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数学一年级上
点线面体数学课件一年级上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面的基本性质包括平移不变性、旋转不变性 和对称性等。
详细描述
平移不变性是指面可以在空间中平行移动而 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旋转不变性是指面可 以绕着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而不改变其形 状和大小;对称性是指面可以关于某条直线 或者某个点对称。这些性质是面作为二维几 何图形的基本属性。
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道路、桥梁、建筑物等的设计和建造中都离不开线的运用。
详细描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线的应用。例如,在道路和桥梁的设计中,需要使用 直线和曲线来表示道路的走向和桥梁的轮廓;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中,需要使用线来 表示墙体的位置和形状。此外,在绘画、手工艺品制作等领域中,也经常需要使用线来
要点一
总结词
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建筑物的墙面、桌子的 表面、地图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面的应用。建筑物的墙 面、地面和天花板都是面;桌子的表面、书本的页面也是 面;地图则是利用面来表示地理空间信息。此外,在包装 、印刷、设计等领域,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04
体
体的定义
线的基本性质
总结词
线的基本性质包括直线的无限延伸、射线的单向延伸以及线段的有界延伸。
详细描述
直线的无限延伸表示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没有终点;射线的单向延伸表示射线只能在一个 方向上无限延伸,有一个确定的起点;线段的有界延伸表示线段只能在两个端点之间延伸,长度有限 。
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词
总结词
体的定义是指具有大小和形状的空间 实体。
详细描述
在数学中,体通常是指三维空间中的 一个实体,它具有大小和形状,可以 占据一定的空间。体是点、线、面三 种基本元素中的一种,是构成几何图 形的基本单位之一。
点线面体1

《点、线、面、体》教案1③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④练习:(多媒体“练习”)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吗?4、为什么在地图①上,北京只是一个点,而在地图②上北京几乎占了整个版面?(多媒体演示)(2)观察下面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演示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出立体图形的过程).在次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师演示多媒体再列举更多的生活实例说明“点”的意义.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总结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刷油、钟表盘上分针时针的运动……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践加以验证;最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得出“面动成体”的结论.学生经小组交流,举出例子.如把三角尺绕其一边旋转形成几何体、一摞壹元硬币……学生通过观察后想象回答.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纠正.图形,丰富直观,验证学生的空间想象.从开始阶段的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逐步过渡到先思考、后动手验证.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说明“点”是没有大小的,它是抽象后的概念.从集合的角度来看,点是组成图形的最基本的元素.线、面、体都可以看成是由点组成的.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感受几何图形的构成,发展几何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⒈在你所熟悉的几何体中,分别举例说明:(多媒体演示)⑴全由曲面围成的几何体;⑵全由平面围成的几何体;⑶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几何体;⑷全由三角形围成的几何体⒉一个正方体挖去一个长方体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有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1)学生在实际背景中对这些抽象概念认识和理解;(2)对几何图形和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理解.(3)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师提问.演示多媒体第2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师生共同解答例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给予指导、点拨.学生观察图片.表述观点.学生口答.观察思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述自己的思考方法.直觉.由于学生的思维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了”,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教学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为此设计了选做题,使教学有弹性,便于取舍.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着重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基本训练,适当降低难度;对基础好的学生适当加大难度,有时还要适当拓宽知识,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选做题供学有余力,又有兴趣的同学选做,日积月累,对训练和⒊一个平面与球相交,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几何图形?4.一个正方体缺了一个“角”后,增加了两个顶点,则这个几何图形是()5.(1)正方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平的吗?(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答案:1.略2. 这个几何体有10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24条线,线和线相交成16个点.3.圆4.C5. (1) 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侧面是曲的.(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1条线?是曲的.(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条棱.四、课堂小结知识梳理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得最好的是什么?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2.你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3.还存在哪些问题?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五、当堂达标检测1.如图,观察图形,填空:包围着体的是______;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______;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老师投影,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做达标测试,(教师给出投影并发下达标检测题),要求在5分钟内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学生的答案可能不一样,老师暂时不给出终结性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从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作出回答.不同的人感悟不同.学生独立完成,互相批改,校对答案,纠错.培养他们的思维素质,发展个性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小结,梳理知识,形成知识链,对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做到堂堂清.是_______.2.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字,这说明了_________;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__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了一圆锥体,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3.如图,三棱锥有________个面,它们相交形成了________条棱, 这些棱相交形成了________个点.4.如图,各图中的阴影图形绕着直线I旋转360°,各能形成怎样的立体图形?l l l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胶滚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滚涂到墙上,下列给出的4个图案中,符合图示滚涂出的图案是( )参考答案:1.面,线,点.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线.3.四,六,四.4.圆柱,圆锥,球.5.A 快.当堂批改,校对答案,查看学生学习效果.。
一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文案5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文案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一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文案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认识教案文案5篇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第三单元整体设计(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
加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实物或模型来区分和分类不同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空间特性,特别是在搭建活动中如何利用这些特性。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基本几何形状的直观感知和认识能力。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和分类活动,学习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并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参与互动游戏和小组合作,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立体图形属性的理解,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此外,学生将被鼓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这些几何形状的例子,从而将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提示:教材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结合游戏、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等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此外,教材也提倡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和识别这些立体图形,从而加深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这些图形的空间特性,为后续更深入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描述不同立体图形的基本特性,如长方体的平平的面、圆柱的滚动特性以及球体向各个方向滚动的能力。学生还将练习使用这些图形进行创造性的拼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最终,我们期望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并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
第三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认识立体图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增加活动机会,让学生经历对物体的收集、观察、摆弄、分类和比较过程,形成对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
在看、摸等活动中,学会动手操作、观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激趣。
师述:请大家把你收集的实物拿出来,观察一下,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自己带的是哪些实物。
2、学生汇报:3、揭题:认识物体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1、合作分类师述:这么多形状不同的物体,你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呢?同桌的同学先商量商量,然后动手分一分。
2、汇报分类方法:师小结:其实在数学王国里的`每一类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有谁知道?体认真的看一看、摸一摸,并和它们玩一玩。
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新朋友长得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行吗?赶快行动吧!⑵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⑶整理学具。
4、联系生活说一说。
师述: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见到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三、形成表象逐步抽象1、象出图形来。
圆柱长方体球2、记忆想像: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样子。
四、分组活动体验感悟1、游戏:看谁拿得快拿得准。
老师说物体的名称,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实物。
《点线面》说课稿

《点线面》说课稿《点线面》说课稿(精选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点线面》说课稿(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点线面》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美术课本第四册第10课----《点、线、面》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欣赏感受“点、线、面”,学习运用点、线、面去装饰物体。
教材中选入了与生活直接相关的各种图片,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了解大干世界都是由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感受艺术可以表现生活,艺术可以表达情感。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属由六课组成,主要讲植物。
编者为何把《点线面》放在这里呢?我分析教材,发现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花儿朵朵》、《我爱树木》、《树上树下》、《水墨画树》等课,这几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点线面来表现画面,并了解了点线面在水墨画中丰富的变化。
而《点线面》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特点,组合及变化规律等,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会变的花树叶》这节课主要是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来装饰花树叶,《点线面》的教学也为此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本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点线面的结合与变化,在此基础上设计点线面作品。
教学难点——点线面的使用要富有变化,有节奏感,不能单一。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点线面,并且在绘画中,也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
但对点线面的组合规律运用还比较陌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认知领域:让学生在欣赏陶艺作品、绘画作品、服装用品等的图片中感受点线面的美。
《数学点线面体》PPT课件

作业
作业
课本第122页 练习1.2
10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11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12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返回点线面体的13概念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几何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棱锥、球等.
返回点线面体的14概念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返回点线面体的24概念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b
25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焰火脚印承接历史足迹
返回点线面体的26关系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27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28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38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1)
(2)
(3)
(4)
(5)
返回点线面体的20概念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返回点线面体的21概念
复习提问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小结
作业
下面这些立体图形中哪些线是直的?哪些线是曲的?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篇一: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教材分析: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苏教版(2024新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立体图形的认识》精品课件

长方体
长长的、方方的,有6 个平平的面,面有大 有小。
圆柱
直直的,有一个弯弯的 面,上下一样粗,两端 是圆圆的、平平的且一 样大的面。
方方正正,有6个平平
正方体 的面,面一样大。 你还在哪里看过这 些形状的物体?
圆滚滚的,面是光滑的,
球 没有平平的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找到上面学过的几种形状的积木,在木板上滚一滚。 你能发现什么?
方方正正的,有6个平平的面,把平平的面放在下面。 面一样大,可以滑动。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立体图形
特征
怎样堆得又高又稳
直直的,有一个弯弯的面,上
下一样粗,两端是圆圆的、平 竖起来。
圆柱
平的且一样大的面。横放易滚
动,竖着放可以滑动。
圆滚滚的,面是光滑的,没有 放在最上面。
球
平平的面,可以任意滚动。
摸一个长方体。
长长方方的。
有一个弯弯的 面……
摸一个圆柱。
3.选一个生活中的物体,用积木搭出来,再说说用了哪 些形状的积木。
卡车
3块长方体
3块圆柱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立体图形
特征
怎样堆得又高又稳
长方体 正方体
长长的、方方的,有6个平平 把平平的面放下面,竖 的面,面有大有小,可以滑动。起来比较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在斜面上只能滑动;球 是圆滚滚的,可以滚动;圆柱横着放可以滚动。
1.堆一堆。
哪些形状的积木容易堆?
长方体和正方 体有平平的面, 易于拼搭堆放。
圆柱有弯弯的 球圆滚滚的, 面,不容易堆。 最难堆。
2.你说我摸。
苏教版1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立体图形示范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认识立体图形示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 常见立体图形的认识: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征。
3. 立体图形的观察与识别: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学会识别各种立体图形。
4. 立体图形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区别,从而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
2. 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立体图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是由多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的特性。
3. 讲解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分别介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如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等。
4. 观察与识别立体图形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学会识别各种立体图形。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5. 动手操作立体图形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图形,如用纸板制作正方体、长方体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图形的特征。
同时,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立体图形的认识程度。
2. 检查学生制作的立体图形,评价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理解程度。
4.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五、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立体图形课件(共110张PPT)

0.03
0.09
0.025 0.25
0.097.5 0.01 . 8
练一练
填一填,把下面的算式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算式。
4.68÷1.2= 46.8 ÷12 2.38÷0.34= 238 ÷ 52
5.2÷3.2= 52 ÷32 1.61÷0.46= 161 ÷ 46
练一练
算一算,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下列除法的计算。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1 2 3 4 5
前2
前3 前4
后2
后3 后4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售票处
从左边起涂色。
涂4个
涂第4个
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 它的后面是几号车?
和
同样多
3 和 3 同样多 3=3
读一读
1 和 1 同样多 2 和 2 同样多 4 和 4 同样多
海滨学校 崔菲菲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举一举,贴一贴,摸一摸,滚一滚
猜谜语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1、找朋友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2、数一数
( 8 )个 ( 6 )个 ( 3 )个 ( 1 )个
130
0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时,商0,点小数点; 商和被除数小数点位置对齐;除到整数末尾有 余数,添0,继续除。
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m丝绳。
这里有7.65m丝绳。
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 “中国结”?
[点线,数学,小学]谈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点线面体”
![[点线,数学,小学]谈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点线面体”](https://img.taocdn.com/s3/m/ab3bed12aa00b52acec7cacf.png)
谈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点线面体”摘要笔者以两次市级复习公开课磨课过程中的课例为例,阐述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要加强纵向联系,找准联系点,点动成线,课堂中切中联系之“脉”,课外践行长作业,寻觅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之路;关注各类知识的横向整合,线动成面,着眼整体,适时聚焦,整合发展;讲练结合,注重知识的运用,合纵连横,面动成体。
关键词数学复习联系整合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亦”,可见复习的重要性。
可对小学生而言,面对一学期或者整个小学阶段浩如烟海的知识内容,复习时会感到茫然、手足无措。
应该从哪里着手整理?怎样梳理呢……我们知道教材在编写时非常重视整体性,有清晰的知识图式,只不过学生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笔者对总复习教学进行了研究,主张用联系的方法复习知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例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点线面体”。
一、纵向联系,点动成线数学课程总目标第二条中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联系”两字跃然纸上。
总复习课的内容散落在各册各单元,呈点状分布。
由于学习进程的安排,学生长时间没有实践提升的机会,那么就需要把平时相对独立学习的知识点,运用联系的方法予以再现、整理、归纳,点动成线,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凸显知识的价值。
笔者结合2011年执教过的市级总复习公开课《可能性总复习》的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设计为例阐述。
(一)立足微课堂,切中“联系”之脉“可能性”知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应该说是“年代久远”了,初次接触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接着在五年级上册学过“等可能性”,学生知道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当可能性相等时,游戏具有了公平性。
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可能性内容较多,有“可能、不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有“摸球、骰子、转盘、硬币、抽签、石头剪刀布”等等。
课堂中需要唤起学生的记忆,使之体会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点、线、面、体的思维结构

点、线、面、体的思维结构嗨,大家好,我是胡卫东,欢迎大家来到《系统思维30讲》。
今天,我为大家详细的讲解点、线、面、体的思维结构(文章有4000字。
需要花费10分钟)。
大家知道,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
从维度上讲,点是零维、线是一维、面是二维、体是三维。
把系统的思维框架,用点、线、面、体的形式概括,就会形成一个非常简洁的思考模式。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体的框架就是系统的框架。
什么是零维思维?在思维的框架中,点是零维,零维是一种点状思维。
点状思维是指:一个人目光狭隘,不知道事物有多个角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眼前、缺乏观察。
下面给大家讲一个: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故事。
我孩子很小就迷上了游戏。
今年放暑假,他下载游戏的时候,遇到程序不兼容的问题,我很快就帮他解决了。
他说:“爸爸,你真厉害,你怎么弄的?”我回答:这个要懂电脑编程的原理。
他说“爸爸,那你教我编程吧。
”我拿出悄悄为他买的书说:“跟着这本书学,你就会编程了”。
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的,叫轻松玩转编程,这本书里的编程思维,是把问题按照步骤、细分求解,条理清晰。
可以锻炼孩子的分析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暑假期间,他喜欢上了这本书,书里面的案例非常丰富,浅显易懂,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他很快的就上手了。
前几天,我故意问他,学习编程有什么收获、感悟。
他说:“以前我只喜欢玩游戏,只想知道游戏“是什么。
”通过学习编程,我学会了制作游戏,学会了带着问题找答案的方法。
你看,通过一本书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可以把孩子从“是什么的思维,引导到为什么的思维。
如果你的孩子还只会玩游戏,而别人的孩子已经会编程,难道,这个维度不值得大家去思考吗?总结一下:在思维上,有的人只知道“是什么”,不会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有的人只满足于知道现象,有的人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所以说,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远胜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思维上的盲维远比知识上的盲点更可怕;盲维就是零维,就是缺根筋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个面 12条线 8个点
● 你学到了什么?
1、多姿多彩的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 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点无大小,线有直线和曲线,面有平的面 和曲的面。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
交成点。 5、……
做一做
1.粉笔盒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它是由 六 个 面围成的,这些面都是 长方形 ,有 八 个 顶点,经过每个顶点都有 三 条棱。
2.老师叫小明在地上画圆圈,并交给了他两件东 西:一支粉笔和一根细绳,小明很快画好了,你知 道他是怎样画的吗? 从中体现了怎样的数学知识?
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AC所在的直线为轴,将三角形旋转一周,所形 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的图形为( )
上页答案:
A
解析:首先判断出所形成的几何体为圆锥,圆锥从上面看的图形应为A。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点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
点 动 成 线
点 动 成 线
线 动 成 面
线 动 成 面
线 动 成 面
三角形 绕一边 旋转成 圆锥体
长方形 绕一边 旋转成 圆柱体
点动成—— 线 线动成—— 面 面动成—— 体
体是由面组成 面与面相交成线 线与线相交成点
练习:把下面第一行的平面图形绕 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 何体,请用虚线连一连:
1
2
3
4
5
A
B
C
D
E
为什么北 京市在右 边地图上 几乎占了 整个版面
点无大小 北京市地图
为什么在 左边地图 上北京只 是一个点
点
是构成图形 的基本元素
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
下图是一个长方体的模型,它有 几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 了几条线?线和线相交成几个点?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平面图形以某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 何体的形状
·································
(1)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2)体是由面组成, 面与面相交成线 线与线相交成点
课后题
• 数学书P123-P126 习题1.4 • 整理笔记
你能找出常见的几何体吗?
常见的立体图形
包围着体的是面。 长方体面有平正方的体面和曲圆的柱面两圆种锥
球
棱柱
棱锥
立体图形又叫做几何体简称为体
面 曲面
平面
曲面
平面
平面
曲面
曲面
平面
曲面
练习:围成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各 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 曲的?
平面
曲面
线:直线和曲线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