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他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与关心。

2.学习鲁迅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与作品,了解他的思想演变和文学风格。

3.通过对《有的人》一文的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眼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深入理解《有的人》一文。

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为学生打开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理解与分析:讲解《有的人》一文的背景和主旨,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是对中国知识分子进行的一次尖锐的批判,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并找出文中的揭示和隐含的意义。

3.讨论与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就文中的一些问题和观点展开探讨,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促使学生发言和思考。

4.总结与展示: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有的人》一文有整体性的把握,再次强调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鼓励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创新和表达。

5.作文习作:布置《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一些生活经验,表达对鲁迅的敬仰与思考。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激发了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思考。

2.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活跃,同学们对于文中的揭示和隐含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浅薄,在讨论中表达不够准确和清晰,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

3.作文习作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表达出对鲁迅的思考和敬仰。

《有的人》教学设计(通用7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通用7篇)

《有的⼈》教学设计(通⽤7篇) 作为⼀名默默奉献的教育⼯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有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有的⼈》教学设计篇1 教学⽬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2.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法的运⽤,体会这种⽤法的好处。

3.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民的⼈将获得永⽣,与⼈民为敌的⼈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树⽴正确的⼈⽣观,明⽩⾃⼰要做⼀个对社会有⽤的⼈。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的含义 教学流程 ⼀、轻叩鲁迅,引⼊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幻灯出⽰鲁迅图⽚) 师:对,他就是鲁迅!⼀个多么响亮的名字!通过本组前⾯⼏篇课⽂的学习,我们对鲁迅这个中国伟⼤的⾰命者、思想家、⽂学家已经有了较深刻地认识,接下来让我们看⼀段影像资料。

(课件播放《鲁迅》电影⽚尾葬礼部分) 师:看了这段影像资料,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说:(送葬的⼈多,鲁迅得到了许多⼈的尊敬和热爱……) 师:下⾯请⼤家再来读这段⼀遍,体会⼈民对鲁迅的尊敬和热爱。

(课件出⽰⽂段) 师导接:是呀!“鲁迅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中!” 1949年10⽉19⽇,鲁迅逝世13周年,全国各地第⼀次公开、隆重地纪念鲁迅,著名诗⼈臧克家参加了⾸都的纪念活动,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了⼈民鞠躬尽瘁的⼀⽣,百感交集,写下了《有的⼈》这⾸短诗。

⽣:齐读诗题两遍 ⼆、听范读,理顺思路 1.⾃读诗歌。

师:下⾯请同学们⼀起⾛进诗歌——齐读⼀遍。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可以选择你喜欢的⼩节读⼀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为什么?(注意表扬:他读得很有感情,你点评得也很到位,掌声送给他们。

) 2.听范读。

师:下⾯请⼤家来看⼀看、听⼀听朗诵家沙桐和长潇是如何诵读的这⾸诗歌的? (课件播放2009年新诗会沙桐和长潇朗诵的《有的⼈》) 过渡:听了两位朗诵家的朗诵后,你是否有⼀种被感染了的感受呢?下⾯就请⼤家好好地学习这⾸⼀诗吧,好好体会鲁迅伟⼤的⼈⽣。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导语:《有的人》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散文,内容精彩丰富,触动人心。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感受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分享一套《有的人》教学设计方案,帮助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文章内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发学生对“有的人”这篇文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阅读全文,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3. 文本解读:带领学生深入思考文章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他们进行文本解读和讨论。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提高思维水平。

5. 语言表达:指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感悟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堂设计亮点1. 创设情境:通过情感渲染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2. 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 语言表达:注重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4. 情感引导: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和情感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感受文学作品带给人的情感冲击和启迪。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8课《有的人》教学设计(1)——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时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指名朗读,教师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5.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范读第一节,指名朗读第二节,自由朗读第三到七节。

)6.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件出示)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全诗,注意诗歌运用的独特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学生汇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再细细读一读,发现诗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一一第2、3、4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这两部分内容又是一一对照的。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将对应的小节放在一起进行学习。

(2)结合第1节诗,感受作者的态度。

过渡:通过对比,大家发现“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呢?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大家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一一虽死犹生,对比。

)思考: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预设:学生可能汇报出几种态度:对有的人,作者是批判、鄙视、痛恨的;对有的人,作者是赞扬、热爱的。

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3)理解第2节与第5节诗。

《有的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的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作者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层含义的把握。

(2)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雪花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有的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有的人”代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示例分析。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对不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诗歌《有的人》。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有的人》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2. 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象征意义的理解是否深刻?3.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如何?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如何?5. 教学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朗读、背诵、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

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蕴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常规课件,小黑板。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作者臧克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当我们置身于美丽的校园,穿梭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我们会发现身边有那么多熟悉的身影,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的人。

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应当真诚地感谢他们——老师。

臧克家先生为了纪念鲁迅先生,深情地写下了《有的人》,以此歌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者,鞭挞一切腐朽没落的灵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明确目标:1.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体会诗歌中包蕴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提高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1. 知诗人,解诗题。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静听,补充资料。

2. 读通读顺。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并正音。

3. 初探大意。

喜欢哪一节就读哪一节,并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预计学生可能喜欢第三节和最后一节)(课件出示第三节和最后一节的内容)学生个别读,齐读。

(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4. 再读质疑。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5. 试着解决问题。

(对于较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自行解决,而较难的问题或与中心关系不大的问题可留在精读时解决)6. 感情朗读。

(配乐)自由读,指名读。

四、精读课文,互动探究:(一)学习第一小节:1. 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朗读。

2. 学生自读第一小节并思考:这一小节有几句话?每句话表达了什么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 学生交流汇报。

(预计学生可能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汇报:)(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有的人》教学设计1 课前准备课件: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诵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6009;,谈谈理解和体会。

(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联系实际,总结反思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有的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读懂诗所表达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朗读。

2、感受鲁迅的伟大,培养准确的人生观。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理解并分析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策略。

2. 教学内容•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3. 教学过程a.导入(15分钟) - 引导学生回忆鲁迅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 制作一份包含鲁迅先生重要作品的展板,并向学生介绍。

b.学习课文(30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师解读重要词汇和句子,并与学生一同理解课文的意义; -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c.拓展阅读(20分钟) - 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信息; - 学生可以在读后感或作文中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感悟。

d.总结与评价(15分钟) - 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课文的核心观点,并与学生一同评价鲁迅先生的贡献; - 学生可以就课文的内容和鲁迅先生的思想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

4. 教学资源和评价•鲁迅先生相关的展板和图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其他鲁迅先生的作品或相关文章;•学生的读后感或作文。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使用展板和相关图片,我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导入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回忆起鲁迅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这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对鲁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提供了词汇和句子的解读,并与学生一同理解课文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课文的观点和思想,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阅读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章。

《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教案主题:《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思想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思想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比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习课文的PPT。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让学生回顾课文《有的人》的内容和主题。

Step 2: 课文导读 (15分钟)1.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展示一段课文,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Step 3: 课文解读 (20分钟)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并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Step 4: 讨论与合作 (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a.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b.课文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困惑的地方?2.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思维碰撞,形成共识。

Step 5: 写作任务 (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学生可以选择表达自己对课文的赞同或批评,也可以分享自己与课文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Step 6: 总结 (5分钟)1.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2.鼓励学生继续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

Step 7: 作业布置 (5分钟)1.布置学生下节课需要预习的内容。

2.布置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并鼓励他们在家向家人或朋友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培养思考问题和思辨意识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可以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小组讨论和写作任务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有的人》设计一等奖

《有的人》设计一等奖

《有的人》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解析。

小学诗歌教学“重意义、轻审美、重教化、轻艺术”的现状不能不说是当今小学诗歌教学的误区。

我认为小学诗歌的教学不应该单单停留在词句的分析和诗句的理解上,而是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产生亲近诗歌的欲望。

这样就让诗歌教学的课堂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教化,多了一些欣赏。

老师自始至终释放着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引领学生走在亲近诗歌的道路上。

【教材分析】《有的人》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有的人》。

本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

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

《有的人》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

诗歌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了解为多数人活着的人将得永生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对照的写作手法,体会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

3.初步欣赏诗歌,对现代诗充满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认识一位伟人,他就是鲁迅。

那么在同学们的眼睛里,鲁迅是什么样的人呢?几十年来,鲁迅精神依然在激励着我们前行,著名诗人臧克家在1949年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经典诗篇《有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诗歌1.读熟读通顺。

A.自由读课文,读正确。

B.指名读正音。

C.指名读课文。

D.齐读。

2.读出诗歌的节奏美、音乐美A.老师范读两个小节。

B.指名读。

3.有表情地读诗歌。

A.再指名读。

B.齐读诗歌。

三、欣赏诗歌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发现这首诗歌对比、对照的写作方法,以及文章总分的结构特点。

顺学而导,学生体会到什么老师就随着学生的学习而进行教学。

《有的人》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有的人》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作者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修辞手法的鉴赏。

(2)诗歌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诗歌,如《我爱这土地》。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导入本课《有的人》。

2. 朗读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比赛谁读得更有感情。

3. 理解诗歌:(1)学生自主思考,诗歌主题是什么?(2)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

(3)教师总结,揭示诗歌主题思想。

4. 分析诗歌:(1)学生自主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

(3)教师讲解诗歌结构特点。

5. 欣赏诗歌:(1)学生闭眼聆听教师朗读,感受诗歌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欣赏体会。

6.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有的人》。

(2)写一篇关于《有的人》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了诗歌《有的人》的内容。

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有的人》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有的人》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有的人》优秀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有的人》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有的人》的原文和注释。

(2)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

(3)板书设计的示例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有的人》。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有的人》的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跟读,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

(3)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醒学生注意生僻字的读音和写法。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学生讨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教师举例解释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板书设计:(1)教师展示板书设计的示例,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板书,包括诗歌的关键词、主题和情感。

(3)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板书设计,并解释设计意图。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学生回家后,将自己的板书设计写成作文,进一步阐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尝试使用本节课学到的表达方式,创作一首小诗。

2. 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板书设计和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有的人》教案初中

《有的人》教案初中

《有的人》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有的人》。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诗歌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 诗歌《有的人》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的把握。

2. 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有的人》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诗歌《有的人》的文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诗歌《有的人》的配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臧克家的背景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有的人》,理解诗歌的大意。

2.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诗歌的意义。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发挥想象,深入体验诗歌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引导。

五、诗歌鉴赏(10分钟)1.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形式美,提高审美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背诵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的人》 教学设计 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2. 掌握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 使用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有的人》诗歌。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相关资料:关于作者的背景资料,相关诗歌的分析资料。

教案内容: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词语分析:分析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5.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修辞手法。

6. 情感引导: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短文。

9.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情感引导,让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介绍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 总结修辞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在诗歌中的意义。

《有的人》教学设计及意图

《有的人》教学设计及意图

《有的人》教学设计及意图1. 引言《有的人》是一本以生活片段为主线的故事集,通过描述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培养学生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讨论,了解并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3.1.1 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学生需要通过文本细节和对话,探究人物的个性特点、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并总结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3.1.2 情节解读与讨论教师选取小说中的几个关键情节,引导学生就这些情节进行讨论。

学生需要结合文本细节,分析情节的发展和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2 教学方法3.2.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个人物形象。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任务,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3.2.2 教师引导与学生讨论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思考。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并得到教师的整理和总结。

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提出一个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人生意义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例如:“你认为一个人的选择有多重要?他的选择能够影响他自己还是他周围的人?”第二步:小组分工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学生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并准备向全班进行展示。

第三步: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自己负责的人物形象。

他们需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找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并总结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苏教版《有的人》教案篇一一、复习导入师:我们从课外阅读当中知道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乐观、幽默……师: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有很多人纪念他。

今天,我们就走进——有的人。

二、析题1、出示课题(小黑板)师:(念)师:这题目有什么不一样?生:没有主语师:是吗?生:题目下方有一个“纪念鲁迅有感”师:这个是什么?生:小标题师:同意吗?(生摇头)师:小标题是怎么样的?生:小标题概括故事内容、时间的。

师:不知道吧,那我告诉你们,这个是副标题。

(板书),齐读,那题目就是正标题,这副标题是对正标题的补充。

我们什么时候碰到过?生:写读后感的时候。

师:对,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会在题目下方写上读哪篇文章有感。

(再读课题)师:读的时候,正、副标题要有所区别。

(又读课题)三、研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师:翻开课文,看学习提示,谁能最快找到有关这篇课文的学习信息。

生:结合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

师:你是读了这句话,那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生:读这篇课文我们有三个任务: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二、结合对鲁迅的了解,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师:你有了自己的想法,真好。

师:学习这篇文章有三个任务是:生:(齐读学习提示)师:这一段不仅告诉我们学习任务,还告诉我们什么?师(引导):怎么理解这首诗?生:只要结合对鲁迅的一些了解。

师;对,这个是学习方法。

第三个任务是——生齐读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师:还得到什么信息?生:这首诗的作者是……师:遇到问题了(板书:臧藏)师:这个“臧”与“藏”读音有联系吗?可能读什么?生:zàng 生:cáng师:怎么办?生:查字典师:谁找到了?(师走到那位学生旁边)你怎么查到的?(陈果熠)生:我是一下翻到zàng的音,找到的,它念zāng。

师:哦,刚才我为什么叫你们猜测一下?我们用什么规律来猜测的?生:形声字师:对,形声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7课《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反复地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3.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4.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2.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课程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诗人臧克家在1949年10月19日写下了一首《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

那么,诗中歌颂了鲁迅的什么精神?我们从中学习到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有的人》。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zāng xiǔ shuāi臧克家不朽摔垮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不朽: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4.多音字当 dāng (当时)dàng (上当)乌鸦听了狐狸夸奖的话,开口一唱歌,当(dāng)时嘴里的肉就掉下来,狐狸骗到肉就跑了,乌鸦知道上当(dàng)为时已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

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2.写作背景1949年,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准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课件:毛泽东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绝大部分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准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不过,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三、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料,谈谈理解和体会。

(能够谈难理解的诗句,能够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能够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能够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能够是一个人,也能够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