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仪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宗法制度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宗法制度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宗法制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家,其独特的传统礼仪制度与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两个制度既相辅相成,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一、传统礼仪制度的概述传统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礼乐思想。

礼仪制度强调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规范和约束。

在中国古代社会,礼仪制度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包括婚姻、出生、成年、官员任命等。

传统礼仪制度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传统礼仪制度的基本原则1. 等级尊卑原则:传统礼仪制度将人们按照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进行了等级划分,从而确立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

在这种制度下,人们可以了解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并遵循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维护社会和谐。

2. 懂礼、遵礼原则:在传统礼仪制度中,人们不仅要懂得礼仪的基本知识,还需遵循适用的土地和族群的习俗,以展示出自己的尊重和礼貌。

人们通过了解和遵从相关礼仪,进一步强化了社会秩序和个体行为的规范性。

3. 按孝尊老原则: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强调孝敬父母和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人们通过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和关怀来强化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这一原则不仅在个人道德修养中发挥作用,还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宗法制度的概述宗法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社会秩序和个体身份认定的重要作用。

宗法制度强调家族间的存续和维系,并通过血缘关系来确定个体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势力和地位的继承符合世袭规则,并采取一系列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安排。

四、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1. 家族以家长为首:宗法制度中,家族以家族长者为首,家族成员需服从家族长者的命令和安排。

家族长者有着很高的权威和地位,对家族内部以及与其他家族的关系起到调和和稳定作用。

2. 血缘亲属关系:在宗法制度中,血缘关系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及其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及其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及其文化特征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现代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部落社会,从原始公社开始形成,发展到秦汉时期达到了相对完备的状态。

其中,周代的礼乐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礼仪制度主要体现了三种不同的特点:传统性、等级性和统合性。

传统性体现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尊重;等级性则是指古代礼仪制度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其中最高的等级就是皇帝;统合性则是指古代礼仪制度是整个社会和家族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认同和依赖的重要纽带。

二、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种类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社会礼仪、宗教礼仪和宫廷礼仪。

其中,社会礼仪主要包括了婚丧嫁娶、宴席招待、朝觐路程等民间礼仪;宗教礼仪主要包括了祭祀、拜访庙宇等宗教仪式;宫廷礼仪则是古代中国专属于皇帝和宫廷官员的礼仪制度。

三、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礼仪制度表现出了多种文化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家族道德、崇尚孝道和强调礼仪法度等。

中国人民从古代就对传统文化就有一种特殊的热爱和尊重,古代的礼仪制度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

古代的礼仪制度强调了家族和睦、亲情维系,婚丧嫁娶等民间礼仪不仅体现出对于家族道德的尊重,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观。

古代中国人民始终崇尚孝道,礼仪制度中也强调了“孝敬父母,忠于国家”等道德准则。

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也强调礼法,认为礼法是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重要保障。

总之,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体制和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

对于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源远流长,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贯穿了几千年的时间。

礼仪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交往和相处的方式,也是表现社会等级、尊卑关系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婚礼、葬礼和朝见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首先,婚礼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礼仪之一、婚姻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家族间的联姻关系,因此婚礼被视为十分重要的事情。

婚礼的程序和流程十分繁琐,从订婚开始,到迎亲、拜天地、敬茶、交换嫁妆、宴席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定制。

例如,迎亲时,女方需展示自己的贞洁,无论是喜笑还是害羞都需要得体的表现;而男方则要展现其家族的地位和财富,要有着雍容大度的风度。

这些清晰而明确的规定,体现了婚礼作为一种重要仪式的庄严和肃穆。

其次,葬礼也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礼仪之一、古代的葬礼分为数个环节,从出殡开始,到安葬、拜祭等环节,每一环节都有着详尽的礼仪规定。

出殡时,亲友需要穿着素服,头戴白巾,低声哭泣;而安葬时,亲友需要站在坟茔前燃烧纸钱以示哀悼。

葬礼所遵循的规矩不仅有助于缓解家属和亲友的哀伤和悲痛,也表达了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

最后,朝见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朝见指的是臣子等下属向皇帝等上级官员行礼的形式。

朝见分为三等,上朝、躬望和进呈。

上朝是指臣子去皇帝面前行礼并进谏,是最高级别的朝见形式;躬望是指低级官员对上级官员行礼,表示尊敬和仰慕;进呈是臣子向皇帝献上礼品和奏章,以表达忠诚和效忠。

朝见礼仪规定着每一个官员的举止和礼节,严肃而庄重,展现了天子权威和官吏服从的关系。

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包括婚礼、葬礼和朝见等方面。

这些礼仪制度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人伦关系和社会等级的认可和规定,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仪式、庄重和尊重的追求。

这些礼仪制度不仅贯穿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几个特征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几个特征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几个特征
1.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人们按照社会地位的高低划分等级,礼仪规定了每个等级的人应该如何行为、服饰、言谈举止等,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重他人的地位。

2.正式规范: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非常庄重正式,要求人们在各种场合中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和程序,如宴会礼仪、朝廷礼仪等,以展示自己的教养和修养。

3.强调仪态:古代中国礼仪制度非常注重个人的仪态,人们应该保持端正的姿态,行走、坐姿、站姿等都有明确的规范,以示尊重他人和展示个人修养。

4.注重家庭与社会关系: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规定了家族中不同成员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各种社交场合中的行为准则,传承了家族和社会的尊严和传统。

5.强调谦逊和尊重:在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中,人们被要求保持谦逊和尊重,对上级、长辈或贵宾应表示恭敬和尊敬,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长者和敬老爱幼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及其社会作用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及其社会作用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及其社会作用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礼仪制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礼仪之邦的概念,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团结人民。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一、礼仪制度的发展背景1. 礼仪之邦的起源:礼仪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特点,源于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在古代,礼仪被视为一种文化传统,是国家力量和社会团结的象征。

2. 孔子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提倡“仁者爱人”,主张通过正确的礼仪行为来维护社会和谐,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礼仪传统。

二、重要的礼仪制度1. 家庭礼仪:中国古代强调家庭的尊重和重视,因此,家庭礼仪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师重道等传统是中国古代家庭礼仪的核心。

2. 宴会礼仪:古代的宴会礼仪被视为一种社交聚会的形式,也是展示身份和地位的机会。

参与者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如就座次序、礼仪仪式和饮食规矩等。

3. 官场礼仪:官场礼仪是古代中国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官员们需要遵守一套严格的礼仪规范,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权力,并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三、礼仪制度的社会作用1. 维护社会秩序:礼仪制度帮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遵守礼仪规范,人们能够保持公平、公正和尊重,从而减少冲突和纷争的发生。

2. 展现身份和地位:礼仪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

通过正确的礼仪行为,人们能够展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增强社会的等级感。

3. 塑造社会道德:礼仪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约束个人行为和言论,礼仪制度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促进道德价值的传承。

4. 增进社交交流:礼仪制度提供了一种规范的社交交流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遵循礼仪规则,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加强社区和社会的凝聚力。

四、现代社会对礼仪制度的思考1. 传承优良传统:尽管现代社会价值观有所改变,但礼仪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几个重要方面的详细介绍。

1.礼乐制度:周朝的礼乐制度是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来达到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的目的。

其中“礼”指的是各种礼仪规范,包括祭祀、朝见、婚丧等方面的礼节;“乐”则是指配乐,即在礼仪场合中使用的音乐。

礼乐制度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上层社会交际场合中必须遵循的规范。

2.封禅仪式: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称为“禅”。

封禅仪式是古代国家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它的目的是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3.五礼:五礼是形成于西周的一种礼仪制度,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礼是祭祀之礼,包括祭祀天地、祖先等方面的礼仪;凶礼是哀悯吊唁之礼,包括葬礼等;军礼是军事礼仪,包括检阅军队、部队出征等方面的礼仪;宾礼是宾客之礼,包括外交接待、迎来送往等方面的礼仪;嘉礼是饮宴婚冠之礼,包括宴席、婚礼等方面的礼仪。

4.生活礼仪:生活礼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包括诞生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成人礼、结婚礼等。

这些礼仪规范旨在祝福新生婴儿、庆祝成年、维护家庭和谐等方面。

5.婚姻六礼:婚姻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礼仪的六个步骤,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些步骤分别在婚姻缔结的不同阶段进行,包括提亲、问名、定亲、送聘礼、商议婚期和迎亲等环节。

婚姻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简要介绍,这些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礼仪、坐立行走礼仪、仪表礼仪、服饰礼仪、见面礼仪、访客礼仪、婚礼礼仪、丧礼礼仪和节庆礼仪等。

这些礼仪制度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促进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饮食礼仪饮食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在古代,人们注重饮食的纯洁性和道德性,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在宴席上,人们注重礼仪和秩序,尊重长辈和地位高的人,先让长辈入座,地位高的人先动筷子。

同时,人们也注重饮食的节制和礼让,不能暴饮暴食,不能贪吃贪喝。

二、坐立行走礼仪坐立行走礼仪也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们讲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

在座位上,人们不能乱坐,不能抢占座位,不能斜倚靠背。

在站立时,人们要保持直立,不能佝偻曲背,不能倚靠墙壁。

在行走时,人们要稳步前行,不能急躁慌张,不能践踏花草。

三、仪表礼仪仪表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人们注重仪表的整洁和端庄,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人们注重洗脸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头发整齐光滑。

同时,人们也注重穿着得体,不能穿得太露太透太奇装异服。

四、服饰礼仪服饰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古代,人们注重服饰的整洁和雅致,讲究“衣贵洁不贵华”。

在服饰上,人们注重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和美感,不能穿得太艳丽刺眼。

同时,人们也注重服装的质地和工艺,不能穿得太粗劣。

五、见面礼仪见面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基本礼节之一。

在古代,人们见到长辈或地位高的人时,要行拱手礼或打千礼,向他们表示敬意和尊重。

在与平辈或下属见面时,人们则行抱拳礼或作揖礼,以示亲切和友善。

六、访客礼仪访客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重要的社交礼节之一。

在古代,人们去拜访别人时,要先通报姓名和身份,然后等待主人迎接入座。

在交谈时,人们要保持礼貌和谦虚的态度,不能高谈阔论或打断别人的发言。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怎样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包括了婚嫁礼仪、丧葬礼仪、君臣礼仪、宴会礼仪、朝廷礼仪等方面。

这些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尊卑秩序、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详细说明。

1.婚嫁礼仪:中国古代的婚嫁礼仪十分繁琐,往往需要数月的准备。

一般来说,婚礼分为聘礼、正式婚礼和婚宴三个环节。

在聘礼阶段,男方需要派人送礼物给女方家庭,以表示求婚的诚意和对女方家庭的尊重。

正式婚礼上,男方要骑马迎娶新娘,然后进行拜堂、交杯酒、进门等一系列仪式。

最后,在婚宴上,双方亲友相聚,共同祝贺新婚之喜。

2.丧葬礼仪: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也十分庄重。

一般来说,丧事分为三个阶段:吊丧、入殓和安葬。

在吊丧阶段,亲友们会送上祭品和慰问;入殓阶段,将逝者安放在棺材里,进行祭祀告别的仪式;安葬阶段,则是将棺材埋葬在坟墓中,并进行祭奠仪式。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丧葬期限、服丧制度等具体规定,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3.君臣礼仪:中国古代的君臣礼仪非常重要,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和相互尊重。

在古代,君主必须接受群臣的朝拜,并进行一系列的礼数。

朝拜时,臣子需行跪拜礼,君主则行鞠躬示意礼。

在宴会和会议上,君臣之间也有严格的座次和礼仪要求,以保持清晰的尊卑秩序。

君臣礼仪有助于维护统治者的威望,确立君臣之间的权力关系。

4.宴会礼仪:宴会礼仪在古代中国非常重要,宴会是展示主人身份、交流感情以及拉近人际关系的场所。

宴会通常会有主宾之分,主人扮演着引导、照顾和招待客人的角色,拥有较高的权威地位。

宴会上,主人和客人的促膝长谈、寄托情感的场景是宴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外,主人还需要合理安排菜肴、饮酒仪式等,以示尊重和款待客人。

5.朝廷礼仪:朝廷礼仪是古代中国最为繁琐的礼仪之一,主要体现在皇帝的活动和仪式中。

例如,朝会时群臣要依照君臣礼仪的规定,按照座次前进并拜见皇帝。

皇帝与群臣进行揖让、进拜等一系列礼仪,以展示皇权和官员的忠诚。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1. 家庭礼仪:尊敬长辈、重视家族规矩是中国传统家庭礼仪的基本原则。

例如,拜年时长辈和晚辈之间要进行拜年、赐红包等仪式,婚礼时要进行丰富的仪式流程,祭拜先祖时要进行庄重的场合和仪式等。

2. 社交礼仪:中国传统社交礼仪注重谦虚、尊重他人、尊重规矩。

例如,尊称对方的称谓,尊重对方的意见,遵守礼仪规范等。

与晚辈、平辈、长辈交往时要注意称呼的不同。

3. 官宦礼仪:在古代的官宦阶层,人们要严格按照传统的礼仪规范进行礼仪活动。

例如,入职时要以拜礼方式向上级问安,考试晋级或开封时要进行宣读诏书等。

4. 朝廷礼仪:中国历史上的君主制度下,朝廷礼仪非常重要。

例如,君主的登基、大婚等重大仪式都要进行庄重的礼仪活动,官员要按照规定的礼仪程序进行上谏、朝见等。

5. 葬礼礼仪:中国传统对待死者的礼节非常重视。

葬礼的礼仪仪式通常包括悼词、追悼会、合葬等环节,还有对逝者的祭祀仪式。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包括政治、宗教、婚嫁、葬礼等,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尊卑有序的等级体系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明确的等级划分,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古代中国的等级体系主要分为四等:士、农、工、商。

其中士最为尊贵,代表了当时的学术精英和社会精英。

农、工、商依次排在其后。

这种等级体系严格限制了人们的行为举止和交往方式,强调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二、尊敬祖先的思想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非常重视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古人认为祖先是家族和社会的根基,通过祭祀和祭祀仪式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敬意。

祭祀仪式通常包括祭拜、祭品和祭祀文化艺术等环节,以示对祖先的祝福和感恩之情。

这种尊重祖先的思想和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延续至今。

三、婚嫁礼仪的繁琐中国古代的婚嫁礼仪十分繁琐,包含了众多的环节和仪式。

婚礼通常分为聘礼、过门和举办婚宴三个重要步骤。

在聘礼环节中,男方需要向女方家庭表示娶亲的意愿,并出具一定的聘金。

过门环节中,新娘需要在特定的日期和时间进入新郎家中,代表着婚姻的正式成立。

婚宴则是一场庄重而盛大的宴会,用于庆祝新婚夫妇的婚礼。

四、朝廷礼仪的严谨中国古代的朝廷礼仪极其严谨,包括了各种规定和程序。

皇帝是朝廷礼仪中最尊贵的角色,他被视为天子,受到全部臣民的尊敬和崇拜。

朝廷礼仪要求臣民在皇帝面前行跪拜礼,称臣称孙等礼仪动作。

此外,朝廷礼仪还包括了各类宴会、婚嫁仪式和庆典活动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朝廷的尊严和威严。

五、丧葬仪式的肃穆庄重中国古代的丧葬仪式十分庄重和肃穆。

丧葬仪式通常包括送葬、守灵、出殡和祭扫等环节。

在送葬环节中,亲友和乡邻会陪同丧家和灵车一同前往墓地,并进行一系列的默哀和诵经祷告。

守灵环节中,亲友会在灵堂外为逝者守夜,表示对逝者的追思和缅怀。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怎样的

⑤日月 日坛(大明)——春分——东方 月坛(夜明)——秋分——西方 《通典.礼四.朝日夕月》:“凡祭日月,岁有 四焉。迎气之时,祭于东郊,祭月于西郊, 一也.” ⑥星辰 五星:东-岁星 南-荧惑 西-太白 北-辰星 中-镇星 东方苍龙 北方玄武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2、祭地 时间:夏至之日 地点:国都北郊水泽之中 的方丘 (2)四望山川 国都四郊设坛举行 前祝—告成 《尚书.舜典》:“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通典.礼六》:“周制,四坎坛祭四方;以血 祭祭五岳;以埋沉祭山林川泽......乐奏姑洗, 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奏蕤宾,歌函钟, 舞大夏以祀山川。”
《礼记〃射义》:“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 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 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 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 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 故射者各射己之鹄。” 《礼记〃射义》:“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 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5、乡饮酒礼 《周礼· 地官· 乡大夫》说:“三年则大比,考其 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 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 《仪礼〃鄉飲酒禮》 《礼记〃鄉飲酒义》 (1)鄉飲酒禮的主要礼节 ①谋宾 賓 介 衆賓之長。 ②迎宾 ③献宾 獻、酢、酬 九獻之禮
④乐宾 升歌-《小雅〃鹿鳴》、笙奏-《小 雅〃白華》 、間歌-《南有嘉魚》 《崇丘》 、 合樂 -《詩經〃周南〃關雎》 ⑤旅酬 ⑥无算爵、无算乐 ⑦宾返拜 (2)鄉飲酒禮的礼义 《礼记〃鄉飲酒义》:“贵贱明,隆杀辨,和乐 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 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
三、礼学 礼制的管理属于大宗伯,又有小宗伯、肆师、冢人、 大司乐等官职。 “学在官府” ——学在文人 《论语· 微子》:“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江, 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论语·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篇》:“不学礼无以立” 《荀子· 礼运》:“天地以合, 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 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 则明,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 哉!” 《礼记· 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可以追溯到封建社会时期,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秩序的体现。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扮演着核心角色,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点。

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一些重要方面。

在古代中国,礼仪制度与封建等级制度相辅相成,是封建政权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

其中,家庭礼仪在古代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古代中国,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组织单位,家庭礼仪体现了家族的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思想。

家族的地位由家族的长辈来决定,孝道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外表体现在侍奉父母、尊长、对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等方面。

孝敬家长、遵守婚姻制度、重视子孙后代是古代中国家庭礼仪的重要内容。

官场礼仪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部分。

在古代中国官场,官员的礼仪规范非常严格。

官员在公开场合需穿戴特定的官服,以显示他们的身份地位。

同时,官员还要学习古代典籍,掌握古代文化知识,严格遵守周礼、尊王让贤、勿践境界等原则。

此外,古代官员还要遵守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定,如在会见上级官员时要谦虚恭敬、低首下心,在接待下级官员或普通民众时要热情友好、亲切待客等。

婚嫁礼仪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婚嫁仪式繁琐,婚姻并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族和社会的事情。

古代中国有许多婚姻制度,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宗法制度等。

在婚姻仪式上,男方要派遣媒人或亲友到女方家中提亲,也就是“拜堂”;然后双方家族要商谈婚嫁事宜,如聘礼、彩礼等。

在结婚之后,古代中国妇女要服从丈夫的家规,尽力为丈夫和家庭付出。

丧葬礼仪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代中国人特别重视祭祀和悼念祖先,因此,丧葬礼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非常庄重而重要。

家族成员要在丧期内穿戴素服,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以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在葬礼上,需要标志丧期的白府或白灵车,举行隆重的告别仪式。

而墓地的选择和安葬方式也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如选择适合的地理位置、栽植相应的树木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还体现了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本文将从儒家礼仪制度的起源及其特点、礼仪制度的分类和传承、礼仪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儒家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礼仪体系。

儒家礼仪制度起源于周朝,是由古代儒家学派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儒家礼仪制度中,最核心的是尊孔九经、尊祖宗和尊师长。

尊孔九经是指尊重儒家经典《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周礼》、《仪礼》、《乐经》、《春秋》和《论语》等,尊祖宗是指尊奉宗庙祭祀祖先的仪式,尊师长是指尊敬师长、恭敬听从他人教诲的态度。

儒家礼仪制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重视孝道、友爱和忠诚等道德价值观。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分类。

首先,礼仪制度可以分为宗族礼仪和宫廷礼仪。

宗族礼仪是指家庭中的礼仪,主要包括丧葬礼、祭祀礼以及婚礼等。

宫廷礼仪是指皇帝和宫廷成员之间的礼仪,主要包括朝廷礼节、宴会礼仪和娱乐活动等。

其次,礼仪制度还可以根据场合的不同分为公共礼仪和私人礼仪。

公共礼仪是指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礼仪,如会见礼仪、进餐礼仪和言谈礼仪等。

私人礼仪是指在个人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礼仪,如起居礼仪、穿着礼仪和行走礼仪等。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秦汉时期,礼仪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冲击。

然而,自西汉以后,礼仪制度逐渐恢复了儒家的地位,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礼仪制度达到了巅峰,礼仪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弘扬。

同时,礼仪制度也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礼仪和道教礼仪。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礼仪制度规定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其次,礼仪制度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理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强人们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五礼制度名词解释

五礼制度名词解释

五礼制度名词解释
五礼指的是古代中国的礼制,也称为五礼仪,包括了五种不同的礼仪仪式和行为规范。

具体解释如下:
1. 礼:礼仪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强调个体应当尊重他人、注重亲情、友情、师德和忠诚等。

2. 周礼:指古代周朝的礼仪制度,是以天子为中心的礼制,包括了宗庙祭祀、宴饮娱乐、军事威仪等方面的礼仪。

3. 礼记:是记录了各种礼仪仪式的经典著作,包括了周礼、郊社、春官、夏官、殷礼、曲礼等。

它详细阐述了每个仪式的具体内容和举行方式。

4. 礼仪:是一种约束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则,包括了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礼节等方面。

礼仪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观。

5. 礼仪之邦:指一个以礼仪为核心的国家或民族,通常表示这个国家或民族拥有丰富的礼仪文化和高尚的行为规范。

古代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强调君子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古代五礼制度是中国古代礼教制度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这五礼分别是冠礼、乐礼、射礼、征礼、宴礼。

这些礼制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礼节,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礼是指成年男子头戴藤冠以示成年之礼。

在古代中国,男子要在20岁左右接受成年礼,成年礼的一项是冠礼。

在冠礼的仪式上,男子要穿着礼服,戴上藤冠。

这一仪式象征着男子已经成年,可以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乐礼是指古代中国的音乐礼仪。

在古代,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古代政治、典礼和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乐礼中,音乐被用作净化心灵、提高精神、促进社交的工具。

音乐会、歌舞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都是乐礼的一部分。

射礼是指射箭比赛的礼仪。

在古代中国,射箭是一种草根文化,不但有助于提高军队和百姓的战斗力,还被视为练习身体和头脑的一种方式。

在射礼中,射箭比赛被视为一种测试射箭技能和风度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招募军队,选拔官员和推选领袖等方面。

征礼是指古代中国的军事仪式。

在古代中国,军队是国家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维护安全和利益的保证。

在征礼中,各种军事仪式被用作宣传战争、提高军队士气、发动进攻等方面。

这些仪式包括召开军事会议、检阅军队和宣誓等。

宴礼是指古代中国的宴会礼仪。

在古代中国,宴席是一种社交活动的形式,也是一种查询人才、联络关系和庆祝重要事件的方式。

在宴礼中,主人家要用珍贵的食品和饮料款待来宾,而来宾要遵守规矩和礼仪,表达感谢之情和敬意。

总的来说,古代五礼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

在现今社会中,这些礼制虽有变化,但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却依然被广泛尊重和传承。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小功:次 于“大功” 的丧服。 用稍粗熟 麻布制成, 服期五月。
缌麻:“五 服”中最轻 的一种。用 较细熟麻布 制成,做功 也较“小功” 为细。
军礼
• 指军事活 动中的礼 节规范。
• 包括出师、 祭祀、誓 师等
西周时凡出动军队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仪 式,屠宰牛羊献祭祖先、社稷。全体出征将士列 队,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转一圈,号为 “殉阵”,并宣布“不用命者斩之”。统帅亲自 将牲血淋在军器上,号为“衅”,象征性的将作 战使用的旗号、战鼓、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 血。奇怪的是淋过牲血的战车却要放回库中保存。 祭祀结束后的牛羊煮熟了,即“胙[zuò古代祭祀 时供的肉]肉”,分给将士们享用。
飨礼:飨,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 受用。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
宴礼:周天子招待诸侯设享礼,招待诸侯之 卿用宴礼。享礼用体荐(宴享时,将牲的半 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宴礼用折俎(宴会时, 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
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节: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 出使礼仪有:斋戒(洁身净心,以 示虔诚)、递上国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 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 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 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 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 宾礼 • 嘉礼
古代礼仪
吉礼
• 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
男 加 冠
女 及 笄
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 内容是宾主拜揖行礼,司射放好壶、中、算,宣 布投壶之令(规则),主要有:必须将箭矢的端 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 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等等。 至此,司射上堂对宾行揖礼,禀告宾:“三耦 (二人为耦,三耦则六人)座射”(意思是三耦都 已射毕)宾行揖礼还。射礼讲求立德正己、礼乐 相和。倡导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礼讲 究谦和、礼让、庄重,提倡“发而不中、反求诸 己”,重视人的道德自省。在本质上是一种健康 道德的巧妙导引方式,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 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课件(共41张PPT)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课件(共41张PPT)
中国传统礼仪制度
-——中国传统的五礼

中国素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古代, 礼仪是一整套大到国家政治体制,朝廷法典小到婚 丧嫁娶,待人接物的繁琐,细密,等级森严,包罗万象 的文化思想体系和政治体系。到了近代,礼仪的范 畴才逐渐缩小到仅指礼节仪式。 儒家学者整理而成的礼学专著——《周礼》, 《仪礼》,《礼记》是古代各朝制订礼仪制度的经 典著作,被称为“三礼”。清代秦蕙田编著的《五 礼通考》,内容翔实,是研究礼学的重要著作。
• 四望山川——即祭祀名山大川. • 祭祀山川,亲至其地而祭,称为“祭”;因山川距离 遥远,远望山川而祭之,则称之为“望”. • 古代,多在国都四郊各建一坛,望祀一方的名山大川. • 古代的名山大川主要有: •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 “四渎(读)”(江,济,河,淮), •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青海湖,北海贝加尔湖). • 正祭之外,国家遇有大事,如重大军事行动,凶灾变 异等,也要举行望祭.
中国传统的五礼
• • • • • 一、吉礼 二、嘉礼 三、宾礼 四、军礼 五、凶礼
• • • • •
Hale Waihona Puke 一、吉礼 1.祀天 2.祭地 3.宗庙祭祀 4.其他祭祀
• 一、吉礼 吉礼即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 • 古人普遍认为,祭祀能给自己带来福祉,是国 家的大事,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之 大事,在祀与戎.” • 吉礼的主要内容包括:祭祀天神,指对天帝,日 月星辰等祭祀;祭祀地祗(zhi1),指对社稷, 五岳,山林川泽等的祭祀;祭祀人鬼,指对先王, 先祖,先圣,先贤的祭祀.
• 1.祀天 天在古人眼里不仅是自然万物的缔造者, 也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古文献记载,虞舜,夏 禹时代已有祭天之礼。 • 周代,天帝的形象被人格化,周王被称为“天 子”,作为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人民,只有 周王才有祭天的资格,其他各级君主虽也崇 拜上帝,但只能采取不同形式的助祭。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包括五礼,即冠礼、婚礼、丧礼、朝贺礼和会盟礼。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礼。

1.冠礼:冠礼是指古代中国的成人仪式,也称为“及笄礼”或“冠笄礼”。

在古代中国,男子到了20岁,女子到了15岁时,受到这一重要仪式的庆贺。

冠礼以正式冠戴来纪念成年。

冠礼非常庄重,一般包括家族祭祀、家人祝贺、官府颁发冠帽和名册等步骤。

2.婚礼:婚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仪式,又称为“联姻礼”。

在这一仪式中,男女双方的家庭通过筹办婚礼来宣示他们的联姻。

古代中国的婚礼通常包括聘礼、纳采、娶嫁、新婚之夜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礼仪规范,例如聘礼财物的准备和送亲等。

3.丧礼:丧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哀悼仪式,也称为“丧葬礼”。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丧礼是对逝者的最后尊重。

丧礼包括各种仪式,如停工、停学、改穿丧服、启灵、下葬等。

丧礼的规模和庄严程度与逝者的身份、地位和家庭财富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生死问题的看法。

4.朝贺礼:朝贺礼是指官员进行朝觐的仪式。

在古代中国,朝贺礼被视为官员职责的一部分,用来表达对君王的忠诚和纪念。

朝贺礼的具体程序包括整装出列、三跪九叩、上奏进献、请安、确认任务等。

朝贺礼的形式和礼仪规范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目的是向君王表示尊敬。

5.会盟礼:会盟礼是古代中国各国之间进行盟约的仪式。

在会盟礼中,各国国君和官员出席,通过交换礼仪来确认盟约。

会盟礼通常包括庆贺活动、祭祀仪式、宴会招待等环节。

会盟礼的目的是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共同抵御外敌或解决领土争端。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包括冠礼、婚礼、丧礼、朝贺礼和会盟礼。

这些礼仪既是对重要事件或转折点的庆祝和纪念,也是表示尊重、忠诚和友好的方式。

这些礼仪规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彰显尊严和礼貌,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有所变化。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礼仪制度是什么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礼仪制度是什么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礼仪制度是什么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由帝王统治、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

在这样的社会中,礼仪制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统治者控制社会秩序和维持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封建社会中的礼仪制度的定义、功能、实施以及对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一、封建社会中的礼仪制度的定义封建社会中的礼仪制度是以尊卑、等级为核心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称。

它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规范,包括服饰、言谈举止、家族礼仪、礼节、婚丧嫁娶等等。

这些规范和准则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和统治者的合法性至关重要。

二、封建社会中的礼仪制度的功能1.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社会的核心是等级制度,而礼仪制度有助于巩固和维护这种等级制度。

通过礼仪规范,社会上的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地位和与其他人的关系,从而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封建统治者的权威。

2. 塑造道德行为:礼仪制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规范,更是一种道德标准。

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使人们能够遵循正直、谦和、敬重他人的道德准则。

3. 传承文化传统:礼仪制度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礼仪制度,人们能够学习和传承丰富的中华文化,增进文化内涵,加深文化认同感,使社会保持稳定和多样性。

4. 促进社会交往:礼仪制度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通过共同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人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交活动,加深彼此的感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封建社会中的礼仪制度的实施在封建社会中,礼仪制度的实施通常由统治者和士人阶层负责。

他们通过制定礼仪规范、宣导礼仪意识以及执行惩罚等手段,对社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1. 礼仪规范的制定:统治者和士人阶层通过编纂礼仪经典和制定章程等方式,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明确礼仪的要求和禁忌,确保人们按照规定的方式行事。

2. 礼仪教育的普及:为了确保礼仪制度的顺利实施,统治者和士人阶层注重礼仪教育的普及。

他们设立学校,培养人们的礼仪意识,传授礼仪知识和技能,使人们能够遵循规范的礼仪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礼仪绪论定义:包罗万象的庞大体系;这里只谈论狭义的礼仪分类:《礼记》分为吉、嘉、宾、军、凶起源:仰韶文化,人面虫身纹饰龙山、良渚文化,玉器出土,可能为礼器原则: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关系。

另有祖宗的加入作用:维护统治的纲纪,推行教化的工具。

也是个人修身立行的准则。

礼仪著作:周礼。

原名《周官》,又《周官经》,春秋战国人所撰建构礼仪制度之书,主要是对政治制度的构拟。

西汉初年河间献王刘德获。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

东汉郑玄注周礼,岁大行于天下。

仪礼。

存十七篇,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记录整理的有关士礼的记录。

鲁人高堂生传授此书,弟子后苍推演了除士人之外卿大夫、天子、诸侯的礼节。

梁人戴德、其侄戴胜、沛人庆普分别得之,成为大戴、小戴、庆氏三家。

礼记。

孔子及其弟子对旧时礼仪的解释。

后存有大戴礼记与小戴礼记。

唐代后者被奉为官方的教科书。

吉礼:祭天圜丘祀天。

时间:冬至在国都南郊的圜丘举行。

流程:天子百官来到郊外→天子宰杀牺牲→焚烧祭品(“燔燎”)→“尸”接受祭祀→向尸献祭品→尸接受并以“酢”回应→天子跳云门之舞→饮福,也即享用“酢”“尸”后来用牌位代替。

秦代三年一祭;宋朝有大赦天下的礼节。

天坛即清朝为祭天而特意设立的。

祈谷:正月的第一个辛日在南郊祭天。

初与祭天混为一谈;唐高宗时分开。

大雩:求雨仪式。

平年例行,荒年随时举行。

明堂:季秋之月大享天地之处,报答天地的恩情。

五帝:将一年四季与五帝相匹配,分别祭祀。

东汉正式定格。

日月星辰:在春分早晨的东方祭祀太阳,秋分晚上的西方祭祀月亮。

吉礼:祭地方丘祭地:夏至在北郊水泽上的方丘祭地。

水代表山川。

瘗埋。

四望山川:祭祀名山大川之神。

在国都四方举行,出师前后也要祭拜。

封禅:在名山祭天以报天恩。

社稷:初为土神与谷神,唐之后固定下来用五色土祭祀。

吉礼:宗庙天子七,三昭三穆;诸侯五,二昭二穆;大夫三,士一。

在七庙之外的祖宗,平时不复取出牌位,在合祀时方取出。

有“尸”的参加。

春夏秋冬、加上腊祭共五次。

三年丧满,迁出一位神主,此时合祀。

汉明帝后,独立的寺庙改为同堂异室。

士大夫:只有小宗可以立庙。

宗子之外的支子,不能立庙,只能助祭。

庶子若无爵位,望墓而祭。

宗子可以祭祀早夭者、无后者,庶子不可。

吉礼:其他先王:始于秦始皇,隋代成常祀。

至圣先师:孔子、颜回。

始于汉高祖。

籍田:天子亲自耕地,重农之意。

祀蚕:皇后祭祀织神蚕神。

享先医:医学。

五祀:春祀户,夏祀灶,六月中祀中室,秋祀门,冬祀行。

高禖:求子。

傩:祛除疾病。

蜡腊:祀拜神、先祖。

后混为一谈。

嘉礼:飨燕饮食飨燕礼。

飨礼初见《周礼·春官·大宗伯》,于太庙举行,用于明礼仪而不在吃喝。

燕礼在寝宫举行,重在吃喝。

秦汉后混为一谈。

详见P141.饮食礼。

专指宗族的筵席礼仪,不是日常吃喝。

分为两种:逢祭而宴,逢时而宴。

嘉礼:婚礼名词来源:男方到女家亲迎完婚在黄昏时分发展:(上古母系氏族社会)血族婚、亚血族婚、对偶婚--一夫一妻的单偶婚(父系氏族社会)形成:西周,伦理道德规范日益完备,逐渐形成了相应婚礼制度正式使用:西汉,王莽嫁女于平帝婚娶仪制:宋太平兴国七年《朱子家礼》:纳采、纳币(征)、亲迎明洪武时皇帝大婚晋时方才六礼具备士人娶婚之礼:五雁六礼纳采:求婚与同意求婚之礼,以雁为贽礼问名:询问女子姓名之礼,以雁为贽礼纳吉:得吉卜而纳之,以雁为礼,女家以礼相待纳征:纳币(帛)作为婚姻之证,正式订婚之礼,征订婚礼物(玄请期:请婚姻之期,以雁为礼亲迎:新郎到女家迎接新娘之礼男家设同牢于门外,设馔于房中新郎:上服、墨车(从车两辆);父用酒申告其子新娘:母送马车,披“景衣”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次日清晨拜见舅姑之礼婚娶年龄:《礼经》男30 女20 后世:男20 女15纳征:礼物30种,有象征意义(东汉)民间婚礼婚事程序:通婚书、答婚书、女方受函义、成礼夜祭先灵、女家铺设帐仪、同牢盘合卺杯、贺慰家父母亲迎前:男家置青布帐幔(百子帐青庐)亲迎时:“下婿”;梳妆打扮;告诫之辞;乘上宪车、障车;交拜之礼,同心结亲迎后:坐床、撒帐、合髻、合卺、闹房思考与延伸中国古代繁琐婚礼的意义1)扩大同一亲族,繁衍后代,使得家族绵延不绝2)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起点,全部伦理规范和礼仪制度的基础3)加强家族认同感,增强家族稳定性4)显示家族地位以及门第显赫5)助于组建新的社会关系,形成社会秩序特点。

1)家族意志起主导作用——家族认同2)聘礼增加婚姻的可信度及约束力3)忽视独立人格与个人感情4)繁琐,体现民间文化价值理念婚礼反映了古人的家族观念影响。

1)造成中国古代社会从上到下形成完整的社会秩序,从国家到家族内部等级分明,礼制规范,秩序森严。

2)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家族认同观念的形成,形成以家族意志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进而以国家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3)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造成家庭负担,形成不良风气4)限制人的独立人格与自主性嘉礼:冠笄礼冠礼。

男子20岁成人礼。

在仪式上加三冠:黑布冠,白鹿皮,赤黑细麻布之冠。

仪式之后取字。

仅有君王,父祖可以直呼男子本名,其余一律称字。

笄礼。

女子15岁许嫁时的礼节。

结发加笄,表示今后以成人相待,区别于幼儿的发型。

明代废止。

嘉礼:射礼大射:天子、诸侯选择祭祀人选时的礼仪。

宾射:天子接见来访诸侯的礼节。

燕射:平时休息娱乐的礼节。

乡射:地方为选拔人才所做礼节。

《后汉书·明帝纪》初录大射。

投壶之礼:怀疑由射礼演变而来,因为地方不够大才衍生出来。

也有一定的规则,罚酒等。

嘉礼:乡饮酒礼选拔贤能;敬老尊长;乡射,即州长习射饮酒;卿大夫款待国内贤人。

嘉礼:养老优老之礼包括贵族老者“国老”,平民老者“庶老”,为国捐躯者家属“死政者之老”。

在太学中宴请三老、五更(官吏中较老者)与众老。

有法律规定的优待条件。

江陵张家山247号墓出土西汉《二年律令》嘉礼:帝王礼节即位改元。

西周前841年,共和元年。

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

明代之后,一位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朝礼:办理政务的礼仪。

群臣天未明时触发,等待皇帝到来,在清晨开始。

大臣跪拜行礼,皇帝回礼,开始说正事。

朝贺:有别于常朝之大朝礼。

千秋万寿节:皇帝生日。

后与朝贺相同。

宾礼:朝觐之礼用意:明君臣之义,通上下之情。

次数:京畿诸侯一年四次,远方按由近到远,1-6年一次。

实际5年一次。

周代朝觐在尚书,诗经,春秋中多有记录。

后周时萧察入朝,始定为礼仪。

宾礼:会同礼用意:天子个别接见一方,或同时接见多方诸侯礼节。

地点:礼经记载,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

内容:告宗庙,山川,社稷;天子与诸侯行礼,诸侯享币与玉;北面盟誓(侯马盟书,晋国诸侯盟书)祭日月、丘陵、川水,山。

宾礼:其他诸侯入京述职。

西汉礼节完备然礼经不录;唐代开元录详述;宋代反向金朝行礼。

相见礼。

礼经:士相见送雉鸡,下大夫送大雁,上大夫送羔羊。

各有讲法。

宋代之前没有相见礼。

军礼:征战之礼祭天、祭地、告庙(祖宗)。

祭军旗,称祃祭。

以牲畜血涂在大旗之上。

大旗又称牙旗,也有“建牙”“衅牙”之礼。

唐宋后又有祭祀兵器之礼。

祭道路。

封土堆,用酒洒过车轮、前挡板后饮下,将土堆踏过,表一马平川。

开元后消失。

誓师:天子将斧钺交给大将,授以军权。

军中刑赏:青海大通上孙家寨马泉墓。

凯旋:大臣或皇帝出城迎接,告祖先,招降。

露布:献捷的书文,隋之后有宣露布之礼。

饮至与论功行赏:宴请将军,封赏。

师不功:战败。

国君着丧服,大哭。

又称军有忧。

军礼:其他校阅之礼:初见《礼记·月令》。

初为阅兵操练性质;北魏文成帝之后,有对抗性演习。

田猎之礼:军事意义的生产活动,也即打猎。

为田除害;供给祭祀;军事训练;打来吃饭。

骚扰百姓。

马政:管马匹饲养。

《相马经》《铜马相法》为成果。

凶礼:丧礼丧礼——丧葬之礼,丧是哀悼、殡葬死者的礼仪,葬是安置死者遗体的仪式形式不同,等级分明:依地位高低、身分尊卑、财产多寡《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殡葬礼仪——举办丧事、吊唁祭奠第一天:初终、复、殓、命赴(讣)、吊唁致襚、铭旌、沐浴、饭含裘设冒、设重设燎、小殓、大殓、成服、朝夕哭奠、筮宅卜日、既夕哭、迁柩、发引、下葬、反哭改为吉礼:虞祭、卒哭、fu 、小祥、大祥、dan祭丧服制度——依照亲疏关系决定服饰、居丧时间、生活起居规范斩衰:最重,适用对象最亲近。

严格的生活规范,粗麻。

居丧三年齐衰:分为四等——齐衰三年、齐衰杖期、齐衰不杖期、齐衰三月大功:丧期九月,初丧三餐不时,丧前恶衣疏食,三月后起居正常小功:丧期五月缌麻:初丧一两餐不食,三月丧期,不饮酒食肉凶礼:埋葬制度春秋中期:土丘坟。

坟头越高越显赫。

战国方台,后世改回圆堆。

墓室:分为堂与室。

堂放祭品,室放棺材。

墓地建筑。

寝:在其上建立供死者灵魂活动的小屋。

平山中山王墓出土《兆城图》明确表示有寝。

祠堂:祭祀死者之用。

后不在墓地建造。

墓碑:原为安放棺木的器具,西汉末年出现竖立碑。

石雕群:翁仲与石像生。

葬具棺:分为四层。

椁:在棺外表再套一层。

棺和椁之间放随葬品。

随葬品初,人们多用人殉,贵重品随葬,盗墓成风。

明器:有象征意义而无使用的随葬品。

思考与延伸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意义:1)包含了关于家、家族、宗族内不同人的亲疏与差异,又包含了社会等级和秩序,最后规定了家族共同体乃至国家的基本结构2)在人们心里起暗示作用,促进形成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社会秩序,使得社会有明显的等级和价值差别,规范社会伦理和秩序3)增强以父系为主轴的家族认同感4)宗教根源,灵魂崇拜影响。

1)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对生命的敬畏2)死板僵化流于形式,社会缺少人情3)对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负担(重葬、三年居丧)4)形成了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家族观念,一方面注重家族团结,增强凝聚力,而且使得社会具有稳定性;另一方面等级森严,使得重男轻女等不平等思想风行凶礼:荒自然灾害后颁布的救灾政令。

初见《礼记·曲礼》。

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省礼,杀哀,蕃乐,多婚,索鬼神,除盗贼。

凶礼:其他札礼:疫病蔓延之后的处理。

多赠棺木与丧葬钱;后世出现漏泽园,用官方土地埋葬死者。

灾礼:天地异动,重大灾变之礼。

与荒礼基本相似,典例如“救日礼”“救月礼”。

襘礼、恤礼:诸侯被外族入侵,天子与诸侯的救助之礼。

仅见于周礼。

问疾礼:探望病人的禁忌等礼仪。

一些规律1.天地、宗族、君王三者相统一。

礼仪制度处理的是人与天、人与祖先,人与君王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往往有实际政治作用的礼仪向宗族与君王倾斜。

2.绝大部分以中古(周)制为主。

礼仪多以记录周代礼节的《仪礼》《周礼》《礼经》为基准,之后有一些小的变动。

但大体的基调已经被周礼所奠定了。

3.等级严密,规定周详。

对于不同等级、不同性别、不同岗位的人群都有自成一套的礼仪体系进行指导,而且贯穿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具有很强的催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