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生活中的轴对称》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这一节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美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的变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没有深入的认识,对于如何将生活中的实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美,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如何将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轴对称的性质。

4.性质总结:总结轴对称的性质,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件

实物图案
几何图案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P109习题10.1第1、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
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
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
自如了。
—— 高士其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在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 的两个图形中,翻折时所沿 的直线叫对称轴.
巧记方法:①一个图形; ② 对折; ③两个部分能完全 重合
巧记方法: ①两个图形; ② 对折; ③与另一个图形完全 重合
是直线
性质
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区别和联系


①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图 形而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10.1 轴对称
1.生活中的轴对称
说一说
新课导入
观察下面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①一个图形 ②一条直线 ③对折 ④完全重合
轴对称图形
做一做
新课推进
1、准备一张纸; 2、对折纸;
3、用笔尖在纸上描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4、把纸打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图案;
5、与同桌的同学交流,看所得的图形有什么 特征?
说一说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 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注: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具有的特殊性质
练一练
课堂演练
1、在下列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指出轴对 称图形的对称轴。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生活中的轴对称》课件

试一试
拿出一张矩形纸,把它对折,然 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图 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 图形?
条数无
下列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吗?
不是轴对称图形
不是轴对称图形 不是轴对称图形
数字也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
01234 56789
字母也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
ABCDE FGHMQ
汉字也可以写成轴对称图形!
做一做 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 “17”这
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⑴图中的两个 “17”有什么特点?
⑵在扎出的字中找出 两组对应点 ,并连接,你连接
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⑶在扎出的字中找出 两组对应线段 ,对应线段是什
么关系?
A
A1
B) C
( B1 C1
想一想
请你标出下图中 A、B、C 三点的对称点
位于折痕两侧墨水图案成 轴对称 ,对称轴为 折痕所在直线 .
练一练 1、尽可能多地在你的周围环境中找轴对 称的物体或建筑。
2、观察下列各种图形 (P82练习第2题,习题10.1 第2题 ),判断 是不是 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该轴对称图 形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1、轴对称图形: 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
(2)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 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 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 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 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练习:
1、在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C )
A、锐角三角形
B、曲线
C、线段
D、直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D )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条

华师大七年级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华师大七年级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有可能与猜 测不一致,有可能一致?为什么有些数变了,有些 数不变呢?变的数与不变的数各有何特点呢?归纳 规律。
5、列举几个数,验证归纳的结论。
6、学生小组活动:列举数字、验证结论。
7、把数字改成“字母”.几何图形呢?由此你能归 纳出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在镜中的对称图形变,什 么样的图形不变吗?
第三节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
教学建议:
1、创设问题情境,出示许多含有等腰三角形的例子, 建立深刻的等腰三角形的印象,并设计开放的话题, 说说它有哪些特点呢。
2、利用折纸的方法,在三角形内找一点既到角的两 边距离相等又到角的对边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可 以先按一般三角形后等腰三角形的顺序进行探究, 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动手 操作,沿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对折,让学生 在操作的过程中,领会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并 加以归纳小结。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第七节 镶边与剪纸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设计图案的强烈欲望 (先学习后操作比赛)。
2、选择一个进行设计,可由学生先试一试,然后由 小组发言,介绍方法,加以推广。
3、观察课本做一做中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你 能剪出这样的图案吗?它有何特点?
4、改变折纸方案,照同样的方法剪纸,发现图 案与不同的折法有关,有什么关系呢?(对称轴 与对折次数有关)。
5、知识应用。尝试不同的折正方形的方法,然后 归纳其中的规律。
6、你能用折纸、剪纸的方法设计出漂亮的图案吗?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2月28日星期一2022/2/282022/2/282022/2/28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 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2月2022/2/282022/2/282022/2/282/28/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2/282022/2/28February 28,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2/282022/2/282022/2/282022/2/28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 10.1.1生活中的轴对称 教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 10.1.1生活中的轴对称 教案

10.1.1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2.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归纳出有关轴对称的基本概念;3.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过程性目标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目标联系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优美图案,使学生能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对称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鉴别能力.重点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教学重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搜集生活中一些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和学生一些出去旅游的风景照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请同学拿出自己准备的图片,老师有选择地拿出一些,把它们贴到黑板旁边,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美.看完图片以后老师总结:自远古以来,对称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美丽并且是真实的.不论在自然界里还是在建筑中,不论在艺术中还是在科学中,甚至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对称的形式都随处可见.请学生自己讨论,在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对称图形.例如:青山倒映在水中(如下图),这是令人难忘的景象.再有一些伟大的建筑物,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二.探究归纳试一试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由教师先示范剪出一个图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剪出一个图案,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比较一下,看谁的最漂亮.我们每位同学做的都是对称图形,请同学来总结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归纳:如果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a figure of line symmetry).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axis of symmetry).议一议:观察下面的各个图形,(1)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2)请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否有些图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呢?三、实践应用例1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A.B.C.D.例2如下书写的四个汉字,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BA.B. C. D.例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有且只有3条的是()BA.菱形B.等边三角形C.正方形D.圆例4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D四、交流反思师生共同总结:在本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就是把它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以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这一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是只有一条,有时可以有很多条.五、检测反馈1.下列图形中哪一个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要求在五个以上).3.如图7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3个洞,则纸片展开后是 ( )D4.图中三角形4与哪些三角形成轴对称?整个图形中有几条对称轴?A . 图7B .C .D .5. 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直角三角形的中位线)剪去上面的小直角三角形.将留下的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A六、作业课本习题。

市级优质课教学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

市级优质课教学设计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平昌县荔枝小学杨艳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荔枝小学杨艳。

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轴对称》的第一节《生活中的轴对称》。

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4.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顺势导学。

许多美丽的事物往往与图形的对称联系在一起。

我从播放千手观音视频入手,进入本课的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

(二)探究新知1.演示导学,形成概念在引入的基础上,由多媒体展示轴对称图形,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最后教师完善定义,加深理解。

2.联系生活,突出重点(1)学生举例,加深理解明确定义之后,设计活动一:首先请学生列举一些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然后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将生活引进课堂,掀起了本节课的一个高潮。

(2)动手操作、巩固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活动二:让学生观察学具,思考并回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3、类比观察,形成概念为了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我设计了活动三:制作水墨画,将制作的水墨画沿折痕分开。

这时,学生可能质疑: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轴对称图形,现在又是两个图形相对称,他们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4、交流发现,突破难点学生的质疑让教学很自然的过渡到本环节。

引导学生反复观察,给足他们思考、交流的时间,进而总结出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接着出示下一张幻灯片,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联系,从而突破难点。

(三)学以致用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学以致用环节。

本环节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呈现。

其目的是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归纳小结先由学生自我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概括能力。

华师大版七下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2课时

华师大版七下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2课时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第1课时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目的1.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2.通过试验,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概念,能用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3.培养学生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重点、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教学重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教具准备一些关于轴对称的图片、半透明纸张.教学过程一、引入1.展示图片,认识一些轴对称图形.自远古以来,对称形式被认为是和谐美丽、并且真实的,不论是在自然界中还是建筑里,甚至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对称的形式随处可见,青山倒映在水中,这是令人难忘的对称景象.同学们可以想象,当你放学回家,落日、晚霞、还有远处的青山倒映在平静的水中,这样如诗如画的景致怎能不令人难忘,2.课上展开讨论,列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物体和建筑物.二、新课1.试验把一张半透明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剪出一个图形,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由教师先示范剪出一个图形,而后由同学们自由发挥想象,剪出图案2.由展示的图片和同学们剪出的图案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从同学们剪出的图案和展示的图片来看,这些图形如果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这样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三、练习1.要求同学们找出所剪的图案的对称轴,并且用直尺把它画出来.2.结合展示图片,让同学们找对称轴,并使同学们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例如:圆、五角星、正方形等.3.给每位同学发一张半透明的画有如右图所示的星形图,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对折,用直尺画出折痕,看看这颗星有几条对称轴.四、小结本节课认识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条直线称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值得同学们注意的是,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例如,练习第3题中的星形图就有六条对称轴.五、作业1.第82页练习第2题.2.第82页习题10.1习题第1、2题10.1生活中的轴对称第2课时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通过动手实验,掌握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难点: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评讲1.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评讲上节课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二、新课1.什么是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试验:发给每位同学右边两个图形的纸张,把纸张沿着虚线折叠,观察对折后的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是否完全重合?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练习:在上图的(2)中,把A、B、C的对称点标出来.试验:在纸上滴上墨水,把纸张对折,随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是关于折痕对称?它的对称轴是哪一条?把它画出来.2.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成对称的两个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所以它的对应线段(对折后重合的线段)相等,对应角(对折后重合的角)相等.3.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如图(1),如果沿着虚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会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若把这个图形看成是左右两部分,则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虚线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如图(2),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右边的图形会与左边的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虚线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若把(2)中的左右两个四边形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图形,那么这个整体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因此,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怎么看图形的问题.三、巩固练习1.下面哪些选项的右边图形与左边图形成轴对称?2.如图,若沿虚线对折,左边部分与右边部分重合,请找出图中A、B、C的对称点,并说出图中有哪些角相等?哪些线段相等?四、小结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因此,它们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知道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五、作业课本P82习题第3、4题.。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十章第一节第一课时.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2.地位及作用轴对称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但与图形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它还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归纳去总结.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小学已接触过轴对称的简单知识及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但他们的几何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低的阶段,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2.认知水平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但受年龄、思维能力及所学知识的限制,要将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纳还是有困难的,可借助图片的形象直观及动手操作进行直观感知.3.任教班级学生学情我班学生乐于动手,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对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

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折叠、剪纸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地位,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为: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及对称点.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五、教学诊断分析学生在小学已接触过轴对称的简单知识及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也具备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但受年龄、思维能力及所学知识的限制,他们的几何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低的阶段,要将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纳还是有困难的,因此我借助图片的形象直观,采用以实践探索为主,直观演示、引导发现为辅的方法进行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现就每个环节进行教学诊断:(一)新课引入:通过欣赏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奇妙和美丽,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问题情境自然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新知,激发求知欲望。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专家、领导、同行: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九章第一节《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的教材力求体现“课程标准”实质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归纳去总结,本节课刚好体验了这一点, “生活中的轴对称”作为本章的一个重点,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对现实生活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观察与分析,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简单的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会简单的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结合教材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1、教学方法的设计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但我觉得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发现、发展的形成,采用实验发现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华师大七年级下 生活中的轴对称 教案

华师大七年级下 生活中的轴对称 教案

§1.1 数学使人快乐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现实生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自已的身边、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悟数学、认识数学。

前言:数学给我们思考、方法、语言、习惯,去观察社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离不开数学,数学原本并不神秘,数学并不可怕,你还会发现数学令人惊喜,给人办法,使人聪明,数学是有趣味的,人人都能学好数学,学好数学可受益终生。

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影子、数学的贡献。

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数学,去享受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1、猜一猜:“谜语王擂台赛”(1)打擂人站在讲台上。

(老师说谜语)(2)30秒内答出,答不出被淘汰,看谁答的多。

谜语:(1)爷爷参加百米赛跑(打一古代数学家)祖冲之(2)1%(打一成语)百里挑一7(打一成语)七上八下(3)8(4)一、二、五(打一成语)丢三落四(5)0000(打一成语)万无一失(6)双轨(打一数学词语)平行线(7)1×1=1 一成不变(8)10002=100×100×100 千方百计(9)15分钟=1000美元一刻千金(10)7÷2 不三不四(11)2≦x≦3 接二边三(12)9寸+1寸=1尺得寸进尺(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享受数学带给来的乐趣。

)2、测一测:男女现代营养学家用身体健康指数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该指数等于人体质量(千克)与人体身高(米)平方的商。

一个健康人的身体健康指数在20—25之间;如果指数低于18,则属于不健康的瘦;如果指数高于30,则属于不健康的胖。

身体健康指数=人体质量(千克) [人体身高(米)]2,请同学们给自己算一算。

3、想一想:假定在你的衣柜抽屉中杂乱无章地放着10只红色袜子和10只蓝色袜子。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分析阶段一、内容和内容解析《生活中的轴对称》是华东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第10章第一节的内容。

轴对称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与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反映的是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

轴对称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轴对称的图案,还包含其性质在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轴对称是一种美的体现。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开始,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懂得找出图形的对称轴,注意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本课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入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从而为以后画轴对称图形、设计轴对称图案等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学生分析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都比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普遍比较弱,所以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图形,使他们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一、目标和目标解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了解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2)会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3)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根据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难点是: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2)目标解析:①通过欣赏、剪图等活动,掌通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②经历折叠、剪纸、“印墨迹”等活动,会指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1.1 生活中的轴对称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1.1 生活中的轴对称

《生活中的轴对称》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带着“做数学”的轻松心态进行学习。

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从生活实践出发,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觉角度去观察、归纳,并利用所学的轴对称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的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本着多层次、小梯度的原则以竞赛形式设计习题,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生间合作学习和师生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华师大版)§10.1生活中的轴对称,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在自主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过程中,丰富了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为下一步图形的变换的学习作好铺垫。

2、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和参与意识较强,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强,需要以合作学习为辅助。

所以,在教学中以分组的形式展现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探索、归纳等活动进而体会到对称在数学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图形、识别图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已知图形画对称轴以及画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体会对称在数学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对称美的认识,使学生感受数学带来的美的享受。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初步了解轴对称的性质;能根据图形特点,直观的找到对应点,画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与两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以及轴对称的性质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设计图形。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应用轴对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在设计上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本章节还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如八年级上的几何图形变换等。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轴对称可能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例如在绘画、剪纸等活动中曾接触过。

但他们对轴对称的数学定义和性质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轴对称,逐步建立数学模型。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仍在发展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他们逐步提高。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他们的学习成效有很大影响,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并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

2.难点:找出图形的对称轴,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和应用轴对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引导、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轴对称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剪纸等教具,以及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

《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轴对称》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十章〈〈轴对称〉〉的第一节,本章以前一章〈〈多边形〉〉的知识为基础,是对几何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认识轴对称,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受概念,在实践中探索性质。

是后面探索、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一个铺垫。

关于学情:学生对《轴对称》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去探索发现,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会指出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及归纳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

经历观察、判断图形是否成轴对称或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通过折纸、印墨迹等方法发现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在发现轴对称基本性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三、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教学中,从演示生活中和谐对称的美丽景象入手,以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发现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课堂结构设计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的积极状态,根据本课特点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1、欣赏图片,感性认识→2、指导观察,归纳概念→3、欣赏图片,提高认识→4、动手操作,体验过程→5、设置疑问,探索性质→6、综合练习,发展思维→7、共同小结,理清结构→8、布置任务,延伸课堂。

五、教学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是否积极地动手操作;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及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课题:生活中的轴对称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轴对称”是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轴对称》中的第一节内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轴对称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但与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轴对称的知识分为六个课时,本节属于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轴对称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

学生从生活中接触了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折叠等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
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通过实践操作,理解轴对称
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折叠、剪纸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
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彼此交
流。

(3)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获得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欣赏并体会对称美,
感受轴对称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地位,重点确定为: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3、教学难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四、法分析学法指导
【课堂组织策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积极思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有关知识。

【学生学习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下进行主动探索,实践,交流等活动。

【辅助策略】利用多媒体演示,迅速和直观的出示知识内容。

学具:剪刀、已裁好的图片(圆、矩形、五角星等)、白纸。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之中,对称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

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探索第九章《轴对称》,这节课先来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作为本节课的自然引入。


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

(以生活中尽可能多的丰富实例,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轴对称图形,发展学
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二)、观察特点,形成概念
[问题1]:这些美丽的图形来自生活,细心观察之后,你能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鼓励学生积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图形的共同特征。


(三)、展示概念
板书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观察图形后回答
1、这些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
2、它的对称轴在哪?有多少条对称轴?
(强调并非所有的图形都只有1条对称轴)
(四)、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理解区别
[问题]:你能自己动手做出一些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么?
1、做教材中的“剪纸”活动。

①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剪出一个图形,想一想展开后会是一个什
么样的图形。

②观察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并与同伴交流。

2、作“印墨迹”实验。

①在纸上滴几滴墨水,把纸张对折,随后打开,看看形成的两块墨迹是不
是关于折痕对称?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呢?
②观察探究、相互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活动,鼓励人人亲身经历与实践,积极思考,更体会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


(五)、类比观察,发现区别
①再向学生展示几组图案,如:两扇门、两只小脚印等。

②观察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

板书: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他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
(六)、学以致用,达标反馈
1、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随处可见,我们每天使用的数字、字母和汉字中也
有一些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你能识别它们么?并能说出他们的对称
轴么?
(1)下面的数字或字母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他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0123456789
A B C D E F G H I J K
(2)你能发现哪些汉字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么?
口工用中由水日甲田(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轴对称现象,共同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弘扬中国文化。


2、课后习题
(七)、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培养语言表达及概括能力)
(八)、课后作业
1、必做题:习题10.1: 1、
2、
2、选做题:习题10.1:4
附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一章中第一节内容,它看似简单,却也是今后学习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地完成本节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如下:
内容上,基本保留原有教材中的主要资源,设计生活化、情趣化的引入
情境,运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生的“数学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剪纸和印墨迹试验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及表达个人感受和想法的机会,使学生充分的感知后,自然形成本节课的概念。

教师仅作为知识的组织和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及概括总结,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

巩固阶段同样以形象有趣的身边事物入手,让学生一试身手后对不足作出及时反馈,小节的设计由学生自由表达,不限制形势,并运用多媒体演示增大了课堂容量,可使课堂活动变得生动活泼。

同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