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一、选择题1.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H2(g)+Br2(g)2HBr(g) B.N2(g)+3H2(g)2NH3(g)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解析】对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时化学平衡不移动。

【答案】 A2.对于平衡CO2(g)CO2(aq)ΔH=-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衡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以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D。

【答案】 D3.在常温常压下,向5 mL 0.1 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0.5 mL 0.01 mol·L-1的NH4SCN溶液,发生如下反应:FeCl3+3NH4SCN Fe(SCN)3+3NH4Cl,所得溶液呈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C.向溶液中加少量无水CuSO4,变蓝后立即取出D.向溶液中滴加2滴2 mol·L-1的FeCl3【解析】从反应实质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是:Fe3++3SCN-Fe(SCN)3,Fe(SCN)3溶液显红色,加入NH4Cl晶体,因为在反应中NH4+、Cl-未参与上述平衡,故对此平衡无影响;加水稀释各微粒浓度都变小,且上述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浅;CuSO4粉末结合水,使各微粒浓度变大,颜色加深;加2滴2 mol·L-1FeCl3,增大c(Fe3+),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加深(注意,若加入FeCl3的浓度≤0.1 mol·L-1,则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相当于稀释)。

【答案】 B4.合成氨工业上采用了循环操作,主要原因是()A.加快反应速率B.提高NH3的平衡浓度C.降低NH3的沸点D.提高N2和H2的利用率【解析】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压缩操作,将N2、H2压缩到合成塔中循环利用于合成氨,提高了N2、H2的利用率。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精选题库:6.3平衡的移动(含答案)

【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精选题库:6.3平衡的移动(含答案)

新教材适用·高考化学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一、选择题1.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 )。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D.X、Y为气体,Z、W中至少有一种为气体解析由题意和图像可知,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说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因此可以得出:X、Y都是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C选项。

答案 C2.在10 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态物质构成了可逆反应体系;某温度时,A、B、C 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一,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0~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 Cc2A·c BC.由T1向T2变化时,v正>v逆D.此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由图一知在4 min时A消耗0.4 mol,故0~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10 L×4 min)=0.01 mol/(L·min);根据图一所示A 、B 、C 物质的量的变化,可知该可逆反应为:2A(g)+B(g)C(g),由此可知B 正确;由图二知在T 3时反应达到平衡,故在T 3前,反应一直正向进行,v 正>v 逆;由T 3升温到T 4时,C%减小,说明平衡逆向进行,故可判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 A3.某温度下的2 L 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W n(起始状态)/mol2 1 0 n(平衡状态)/mol10.51.5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c2X ·c Yc 3WB .升高温度,若W 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ΔH>0C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 mol W ,达到平衡时,n(X)=2 mol解析 根据提供数据,平衡建立过程中X 、Y 减少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0.5 mol ,W 增加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3W(g),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3Wc2X ·c Y,A 错误;升高温度,若W 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B 错误;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平衡不移动,C 错误;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 mol W ,等效于起始时充入4 mol X 、2 mol Y ,所达平衡与原平衡等效,X 的百分含量不变,因此,达平衡时n(X)=2 mol ,D 正确。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高考化学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含解析)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3H 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c(N2)∶c(H2)∶c(NH3)=1∶3∶2B.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v正(N2)=2v逆(NH3)解析:选B c(N2)∶c(H2)∶c(NH3)=1∶3∶2,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不能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为平衡状态,A错误;1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了平衡,B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ρ=mV,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C错误;v正(N2)=2v逆(NH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未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2.对于可逆反应:A(g)+B(s)C(s)+D(g) ΔH>0。

如图所示为正、逆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如果在t1时刻改变条件:①加入A;②加入催化剂;③加压;④升温;⑤减少C,符合图示条件的是( )A.②③B.①②C.③④ D.④⑤解析:选A 加入A,因为A为气体,因此加入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正>v逆,故①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只加快反应速率,故②正确;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因此加压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③正确;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④错误;C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⑤错误。

3.(2020·黑龙江四校联考)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g)+Y(g)2Z(g) ΔH<0。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容积),Z的浓度不变C.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Y的浓度不变D.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解析:选C 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A错误;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总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由于容器的容积缩小,故Z的浓度增大,B错误;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氦气,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正确;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保持其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容器的容积,而缩小容积,平衡不移动,X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新)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供参考)

(新)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及答案(供参考)

化学平衡移动一、选择题1.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H2(g)+Br2(g)2HBr(g) B.N2(g)+3H2(g)2NH3(g)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解析】对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时化学平衡不移动。

【答案】 A2.对于平衡CO2(g)CO2(aq)ΔH=-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衡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以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D。

【答案】 D3.在常温常压下,向5 mL 0.1 mol·L-1FeCl3溶液中滴加0.5 mL 0.01 mol·L-1的NH4SCN溶液,发生如下反应:FeCl3+3NH4SCN Fe(SCN)3+3NH4Cl,所得溶液呈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C.向溶液中加少量无水CuSO4,变蓝后立即取出D.向溶液中滴加2滴2 mol·L-1的FeCl3【解析】从反应实质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是:Fe3++3SCN-Fe(SCN)3,Fe(SCN)3溶液显红色,加入NH4Cl晶体,因为在反应中NH4+、Cl-未参与上述平衡,故对此平衡无影响;加水稀释各微粒浓度都变小,且上述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浅;CuSO4粉末结合水,使各微粒浓度变大,颜色加深;加2滴2 mol·L-1FeCl3,增大c(Fe3+),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加深(注意,若加入FeCl3的浓度≤0.1 mol·L-1,则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相当于稀释)。

【答案】 B4.合成氨工业上采用了循环操作,主要原因是()A.加快反应速率B.提高NH3的平衡浓度C.降低NH3的沸点D.提高N2和H2的利用率【解析】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压缩操作,将N2、H2压缩到合成塔中循环利用于合成氨,提高了N2、H2的利用率。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测试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测试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测试题(含答案)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北京东城一模)在1 100 ℃,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 Fe(s)+CO2(g) ΔH=a kJ•mol-1(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B.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 3 mol/L 2.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NO(g)+CO(g) 12N2(g)+CO2(g) 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3.(2011•厦门模拟)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 I-3(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t/℃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0 533 4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 -(aq) I-3(aq)的ΔH>0 B.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 B(g)+2C(g),且达到平衡。

当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物质A一定为非气态,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向右移动 5.(2012•河北模拟)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 qC(g) ΔH>0,C的体积分数变化如下图实线a所示,若开始只改变某一条件,C的体积分数如下图虚线b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 B.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 C.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6.反应N2O4(g) 2NO2(g)在温度为T1、T2(T2>T1)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如下图所示。

高考化学24个专项练习附答案及解析 专题09 平衡移动简答题专练

高考化学24个专项练习附答案及解析 专题09 平衡移动简答题专练

专题09 平衡移动简答题专练1.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1)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2H5OSO3H)。

再水解生成乙醇。

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g)+H2O(g)=C2H5OH(g)的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

(2)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1︰1)①图中压强P1、P2、P3、P4的大小顺序为:,理由是:②气相直接水合法党采用的工艺条件为: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90 ℃,压强6.9MPa,n(H2O)︰n(C2H4)=0.6︰1。

乙烯的转化率为5℅。

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的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2.三氯氢硅(SiHCl3)是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1)对于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采用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在323 K和343 K时SiHCl3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如图所示。

在343 K下:要提高SiHCl3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要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 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回答下列问题:(1)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练) 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7.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练) 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济南一中期末)可逆反应:2NO(g)+O2(g)2N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n mol NO2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C.v(NO2)∶v(NO)∶v(O2)=2∶2∶1的状态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答案】B【解析】A.单位时间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能够证明达到平衡状态,A项不是平衡状态;B.由于NO2是红棕色气体,而O2和NO是无色气体,因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证明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C.任何时刻,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v(NO2)∶v(NO):v(O2)=2∶2∶1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D.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变,因此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2.(东莞一中期中)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0~t1:v正=v逆;t1时改变条件,t2时重新建立平衡)( )【答案】C【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

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不选;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 逆,B不选;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条件与图像不相符;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倍数增大,D不选。

3.(滨州一中期末)对于反应:X(g)+Y(g)2Z(g) ΔH<0的反应,某一时刻改变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降低了体系温度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答案】D【解析】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汇编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汇编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

化学高考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含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以下是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方向专题练习,请考生练习。

1.(上海卷)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B.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C.平衡移动,K值可能不变D.平衡移动,K值一定变化【答案】D【解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与压强等,但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平衡常数才会变。

2.(全国大纲卷)反应X(g)+Y(g)??2Z(g) 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解析】由X(g)+Y(g)??2Z(g) 0,可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Z的产率不变,B项错误;增大c(X),X的转化率减小,C项错误;降温平衡向右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D项正确。

3.电镀废液中Cr2O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Cr2O(aq)+2Pb2+(aq)+H2O(l)?? 2PbCrO4(s)+2H+(aq)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该反应放热(0),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A项正确;B项pH增大时,c(O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Cr2O转化率增大,B项错误;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项错误;c(Pb2+)增大时,平衡正向移动,n(Cr2O)减小,D项错误。

4.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CO(g)??MgO(s)+CO2(g)+SO2(g) 0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选项 x y A 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 CO的转化率【答案】A【解析】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量增加,密度增大,故A正确;增加C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增大,转化的量没有原平衡多,故比值减小,故B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浓度变化时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因MgSO4为固体,增加其量,对CO的转化率无影响,故D错误。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转化率、平衡移动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转化率、平衡移动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转化率、平衡移动练习题一、单选题1.一定量的2CO 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 2C(s)+CO (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p 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 正、v 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2CO 的转化率为25.0%C.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2CO 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p 24.0K p =总 2.可逆反应①X(g)+2Y(g)2Z(g)、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达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和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C.达平衡(Ⅰ)时,X 的转化率为511D.在平衡(Ⅰ)和平衡(Ⅱ)中,M 的体积分数相等3.将物质的量均为3.00 mol 的气体A 、B 充入5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 g) + B( g)==C(g)他条件一定时,反应过程中C 的物质的量分数ϕ(C)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 )A.M点对应反应体系中反应速率v正=v逆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X、Y两点对应反应体系中A物质正反应速率v( A)Y =v( A)xD.温度T<T0时,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反应未达到平衡4.向甲、乙两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B(g) c C(g) ΔH<0(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A.x=1B.Q1=2Q2C.根据题中信息无法计算a值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乙容器中充入0.2mol A、0.2mol B、0.2mol C,则此时v正>v逆5.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在此过程中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若Δt1=Δt2,则SO2的转化量:a~b段小于b~c段6.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有反应:2A(g)+2B(g)C(g)+3D(g)。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一、选择题1.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对平衡体系加压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5.对平衡CO 2(g)CO2(aq) △H= -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6.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

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着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B.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C.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7.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8.对于可逆反应2A2(g)+B2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9.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g) 2SO3(g)达平衡后,再通入18O2气体,重新达平衡。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组编:尚应明 2013-9-241.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使用了适宜的催化剂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⑤ D .④⑥ 2.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 2(g)+H 2(g) CO(g)+H 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A .丁>乙>丙=甲B .乙>丁>甲>丙C .乙=丁>丙=甲D .丁>丙>乙>甲 3.反应L(s)+a G(g) b 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 示,图中:压强p 1>p 2,x 轴表示温度,y 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G 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 )A .上述反应正方向是放热反应B .上述反应正方向是吸热反应C .a >bD .a +1<b4.固体NH 4I 放入一个体积为V L 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恒温下发生下列反应:NH 4I(s) NH 3(g)+HI(g);2HI(g) H 2(g)+I 2(g)。

平衡时,测得容器中气体共为5 mol ,其中HI 为1.5 mo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HI 的分解率为20%B .平衡时氨气为2.5 molC .若开始时放入固体NH 4I 的量增大一倍,则平衡时气体共为10 molD .其他条件不变把容器的体积缩小到V2L ,重新达到平衡时H 2的浓度是原平衡的2倍5.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 )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变化。

则下列时间段中,SO 3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 ( ) A .t 0→t 1 B .t 2→t 3 C .t 3→t 4 D .t 3→t 56.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g) ΔH <0,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及图像问题专练(附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及图像问题专练(附答案)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及图像问题专练一、单选题1.可逆反应aA (g )+bB (s )cC (g )+dD (g ),其他条件不变,C 的物质的量分数和温度(T)或压强(P)关系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C 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B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化学方程式的系数a <c +dD .根据图像无法确定改变温度后平衡移动方向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A(g) + B(g)2C(?) + D(g),此反应符合下列两个图像(其中φ代表物质的百分含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质C 不可能为气态B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该反应在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 .300℃下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后,迅速充入He ,平衡正向移动 3.下面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图像和实验结论表达均正确的是( )A .图①是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像表明,较低温度下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较高温度下升温平衡正向移动B .图②是在平衡体系的溶液中加入少量KCl 晶体后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C .图③可能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也可能是其它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 .图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 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 时的图像,压强12p p > 4.可逆反应a A(g)+b B(s)c C(g)+d D(g)在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C 的物质的量分数和T 或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a <c+dB.使用催化剂,C 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C.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无法根据图像确定改变温度后化学平衡移动方向5.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32522NO g +O g N O g +O g ƒ,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BC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少0~3s 内,反应速率为:-1-12NO 0.2m l s (L )o v =⋅⋅1t 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仅改变x , 则x 为2()O c6.如图是关于反应()()22 3A g B g +()2?C 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像,影响该反应平衡移动的原因是( )A.升高温度,同时加压B.降低温度,同时减压C.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催化剂D.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7、下列的平衡移动图中,其中能表示由于减少反应物浓度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是:8.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④增大B的浓度,v(正)>v(逆)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A.①②B.③C.④D.④⑤9、对于mA(s) + nB(g) eC(g) + 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逆向移动C.化学方程式中n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10.可逆反应a A(S)+b B(g)ƒcC(g)+d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真题练习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真题练习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影响因素》真题练习1.[2022·浙江1月]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A (s )+2B (g )⇌3X (g ),c (B )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a 、c 两点坐标可求得从a 到c 时间间隔内该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B .从b 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该化学反应在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C .在不同时刻都存在关系:2v (B )=3v (X )D .维持温度、容积、反应物起始的量不变,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c (B )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中曲线乙所示答案:C解析:由a 、c 两点的横、纵坐标可得到Δt 和Δc (B ),则a 到c 的平均反应速率v =Δc (B )Δt,A 项正确;当a 点无限接近b 点时,b →a 的平均反应速率即为b 点的瞬时速率,故从b 点切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开始时的瞬时速率,B 项正确;在不同时刻都有v (B )2 =v (X )3,C 项错误;其他条件相同,加入催化剂,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但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 项正确。

2.[2022·江苏卷]用尿素水解生成的NH 3催化还原NO ,是柴油机车辆尾气净化的主要方法。

反应为4NH 3(g )+O 2(g )+4NO (g )⇌4N 2(g )+6H 2O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ΔS <0B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c 4(N 2)·c 6(H 2O )c 4(NH 3)·c (O 2)·c 4(NO )C .上述反应中消耗1 mol NH 3,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6.02×1023D .实际应用中,加入尿素的量越多,柴油机车辆排放的尾气对空气污染程度越小 答案:B解析:A 项,该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即熵增大,ΔS >0,错误;C 项,该反应中O 2、NO 为氧化剂,NH 3为还原剂,NH 3转化为N 2,N 由-3价转化为0价,则消耗1 mol NH 3,转移3 mol 电子,错误;D 项,当加入的尿素过多时,产生的过量的NH 3也会污染空气,错误。

化学平衡移动习题精炼(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习题精炼(含答案)

化教仄稳移动训练题(含问案)之阳早格格创做1.对付已达仄稳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道法精确的是(C )A.顺反应速率删大,正反应速率减小,仄稳背顺反应目标移动B.顺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删大,仄稳背正反应目标移动C.正、顺反应速率皆减小,仄稳背顺反应目标移动D.正、顺反应速率皆删大,仄稳背正反应目标移动2.正在一定条件下,可顺反应:N2(g)+3H2(g)2NH3(g)△H<0,达到仄稳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道述过失的是( D )A.加催化剂υ(正)、υ(顺)皆爆收变更且变更的倍数相等B.加压,υ(正)、υ(顺)皆删大,且υ(正)删大倍数大于υ(顺)删大倍数C.落温,υ(正)、υ(顺)皆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顺)减小倍数D.正在体积没有变时加进氩气,υ(正)、υ(顺)皆删大,且υ(正)删大倍数大于υ(顺)删大倍数3.下列道法精确的是( B ) A.可顺反应的特性是正反应速率经常战顺反应速率相等 B.其余条件没有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没有克没有及改变更教仄稳状态C.正在其余条件没有变时,降下温度不妨使化教仄稳背搁热反应的目标移动D.正在其余条件没有变时,删大压强一定会损害气体反应的仄稳状态4.对付于所有一个仄稳体系,采与下列步伐后,一定会使仄稳移动的是( C )A.加进一种反应物 B.对付仄稳体系加压C.降下温度 D.使用催化剂5.两氧化氮能产死两散分子:2NO2(g) N2O4(g),ΔH<0.现欲测定两氧化氮的相对付分子品量,应采与的相宜条件为( C )A.下温矮压B.矮温下压C.矮温矮压D.下温下压6.对付仄稳CO2(g)CO2(aq) △H= -19.75kJ/mol,为删大两氧化碳气体正在火中的溶解度,应采与的要收是( D )A.降温删压B.落温减压C.降温减压D.落温删压7.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教家格哈德·埃我特死日的当天赢得了诺贝我化教奖,以赞美他正在表面化教范围干出启拓性的孝敬.合成氨反应正在铁催化剂表面举止实效用隐著普及,便是埃我特的钻研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道述中精确的是( D )A.铁干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好处仄稳背合成氨的目标移动B.将氨气从混同气中分散,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好处仄稳背合成氨的目标移动C.降下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好处仄稳背合成氨的目标移动D.删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好处仄稳背合成氨的目标移动8.下列对付化教仄稳移动的分解中,没有精确的是( B )①已达仄稳的反应C(s)+H2O(g) CO(g)+H2(g),当减少反应物物量的量时,仄稳一定背正反应目标移动②已达仄稳的反应N2(g)+3H2(g) 2NH3(g),当删大N2的浓度时,仄稳背正反应目标移动,N2的转移率一定降下③有气体介进的反应达仄稳时,若减小体积时,仄稳一定背气体体积删大的目标移动④有气体介进的反应达仄稳时,正在恒压反应器中充进稀有气体,仄稳一定没有移动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9.现有可顺反应2NO2(g) 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推断t2、t3、t4时刻采与的步伐.t2:降下温度;t4:加催化剂.10.现有3个体积相等的稀关容器,皆举止下列反应:CO2(g)+H2(g) H2O(g)+CO(g),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共,但是起初浓度分歧.其中甲:CO2 = H2 = a mol;乙:CO2 = a mol,H2 = 2a mol;丙:CO2 =H2 =H2O(g)= a mol.达到仄稳时,CO 的物量的量由大到小的程序是( D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乙>甲>丙11.对付可顺反应:A(g) + B(s) C(s) + D(g)ΔH>0 ,左下图所示为正顺反应速率(v)与时间(t)关系的示企图,如果正在t1时刻改变以下条件:①加进A;②加进催化剂;③加压;④降温;⑤缩小C,切合图示的条件改变的是( A )A.②③B.①② C.③④D.④⑤12.正在一定条件下,两氧化硫战氧气爆收如下反应:2SO2(g) + O2 (g) 2SO3(g) △H<0.600℃时,正在某稀关容器中,将两氧化硫战氧气混同,反应历程中SO2、O2、SO3物量的量犹如左上图所示的变更.其中10 min到15 min时,肯定与图像没有相符的变更是( A )A.加了催化剂 B.减少SO3的物量的量C.降下温度 D.缩小容器体积13.正在一定温度分歧压强(P1<P2)下举止的可顺反应2X(g) 2Y(g) + Z(g),死成物Z正在反应混同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当令间(t)的关系图精确的是( A )14.对付可顺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图像精确的是( D )A B C D。

高考化学遍过考点 化学平衡的移动(含解析)试题

高考化学遍过考点 化学平衡的移动(含解析)试题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考点39 化学平衡的移动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温度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3.勒夏特列原理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化学平衡移动的目的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而不是“抵消”外界条件的改变。

新平衡时此物理量更靠近于改变的方向。

如①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平衡右移,A的浓度在增大的基础上减小,但达到新平衡时,A的浓度一定比原平衡大;②若将体系温度从50 ℃升高到80 ℃,则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时50 ℃<T<80 ℃;③若对体系N2(g)+3H2(g)2NH3(g)加压,例如从30 MPa加压到60 MPa,化学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时30 MPa<p<60 MPa。

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分析如下:条件改变的时刻v正的变化v逆的变化v正与v逆的比较平衡移动方向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不变v正>v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减小不变v正<v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增大v正<v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的浓度不变减小v正>v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压强(通过改变体积使压强变m+n>p+q增大压强增大增大v正>v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减小减小v正<v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m+n<p+q增大压强增大增大v正<v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减小压强减小减小v正>v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m+n=p+q增大压强增大增大v正=v逆平衡不移动减小压强减小减小v正=v逆平衡不移动容积不变充入He 不变不变v正=v逆平衡不移动压强不变充入He m+n>p+q减小减小v正<v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m+n=p+q减小减小v正=v逆平衡不移动m+n<p+q减小减小v正>v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ΔH<0升高温度增大增大v正<v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减小减小v正>v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ΔH>0 升高温度增大增大v正>v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减小减小v正<v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使用正催化剂增大增大v正=v逆平衡不移动使用负催化剂减小减小v正=v逆平衡不移动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 D.6NO+4NH3 5N 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
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
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 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 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67%B.50%C.25%D.5%
- 6 -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若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

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则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C.达到平衡时,有amol A消耗的同时有b mol B生成
D.若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且a+b=c+d,则当升高容器内温度时。

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15.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2 mol和4 mo1.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

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C.均增加l mol D.均减小1 mol
16反应:PCl5(g) 2PCl3(g)+C12(g) ①
2HI(g) H2(g)+I2(g) ②
8NO2(g) N2O+3N2O5③
在一定条件下。

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为a%,若保持各反应的温度和容器的体积都不改变。

分别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
A.均不变 B.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小
C.均增大D.①减小,②不变,③增大
17.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SO2(g)+O2(g) 2SO3(g);
∆H= -197 kJ/mo1.现有容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反应放出的热量(Q)如下表所列:
容器SO2(mo1) O2(mod N2(mo1) Q(kJ) 甲 2 l 0 Q1
乙l 0.5 0 Q2
丙l 0.5 l Q3
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1 mol SO3气体放热98.5 Kj
B.在上述条件下每摩尔O2反应进行到底时放出的热量为197 kJ C.Q l=2Q2=2Q3=197 D.2Q2=2Q3<Q1<197
18.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n(A)∶
n(B)∶n(C)=2∶2∶l。

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C,则()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B.平衡不发生移动
C的体积分数减小 D.C的体积分数不变
19.已知合成氨的反应为:
N H
22
3
+2924
3
NH kJ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是()
答案:
BBABB,ADACCCB,CDBAC,DCACD,ACBBA
20.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21.已知反应mA g nB g
()()
+xC g yD g
()()
+,A的转
化率R
A
与p、T的关系如图,根据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正反应吸热,
B.正反应吸热,
C.正反应放热,m n x y
+>+
D.正反应放热,
2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气)+N(气) R (气)+2L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23.已知可逆反应aA + 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T1 ;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4.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 + Y W + Z,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 6 -
列对X、Y、W、Z四种物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A.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B.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C.X、Y或W、Z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
D.X、Y均为气体,W、Z均为液体或固体
25.已知:C(s)+CO2(g) 2CO(g);△H>0。

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