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

合集下载

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摘要]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文章指出,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渗透作用的特点,科学把握在专业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职业的原则,积极探索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注重发挥专业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教学渗透教学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培养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操守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探索科学的方法来加强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继续发挥职业道德理论课程的主体作用,强化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教学的比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自身特点,着力强化专业课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功能。

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岗位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培养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为本位。

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否履行工作岗位职责和发挥应有的作用,不仅要看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

因此,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影响高职生就业、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高职生毕业后职业道德素养也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瓶颈。

要提高高职生职业道德素养,必须对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有所突破,而将职业道德教育融渗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就不失为一个好的突破点。

就目前的高职教育体系而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1.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以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为主要实施手段。

但是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认知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情、意、行等问题,有时却可能被学生认为是空洞的说教而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

高职教育中学生工作的德育渗透

高职教育中学生工作的德育渗透

承 担 一 定责 任 。现在 高职 院 校 德育 教 育普 遍 采
用 课 堂 教学 的方 法 ,对 学 生 直接 进 行 说 教式 的 德 育 教 育 ,不 注 重将 枯 燥 的 德育 理 论 内化 为学 生 个人 的德 育 行为 ,学生 参与 的德 育 实践较 少 ,

我 国高职 教 育 中的德 育现状
的德育工作 , 目 学生工作 中的德育方法重形式, 但 前 轻效果, 没有很好利用渗透式教育法。 德育渗透应注重集中教育与分散疏导相结合 , 理论教 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 模范先导与评 优促 先相 结合 ,以及 职 业定 位 与时代 特征 相 结合 等 四个 结合 。
关键 词 : 高职 ; 学生工 作 ;德 育渗透 中图分 类号 :6 1 7 5 文 献标 识码 :A
个 人 利 己主义 、功 利 主义 较 重 ,社 会 责 任 感不 强 。还 有 些 高职 生 知 行不 统 ~ ,缺 乏 诚 信 ,考
试 违 纪 作 弊现 象 严 重 。 另外 ,某些 高 职 生 的基 本 公 民文 明素 质 尚待提 高 。譬 如 ,在 公 共场 所
大 声 喧 哗 、 吸烟 ,随地 吐痰 、 乱扔 垃 圾 和破 坏
作 者 简 介 :刘 京 军 (98 ) 17 一 ,男 , 山东 临沂 人 ,硕 士 , 助 教 ,研 究 方 向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
5 3

这些都 给 高职院校 的德 育工作 带来 一定 困难 。 二 、德育 与德育渗 透的涵 义 德 育 就是 教育 者 按 照社 会和 受 教育 者 的 需
20 0 8年底 ,我 国独立 设置 的高等 职业 技 术
学 生 自我教 育 , 自我管 理 的 主动 性 较 差 。德 育 方 法 重 形式 ,轻 效 果 ,德 育 方法 创 新 也 不够 ,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人文教育的探讨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人文教育的探讨

于培 养学 生 健 全 的心 理 素 质和顽 强 的毅 力 。 其 次 , 养 学 生 的 创新 意 识 。 培 人文 素 质 不仅 是 一 套 知 识 体 系 , 且 还是 一 种 精 神 , 而
高 职 教 育 当成 了 某种 特 定职 业 的专 业知 识
培 训 , 没 有 看 成 人 成 长 过 程 中 的 一 种 素 而
知 识 传 授 给 学 生 , 要 把 行 为 规 范 , 人 业 道 德 、 术 伦 理 教 育 贯 穿 于 整 个 教 学 过 又 做 技 的 准 则 教 给 学 生 。 次 , 师 要 有 高 度 的 程 中 , 一 个 值得 探 讨 的 问题 。 生 物 制 药 其 教 是 如
敬 业 精 神 和 严 谨 的 治 学 作 风 。 师 在 专 业 专 业 教 师 在 讲 解 制 药 技 术 的 过 程 中 , 求 识 指 导 实 践 活 动 的 同 时 , 教 要 更要 学 会 合 作 , 让 课 的 教 学 中要 表 现 出 对科 学 的 极 大 热 情 , 敢 于 提 出 自 己 的 独 到 见解 , 参 与 学 生 的 并 学 生 除 了掌 握 过 硬 的 操 作 技 能 外 , 要 教 学 生 明 白 , 有 合 作 , 时 甚 至 是 一 事 无 还 没 有 育 学 生 要 有 对 消 费 者 的 人 文 关 怀 , 出 的 成 , 做 由此 而 培 养学 生 的 团 队 精 神 。
“ 育 以 人 为 本 ” 这 是 教 育 的 核 心 理 教 , 念 。 等 职 业 院 校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是 高 等 高
题, 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往 我们 要 善 3 人文教育 与实践 教学相结合
于 挖 掘 专 业 课 中 的 人 文 精 神 , 何 一 门科 任

高职院校后勤工作在服务育人中的融合与渗透

高职院校后勤工作在服务育人中的融合与渗透

在 高 职 院校 中 , 殊 的 工作 环 境 与 工作 对 象 勤部 门的 服务 与 管 理对 后
定 了后 勤部 门 除 了 担 负 提 供 后 勤 保 障这 一 主要 职
责 之外 , 要 努 力 体 现 服 务 育 人 与 管 理 育 人 的 功 还 能 . 勤部 门与 学生 管 理部 门虽 是 两个 不 同 的职 能 后 单位 , 但有 着 共 同 的 目标 , 为 社 会 培 养 德 才兼 备 即
S r i e ba e u a i n i i h r Vo a i n lCo l g s e v c — s d Ed c to n H g e c to a le e
Z H A G u — i N G o q
( eu i v in N nigIs tt f i a eh o g , nig J n s 1 0 1 C ia) Sc r yDiio , a j ntueo l yT c n l y Na j , i gu2 0 3 , hn t s n i Ra w o n a
Ke r : hi he v a i n l o lge ; l itc e vie; s ud nt y wo ds g r oc to a c le s og s i s r c t e ma ge nt c r c e itc na me ; ha a t rs i ;
f so u i n; p n ta i n e e r to
Cj
I —
张 国 旗
( 京 铁道 职业 技术 学 院 保卫 处 , 南 江苏 南京 2 0 3 1 0 1)

要 :后 勤 工作作 为 高职 院校 整体 工 作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负 着 管理 与 育人 的双 重 任 务. 于 担 基

论高等职业教育学科的德育渗透

论高等职业教育学科的德育渗透

学渗 透 ,充分挖掘 学科及教 材蕴涵 的德
育 内容 。
国高等教育 的一种 新的类型 ,其德育 工 作体系还不完善 ,德 育工作实践有待创 新 。 强学科德 育渗 透 , 加 形成高等职业教
育独特 的德育 体系是高等职业教 育面临 的一项新任务 。目前 ,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 工作 中普遍存在 以下问题 :
日制在校生 已超 过 8 0万 ,在规模 上已 6 占据 中国高等 教育的“ 壁江山” 半 。但 我 们也应该看到 ,高等职业教育终究是 我
《 中共 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
德 育体 系,因此加强 学科德 育渗透 工作
便 变得 十分必要和 紧迫 。实施学科德 育 渗透应提 高教 师的思想 意识 ,发挥德 育 主渠道作用和教师表率作 用 ,加强职 业 道德和人 文素 质教 育 , 突出“ 实践性 ” 教

【 关键词 】 高等职 业教 育 学科德 育
渗透 实施 途 径
学科 德育渗透不仅是 重要的教学原 则, 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永恒主题。随 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 的快速发展 ,德 育 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 育人为本 、 德育 为
是普遍存在 重实训 、 理论 , 轻 重科
技、 轻人 文 , 重专 业 、 整体 , 轻 重做 事 、 轻 做人 的现 象 , 缺乏全员育人 、 过程育人 全
意 义。
教学 过程 中对学 生进行 思想 品德 教育 , 实现 教书 和育人 的统 一 。具 体地 讲 , 就
是 教师 依 据 教学 大 纲 和德 育 大 纲 的要
三是 大部分公办高等 职业院校是 由
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或改制 而成 ,而 民办
求 , 密结 合 学生 思想 品德 实 际 , 入 紧 深 挖 掘教材 中所蕴 含 的德育资 源 , 过精 通

高职实践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研究

高职实践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研究
实 习实训 S H I X I S H I X U N
高职实践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研究
口钟 庆 文 缪 启 军
摘 要 : 实践 教 学 是 高 职 立 德 树 人 。 教 书育人 的 重要 途径 , 在 高 职 实 践 教 学 中 开 展 职 业 道 德 渗 透 教 育 既有 必要 性 , 也 有 可 行 性 。高 职 教 师 可 充 分 利 用 校 内 综 合 实 践 与 校 外 顶 岗 实 习 环 节 开 展 职 业 道 德 渗 透 教 育
中图分类 号 : G7 1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 7 5 1 8 ( 2 0 1 3 ) 3 0 — 0 0 7 8 — 0 4
职 业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的 目 的 就 是 使 学 生 获 得 职 业 知识 、 职 业 技 能 及 培 养 职 业 道 德 。 以 往 高 职 教 育 实践 中. 学 校偏 重 职业 知 识 的学 习 . 企 业 则 偏 重 职 业 技能 的训练 . 容 易 忽 视 职 业 道 德 的 培 养 。 如 果 在 当前理 实一体 、 行 动 导 向 的 高 职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中 有
效 渗 透职 业 道德 教 育 。 将 有助 于 高 素质 、 高 端 技 能
型 人 才 的 培 养


实 践 教 学 是 高 职 教 书 育 人 的 重 要 载 体
( 一 ) 高 职 实 践 教 学 涵 盖 德 育 任 务 与 目标
高 职实 践教 学除专业 技 能训 练外 . 职 业 道 德 教 育 亦 是 根 本 任 务 职 业 素 质 训 导 是 实 践 教 学 的 重 要

高 职 实 践 教 学 内 容 一 般 以工 作 任 务 与 问 题 为 载 体. 真 实 或 仿 真 的 情 景 教 学 设 计 充 分 体 现 了职 岗要 求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

在专业课教课中浸透思想教育内容纲要:本文主要论述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课过程中展开思想德育教育的方法。

利用专业课职业针对性强,学生重视程度高,教师的影响力相对较大等特色,以专业课教师的楷模作用,再配适合合的浸透方法为外在力量,调换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思想道德教育重生动、更贴切、更深入学生心中,进而把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主动行为。

重点词:专业课教师浸透思想道德教育职业教育是公民教育系统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构成部分。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主旨,以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核心,以促使就业为导向,培育为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适用人材。

可见,素质教育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素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

学生们世界观的形成,社会主义道德的养成,光靠班主任和思政课是远远不够的,应侧重专业教课这个载体,发挥讲堂主渠道的德育浸透作用,进而获取优秀的整体效应。

教师应当经过发掘教课中的德育要素,充足运用教课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注意在专业课教课中适合融入思想道德标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点,同时使之融于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道德、情操、作风、习惯中去。

思想教育是特别复杂而长久的教育过程,教育动机和道德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教育的多寡和收获的大小也不行能用定比来量化。

在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时,应侧重抓住五个环节。

抓住讲堂教课之机,经过贯彻唯心主义浸透职业道德教育讲解专业知识时,可依据教材内容,合时融入哲学内容,指引学生以辩证唯心主义标准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专业知识举一反三,不只不影响授课,并且可能存心外收获。

但是在详细履行环节,有两个重点节点一定仔细对待:第一,合理安排辩证唯心主义与专业理论的授课比率,以专业理论为主,以辩证唯心主义为辅,切忌拈轻怕重。

其次,切忌生搬硬套哲学术语,勉强附会。

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涵养,特别是哲学涵养。

在讲解专业理论时,要正确运用辩证唯心主义理念指引学生思虑问题,解决问题。

高职渗透教育实践探索

高职渗透教育实践探索

高职渗透教育实践探索[摘要]文章从高职渗透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顶层设计、载体搭建、机制创新等角度,系统论述了高职渗透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全面阐述了高职渗透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原则,提出了探索高职院校适合高职学生特色培养之路,创新新时期高职素质教育实践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渗透教育实践模式[作者简介]钟庆文(1968- ),男,江西萍乡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理论、高职教学论与教育心理学。

(江苏泰州 225300)[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职教学会2011年度科研规划课题“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56024)、江苏省2011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职渗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sjd880027)和江苏省泰州市“311人才工程”资助项目“高职渗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44-03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基于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弱、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不强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色培养之路。

开展渗透教育是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举,也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探索与开拓。

一、高职渗透教育的内涵高职渗透教育源自“学科中的德育”。

本文将渗透教育从思想政治领域的方法论延伸应用于各专业教学,并延伸到全面素质培养,指教师履行教书育人天职,以高尚师德为先导,以显性隐性课程为载体,以间接隐蔽、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将思想道德等各方面素质寓于各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教育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活动。

高职渗透教育内涵特征有三:一是高职渗透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特色。

要围绕高职培养目标,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心理,实现“企(行)业文化进课堂、职业精神入头脑”;二是强调专业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强化专业教学的教育性、思想性,并在高职行动导向教学改革中体现渗透教育;三是要将全面素质培养渗透到高职专业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等学校教育各个方面,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渗透教育体系。

高职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设计

高职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设计

高职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设计[摘要]文章围绕高职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教育实践,提出结合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程的渗透教育设计。

文章系统提出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发渗透教育整体设计的思路,阐述了渗透教育内容体系架构以及渗透过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渗透教育设计一、高职专业课程的渗透教育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目标是实现渗透教育方案的重要计划之一,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附件,应当制订专门的渗透教育方案,从目标确立、内容架构、过程实施、效果考评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一)突出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渗透教育价值取向1.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理念。

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强调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能力适合度,较少为生涯发展提供完整规划与资源,特别是德行目标比较模糊。

高职毕业生不仅仅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亦可能是创新者、管理者,高职教育不仅指向就业,更应促成其创业,成就其事业,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实现专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齐头并进,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比翼齐飞。

这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价值理念。

2.在人才培养规格中设定“成人成才”的目标指向,“成人”规格就是具体化的渗透教育要求。

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构建:一是职业岗位能力,比如行业通用技能、专业特定能力;二是职业素养,比如职业道德、职业人文、职业身心素质等;三是生涯发展能力,比如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

(二)依托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渗透教育内容框架高职专业能力的养成主要依托以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理论与实践课程,并进一步形成理实一体化课程。

职业素养与生涯发展能力则通过通识教育、学生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将高职所有教学资源凝聚为隐性显性课程。

高职渗透教育顶层设计必须依托现有高职的课程体系。

具体落实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整个课程体系涵盖的能力与素质按照年级、内容进行渗透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分解,列出实施部署;二是针对培养规格,着重将职业素养、生涯发展能力等渗透目标与内容落实到培养行业通用核心能力的相关课程中,真正体现隐蔽性、渗透性;三是围绕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将职业人文、职业心理、行企业文化、团队协作精神等渗透其中。

高职渗透教育理论

高职渗透教育理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育人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中各种影响力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开展渗透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渗透教育本源探析1.缘起“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国内学者张耀灿教授较早明确“渗透教育”,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将渗透教育作为与灌输教育对立的一种教育方式,指出渗透教育“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社会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规范等,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以及教育者的身体力行,自然和谐、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以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理想状态”。

考察古今中外教育实践史,重视德育,为一定阶级与社会培养人才是最基本的规律,专门的德育体系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发展而来的。

现代社会,德育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实践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各国愈加重视建立专门的德育课程体系与系统的德育渠道。

另一方面,随着对品德形成的随机性、主体性、体验性规律的理解的加深,教育者认识到单靠德育或单一课程体系难以彻底解决青少年出现的各种问题,德育实践逐渐与其他教育融合。

中国提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美国一些大学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学习研究。

当代德育改革逐步趋于综合化、生活化,强调利用学科优势、家庭与社区资源,与受教育者的生活融为一体,实现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

2.渗透教育的特征。

一是教育目的的隐蔽性。

隐藏教育意图是一种教育艺术,淡化受教育者被迫受教意识是渗透教育的基本理念。

渗透教育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心理,把教育目的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情境,将思想道德规范隐藏其中,潜移默化、寓教于乐,教育策略更加隐蔽。

二是教育过程的互动性。

教学活动伴随着师生情感交流,影响教学与德育的效果。

一切有效的渗透教育活动一定具有良好的互动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科教学中的德育。

三是教育方法的间接性。

渗透教育方法主要是用直观载体直接作用于感知对象,将教育目的和内容藏于载体,通过不同活动方式影响受教育者,表现出间接性特征。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生活中渗透道德教育论文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生活中渗透道德教育论文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生活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思考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和生理还不够成熟,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将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文化知识和技能人才,将道德教育渗透学生管理生活,是摆在高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70-02当今世界,国际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推动力量。

然而部分高职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还不够高,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改进和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使其真正的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一、道德教育含义及特点在我国典籍里,“德”则表示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为先、为首的地位。

德育一般指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育者包括学校的管理者,受教育者则是学生。

我国有些学者也把德育称为道德教育。

道德指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确定的品质、境界以及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

现代意义上的道德指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江泽民同志指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最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我国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必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政治内容上必须强调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强调约束力,注重自我修养等。

试论高职生教育管理中的情感渗透

试论高职生教育管理中的情感渗透

部分 老师 的爱 心 , 生并 不领情 。据 了解 , 多 高职 院校 的老师 精 心备 课 . 学 许 以满腔 热情 向学 生传 授知 识 , 许
多班 主任 忘我 工 作 . 以慈 爱 的心热 情关 爱 学生 . 许 多学 生却 对 老师 敬 而远 之 , 生 双方 在施 爱和 受 爱 问 但 师
的 “ ” 而 不 是知 识 的 “ 人 , 容器 ” 考 试 的 “ 器 ” 积极 营 造一 个 轻 松 、 快 、 和 机 , 愉 和谐 的学 习氛 围 。在 教 育实 践
中 , 求通 过 挖掘 学 生潜 能 、 高学 生 潜质 达 到教 育 目标 . 善于 发现 学 生 的优 点 并 帮助 其 提 高 , 唯成 要 提 要 不 绩论 , 不唯 表现 论 , 让每 一个 学生都 有 自己的发展 空 间
重和信 任 、 理解 和 同情 、 情期 待和 严 格要 求 。在 现 实管 理 中 . 仅 要求教 师 要注 重 感情 投入 . 到 “ 热 不 做 爱学
生 ” 而且做 到 “ 爱 ” . 会 。只要是 一个 有 良心 、 责任 心 的教师 . 都会 爱 学生 , 重 感情投 入 , 有 他 注 问题 是对 于大
重感 情投入 , 建章 立制 中体现人 文 关怀 , 学生 的职 业 素养培 养 中凸现情 感 培养 , 和谐 校 园的 构建 中 在 在 在
突 出情 感渗 透 。 关 键词 :高职 生 ; 教 育 管理 ; 情 感渗 透 中图分 类号 : 7 1 G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1 7 — 1 12 0 ) 2 0 8 — 3 6 1 6 9 (0 8 0 — 0 3 0
1 以人 为本 与教 育 管 理过 程 中 的 感 情 投 入

“立德树人”理念在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渗透

“立德树人”理念在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渗透

“立德树人”理念在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这一工作中,班主任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立德树人”理念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渗透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

一、班主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和管理者,班主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推行“立德树人”理念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注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教育讲座等,引导学生正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立德树人”理念也是不可或缺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在学生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班主任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观,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立德树人”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需要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胸怀光明、道德高尚、学识渊博。

在教学管理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高职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班主任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索渗透教育模式 实现高职教育目标

探索渗透教育模式 实现高职教育目标
不 “ 以人 为 本 ” 科 学 发 展 观 的本 质 和核 心 。 要 求 最 广 泛 地 调 动 人 力 强 , 通 协 调 好 的人 才 。 们 在 旅 游 管 理 专 业 培养 方 案 的设 置 中 , 是 它 更 的积 极 因素 , 充 分 地 激 发 人 的创 造 活 力 ,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人 的 主 观 仅 仅 强 调 理 论 知 识 的灌 输 , 重 视 学 生 对 这 个 行 业 的 认 知 模 块 和 行 业 最 最 另 职 能 动 性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以 人 为本 ” “ 的思 想 要 求 学 校 变 单 一 的 知 识 传 顶 岗 实 习 . 外 也 通 过 一 定 的 形 体 训 练 。 业 生 涯 规 划 等 课 程 去 提 升 扩 在 也 授 为 全 面 的 素 质 教 育 . 也 正是 高职 教 育 的发 展 目标 。 “ 人 为 本 ” 这 以 教 学 生 的素 质 , 充 学 生 的知 识 面 。 专 业 课 程 的 授课 过 程 中 , 要 求 教 更 对 育 理 念 强 调 了要 以 学 生 为 教 育 的 主 体 , 切 从 学 生 出 发 , 合 不 同 阶 师 不 仅 仅 是 照本 宣 科 . 在 于 渗 透 。 学 生 理 解 能 力 学 习 能 力 以 及 应 一 结 导 的 段 不 同专 业 不 同个 性 的学 生 特点 , 发 教 学 模 式 , 织 教 学 内容 。 强 用 能 力 等 各 方 面 能 力 的培 养 。 在 我 所 承 担 的 《 游 业 务 》 教 学 过 程 开 组 也 我 调 了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主 导 作 用 , 培 养 优 质 全 面 的 人 才 , 先 就 中 . 通 过 相 关 案 例 以 及 对 社 会 现 象 的 分析 帮 助 学 生 建 立 正 确 的 职 业 要 首 让 需 要 有 一 支 综 合 素 质 高 , 识 丰 富 , 能 过 硬 , 理 健 康 的教 师 队伍 。 道 德 观 。平 时 注 重 对 他 们 的 人 生 观 价值 观 的 引 导 , 学 生 能 够 用 一 个 知 技 心 在 更 学 校 在 引 进 高 素 质 人 才 的 同时 , 给 教 师 提 供 平 台 , 重 教 师 的 成 长 良好 的心 态 来 面 对 今 后 的 工 作 , 学 习 知识 的 同 时 , 要 学 会 先 成 人 , 要 注 懂 得 尊 重 他 人 , 待 他 人 , 也 是 作 为 服务 行 业 工 作 的一 个 基 本 。 外 善 这 另 和发展。 讲学生 分组 , 让他们扮 演旅游活动 中的不 同的 因 此 , 有 在 “ 人为 本 ” 只 以 的思 想 引 导 下 , 透 教 育 才 能 有 的 放矢 。 根据学生不 同的特点 , 渗

试析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渗透教育

试析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渗透教育


要 :高职 院校 的 形 势 与 政 策教 育 具有 特 殊 性 与 重 要 性 的 双 重 属 性 , 于形 势 与 政 策教 育 的现 状 , 基 亟待 加 强 和 完
善 高 职 院校 的 形 势 与政 策教 育 。 灌输 教 育 和 渗 透 教 育 是 现代 思 想政 治理 论 教 育 的 两 种 重 要 形 式 , 职 院 校 的 形 势 高
课 [ 。《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进 大 5 ] 中
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意义重大, 刻不容缓 。


高职 院 校 形 势 与 政 策 教 育 的 特 殊 性 与 重
要 性
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意见 》《 、 中共 中央宣 传部 、 教育
教 育信 息量 大 、 合 性强 , 综 教学 内容 变 动快 , 社 会 与

3 4





For s r Educ to n Chi a e ty a in i n
第 2 卷 第 1 8 期 21 0 0年 1月
试 析 高职 院校 形 势 与政 策渗 透 教 育
张 小 军
( 甘肃 林 业 职 业 技 术学 院基 础 部 ,甘 肃 天水 712) 4 0 0
部关 于进 一步加 强高 等学校 学生形 势 与政策教 育 的
通 知 》 出其担 负着重 要使命 , 有不可 替代 的重要 指 具 作 用 。从 课程作 用 来 看 , 势 与 政 策教 育 可 以从 正 形 面积极 引导 大学生 全 面认 识 、 确 理 解党 和 国家 的 正 路 线 、 针和 政策 , 清 国 际 国内 发 展趋 势 , 强 民 方 认 增

高职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观念渗透论文

高职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观念渗透论文

试论高职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观念渗透摘要:教育过程的实施者和教育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

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推广开来。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论述高职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观念渗透。

关键词: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以人为本我们都知道,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能够正常的进行学习和上课的重要保证,是各项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关键。

教学管理,它具有服务教学、评价教学、导向教学的功能,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和水平。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只有转变教学管理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核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和改进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的核心和内涵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是在教学和办学的过程中,都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一定要考虑到师生的权益,满足师生的合理要求,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就应该以师生的最终利益为出发点。

在学校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人文主义的色彩,注重人性关怀,把满足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需求为归宿。

另外,在学校的校园建设方面,也一定要体现的大学校园该有的人文氛围和人文精神。

2.在正常的教学管理中,不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2.1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去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

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去,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体现柔性的管理和人本的管理,创建一系列的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灵活而又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例如,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的选择老师,选择自己喜欢选修的科目以及在学生的学习中引进分层次教学的管理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工作价值观教育的思考--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

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工作价值观教育的思考--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

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工作价值观教育的思考--以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黄登红【摘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渗透工作价值观教育具有教育延续性长、专业针对性强、学生易受性高等优势,实施中须遵循和谐统一、科学合理、系统连续原则。

目前,高职院在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中渗透工作价值观教育存在忽略行业要求、轻视实践体验、欠缺系统规范等问题,需要在专业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课后作业等环节充分发掘工作价值观的教育结合点;同时,需要健全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工作价值观教育的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

%Infiltration of the education of work valu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ofessional teaching has advan-tages in long continuation, strong specialty orientation, easily accepted by students. In teaching, the principles of harmonious unity, scientific rationality and systematization should be followed.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ignoring industry requirements, underestimating moral experiencing and the lack of system specifica-tion, so education combining site of work values should be fully explored in specialized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homework, leading system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should be perfected.【期刊名称】《职教通讯》【年(卷),期】2013(000)025【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工作价值观教育;体制;机制【作者】黄登红【作者单位】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论及职业教育时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具有高超专业技能、良好职业操守,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
[摘要]高职管理服务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具有良好的德育功能。

高职院校应该坚持全程引领、内容匹配、遵循规律、潜移默化的原则,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工作以及师生交往中进行渗透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德育渗透
一、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与立德树人
高职管理服务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从学校德育视角看,高职管理服务工作规范了师生的思想行为与学习生活秩序,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保障了学校德育系统效能的发挥,对德育实践起到支持与促进作用。

首先,高职教学管理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践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基于专业特色与全面发展,培养职业精神与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其次,高职学生工作通过学习环境与秩序管理开展班级社团活动,系统考核学生品行,通过评价和奖惩促进学生形成“三自”能力,增强纪律性、自觉性与责任心。

再次,高职后勤工作通过优良服务与优化校园环境、树立服务形象、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校园精神文明程度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因素解析
(一)高职管理工作的内容、特点及其德育功能
高职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管理目标、计划组织、监督检查等。

首先,管理目标要在方向上向德育聚焦,在内容上提出明确的育人要求。

其次,计划组织的重点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施,将教书育人体现在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中,促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

再次,监督检查就是对影响教育质量的主因素进行控制,从而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

高职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有政治性、专业性、民主性。

政治性决定了高职渗透教育的思想方向,高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专业性决定了高职渗透教育的基本途径,高职管理要有规范性、专业性,即依照高等教育规律与办学章程来开展教育实践,通过专业建设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培育德行兼备的人才。

民主性决定了高职渗透教育的基本方法,高职管理应体现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与最佳育人环境。

(二)高职服务工作的内容、特点及其德育功能
高职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校园建设维护、生活物资保障、服务规章制度、
后勤服务形象等。

首先,校园是建筑美、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的和谐统一,包含文化积淀和德育内涵。

高职校园环境提供了德育渗透的平台,可陶冶情操,培育校风、学风。

其次,校园生活物资保障在稳定学校生活和教学秩序、保持稳定局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体现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有效增强自制力等方面。

再次,后勤工作制度与学生品德行为规范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行为起到导向和规范作用。

同时,后勤岗位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堂与认识社会的窗口,后勤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劳动态度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高职服务工作的特点主要有服务性、繁杂性、辅助性。

其德育功能体现在:一是后勤服务人员主动热情的态度、敬业爱岗的精神都可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

二是繁杂的后勤工作要求较高的责任心、自觉性与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参与后勤实践可督促学生严谨自律。

三是后勤服务人员甘当配角与绿叶,其奉献精神是学生的学习标杆。

三、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实践
(一)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渗透教育的实践方法论
当代德育理论主张,学校德育要以生活德育超越知性德育(知化的德育内容与知化的德育实践)。

生活德育在运作方式上强调基于学校日常工作与生活,将学校自身的文化价值取向、教育氛围、朋辈关系、制度机制作为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互动因素,并赋予主体重要的德育意义。

就实践而言,正确处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主阵地与“学科专业中渗透德育”、高校管理服务工作中渗透教育的关系是关键。

就效果与接受度来说,生活德育的实践方式要优于知性德育。

生活德育理论将生活德育实践分为日常生活德育、制度与学习生活德育。

这正是高职管理服务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的着眼领域。

学校日常生活德育主要以师生交往、学校社群、校风校训、教育氛围为要素,主要靠天然情感与核心道德观念来调控。

制度与学习生活德育则以制度与其所含价值观为调控要素,使学校形成“秩序化的学习时空”。

其中的关键是对学校职能的理解。

如果视学校职能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那么选择“应试教育”类的制度理念造就的必然是与其相应的德育实践类别;如果视学校职能为“修心养性”,那么选择的制度理念又将是另一种风景。

此外,制度与学习生活德育还以教育内容与具体教学行为的反复作用为调控要素。

即学科德育功能与教师教学风格、人格力量、教学态度等德育默化力的关系紧密。

(二)高职管理服务工作中渗透教育的实践原则
1.全程引领。

要将渗透教育融于管理服务工作决策、协调及激励等各方面。

决策中定向渗透,使学校一切决策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协调中适时渗透,利用协调化解各类利益诉求和矛盾的时机,凝聚人心、感化师生;激励中针对心理需求渗透,遵循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励自主性,增强责任感。

2.内容匹配。

管理服务工作中的渗透教育要注意内容的分类匹配。

教学计划制订重在明确德育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管理鼓励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考核重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等。

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渗透教育重在创新形式与载体,抓好学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渗透教育重在树立良好服务形象,以敬业精神、良好态度和服务技能润物无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