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译文赏析《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赏析】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
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译文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_唐诗鉴赏_唐_杜甫
鉴赏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 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 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 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 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 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 地描绘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 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鉴赏
本诗是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 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 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 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 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 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 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 目。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 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 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 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 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 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 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 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 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 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 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 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 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唐诗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译文|鉴赏'《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今天小编带来的是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吧。
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诗人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诗人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这首绝句,仿佛把读者也带入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
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译文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意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意《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意: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第一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第二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第四句,“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
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译文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的诗意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
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鉴赏这组诗共七首,作于离乱之后诗人居住在成都草堂时。
这里选其第六首。
春风送暖,百花争艳。
诗人独自在江畔漫步。
在去往黄四娘家的小径两旁,姹紫嫣红。
诗人徜徉在花的海洋中,弥望的是奇花异卉;闻到的是浓馥花香。
接着,描写的是大小各异、色彩不同的花枝上,映出众多花朵。
“千朵万朵”已使人有数不尽之感,但还不能写出花的质感和重量,而“压枝低”却形象出逼真地写出花的质和量。
读者仿佛看到万朵硕大的花团盛开在枝叶中。
微风吹来,枝条在微微颤动,似乎不胜花重,“压”、“低”两字不但写出花朵的多而大,同时从静态中写出微微的动态,更赋予花枝以感情,引发读者的广泛联想。
“留连戏蝶”应是“戏蝶留连”的倒装,戏蕊彩蝶在花丛中留连忘返,不时在花间翩翩起舞。
如果说上两句还是描绘花朵静态的妩媚,那么此句则写出戏蝶动态的舞姿。
这里的“戏”和“舞”都用了拟人之法,写出了众多彩蝶忽上忽下,时左时右,乍停乍飞,搧动翅膀的优美舞姿。
此时作者已把艳丽的花丛作为背景,而将目光集中在翩然起舞的彩蝶上,由静过渡到动,更加深化了春色那欲滴的意境。
正当诗人也“留连”于花蝶艳舞之中时,耳边又传来黄莺娇嫩的啼声。
至此,诗人便把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受写全,从多方面抒写春意。
“恰恰”两字固然照顾和上句“时时”的对仗,但这两字也贴切地写出诗人对此时意境的切身感受。
当诗人从视觉、嗅觉感知外界自然的色艳、形美,花香、蝶舞等多种景色时,——恰在此时,从听觉又感知了娇莺自由自在的`啼叫,这令诗人也令读者陶醉在这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中。
《江畔独步寻花 其六》诗意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意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译文诗意:
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诗。
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
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
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1江畔独步寻花唐朝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译文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江畔独步寻花》译文二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江畔独步寻花》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江畔独步寻花》赏析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
“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
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
“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江畔独步寻花》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这是其中一首。
《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2江畔独步寻花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注释: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
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译文2: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赏析:《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
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
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
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
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 诗文欣赏
杜 甫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其 六 注 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杜 甫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其 六 赏 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 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 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 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杜甫
超级排名系统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 甫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其 六 译 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杜 甫 江 畔 独 步 寻 花 ·其 六 赏 析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 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 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 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 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 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 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 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赏析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注释】1.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人名。
花满蹊,指花多得已经占满了小路。
2.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3.寻花:找到花仔细欣赏。
4.蹊(xī):小路。
5.娇:可爱的。
6.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7.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8. 江畔:江边。
9.恰恰: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
【赏析】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定居成都西郊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诗人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诗人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这首绝句,仿佛把读者也带入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
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扩展诗人死因之谜】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
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
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
……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46]
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
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
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
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