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项目检测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血液凝固系统
抗血液凝固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防御 系统,他们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机体就可以在出血时,有效 的止血,又防止血块堵塞血流。
抗凝系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抗凝血酶(AT)、 PC 、PS 等
体液抗凝作用(主要作用)
正常的抗凝血机制是由细胞抗凝和体液抗凝系统两方因素来 完成的。
2、纤溶系统:D-二聚体、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3、抗凝系统:ATIII(抗凝血酶-3)、蛋白C、蛋白S。
包含凝血三大系统的检测才是完 整的
推荐常规检查凝血七项
凝血七项:PT、APTT、TT、Fib、DD、FDP、AT
1、含盖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主要指标 2、为临床提供患者血栓与止血功能的基础信息 3、能实现自动化快速检测 4、避免医疗事故、医疗纠纷
PL
APA
抗磷 脂酸 抗体
抗凝血酶(AT)
什么是抗凝血酶?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曾称为抗凝血酶III和 肝素因子Ⅰ, 是一种单链糖蛋白,属于α2球蛋白, 其生理半衰期为17.5~26.5小时,它是血浆中重要的 生理性抗凝因子,对凝血酶的灭活能力占所有抗凝蛋 白的70-80%
AT检测的临床意义
在入院时、手术前检查AT项目,能避免先天性的AT缺乏导致 的易栓症对诊疗过程造成的影响,避免医疗纠纷,保护医生。
感谢您的聆听!
常用的检测项目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检测 PT、APTT、 TT 、 Fib 各种凝血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一种重要的血浆成分,
减少或质量异常导致出血) AT、PC、PS FDP、 D-Dimer 狼疮抗凝物等
各系统对应检查项目
1、血液凝固系统: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各种凝血因子
D-Dimers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问题
D-Dimers是一项阴性排除试验。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急性肺栓塞(PE)、深静脉栓塞 (DVT)、血管内弥漫性凝血(DIC)排除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 价值。
数值高低与栓子形成时间、大小、距离心脏远近有关;检测结果不同的 仪器和试剂间没有可比性,横向不可比,纵向可比。
敏感性(%)
特异性(%)
诊断效率(%)
单用FDP
100
67
87
单用D-D
91
61
80
联用FDP+DD
91
94
95
D-Dimer、fdp联合检测案例
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心梗病人案例:
病人在出现心梗临床表现时,单独检测D-Dimer正常为 0.6mg/L,但FDP结果明显升高。
结论:在血栓形成早期,纤维蛋白溶解后还未形成稳定的DD结构,检测D-Dimer在正常值范围内为假阴性,需联合检 测FDP。
AT水平增高
出现AT异常时注意询 问病人用药情况
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强,血友病、口服抗凝 药物、使用黄体酮类药物及急性出血期
肝素是一种粘性多糖,自身的抗凝血能力很弱,主要是与AT
结合后,增强AT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让 AT的抗凝作用提高1000倍。从而产生抗凝作用。
小结
不管任何原因导致的AT水平降低都会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极易形成血栓,通过检测AT,积极寻找病因并做好预防措施, 能提高诊疗效率,避免医疗事故及纠纷的产生。
凝血系统组成
观察血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固纤溶的活动性指标
凝血系统:纤维蛋白肽 A( FPA)、 凝血酶原 1+2 (F1+2)、 可溶性纤维单体复合物(SFMC)等
抗凝系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抗凝血酶(AT)、 蛋白 C (PC) 、蛋白S(PS)等
纤溶系统:FDP、D-dimer、 纤维蛋白肽 B (FPB)、 纤溶酶原(PLG
(2)丢失增加:肾病综合征时,由于AT的分子量较小 易从尿液中随蛋白流失,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 衰竭、烧伤和多发性创伤失血等原因也会造成AT 的大量丢失,进而导致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
(3)消耗增加: 见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凝血系 统活化,消耗AT,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 疾病、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DIC、外科 手术后(各种手术)、口服避孕药、深静脉血栓 形成、肺梗死、妊高征时,AT活性显著降低,其 降低程度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D-dimer不增高时
陈旧性血栓形成时, D-dimer不增高。 原发性纤溶症时, D-dimer不增高,与继发
性纤溶亢进的鉴别要点。 短时间内的D-dimer改变。常见于药物应用
后。 D-dimer半衰期6~8h。 低于1mg/L,可基本除外深静脉血栓
(DVT),肺栓塞(PE)
注意假阴性假阳性
FD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AT缺乏是发生静脉栓塞和肺栓塞的常见原因之一 AT缺乏(活性 < 70 %) 1、遗传学AT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病率
1/5000,患者常在手术、创伤、感染妊娠和产后发生静 脉栓塞,并可反复发生。
2、获得性AT缺乏:
(1)合成减低:肝脏是合成AT的主要器官,因 此在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急性 肝功能衰竭、早产儿等,由于合成减少, AT活性与水平减低,可伴发血栓形成。
抗凝血酶 (AT):是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生理 抗凝作用的70%-80%
抗凝机制:凝血酶与AT结合,引起凝血酶的构型发生改变, 从而使这些酶失去活性,发挥抗凝作用。
组织因子途径 抑制物(TFPI)
抗凝系统
PC PS
I II III IV V AT
VII VIII IX X XI XI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