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技能:从背景、内容和发展深度理解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归纳整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发展阶段等。

(2)阅读鉴赏:选读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的典范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和科学,抨击旧封建和旧文学,有力的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更多的进步人士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打破封建守旧思想的精神枷锁,挺身而出,大声疾呼。这种对国家对社会勇担重任的责任心和使命观使得后人推崇。新一代要确立积极进取、敢于创新的民主精神和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恰当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倾向。

三、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情况如何?由学生回答,老师完善。

(1)社会: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变革包括剪辫子、易服饰、改称谓、变礼仪和倡女权等,这次变革是思想道德观念的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缩影,也是近代中国走向世界、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2)政局

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结果,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也证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逐步深入民心,独裁专制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有其内外原因(内因是小农经济为军阀生存提供物质条件,外因是帝国主义来华争夺利益培植代理人为军阀混战提供政治支持),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北洋军阀的混战使国家陷于分裂和动乱,成为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动荡的政局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从思想文化层面拷问,掀起了一场动天地、泣鬼神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那么,这场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呢?

1、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2、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等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直接原因)。(袁世凯“尊孔复古”的目的是为称帝找理论依据和做舆论准备)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4、社会现状方面:民国初年的社会现状(袁世凯的独裁称帝、军阀混战)与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希望形成巨大的落差。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而令人沮丧的社会现状加速了它的爆发。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与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于1917年初迁至北京。

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

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有人说: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盲从、迷信。(思想革命)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主张用民主来反对专制独裁,用科学来破除盲从和迷信,将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尺度。民主与科学都是西方的舶来品。

“德先生”指的是“Democracy”(民主),“赛先生”指的是“Science”(科学)。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树立,使中国许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2、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1)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改良中国文学

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

胡适的这篇文章首倡白话文。他对学生打比方说:你们用古文说,对不起我完成不了任务。结果学生用了一大串文字说,可他却用了 4个字就搞定了。

胡适在文章中提出了著名的八大主张:

一曰:需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需讲求文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