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宋代朱熹的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敬”——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
“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 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神。”
“持志”——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
“立志不定,如何读书?”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志向,才能“一味向前”,学业不断长进。
宋代的教育
(二)朱子读书法 1、循序渐进
(1)读书应按照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
(2)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
(3)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
“所以记不得,说不去,心下若存若亡,皆是不精不熟之患” “百遍时自是强五十遍时,二百遍自是强一百遍时” 熟读的目的是为了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何做到呢?朱熹提出了 “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 疑。过了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天命之性”——又称“天地之性”或“道心”,是“专指 理言”,是禀受“天理”而成的,所以浑厚至善、完美无缺;
“气质之性”——又称“人心”,“以气与理杂而言之”, 即禀受“理”与“气”,两者杂然相存而成。
宋代的教育
由于“气”有清明、浑浊的区别,所以“气质之性”有善有恶。 如果所禀之“气”是“极清且纯者”,那么“气与理一”,“理”在 “清气”中,就好比宝珠在清水里面,光泽透彻明亮;反之,如果所禀之 “气”是浑浊的,则“理”在“浊气”中,就好比宝珠在浊水中看不到光泽。
宋代的教育
3、虚心涵泳
“虚心”——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入为主、
牵强附会。读书中发现了疑问,“众说纷纭”,也应虚心静虑,切勿匆忙决定取舍。
“涵泳”——反复咀嚼,细心玩味。“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
复详玩为有功尔。”
4、切己体察
“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
宋代的教育
专题: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后改为仲晦。祖籍婺源,
出生在福建尤溪县。18岁中举,19岁登进士,从此走上仕途。朱熹一生 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毕生讲学 活动不断。
在知南康军时,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直接参与书院的组织和管理,派 人四处搜寻、购置图书典籍,亲临讲学,而且还亲自拟定了著名的《白鹿 洞书院揭示》,成为南宋以后书院和个地方官学共同遵守的学规。
宋代的教育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白鹿洞书院揭示》
wk.baidu.com
宋代的教育
二、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 (一)关于人性的论述
朱熹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 就是“理”,即“仁、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至于在不同的 人性这个问题上,朱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
朱熹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变化气质”。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挥“气质之性”中所具有的“善性”,去蔽明善。就 好比下功夫把浊水中的明珠擦拭干净,恢复宝珠原有的光泽。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 “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 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在朱熹看来,“天理”与“人欲”是两相对立、水火不相容的。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 者。”所以,他告诫“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
朱熹的读书法是他自己长期读书经验以及对前人读书经验大概括和总结,比较集中 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于读书方法研究的成果,其中不乏合理的内容,都是在读书治学中 必须注意的问题,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今天对我们也仍有借鉴作用。
“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 读书不能紧紧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
5、着紧用力
其一,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 其二,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宋代的教育
6、居敬持志
“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朱熹最重要的著作是《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1313 年,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 试的标准答案和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数百年。
主要教育著作有:《大学章句序》、《白鹿洞书院揭示》、《读书之 要》、《童蒙须知》。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矫正教育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