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昌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4)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直接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基本内容:(1)口号:“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
(2)前期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狂人日记》鲁迅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3)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为新思潮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坚持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1)积极性:(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5、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以及原因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1)代表阶层不同。
高中历史第5单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素材新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的。
一部分经受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进步青年,接受了它,与工农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诚然,这时候,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
但没有这个开端,就没有以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推动国民党改组的决定性力量,新文化运动为国民党改组提供了大批的新生力量,这是后来的国民革命运动不可少的条件。
国民革命结束了军阀纷争的局面。
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开辟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找到了中西结合、创造新文化的途径,并在许多领域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为广大群众所乐于接受的白话新国语的形成,为社会进步、文化创造开出无数法门;新教育的诞生,为国育才有了可靠的基础;新文学的诞生,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精神食粮;新学术范式的建立,为活跃中国文化的生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大力提倡,为扫除愚昧与迷信,发展科学与技术,创造了思想前提;整理国故、翻译西书更是融汇中西文化的基础工作,其它如女子解放、女子教育、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生育制裁、家庭教育、慈幼事业等等的提倡,则是移风易俗、改造国家、提高人民素质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诸多方面的进步,皆蒙五四新文化运动之赐。
事实上,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造就了一整代新青年,他们服务于教育事业、卫生事业,以及各种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兢兢自守,辛勤奋斗,贡献自己的全部心力。
还有许许多多受过五四洗礼的青年,直接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在革命战争中,有的英勇牺牲了,有的用鲜血证明了他们的本色。
这些人,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优秀分子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代新青年从他们的导师那里所得到的教诲是: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个堂堂的人,必须承担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要把“小我”(个人)融于“大我”(社会),奉献于“大我”。
【推荐下载】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会为大家详细讲解知识点。
1.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
(1)共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
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1。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 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 新青年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
[史料]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 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 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A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 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3)阵地:《 新青年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
3.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 ……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 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 理念( )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
A
角度1 近代对儒家思想态度的变化 史料 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 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 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 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 ——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 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
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 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高中历史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执教者上海南汇中学历史组邵秀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概况;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2、通过史料阅读分析来理解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原因。
通过评价“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既传承又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小结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新旧思想在北京大学进行了激烈的交锋,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对封建主义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北大的了青年学生首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让我们铭记:一份《新青年》,一场新文化。
一批新青年,一个新时代。
四万万中国人将以崭新精神的面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六、作业布置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言文被白话文所替代,淡出汉语言的现代舞台。
可是,我们真的要彻底抛弃文言文吗?。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此拉开新文化运动了序幕。 1916年,第二期改称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辜鸿铭——一代怪才
“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 可不看辜鸿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后期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的先驱;高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接连 发表了《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和 《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同时还创办 了《每周评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二)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积极: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 肯定的偏向。
三、小 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学界泰斗,新文
化运动的先驱。早年 留学日本,曾加入孙 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参加辛亥革命。
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者,中国共产 党的创始人之一。
(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备课教案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备课教案一、引言近代中国曾经历了许多社会变革和思想改造,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次深刻的变革运动,它在思想、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并在备课教案中指导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这种影响。
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始于20世纪初期,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倡导民主、自由、科学、人道主义、女权主义等新思想,并以此反对旧文化、旧观念和封建传统。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也开始被引入到中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具体表现包括:1、康有为等一批早期思想家通过翻译和创作,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入中国。
他们的著作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反映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和推崇。
2、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社会主义者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鼓励中国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
他们试图通过彻底改造中国社会,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新文化运动对文化、思想和社会的批判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新文化运动拒绝封建主义的权威性和教条性,强调人民群众的自由和民主,这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相契合,因此也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1、加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如自由、民主、科学、人道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念契合,因此新文化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温床之一。
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促进了理论的传播和实践的发展。
2、引领中国革命的走向。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革命运动,其思想和实践活动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它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和推翻,揭示了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催生出革命的运动和意识形态。
3、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应用领域。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来源:51EDU2017-09-28本文导航1、首页2、重点突破3、同步练习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前期继“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之后另一波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现将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整理如下。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解析】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封建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
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激化矛盾。
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民主共和的观念不断深入,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在中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来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解析】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 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2011· 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 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 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呐喊
• (3)主要内容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 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 旗号。 •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 命的序幕。 • (4)性质: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 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及阶段
• (1)三大特征: •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救亡压倒启蒙) •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 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 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不断深化) • ③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5)意义
•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
2019华东师大版历史高三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精品教育.doc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亚娟一、背景:2019年正值胡适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网上开设了很多关于胡适的纪念馆,海内外大量民众在网上纪念馆凭吊这位伟大的人物,一些学生不解的问老师,胡适是谁?生活在现在的学生无从了解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辈的事迹,也就无从了解这些知识分子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掀起的思想巨浪给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带来的思想启迪、进而奋力抗争的历史,当然,更不能明白青年人身上的责任、使命,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对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了精心设计,主线以“时间树”的形式通过介绍胡适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副线则体现这些知识分子视唤醒民众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影响了大批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最终这些青年学生担负起了向旧势力、旧思想抗争的革命使命,从而为下一节课《五四运动》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1、大致知道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等内容及其意义。
2、初步掌握分析提取历史史料信息的能力。
3、理解辨证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的方法。
4、感悟社会转型交替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艰辛以及思想启蒙引领的作用及青年人的历史使命。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社会现实背景的辨证关系难点:思想引领在社会前进中的作用四、教学过程:环节1:演示大陆、台湾两地网上胡适纪念馆的页面,提问:胡适是谁?他对一百年前的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致大陆、台湾两岸同胞如此敬重怀念他?设计意图:由学生关注的网络导入,教学设计从学情出发,激发学生更多兴趣和思考。
环节2:以“时间树”的形式,介绍胡适出生、求学国外到他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教授这段时间的经历,引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设计意图:以介绍胡适经历,回顾经过了辛亥革命的中国,政治上依然危机重重、文化上陷入尊孔复古的迷失、但经济上又有进一步摧毁封建势力的诉求,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助于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体现本课承上的教材地位。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 刍议》提出用 白话文 取代 文言文。 ⑵陈独秀:发《文学革命论》 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 新文学。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前期: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后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宣传马克思主义
史料: 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 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 的精神。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 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前期)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 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儒家传统思想 孔子 157 2 3 孟子 民主共和 孙中山 61 17
表2:1924年北京大学 “最 崇拜的人物”问卷统计表
序号 1 2 被崇拜者 孙中山 民主共和 陈独秀 票数 473 173
思考: 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
材料1 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材料2
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 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中国近代史专家 李时岳
2、局限:(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偏向; (2)倡导者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 (3)没有提出反帝。 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辜鸿铭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科学是社会 ⑴陈独秀: 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⑵李大钊:妄想复辟的人 是国家公敌;批判 思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尊孔复古 潮。 三纲五常 完全 ⑴陈独秀: 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 的原则。 ⑵鲁 迅:在《狂人日记 》 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高二历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澳门金沙城网址 (三)父亲的——家
父亲参加革命后,修养了一身党性、原则性;陶冶了吃苦耐劳、拼搏奉献、大公无私革命者的情操,以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对照。听父亲讲过:我的伯父被小日本儿抓去修工事,伯父不认从, 就跟小日本儿拧上了劲儿,被小日本的刺刀挑死了!父亲恨日本鬼子,又想自己的亲哥,通过党组织才把伯父的尸体拉回家。父亲带着满腔仇恨,痛哭失声地把伯父用苇席卷裹着埋了。那年,伯父还是 个未成家的单身。
由于父亲投身于抗日活动,我们家算是个“不挂牌儿”的抗属。解放后,党和政府给了我们一点儿物资上的补偿,以表示对抗属的照顾,或者叫作心情上的安慰吧。
我父亲“接受”了。这是他头一次接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政府给的补偿是:三根盖房的木柁;数根檩条(即:盖四间房的木料)。
可是,把木料一拉进村儿,木料就根本没进我家的门,——父亲却把这些木料全捐给了村里,盖了我村第一所小学校。
高二历册第三课知识点北师大版: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精心整理 一座激情四射的大学(中心) 一段激情燃识点北师大版: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本原 因)(在政治上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 政治方面: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方面:①在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封建统治,使民主、自由、平 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②袁世凯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面对社会出现倒退的现实,当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辛亥革 命中革命派可以在一夜之间将封建帝制*,但人们头脑中的封建观念 确不是马上就能改变的。而思想的保守观念的落后,真正的民主共和 国又怎能建立起呢?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格,于是,一场宣传新 思想,批判旧思想的运动开始了。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激情 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 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技能:从背景、内容和发展深度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过程与方法(1)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发展阶段等。
(2)阅读鉴赏:选读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的典范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抨击旧封建和旧文学,有力的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更多的进步人士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打破封建守旧思想的精神枷锁,挺身而出,大声疾呼。
这种对国家对社会勇担重任的责任心和使命观使得后人推崇。
新一代要确立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民主精神和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恰当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倾向。
三、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情况如何?由学生回答,老师完善。
(1)社会: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变革包括剪辫子、易服饰、改称谓、变礼仪和倡女权等,这次变革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2)政局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果,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也证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逐步深入民心,独裁专制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有其内外原因(内因是小农经济为军阀生存提供物质条件,外因是帝国主义来华争夺利益培植代理人为军阀混战提供政治支持),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北洋军阀的混战使国家陷于分裂和动乱,成为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动荡的政局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思想文化层面拷问,掀起了一场动天地、泣鬼神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那么,这场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呢?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3、思想文化方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
(袁世凯“尊孔复古”的目的是为称帝找理论依据和做舆论准备)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
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4、社会现状方面:民国初年的社会现状(袁世凯的独裁称帝、军阀混战)与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希望形成巨大的落差。
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而令人沮丧的社会现状加速了它的爆发。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与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于1917年初迁至北京。
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人说: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盲从、迷信。
(思想革命)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主张用民主来反对专制独裁,用科学来破除盲从和迷信,将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尺度。
民主与科学都是西方的舶来品。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2、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改良中国文学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
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胡适的这篇文章首倡白话文。
他对学生打比方说:你们用古文说,对不起我完成不了任务。
结果学生用了一大串文字说,可他却用了 4个字就搞定了。
胡适在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八大主张:一曰:需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需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2)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
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
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
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关于科学,陈独秀认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遗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
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
陈独秀还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
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蔡元培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
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
他聘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
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
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
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4)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充分表现了新文学的生命力。
小说片断(十二):“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七、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革命)1、十月革命前: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人零星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虽然了解有限,但为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以后的系统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十月革命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出现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其中李大钊做出杰出的贡献。
(1)1918年,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在中国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宣传俄国革命。
(2)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八、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1、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九、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
它有伟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1、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4、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
十、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