的《春》时,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随着音乐的想起,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在他们印象中的春天就不一样,这时就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春,而不是朱自清眼中的春了;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播放了田震的《月牙泉》,先让学生静静的听,听完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歌词里对月牙泉写得美吗?你能听出演唱者对月牙泉的情感吗?如今月牙泉是否容貌依旧,演唱者为何忧郁无限?听后有何感想?此时,音乐就是导体,它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进行丰富有趣的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则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呢?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至关重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对文本的解读和记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选择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文本,如童话故事、诗歌、小说等,这些文本往往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元素。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创作和改编,让他们在模仿和创新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例如,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阐述。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故事、剧本等,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最后,教师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发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的创造和想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中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只有在这些方面的综合配合下,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利用文本激发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文本,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例如,在教授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形象、语言和动作,以及故事发生的场景。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小女孩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时的内心感受,她看到的那些美好的幻象是怎样的场景,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在教授诗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来感受诗歌的意境。

比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让学生想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宁静与惬意。

二、创设情境启发想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想象。

比如,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展现角色的特点和情节。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可以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处其中的感受,以及可能会看到、听到、想到的东西。

三、鼓励提问拓展想象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尤其是那些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境中,还能想到其他救人的办法吗?”通过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即使学生的想法有些离奇或不切实际,也不要轻易否定,而是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

四、开展想象写作训练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我总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一、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在故事、诗歌等文本的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情绪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景色的美丽或阴森,从而引导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图像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实物、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加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文本内容,从而增加想象力的产生。

二、创建学习情境
语文教学需要创造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习营造成一个有趣的环境,如让学生到图书馆自由阅读,或采用分层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魅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把事物画像出来。

三、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图片、影片、音频等等。

除了前面提到的实物、图片和视频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创造情境。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较为深入的细节描述,把文本内容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想象力。

此外,老师还可以教授一些技巧,如词语错位或重组、意象转换等,以此来提高想象力的培养效果。

四、鼓励学生表达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这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象力,并促使其形成更加独特的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想象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一、引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二、理论阐述1.联想与想象的定义和特点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或多个相关事物的思维过程。

它具有随意性、跳跃性和发散性的特点。

想象则是基于现实或已有知识,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它具有创造性、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2.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的重要性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实践案例分析1.情景创设法情景创设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感受那种宁静、幽雅的氛围。

2.故事引导法故事引导法是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例如,在讲授《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些与人物相关的故事,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文本解读法文本解读法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培养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例如,在讲授诗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在讲授小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四、反思与建议1.反思总结通过上述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故事引导法和文本解读法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和创新。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四条写到:“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想象是创造的火种,学生今后要有所创造,从小就必须培养和发展想象力。

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确定为教学为目标之一,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必要途径。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呢?对于这方面,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下面几点浅见。

一、利用课文插图,培养学生想象力课文中的有些插图与课文内容互为空白,或文有图也有,或图中有而文中无,或文中无而图中无;对此可引导根据课文叙述方法进行画面叙述,补充课文空白。

课文中的有些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把课文和插图进行对比,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依据,进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无形中是对图和文进行了“二度创作”。

例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当学生读到“桂林的山真奇啊,像骆驼,像巨象”时,该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桂林的山展开想象:“同学们,你们还能想象出桂林的山像哪些事物吗?”有的学生说:“瞧,那座山就像一只公鸡,伸长脖子在喔喔的叫”;有的学生说:“在象鼻山旁,有一座狮子峰,它前爪搭地,张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在嗷嗷的怒吼”。

二、通过想象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这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对学生思维束缚太多的一个矫正。

传统的命题作文,大多拘泥于记人或记事,为学生提供的发挥空间很小,这也是导致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因素。

而想象作文适合儿童富于幻想的天性,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对儿童的约束,为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老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实际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想象力。

1. 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环境描写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描绘情景、揣摩人物感受和设想后续发展。

2. 鼓励阅读阅读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科幻小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接触不同的故事世界和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提问引导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针对一篇文章或一幅图画,可以提问学生:“你觉得这个故事会发展成什么样的结局?”,“你能设想一下主人公的心情和感受吗?”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展开想象。

4. 创作活动创作活动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题或素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5.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和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6. 观察世界培养学生观察力也是培养想象力的一种策略。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物、人物言行举止等,去了解和感知世界的更多细节和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它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培养想象力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放飞自己的想象翱翔。

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传统的教育教学过分注重知识本身,过于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知识的创新,影响了青少年想象能力的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共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通过阅读教学,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语文能力的构成要素。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思维活动。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需要借助想象,让思维跟随文字,充分调动头脑里所记忆和储存的声音与画面等素材,再组合重构,这样才能再现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才能领会其中的意境。

可以这么说,想象力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下。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一)教学文质兼美的文章俗话说:一切文章皆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文字符号变成多姿多彩的画面,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在学生头脑中唤起与文字符号相关联的形象,使其对课文所描述的对象进行形象组合,由此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培养和发展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分析“春草图”“春花图”和“春雨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随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展开想象,在领会课文内容的同时,创造性地想象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图。

不仅如此,还可以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让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描写春景的诗词佳句,并通过比较和联想,再构思新的春景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拓展了思维,又发展了想象力。

只要鼓励学生抓住关键要素,打开思路,让思维突破陈规的局限,学生的想象力便可以在学习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得到发展。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人的大脑对于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语文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呢?一、指导感情朗读,激发想象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

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的读。

紧扣词句,理解感悟,全面而深入的感悟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在学生认知性朗读和感知性朗读后,由我来深情并茂大声地朗读全文。

我请学生闭了眼,边听边想象画面。

这时,我发现学生神情陶醉、喜悦。

学生纷纷描述起来。

有的说:“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

’‘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有的说:“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还有的说:“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课堂气氛激动人心。

在“读中想、想中读”,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利用课件,培养想象1、充分利用插图和挂图,启发学生的想象低中年级的课文中,插图常常和文字一起组成看图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看图说话等教学内容。

我凭借课文插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多看多想,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尽可能的让插图动起来。

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导学生凭借文字,借助画面,展开想象。

想一想小动物快乐玩耍的情景,说一说还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些什么?这样不仅延伸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想象力是一个人综合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成为了每个语文老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并希望能够给广大语文老师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科幻小说等等。

通过这些材料,孩子们可以走进不同的世界,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文学作品进行导读,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们去想象故事中的细节和情节,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二、开展想象力训练活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想象力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给学生提供一幅画面或一段小故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情节或者进行描述。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小品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写作四、提供艺术欣赏和创作的机会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该延伸到其他学科和课外活动中。

在美术课或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具有想象力的美术作品,然后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

在音乐课上,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展现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开拓他们的艺术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五、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在学校和家庭中,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想象力发展的空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游戏、趣味故事、歌曲谣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和想象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语言交流和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儿童的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儿童如果缺乏想象力,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也会缺乏创造力。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就能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高。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潜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积累语言,奠定想象想象可以活跃思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

奠定想象的基础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地理解字词句;二是要帮助学生享有丰富的语言储备。

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可以解决这两点。

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从阅读与写作的作用关系看,阅读是写作的借鉴,读者不仅仅可以从阅读中积累和提高语言,更是读者间接认识生活的途径。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所获得的思想认同等等,对于提高读者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既可以获得对生活的感性体验,同时也可以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进行丰富的语言储备。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让学生阅读童话故事书,还要广泛阅读天文、地理、科学、哲学等方面的书,要让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素质得到共同提高,如此学生的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有看图学文,还有配有插图的课文。

形象生动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的插图使文字表达的内容形象化,有的插图展示了文字言犹未尽的意思。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感知的事物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通过色彩、画面、音响等刺激学牛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教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其中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

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开启想象力的大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等,让他们开拓眼界,培养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2. 听故事或讲故事——通过听或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听或讲的过程中思考,想象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其想象力。

在听或讲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背景、人物、情节、结局等,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表现。

3. 视觉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是想象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开启自己的想象力,提高想象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加强画画、手工制作等视觉艺术教学,让学生通过画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和表现自己的想象。

4. 小品朗诵或自由表达——小品朗诵和自由表达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让学生朗诵课文或自由表达内容,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课文。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想象力需要多方面的帮助和引导,如阅读,讲故事,视觉艺术教育等,并且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想象力语文教学是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实践活动,因为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属于文学作品,作者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极为重要。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进行想象力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

那么,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呢?一、放飞思绪,激活想象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开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互爱、互尊、互信的关系,把心灵的时空还给学生,激活他们的想象,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

如上《故乡》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想象,我巧设疑问:“少年闰土在海边的沙地上还有哪些新鲜稀奇的乐事?”学生有的说:“他在沙地上拾贝壳、吹螺号,唱童谣,与影子赛跑。

”有的说:”他躺在沙地上看天上的那一轮圆月,问候广寒宫里的嫦娥,想数尽天上的星星。

”有的说:“他乘小船出海,在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之间穿行,并想测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我又问:“少年闰土称鲁迅为‘迅哥儿’,中年闰土称鲁迅为‘老爷’,老年闰土如果与鲁迅相遇,他如何称呼鲁迅?又如何自称呢?”生:“大王、天王、皇上、天神、佛祖;口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万寿无疆!阿弥陀佛,佛祖保佑;自称:小人、奴才、贱民、蚁民。

”学生在讨论中得出许多个妙趣横生的答案,并进行形象描绘和具体分析,既揭露专制社会的荒谬,又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

接着我便提出课堂想象习题,宏儿和水生的新生活是怎样一种生活?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写出他们的生活景象,在课堂上宣读。

学生写出的新生活景象都极富个性,绝不雷同。

由此可见,民主、开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绪,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发散思维,培养联想能力联想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它是想象的基础,是想象的初级阶段,它能引导学生由一种事物的形象特征联想到相似的另一种事物,探索它们之间的共同的或相似的规律,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 推动着进步 ,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 源泉。 运用想象 , ” 可以在“ 咏之间, 吟 吐纳珠玉之声 , 眉睫之前 ,
卷 舒 风云 之色 ” 因此 , 高学 生 的语 文 能力 , 必须 有 目的的 。 提 就 培 养 其想 象能 力 。

他算对了什么? “ 从 神机妙算” 中看 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教
要处 理 好 “ 近与 旨远 ” “ 约 与施 博 ” “ 与藏 ” “ 与 喻 ” 言 、守 、微 、譬 等 关 系 , 生 没 有 很 好 的 想象 能力 、 达 能 力 是 根 本 不 行 的 。 因 学 表
穷人善 良的心 , 还能更深刻理解 课文蕴含 的思想感情 , 使整个
课 堂 充 满 了生 动活 泼 的思 考 。
等, 还可 以根据课文的不 同特点 , 进行创造性复述 、 表情或角色 扮演 , 帮助学生插上想象 的翅膀。
二、 作文 教 学 学生 想 象 力 的培 养
2抓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 中, . 有许 多词句要 通过丰富的想象 , 才能真切而深入地领会其深刻内涵 。 李时 如《 珍》 一文 中,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儿子当 医生 , “ 但是李时珍却
3紧扣题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有一些课 文, . 一看题 目能 使人产生好奇心或联想 , 吸引着学生去探 究。比如《 捞月亮》 、 《 要是你在野外迷 了路》 《 、你们想错 了》 , 等 这些课文往往题 目
与课 文 中 心紧 密 联 系 。从 课 题 人 手 紧 扣题 眼 就 能 激发 学生 思
处 处 留心 向父 亲 学 习 , 还暗 记 下 了不 少药 方 。可 以引 导学 生 想 ”
秦牧把想象 比作 “ 思想上 的野马” 有了它 , 。 思路就开阔, 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

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

......没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就没有牛顿;没有十万个为什么,就没有自然科学时代千千万万的发明,鱼是不会思考它终生都在其中游泳的水的存在的,可是人有坚强的内心,----我思故我在!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奇的大脑,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左脑处理语言、逻辑、数学、秩序,即所谓的学术性活动,右脑主要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及所谓的创造性活动。

当今社会,人类极其重视对右脑的开发,而开发右脑,发挥创造力,主要是运用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著名论断。

他还说,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然而,谁能知道,这个头发蓬乱、不修边幅的犹太人,在中小学时代竟然常常被斥为“智力迟钝”,甚至被断言将来“一事无成”。

爱因斯坦在回顾自己童年时,多次谈起他所体验的惊奇感。

他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

”他认为,学生最可贵的动力是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中的乐趣以及对学习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而学校的最重要任务是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这些能够启发创造性的心理能力。

文学,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完成从创造到符号再返回丰富的现实世界中来的过程,这是一种再创造。

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想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想象获得大量间接的语文知识;想象还可以使学习者知识深化,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学习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准确的理解和丰富的感情熏陶;通过想象学习文学知识使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创见”,激励学习者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中,而这比获得文学知识本身更有意义。

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学生的感情,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活化学生的“右脑”功能,优化学生的想象环境,强化学生想象的形式训练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语文教学进入既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又发展学生能力的境界,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想象想象力语文知识语文教学一: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这里的表象是指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或者说是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人们关于物体的心理复现。

这里的新形象是指人们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它可能是现实中已经存在而人们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例如我们学习散文集《羊想云彩》中的《安塞腰鼓》,也许学生们从来没有去过黄土高原,但当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们头脑中就会形成一幅幅黄土高原厚重而苍凉的雄奇的画面;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鼓声隆隆的壮阔豪放的场面,耳朵听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肌肤感受到了惊魂动魄搏击的力量,亲眼目睹了那奇绝壮丽的舞姿......学习《愚公移山》,也可能同学们头脑中会出现是现实中从未见过的不存在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有的形象,如作品中塑造的大力神等形象等。

想象创造的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而实现的,或者是从已有的表象中,把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然后再按一定的关系,把它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所以想象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与其它心理活动一样,想象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类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人们在劳动之前,必须在头脑中预见行动的后果,然后按照预想的目标,有目的地行动,这种关于行动过程及行动要求达到的目的的预想,实际上就是想象。

人们在各项实践领域里创造性的活动,无不需要丰富的想象活动参与。

在学校,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都离不开想象。

富有想象力的教师总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成效;同样,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总是在学习中凭借丰富、精确而又灵活的想象来理解空间、时间和事物的形象、数量、情境、分布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学校的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着想象。

关于想象的作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二:文字是干瘪的、枯燥的、乏味的、语文却是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人们生来就生活在语言文字的环境里,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狭小的生活圈子,大大地扩大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构思,从而形象地感知整个人类世界。

这就是说,想象在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补充的作用,通过想象人们可以获得大量的间接的知识。

毫不夸张地说,通过想象间接获得知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渠道,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活动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是以直观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

研究表明,人们对形象材料、图形信息较之抽象材料、词和符号,印象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更不容易遗忘,这是因为人们对形象材料和图形信息的感知是以具体形象为内容的,它主要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具有显著的直观性。

实践证明,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容易唤起人们的想象,而人们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往往使人们感到它比词或符号更清晰、直观、生动、有趣。

所以,通过想象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而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人们的学习积极性。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学习知识时总是设法通过想象将词或符号转化为影像信息,把抽象材料转化为形象材料去理解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由此可见,想象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具体地、生动地、形象地、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而在人们头脑中形成明确的、准确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化人们所学习的知识。

例如,背诵和写作时语文学习的老大难,有的学生形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当我们循着教材中的文字叙述,从大脑的记忆闪烁的的影像、片段,人物......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重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时,我们不但会准确地理解、领会文章,而且对文章会有一个鲜明的认识,这种在“头脑中放电影”式的学习方法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乐事。

这也即是所谓的“画脑图。

”创造想象并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只有当人们的想象力达到一定的境界,人们才有可能不必依据别人的描述和描绘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更多的是根据别人或著作中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各种自身的经历,在头脑中再造出与其相应的新形象,即属于再造想象的范畴。

再造想象虽然不是想象者自己独创出来的,但仍含有创造性的因素,这种创造性的因素常常使学习者饱尝想象和成功的喜悦,激励人们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知识的海洋,以百倍的信心去参与各种文学创造活动。

所以,在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想象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创见”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不断地为学习者注入新的动力,使学习者永不疲倦,永不满足,学而不厌,而这比获得知识本身更有意义。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

想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早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和钻研教育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借鉴最新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深入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尽上我们的绵薄之力。

可是,悲哀的是:想象力是不能教的。

甚至有误区,现在很多老师讲与时俱进,每逢上课必用课件,视频,音乐,影像,花里胡哨,异彩纷呈,上课惯用一套多媒体组合拳打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新语文教育”代表人物韩军曾说过:图画使文字的内涵变得单薄,扼杀想象力,朗读使文字的内涵变得更丰富。

新语文讲新,不是除旧布新,而是返本归新,厚积而薄发,精讲多练,少讲多练,学陶渊明不求甚解,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点到即止。

填鸭式,追求讲深讲透讲全,反而误人子弟;有些人创新对举一反三极度迷信,韩军却极度恐惧。

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韩军提倡以少胜多。

“每期只教60篇背100篇古文,200现代诗 300首古诗词,语文不必学了。

”那么,特级教师的成就在哪里呢?数字之外,也许就是思考,是想象力。

也许想象力等于新语文。

我想,我自己可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会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满足学生需求。

当今语文教学,单靠课本与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整合教学资料,来扩展或更替教材,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有利于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的培育,都有重大的作用,因此教师整合教学资源的质量如何,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求的和教学目的的实现。

所以,新课标要求教师打破课堂和校园的围墙,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向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开放,引导学生将教材里的一些课文与生活的观察实践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在教室里用口述,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要更直接,更生动。

比如《秋天》一诗,教师就可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悟、体会秋天的景色和韵味,使阅读课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而且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并与学过的内容相结合,以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

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

怎样爱护、培育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

大胆质疑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

在课堂上学习新教材之前就让学生积累疑问——这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

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

有的教师生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主动地获得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