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被害预防解析

合集下载

预防被害工作总结

预防被害工作总结

预防被害工作总结
在现代社会中,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人们时常会听到被害的消息。

因此,预防被害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被害工作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人应该关注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预防被害的工作方法。

首先,加强安全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随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

只有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被害。

其次,加强安全防范。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比如,在家中安装防盗门窗,使用安全锁具;在外出时,要注意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并妥善保管;在网络使用中,要加强密码保护,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只有加强安全防范,才能有效地预防被害。

最后,加强法律意识。

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知晓如何保护自己。

遇到犯罪行为时,要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只有加强法律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被害。

总之,预防被害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全和和谐。

13 被害预防

13 被害预防

Page 24
妈妈教给女儿的秘密:“二龙戏珠”: 第一招,坏蛋一扑过来的时候,让他越近越好,, 越近力量越大。坏蛋一下扑过来,你马上往后退一 步,抓一把土,在地上抓一把土,一下扬到他的眼 上; 第二招,抠他的眼睛; 第三招,用膝盖顶他的档部。
Page 25
4、寻求科技手段支持,加强技术防范力量。
家庭、单位滥用权利(力)都会激化矛盾,招致被害。
④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越轨
非法或不当的商业活动、性行为,赌博、卖淫、嫖娼、吸毒 等越轨,违法乱纪行为会为各种类型的犯罪制造机会和条件, 增加自身陷于危险和紧张境地的可能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ge 16
3、进行防害技能训练,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术
被害预防需要防范意识,更需要防范技能。 掌握犯罪多发生的时间或空间规律, 尽量避免该条件下的 单身活动(如夜间、地下停车场、城市死角等); 掌握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方法(如贵重财产的妥善保存、报 警求助的方法、安全器材的使用等);
1、加大被害预防宣传,增强公众预防被害意识
①对预防犯罪的一般性知识进行宣传,告知人们基本的预防措施。
(当前未成年学生遭受性侵犯,对于未成年人的被害预防,家长、学校、幼儿园教师 都可以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告诉孩子这样的知识,比如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 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别人可以碰的,哪些是不可以碰的。比如握握手是可以的,别人把 手伸进你的衣服里触摸某些部位就不可以。也可以由公安人员对未成年学生进行被害 前保护和预防教育,传授相关预防知识和技巧。)
Page 8
三、被害预防的实施
(一)被害前预防 (二)被害中预防 (三)被害后预防
Page 9
(一)被害前预防
被害前预防,是指在被害发生之前对被害加以提前 防范的一种被害预防形式。

被害预防

被害预防

被害预防作者:付晓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06期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从犯罪人的角度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忽视了被害人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重要作用。

被害预防是社会和个体为免遭犯罪侵害、防止被害现象产生而采取的一切阻遏、减少被害可能性的对策总和。

被害预防分为被害前、被害中以及被害后预防,必须把被害预防和犯罪预防结合起来,才能有效遏制日益增长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被害人被害预防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2-088-02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研究是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永久性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了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趋势,已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历来人们多以犯罪人为中心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预防,然而犯罪是由犯罪人、被害人和犯罪行为三个要素构成的,任何犯罪总是致罪因素与受害因素错综交织的互动结果。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预防犯罪应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庞大工程。

如果只从犯罪人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和对策,至少从理论上是不完整的。

正因如此,人们从犯罪被害人的角度提出了犯罪被害预防。

一、未成年人被害预防的必要性所谓被害预防,就是指社会和个体为免遭犯罪侵害、防止被害现象产生而采取的一切阻遏、减少被害可能性的对策总和。

①被害预防主要是针对被害人和潜在被害人而言的。

它强调潜在被害人和实际的被害人自觉发现和消除自身存在的、容易招致犯罪害的各种因素,以防止自己被害或再度被害,从而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被害预防和犯罪预防总体目标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犯罪与犯罪被害发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被害人被害因素促使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美国犯罪学家汉斯·冯·亨梯认为:“犯罪者和被害者的相互关系是互补的合作者,只认为犯罪者是积极的主体,被害者是消极的客体,还不能说明他们之间存在的实际相互关系,因为在被害者被害时也存在着一种积极因素。

论犯罪行为构成要素与被害预防

论犯罪行为构成要素与被害预防

论犯罪行为构成要素与被害预防前言犯罪行为是刑事案件构成要素的核心。

对其行为的构成要素进行全面地认识、分析,有助于拓宽侦查思路,避免被害人进行二次伤害。

不同刑事案件有不同犯罪形态。

从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出发,可以更好地发现有关犯罪的线索和收集有关犯罪证据,甚至抓获犯罪嫌疑人。

本文的方向就是通过对犯罪行为构成要素的说明,阐明其对于被害预防的重要性和方法论。

1.犯罪行为构成要素犯罪行为是构成要素中最核心的内容。

犯罪行为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与案件有关的行为。

它是区分犯罪案件与非犯罪案件的基本要素,也是确定立案侦查的事实依据,没有确定的犯罪行为就不能构成刑事案件。

每一起刑事案件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犯罪时间、犯罪空间、犯罪主体、犯罪对象、犯罪工具、犯罪行为六个方面。

尽管刑事案件各不相同,但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过程的结构基本相同,任何故意犯罪的刑事案件,都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动机的推动下,为达到犯罪目的,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利用一定工具、手段,作用于被侵害对象而形成。

这一过程包含了犯罪嫌疑人的相关犯罪行为。

不同的犯罪嫌疑人,不同的案件,不同的时期等都会对犯罪行为产生影响,导致存在多种相关的犯罪行为,而这些相关的犯罪行为所包含的诸多的犯罪信息,是侦查破案,分析案情的主要依据。

1.1犯罪时间犯罪学中的犯罪时间既是指从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角度来研究,犯罪行为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分布表现,并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特征。

只有掌握了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规律和特点,才能从时间因素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的发生和被害预防。

具体的犯罪时间包括:一,犯罪人具体发生犯罪行为的日期。

二,犯罪人在实施完整犯罪过程的不同时态,即时间的不同状态以及时长。

1.2犯罪空间犯罪空间是指犯罪行为发生的处所和范围。

狭义的可以理解为被害现场,但是广义的就包括很多,例如:犯罪准备场所、犯罪实施场所、犯罪转移场所等等。

因为犯罪行为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分布表现,并具有某种规律性。

军队常见案件事故被害预防措施

军队常见案件事故被害预防措施

军队常见案件事故被害预防措施传统的安全事故防范对策,一般比较注重对于犯罪人或潜在犯罪人一方和事故行为人及发生事故的物质危险因素方面进行防范,而忽视了案件事故被害人及其被害预防的作用,因而,在案件事故防范中所采取的措施日渐暴露出了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我们这里提出的被害预防,是指为消除易遭犯罪侵害和事故危害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以避免案件事故造成人员被害和物质损害所作出的各种积极防范性努力和措施的总和。

它是案件事故防范对策体系中与案件事故预防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另一个途径,或者是案件事故预防的一个补充,案件事故被害预防的措施越成功,则案件事故预防的效果越明显,反之亦然;二者的对应性同时也决定了双方在整个案件事故防范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地位。

军队常见案件事故被害预防的作用案件事故被害预防概念的提出,是分析研究军队案件事故范工作经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

被害预防措施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一、防范对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案件事故防范体系中,案件事故被害预防和案件事故预防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方面、两条途径。

案件预防主要是针对作案人或潜在作案人一方的防范,致力于减少和消除产生犯罪的各种原因和条件;事故预防则主要是针对案件事故责任人或潜在的物质危险因素一方的防范,致力于消除责任人行为上的过失和激发事故隐患条件。

然而,事实证明,单单依靠案件事故预防这一途径,并不能完全实现防止和减少案件事故发生的目标,因为在很多情景下,有些犯罪案件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被害人或损害对象一方诱发、促成的,有些被害也往往是被害人自行招致而来的。

事实同样证明,案件事故与案件事故被害是成正比的,案件事故越少则被害也就越少,如果能从被害一方有效地防止被害,也就能有效地遏制案件事故的发生,或最大可能的减少案件事故的危害程度。

所以,要实现减少和防止案件事故的防范目标,就必须把案件事故被害预防和案件事故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双轨并进。

被害预防的正确定位

被害预防的正确定位

被害预防的正确定位作者:苏奇昊来源:《理论观察》2021年第03期关键词:犯罪预防;被害预防;犯罪场中圖分类号:DF7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3 — 0110 — 04河南空姐滴滴遇害案之中,从23点53分被害人上车之后,至0点25分许罪犯将车停至荒地之中对被害人进行加害之间,短短的30分钟不到的时间,被害人实际上已经无法摆脱现实中的犯罪场,从空间上来说封闭的汽车是犯罪人实施侵害的绝佳场所,而时间上时至凌晨犯罪人将汽车开至荒地被害人已经基本上无施救的可能,从犯罪人本身的角度看,其之前就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表露了因负债累累希望自杀的愿望,其在最后的时间中,希望通过杀害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来满足自身变态心理,而最后的被害人角度,女性本身就已经使其处于力量上的弱势,综合来看被害人在这30分钟不到时间之内即便在发现情况不对之时就即可求救,也很难说可以及时获得救援,有学者从本案中总结出的内容是潜在的被害人应当避免进入犯罪场;避免成为潜在的猎物;甚至在被害过程中和犯罪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周旋。

〔1〕试想一个正常的视角,一位接近半夜刚刚到达机场的女子,打上一辆滴滴回家,被害人这一行为不仅没有过错甚至可以说是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因为她选择通过汽车直接回家避免了独自在室外行走的风险。

从被害预防的角度来解释本案,笔者认为是苍白无力的,从正面对犯罪人的控制与预防才是正确的思路,从2015年滴滴汽车出台身份绑定以及急救电话绑定等措施之后,滴滴汽车运营下的犯罪行为迅速下降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要求被害人在被害过程中和犯罪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加匪夷所思,这促使笔者反思被害预防在犯罪预防中的地位问题,以被害预防代替正面的犯罪人控制作为犯罪预防的核心是否合理?被害预防论者给被害预防的定义是“被害预防是从被害人角度研究和实施防止犯罪侵害的自我防范举措;而预防犯罪是根据犯罪原因和规律,探索犯罪诱发因素与制约因素的互动关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并实施恰当的对策,防止和减少犯罪的系统工程。

犯罪预防介绍

犯罪预防介绍

犯罪预防的经济效益
犯罪预防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5
随着社会发展,犯罪手法和类型日益多样化,犯罪预防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复杂化
难以预测性
社会观念淡薄
犯罪行为的预测和预防难度较大,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及时干预。
部分社会成员对犯罪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意识和防范意识。
03
犯罪预防面临的挑战
维护法律秩序
有效的犯罪预防可以降低犯罪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促进社会发展
古代犯罪预防
近代犯罪预防
现代犯罪预防
犯罪预防的历史与发展
犯罪预防的理论基础
02
犯罪学理论
犯罪学理论主要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犯罪现象的起源、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犯罪学理论为犯罪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为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案例一:社区参与的犯罪预防项目
总结词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犯罪预防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犯罪热点和趋势,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智能安防系统,提高治安管理效率。
案例二:科技手段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实施综合性犯罪预防计划。
详细描述
02
01
随着科技的发展,犯罪预防将更加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预测。
技术手段升级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将共同参与犯罪预防,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社会共建
犯罪预防工作将逐渐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
法治化规范化

被害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思路

被害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新思路
一 。
系是互 补 的合 作者 只 认 为犯罪者是 积 极的主 体 被害者是 消极的客
年 司法 部 研 究所调 查显示 犯 罪被害人 中


,

体 还 不 能说 明他们之间存在的实际相 互 关系 因 为在被害者被害时
也 存在着 一 种积 极因 素 被害者造就 犯 罪 为被害 者 具 有 八 个 方 面 的 被 害 因 素


,
,
以 「 占所 有 被害人 的 的

未 成年被 害人的被害体验或被害 经
,
”。
美犯 罪 学家斯帕克斯认

历 往 往使他 们 产 生 不公 正 感 以及 对 法律规 范 的 不 当态度 从 而使他们 在社会化或 再 社会化的 过 程 卜 向反 社会 化 方向逆 转或深 化 即 产 生 或强化了 加害 怠 识 美国犯 罪学家辛格研 究发现 在未成 年时成为被 害 人 在 很 大 程度 上 惫 味 在 成 年 后 成 为犯 罪 人 犯 罪 行为 的 被害 人 比 非被害人 更多地犯 有暴力行为 即被害经历 是严 重 的人 身攻 击行为的 最 佳 预报 因子


的 被害人 自 发现和 消 除自身存在的 容易招 致犯 罪害 的各 种 因 素 觉 以 防止 自 己 被害 或 再度被害 从而 达 到减少犯 罪 的
, ,
指 的是 被害人 在 合 法权 益 受 到犯 罪 行 为俊害 后 在 不 良 理 的支 配 和 心 其他 因 素的推动 卜所导致的 被害人的逆 向变 化 亦 即从被害 向 害人 方 向的转化 耶 鲁大学社会学家赖斯
, ,
未成 年人犯罪被害人被害因 素促使 了未成 年人犯罪的发 冯 亨梯认 为

人 与犯罪具有 同质性

浅析被害预防之防范意识

浅析被害预防之防范意识

浅析被害预防之防范意识作者:顾帅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8期摘要目前,针对严峻的治安形势,犯罪学研究的视角已经从单纯的犯罪预防向被害预防转变。

被害预防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更加强调被害人自身的因素在预防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其中又以被害人的防范意识作为根本,防范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和被害的几率有关,通过宣传、教育、警示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从而避免成为受害者,最终达到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目的。

关键词治安犯罪预防防范意识作者简介:顾帅,山东省任城监狱三监区。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3-267-02一、被害预防的概念被害预防是现代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如何提高公众防范意识的研究,又是被害预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般的预防理论是基于原有的犯罪预防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目前,许多刑事案件频发,其中经济犯罪和财产被侵害的犯罪比较多。

一些严重暴力的犯罪案件也偶有发生,诸如爆炸、强奸、杀人、绑架等案件。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以网络为依托的网络案件也与日俱增,其中网络赌博和网络色情为典型案件,还有一些黑社会恶性犯罪、未成年犯罪、毒品流窜等还严重危害着社会并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特别是社会结构中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矛盾,新的社会问题还不断出现,对人民的思想和价值观不断造成冲击从而产生许多的价值冲突,导致社会治安问题必然增多。

那么针对如此严峻的治安形势,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免受犯罪的侵害便成为当前犯罪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受害人这个概念,者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分子在犯罪时候选择的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目标,我们也可以称它为承受客体。

犯罪行为的力度越大,它被侵害的程度就越深。

一般来说,按照我国法律,凡受到法律保护而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各种社会关系都是被害者,也就说被害客体。

其中有人、财、物、事等,因此我们如果对那些有可能成为被侵害目标的人群也就是承受客体进行各种保护,者都可以说是被害预防。

被害预防

被害预防

平安数字十二:犯罪月历
1月警示:一月本是绿色月,外出乘车 防扒盗;节日外出带好娃,预防诈骗要 警觉。
2月警示:二月新春较平安,年前早把 欠债还;庙会灯节少向前,儿孙不叫离 身边。
3月警示:春暖花开三月三,防止火灾 记心间;春雷一响害虫醒,各类案件向 上翻。
4~7月警示:初夏外出保平安,各类案 件往上蹿;老板谨防抢与骗,女孩警惕 色与奸。
绿色时间段叫做相对平安时间段:凌晨1点到 早晨6点。这个时间段整体的案件下降。当然, 平安是相对的,这个时间段易发生恶性案件和 入室盗窃案。
空间 犯罪的地点转换到了上学的路上、教室里,甚
至在家里、小区门口,很多盗窃、抢劫、强奸、 打闷棍就常发生在这些你认为是安全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应该提高警惕。 建议到家门口掏钥匙时应该四周看看,确定没 有人尾随再开门,独自在家时应该把门窗关好。
贼十看: 1.看:电表水表转动 2.看:物业打分排名 3.看:破窗 4.看:报纸与牛奶 5.看:门口灰土 6.看:老式防盗门 7.看:小区保安 8.看:小区照明 9.看:女人衣裤 10.看:空调栅栏
根据十看,公众可采用相应的对策: 1、电表水表加锁。 2、选房时注意小区物业排名,重视软环境。 3、周末擦玻璃。 4、岀差嘱托邻居帮收报纸与牛奶。 5、勤擦门把。 6、更换新式一面铁板的防盗门。 7、重视小区保安的教育,保安要多巡逻。 8、小区车库加强照明。 9、借爸爸的大背心晒在阳台上。 10、购房时注意新楼上的空调栅栏,有空调栅栏的房子窗
危险氛围:男孩、女孩独处一室不要超过30分钟 一用就灵的技能:女孩出门不要带贵重的首饰和物品,以
防先劫财后劫色
女孩子外出千万不要戴什么金银首饰,外出的时间也要 和父母说清楚,特别是中小学生,如果你晚上七点想出 去,你就要告诉妈妈你八点能回来,如果八点回不来, 让爸爸妈妈给哪个同学家打电话找你,这都是很重要的。

《犯罪学》第十二章犯罪的社会预防(2024)

《犯罪学》第十二章犯罪的社会预防(2024)

社会监督理论
认为社会对个体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可 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2024/1/30
10
03
犯罪社会预防的实践措施
2024/1/30
11
社会环境改善
经济发展
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减少贫 困和失业,降低因经济压力而犯
罪的风险。
文化引导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
化氛围。
社区警务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发挥社区在犯罪预防中的积极作用。
2024/1/30
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参与犯罪预防工作,提高公众的安全国际警务合作
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活动。
信息共享与交流
建立国际犯罪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提高各国对犯罪活动 的应对能力。
联合行动与演练
定义
犯罪社会预防是指通过社会整体 力量,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消 除或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保障 社会安全和秩序。
目的
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促进 社会稳定和发展。
4
犯罪社会预防的重要性
01
02
03
社会安全保障
有效的社会预防措施可以 减少犯罪的发生,保障公 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
2024/1/30
社会秩序维护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1
通过预防犯罪,可以维护 社会的正常秩序,减少社 会混乱和不安定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
犯罪现象的存在会严重影 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 预防犯罪可以促进社会的 繁荣和进步。
5
犯罪社会预防的体系
法律制度
社会教育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对犯罪行为进行严 格的惩罚和制裁,形成威慑力。

浅议预防犯罪之被害预防

浅议预防犯罪之被害预防

浅议预防犯罪之被害预防作者:张怡伟来源:《活力》2010年第12期[关键词]犯罪;被害;预防受历史条件的局限,人类无法根除犯罪,只能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犯罪。

多数犯罪中同时存在犯罪人和被害人,仅从此方面看预防犯罪就包含了预防人犯罪和人被害。

后者又称被害预防,是预防体系下的组成部分,对减少和预防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一、犯罪预防的认识(一)犯罪预防的概念和内容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国家和阶级共生共灭,在现有的历史条件下要消灭犯罪,即社会要达到一种无阶级状态的可能几乎为零。

所以,无论是刑事法学、犯罪学还是监狱学的本质的目标和存在价值都在于:预防犯罪,也称犯罪预防,即减少犯罪率,将这种特殊行为对社会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二)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的关系犯罪预防的理论研究已有了悠久的历史,仅从“人”的角度来说,传统学说以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为中心,往往忽视了犯罪的另一重要因素——被害人。

自20世纪40年代,对被害人的研究逐渐向专门化发展。

以被害人为视角研究犯罪预防,称为被害预防,主要指潜在被害人及已然被害人从被害现象发生的危险性、倾向性趋势状况出发,为避免被害原因出现,防止和减少初次被害或继续被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形成的有效保护机制的过程。

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二者的关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二者预防的总体目标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两者都是为了有效防止和减少犯罪与犯罪被害发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

广义的犯罪预防,包含着犯罪被害预防。

以往,由于人们强调犯罪预防,犯罪被害人学尚未创立,所以犯罪被害预防曾被忽略,在预防体系中也没有占重要地位。

实际上,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犯罪被害预防在犯罪预防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

其次,二者也存在着差别。

犯罪被害预防侧重对潜在犯罪被害人、已然性犯罪被害人进行研究;犯罪预防则是对重复性犯罪人、重新犯罪人的犯罪倾向性及其行为进行预防,这反映二者的着眼点不同。

二者的直接目的、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手段也不同。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十三章 毒品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学教程》第十三章  毒品犯罪心理分析



(二)安抚功能 对罪犯适用和执行刑罚,使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 安抚被害人的心灵痛苦,满足他们复仇欲望,避免 私人报复行为,预防因此而导致的新的犯罪。
五、对刑罚一般预防功能局限性的分析


潜在犯罪人指虽未实施犯罪行为,但具有犯罪倾向 的人。 (一)一般预防对潜在犯罪人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不了解刑法规定又未耳闻目睹他人犯罪被定 罪被执行情况的人,刑罚难以起到警告和威慑作用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防概述

犯罪心理预防:指通过给与行为人的心理以某些影响以达 到预防其发生犯罪行为的目的。换言之,犯罪心理预防就 是通过消除行为人的犯罪心理结构或阻抑行为人形成犯罪 心理结构,以达到预防行为人发生犯罪行为的目的。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个体的健全人格 (二)犯罪心理预防是通过教育对个体健全人格施加影响 (三)心理预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 (四)心理预防是一种积极预防,它面向所有社会成员



心理调节功能,是指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的自 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个体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控 制机制,心态从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并由此 使自己在心理、生理、精神和行为达到和谐的状 态。 在实际生活中,自我调控机制指引着个体在具体 社会情境之中的具体反应方式和大致行为方向:
一是发动作用,即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努力 克服困难,调动自己的全部能力进行活动; 二是制止作用,即抑制和克制自己不合理的 需求、消极的情绪,以及这种情绪的意外爆发和 不当行为。

二、刑罚适用中的不公正对预防效果的影响

刑罚适用中公正地对待被惩罚者,是使被惩罚者及 其他公民对犯罪产生羞耻感的基本条件,而对羞耻 感的认识程度又决定着刑罚的威慑和预防效果。刑 罚适用中公正的对待所有公民可能比增加刑罚惩罚 更能减少犯罪。 (一)刑罚执行的及时性对预防效果的影响 刑罚的裁断、执行与犯罪行为的实施和完成之间的 时间间隔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越短越好。 司法实践也表明,犯罪行为被侦破揭露的时间长短 直接影响着刑罚与犯罪之间的关联性,并且这种联 系能否在公众的心中得以确立和巩固也会进而影响 刑罚的效力。

“杀手13”病毒

“杀手13”病毒

专区提醒
为避免遭受损失,众网友应尽快升级自己的杀毒软件,瑞星杀毒软件15.09以上的版本能自动截获并清除此 病毒。
分析报告
欺骗性 驻留系统
传播 反病毒软件
发作
降低系统安全
其他信息
病毒程序的图标为windows浏览器的图标,有很大迷惑性。
它将自己复制到系统目录及回收站目录文件名为Killonce.exe %WINDOWS%\killonce.exe是病毒,驻留系统 %WINDOWS%\Rundll32.exe是病毒,替换系统文件 %RECYCLED%\killonce.exe是病毒,隐藏到回收站 在注册表中添加以下键: 1) HKCR\txtfile\shell\open\command\ : %WINDOWS%\KillOnce.exe %1 用户打开txt文件时,会激活病毒。 2)HKCR\exefile\shell\open\command\ : %WINDOWS%\KILLONCE.EXE "%1" %* HKLM\software\classes\exefile\shell\open\command\ :
(3)如果中毒后用户运行regedit.exe,msconfig.exe等工具时,会出现标题为:“非法用户”,内容为:你 无权执行该文件”的提示框。如果出现此信息,则说明中了“杀手13”病毒。
(4)如果“我的文档”目录中存在*.doc文件,病毒则会将把自己复制到该目录,命名为:RICHED20.DLL、 SHDOCVW.DLL。可以直接将这两个病毒文件删除。
如果系统时间是12月13日,则在C:\AUTOEXEC.BAT中写入 “ DELTREE /Y C:\*.*”,当系统再次启动时,C盘上的所有文件将被删除。

论被害人与被害预防

论被害人与被害预防

论被害人与被害预防【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人际互动的加剧,摩擦纠纷的增多,犯罪结构日趋复杂,如果仅仅从犯罪现象和犯罪人的本位研究中得出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

本文认为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消极因素,往往因其自身的固有特征以及在特定场合的冲突反应而成为犯罪的积极因素。

因此,研究被害人的特性以及被害与加害的互动模式,有利于简单化犯罪结构,预防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被害人;被害与加害的互动;被害预防一、被害人的概念以及特征(一)被害人的概念被害人,英文表示为victim,对于它的概念,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为他人利益或感情而被牺牲者”;“因为某种行为而败于事实或因偶然事件之结果而忍受着”等。

本文所说的被害人是指身体、财产、生命等权益遭受犯罪或其他社会越轨行为侵害的危害结果的承担者。

(二)被害人的特征1.被害性所谓被害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和自然条件下,由被害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条件所构成的,足以使其受害的内在倾向性。

(1)被害人的柔弱恐惧心理。

犯罪学的研究表明,当被害人遇到危险时,心理状态与直接反应往往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起到了诱发、加剧或者抑制等作用。

比如说,当犯罪人遇到了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对手往往会收敛自己的行为甚至放弃自己的犯罪行为;而当遇到了软弱胆小、消极畏惧的加害对象则会强化犯罪人的犯罪动机甚至会突破其动机,造成本人都难以预料的结局。

(2)被害人的自然状态。

在被害人的身上,存在着一些被害性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作为一种群体,其本身具有的特性使它更容易受害,如妇女、儿童、老年人等。

相对男性来说,妇女一般在家里的时间较长,且作为女性自身的柔弱与胆小,在入室抢劫和抢夺罪方面受害率较高;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儿童无论外在的机能还是内在的心理,都较弱,因此,其抵抗能力处于非常弱的地位,更容易遭到迫害;而相对于青年人而言,老人的行动与思维都较迟钝,使得犯罪更容易得手。

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构建研究陈军【摘要】Stability and order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a harmonious campus,and the preconditi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The systematic college student victimization preventing system which we must establish should base on the crime prediction mechanism and the victims'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focus on the mechanism of prevention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victimization, while the victims assistance mechanism can offer guarantee for the system. Universities ar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here talents are trained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s are carried out. They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to supervise and protect the students' safety.Universities are the principal participants and can not be replac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ent victimization preventing system.%安定有序是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条件。

0预 防 被 害

0预 防 被 害

课后作业
认真学习领会这两周的学习内 容(将会把相关的主要内容张贴于 教室内),且针对相应案例认真思 考,然后根据自己的领会写一篇感 想,谈谈自己的收获,字数500字 想,谈谈自己的收获,字数500字 左右。

谢 !
A、由于生理与心理尚未成熟,易被伺机 作案的人加以利用; B、不能正确处理生活中面临的不幸与挫 折,往往初遭伤害后选择屈从、顺从甚至与 犯罪人同流合污; C、常处于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的状态---往 、常处于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的状态---往 往在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上暴露出易 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弱点。
2、被害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被害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对诈骗如何进行自我 保护? 保护?
A、不为不正当的利益所诱惑,切忌贪小便 宜 B、头脑要复杂一些,凡事要细心,不要感 情用事。 C、对过于主动自夸自己“本事”或“能耐” 、对过于主动自夸自己“本事” 能耐” 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 的人,或者过于热情地希望“帮助”你解决困难 的人,要特别注意。 D、为防自己的亲人被诈骗,我们在存电话号 码时尽量不要直接存入自己亲人的称呼,再如我 们的手机掉了应该及时通知亲人
A、了解具体被害预防知识不够; B、不能抓住最好的防范时机; C、难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缺乏 应对技能和手段。
3、被害后存在的问题: 被害后存在的问题:
A、不积极主动地向司法机构报案, 以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B、不接受援助机构的援助,不能 从受害后不正常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中 解脱出来; C、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为自己服务。
总之,一旦发生这类事情,必须稳 住神,不慌乱,相信自己能对付,在对 付中要灵活胆大。要运用平时所学到的 知识与犯罪分子周旋,千万不要不分时 机硬顶、硬抗,落得既被痛打财物也被 抢,而要为自己创造最有利的逃脱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5
(二)易被害空间
指被害人或潜在被害人容易受到犯罪侵害的 地点。易被害空间因犯罪种类的不同而有 变化。 台湾的资料显示,与财产有关的犯罪被害, 发生于市街商店较多,而住宅地区发生的 犯罪被害则与人身侵害有关的犯罪为多。 研究表明:杀人案、强奸案主要发生在民宅、 建筑工地、野外;诈骗案多发生在民宅、 商业街;抢劫案多发在野外、街道、居民 小区、流动人口聚集区;盗窃案多发在居 民住宅和商业场所。
②传媒经常进行有关预防被害的宣传,对一些被害突出的问题进 行重点讲授; ③对于预防犯罪的技巧进行传授
如不给陌生人开门、装保险锁、贵重物品不落在车上,锁好车门后要查看(汽车干 扰器能让所有车锁失灵)等。
Page 12
案例
台北县政府警察局长林国栋14日中午与台北县长周锡玮 共同主持记者会,欢迎县民参与17日在新庄运动公园举办的 “第一届北县警察局犯罪预防体验倡导园游会”,借由趣味 体验活动,让民众深入了解反诈骗及犯罪预防的常识。 为了强调反诈骗的重要性,林国栋还以亲身经历提醒民 众。他表示,两个星期前,他的太太就接到自称是银行行员 电话,指她的金融卡遭冒用,假行员清楚说出她的个人资料, 还热心帮她报案。林国栋一听就说这是诈骗电话,要她不要 理睬后续电话,果然,假行员又打来并称已报案,要把报案 三联单寄给她,她就回说常外出买菜,没人收信,要其把信 寄到板桥市府中路32号给她老公收。对方问收件人是谁?她 就告知是警察局长林国栋,对方一听就迅速挂掉电话,后续 也未再接到类似电话。 林国栋表示,诈骗集团是智能型犯罪,民众接到电话不 要意图斗智,最后却仍可能受害,最好就是拨打反诈骗电话 查询。
居住在犯罪多发区也易遭被害。 职业
Page 4
案例

2010年7月23日,被告人赵栓柱、冯文发、邓延军和吕 春阳(另案处理)四人经预谋后,由冯文发驾驶松花江面 包车到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农村商业银行通州支行附近。 被告人邓延军进入该银行寻找目标。10时许,孙大爷(73 岁)、冯大妈(65岁)夫妇二人从银行取了五万元钱,将 钱放进一个蓝色的布包,二人沿街行走,至漷县中学西侧 北京万民百汇大药房门前时,二人坐在台阶上休息,殊不 知,三名被告人开车一直尾随在二人身后,见蓝色的布包 被两位老人放在地上,被告人赵栓柱立刻下车,抢走就跑, 孙大爷见状在一边呼喊一边追赶,追了20多米,抢包男子 过了一个路口,上了一直等候在此的白色面包车,绝尘而 去。孙大爷遂请路人报警,后三被告人被抓获。作案工具 松花江面包车一辆已扣押,赃款已起获16000元并发还被害 人。
易被害群体 易被害空间 易被害时间
Page 3
(一)易被害群体
易被害群体,是指由那些具有某些易遭犯罪侵害的 特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行为特征的人构 成的群体。
从社会参与的角度考虑,24~40岁是个人参 与社会活动最积极的阶段,被害比例自然较高。 还有爱慕虚荣、显财露富、争强好斗、鲁莽、 残暴、粗心、过分责备等。
1、加大被害预防宣传,增强公众预防被害意识
①对预防犯罪的一般性知识进行宣传,告知人们基本的预防措施。
(当前未成年学生遭受性侵犯,对于未成年人的被害预防,家长、学校、幼儿园教师 都可以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告诉孩子这样的知识,比如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 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别人可以碰的,哪些是不可以碰的。比如握握手是可以的,别人把 手伸进你的衣服里触摸某些部位就不可以。也可以由公安人员对未成年学生进行被害 前保护和预防教育,传授相关预防知识和技巧。)
2、潜在被害人对首次被害的“重点预防”,它具有“防被害 于萌芽状态”的性质,因而是最紧迫、最重要的被害预防,被 视为被害预防的重点。
Page 10
潜在被害人,又称为“状态被害人”,是指尚未遭受 犯罪行为的侵害,但由于其自身的性格、素质、行 为、职业等特征容易被犯罪人选为被害对象的人。
Page 11
Page 8
三、被害预防的实施
(一)被害前预防 (二)被害中预防 (三)被害后预防
Page 9
(一)被害前预防
被害前预防,是指在被害发生之前对被害加以提前 防范的一种被害预防形式。
1、普通公民对初次被害的“一般预防”,它具有“防患于 未然”的性质,因而是最积极、最普遍、最广泛的被害预防;
犯罪的被害预防
一、被害预防概念
被害预防,是指对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为了避 免犯罪侵害、防止被害结果的发生而采取的各种 阻遏、减少被主动出
击的话,那么被害预防则像一辆不进攻的坦克,披挂上厚
厚的装甲,等待着敌人炮火的考验。
Page 2
二、被害预防的对象(易致被害的因素)
Page 7
(三)易被害时间
指被害事件的多发时间。人们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活动
规律,因而对犯罪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犯罪人总要尽力选
择他们认为最为有利的时间犯罪。杀人、强奸、抢劫等犯罪 主要发生在上半夜;诈骗犯罪基本上都发生在白天,这与诈
骗行为主要是在人们的正常社会活动中进行,不需借助夜幕
的掩护有关。暴力犯罪 3 月份以后逐渐增多, 8 月份达到高 峰后开始减少;4月份强奸案件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 10 月份开始减少;抢劫银行案件多发生在元旦前后, 11 、 12 月份最高。日本犯罪统计,星期六与星期天发案率较大。 掌握各类型犯罪易发生的时间规律,潜在被害人就可以 在不同的时间段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被害的机会。
Page 6
案例
2010年7月,被告人张某到延庆县某肯德基快餐店
内,趁在该店内用餐的顾客李某离开座位之机,将李某
放在座位上包里的诺基亚E63型手机盗走,销赃后获赃 款150元。经鉴定该手机价值人民币1183元。后张某被
查获,赃物已收缴并发还失主。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使用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 盗窃罪,应当予以处罚。被告人张某当庭认罪态度较好, 且被盗手机已经扣押发还失主,未给失主造成实际经济 损失,可以酌情对其予以从轻处罚。法院据此作出上述 判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