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4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4张PPT)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4张PPT)

法律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
【想一想】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方针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面向现代化”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是“三个面 向”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面向世界”是“面向现代化”在
空间上的扩展;“面向未来”则是“面向现代化”在时间上的
延伸。
【跟踪训练1】1977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
C.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人才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与材料
中的时间“1981—1985年”不符;C不符合史实;D是现象;材
料反映的本质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越 来越迫切和需要。故选B。
请分析: (1)上述材料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提示: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
(2)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呈现出哪些特点?面对激烈的国际 竞争,请你对我国加快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提示:特点:教育发展历程是曲折的;成绩是主要的,是主流;
受政治环境影响巨大等。建议: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的 体制等。
资派 活动中,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_____
高考 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 (2)1966年夏,_____ 工农兵学员 始招收“___________”,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各行业专门人才 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 2.影响:造成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 的差距拉大。 降,中国与_________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1[1].ppt

21.《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1[1].ppt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
她就是苏明娟,希 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 和许许多多的贫困山区 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 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 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 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 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 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 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 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 完成了小学、初中、高 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 努力, 顺利地考入安徽 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全面恢复和整顿教育秩序
倡导尊师重教。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 进行改革,取得进展。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1949年的 14.1倍 1949年的 4.9倍
11626.9万 人
1946年的3.9倍
请回答:新中国头17年教育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新中国头17年教育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答: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主 要表现在: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 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规模扩大;在校 生人数增长较快;中等教育发展最快, 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人才等。 这一些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 坚实基础。
„延伸探究学习‟
1.请阅读下列《新中国头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表
比旧中国 1965年学校 最高时增 数 长
1965年在 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 增长
高等 434所 学校 中等 80993所 学校 小学 1681000所
1947年的 1.1倍
67.4万人
1432万人
1947年的3.3倍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4 人教课标版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课件4 人教课标版
恩平市华侨中学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2、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有什么成就和意义? 3、“动乱中的教育”有什么表现、影响? 4、“文革”后,教育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 (1)内容: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②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 广大工农开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2)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成 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制定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
3、措施 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 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成就 (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 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91年4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 安徽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 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 具感染力的照片,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 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 “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 苏明娟本人也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先后在家 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2002年又被安徽大学职业 技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PPT课件

湖南 中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91年4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 安徽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 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 具感染力的照片,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 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 “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 苏明娟本人也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先后在家 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2002年又被安徽大学职业 技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 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 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7年某大学的开学典礼
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 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 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 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 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 前途,从世界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教育,那 么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 (如战后日本德国)
⑶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2.表现
(1)将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颁布义务教育法,确保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 对中等教育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2)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211工程) (3)启动希望工程 (3)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共19张PPT)

高等教育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三、复兴发展
1.教育改革
①全面整顿教学秩序
②组织编写新教材
材料4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科 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邀请30多位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工 作者参加。这是他恢复工作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在 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当即拍板,当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 。12月,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加上1978年夏季考生,两 季考生共有1160万人。这恐怕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 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
③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材料5 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 。国家规定了教师节(1985年),颁布了《教师法 》(1993年),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获得普 遍的提高,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极大地激发了 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④倡导尊师重教社会风气
(5)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 教兴国”战略:
3.危害
(1)使教师事业受到极大破坏,严重破坏 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导致人才缺乏,
(2)使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3)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被拉大了。
中国及部分国家25至64岁人口受教育状况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初中及以下
高中
美国1999 日本1999 英国1999 德国1999 中国2000
材料3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两种教育 制度”即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 育制度; (3)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 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4)在少数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 首要任务,同时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2、成就 :

人教版必修三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30张PPT)

1966年8月19日,破四旧 (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 旧习惯)运动开始以后,一 切外来的和古代的文化都成 为扫荡目标。中学红卫兵 (加上少数大学生)杀向街 头,以打烂一切“四旧”物 品为宗旨,先把北京城内外 砸了个遍,之后又迅速燃遍 全国城乡。
196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 事业受到严重破坏。知识分子上 山下乡,接受改造,高考废除
停 课 闹 革 命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 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 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 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 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 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 联系在一起。
1.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
2.制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3.两种教育制度的建立(全日制和半工半读)
1966年,中央文革表态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北京交流革命经验,也支 持北京学生到各地去进行革命串联。外地来京者大多是到首都北京 取“文革造反经”和接受毛主席接见的师生,北京赴外地者大多是去 各地煽风点火帮助“破四旧”的师生, 。当时串联师生乘坐交通工 具和吃饭住宿全部免费,成为“文化革命”很特殊的一道风景。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 招生(试 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经过三年来的 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 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具体规定:学制,根据各专业具 体情况,分别为2至3年。另办一年左右的进修班。学习内容, 设置 “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的政治课;实行教学、科研、 生产三结合的业务课;以备战为内容的军事体育课”。

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59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59张PPT)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历史[RJ· 必修3] 3.成就
重点实验室 迅速发展壮大。 (1)一批重点高校和_____________
九年义务教育 和扫除 (2)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______________
青壮年文盲。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历史[RJ· 必修3] 【判断回扣】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历史[RJ· 必修3] 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
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
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 考试„„高考制度恢复了。中国的高考制度经历了风风雨雨 的历程,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这一历史。
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迫切需要人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基 于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态势,把教 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历史[RJ· 必修3] 2 . 史料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中指出: “ 科
历史[RJ· 必修3] 问题:结合史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主要
任务是什么?
【提示】 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服/务/教/师
免/费/馈/赠
返回菜单
历史[RJ· 必修3] 2 . 史料 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是一项战略性
措施,对于推动教育战线的整顿工作,迅速提高高等教育的
生。( × )
1966年,高考制度因“文革”等“左”倾错误而废止,
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在这期间,中国高校并不是没有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1)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过程?
(2)教育向工农敞开大门 2.制定教育方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德智体) 成就 (1)大力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 (2)建立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 (3)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大军和德才兼 意义: 备的建设人才
当前的高考考场
考生家长们 为什么这么重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视高考呢? 的新风气出现;
2、读书能改变命运 ——自己的、国家的。
步入考场
望子成龙的父母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 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实施科教 兴国战略,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2002年9月8日)
李岚清作关于“科教兴国” 战 略的报告(1998年6月)
全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
2.5 2 1.5 1 0.5 0
文革期间,文 盲人数没有减 文盲人数 少,说明在此 期间教育处于 停滞状态。
1962年
1962年
1982年 1999年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0年
思考:文革期间,教育是怎么样发展的?
三、教育的复兴
1、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重归正轨 2.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 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 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江泽民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教学课件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教学课件
一高考的招生制度是1977 【答案】 D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 科教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摆放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但 下列不属于促进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有(
A.提出“二为”总方向 B.提出“三个面向”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 【解析】“二为” 【答案】 A
B.90年代后:实施 “__________” ④教育投资: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
⑤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启动 “__________” ⑥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3.成就: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__________和扫除 __________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人民教育的奠基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1. (1)1949年底,第一次__________召开,将旧教育变为
(2 (3)建立起__________学校教育和__________的学校教
1.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经验 (1)发展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迅速发展提供 了可靠的保障。②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 可靠的保证。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
(2)经验: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②教育必须为国 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③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④从基本国情出发。⑤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 实施“科教兴国”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必修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件
第十五页,共21页。
3.迎接挑战
(1)背景 20世纪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
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只有提高劳 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加快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才能(cáinéng)迎接国际竞争的 挑战。
第十六页,共21页。
(2)措施
(1)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gènjiā)重要的战略地
第四页,共21页。
3.成果(chéngguǒ)
(1)逐步形成比较(bǐjiào)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 (chénɡ rén jiào yù)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 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第五页,共21页。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 (láodòng)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第二页,共21页。
2.过程(guòchéng)
(1)拉开序幕
A.各地人民政府和军管部门出面接管了旧教育; B.初步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向新民主 主义教育的转变 ; C.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人民教育事 业(shìyè)作为重要的任务和工作。
第三页,共21页。
(2)制定(zhìdìng)方针
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动 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 教育的发展;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 教育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服务,为人民(rénmín)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的接班人。
第十七页,共21页。
第十八页,共21页。
(2)推动(tuī dòng)高等教育持续 发展。
第十九页,共21页。
(3)加大对西部地区(dìqū)教育发展的力度。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20张PPT)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共20张PPT)

(3)发展教育的意义
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 争,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
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 族的前途,从世界来看,哪一个国家重视 教育,那么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 (如战后日本德国)
小结:
学习了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史,深刻了当20解我09们年到看的教到世育这界张对前 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切记教育是百10年0名大大计学排,名不时,
大学生在农垦农场锻炼
知识青年下乡
大跃进年月,各地不顾客 观条件大办学校,同时大 量增加学生的体力劳动, 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 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
二、动乱中的教育(1966-1976)
1、原因:“左”倾错误 (“文革”)
四旧是指旧思想、旧文化、 旧风俗、旧习惯的合称, 含贬义。破四旧不仅造成 了社会生活的混乱,财产、 文物的损失,可怕的是让 红卫兵从学生循规蹈矩的 行为规范、习惯里挣脱出 来,打破了种种文明禁忌, 把虚妄的阶级斗争从理念 转化为实行践履的狂热。
恢复高考为改革开放奠定了人才基础。
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 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 的发展战略
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根本动力。 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 素质,在于培养人才。 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
(1)背景 20世纪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
——出自姜瞿慧《60年教育纪事:恢复高考 历 史制度的变革》
三、人民教育的复兴
70年 代末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 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 次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35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件(35张)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经 验教训 材料一 共同纲领第一条指明了我们反对什么,主张什 么。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 义的思想……在具体步骤上则必须一步一步地求其实现。
——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 (1950年6月8日)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3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3
【思考探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 下提出的?
【 答 案 】(1) 三 大 改 造 基 本 完 成 ,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已 经 建 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工人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矛盾已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 主题。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3
教育的复兴
1.背景 (1)“ 文 化 大 革 命 ” 结 束 后 , 邓 小 平 在 教 育 战 线 全 面 __拨__乱__反__正____,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 (2)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 的思想,实行“ _科__教__兴__国___”发展战略。 (3)20 世 纪 80 年 代 , 邓 小 平 提 出 “ 教 育 要 面 向 _现__代__化_____,面向 __世__界______,面向 ___未__来_____”的指导 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
配人教版 历史 必修3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 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简述办好高等重点 学校的意义和措施。 【参考答案】(1)任务:建立人民教育事业;将半殖民地 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人民教育。 (2)意义:推动教育战线的整顿工作;提高教育水平;培 养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需要的人才。 措施:教育部门的推动;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对院校的 领导;增加教育投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是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 教育方针。
二、
1、表现:
(1)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年夏, 高考制度被废止。 (3)70年代初,高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 员”。
[例子:张铁生被称为“白卷英雄”] 2、影响: 1.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2、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差距拉大
三、教育的复兴
1991年4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 安徽大别山区采访,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一双 闪亮的“大眼睛”,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 具感染力的照片,推出了全国希望工程形象代 表——“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她那双渴望知识的 “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事业的人。 苏明娟本人也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先后在家 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2002年又被安徽大学职业 技术学院录取,成为一名大学生。
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 比旧中国最 1965年 比旧中国最 学校数 多时增长 在校生 多时增长
高等 学校
434
1947年的 1.1倍
67.4万人
1947年的3.3 倍
中等 学校
80993
1949年的 14.1倍
新1中43国2万的教人育1946年倍的6.9
1.原因: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自告奋勇抓教育
2.措施
(1)整顿教育秩序,恢复高考制度。 (2)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促进了教育改革步伐。 (4)20世纪90年代,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 程”计划。 (5)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启动了“希望工程”。 (6)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西藏拉萨大学培养的硕士生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 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 推进教育创新”(2002年9 月8日)
李岚清作关于“科教兴国” 战
略的报告(1998年6月)
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 的“大眼睛”)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17 、美丽的空想比不上踏实地做事,只要开始行动,就算再晚也不迟。 3 、在无人喝彩的时候,我们不要放弃努力,要学会为自己鼓掌。 5 、每个人在成功之初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失败的洗礼,才能有丰富的成功。要珍惜每个人的态度,再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主见,也会决定你的质量。 19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外,谦虚谨慎是不可缺少的品格。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成功的门路。 10 、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11 、人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老认为有些事情你做不到,其实你只要认真去做,勤奋、努力肯定能够做到。 11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 、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8 、成功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有心人会在困境中找出路,而无心的人只会在众多的机会中找借口。 9 、随时保持自信,认识自己的价值,做一个能真正坚定自己的珍宝商。 17 、当你周围都是米的时候,你很安逸;当有一天米缸见底,才发现想跳出去已无能为力。有一种陷阱,名叫安逸!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自己不上进,危机无处不 在吞噬你的理想和灵魂,混下去很容易,混上去太难了! 13 、时间是宝贵的,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成功。 20 、你要求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容易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且也会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8 、智慧本身就隐藏在我们的脑海中,消除惰性,敢于超越自己的人,会使自己的智慧充分显现,使自己获得最后的成功。
(2)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成 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制定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
3、措施
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 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 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成就
(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
恩平市华侨中学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内容、意义是什么? 2、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有什么成就和意义? 3、“动乱中的教育”有什么表现、影响? 4、“文革”后,教育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49年)
(1)内容:①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②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 广大工农开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在军垦农场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3)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点燃西部教育的星星之火
点燃西部教育的星星之火
▪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 农兵学员”。
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 了 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 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 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事业取得什么
小学
16810 00
1949年的成就11?62为6什.9 么?1946年的3.9
4.9倍
万人

新〔中学国教思育之获得窗了〕怎样的发展?为什么?
答: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主 要表现在:逐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 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 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 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